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夕阳山外山歌词(经典老歌重现童年,这首《送别》送给了多少年前的童年的回忆啊)

Posted

篇首语: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有夕阳山外山歌词(经典老歌重现童年,这首《送别》送给了多少年前的童年的回忆啊)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有夕阳山外山歌词(经典老歌重现童年,这首《送别》送给了多少年前的童年的回忆啊)

2011年3月4日

相信这首经典老歌《送别》大家都会唱吧,这首歌曲是晚清作家李叔同。说起李叔同相信大家并不陌生

那么接下来就给大家讲讲这首歌曲幕后的故事吧。

[晚清]李叔同

[晚清]李叔同,李叔同是浙江平湖人,清光绪六年(1880年)阴历九月二十生于天津,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他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驱,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优秀代表,不仅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而且是国际上声誉甚高的知名人士。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致,“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很强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馀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情千缕,酒一杯,声声离笛催。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草碧色,水绿波,南浦伤如何?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情千缕,酒一杯,声声离笛催。


丰子恺版

丰子恺

李叔同《送别》手迹似未留存。《送别》最初发表版本见于裘梦痕、丰子恺合编的《中文名歌五十曲》。此书收入李叔同作词作曲或者填词的歌曲作品十三首。 1927年8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丰子恺手抄本送别,歌词是“一瓢浊酒”

1年出版,是错误的。此书的歌词字体不是标准印刷体,而是手写体。书写之人正是编者丰子恺。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丰子恺(1898~1975)是李叔同的高足,与李叔同关系深厚。在1918年李叔同出家后,二人来往也十分密切。根据丰子恺年谱,1927年秋李叔同还曾在丰子恺家中小住。丰子恺曾向人推荐,李叔同的“作曲和作歌,读者可在开明书店出版的《中文名歌五十曲》中窥见”。因此,这个版本的可靠性无可怀疑,应视为正宗原版。

丰子恺版在传播过程中,因某些人手上并没有《中文名歌五十曲》,不通四书,也不理解文人的情操,因此曾发生严重错讹,将“一瓢浊酒”之“瓢”,误作“觚" “壶”与“斛”, “一瓢浊酒尽余欢”之典故出自《论语-雍也篇》: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加上《中文名歌五十曲》刊载的是丰子恺用毛笔以端正小楷抄录的, 歌词正是“一瓢浊酒尽余欢”, 因此应以《中文名歌五十曲》版作准。

有人回忆,丰子恺晚年见后辈学唱《送别》,觉得新时代的儿童应当唱朝气蓬勃的歌曲,于是重填了《送别》歌词,并改题为《游春》:

星期天,天气晴,大家去游春。

过了一村又一村,到处好风景。

桃花红,杨柳青,菜花似黄金。

唱歌声里拍手声,一阵又一阵。

这个歌词只是在形式上与《送别》相仿,构不成《送别》的演绎版本。这里仅仅将其作为《送别》传播史上的一个花絮加以介绍。

龙珣版

龙珣就读于北师大附小,1935年应百代公司邀请,演唱这首歌。这也是该歌曲最早的演唱版本。

这一版是现存所有演绎版中歌词最全的,与丰子恺先生的版本同样,也是“一瓢浊酒尽余欢”,而不是后来的“一斛浊酒尽余欢”,印证了这句歌词的正确性;唯独将“别离多”演唱成了“别离浓”。同时,该版歌词中“问君此去几时来”一句,也与另一个记录版:《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在著作中记录歌词的相同,与其他手抄版中的“问君此去几时还”不同。从韵律角度,现代汉语读音“来”和下文的“徊”同属ai韵脚,比较押韵。林海音在北京时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的厂甸小学,与龙珣巧合的都属于北师大系统,不知是否同一间小学。

“草碧色,水绿波,南浦伤如何?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这几句,完全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勾勒出李叔同先生的心境。在国家危亡的时代,真正意义的“送别”要比当今无病呻吟的别离更令人泪目。

不过,龙珣先生当年还是垂髫稚子,所有也有人说,听出了少年不识愁滋味,也听出了时代的孤寂。

唱片灌于1935年,两年后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打响;龙珣也参战,此后音信全无。自此以后,中国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磨难,不知他是否成功熬过?

