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糖果的糖取自什么东西(浅谈中国糖业发展史)
Posted
篇首语:坚硬的城市里没有柔软的爱情,生活不是林黛玉,不会因为忧伤而风情万种。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最初糖果的糖取自什么东西(浅谈中国糖业发展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最初糖果的糖取自什么东西(浅谈中国糖业发展史)
文章目录(8200字):
一、什么是糖
二、糖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三、食糖在我国的发展历史
1、饴糖与蔗糖
2、蔗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名称
3、甜菜生产白糖概述
4、建国后计划经济时期的我国制糖业
5、跨进市场经济后的我国制糖业
6、建国后我国制糖业发展的经验教训
7、加入WTO后的我国制糖业
自古以来,食糖一直都是上层阶级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奢侈物,含糖的食品也是极其稀少,哪怕在建国后的几十年时间里,寻常老百姓也不是经常能吃到纯粹的糖制品。

一、什么是糖
从化学上来讲,糖类是自然界广泛分布的一种重要有机碳水化合物,日常食用的蔗糖、食物中的淀粉、植物体内的纤维素、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等均属于糖类。
糖类分为单糖、双糖(二糖)、多糖三大类。

1、单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葡萄糖注射液,就是一种典型的单糖,因为不需要消化就可以被细胞吸收,所以人在生病出现低血糖时,就需要到医院打点滴,或者直接服用葡萄糖水,以快速获取身体所需能量,(其他果糖、半乳糖需要消化为葡萄糖才可以被吸收)。

2、狭义的糖,就是我们常见的白糖、红糖、麦芽糖等,属于双糖。
双糖主要存在于大多数植物纤维中,需要消化为单糖才可以被吸收,单糖和多糖具有维持体温的作用,是构成机体神经、细胞、体液等组织的重要成分。

3、多糖主要包括淀粉、糊精、糖原和膳食纤维等。
淀粉是谷类、薯类、豆类食物的主要成分,在人体内经过消化酶进一步消化成葡萄糖才可以被吸收,多糖具有调节免疫,抑制肿瘤,延缓衰老,抗疲劳,降血糖等作用。

二、糖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从生物学上来讲,糖是我们身体的三大营养物质之一,特别是我们的大脑,其运转消耗的能量主要是葡萄糖,如果没有向大脑补充足够的糖分,空腹时会出现烦躁、思考能力迟钝等症状。
尽管大脑只占了人体总重量的2%,却要消耗高达20%以上的身体能量,这其中,糖类就占70%。

食入含有高糖的食物后,大脑会分泌出一种叫做“多巴胺”的物质,从而让人感觉到开心愉悦,很容易让人对糖产生依赖,我们常说的吃货,其实就是对各种食物消化成葡萄糖后,刺激大脑形成的一种上瘾机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含糖食品种类丰富多彩,对糖的过分摄入,让人们把现代文明病(肥胖、高血糖、糖尿病、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制品关联起来,是个涉及民生健康的热门话题。

对于不少“胖友”、“吃货”来说,无糖食品是他们最后的倔强。
其实无糖食品的主要原料就是粮谷类,比如无糖汤圆、无糖糕点、无糖饼干等,这些食材本质上就是多糖,最终会在体内代谢产生葡萄糖,引起血糖升高,如果你因为无糖,就放松警惕,那么往往因为这些食物脂肪含量高、营养价值低等因素,反而很容易长胖。

其实,世上任何一种食物,其成分都含糖分,只要过量食用,营养超标,就都会引起肥胖,而肥胖很容易诱发现代文明病。

比如糖尿病患者最缺的是糖,表面上看血液里的糖多,多的不得了,这些糖损害血管,损害各个器官,但他们细胞里没糖,没有能量,所以无力。

这是因为他们的生活习惯不好,饮食习惯不好,情绪调节不好,甚至烟酒无度,暴饮暴食,拿熬夜当乐趣,损伤了肝脏,并且食物中的维生素太少,导致没办法把血液里的糖转化为细胞里的能量,糖分在血液里越堆越多,这才是糖尿病的根本原因。
所以,白糖、红糖等糖类食品跟现代文明病是没有必然关系的,在食品种类丰富多彩的今天,我们的饮食习惯要更多讲究的是营养均衡。

