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小故事(明太祖朱元璋的传奇故事)
Posted
篇首语: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朱元璋的小故事(明太祖朱元璋的传奇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朱元璋的小故事(明太祖朱元璋的传奇故事)
朱元璋到底长什么样
姜文的《邪不压正》上映之时,主演廖凡捧火了一个梗,那就是剧中廖凡饰演的朱潜龙要对着朱元璋的画像认祖归宗,最终“神撞脸”。火了之后,明孝陵管委会最终给出了鉴定的意见,相似度高达90%。
我们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上,这位明朝开国皇帝曾经长成这样:他生就一长瓢把子驴脸,双眼深陷,脸长嘴阔,且脸上长满了麻子,望上去杀气腾腾,但这幅真实的画像一直被密藏着。
据说现在改长这样了,仪表堂堂,脸上一团和气,脸盲都看得出,这不可能是一个人。
然而,历史上的明太祖确实以这两种长相传世,如今这两张画像一张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一张悬挂在南京明孝陵的享殿内。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各地民众纷纷揭竿而起,反抗元朝的残暴统治。朱元璋参加了红巾军起义,他作战勇敢,智谋过人,在群雄逐鹿的战争中独占鳌头,很快成为了一名元帅。1368年,朱元璋夺得天下,登基称帝,建立了明王朝。
据传,朱元璋刚出生的时候,天降异象,有一位异士恰巧路过,并断言:“此子乃人中之龙。”后来朱元璋长大了,由于生活所迫,他四海为家,在行乞的时候,遇到了一位老和尚,经过一番仔细地查看,老和尚说:“此乃帝王之相。”
正是这几次的传言,成为了朱元璋这幅“龙像”画的依据,并广为流传。龙形者,五岳起,鼻高、目长,耳耸,形貌端严,身体长大,上下匀停,骨格清秀,眉目分明;三停平满,天再地相朝,印堂起,边地起,举止出众有威,权足机变。具体如图:
古代宫廷有专门的机构收藏历代帝后图像,相当于图像数据库,明代,这些图像藏于内库。清朝入关后,接收了这批图像。到乾隆十四年(1749),重新对这批图像进行装裱,然后移藏于南薰殿。
南薰殿所藏历代帝王画像中,朱元璋的画像最多,总计有13幅。如今,这13幅画像,除了1幅留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其余均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13幅画像,呈现了两个朱元璋:一是端庄的圆脸俊像,计有两幅,分别呈现盛年和老年时期的朱元璋;一是怪异的长脸丑像,计有11幅之多,不过相貌大同小异,基本都是额头、下巴突出,隆鼻如蒜,拱嘴如猪,有的脸上还画满麻点。这些画像都是朱元璋早期,即为登基做皇帝准备的画像,其中有两幅画像人为加工的痕迹特别明显。
这两幅画像几乎一模一样,不同的是,一幅画像脸上画满了黑子,另一幅画像脸上的黑子就不那么明显!还有两幅画像,朱元璋身穿衮冕服,也就是皇帝上朝时穿的专用服装,端坐在龙椅上,用现在的话说,这两幅画像都是经过朱元璋亲自审核批准的“标准像”。
然而,标准像不代表就是真实容貌,画家有可能达不到写真的水准,也有可能受迫于皇威作了美化处理。
为什么把朱元璋处理成猪腰子脸呢?
