古代大人的称呼怎么来的
Posted
篇首语:人生要事在于树立一个伟大的目标,并决心实现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代大人的称呼怎么来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古代大人的称呼怎么来的
在现代拍的古装影视剧中,只要是有个一官半职者,上至宰相公卿,下至胥吏衙役,一律呼为“大人”,通常包括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有时还可以演化为第一人称“本大人”,似乎“大人”与“官员”为同义语。但以“大人”称官员,在正儿八经的经书史书中并不多见。那么,把官员叫做“大人”的叫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是不是所有的官员都能被称为“大人”?
“大人”在唐宋以前的称呼
(一)指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
“大人”一词之见于经书者不少,例如《周易》:“大人与天地合其德”,陆德明释文引王肃云:“圣人在位之目”,《孟子》:“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庄子》:“大人者,圣人不足以当之”之类。这里的“大人”皆是指“德位兼言”,即道德高尚、有名望、有地位的人。
又有《论语》:“畏大人”,《孟子》:“说大人则藐之”。这是“以势分而言”,即指有势力、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
但司马相如之《大人赋》,则专以称天子,按此用法,公卿大臣之类不能称“大人”。
(二)指父母叔伯兄等长辈
唐宋以前的“大人”,在史书中多用于指称父母叔伯等长辈,如《孔子家语》:“曾子曰:‘参得罪大人’”,又《史记》范蠡之子曰:“家有长子,今弟有罪,而大人不遣,是吾不肖也。”都是指父亲。
(三)指宫内近侍(宦官)
对此,清代学者赵翼在《陔余丛考》中认为,东汉魏晋以降的“大人”之称,“盖本宫闱近侍之人,身无官位,而势居显要,故以大人称之。”正是因为太监没有官位,所以才称为“大人”,取其称呼父母叔伯等长辈的尊称之义。这可以算是比较特殊的用法,但显然不是对官员的通用称谓。
(四)指少数民族首领、贵族
《汉书·陈汤传》载,甘延寿、陈汤进兵至康居,来到匈奴单于城下,单于问:“汉兵何来?”甘延寿、陈汤答:“我为单于远来,而至今无名王大人见将军受事者,何单于忽大计,失客主之礼也!”这里的“名王”“大人”都是指匈奴的大小首领。
《汉书·匈奴传》载,匈奴呼韩邪单于打算归降汉朝,左伊秩訾表示支持,但“诸大人相难久之”。
这里的“大人”指的是匈奴各部落的首领、贵族。
(五)在特殊情况下用于称呼地位极高的官员
唐朝时也有一些以“大人”称官员的用例,但都比较特殊。如《旧唐书·段秀实传》:“田少荣称秀实为仁信大人。”《高骈传》女巫王奉仙谓毕师铎曰:“扬州灾,当有大人死。”(这里的“大人”指高骈)。但这是很少见的例子,而且这里所指的段秀实、高骈都是官位、声望极高的显贵之人,所以称二人为“大人”,带有一些尊重长辈的意思,是对极特殊的人的极特殊的用法,不是对所有的官员都能通用的。
“大人”在唐宋以后的称呼
(一)唐宋时期对官员的称呼
唐宋及以前不用“大人”称呼官员,那么那时候的人见了当官的人应该怎么称呼呢?
这个要区分不同的情况。官员之间相互称呼,比较亲密的平辈或晚辈可称对方的字,对尊长则称公、丈,大多数情况下是直接称其官位。
例如《三国志》中,曹操还是兖州牧时,沮授称之为“曹兖州”,当了司徒和丞相之后,则称呼为“曹公”。
又如侍御史,一般都称“某侍御”,此类用例在新旧《唐书》《全唐文》《全唐诗》中非常多见。比较有名的是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破额山前碧水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柳宗元将其友人、侍御史曹某称为“曹侍御”。
又据《旧唐文》《资治通鉴》《全唐文》载,淄青节度使李师道为检校司空,刘悟称之为“李司空”,新罗人崔致远称致仕刑部尚书白居易为“白尚书”之类,都是以官位相称。基本上没有用“大人”称官吏者。
有时会以古官名相称。如唐宋皆无丞相一职,但执掌最高行政权的尚书仆射、中书门下侍郎等,时人亦多称为“丞相”、“相公”,宋代知州相当于汉代的太守,有时也会以太守称知州,等等。
此外一些官职还有别称。例如尚书令称“尚父”,中书令称“令公”,节度使称“大帅”,刺史称“使君”,县令称“明府”,县尉称“少府”等等。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称其即将上任西川某县县尉的友人杜某为“杜少府”。
宋代的《梁溪漫志》及庄绰《鸡肋篇》也都提到,世上只有儿子称父亲为大人,若胡乱以“大人”称呼他人,会被众人“骇笑”。可见直到宋朝时,社会上仍是以大人称父母等长辈,而不会用来称呼官员。否则就等于是当面叫别人“爸爸”了,难怪旁边的人要爆笑。
(二)从元朝开始出现用“大人”称呼官员的叫法
宋以后才开始逐渐出现称官员为“大人”的用例。如元人高则诚《琵琶记》,蔡状元呼黄门为大人,则元时达官贵人已有大人之称。
王世贞《觚不觚录》载,三司见总督称“老先生”,见巡按称“先生大人”。