在古代,广大老百姓是连饭都吃不饱的,而含糖制品可以快速补充人体能量,因此,现在常见的蔗糖在当时就是一种奢侈的食物,是财富的象征。
在上世纪计划经济时期,烟酒糖茶是四大生活必需品,大多数时候 ,糖都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人们往往有钱也买不到糖,因此在当时,保障糖的供应,尤为至关重要。

“吃糖有害健康,会引起疾病,糖是万恶之源”的舆论甚嚣尘上,这种言论涉及的主要是双糖中的蔗糖等精制糖产品。

在人们的常识中,红糖可以补血益气,女性可以说是气血养起来的,很多女生因为痛经、月经不调想买点红糖喝,但是又担心肥胖,从而陷入一种矛盾当中。

因为糖制品跟我们的日常饮食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就聊聊关于食糖(直接食用的糖)的历史。
三、食糖在我国的历史
酸甜苦辣咸五味中,最特殊的是甜,人类最早的甜味记忆来自母乳中的乳糖,是先天就烙印在人类基因里的味道。

7000年前母系社会河姆渡遗址就发现桃核
其次就是各种植物根茎、果实中所含的葡萄糖,尤其以桃子作为代表,《诗经》有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民间传说中桃木驱邪避凶,桃枝消除晦气,文人墨客的桃花象征坚定不移的爱情、人生理想,比如唐伯虎的桃花诗、陶渊明的世外桃源理想国等等,在传统文化中,“桃”有着极其特殊的文化象征,其实也是表达了人们自古以来对甜味、甜美、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蟠桃会
在糖制品没有出现之前,人类可以从自然界中获得的最甜美的食物是蜂蜜。

1、饴糖和蔗糖,是古代社会的主要糖制品。

(1)、饴糖,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制造出来的糖制品,又称麦芽糖,源于古代中国。
中华文明起源于以黍、稷、麦为主食的北方黄河沿岸,先民们在用谷物加工酿造饮品(酒)过程中,偶然发现了发酵糖化而成的淀粉糖,就是人类最早的饴糖。

我们经常在古镇街上看到的吹糖人吹的糖、糖画、以及古装剧必备的美食冰糖葫芦,用的就是饴糖。

早在西周时期,就有关于饴糖的历史记载,《诗经》有云:“周原朊朊,堇荼如饴”,意思是说,周的土地十分肥美,连地里长得堇菜和苦苣都像饴糖一样甜。因此,推测可能在周以前的殷商时期就已经掌握了饴糖的制作技术。

饴糖是不是商纣王《酒池肉林》酿酒太多产生的?
到了北魏时期,《齐民要术》对饴糖制作的方法、步骤、要点等都作了详细的叙述,其工序从发芽、浸米、蒸米、糖 化、过滤、煮饴、搅拌到加工,已与现代的制饴过程基本相同。


到明清时期,蔗糖工艺成熟,产量增加,饴糖才退出主流,人们又开始巧妙地用各种方法把麦芽糖做成美味食品。

清宫剧常见美食甜品
(2)、蔗糖,顾名思义就是用甘蔗制成的糖,甘蔗因其含糖量高、产量高,制成的蔗糖易于保存和运输,性价比高等优势,在上千年的历史中,成为了制糖最主要的植物。
但是,蔗糖的制作工艺和发展历史,要比饴糖复杂曲折得多。

中国传统古法红糖
甘蔗制糖,最早记载于公元前300年的印度《吠陀经》,早在公元前5世纪,印度人就发明了制作蔗糖的简单工艺(并非今天红糖、白糖的工艺,仅仅是浓度高的糖浆),是世界蔗糖的发源地。
据研究,历史上甘蔗的原产地可能是新几内亚,后来传播到南洋群岛和印度,大约在周朝周宣王(公元前800年左右)时传入中国南方地区。

尽管甘蔗自周代就已经传入中国种植,但在很长的时间里,蔗浆只供饮用,中原地区的糖制品还是以饴糖为主。
现代的白糖工艺可以简单概括为甘蔗榨汁,去除杂质、中和酸性物质(浓缩蒸发)、催化结晶、分离糖蜜这五个步骤。