通行的解释是,满清入关后对朱元璋的丑化,这种解释极不靠谱。第一,正如前文所说,最晚在明朝中期,已经出现了朱元璋猪腰子脸的画像。第二,清朝皇帝对前朝基本不存在诋毁的情况,相反,为了拉拢汉人,修《明史》、祭明孝陵都有神化朱元璋的倾向。
鉴于在朱家统治时期,猪腰子脸版的朱元璋画像还能广泛流传,甚至进入王公贵族的收藏,基本可以断定,这是官方认可、默许乃至鼓励的结果。
一系列的证据表明,明太祖“被”长着一副异相,是他的儿子、明成祖朱棣策划和推动制造出来的。
朱棣信奉相术。明初最著名的相士袁珙、袁忠彻父子都深受朱棣信任,但凡起兵打仗、选拔人才,朱棣都要找他们算一算、相一相。相传,朱棣夺取侄子的帝位,跟早前袁珙相他为“太平天子”有关。
在朱棣任上,官方文献记载的朱元璋长相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久而久之,社会更愿意相信朱元璋长着这张猪腰子脸。这张脸,比起中规中矩的帝王画像,内涵更为丰富。中华民国成立后,临时大总统孙文率众参谒明孝陵,供奉的就是一幅朱元璋异像。
但还有一个证据,那就是朱元璋的子孙们很多都留有画像的,然而并没有人遗传了那副”丑相”。
朱元璋杀功臣
明朝开国元勋中,除了汤和、郭英、耿炳文还有沐英等寥寥几人幸免于难,大多数人都不得善终李善长、傅友德、廖永忠、蓝玉、朱亮祖、王弼、冯胜、华云龙、唐胜宗、费聚、周德兴、宋濂、何文辉、陆仲享、汪广洋、李文忠等开国功臣被朱元璋杀害。徐达发背痈吃蒸鹅而死;刘伯温据说被胡惟庸授令毒死;但胡惟庸自己也没有得意多久,不久就被主子以“擅权植党”、“枉法诬贤”的罪名处死,遭受牵连者多达三万余人,朱元璋甚至在胡死后十年,还给他安插了一个“通倭谋反”的十恶不赦罪名,这就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胡惟庸案”。
胡案的症结在于胡惟庸为人过于独断专行,许多生杀黜陟等重大案件,他往往不向朱元璋请示,就擅自加以处理。这自然让权力欲极强的朱元璋,深感宰相专权、皇权旁落的危机。在朱元璋看来,这些功臣对王朝的长治久安构成严重威胁,尤其对其子孙构成威胁的人,必须除之而后快。
胡惟庸死了没多久,又爆发了“蓝玉案”,胡案是对文官下手,蓝案可是对武将动刀。作为开平王常遇春的小舅子,战功显赫的凉国公蓝玉居功自傲,日益骄横起来,恰好此时朱元璋年仅三十八岁的太子朱标病故身亡,为了避免自己死后,年幼的皇孙朱允炆被能臣宿将欺负,上演北宋“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翻版,朱元璋不得不对大将军蓝玉下手,为自己的孙子扫清障碍。
明太祖杀这些功臣是无法避免的,明太祖得天下、平定江南的时候已经39岁,建立大明后北方的蒙古政权一直是心腹大患,前后八次北伐,60岁时才击破北元,直到去世前两年,还在北伐。朱元璋承受的心理压力一直非常大,外有强敌,内有功臣,可是太子性格又比较软弱,皇太孙更甚。而这班随着自己打天下的功臣,很多还年轻,更兼武将飞扬跋扈,自己在的时候还能压得住,要是自己死了,留下不争气的皇太孙显然不能放心,主弱臣强,定然要出事。
洪武元年,明军攻克北京,蒙元正式灭亡,残部逃回大漠,正月,朱标被立为太子,朱元璋给他配齐了豪华阵容
左丞相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右丞相徐达兼太子少傅,中书平章录军国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
值得玩味的是,太子的老师们绝大部分都是兼职,他们平时需负责军国大事,然后还要抽出时间辅佐太子,也就是说,朱标的幕僚或曰班底就是父亲的同事,可以对比下玄武门之变中的李世民和李建成,两边的幕僚都是牛人辈出,互不买账,最终兄弟火并。但朱标这个豪华配置杜绝了玄武门之变的可能,他的幕僚实力比其余皇子强出十条街,有想造反的也是分分钟碾死。
而洪武十年是1377年,也就是说,这之后不到十年密集发生了3次大案,株连甚广,可以想见,经过这一批清洗之后,必定有新官僚由太子提拔,太子会逐渐有自己带起来的班底,同时可能擅权的文官也被消灭干净。不幸的是,朱标寿命不够长,不然等他即位时,已经有二十多年处理朝政的经验,想必地位稳固,手段娴熟。朱标一死,中断近十年的大清洗再次出现,而且这次十分直接的清洗掉了最威胁皇权的武人集团。