无论如何,感谢有唱片的存在,让我们听到了这首歌曲的完整版本。比起后来者各种各样的续词,最初的版本最撼动人心,也让人深切体会到那个年代的离别伤情是怎样的。如今80几年后,许多没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再听这首歌,感受出一种无可言说的悲哀与沧桑……

演唱版本为: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馀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情千缕,酒一杯,声声离笛催。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草碧色,水绿波,南浦伤如何?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浓。

情千缕,酒一杯,声声离笛催。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林海音版

台湾女作家:林海音

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在其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中两次提到《送别》这首歌。她记录的《送别》歌词是: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林海音版和丰子恺版差别较大。有人认为这是林海音记忆错误或者对原词记忆不全,以杜撰填充。但是以林海音对童年往事的记忆能力,她断不会忘记她一生都非常喜爱的《送别》这首歌的歌词。我以为,林海音版的《送别》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它曾经作为林海音在北京读书的那所小学在毕业典礼唱的仪式歌曲。林海音在《城南旧事》中把它称为“欢送毕业同学离别歌”。我想是这样的,那所小学采用《送别》作为“欢送毕业同学离别歌”,但鉴于李叔同原词中“一瓢浊酒尽余欢”等句不适合儿童唱,就加以修改了。只对“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中的“来”字有所怀疑,从意思上说此处用“还”似更为贴切,也避免和后面的“来”重复。而网上传抄本,也确有将“问君此去几时来”写为“问君此去几时还”的。


陈哲甫版本

可能是因为《送别》比较短小,所以在其流行后有人续填歌词。而有的续词随原词一起传播,时间一长,被人误当作李叔同《送别》的第二段。最著名者当属陈哲甫续词。

陈哲甫(1867~1948),天津人。1903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历任北京高等师范(北师大前身)教授、燕京大学国文系主任兼教授、北京贫儿院院长等职。1928年后居天津。陈哲甫与李叔同相识,并可能和李叔同有亲戚关系。他写的《送别》续词收入杜庭修所编《仁声歌集》中。该歌集1932年12月由仁声印书局出版。《仁声歌集》将陈哲甫的续词和李叔同的原词同刊在《送别》歌中,形成《送别》的演绎版。全词为: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晓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晓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孤云一片雁声酸,日暮塞烟寒。

伯劳东,飞燕西,与君长别离。

把袂牵衣泪如雨,此情谁与语。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续词中“此情谁与语”,也有写为“此情与谁语”的。两者都通,但孰是孰非,有待见过《仁声歌集》原书者指正。还有人误以为是“此情谁与予”。另外,有些文章将“把袂牵衣”写为“把裤牵衣”、“把袖牵衣”,显然不对。

陈哲甫的续词也不坏,但似乎写的是男女分别、儿女情肠,不如李叔同原词意义宽广。

陈绮贞版

(《快乐的夏天》专辑)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美丽的,燕子啊,哭泣泥娃娃。

蜻蜓飞过夹竹桃,神仙不见了(liao)。

小斑马,蔷薇花,牧羊的原野。

群鸟翱翔的天际,岁月静流逝。

韶光逝,留无计,今日却分绝。

骊歌一曲送别离,相顾却依依。

聚虽好,别虽悲,世事堪玩味。

来日后会相予期,去去莫迟疑。

《送别》还有这样一个版本: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韶光逝,留无计,今日却分袂。

骊歌一曲送别离,相顾却依依。

聚虽好,别离悲,世事堪玩味。

来日后会相予期,去去莫迟疑。

有不少人说第二段也是李叔同所作,但没有人提供原始证据。有些人说,这也是一个续作。这段词突改第一段词意象联想、情景结合的风格,对光阴易逝、悲欢离合发表议论,味同嚼蜡,所作议论实际上是对第一段意思的重复,没有新意。作为歌词,它也不上口,几乎无法歌唱。因而有可能它不是李叔同手笔。从根本上说,《送别》原词内容完整,有始有终,根本就不需要第二段歌词。即使李叔同真的写了第二段歌词,那也是续貂之尾。

这个版本的《送别》似乎是从港台传来。网上有一份“台中市立国中八十九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成绩考查一年级国文科”试卷,将它作为阅读测验题。香港也有文章认为它是李叔同《送别》全词。