《西游记》中,唐僧一行途经诸国城门,皆称门使为“大人”。
可见至明朝时,以“大人”为官员之称已逐渐出现。
清朝之后的用例就更多了,举不胜举,从略。
“大人”的用法,初始含义是指父母长辈,汉代以来演化为对近侍(宦官)也称大人(因太监没有后嗣,官员往往尊专权的宦官为父,以示讨好),后来进一步扩大,变成京朝官皆可称“大人”,原因可能是唐末宦官专权,常兼任朝廷显要官职,后逐渐变成某些与当权宦官地位相当的极显贵之人也称“大人”。京官称大人,因而京官出使镇守地方者,亦以大人称之。如总督、巡按等,常带都御史、尚书、侍郎衔,故称“先生大人”。因而遂为贵官之隆称。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元朝时沿用汉代以来称呼少数民族首领酋长的“大人”这一叫法,开始出现用“大人”称呼官员。明清以后继续沿用,称官员为“大人”的叫法才渐渐普遍。
又据《清稗类钞·称谓类·大人》载:“大人之称,始于雍正初,然唯督抚有之。嘉、道以降,京官四品以上,外官司道以上,无不称大人。翰林开坊,六品亦大人。”这就直接指明了“大人”之称始于清雍正时,但是仅指总督、巡抚等“贵官”。嘉庆、道光后扩大至京官四品以上以及地方官的布政使、按察使、道员,翰林升任詹事府职务六品以上的也可以称“大人”,但此时指称对象仍然是有限定范围的,而且范围不大。
以上材料的说法并不完全一致,但还是可以归纳出几点结论:
第一点,以“大人”称官员是元明清时期的用法,在唐宋及以前,“大人”主要用于称呼父母叔伯等长辈,一般是不会将官员称为“大人”的。
第二点,按赵翼的说法,明清时期称官员为“大人”,已较为普遍,但在《清史稿》中,仍难见此种用法,《清史稿》中“大人”这一称谓用得很少,用的亦多是称父母,如《侯方域传》,侯方域对其父亲侯恂说:“大人受诏讨贼”云云,是称其父。所以,我估计,称官员为“大人”,应是日常口语,而较少用于正式、书面场合。
第三点,“大人”是元明清时期对“位高者”“贵官”的称呼,不是对所有官员的称呼。现在的影视剧中对县令等基层干部也一概称为“大人”,可以肯定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相关参考
...人、阁下、长者、台端、孺人、大人、兄台”等等。3、古代对对方的父亲称令尊、尊公、尊大人。对对方母亲称令堂、太君,对对方的妻子称令正,对对方妻父称泰山、冰翁,对对方兄弟称昆仲、昆玉、令兄(弟),对对方的...
1、古代帝王自称孤,朕,寡人,不谷。一般人自称臣、仆、愚、蒙、不才、在下、下走、下官、鄙人、不才、后学、末学、晚辈等。女子自称—般用妾、奴等。2、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一般为拙荆、贱内、内人、山荆,称自己的...
1、古代对花的称呼有落花、落英、英寒、残英、残红、飞红、流红、红、红雨、红衣、红英、红粉等等。2、落花: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朱淑真)3、流水落花春去也。(李煜)4、落英:朝饮林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
1、古代对花的称呼有落花、落英、英寒、残英、残红、飞红、流红、红、红雨、红衣、红英、红粉等等。2、落花: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朱淑真)3、流水落花春去也。(李煜)4、落英:朝饮林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
...叫婆姨。有修养的人称太太;普通人叫老婆。2、荆妻是古代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又谦称荆人、荆室、荆妇、拙荆、山荆。贱荆,有表示贫寒之意。娘子是古人对自己妻子的通称。糟糠是形容贫穷时共患难的妻子。内人是古代...
形容人娘(古代是如何称呼女子的?自称、美称、鄙称、各种身份的称呼)
...、鄙称及各种身份的称呼,竟然达到六十个左右。那么,古代是如何称呼女子的呢? 对妻子的称呼:多种多样 在古代,帝王、官员、民间百姓,对于妻子的称呼是不相同的。周朝之前,天子的妻子都称为妃,周王以后妻...
1、古代称呼自己的儿子主要以“子”称呼。自己之子可称为“犬子”、“孽子”、“小儿”、“小犬”等。2、子:在古代是一个使用范围较广的称呼,秦汉以后主要用作儿子之称。长子称“伯”,次子称“仲”,三子称“叔”...
...驸马”,这在现代的戏曲、影视作品中司空见惯。但这种称呼是怎么来的呢,始于哪个朝代呢?“公主”称呼的溯源与由来“公主”,是帝王之女的称号。关于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最早的史籍记载是在《史记·孙子...
1、梓童,这是古代皇帝对皇后的称呼,专有名词,寻常人一般不用。2、夫人,古代诸侯的老婆经常被称作“夫人”,如今这个词语逐渐被用于社交场合。3、拙荆,多被古人用来对自己老婆的谦称,又习惯称之为荆人、荆室、荆...
1、夫人,这个称呼较为普遍,大家都能理解,可其实在古代,有一定地位的妇女才能用这一称呼。汉代后,一般只有王公大臣的妻子才可称为夫人,后历代所说的“封妻荫子”中的“封妻”便是一些官员给母亲或妻子加封。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