现代白糖工艺
其中传统古法红糖,就是不经过最后一步分蜜,而直接析出的沙质结晶化糖霜的糖,跟白糖的工艺在前面几个步骤虽然相似,但是生产的手法并不一致。

传统古法红糖工艺
其实就这么几个简单的步骤,就需要一千多年时间的不断摸索。
仅仅只是第一步,落后的甘蔗榨汁技术,就让固体结晶糖的制作工艺拖到了元明时期,因为甘蔗砍了之后就会开始发酵,一旦开始发酵,榨出来的甘蔗汁发酸,就很难结晶成糖。

古代红糖流体形态
古代砍收甘蔗效率低下,榨汁技术相当落后(要把甘蔗去皮切碎),好不容易榨出来的甘蔗汁,已经很难结晶成糖了。
从唐朝到明朝的一千年时间里,古人虽然研究出了什么滴漏法,糖霜法,其实都是在去除杂质和催化结晶的环节兜兜转转,效率产量都非常低下,所以在元代之前,古代的蔗糖其实都是胶状的液体糖为主,熬久一些就凝固成脆硬粘手的胶状糖,吃起来非常粘牙,俗称牛皮红糖。

牛皮红糖
造成糖浆无法结晶有以下两个原因:
①、甘蔗榨汁后会快速发酵泛酸,水分蒸发后,分子受热焦糖化只会变成浓稠的糖蜜,不会结晶成固体糖;
②、甘蔗汁杂质太多,水分蒸发后,达不到超饱和状态,也无法结晶成固体糖;
熬糖判断糖浆熬成所需要的时间,火候,在工业技术和可以控制温度的真空锅出现之前需要相当的专门技能。
所以元以前能熬出结晶化糖霜的红糖概率是非常低的,至于能够分蜜出来的固体糖,比如赤色砂糖、白色砂糖、冰糖、红糖等产量就更加稀少了,仅仅是上层贵族的贡品,或者作为药用,民间能吃到黑色的胶状流体蔗糖,就已经很难得了。(熬久的粘牙的牛皮红糖口感不好,使用不方便,所以人们熬蔗糖都是流体状的红糖为主。)

古代蔗糖是宫廷贡品
现在很多人视频博主买甘蔗回来自己在家里熬红糖,觉得很容易,那是因为量少,快速取甘蔗汁,小锅反复搅拌,充分接触空气后是有很大概率结晶成糖的,一旦大量熬糖,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2、蔗糖在古代不同时期的名称
我们通过蔗糖在古代不同时期的形态差异,把蔗糖的发展历史分为蔗浆、石蜜(沙糖)、流体沙糖、结晶糖四个阶段。
(1)蔗浆阶段-[先秦时期]
蔗浆,其实就是有一定浓度的甘蔗汁水,战国末年,公元前250年左右,宋玉《招魂》(一说是屈原)篇中有“胹鳖炮羔,有柘(蔗)浆兮”之句,说明在当时南越、楚国南方地区的先民已能对甘蔗进行原始加工。

到秦代以前的中国蔗糖,其实都是浓度稍微高一点的甘蔗汁水,仅仅作为日常饮用,不好保存。
(2)石蜜(沙糖)阶段-[西汉至唐初]
西汉时期,丝绸之路打通,西域商人就用古印度沙糖、石蜜在中国凉州换取丝绸。

文献记载的石蜜,并非是像石头一样坚硬的糖,而是古代对蜜蜂在石头缝隙中所产的蜂蜜的一种通俗叫法。

石蜜
古印度沙糖,是在熬煮甘蔗汁时不断加入牛奶搅拌,牛奶除了让糖浆颜色变淡,还可以跟蔗汁里面的杂质混合,进而过滤出接近蜂蜜的浓稠糖浆,为了方便长距离存储运输贸易到中国,把过滤掉杂质的糖浆倒入米粉搅拌,如果注入饼状模具,就得到饼糖,如果没有模具,冷却后打散就是所谓的沙糖(找不到这种沙糖就不上图了)。

