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工手锣机(百年沧桑老商号 作者:刘振瑛)
Posted
篇首语: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木工手锣机(百年沧桑老商号 作者:刘振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木工手锣机(百年沧桑老商号 作者:刘振瑛)
▲点击红色“关注”,关注本头条号,更多行业精彩推送
商号是商家的字号、名称,也是商业企业特定的标志、品牌。商号的载体是用以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相异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商号的价值来自于社会广大消费者心目中形成的对这一品牌的认知程度。而老商号,更是一种品牌,一种无形资产。
根据国外学者的考证,品牌的英文单词为“Brand”,源于古挪威文“Brandr”,直译为“烧灼”,其实就是在牲口的身上烙上特殊标记,用来标记家畜的所有权。到了中世纪的欧洲,手工艺匠人用这种打烙印的方法在自己的手工艺品上烙下标记,以便顾客识别产品的产地和生产者。我们熟知的王麻子、张小泉剪刀都在产品上有所标注,以示区别,这就是最初的商标。范氏家族在张家口创立的“川”字牌砖茶传承数百年不衰,充分显示了一个老字号成熟品牌的深层次文化积淀。
老字号是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赢得了良好商业信誉的名称,是一种传统的文化现象。在张库大道兴盛的几百年中,张家口先后出现了几千家大大小小的商号,这些商号与张家口社会和广大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人们记忆中留下深刻烙印。资料记载,清初张家口的店铺不多,顺治年间只有8间店铺,到康熙时有10余家,乾隆末年增至190余家,嘉庆末年又增至230余家。《万全县志》的记载与其他资料基本相同,清雍正年间张家口市区内有店铺90家;道光年间发展1200余家。同时人口也随着增长,道光年间5398户,16450人;到民国十年(1921年)有1529户,72462口人。
道光以后数字不详,但据相关资料记载,道光十年(1830年)仅碱商就有10家,咸丰六年(1856年)因为上堡市圈拥挤,迁到朝阳村的有20余家。
清末民初,张家口商号骤增。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张家口有店铺1037家。据《张家口商业概况》记载:民国初年,市区内店铺达到1571余家。民国十七年(1928年)1700家;民国二十年(1931年)1751家;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2075家。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张家口商业年鉴》记载更为详细,市区内共分74行,店铺2823家,店员16862人。资本总额1100310元(银元),营业额241193214元(银元)。
据相关资料记载,张家口专门跑大圐圙的商号清康熙初年就有约十几家;60年后增加到80余家;雍正十三年(1735年)90多家;乾隆六年(1741年)190多家;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230多家;道光三十年(1850年)260多家;咸丰十一年(1861年)300余家;同治十三年(1874年)350余家;光绪元年(1875年)到二十六年(1900年)有410家;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有530余家;宣统三年达到570余家;民国九年(1920年)增加到718家。韩祥瑞先生《浅谈张库商道的形成过程》引用1942年北京出版的《立言画刊》第209期登载的《四树堂谈戏》一文说“当中东铁路未开通以前,张家口的商号,不在天津以下,或者还过之。仅次于上海而已(此就五十年前状况比较)。”
自从张库大道中断以后,张家口市场日渐萧条,曾经辉煌一时的老字号纷纷倒闭歇业。流水落花春去也,往日喧嚣街市上伫立的老字号门店大都黯然神伤,门可罗雀。历史留给了张家口很多尴尬,人们只能在无奈中踱步。过去五十多年,张家口这个地方发展比较慢,我们也总是在抱怨。近年来张家口突然有了精神,新的街市、楼群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可以肯定,拆迁改造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是发展的必然,可是在开发商利益最大化理念的驱使下,现在“拆”字似乎写得太草率了些,一些能够保留却遭遇野蛮拆迁的古建筑数不胜数。街市上,很多老字号的迅速消失让人们感到无奈和茫然。
所幸张家口还有一批执着的历史文化探索者,他们默默无闻地寻访、记录、奔走、呼号,宣传着张家口的昨日故事,弥合着历史裂痕。年至耄耋的左宝老先生无疑是这批执着的历史文化探索者的代表之一,正如老先生所说:“老商号的命运变迁,诠释了百年甚至更长时段内社会经济走势及走势背后的东西。我寻找老字号的脚步从武城街、至善街、明德街、怡安街、东安大街一遍遍走过,从尘土飞扬的拆迁现场一遍遍走过,从桥西、桥东的大街小巷一遍遍走过。边走边看,有忧有喜。”忧的是绝大部分老商号已是旧迹难寻,即使是找到了原来商号的旧址,但多数老店铺要么是七歪八扭岌岌可危,要么是改建得面目全非,全无了旧时容颜。喜的是有的老字号,穿越百年沧桑,而今又重新面世,生机焕发了。如南武城街路西的天成金店,如新开张的天一香茶庄,如上堡永隆合蘑菇店,如武城街的泰福祥,如张家口堡的大玉川茶庄,如原在武城街北口,2005年迁至西坝岗开业的的鸿宾楼,如原在怡安街,现在马路街开业的启元茶庄……。
左宝老先生寻访搜集张家口市区老字号的工作进行了二三十个年头,期间老先生访问过很多当年老字号的老掌柜、老帐房先生、老伙计、老店员,访问当年老字号的后人亲属。由于年代久远,现在这些亲历亲为者也大都记不起几十年前的往事了,知道的也是一知半解,只言片语。左宝老先生总结他这些年的经历时说:“近几十年来,我曾多次找寻张家口市区内的百年老字号。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什么模样,已无人能说清楚。本地的一些志书上也大多是记载了一个时期商店增长的数字,而没有介绍每个具体商店的详细资料。但有一点是肯定无疑的,就是张家口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条件所决定了过去张家口的社会各个行业,无一不是伴随着张库大道的兴盛而发展起来的,是古商道造就了张家口昨日的辉煌。”岁月荏苒,光阴流逝,令左宝老先生担忧的是:“那些见证过老字号兴衰的老人,正在一个个悄然地离我们而去,那一段段历史也就随之消失。”
通过寻访、搜集、研究,左宝老先生已整理出有关张家口老商号的专著《漫话张家口》之七。左宝先生寻访老字号的过程,是对张家口商文化发展脉络的梳理和追朔,是一个漫长的文化苦旅,更是一种朴素的乡土情结。所幸的是经过老先生二三十年的努力,张家口老字号的脉络已基本清晰,一些老字号的历史又鲜活地跃然纸上。难能可贵的是,老先生前期长时间的大量寻访、搜集、整理、研究乃至成书,全部都是自费。我们无颜再去谈什么“精神”,只是想问一声:“为什么?”
还应该感谢《燕赵都市报》。2007年这家报纸的一批年轻记者,创意了一个寻找河北百年老字号的行动,在燕赵大地刮起了一股寻找历史,热爱历史,阅读历史的热潮。小小的文化旋风过后,一切如故。是的,报纸能够做些什么呢?薄薄的报纸构筑的文化壁垒怎么能够经得住推土机的冲击?报纸尽力了,记者们辛苦了,感谢李彦宏、王真、蔡和泉……。
现在我们以老先生的部分研究成果为蓝本,结合其他社会文献资料,整理勾勒出尚有一些零星记忆的张家口商业街市和老商号的轮廓。