洪武二十六年,以谋反罪被杀,剥皮实草,传示各地。究其党羽,牵连致死者达一万五千余人,史称“蓝玉案”。
讽刺的是,蓝玉本身是朱标的亲密战友,朱标的岳父是常遇春,蓝玉是常遇春的妻弟,蓝玉是朱标的舅丈人。而且蓝玉和朱标的关系非常不错,可以推测,他本身就是朱元璋刻意留给太子的班底。朱元璋为儿子朱标组建当时明朝超一流的武人集团班底做为儿子继承大统彻底清除北元而预备,朱标太子的武人集团班底全部被屠戮干净,最后落了个周亚夫的下场。
蓝玉“谋反”案涉及人数也不少,一万五千人。胡蓝二案一出,整个开国元勋体系,竟然十去其九,以至于后来的燕王朱棣起兵造反夺自己侄子的江山,建文帝朱允炆纵观文武百官,竟无可用之帅去率兵抵挡,兵败后不知所踪,至今其下落仍是个谜。
朱元璋姓名
朱元璋一共有三个名字,本名重八,又名兴宗,字国瑞,濠州钟离人。实际上本名叫“朱八八”又叫“朱重八”他爹更有个性叫“朱五四”书中说这跟元代法律有关系,当时法律规定普通人不可取名,只能按照父母年龄来命名,后来当官了可以取名了,因为对元朝的不满于是改叫朱元璋,取谐音“诛元璋”璋是一种非常锐利的玉器,所谓“璋,剡上为圭,半圭为璋”,另外璋这种玉器非常锋利。“元”指的就是元朝。“朱”字与“诛”同音。合起来就是“诛元璋”,朱元璋改名正是表示自己解决反元的决心,寓意自己是诛灭元朝的利器。
朱元璋的世祖名仲八,生有三子,长子名六二、次子名十二、三子名百六,百六是朱元璋的高祖。朱百六有两个儿子,长子名四五、次子名四九,四九是朱元璋的曾祖。朱四九生了四个儿子,依次名为初一、初二、初三、初十,初一是朱元璋的祖父。
朱初一有两个儿子,叫五一、五四,五四(朱世珍)是朱元璋的父亲。伯父和父亲各生四子,依出生先后排名,朱五一的儿子叫重一、重二、重三、重五;朱五四的儿子叫重四、重六、重七、重八,重八就是朱元璋。
根据《明史》记载,“讳元璋,字国瑞,姓朱氏”,也就是说朱元璋也可以叫朱国瑞。古代人和现代人是不一样的,有名有字,古代男子成年后,不便直呼其名,于是“称之为字,以表其德”。
字本来是朋友之间称呼的,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估计谁也不敢称他为“国瑞”了。不过“国”、“瑞”,这两个字依然是需要避讳的。临川侯胡美原名胡廷瑞,后来就因避瑞字,改名胡美。曾割据一方的方国珍投降明朝后,也得改名方谷珍。
朱元璋的第三个名字“朱兴宗”,估计这个知道的人寥寥无几。话说朱元璋发达之后,总觉得自己家族成员的名字太土气,于是他先给父亲朱五四改了名,改为朱世珍。接着朱元璋又给自己三个死去多年的兄长改了名,大哥朱重五改为朱兴隆,二哥改为朱兴盛,三哥改为朱兴祖。
朱元璋登基称帝统一天下后,朱姓也成为至高无上的大明国姓,容不得半点儿亵渎。然而,“朱”和“猪”作为同音字,日常生活中“猪”又难以避免会被提及,要是百姓说个“杀猪了”,搞不好被误以为是要造反,十个脑袋也不够砍。为了避免“国讳”,官兵对此管控相当厉害。民间百姓为了避“朱”的讳,在想尽办法的同时也闹出不少笑话。洪武初年,为凸显朱姓尊贵,朱元璋专门颁布法令,禁止市井百姓杀猪、吃食猪肉,并给猪改了个极为形象的名字——根据猪的体型与外貌,朱笔御赐其名为“肥肥”,后来有大臣建议将“肥肥”改为“豕”, 便将猪称作为“豕”或者是“彘”,当然也就是三字经中的,马牛羊鸡犬豕了。如此一来,民间称“猪”者寥寥无几,百姓纷纷以“豕”或“肥肥”代之。
朱元璋登基后与童年小伙伴
朱元璋自幼家境贫寒,小时候曾给财主当过放牛娃,但没曾想这个出身最底层的草根竟然一步步地登上了皇帝宝座,建立了大明王朝。明朝建立之初,听说朱元璋当了皇帝,他许多从前的穷朋友们纷纷来应天投奔朱元璋。好多都是想要沾光,即便当不了官,也能得点钱花花。见面之后先叙叙旧,讲讲小时候经常在一起玩耍的趣事,加深加深印象,联络联络感情,这都是人之常情。朱元璋的两个童年伙伴见到他之后也都是这么做的,但效果却明显不一样。
这一天,一位儿时的玩伴来应天投奔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在得知后非常高兴,因为这个来投奔他的发小在儿时与自己关系不错,便想马上见到他,一同叙叙旧。
而这位发小想的便是,朱元璋一定会看在儿时的情分上就算不给个一官半职,也会给一些钱吧。
侍卫带领着发小进殿去面见朱元璋,跟在侍卫身后,这位发小,东看看西看看,甚至还险些摔倒。