文献翻译就直接叫沙糖,但是现在的互联网红糖科普,或者学者,往往容易望文生义,以为这里的沙糖就已经是现代我们见到的固体砂糖了,其实并不是。
这种沙粒糖,吃的时候要用水煮开,还不如叫米面糖呢,为了方便在中原地区销售,宣传的时候就说跟石蜜一样甜,而且价格比真正的石蜜便宜多。
(3)流体沙糖阶段-[唐中期至宋元时期]
自汉到唐的数百年时间,西域商人带来的石蜜糖品,已经逐渐在中国上层阶级传播,唐太宗时期,李世民下令,对外国赠送的各种奇花异果、珍惜草木等,进行记录和整理,这其中,石蜜引起了注意(《册府元龟》·宋·王钦若等)。

王玄策路线
派玄奘的洛州同乡王玄策奔走西域,希望学习人家的制作方法,因为途中战争的原因,王玄策团队并未取得古印度的沙糖制作工艺。

到这里学术上有两个分歧,一说此时的古印度已经掌握沙糖制作方法(这里的沙糖指的是结晶固体糖),一说古印度并未掌握沙糖的制作工艺,所谓的沙糖只是混合米粉的不规则固体糖,结合古代制糖工艺的发展轨迹,我更倾向后者。

其实王玄策团队还是学习人家甘蔗榨汁以及用牛奶去色去杂质和混合米粉等方法,回来之后,唐太宗就下令在江苏扬州设立糖坊,开始官方自己制糖。
从唐初到南宋的几百年时间里,诞生了滴漏法,糖霜法,两者都受限工艺太原始,仅能生产极其少量的结晶赤色砂糖、白色砂糖和冰糖。
典型的就是四川遂宁的冰糖,就是利用复杂效率极其低下的糖霜技术生产的少量冰糖。

从这里开始,现代研究就以为唐朝开始中国就能大规模生产固体沙粒结晶糖了,南宋王灼写《糖霜谱》说“蔗之技尽于此,不言作霜,然则糖霜非古也。”实际上,在元代以前,在整个世界上,细小颗粒状的结晶糖很可能都没有办法规模生产。

元代以前蔗糖形态
元代的《农桑辑要》中很明确地展示了“熬沙糖”的技术过程,清楚地告诉我们,简单分离过糖蜜的稠浆就是沙糖的最终形态,也是宋元以前民间主流的蔗糖制品形态。

《农桑辑要》
(4) 结晶糖阶段-[明清时期至今]
结晶糖,就是固体糖,根据结晶程度的不同,分为糖霜化的带蜜红糖,简单分蜜的赤色砂糖,分蜜且脱色的白色砂糖。

元代开始,跟中亚的贸易日益频繁,明朝的郑和下西洋,至明末在沿海跟西方国家的贸易战争,都在不断的引入中亚、西方国家的制糖技术并加以改进。

蒙古西征
典型的就是用水力、蓄力的甘蔗滚子压榨机,明朝宋应星记载的是用硬木,因为木头容易腐烂,到后期,已经改成花岗岩。

明清时期牛力滚子压榨机

明清时期花岗岩垂直压榨机

美洲甘蔗园黑奴人力榨汁
一个小小的技术改进,就可以大大提高甘蔗的榨汁效率,从而提升糖浆结晶的概率,提高蔗糖的产量。同时,中国连环锅提升煮糖效率的熬糖方法,也被西方国家借鉴。

宋朝时期的连环锅熬糖法
元代开始,从埃及引入甘蔗汁澄清技术,加草木灰、苏打粉、石灰粉等沉淀杂质和中和酸性,人工木棒对糖浆反复搅拌赶水、打砂助晶,加蓖麻油去除泡沫等技术,至明末清初,我国传统的结晶带蜜红糖制作工艺逐渐成熟,形成了我们今天在各地看到的红糖制作技艺。

云南巧家的手工古法红糖
国内现在非常有名的红糖主产地,比如浙江义乌、福建福安、广东遂溪、广西恭城、四川米易以及云南竹园、巧家、新平等地,有记载的成熟古法红糖制作历史,都在明末清初这一时期,各地方法虽然细节上有差异,但是大的流程都是一模一样的。