历史上,张家口商家店铺最集中的街市当属武城街和怡安街。当时的武城街上,大多是老商号。因此,这里更多的是一种厚重的历史感、一种品牌价值效应。而怡安街恰恰与之相反,这里更多的是一种时髦、时尚和摩登氛围,代表的是一种生气勃勃的潮流。为了更好地解析这两条街市的商业内涵,我们有必要来详细了解一下它们当初的经营状况。
先说说武城街,武城街是明朝后期形成的,因靠近武城张家口堡而得名。清末武城街有店铺50余家,民国十六年(1927年)发展到90多家。武城街是全国唯一一条以“武城”命名的街商业街,它体现了张家口从武文化到商文化的转化过程。
武城街最宽处四丈,最窄处两丈,南北贯通,长约里许,街市两侧商家店铺鳞次栉比,间有三五横街吐纳人流,今天的武城街街道整体格局基本沿袭其旧有的格局。武城街形成于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万全县志》载,武城街车密人稠,为本埠商业中心。原街名不详,约在乾隆初年,该街北口曾矗立过一座高大的牌坊,上书“武城胜景”四个大字。到乾隆二十六年,察哈尔第二任都统巴尔品在武城街南口建一牌坊,上横书“武城烟景” 四个大字。
清末,武城街上除天一香茶叶店、永发和杂货铺、裕成泰绸缎庄、裕元银号等,还有天成金店、大昌元、德源茂、永德魁帽铺、永昌生香油店,顺泰聚瓷器店,南山堂药店,中华药房,德兴元、生茂号糕点铺等十几家较大的商号外,还有几十家小百货、裁缝、生熟肉、糕点、杂货店铺。一首民谣证实了武城街的商业地位有多重:“武城街的黄土能变金,武城街的石头能变银,武城街的掌柜能成精。”
现在,武城街依然是张家口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2006年10月,在重庆召开的中国步行商业街论坛上,武城街正式列入了中国商业步行街名录,是此次会上河北惟一被列入名录的老商业步行街。
再来看看桥东的怡安街,怡安街是张家口怡安产业股份有限股份公司在一百年前京张铁路修筑的同时,筹集资金建造的一条繁华的商业街市,所以称之为怡安街。怡安街街面宽约五丈,从南到北长约一里,两侧为二层楼式店铺,西有横街通茶肆积聚集之南市场,东有福寿横街通衢市区东南。当时,怡安街有大小商店70余家,除华真照相馆、南山堂中药店、老太和中西药店、慎昌钟表行、燕宾春饭店、隆盛和饭店、德泰隆永记玻璃瓷器店、启元茶庄、怡泰绸缎庄、六合兴副食店、丽容理发店、兴隆旅店、德胜文具店、庆丰茶室(即后来的庆丰戏院)、电影院、十全医院、日兴池澡堂及十几家小一些的糕点、百货、烟酒、牛羊肉店铺外,还有云兰阁等几处休闲娱乐场所。
除武城街和怡安街外,由于历史传承,由于地理环境,由于人们的习惯,历史上张家口市区形成了几条商家店铺相对集中的街市和区域。
张家口的老商号按行业分类,有皮毛收购、皮毛加工批发、茶叶批发、布疋批发零售、银钱业、瓷器批发零售、医药零售业、糕点批发零售业、服务业、土产杂货业、运输业、圐圙行之分;按经营方式分类,又有坐商、行商之分,有批发、零售、批零兼营之分。
在岁月的长河中,每天都会有新的故事发生。翻开张家口的商业历史,今天一些商号因种种原因淡出记忆,明天又一些商号会开张庆吉。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追寻张家口老商号遗址的过程中发现,有些院落、门店留有了多家商号的痕迹,承载了更多的历史记忆。
由于张家口堡城高墙厚,守备森严,社会环境安定,自然就成为票号、银号、大商号、洋行集中的地方。直到今天张家口堡还是老商号最集中,遗址保存最好的区域。有人说,张家口堡的许多老商号都设于民宅,买卖似乎做的不大。其实,这是由于山西人相对内敛,做事不张扬的性格所致。通过大量的资料、文献分析,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历史上,兴盛了几百年的张库大道的神经中枢,恰恰就隐匿于张家口堡的许多深宅大院之中。
从新华街口起,一直到古宏大街的这一条过去叫边路街,现在被称为明德南、北街的大街。这条大街是沟通张家口堡与上堡市圈的主要街道,沿街两侧有百杂货、糕点、瓷器、牛羊肉、皮条、麻绳、茶叶等商号。
从三角地开始,朝阳洞街至牌坊大街、市圈、大境门内外、正沟、西沟,一直到元宝山、南天门,主要是直接经营张库大道贸易的被称为碎销的旅蒙商商号的外柜,间有一些服务性行业的店铺。
新华街主要是加工批发粗皮的老羊行和口碱加工批发业的商号,西头深沟口一带还有几家骆驼店。
南城壕、南关道、小南关、南营房主要是细皮作坊、毛纺织业商号。
大河套五行八作俱全,是张家口最热闹的商业街区之一。
西沙河、永丰街是以粮食贸易、加工、销售为主的区域。经营粮食的粮行在西沙河、永丰街一带。
东安市场是一条以百货业为主充满现代气息的商业区。
南北市场多是小本儿经营的买卖家,以小百货、日用杂品、绱鞋铺、旧货、小吃、茶馆、杂耍、戏法儿、说书、唱曲等为主。
下面我们按照行业,尽可能多地展示当年老商号的一些真实状况。
1、关于皮毛行业。从清代至民国年间,张家口这座曾经被称为皮都的城市中,前后有经营皮毛的大大小小的商号数千家之多。这些经营皮毛的商号,有专门收购皮毛的皮毛栈;有专门加工皮毛的粗皮、细皮生皮行;有专门销售皮毛成品及半成品的皮毛庄;还有经营羊毛、羊绒、驼绒、马鬃、马尾、粗牛毛等绒毛的羊毛行。
光绪中期,张家口最大的粗皮皮毛收购栈叫兴隆魁,兴隆魁坐落在大境门外正沟,专做圐圙买卖,颇有名气。除兴隆魁外,张家口比较大的粗皮皮毛收购栈还有许多,如公义和、通兴和、裕兴公、德玉恒、永兴合、瑞兴合、瑞兴源、大义隆、永全贞和后发展的瑞合昌、福生泰等,这些粗皮收购货栈多数在大境门外元宝山、正沟、西沟及坝岗附近设点。
专门加工粗皮皮毛的生皮行主要集中在新华街一带,如董天贵经办的永庆合老羊行作坊、李文儒经营的德胜永粗皮业作坊、杜越任经理的德合成皮坊、王永明开办的永和顺等。粗皮行多数是阳原、蔚县人,大字号有员工百余人,小字号也有三几十人。
清末,张家口细皮行有二十多家较大的商号,如德恒美、永源德、福恒美、德忻成、永升明等都是当时较有名气的商号。细皮作坊主要制作的狐、狸子、沙狐、獭皮、貂皮、灰鼠、口羔等高级裘皮,分别销往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其中还有不少裘皮转口销往世界各地。
羊毛是单独的一业,大境门外的永成明商号是张家口最大的羊毛经销行。这家商号平常有20多人做工,忙时增加到30人,最多时雇临时性工人60多人。这样的羊毛行,张家口至少还有八九家。
清末民初至民国十年前后,张家口较大的细毛行是南关道的长盛祥细皮作坊、下堡鼓楼西的恒兴成细皮坊、下堡西城墙底的庆巨成细皮作坊、东关街的大源永细皮坊、下堡堡内鼓楼东头的大丰厚细皮坊、下堡堡内西城墙根的恒兴德细皮坊,下堡北五道庙的光德厚羊皮作坊、西湾子的通记羔皮坊,下堡南关道的恒兴义羔皮作坊。
德兴斋蒙靴铺,德兴斋蒙靴铺开业于清初,东家李盐房,有从业人员60余人,前门开店后门设坊,主要经营蒙靴,卖给蒙古人。
位于桥东区福寿街北口的德正楼皮货庄,是京张铁路开通后的二十世纪20年代初创办的一家以批发成品皮货为主的皮毛庄,它除供货给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等地的皮货零售商外,还与国外驻各个口岸的洋行有联系,是当时一家全国知名的皮货庄。清末民初,张家口的一些大皮坊商号如公记、信义德、恒兴义、恒天德、恒兴源等,都分别在天津、北平、上海、广州、南京、沈阳等全国十几个大城市开设了分号。
2、关于茶叶行。据有关资料记载和相关历史老人回忆,张家口茶叶行的商号旧址尚存近二十家。二十家经营茶叶的商号大都批零兼营,有京帮、口帮与晋帮之分。京帮有吴德祥、启元茶庄等;口帮有怡新、聚春泰、天聚恒、瑞昌恒、春森、永升元、德馨玉、瑞兰香、复兴茶庄等;晋帮有天一香、天元香、天来香、天香辰、天生香、聚兴顺、大涌玉、中和泰茶庄等。
山西人的买卖都很大,主要生意在大圐圙和恰克图。天一香茶庄是张家口历史上实力最雄厚的大茶号之一,天一香茶庄的总号开在山西太原,张家口是它的分号。张家口天一香分号的东家是榆次聂村人齐凤韶。齐凤韶的祖上是有名的茶商,他14岁来到张家口,打拼十几年后开创了张家口天一香分号,终身在天一香顶有身子股。天一香店铺牌匾的三个大字,是山西书法家赵铁山写的。天一香在湖北有自己专门的茶场,全部由天一香派出的人员进行管理。后来天一香老板发现经营旱烟的利润也十分高,专门在山西榆次开设了旱烟加工厂,在张家口分号开设了几节卖旱烟的柜台,生产销售一条龙。天一香茶庄的生意极好,当年在店里干杂活的周健夫老先生说,当年天一香每隔几天就要收、发一批货。他专门负责到车站接、送货,那个时候大部分货都已经靠汽车运输了。2011年,天一香经理齐凤韶的孙子企业家齐天生先生造访张家口,表现了晋商对于文化的高度关切。