而看到大臣们后,这位发小更好奇了,以前都没有经历过这种场面的他好奇的看来许久,后来找不到朱元璋。但是他听人说皇帝身着金黄色的龙袍,于是他发现了正中间高台上面坐着的一位身着黄袍之人。可是距离太远,发小不敢确定上面的就是朱元璋。
于是这位小伙伴径直走到了朱元璋面前,等他看清了这人就是朱元璋时,哈哈大笑,不仅没有跪拜,而且一屁股坐在龙书案上,盘着腿大声问道,“朱重八,朱老四,你这当了皇帝就是不一样,可真威风,你还记得我吗?”
当时在场大臣都吓坏了,见到皇帝不仅没有跪拜,反而直呼其名,真的是活腻了。
但是碍于发小情面,很气愤的朱元璋没有发飙,他认为发小如此没有礼数是因为没有读过书,于是没有打断他。
而这位不怕死的小伙伴,不仅没有收敛,而且和朱元璋聊起来了童年的趣事,开始揭朱元璋的底,将他童年的糗事都说了出来。
这个时候朱元璋气疯了:把他给朕推出去,斩了!
我想,这位小伙伴到死也没有明白为什么会死。朱元璋的珍珠翡翠白玉汤。
还有另一则趣闻:话说朱元璋做了皇帝。有一天,他以前的一位苦难朋友从乡下赶到京城去找他,进了皇殿之后,马上跪拜下来,对朱元璋叩行大礼,口中高呼道:“我主万岁! 微臣虽然不才,亏得皇上提携,当年微臣随驾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儿当关,多亏菜将军。”
他这话说得很委婉,朱元璋听了心里很高兴。回想起来,也隐约记起了他的说话里像是包含了一些从前的事情,所以,立刻就封他为大官。
另外一个苦朋友得知了这个消息,他心想:“同是那时候一块儿玩的人,他去了既然有官做,我去当然也不会倒霉的吧?”他也就去了。
一见朱元璋的面,他就直通通的说:“我主万岁!你还记得咱们小时候穷得叮当响给人家放牛的事吗? 当年咱们放牛时饿得肚子咕咕叫,我们在芦花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着。还没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罐子都被打破了,撒下一地的豆子,汤都泼在泥地里。你只顾从地下满把地抓豆子吃,不小心把红草叶子也一嘴吃进嘴里了,叶子梗在喉咙口,苦得你哭笑不得。最后,还是我给你出的主意,叫你吞下一把青草,这才把草根噎下去……”朱元璋还没听完,就恼怒地呵斥道:“哪里来的疯子?来人,快给我轰出去!推出去斩了!推出去斩了!”
看到了吧?说话是要分环境、场合、身份的变化的,还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和表达方式。即使是说同一件事,不同的表达方式,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朱元璋的儿时伙伴之所以结局不同:有的得到重赏,有的被轰赶出来,有的被杀,就是最好的例证。其实,身为九五之尊的皇帝朱元璋,哪怕是再顾念儿时情谊,也不会不注意自己的身份面子。
朱元璋与马皇后的爱情故事
如果说在这个世界上,朱元璋还能听进去一个人的话,那么这个人就毫无疑问的是马皇后,她在很大程度上对朱元璋的残暴性格起到了抑制的作用。而朱元璋本身也是非常的敬重马皇后,尽管在登基之后,成为了全天下最具有权力的人,可以有着无数的美貌女子,朱元璋也始终尊马秀英为唯一的皇后,在马皇后因病去世后的十几年间,朱元璋也没有封过任何人为皇后。这就是他们的爱情,朱元璋和马皇后的爱情。
传说元朝、明朝初期妇女均是小脚,女子大脚为当时一大忌讳。而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后马秀英却有未经缠裹的大脚。原因是马秀英在幼时深得养父母的宠爱,坚持不肯缠足,长了一双天足,人称"马大脚"。
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马秀英当了皇后,深居皇宫,但对自己的一双大脚也感到无可奈何,每当与客人相见,总是用衣服的下摆或裙子将脚严严实实地遮盖起来。
有一次,马秀英乘轿到金陵(现今南京)街头游览,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将轿帘掀起一角,马秀英搁在踏板上的两只大脚,就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她急忙把脚缩了回去,可人们早已看得一清二楚啦!
