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人(来到合河村 就是村里人)
Posted
篇首语:百艺通,不如一艺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村里人(来到合河村 就是村里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村里人(来到合河村 就是村里人)
朱新华(左一)积极下乡走访低保户群众。 受访者供图
“来到合河村,就是村里人。这是我今天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参加合河村的第一次党员大会,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我将与大家一起砥砺前行,全力以赴接力开启乡村振兴工作的新篇章。”这不是简单的开场白,而是新兴县第一中学派驻大江镇合河村的第一书记朱新华在2021年8月进村时给自己立下的决心,更是对合河村全体党员和群众的承诺。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朱新华的身份从人民教师转变为驻大江镇合河村第一书记,如何稳住脱贫摘帽后的“交接棒”,他躬身走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每一步,交出了自己的“初考”答卷。
访民情惠民生“驻”民心
合河村位于新兴县大江镇西部,距离县城40公里,下辖16个自然村,共901户3691人,下设党支部3个,现有党员97人,脱贫前有贫困户58户157人。驻村的工作是什么?带好一个支部班子、建好一本返贫检测台账、扶持一批增收产业、助建一批民生设施,朱新华是这样解读的。
为做好这几项工作,“融入”成为了朱新华到村后的第一课题。他一边向村“两委”干部“求教取经”,摸清村情村况,一边以“三个一次”(即入户走访一次、收入核查一次、人居环境卫生排查整改一次)开展走访调研工作,建立好各类民情台账,不断完善驻村工作“数据库”,为厘清工作思路、开展精准帮扶提供有力支撑。驻村工作以来,朱新华走访慰问全村58户脱贫户,为防返贫检测重点对象争取到就业岗位2个,帮助群众解决问题16个,实现“问题台账”动态清零,驻村工作就这样在访民情惠民生中“驻”进群众心间。
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朱新华说,党组织是群众的带头人,必须在组织建设上下功夫,把支部建设得更强更有力,才能把村内的各项工作做好,赢得群众支持信任。为此,他紧紧抓住村“两委”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这个“牛鼻子”,以落实新一轮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深化党群议事决策机制,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大力推行“党员首议制”等制度,让基层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近一年,全村党组织累计召开党员议事会29次、议事57项,经党组织审定落实55项,落实率达96.4%,建成了合河村党建示范点,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
支部强了,工作就好做了。在积极推行支部建设“网格化+清单式”管理上,朱新华带领村“两委”干部做实“一台账四清单”,活用党员积分管理,明确积分事项,破解干什么的难题,压实党员评星定级工作,做实结果运用,破解不愿干的难题,推动党组织亮承诺、党员亮身份。驻村以来,他带动由近100多名党员群众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交替开展送学上门、义剪义诊、美丽庭院建设、卫生清洁服务等志愿活动60多场次,参与人次300多人次,实现便民利民服务延伸至村、“两留”人员关爱服务延伸至户。
盘活闲置土地发展特色产业
1949年3月,新兴县第一个乡政权——合河乡人民政府在合河圩成立,悠久的红色历史成为了合河村最鲜明的文化底蕴。朱新华驻村后第一时间就开始深挖本村资源禀赋,将闲置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着力把红色文化与绿色产业、生态休闲旅游紧密结合,利用“红+绿”模式为村子找准致富法子。
盘活闲置农房打造特色民宿。依托本村合水党史纪念室、第一个乡政权旧址公园等红色资源,朱新华率先发动村内的党员致富带头人加入建造计划,引导帮扶36户村民将闲置农房逐步改造成特色民宿,进一步唤醒村内红色旅游生机,目前共有25家户主参与特色民宿建设。
为节约民宿改造成本,他动员村“两委”干部和群众就地取材,利用废旧的水缸、旧瓦片、搪瓷杯等做起了手工,把农村特有的旧物件变废为宝,原汁原味呈现出乡村生活场景,用“别样创意”建成乡土民宿,留住乡愁。同时,在民宿经营区融入党建元素,就近设置“流动党员服务岗”“党员义务咨询点”、悬挂“党员示范点”标识等,“党建引领民宿产业发展”的思路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关注,为配套民宿发展投入了24.6万元用于初期公共出行环村路改善、停车场及周边环境升级,为合河村红色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盘活闲置土地发展特色产业。朱新华积极探索“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以“书记责任田”方式开启合河村内80多亩撂荒地整治工作,根据当地水土环境、地理位置、市场供销等因素,带领村干部试点种植大豆、辣椒等主导产业30多亩,带动村民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同时,主动与合河乡情合作社对接,通过合作社统一流转土地、统一品种、统一技术,把农户、技术指导、销售平台等衔接起来,保证特色产品有销路、高效益,让昔日的荒山薄地成为富民惠民的“绿色聚宝盆”。“村有支柱产业、群众有稳定就业,巩固脱贫成果才有力量,致富才有保障。”朱新华说。