启元茶庄位于怡安街南部中段路西,开业于民国初年,受当时新潮流的影响,茶庄的二层楼建筑有明显的西式风格。当年,启元茶庄瞄准高端消费市场,以经营高档茶为主,是张家口茶叶行中的佼佼者。现在,当年的启元茶庄已经人去楼空。
张家口西豁子一带地区,很多专门供茶叶集散的栈房,习惯上专叫茶栈。大多是山西省商人所经营,如大兴茶栈等。
3、关于银钱行业。随着清朝初年张库大道的开通,张家口逐渐成为了中国北方繁荣的商业重镇。由于市场经济的刺激,张家口的商品货币经济也十分活跃。山西人是票号“专业户”,清代中后期到民国,山西票号在国内124个地方设有总号、分号647家。张家口有山西人出资开办的票号13家,排在第九。而由山西人经营管理的票号至少有几十家。据相关资料显示,“民国十二年(1922年)以前,张家口的票号、钱庄已多达四十二家。”其实,这个数据只是当时的一个存量统计,从乾隆元年(1735年)的第一家帐局到民国年间的票号、钱庄、银号、银行,仅在张家口堡内的开设金融企业就远远超过了四十二家。
4、关于百货杂货业。通彩华鞋帽百货店位于桥西街路北,开业于清末,由孟泽临、常明英等4人投资合办。通彩华主要经营鞋帽、小百货、日用品、化妆品、儿童玩具、搪瓷类、玻璃类制品。通彩华经营的各种商品由北京、广州进货,当时民间称其为“广货”,实际上广东的货很少,大部分商品都是从北京、天津或上海调进的,通彩华经营的商品是当时的时髦产品,买卖十分兴旺。通彩华讲究信誉,也很会做具有轰动效应的广告。一天购物高峰时,一位顾客来通彩华买一双品牌布鞋,挑选好后磨磨唧唧,似乎对商家鞋底是全新白洋布的说法不太相信。大掌柜孟泽临见顾客熙熙攘攘,正是叫场的好机会,当即让徒弟将布鞋剁成两截,让顾客检验质量。结果,不但顾客满意地买了鞋,而且也成为张家口街头巷尾传说一时的新闻。
仪合通百货店位于明德街路西,开业于民国二年(1913年)9月,主要经营百货类商品。它经营的百货除少数进货外,大部自己加工,属前店后厂产销一体化企业,其商品在张家口享有较高信誉。仪合通百货店的员工20余人,经营的自制商品有雪花膏、牙粉、香皂、肥皂、擦手油(蛤蜊油)、指甲油、梳头油、扑粉等,质好价廉,深受顾客欢迎。
怡泰绸布店位于怡安街北部中段路西,开业于京张铁路通车之后。怡泰绸布店是一幢三层楼,门楼表面镶有碧绿色的釉砖,是一处西洋风格建筑。
恒德同绸缎布店位于桥西明德南街,开业于清朝末年。恒德同绸缎布店的东家叫高秉斋,河北省新河县人,是有着万贯家资的巨商。他在张家口还另外投资开设了恒德同、恒德永、魁星高3家绸缎布店。宣统元年(1909年)北京至张家口通火车后,张家口市的贸易市场更加繁荣起来,高秉斋又在宣化城内开设恒顺成、恒德成两家绸缎布店。这5家绸缎布店在张家口形成了赫赫有名的“恒”字号商店。恒德同经营的绸缎、洋布等很受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欢迎。
德和胜糖果庄位于小河套,宣统三年(1911年)开业,掌柜冯介圃,河北省固城县人。这家糖果庄在张家口市区是开业最早的一家糖果专营店。德和胜糖果庄主要生产、经销、批发糖果。属前店后场,生产的糖果用面糖配色,分为红、白、蓝、绿、黄5种颜色,形状有方块、圆球、长方块、螺丝转儿、桔子瓣儿几种,加工好的糖块用有图案的蜡纸包装。产品除门市自销和供应市区、坝上张北、康保、沽源等县的一些小糖果店外,主要批发给旅蒙商人。据20年代在德和胜糖果庄学徒的老人桂洪讲,春秋两季和冬季是生产糖果旺季,每天生产加工几百斤。经营糖果的生意利润不高,卖一元钱糖果只挣两角钱,全靠薄利多销,质好价廉,用信誉作保证,所以生意一直兴隆,百年不衰。
公庆德杂货店位于明德北街,光绪二十一年(1896年)开业,财东投资本银约2000两白银,雇用大掌柜与伙计、学徒,以经营张库大道外路杂物生意为主,是一家大碎销店。全店40余人,九成是外路人员。店内员工都会说蒙语,有的还会俄语。公庆德与后草地和恰克图的许多商号有联系,经常成批配货发往大圐圙和恰克图。在前草地,公庆德直接与蒙族牧民有密切交往。每年春秋两季,外路人员按照蒙民生活的需要组织棉布、日用品、食物等货物,带领载运货物的牛车、驼队深入牧区进行灵活经营。到蒙古地进行交易时,如牧民当时没有可以交换的物品,可以把商号的货物先交牧民使用,来年再让牧民用其牲口、皮毛、蘑菇、药材等结算。因为公庆德字号的良好信誉,有时牧民也先将其牲口、皮毛、蘑菇、药材等让公庆德的商队先拉走,来年凭公庆德自制的支票(俗称面条子)慢慢结算。外路人员将交易所得的牲口、皮毛、蘑菇、药材等运回张家口后,进行分类加工整理,再经店铺批发零售。因此公庆德可以用少数资金做更多的生意,渐渐成为了张家口有名的大碎销店。据崇礼县商务会1939年商业市场萧条时的调查,公庆德年输出1.1万元(大洋),输入1.3万元(大洋)。
慎昌钟表店位于怡安街22号,是上海慎昌钟表眼镜股份有限公司在张家口的分公司,开业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慎昌钟表店的楼房是上海总公司拨款在怡安街路东建筑的,原设计为三层小楼,后改为二层。过去,我们在谈到慎昌钟表店时总是把它归类于民族资本企业,实际上,上海慎昌钟表眼镜股份有限公司隶属于慎昌洋行(ANDERSEN.MEYER&CO.LTD),是一家专营机械加工和电器、机械用品的外资企业。
慎昌钟表店掌柜王天兴、王德才都是上海人,是上海慎昌钟表眼镜股份有限公司派驻张家口的经营管理人员。慎昌钟表店主要经营手表和眼镜,销售的手表和眼镜由上海总店直接供应。其经营品种主要有瑞士的欧米茄、西马、浪琴、米度等高级手表,以及从德国进口的名牌双箭保星座挂钟,同时也经营一些唱机、唱片和高级金丝眼镜等。由于其经营品位高,买卖大,重信誉,又地处繁华闹市,一些达官显贵、社会名流等经常光顾,生意长盛不衰。
另外,该店还经营手摇式唱机和唱片。据老店员们回忆,“慎昌”是当时时髦和新潮的象征,有钱人往往以有一块慎昌怀表或手表炫耀。在慎昌钟表店可以定购的怀表、手表,定购的表表盘上都刻有“慎昌”二字。慎昌钟表店还开设钟表修理专柜,修理技师和徒工都来自上海、天津大钟表行,有精湛的修表技术。慎昌钟表店的技师修表的零件都用原配件,没有配件宁可不修也不凑合。虽然慎昌修表收费比别家高,但也颇受欢迎。1956年公私合营时,慎昌钟表店并与上海总店脱钩,改称慎昌钟表眼镜店,1958年钟表业转为国营。
永发和杂货店位于南武城街南头今桥西商场南侧,开业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永发和总店在山西省忻州,东家是山西小寨的赵家,张家口是一个分号。永发和传承数代,掌柜更换多人。最初掌柜是怀仁县侯文焕,侯文焕晚年担任永发和杂货铺驻天津办事处的经理。侯文焕之后是祁凤韶、赵思普,再后来是郭瑞宁、李英、孟润森等人。永发和杂货店资金雄厚,业务遍及长城内外,有正式店员60余人,生意兴隆,声名远播。
永发和杂货店主要经营生活用品,如烟、酒、茶、糖、纸张等,经营量最大的是产于山西省曲沃的生烟和产于湖北、福建的砖茶,民国初年又增加了煤油。永发和经营生烟,从曲沃县将生烟运到张家口后自己加工包装出售,加工时先将生烟叶碾碎再制成小块。每小块重一两,每大包10小块,其型如豆腐块大小。最初,生烟为月升牌,到李英当掌柜时,改为巨升牌。生烟除供应张家口及各县外,还远销前后草地。蒙古人都喜抽巨升牌生烟,所以每年发往大圐圙的生烟量也很大。其次是茶叶,已故老人李福元讲,他在永发和当店员时,掌柜派他到湖北省羊楼洞茶场,负责茶叶从种、采摘、凉晒、打包等工序然后押运到张家口,每年那里活计忙时要雇用茶工4000余人。第三是煤油,旧时市区内百姓都用煤油照明,用煤油点灯,比用蜡便宜,所以煤油销售量很大很快,挣钱也多。永发和杂货店开辟了一个煤油专柜,专门批发、零售煤油,利润自然不菲。据永发和老店员李福元老人介绍,永发和所经销的杂货多数由北京、天津进货,水果糖竟然是由德国进口。