于是这件新鲜事传开来,轰动了整个京城,因为是姓马的露出了脚,"露马脚"一词便流传到今天,所以当前,对不便公开的不光彩的事的暴露,都称为"露马脚"。
朱元璋对马皇后是非常敬重,马皇后曾经数次救过朱元璋的命,朱元璋在郭子兴账下当兵的时候曾经被陷害入狱,马皇后为了偷偷给朱元璋送饭皮肤差点被刚出炉的烧饼烫坏。还有一次朱元璋和陈友谅交战时受伤,马皇后背着重伤的朱元璋逃命。可以说是同甘苦的一对夫妻,而且马皇后本身的人品也非常谦厚,生活作风简朴,这在想当一代开国明君的朱元璋心里来说是非常值得敬重的。
后来朱元璋在前线领兵打仗的时候,马秀英就带领着身边的妇女们,一起缝制衣服和军鞋,还拿出自己家中的财物犒劳前方的将士,她能做的虽然是非常有限的,但也给当时处于困难时刻的朱元璋莫大的鼓励。由于朱元璋生性多疑、脾气又十分的暴躁。有的时候,对于一些逆耳的忠言根本听不进去,所以经常会迫害身边的大臣。往往在这个时候,马皇后就用自己的影响力来时刻劝诫着朱元璋。
据《明书•懿文皇太子纪》记载:朱元璋与陈友谅对战时,曾被对方追击受伤,马秀英背着伤重的朱元璋逃跑,太子朱标为此绘有图像,放在怀中。后来朱标与父亲朱元璋政见不合,朱元璋追打他,朱标故意把图像遗落在地,朱元璋见到,痛哭一场,也不打儿子了。
他们之间的感情是多少年的相伴和艰难中的同行。这种感情更弥足珍贵。我觉得对朱元璋而言,马皇后必定是个特别的存在。
朱元璋治贪官
朱元璋惩治贪官的方法,看完令人头皮发麻,果然够狠,朱元璋不仅经历特殊,做皇帝更是有着许多特殊之处。他对穷人有一种由衷的怜悯,对贪官污吏怀有强烈的憎恨。登基后的朱元璋开始实施自己的肃清运动,在全国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反贪污”运动,直接针对全国各地贪官,朝中大臣也不排除。
朱元璋对于贪污决不姑息,对于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的官员直接判死刑,他下的圣旨中写道:“凡官吏贪赃满六十两者,一律处死,决不宽待。”六十两银子是多少呢?按照明朝当时的经济情况,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200元,六十两银子相当于现在12000元,可见朱元璋所下的狠心。
第一,设立严刑峻法。先说严刑,对付贪官污吏,除去用刑法规定的“五刑”:“剥皮揎草”、 抽筋、挑膝盖、剁指、剁脚等酷刑。关于朱元璋用“剥皮实草”的酷刑惩罚贪官的说法流传广泛,尽管真实性存在争议,但朱元璋确实对贪官极为严酷。“剥皮揎草”是明朝法律《大诰》中的一种酷刑。在每个地方都设有皮场庙,专门用来剥皮的,把那些贪官杀了之后剥皮,做成袋状,在里面填充稻草和石灰后悬挂示众。因为处死官员太多,甚至还发明戴死罪办事的规定,像让御史带着脚镣审犯人,现在看简直匪夷所思。
第二,严密审查官员。朱元璋首创巡抚制,派大臣到地方巡视,考察地方官员。第一个出任巡抚的是太子朱标,能看出规格有多高。巡抚后来跟汉朝的刺史制度一样,由临时转为正式,成为管理一省军政的大员。另外设立锦衣卫,只对皇帝负责,可以逮捕审问任何人。明初四大案之一的蓝玉案,处死了几万人,就是由锦衣卫率先举报的。
朱元璋在位30余年,锦衣卫遍布全国,对文武官员的一言一行都严密监视。甚至有的大臣告老还乡后,朱元璋不放心,还让特务去监视。而朝中大臣,即使是赤胆忠心的名臣,朱元璋也对他们很猜忌。大学士宋濂在家宴客的菜肴名单;国子监祭酒在家生气的样子;甚至有的大臣在家与妻妾玩麻将丢失的一张二万等琐事,朱元璋都了如指掌。
可即使是这样,贪官还是越杀越多。光是屠杀显然作用不大,后来清朝的雍正吸取了一系列教训,采用了三步措施来反贪,一是罢官二是索赔三是当众处刑,官员一旦贪污首先免职抄家所有家产充公,然后当着所有官员的面杀头,血淋淋的场面震住了其他人,杀一儆百自然贪官就少了。
