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板油画印花机(一场关于柔软触觉的对话)
Posted
篇首语:未知的事物总是被人以为奇妙无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木板油画印花机(一场关于柔软触觉的对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木板油画印花机(一场关于柔软触觉的对话)

现场作品细节
人们都说,时装设计师来到比利时,不能不去的一个地方就是安特卫时装普博物馆(MOMU)。因为此博物馆展示了5个世纪以来时装发展的历史,并且时装设计师们还可以在此找到许多关于纺织品的资料与文献。前不久,MOMU举办了一场关于柔软触感的对话,这也是MOMU首次将展览的重心从时装转移到纺织品上面。该展览展出了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比利时纺织艺术家们的作品,以及与当代艺术家对纺织品、对艺术、对自由的鼓舞人心的对话。
也许有人会很好奇,时装博物馆里举办织物展览,有这个必要吗?毕竟织物只是一件不起眼的产品。我想说:很有必 要。
20世纪60年代,美国掀起了全国性的妇女解放运动,历史上称之为“妇女运动的再次崛起”。此次运动的目的在于解放女性的思想,帮助她们获得自由、取得普遍的社会平等地位。在时装界里,女性彻底抛弃了紧身胸衣,喜欢款式简单,有综合功能的服饰。并且,人们也越来越关注服装的面料。甚至流传出“仅次于情人爱抚的,是好的布料”的名言。

展览现场
那这个时候,对于艺术家、设计师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妇女运动的崛起,许多女权主义者、后极简主义者和纤维艺术家在纺织品当中找到了希望。他们被这种“软”材料的可塑性、内在构造的潜力所吸引。
纺织品是一种传统意义上与商业和工业联系在一起的材料,它在艺术界、时装界的展示中毫无地位可言,它的“抛头露面”给美学世界带来了明显的压力。女权主义艺术家们恰好从纺织品与“艺术品”、“装饰品”中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她们才用纺织品来谴责艺术界的不平衡。
在展馆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样式的纺织品通过不同的造型摆放在展馆各处,如特鲁伦·万内特·利伯塔·费克特在1975年创作的作品:用织物通过打结、织网和编织完成的一种基本装置;再如艺术家塔塔在1976年完成的作品《地平线的灵活性》,通过运用木材中的管状结构,将织物包裹在木材上,再将木材按一定顺序摆放完成。这些打结、缠绕,表达着当时女性对社会不公的一种反抗,艺术家们创造性地利用织物的可塑性,将这种不公形象的表达出来,同时也向世人说明纺织品的存在不单单是制作商品的材料,它也是一种美的产物。
人们对织物的定义是:众多纱线构成稳定的关系后就形成了织物。那么织物究竟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从考古材料来看,最初的纺织品大约始于公元6000年前,人们用梭来穿插纺成较长的纱线,织成梭织类织物;借助棒、钩、针等牵引纱线穿绕,编织成针织类织物;利用碱性物质使动物皮毛产生毡缩,制作成无纺织类的毛毡。

Wiesi Will《空气舞者》,2018
以上这些是最初出现的几种织物,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陆续出现了第三织物、三向织物、立体织物、复合织物等一系列不同组合的织物。并且,织物的颜色、花纹、属性、功能性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呈多样性。
在众多织物当中,值得一提的是亚麻织物。亚麻纤维是人类最早发现并且使用的天然纤维。古埃及是亚麻的发源地。一两万年前,古埃及人就开始在尼罗河谷地种植亚麻。按考古推断,亚麻织布最迟出现在公元前五千至四千年,而且那时已经出现了织布机。可想,当时古埃及人对亚麻织布的制作水平已经到了很高的水准。
由于制造亚麻面料的过程十分复杂,成本也相对较昂贵,不是每个人都负担得起的,所以,有时候亚麻还担任起了货币的角色。公元1760年,俄国发明家罗季昂·格林科夫发明了亚麻梳麻机,使亚麻纺织工业进入新时代,随后,在盛产亚麻的法国,拿破仑为了解决当时的衣着问题,特此发布悬赏令100万法郎奖励发明可以生产更好的亚麻纺织品的纺纱机,1810年,法国人菲利普·热拉尔发明了湿纺细纱机,从此人类纺织品的历史上出现了亚麻纺织业的第一次兴盛时期——亚麻织物在社会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如它们被制成服装、麻袋、家用床单、船帆、渔网、绳索、弓、包包以及钱包等物品。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织物是印花织物。最早的纺织品是无色或者是纯色的,因为人们只是用了编织、缠绕等技术完成织物的形状,但在色彩上并没有做过多的改变,保留了织物本身自然的颜色,随着染织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染布,从纯色到后来的花纹染色,也就是我将要说的织物印花技术。

展览主视觉
织物印花的起源相传是在二千年前的印度,叫木板印花,即所谓手工木模印花,不过也有说在这个时期,中国和埃及也已经有了印花的织物。究竟哪个是最早的,我们无从考证。那欧洲的印花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据说最早是在18世纪末由荷兰人传入,后又传入到英国。在南美,大约在16世纪初出现了印花织物。欧洲的印花织物虽然传入较晚,但其发展速度相当惊人,1770年苏格兰人培耳氏发明平板印花机,到1785年又发明滚筒印花机,从此以后,机器印花逐步进入现代生活。
早期的织物印花为纯手工完成,最早是 从印度、中国和埃及中考古发现的。14世纪末,欧洲出现了用油画颜料在织物上印花的方法,且在意大利开始流行。当时意大利织造出威尼斯丝织品、佛罗伦萨呢绒、米兰天鹅绒,都是一些非常名贵的织物,织物上的图案多出自文艺复兴时代杰出的画家们之手,如安东尼奥、波莱依罗奥、别诺左、高美尼高等。但这些织物价格昂贵,多为贵族享用,非一般平民百姓购买的起,后来人们将这些图案复制下来,印在普通的亚麻布上,成了大众喜爱的产品。
在古代,备受人们欢迎的印花织物还有扎染和蜡染印花。这种织物在中国北朝时已经流行,唐朝时开始传入日本。扎染是将织物用缝、扎的方法在花纹处加以绞结,然后染上底色,解去结子,即出现各种深浅浓淡的花纹。其特点是在花纹边的缝、扎处有染液浸润形成的色晕。蜡染是用蜡刀蘸取蜡液,在白布上描绘各种色彩的图案,再浸入染液,经水煮脱蜡,而后出现花纹。如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仍然非常流行此工艺,如苗族、布依族、瑶族等。
要具体说织物的历史发展,这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讲述完的,它是千百年人类文明积攒下来的历史。但我们可以清楚知道,织物不再是最初那个柔软,不能“公之于世”的物件,它已经在历史上站稳了脚步。随着世界贸易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沟通,纺织业进入了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新的思想、新的技术不断涌现。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这个看似不起眼,实则“博大精深”的美的产物。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