永发和杂货店,前店后场,门脸不大,宽度只有4米,但房子进深长。店内后院除有两套院子近百间平房外,还有存货仓库和地下金库。据二掌柜李英老人讲,民国初年一次清产时发现,永发和仅周转现金一项就有(银元)50余万元,在当时诸多同行业中极其罕见。
永发和除经营的杂货中还有水果,也是挣钱的买卖。永发和的水果有南鲜北果之说,南鲜是指桔子、柚子、菠萝、甘蔗、香蕉等鲜果,北果是指张家口当地怀来、涿鹿产的瓜果梨桃及杏仁、杏干、大枣、榛子等干货和北京一带的粟子、柿子、黑枣、柿饼、核桃、花生等等。需要特别说的是,在那个年代,张家口就有了南方的鲜果,可见张家口有多么讲究。这些干鲜果品深受张家口老百姓的喜欢,逢年过节永发和门口必定有排长队等候买干鲜果品的人们。而一些运到大圐圙的干果,就更成为了市场的稀罕物,利润也极其可观。
5、关于照相业。张家口这个地方虽小,却是个与时俱进的开放城市。早在二十世纪20至40年代,张家口市内就有了华真、张垣、明德、北方、三光、文宝、鼎新、丽丰、荣新、大中、新民等大大小小17家照相馆。这些照相馆所照的像片,不仅影像清晰,而且已能着色。其中最大的是华真、张垣两家。
华真照相馆掌柜叫任友梅,是广东省南海人,与修建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詹天佑是同乡。任友梅是位摄影师,京张铁路修筑时,任友梅跟随詹天佑沿途照相,火车通到哪里他就照到哪里。现在遗存的京张铁路的相关老照片,大多是任友梅拍摄的。京张铁路开通后,他审时度势,决定在张家口发展。他在桥东区高安里盖了一处四合院住宅,在桥东怡安街开办了一家照相馆,取名华真。任友梅摄影技术过硬,华真照相馆设备先进齐全,除有室内照相机外,还有一台大型照像转机,可照宽4英寸长80英寸的大型影像。所以,它不但是张家口历史上第一家照相馆,而且也是当时中国屈指可数的照相馆之一。
任友梅的妻子原为詹天佑家里的丫环,与任婚后生两子。任友梅故去后,其子分家单过,长子继承了华真照相馆,娶妻叶桂花。后来他抽上大烟,将华真照相馆转卖给他人,自己靠到农村照相为生。一次,夫妻两到崇礼照相,住在一家店里,因无钱交付店费和饭费,将妻子桂花交给了店主作了抵债。
1994年,左宝先生拜访了原华真照相馆当年的小掌柜,94岁的王少华老人。老人说,“任友梅的长子由于抽大烟,很年轻就死了,他的二儿子钟林为人正直,思想进步,早年参加了八路军,在晋察冀出版社工作,并随军南下,全国解放后在东北沈阳工作,他曾回到张家口看望亲朋好友,还到我家里看过我。”
华真照相馆是京西北最早的照相馆,现在社会遗存的清末民初张家口老照片大都是原华真照相馆拍摄的。如大境门外通兴栈掌柜的全家福、老艺术家郭兰英、王爱爱的剧照、张家口市区街景等等。
现在遗存的民国元年(1912年)9月6日,孙中山先生视察京张铁路及张家口市区时的全部照片,均为任友梅拍摄。
民国十六年(1927年)赵戴文任察哈尔省第一任省政府主席时,在察哈尔省政府(察哈尔都统署旧址)院中的集体合影像,也是任友梅摄影的。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5月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成立后,同盟军总部在上堡今中学街西口开办了一家名为三光的照像馆,除为内部服务外,还对外营业,生意兴旺一时。1945年张家口第一次解放后,内蒙古主席云王曾在明德照像馆照半身和全身像,由于照的质量出色,受到云王的赞许。
6、关于医药业。中华药房,中华药房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四月开业,掌柜冯浮真是浙江省宁波人。药房开业后,由于经营有方,生意兴隆,每年除去各项开支,纯收入达2000多大洋。该店药品除在全国各地采购外,还从德、法、日、美等国进口一些洋药。同时,药房自己也配制各种膏、丸、散、丹。1937年日本侵占张家口后,对药品控制极严。当时担任中华药房经理的王万春曾多次奔走为八路军购买药品,还冒着生命危险掩护进城买药的八路军医护人员。
南山堂药店开业于宣统元年(1909年),东家是吴蕴辉,主要经营中草药和自己加工的中成药。南山堂的门店牌匾是著名书法家冯恕所书。当时南山堂靠的是品种齐全、品质也好,南山堂老店员李显荣讲:“别处买不到的药,那儿能买到。”。南山堂开业较早,规模也大,资金雄厚,又讲信誉,生意一直不错。现在,南山堂药店走过百年风雨,正步入一个崭新的生命周期。
老太和中药店位于怡安街中段,开业于民国九年(1920年),掌柜李荣光,北京通州人。老太和中药店主要出售丸、散、膏、丹。丸药有单加料和双加料两种。另有虎骨、麝香追风膏等外用药。经营药品除部分由北京、天津、保定进货外,大部也是自己加工,自己配剂。老太和中药店店门两侧挂有一长串方木牌为店铺幌子,木牌上书“丸散膏丹”、“灵丹妙药”。其店生意一直很兴旺。
镶牙店位于怡安街11号,处于怡安街北部南段路西转角处,是一处西洋风格的二层楼建筑,现在门楼基本保存完好。
春和玉药店开业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总号设在张家口,集宁、丰镇、集宁、绥远、包头等地有十几家分号。
7、关于休闲娱乐业。清代及至民国时期,张家口作为一个繁荣的内陆商埠,其休闲娱乐业也十分发达。清代初年,随着张库大道的开通,张家口休闲娱乐业开始兴旺起来。清中期开始至民国初年,张家口演艺市场迅速繁荣,戏剧演出场所也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陆续建起了近十家专门经营戏剧演出的茶园、茶社、戏园,如翠峰园、小兴园、庆丰茶园、聚贤茶园、庆泉戏院、聚乐园,永和戏院、中和戏院、新新戏院等。
大兴园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位于桥西区上堡花巷街大兴园巷,由山西商界筹资营造。清末民初,十七生宋瀛海曾为大兴园班主。光绪年间在大兴园住班演出的名角有十八红、千二红、假天明亮、黄芽韭、小头黑、凉捧生、桂毛子等。大兴园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倒闭。
小兴园位于桥西区鼓楼东街,清咸丰年间由恭亲王府出资建造。早先,小兴园班主为闹儿红。在小兴园住班演出的名角有板头红、红金镜儿、梦来黑、关南黑、元元生、金娃子、十里麻等。小兴园于民国五年(1916年)关闭。
翠峰园俗称旧园,又称吉庆园,位于桥西区东关街的旧园巷,是光绪六年(1880年)察哈尔协领景介臣为十三旦侯俊山建造的一座旧式戏园。光绪年间,在翠峰园住班演出的名角有一千红、二宝红、翎子生、天明亮、十三红、狼山黑、黑狗子、秃丑、月亮黑、麻儿黑、十里香、自来香等。这些名角儿,各个身怀绝技。翠峰园之所以又称吉庆园,缘于狮子黑张玉玺。民国七年(1918年)狮子黑由柴沟堡董大班主的戏班回到张家口,恰逢旧园萧条,便毅然重组旧园戏班,起名吉庆园,自任班主。吉庆园演员阵容实力雄厚,须生有洒金红、太平红、二洒金红,青衣有一条鱼、大妞妞、四盏灯;花旦有二女子、二妞妞,花脸有渭南黑、一声雷、杨喜凤;小生有元元生、七百生、狗狗生,老旦有两股风等。狮子黑任班主期间,曾力邀京张晋绥的诸多名角,如盖天红、小二宝、大头黑、鸡毛丑、小金钟、月月鲜、白牡丹、宋玉凤、小金婵、小金香、小金枝、小金梅等。旧园产业后来落在十七生宋瀛海的手里。宋瀛海死后,其子宋小玉将此园卖给万字会会长杨寿轩。1945年张家口第一次解放后,为了繁荣文化生活,将旧园清理修葺, 1946年4月中旬开始营业演出,取名为裕民戏园。在裕民戏园住班子的演员有杨丹卿、赵科甲、郭凤英、王桂兰等。