回看朱元璋的一生,不得不说,青年时代的贫苦记忆影响太深。他那做了一辈子佃农,死时连块坟地都没有的爹娘,他在河南、安徽各地流浪三年的乞讨生涯,让他对元末吏治腐败造成民变迭起的现象刻骨铭心。大一统王朝中,像朱元璋一样体会过民间疾苦的皇帝凤毛麟角,所以他那样传奇而特殊的人生只能是孤例。由朱元璋打造的官场清廉之风,一直延续到明朝宣德年间,吏治清朗达六十余年,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虽然后来,衰落了,但是朱元璋在位的时候,惩治贪官的成效是十分明显的,还被后世皇帝效仿。
朱元璋与美食
珍珠翡翠白玉汤:据说和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很大的关系呢,相传在元朝末年,因为战争,民不聊生,朱元璋所在寺庙因为没有粮食吃,方丈就让和尚自己下山化缘,因为很饿,朱元璋晕倒在路边。一个讨饭的婆婆看到了,将自己的饭给朱元璋吃,朱元璋问其饭名,引文这菜是很多剩下菜混在一起,婆婆就随口说了句“珍珠翡翠白玉汤”。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想吃这道菜,但厨师不会做,朱元璋就让人找到婆婆,问这道菜的做法,婆婆就说只是一些剩菜混在一起,后来这道菜就被流传了下来。
流浪鸡:相传公元1363年,在江西鄱阳湖上,朱元璋与陈友谅两支起义队伍在湖中进行“谁主天下”的大决战。朱元璋连吃败仗,步步退却,败至湖中康山一带,后来人饥马乏,实在走不动了。
走了没多久,却惊喜地发现荒坡中有间低矮茅棚,便急忙走了过去。说明了来意,并掏出许多银两。老太见是仁义之人,不愿收受银两,反倒热情地让客人坐下歇息,自己去给他们准备饭食。原来老太家并没有现成的粮食,只有一群放养的小鸡。老太捉来几只稚嫩的小鸡,迅速除去鸡毛和内脏,放进烧开的水里连续烫了几次,然后快刀斩成鸡块,拌上许多自产的辣椒、大蒜,再撒些盐末,很快做成了一大碗鸡肉美食。几天没吃饭的朱元璋吃到这种鸡,觉得味道极美。吃后连声称谢。后来,朱元璋找到旧部,采纳了刘伯温的建议,用火攻,苦战了三十多天,终于在这场决战中打败了陈友谅,做了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后来回忆起鄱阳湖之战时,总是念念不忘老太的美味鸡肴。他派人重返故地寻找,虽然不曾找到老太的草棚,却夸赞说那是绝无仅有的“流浪鸡”。后来“流浪鸡”这一说法流传到民间,于是就有了“流浪鸡”这一美味佳肴。
烤鸭:烤鸭原本起源于南京,这也与朱元璋有关。话说朱元璋称帝后定都南京,他酷爱吃鸭肉,但水煮、红烧、清蒸的鸭子吃多了便觉得腻烦,整日闷闷不乐。宫廷御厨们绞尽脑汁,改变了传统烹制方法,采用果木炭火挂炉烘烤,使鸭子肉质细嫩、肥而不腻,被朱元璋命名为“烤鸭”。
随着朱棣篡位迁都北京后,也顺便带走了不少南京宫廷里烤鸭的高手。在嘉靖年间,烤鸭就从宫廷传到了民间,老“便宜坊”烤鸭店就在菜市口米市胡同挂牌开业,这也是北京第一家烤鸭店。而当时的名称则叫“金陵片皮鸭”
四菜一汤:即一餐四样菜一碗汤,相传为明太祖朱元璋为整治达官贵人穷奢极欲而首倡。明朝初期,全国正逢天灾,一些达官贵人仍花天酒地。朱元璋决心自上而下进行一番整治。 皇后生日那天,满朝文武果然都来祝贺,朱元璋吩咐上菜,宫女们首先端上来一大碗炒萝卜。
第一道菜是一盘烧萝卜。朱元璋说:“萝卜上了街,药店无买卖。愿众卿吃了这道菜,百姓都说官员上了街,我们笑颜开。”他一边说,一边要大家快吃。
第二道菜是烧韭菜。朱元璋说:“小小韭菜青又青,长治久安得人心。你们吃了这个菜,黎民百姓安居乐业、长治久安。”说完,又带头夹韭菜吃。
第三、四道菜是两碗青菜。朱元璋说:“两碗青菜一样香,两袖清风好丞相。拿朝廷的俸禄,为百姓办事,就要像这两碗青菜一样,清清白白。”
随后,宫女们端来一碗葱花豆腐汤,朱元璋又说:“小葱豆腐青又白,公正廉洁如日月。寅是寅来卯是卯,吾朝江山不变色。”
宴席后,朱元璋当众宣布:“今后众卿请客,最多只能‘四菜一汤’,这次皇后的寿筵即是榜样,谁若违反,严惩不怠。”从此,用四菜一汤招待客人便从宫廷流传到民间,直至当今仍有此种说法。