《城南旧事》版

林海音《城南旧事》电影剧照

电影《城南旧事》对《送别》的使用,并没有被林海音版所限。它实际是把李叔同版和林海音版合二为一,但又有个别差异。影片在出现《送别》一歌时,没有字幕,我记录的两段歌词是: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城南旧事》小说

这个版本,文字上的最大特点是把丰子恺版和林海音版中的“地之角”变为“海之角”,不知是否有所依据。另外,“尽余欢”一句,我反复听,确定唱的是“瓢 ”。由于电影具有特别的传播力,特别是在八十年代初的时候,这个版本的《送别》传播最广。但不能不说,这个版本并不好。

朴树版本电影《厨子戏子痞子》片尾曲

歌手:朴树

长亭外 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情千缕 酒一杯 声声离笛催

问君此去几时还

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20世纪80年代,导演吴贻弓将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拍成电影,他为童年的英子经历的每一次离别,配上《送别》的背景音乐。

后来《送别》被录入小学教科书,长大后又成为每一场毕业式的挽歌。

100年过去,没有了长亭古道,离别依然刻骨铭心,你心中的《送别》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相关参考

是山外山是什么歌似(李叔同歌词集(14首))

...奥德威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飘蜀酒尽馀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2、《三宝歌》词: 释太虚曲...

歌词山外山月光洒向了是什么歌(抖音乌蒙山连着山外山是什么歌 奢香夫人歌词介绍)

[闽南网]抖音乌蒙山连着山外山是什么歌?其实这首歌是凤凰传奇唱的奢香夫人,歌曲非常的震撼,非常有节奏感,气势磅礴,也是抖音上非常好听的歌曲,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奢香夫人-凤凰传奇词:张超曲:张超编...

歌词山外山天外天是什么歌(毛泽东和表兄)

1951年,毛泽东和表哥文运昌、文涧泉。左为江青。童年时谁温热的手牵你走?纵然人小不更事,然而那记忆永在心头温热。母亲身体不好,父亲忙持家忙得脚底生风,两岁到八岁间毛泽东被撂外婆家寄养。湘乡唐家坨外婆家是...

有山外山这句歌词的歌有(没有故事的人,写不出这么绝的歌词)

“炊烟不安袅袅了几道弯,俗事万般不敌雪落轻叹”,在总台《诗画中国》节目中,由方文山作词的国风歌曲《纸上雪》引人入胜。歌词,是诗也是词,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是具有声律与美感的表达,是生活的淬炼。当绝妙的...

有一句歌词山外山楼外楼(这100首七绝古诗,每一首都流传千古)

《蜂》唐·罗隐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乞巧》唐·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

歌词山外山楼外楼是哪首歌(每天一首诗,提升记忆力:29《望洞庭》)

藤爸带你背古诗,妙招提升记忆力《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如何记忆?诗名:望洞庭。遥望洞庭湖。此诗写的是洞庭湖的夜色。洞庭湖,地处湖南北部。湖南...

楼外楼看山外山前一句(小芳-杭州)

...一起再走走河坊街熙闹人群穿梭着寂寞白堤岸轻拨起琴弦夕阳斜风轻轻送沉默的断桥飘起了雪心事在画舫摇啊摇你背着吉他逆向人群却没勇气去过想要的生活你站在凌晨三四点的街头这里没有她心跳的温度你想用时差将自己逃离...

杭州山外山价格(杭州山外山的晚餐)

视频加载中...

杭州山外山玉泉菜馆(百年鱼头新做法螃蟹+鱼脑CP组合鲜到没朋友)

每日商报讯山外青山楼外楼,对杭州人来说,山外山可以说是个非常亲切的存在了。“我们过去吃酒席都是在这儿!”这家有着117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曾和楼外楼、天外天并称西湖三大名菜馆,从植物园北门进去,用不了多久就...

林夕经典歌词好听的歌曲大全(林夕一生写了千首歌,经典数不胜数,这首称得上经典中的经典)

娱乐圈从来不缺乏歌手,缺的是能写出一首好词,弹出一首好曲。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华语音乐圈“词神”——林夕。林夕可谓是神一般的存在,一生写了4000多首词,其中更是有很多经典之作。接下来就请大家一起欣赏林夕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