庆丰茶园位于桥东区怡安街,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是京张铁路通车后,怡安股份有限公司出资2万元建造的一座当时全市规模最大、式样最新颖的戏楼。整个工程历时3年,民国元年(1912年)才正式完工。戏楼用三十六棵美国进口松作立柱,从地面直通楼顶,并支撑着三面环台的二层楼。观众席为长条坐凳,靠背后面附有茶桌,东西楼上各设包厢四间。舞台宽敞明亮,后台有茶汤壶、化装室、演艺人员宿舍和伙房等。茶园门脸磨砖对缝,精工细作,美观大方。庆丰茶园落成典礼时,从北京请来十三旦侯俊山和元元红(郭宝臣)。第一天打炮戏是《坐楼杀惜》,尽管一张门票要一块大洋,但观众仍争先恐后,趋之若鹜。此后,在张的京津客商引进了直隶梆子(今河北梆子)。约在民国初年,庆丰茶园承办的河北梆子班社从京津两地请来皮黄演员,既唱皮黄也唱梆子,遂称皮黄、梆子“两下锅”。庆丰茶园便成了以演出京剧、河北梆子为主的戏园子。建成不久,庆丰茶园改名西丹桂,不久又恢复原名。民国十六年(1927年)改名庆丰戏院。日伪时改为东亚大剧场。1947年改成建国堂,1948年,张家口第一次解放后,改名为人民剧场,不久又改名庆丰戏院。庆丰茶园常有名伶领班唱戏,京剧四大名旦中的尚小云、荀慧生,四大须生中的马连良、谭富英,以及唱评剧的赵丽蓉、赵艳蓉姐妹,花淑兰、鲜灵霞,相声大师侯宝林,艺术家郭兰英等也都在庆丰戏院演出过。1973年,庆丰戏园旧建筑拆除。
同德戏院位于桥西区南营坊,建于1938年,是由山西文水人韩培烈与怀安人张文远出资建造的。同德戏院为席片园,门脸用砖砌成,而观众席是用席片搭成的大棚。同德戏院曾由赵步桥领戏。在这里演过戏的名演员有人称毛毛旦的山西汾阳人王云山,艺名果子红的丁果仙,艺名水上漂的二明旦,著名艺术家、歌唱家郭兰英,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刘玉婵,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金铃黑郭寿山。同德戏院的戏班后来合并到新新戏院,解放后又合并到大众戏院。
厚生会馆位于张家口市桥东区解放大街,建于1941年。1945年改为人民剧场,做为人民剧场11月华北文工团到张家口后,与晋察冀抗敌剧社联合排演了大型歌剧《白毛女》。导演舒强,乐队指挥李焕之。王昆、孟于、陈群人三人演喜儿,凌子风饰杨白老,陈强饰黄士仁,李波饰黄母,叶央饰穆仁智。经过一个月的紧张排练,《白毛女》在人民剧场公开演出,受到张家口军民的热烈欢迎,该剧连演二三十场,场场爆满。1946年,人民剧场改称中山堂。1952年,改为人民影院。1992年原建筑地基下沉,墙体开裂这幢建筑被拆除。
此外,还有宝善街南头的文明影院;今怡安街妇幼保健站处的新中国影院;东安街原回民食堂附近的大鑫舞台;福寿街南头路东的东丹桂戏院;庆丰影院东的一层楼戏院。
烟花业归属于休闲娱乐业。民国时,张家口有不同档次的妓院数十家。桥东怡安街、福寿街一带有聚美园、同心院、云兰阁等几家头等妓院。除此之外,张家口还有几家二三等妓院,如怡安街的三顺班、桂兰茶室。桥西大河套(今展览馆)通往武城街的一条巷子全部是小门小户的暗娼,人称大观院。三等娼妓集中区在桥西利民巷、通顺街一带,人称上三间房、下三间房。1955年5月28日,张家口市政府将大河套街观院巷改为新生巷,上、下三间房改为利民巷。
只说说现在整体建筑还保存完好的云兰阁妓院。这家妓院位于南市场1条6号,是民国初年张家口的一等妓院。云兰阁是一栋天井式江南风格的两层四合楼建筑。楼内的楼梯、地板,精致的扶手,一个个独立的小房间门窗都是木制镂空工艺。云兰阁绿色的门窗,红色的柱子,绿色为基调绘有花式图案的顶棚,营造出一种艳丽的气氛。
张家口很时尚,民国元年(1912年)一个叫武子良的人,在今桥东今花园街处租地建房,开办了天香花场,也称天香花园,专门培育、出售鲜花。后来,依天香花园形成的街区就叫成了花园街。
桥东区的南、北市场京味十足。市场以各类茶馆居多,茶馆中人们喝茶的同时还可以听评书、看折子戏,尤其是南市场,民间曲艺中的评书、大鼓书、相声、戏法应有尽有。比较有名的茶馆有庆丰东侧的民乐茶园;北市场的庆隆茶馆;南市场的明星茶馆;怡安街一品香茶馆;西太平街东口云兰阁茶馆;南市场的仁和轩茶馆。
宝善公司在桥东今宝善街南头偏西一带建房80间,开辟大同市场(俗称八十间房)。市场内除了杂货、小吃摊外,是拉洋片、耍马戏、耍猴、卖大力丸耍把式的杂八地。民国十三年(1924年)一场水灾,使大同市场永远消失了。
8、关于餐饮服务业。由于张家口商事的发达,餐饮服务业自然也很兴旺。介绍几家比较有特色的餐饮企业。武城街南头的一枝香饭庄是三位山西人合伙开的,是一家风味独特的山西面馆。
现在明德北街诊疗所是有名的东馆子正德顺京庄旧址。当时内蒙十二旗办事处和旗总管的公馆等都集中在上堡一带,公记店,花巷的中和店,朝阳洞的三义店等也都是专住蒙民的客店,所以正德顺京庄饭馆生意很红火。
大境门饭店位于张家口长城外西沟东口一带,是大境门外最为豪华的一家饭店。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具体位置已难以考证。大境门饭店是一家地方特色菜饭店,当时流传有:“兴隆魁的大锅饭,大境门的口蘑宴”之民谣。兴隆魁的大锅饭天天有肉,对于干活的伙计来讲,是上等饭菜,说明口蘑宴也是极其讲究的。
长寿街有联兴饭店,民国年元年(1912年)孙中山先生曾经在此下榻。
怡安街的燕宾春饭庄建成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这是一座砖石结构带有天井的二层小楼。燕宾春饭庄也属于高档饭店,山珍海味应有尽有,是当时豪商巨贾聚集的地方。
福全馆饭店位于桥东福寿横街东头,开业于宣统元年(1909年),当时是张家口市最大最讲究的一家饭馆。福全馆饭店掌柜姓张,山东人,他雇用名厨掌勺,能做上百道鲁菜,是很有名气的山东风味饭店。福全馆饭店东临火车站,西靠怡安街,是当时张家口最火的饭店之一。每年秋冬季节,皮毛商人云集张家口选货、订货时,张家口的皮毛商号常常在这里预定高档宴席招待客人。福全馆饭店还经营经济实惠的小吃,品种不少,颇受食客欢迎。
福寿街还有李玉玺的万福春饭店。万福春门店不大,排场却很讲究,能够做西餐,李玉玺常常在这里招待外国人。
长青路东,现市政府院内曾经是民国年间的察哈尔饭店。
德明居酒店,德明居酒店位于东关街中间路南,开业于清代咸丰年间。德明居3个大字由著名书法家秦国柱题留,从而引来大批食客,生意越做越兴隆。,店主人对德明居匾额视如珍宝,连续传了好几代。
鸿宾楼开张于民国元年(1912年)12月20日,创始人姓杨,是廊坊市大厂南寺头村人。民国元年(1912年),杨姓掌柜一行三人带着资本来到张家口,在北武城街北口创办了张家口最大的一家回民饭店。历经百年坎坷,鸿宾楼现在还顽强地支撑着。前些年,鸿宾楼迁至西坝岗路,续写着昨日辉煌。
9、关于糕点业。张家口这个地方的人很讲究,买卖家掌柜早晨、晚上都要各摆四盘不重样的点心。摆点心不仅仅是为了吃,更多的是摆谱装样子,摆过的点心都赏给了下人和小徒弟。一般老百姓家初一、十五,亲来戚往也要买点心,一买最少就是四包,逢年过节更是成批的买,消费需求大大促进了张家口的糕点业的发展。据《张家口市商会年鉴》记载,张家口市内有糕点铺40多家,其中较大店铺是:玉隆祥、恒泰隆、九如斋、裕兴长、玉隆厚6家,这些糕点铺多为前门开店,后门设加工点,是一家一户的作坊。他们制作的主要糕点有:糕、点、炸货三类。糕类有槽糕、长寿糕、云蜜糕、蜜宣糕、芙蓉糕等;点心类有大小八件、酥皮点心、到口酥等;炸货有焦饼、油布蛋、中果条、糖枣、江米条计30多个品种。有的糕点铺日产千余斤,除自销300余斤外,其余批发给小糕点铺和各县。这些糕点铺以信誉为本,货真价实,他们加工的糕点制作精细,用料讲究,操作规程严格,在经营上做到童叟无欺。如天裕兴糕点铺从掌柜到店员都是张家口人,他们自制的各种糕点都适合张家口人口味,其特点是:油糖重、佐料全、加工工艺细,质量稳定。森茂号糕点质好量足,远近闻名。
1956年公私合营时,张家口市有糕点铺22家,公私合营后将糕点铺组成糕点一厂和二厂。一厂(专供汉民)在北武城街原森茂号后院,二厂(回民)在明德南街玉隆厚院内。
义美斋糕点铺,义美斋糕点铺位于上堡朝阳洞大街,开业于清末。义美斋糕点铺前店后厂,在桥东怡安街设有分号。该店糕点品种多,质量好,经营灵活,严格遵循“不时不食”传统食俗,每年按时令变化推出应时糕点。他们制作的高档精品点心少,平时常年供应的品种有多种油糕、大小酥皮、沙琪玛江米条、蛋糕、鸡奎、糖烧饼等都好吃不贵,老百姓称他们的点心“口口香”。义美斋点心铺生意兴隆,百年不衰,店内正中立一“童叟无欺,公平交易”木牌,这是他们诚实待客,讲求信誉,公买公卖的经营宗旨。