相关参考
此人因一块地世代封侯,朱元璋葬父母有什么故事?奇妙奇闻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历史上罕见的布衣天子,他和汉高祖刘邦一样,从最基层的农民最终逆袭成一国之君,谱写了一曲...
...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朱元璋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平民皇帝,明太祖这一生富含传奇性。从一位穷苦的看牛娃到明朝的开国皇帝,这其中的故事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完的。但熟读明史的应该都有...
皇后亲自下厨天大旱,朝廷祈雨,明太祖朱元璋在宫殿中西头的大屋中斋戒,皇后亲自动手烧火做饭,做的是地道的农家饭,朱元璋和太子以及各番王一起在斋所进食。吃过饭后,朱元璋身穿白色衣服,脚穿草鞋,徒步走上祭坛...
朱元璋和儿时的小伙伴的故事(四个亲人接连饿死,自己被迫乞讨为生,朱元璋童年到底有多惨?)
...牛做马对我们而言,只是一个普通的形容词,但对明太祖朱元璋来说,却是他童年的真实写照;朱元璋童年到底有多悲惨?一个月内亲人接连饿死,却连个埋人的地都找不到。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一位,父母...
今天奇妙奇闻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皇帝”这个位置,向来是被很多人觊觎的,往往也会有人怀疑,为什么有些人可以摇身一变成为一代开国...
今天奇妙奇闻小编给大家带来朱棣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首先,明太祖没有杀了刘伯温;其次刘伯温的一个儿子确实有可能是被明成祖暗害了。初代诚意伯刘伯温因为与逆臣胡惟庸“势不两立...
今天小编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明太祖朱元璋的故事。相传元朝至元年间,在安徽凤阳的一个山村里,有一个农民姓朱名叫世贞,娶妻郭氏,夫妇二人靠租地种田为生,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他二人心眼强,品德好,除了干自己家活外...
今天奇妙奇闻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我们知道,贪污腐败是历朝历代导致国破家亡的主要原因,在古代封建社会,贪官污吏为了一己私利而祸害百姓。常年累与下来,民...
...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奇妙奇闻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朱元璋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不知道大家看过一个笑话没有,大致就是:一对男女在微信聊天,男生的问女生“你看老子照片吗?”,好奇心强烈的女生秒回“看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9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汉族。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后改名为元璋。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朱元璋幼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