修致富路 寻良策找资金
幌伞岗、大坪和滑石坑三个村民小组位于合河村西南部,共有80余户群众。通往幌伞岗至滑石坑村的6.5公里村道,原本是一条晴天尘土飞、雨天泥泞滑,只能勉强行人的泥巴路。
多年以来,三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只能通过翻山越岭进行劳作或驾车绕道行驶30多公里的路程进行运送东西、走亲访友。驻村后,朱新华不辞辛苦,翻山越岭走村串户了解情况,把村民多年以来受困于路的苦恼记挂于心。
修致富路,寻良策找资金。“此路不通达,难以让这三个村民小组跟上全村的发展步伐。”有了修路的想法后,朱新华多次组织村“两委”干部对修路问题进行专题探讨研究,拿出切实可行的策略和实施方案。主动向大江镇党委以及县乡村振兴局等相关部门汇报情况,寻求帮助。经过多次沟通联系,积极协调争取了项目资金31.13万元,动员村民群众自筹资金11万元,修路经费终于有了着落。
攻坚克难,圆群众修路梦。修路资金到位后,新的问题接踵而来。因修路涉及部分农户的山林地,个别农户一开始并不支持甚至阻挠施工。面对如此棘手的问题,朱新华多次会同村“两委”干部开会商讨对策,不厌其烦地挨家挨户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在朱新华的不懈努力下,这些农户的“思想疙瘩”全通了,三个村小组的群众表示支持拥护修路。经过两个月的努力,该村6.5公里的通村道路顺利拓宽至4.5米并实现了历史上的首次通车。
当过几回“热锅上的蚂蚁”,经历过几次让人挠头的事情后,朱新华渐渐从开始的“两眼一抹黑”,到现在村里的“老熟人”,真正成为了合河当地人。如今,村干部遇到问题总会找他给出个主意,群众有事会给他打个电话咨询。“只有深耕基层,问题才能瞄得更准,工作才能更对路、更管用,是这片红土地锤炼了我。”朱新华分享了驻村工作以来的感悟。
梁晓珺 陆茹诗
相关参考
水泵抽水定时器(平山县东七里河村依靠产业脱贫 玉米面饸饹等特色农产品富了农家)
■驻东七里河村第一书记韩天吉。 ■驻村工作队通过开发特色产品帮助村民致富。 ■韩天吉和工作队队员讨论工作。追梦人:韩天吉 作为平山县最偏远的小山村,曾经的东七里河村只能用“萧条”二字来形容...
河北栗家实力(「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小山村里孕育红色基因)
9月19日,“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西柏坡。图为启动仪式现场。河北日报客户端9月19日讯(魏雨)70年前,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组织指挥了三大战役,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从这里迈开...
河北栗家实力(「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小山村里孕育红色基因)
9月19日,“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西柏坡。图为启动仪式现场。河北日报客户端9月19日讯(魏雨)70年前,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组织指挥了三大战役,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从这里迈开...
从8月7号来到村里,看到万亩棉田非常壮观。当时棉花有的开花,有的已经结了棉花桃子。乌鲁木齐两次静默管理,博乐两次静默管理,没有办法离开村子,直到今天还在村里。亲眼看到棉花打包机采棉花的过程和下棉花金蛋蛋...
从8月7号来到村里,看到万亩棉田非常壮观。当时棉花有的开花,有的已经结了棉花桃子。乌鲁木齐两次静默管理,博乐两次静默管理,没有办法离开村子,直到今天还在村里。亲眼看到棉花打包机采棉花的过程和下棉花金蛋蛋...
松江区搬家(双门冰箱成标配,影视同款搬回家,松江村居风格大变样城里人:羡慕)
...移归并试点,农民陆续从老宅搬进新家。今天上午,小松来到松江“网红村”—
...村在振兴中走向富裕,关键是发展产业。新兴县太平镇路河村通过成立合作社,发动村民大力发展鲶鱼苗养殖,走出了一条助农增收致富的产业新路子。 路河村是新兴县太平镇禤村村委辖下的一条自然村。在路河村鲶鱼苗养殖...
...色衣物:亲近的人可以送红色内衣红色毛衣,中国的传统就是,本命年就是要带红的。
手指纹斗和簸箕的说法(儿时常听村里老人念叨,手指上的斗和簸箕,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斗九簸箕。村里老辈人闲聊最多的就是,一斗穷二斗富。村里人认为一个斗并不是说这个人是穷命,而是说他是辛劳的命,自己挣的钱基本上全部花在了别人身上。实际上也说明了一个斗的人,不太计较钱财,拥有一颗付出的❤...
...2、家里摆放石榴摆件能添丁人旺。石榴最为常见的寓意就是多子多福,因为其果实一粒一粒十分饱满的分布在果皮内,就像是一个大家庭中子孙众多一样。3、家里摆放麒麟摆件能添丁人旺。麒麟自古以来就是祥瑞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