德盛瑞点心铺,德盛瑞点心铺位于桥西明德南街路西,是一家三间门脸的大型店铺,后院为加工制作点心的作坊。德盛瑞点心铺东家宋孟庚,总掌柜张建清、二掌柜温富、三掌柜李甫,三人均为怀安城人。总掌柜张建清经商日久,很有经商经验,头脑灵活,待人和气,善于交往,在张家口商界是很有影响的人物。德盛瑞点心铺还在坝上各县和怀安县柴沟堡、内蒙古兴和县等地设有分号。张北县北大街德盛瑞点心铺分号是民国十八年(1929年)设立的,在张北全县是首屈一指的。该分号每年仅中秋节期间销售的月饼多达五六千斤以上。为扩大店铺知名度,德盛瑞点心铺在八月十五这天出售的月饼按十六两(旧时每斤为16两)计算,每斤月饼多加糖一两、油一两,不多收钱,以表酬谢顾客。据知情人介绍,设在张北县城内的德盛瑞点心铺分号,每年在中秋节一个月之内所获利润可够全店一年的开销。1937年日寇侵占张家口后,进行经济掠夺和控制,特别是将制作点心的面粉、油、糖都定为禁品,不准销售。因此使德盛瑞点心铺生意日渐萧条,总号和分号生意难以维持,最后不得不宣告停业,店铺关门,店员离店自找生路,名扬一时的德盛瑞从此在张家口等地消失。店铺停业后,总掌柜张建清回到家乡怀安城,不久郁闷而亡。
世名号是张家口很出名的京味点心铺,虽然是万全县周家河郝财主开设的,但是三名掌案师傅全是北京请来的。所以,世名号买卖一直很红火。
九如斋点心铺位于桥东福寿横街东头路北,开业于京张铁路通车(1909年)之后不久,是北京人开的。这家点心铺有两大间门脸,门额上方有一块横匾,据说九如斋3个大字是著名中医孙华堂所书。店铺后院有10多间平房,是加工点心的作坊,从业人员10余人。因为是北京开的点心铺,所以京味很浓,糕点品种也多。近百岁的赵得才老人曾在九如斋学过徒,后升为做点心师傅。赵得才老人说,九如斋的点心大体分三类:一是上等点心,有鸡糕、鸡卷、雪蜜糕、喜字酥、核桃酥、大小八件等。二等点心有果仁饼、丰糕、鸡奎、麻饼、枣糕等。三等点心有麻花、烧饼、糖麻叶、江米条、油炸烩等。九如斋生意做得很活,主要是靠“信”字,还有自己的“绝招”,品种多,花样全,品种新鲜。如大小八件中有:福字的、寿字的,点心型壮有圆的、方的、长的、短的,点心中也有甜的、咸的,点心馅有白糖的、黑糖的、枣泥的、桂花的、橙沙馅的。月饼种类也不少,有提江的、酥皮的、飞皮的、蜜皮的、茶饼等10多种。九如斋在经营中活动中,坚持了“三不”,不搞偷工减料,不缺斤少两,不卖破碎和烤糊的点心。所以天天顾客盈门,买卖兴隆。
森茂号糕点铺位于北武城街路西,开业于清康熙初年,是一家有二百多年历史的老字号。森茂号掌柜姓李,山西阳曲县人。早在清朝初年他的祖先就来到张家口开了一家连个店铺字号也没有的小糕点铺。后来,小糕点铺有了些名气,李掌柜请一位文人为糕点铺起了个字号,叫森茂号。可是,只是有了字号,还没有匾额。一天,李掌柜的同乡故知傅山找上门来,李掌柜热情招街了傅山。傅山,山西阳曲人,名鼎臣,字青主,后改名山,别号啬庐,是明代著名医学家和书画家。明朝灭亡后,他隐居山林,清朝皇帝康熙多次请他入朝为官,都遭到拒绝。这年傅山来到张家口游幸,投到同乡故知人李掌柜门下。李掌柜自然知道傅山的书法功底,席间提出求字要求,傅山乘着酒劲将森茂号3个大字一挥而就。傅山走后,李掌柜请来匠人将森茂号3个字雕刻在一块长5尺,宽2尺的上等楠木板上,黑地金字,悬挂在店铺的门额上,抬头望去光耀夺目,极为引人注意。自从挂上这块匾后,森茂号的生意越做越红火,很快名扬塞外山城。森茂号在生意上除加工销售糕点之外,还兼经营酱醋、黑面酱、豆瓣酱和甜面酱。由其是他们自制的黑面酱每天都供不应求,深受百姓欢迎。该店为前店后坊,自制自销。森茂号糕点铺经营了十几代,一直收入颇丰,财源茂盛。到1935年,掌柜李炳元年老体衰,准备回山西家乡度晚年,将森茂号转让给了商人魏子宽,仅森茂号匾额就卖了300块银元。
裕兴长糕点铺创立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是一位申姓回民老人开的。裕兴长糕点铺是历经百年沧桑的老店,裕兴长糕点铺的匾额是三个烫金大字,很是醒目。尤以糕点享誉张家口市区。这家申掌柜说,当年的糕点小作坊旧址就是现在裕兴长的地址,生意红火。因知情人多已过世,准确性情况难以考证。裕兴长虽然历经百年,糕点一直畅销,每逢过年过节的时候,糕点销售量也很快。现在,裕兴长的糕点品种从过去的几十种,发展到现在的300来种,年销售收入达到300多万元。2004年投资420万元,引入国内最先进的糕点月饼生产线。现
在正在开发新型无糖绿色食品,这家老店将焕发更旺盛的生命力。
天裕兴糕点铺,天裕兴糕点铺位于桥西东关街路南,掌柜姓李,万全县人,开业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天裕兴糕点铺的点心主要有“大八件”“小八件”,又称“八样”,在张家口远近闻名。八件的特点是酥松绵软,味美可口,老幼皆宜,大人小孩都喜欢吃。天裕兴的八件所以受市民欢迎,制做时从色味到酥软极为讲究,有甜有咸,外形多是扁圆,有如意、桃、杏、枣花、荷叶、佛手、卵圆、腰子八种,故称八件,又称“京八件”。八件均为加心点心,多为炒馅,有玫瑰、豆沙、豆蓉、白糖、红糖、青梅等10多种。天裕兴糕点铺做生意以“诚”“信”为经商之道,生意红红火火,收入可观。
另外,当时清华斋的玉面蜂糕、清茂斋的八件、玉隆厚的鸡奎、魁元德的油布蛋都给张家口人留下了深刻记忆。
10、关于手工艺业。孟氏是制做铜器活的世家,孟氏铜铺祖传六代,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这家铜铺虽然座落在怀来县新保安镇,但是在张家口有专门的销售商店。孟氏铜铺名声远扬,北京、天津、山西和陕西等地都知道孟氏铜铺这一字号。孟氏铜铺主要加工制做戏剧舞台上的铜响器,起初他们制做的铜响器在京剧舞台上颇有盛誉,后来在晋剧舞台上也有很高声誉,河北、山西、内蒙和陕西等地的剧团和学校慕名来定货。孟氏铜铺第一代创始人孟大顺,早年制做铜器家具,中年后到山西浑源县学习制做舞台用的铜钟、铜铃等乐器。第二代传人孟积金,继承父业掌握了制做大小钹、小音钗、碰钟等技术,后来又学会制做晋剧乐器马锣、闹钹、手锣等响器。第三代传人盂裕魁除制造大批量剧铜响器外,还能制做京剧铜响中的大锣、闹钹、云锣等,第四代传人孟春玉、孟春兰、孟春才兄弟都学会了制铜响器的高超技艺。1952年,北京京剧院要赴古巴演出,请孟春玉做了20副铙钹,交货时京剧大师马连良握着孟春玉的手说:“你做的响器音色正,我们喜欢你做的钹。”不久。天津、南京、沈阳等地剧团来定货。1963年,山西、河北、内蒙古、陕西等44个晋剧团在榆次地区汇演,对孟春玉为榆次剧团做的两套铜钹受到行家们一致赞誉,第五代传人孟宪瑞等3人1952年在北京开过铜铺作坊天祥益。1961年回到家乡新保安经营铜业生意。
孟氏铜铺经过二百多年经营,始终坚持信誉第一。质量第一,受到用户好评。而今孟氏铜铺的第六代传人孟庆元弟兄3人仍然随父孟宪瑞从事铜业活计。
张家口最早的金店是民国十七年(1928年)开办的宝华楼金店。宝华楼是北京宝华楼金店在张家口的分号,东家是河北冀县的芦姓财主。张家口宝华楼金店掌柜是冀县人段荣斋,初开业时地址在桥西区东关街,后搬迁到怡安街北口路西一幢欧式风格的二层楼内。宝华楼金店有员工30多人,主要经营金银首饰和珠宝。该店金货来源之一是去外蒙古拉金沙子。店内技工来自北京,制作的首饰含金足,成色好,工艺精,很受顾客喜爱。
武城街的天成金店是从宝华楼金店分出来的,掌柜宋静斋,二掌柜张福成,后来宋静斋离开天成金店,由冯豫三接任,有员工40多人。天成金店有股金黄金100条,在北京前门外羊肉胡同、呼和浩特都开有分号。天成金店是张家口最大的金店,经营项目颇多,有金银首饰、西餐器皿、奖杯奖牌、珐琅镶嵌等。天成金店的老掌柜冯豫三曾这样描述当年金店的兴隆,“当时天成金店以公买公卖取胜,利润逐年增多,每年除上缴营业税和统税外,总盈利折黄金30至50两,多时达60两。”2006年7月,天成金店的老掌柜冯豫三去世,享年93岁。
此后,张家口还先后有几家金店。如先在张家口堡,后迁到怡安街的河北冀县凤漳村人巩秀亭开的福源金店、桥东福寿街河北香河县人张春圃开的五华楼金店、桥西山东馆巷河北束鹿孙姓人开的福华楼金店、福寿街北京人索文良开的三阳金店、武城街河北束鹿人张清森开的天宝金店、桥东福寿街河北易县人开的正阳金店。张家口之所以能够开设如此多的金店,一是人们有钱买得起,二是金沙来源有保障。当时,张家口各金店使用的金沙主要来自大圐圙,也有一部分金沙是青海经包头运至张家口的。大圐圙成色好,一两金沙提炼八钱纯金。
11、关于副食业。一百年前,怡安街北口路东的六合兴是当时张家口最大的副食品商店。据说,六合兴是由六个股东合办的,所以将店名叫作六合兴。
六合兴所处的地理位置好,所以买卖开张后,生意很兴隆。后来又扩充了门面,由原来的两间小店堂,扩为四间门面。六合兴专卖副食品,有酒、米、油、盐、酱、醋、海带、麒麟菜、虾仁、虾皮、紫菜、味之素(味精)、干贝、鱿鱼、海参、猴头蘑、口蘑、酱油、活鲤鱼、山西老陈醋、北京干黄酱、天津甜面酱等等。六合兴的酱芥疙瘩色泽鲜亮、酱味浓郁、脆嫩清香、咸甜适度是六合兴自己加工的,当时加工作坊在后院,腌咸菜的大缸有200多个。外地的酱菜也有一些,如保定八宝菜、四川榨菜、佛手疙瘩、大头菜、腐乳等。
小河套有德馨怡酱园,佐味小菜很出名,有韭菜花、辣椒糊、酱黄瓜、酱萝卜、甜姜芽、甜酱瓜、生酱疙瘩、熟酱疙瘩、红糖醋蒜、白糖醋蒜等十几种传统酱菜。
德胜魁牛羊肉铺位于今朝阳洞南侧路西,开业于民国初年,在张家口市很有名气。民国十六年(1927年)以前,德胜魁所出售的牛羊肉完全是按照伊斯兰教规矩自己宰杀加工销售。1939年前后,市内牛羊肉铺增多,桥西串窑街设立了牛羊屠宰点,宰后统一检验,分户经销。
12、关于文具业。
张家口文具业曾经有明德南街的庆丰城文具店,经理王玉斌。北武城街的中兴文具店,经理乔德和。小河套口的协和文具店,经理邓仰三。南武城街的文古斋文具店,经理张长华。桥西街的明正大文具店,经理李启文。怡安街的日丰裕文具店,经理张继斌。除以上文具店外,武城街还有专门经营纸张的利文纸店。
13、关于瓷器业。历史上,张家口瓷器业的生意也很红火。程殿宁先生《张家口瓷器玻璃行业的变迁》一文的记载十分详细,整理摘录如下。张家口最早经营瓷器的商号已经没有记忆,离我们比较近的两家,都是在清末民初开业的。一家是位于边路街(今明德南街)南口路东兼营料器(玻璃器皿)的北注昌细瓷器店;一家是离它不远的兼营油布的聚兴厚细瓷器店。这两家企业经营的商品主要销售对象是走张库大道的碎销商人,业务很兴旺。
民国十年(1921年),位于北武城街路西张家口堡东门口拐角处的顺泰聚玻璃瓷器店开业。顺泰聚经理冯魁洲,直隶束鹿县(今辛集市)人。副经理两人,一个是冯魁洲的同乡耿旺亭,一个是直隶安新县人张久安。冯魁洲与耿旺亭、张久安二人同在北京前门外精忠庙顺泰义玻璃店学徒,是十分要好的师兄弟,后三人决定自己创业。听说张家口跑大圐圙的生意好做,便一同来到张家口。他们三人是玻璃店在学徒,原想开个玻璃店专营玻璃,考虑专营玻璃品种单调,于是决定开设玻璃瓷器店。他们三人虽然离开了北京顺泰义玻璃店,但是和老号经理的关系还是特别好的。在张家口开设玻璃瓷器店时,他们将在北京学徒的老号顺泰义之名稍作调整,叫做了顺泰聚。筹备期间,冯魁洲为主要出资人,但是资金略显不足,北京原顺泰义玻璃店经理韩秋卿听说后,联络其本家韩亚轩入股增资。开业后,该店生意十分好,除门市营业外,还设专人跑外联,承揽旅蒙业务,同时西路和坝上各地客商也日渐增多。后北京顺泰义玻璃店的经理韩秋卿也受聘顺泰聚,专门负责北京、天津商品的采购。顺泰聚玻璃瓷器店经营很灵活,凡是市区内出售的平板玻璃,一律无偿给用户安装。水银镜子可以按用户要求的尺寸,专门加工制作。他们还和瓷器厂家合作,开展定做瓷器业务,瓷器的器形、图案都可以由用户定。民国十六年(1927年),顺泰聚玻璃瓷器店店员增至10人,成为张市瓷器业三大家之一。
民国二十年(1931年),韩秋卿病故。韩秋卿的老伴和韩亚轩一起从顺泰聚撤股退出,在北武城街路东山东馆巷西口开设了恒聚德瓷器玻璃店,韩亚轩任经理。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夏季的一场大雨中,顺泰聚玻璃瓷器店门市房山墙出现险情,该店即迁到南武街路西(今大千商城处)继续营业。这里地处闹市,门市宽敞,销售激增。况且后院房屋多,存货方便。所以,原顺泰聚玻璃瓷器店门市房修好后,顺泰聚玻璃瓷器店没有再搬回去,而是把修好的老店另起字号聚生泰玻璃瓷器店,委派耿旺亭任经理,此店是顺泰聚分号,各自经营,统一核算。
张库大道中断后,明德街的北注昌、聚兴厚两家细瓷器店宣告歇业,张家口瓷器业变为顺泰聚、聚生泰、恒聚德三大家。这三家都搞批零兼营,他们从秦皇岛耀华玻璃厂采购平面玻璃,从天津采购各种瓷器,整车皮直运张家口,批发给西路及张家口各县销售商;门市销售还增添了嫁妆、钟表、搪瓷、料器、藤器等商品,各号人员多达六七十人。
1937年日本侵占张家口之后,实行物资封锁,致使各行各业商品奇缺,各商户勉强维持。1945年后,顺泰聚内部也变化很大。先是冯一鹏联合同乡李广普(云鹏),利用其在怡安街开设的即将歇业的德泰隆西服店门面铺房,合资开办了德泰隆永记玻璃瓷器店。德泰隆永记玻璃瓷器店于1947年1月1日正式开业,经理河北束鹿县人冯一鹏,副经理深县人程殿宁,其他还有三位不在职的股东。其后是王玉田同原在顺泰聚、聚生泰的几位师兄弟纷纷出号,联合在桥东福寿横街路南开设了一大瓷器店,但是经营状态不好,不久即歇业。再后顺泰聚玻璃瓷器店三位老经理分家,冯魁洲分得顺泰聚,耿旺亭、张久安分得聚生泰,两个店各自经营。张家口第二次解放后,顺泰聚、聚生泰因经营不善先后歇业。冯魁洲刘与仰周在南武城街路西开办天源厚瓷器店 。恒聚德因股东闹意见,改字号聚兴德,由河北束鹿县人杨福兴任经理。河北深县人宋志田兄弟二人在南市场开设广聚号玻璃瓷器店。河北束鹿县人傅贵调在南市场开办复合号玻璃店。
德泰隆瓷器玻璃店位于怡安街19号,处于怡安街南部中段路西,外国风格建筑,二层楼,40年代改为瓷器玻璃店,经理程殿宁。门楼顶部有五星装饰。门楼基本保存完好。
解放后细瓷器玻璃业变化很大,到全行业公私合营时共有5家,公私合营时将聚兴德、天源厚、广聚号、复合号并入德泰隆,各号都挂牌德泰隆分号。
粗磁业大都是合伙经营或家庭户,主要从蔚县、阳原、朔县等产地进货。1956年公私合营时共8家,分别并入千家货商店。
公私合营后,程殿宁调任市民建会任秘书长,专职党派工作;先后任省、市民建会副主委、市工商联民建会主委,市政协副主席,省政协常委等职。德泰隆私方经理为冯一鹏,后安排为桥东区政府副区长。
14、关于公共交通业。据说,京张铁路开通以前洋车(又称人力车、黄包车)就从日本传到了张家口。京张铁路开通后,洋车就更成为了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工具,拉洋车也就成为了许多城市贫民的谋生行当。张家口的几家洋车行分布在桥东宝善街、花园街、土尔沟街,桥西新华街、明德街等几条街上,每家都有一二百辆洋车,全市区约有洋车1200多辆。当时,城市贫民中的青壮年只要有人担保,都可以去洋车行租赁洋车上街拉脚。每天晚上收车后,车夫向洋车行交租赁费。租赁费又称为份钱,每天40至60个铜子,另外还要交洋车行所在地的片警钱。车夫一天能挣一二百个铜子,自己能够收入一百来个铜子就算好生意。当时400个铜子换一块大洋,车夫月收入在10块大洋左右。也有自己购买洋车的,月收入在20块大洋左右。坐洋车的人除各商号的掌柜和外地来张家口办业务的商人外,主要是有钱人家的太太、小姐,如童谣唱道:“拉洋车,好买卖,后头坐个东家少奶奶。”我们很想把以洋车为代表的张家口当年的公共交通业理出一
个头绪来,可遗憾的是,至今连一家洋车行的名称也没有找到。
15、关于蒙靴业。张家口的蒙靴店铺有八十多家,从业人员二千多人,这些靴铺分布在大境门外西沟、正沟及大境门内市圈、朝阳洞、大柳树底、后堂巷、碱店巷、营城子一带,如德胜元、双庆魁、大顺魁、德和成、公福成、天巨长、大成厚、德兴成、天盛长等等,蒙靴铺一律是金黄色的蒙靴幌子,标志很明显。
张家口最大的蒙靴铺东家叫李盐房,他开有德兴斋蒙靴铺、德盛昌蒙靴铺、德胜元蒙靴铺、德和成蒙靴铺、德兴玉蒙靴铺等几家蒙靴铺,全柜从业人员近百人。
郭垒开办的德元成蒙靴铺专门做大板尖靴子。民国十四年(1925年)德华洋行收购大板尖蒙靴时,德元成一家订货即达九千双。
义和元蒙靴铺一家就可以生产六千双,全部运往大圐圙。
义和永蒙靴铺掌柜人称齐老大,买卖遍及蒙古草原,年产蒙靴几千双。
巨兴隆蒙靴铺掌柜是任本祯,东家是山西人。
大境门外的元顺合蒙靴铺专做大圐圙的蒙靴业务,在外蒙很有名望,蒙古人称赞它是“忽脱路,白音代”意思是好皮子,有钱的买卖。此外大境门外还有德庆昌、德兴永等蒙靴铺。
天德厚老蒙靴铺徒工魏洪谦、刘俄,后来自己开办了谦福斋、天义成蒙靴铺。
除以上民间有些许记忆的老商号外,张家口的大街小巷中还有粉坊、油坊、杂面铺、豆腐房、醋酱坊、染坊、黑白铁铺、篓铺、木匠铺、香油店、麻绳铺、鞋匠、裁缝铺、理发店、棺材铺、杠房、旅店、大车店、澡堂等等。盛夏时节,今第四中学附近有专门卖冰的人。这在张家口是一份独家买卖,虽然没有字号,但是利润可不低。天气暖和时,卖冰的人先在河滩中挖出很大的冰窖,冬天结冰期凿清水河的河冰一层层藏于其中,然后覆盖麦秸和沙土,来年夏天出售。冰卖给餐饮业、肉铺和有钱人家防暑降温用。老式铁路保温车也购冰,加盐后置于车内,用以降温保鲜。卖冰人每天赶着马车按订单挨门送货,盛夏时节用冰量大,有时送不过来,还得用户自己去冰窖拉。冰一直可以卖到阴历八月底,有时旧冰没卖完,就上冻了。
光绪三十二年(1907年)以前,张家口市面原有许多各业行社,均系自动组织。上下堡各行均属万全县管辖;大境门外西沟、正沟各商号组成的朝阳林保正行,归张家口理事厅管辖;嗣后陆续成立有细皮行、老羊皮行、黑白皮行、铁行、青盐、米粟、黑白磁铁行、打换行、运输行、万益公行、商业公会汽车行、牲畜交易行,遇事由各行社公议处理。光绪三十二年(1907),张家口遵照部颁商会简章,开始由市圈保正行、市圈外保长行、下堡的十三行(钱行、当行、茶行、布行、油行、杂货行、京課行、染行、碱行、麦行、缸行、麻行、清水行)组成商会,定名为张家口商务总会,受直隶省最高行政长官之监督。光绪三十二年至民国四年,叫张家口商务总会,会长叫总理,副会长叫协理。第一任总理区泽南,协理任壁臣;第二任总理岳兆旺,协理任壁臣 。第三任总理岳兆旺,协理毕大贞;第四任总理郭嘉树,协理施元贞。民国三年(1914年)第五任总理董若璞,协理施元贞;民国四年(1915年)第六任总理何子郁,协理史永太。中华民国建立后,继续提倡举办商会,行社组织发展很快,多达五十多个,新章程未规定仍沿用旧简章。民国五年(1916年),因商会简章改为商会法,依法改为察哈尔张家口总商会。民国五年(1916年)以后,叫察哈尔张家口总商会,改称会长。第一任会长史永太,副会长李文锦。民国七年(1918年),第二任会长会长史永太,副会长何焕新。民国十四年(1925年),第三任会长刘开芬,副会长刘斗光。民国十六年(1927年),第四任会长贾步墀(chí),副会长永琪。民国十八年(1929年)以后,实行委员制,改称主席。张家口总商会第一任主席贾步墀,副主席永祺、赵文华、王继先、师泽如、诸世昌、岳增祥。民国十九年(1930年)第二任主席武光生,副主席李文锦、赵文华、岳增先。
宣统元年(1909年)移于上堡朝阳洞街,民国十七年(1928年)迁移于上堡仁寿里。民国二十年(1931年)原有各行社依工商同业公会之规定,改组为同业公会,叫张家口市商会,沿用委员制,仍称主席,商会地址设于市圈内市台庙。第三任主席赵文华,副主席张贯卿、岳增祥、田宋基、杨奉轩。民国二十四年(1935
年),改称察哈尔张家口商会,委员制不变,第四任主席王道修,副主席赵文华、李文锦、诸世昌、王桂堂。
现在社会各界都在谈品牌,企业也希望把自己的品牌做做强、做大、做好,国家在政策上也给予了很多支持,但是人们对塑造品牌的观念存在误区,对品牌的认识并不清晰,造成其塑造品牌行为的模糊、随意,以至于出现一个企业
两年换三次名称的奇闻。
遗憾的是,我们在为塑造品牌苦恼的同时,却轻易地放弃了本来属于我们的许多品牌,放弃了许多老商号的商誉、产品和企业文化构成的整体企业形象。当然,这种放弃有着诸多的历史原因及其他复杂的社会原因。
历史上,张家口由兴盛走向衰落的直接表现就是曾经辉煌一时的老字号纷纷倒闭歇业。今天,张家口面临着的是恢复历史文化名城,还是任由历史割裂,任由大量历史元素消失,任由文化断档,最终成为一个没有特色、没有个性、没有内涵、没有文化、没有历史、没有生命力的招摇过市的市场新贵的庄重抉择。这是城市经营者的抉择,也是张家口人民的抉择。而今时代发展给我们提出了严峻的课题,如哪位有识之士能思考这方土地的“地域经济学”,将是一件无愧于前人、造福于后代的幸事。
面临着中国加入WTO后的新的竞争环境,老字号如何与时俱进,重振雄风,这是中国的老字号需要坐下来认真思考的问题。当然,老字号如果不调整思路,进行及时的创新,必是死路一条。因此老字号要审时度势,发挥自有优势,进行产品创新。要与城市的旅游文化经营接轨,用其丰厚的文化内涵为城市带来了整体的积极效应,并成为了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文化资源。要主动寻求政府的扶持,比如可以在城市的传统老街保持区,一方面保护好原有的老字号,另一方面将城区其它地方的老字号相对集中于如张家口堡这样的老街区。老街靠老字号扬名,老字号又以老街的人缘地缘优势,集中展示老字号丰富的文化内蕴,彼此相得益彰。
要扩大宣传,实际上,老字号有令人羡慕的先天优势,资历老、社会关注度高,只需稍一“点拨”,便会引来媒体、公众的极大兴趣,可谓四两拨千金。也就是说,老字号只有跟着时代走,不断地改革、创新,才能使老字号真正发扬光大。
注:本文图文来源于网络,如侵犯您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大好河山悦读很荣幸和您分享这篇文章!不落地,不创意,如果您有好的素材案例,也欢迎下方留言分享!投稿邮箱:2270190043@qq.com
相关参考
炒玉米机(种子故事丨院士关注的“珍珠玉米”:山区农民与老种子的一百年)
4月初,73岁的山西翼城老农民刘怀智会取下挂在墙上祖传的“老种子”,随着晋西南地区大地返青,这一季的玉米已经排上了播种日程。事情过去两年多,李学峰仍对那个秋天的傍晚,与“老种子”的第一次见面记忆深刻。山里...
...门修建的如此狭小?长期研究关注张家口历史文化的学者刘振瑛相传,张家口堡修建时,为防御蒙古骑兵的突袭,督建官员张文决定只开东南二门不设北
挖大树根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要挖机开得好,刨根我只需10秒,3分钟搞定百年老树根)
在农村,小时候经常可以看到老大爷去挖树根,挖出的树根不仅可以烧火,品相好一点的还会用来加工手艺品。但是,挖树根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体力活,不信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为了能够深入的了解挖树根的艰辛,我们特...
在一些木工企业的生产中,木工雕刻机会产生大量的锯末粉,所以木工雕刻机使用吸尘设备有很大的优势,可以避免木工雕刻机的污染,也有利于平时的维护保养工作。同时,也可以避免对操作者造成身体伤害。首先,在选择雕...
济南路面砖(藏在旧时光的老建筑,济南这些“初代网红”能拍又能逛 )
...记忆里不能忘却的符号,而不远处的瑞蚨祥绸布店,历经百年仍在运营,也承载着老济南的商业文化和红色记忆。它的建筑风格中西合璧,至今依旧保留着。楼顶两侧
济南路面砖(藏在旧时光的老建筑,济南这些“初代网红”能拍又能逛 )
...记忆里不能忘却的符号,而不远处的瑞蚨祥绸布店,历经百年仍在运营,也承载着老济南的商业文化和红色记忆。它的建筑风格中西合璧,至今依旧保留着。楼顶两侧
...红色娘子军顽强战斗场景的重现。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在中宣部对外推广局指导下,五洲传播中心、腾讯视频、探索频道联合制作了6集纪录片《勇敢者的征程》,于2021年末在海
生的食物一旦被煮熟,文化就从此时此地开始。生的谷物被做熟,被加工成精美的糕饼,糕饼文化便开始书写了。中华文明以农耕文明为基础,早在远古时代,先民就开始了对几千年农业种植历史的书写。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华夏...
...啤酒花园,他也顺理成章的升级当上了“园主”。以青啤百年历史文化为灵感,以“百年国潮”为主题,用一场跨界国潮秀,创造百年时尚,用经典连接世界。2020年啤酒节,青岛啤酒将百年国潮引入啤酒节现场,让国潮风伴随...
如何正确使用木工刨?老木匠是这样嘱咐的!木工刨子历史悠久,堪称传奇、非常经典的木工必备工具之一。中国惊艳世界的木工工艺和绝妙无比的建筑工艺,都可以从中看到木工刨子的影子。这种看似不起眼的木工工具据传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