除了红糖,就是结晶砂糖,真正进一步提升白糖产量的,是明代中期发现的黄泥水淋糖法,结合引进的石灰法。

将甘蔗榨汁后火熬,先用石灰法生产出黑砂糖,然后把制好的黑砂糖放入瓦制漏斗里结块,再把黄泥水浇入漏斗产生反应,就能得到雪白的白糖。这个操作最早出现在福建,随后火遍大明各地,成了世界制糖史的里程碑。

明末清初以来,我国产的白糖成为丝绸、瓷器之后排位第三的大宗出口商品。
不仅日本、朝鲜、西欧诸国输入福建、广东、台湾的白糖,而且,波斯、阿拉伯等印度糖业的传统贸易区域,也在输入中国的白糖。
由此可见,虽然黄泥脱色法是一项十分简单的白糖加工方法,产量也有限,但它为开拓中国糖业的市场作出了重大贡献,直到十九世纪,国际上亚硫酸法制白糖工艺出现,黄泥水淋脱色法才推出历史舞台。
3、甜菜生产白糖概述
我们在超市经常看到的白糖有白砂糖、绵白糖,两者的原料除了甘蔗之外,还有甜菜。

甘蔗是一种一年生或多年生热带和亚热带草本植物,对气温、空气湿度和降水量、日照时数都有要求。

而甜菜属于喜温植物,且耐寒性较强,可分为糖用甜菜、食用甜菜、饲用甜菜,又称厚皮菜、糖萝卜。

虽然食用甜菜的种植历史悠久,早在公元8-12世纪已在世界各地广泛栽培种植,但是在高纬度地区种植的糖用甜菜,是两百年前人工培育出来的,现代的糖用甜菜含糖量可高达20%。

法国机械化糖用甜菜种植
十九世纪初,英国统治印度、加勒比海诸岛的甘蔗产地,垄断蔗糖海上贸易,欧陆国家蔗糖价格暴涨,于是普鲁士帝国资助了一群科学家,用了二十年时间培育出了一种含糖量更高的糖用甜菜。


随后,在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的的支持下,经过不断研究,糖用甜菜的规模化种植,和甜菜生产白糖技术才逐渐成熟,蔗糖的市场占有率降到80%(糖制品的发展史,相当于半部世界史)。
世界上有40多个国家种植甜菜,其中约80%产于欧洲,主要的种植国家有法国、俄罗斯、德国、美国和波兰等。
我国的糖用甜菜种植,最早是由俄国人在1897年在东北引入,发展到现在,其主要种植区是在北纬40°以北,包括华北(内蒙古)和西北(新疆)两大产区及黑龙江部分地区,其中,新疆、内蒙古产区占全国甜菜种植面积约90%,甘蔗糖与甜菜糖的产量之比约为15:1。
3、民国时期的中国制糖业
我国历史上第一家机制糖厂,是1905年俄国人在哈尔滨创建的阿城糖厂,抗战时期,几经易主,于1950年改组为全民所有制,隶属黑龙江省制糖工业公司,也在1998年,成为第一家宣布破产大型国企。

早期的阿城糖厂
此后、于1936年又建了黑龙江哈尔滨糖厂和吉林范家屯糖厂。抗日战争期间,在陕北、甘肃等地设有甜菜土糖坊,特殊时期的机制糖厂和土糖坊生产技术都非常落后,产量也非常有限。

破产后的阿城糖厂
前文说过,自明末清初以来,糖在中国重要的出口商品中,位列第三,产量和价值仅次于茶叶和丝绸。
虽然我国很早就掌握了完善的制糖技术,但直至民国中期,仍沿用效率低下的古法制糖,牛拉石辘压取甘蔗汁,石灰澄清后再浓缩煮糖,制出的多是粗糙的土糖,白糖产量非常少。
而国外的制糖业,在1815年英国工业革命之后,蒸汽压榨机代替了畜力驱动的石磨压榨机,生产效率发生了惊人的变化。畜力压榨机,平均能收取20%-30%的蔗汁,而蒸汽压榨机,则能多收70%的蔗汁。

英、美等国的商人,将先进的制糖设备引入到菲律宾、印尼、古巴等甘蔗种植大国,生产出大量质优价廉的蔗糖,销往世界各地包括中国。
在洋糖的冲击下,清末及民国前期,整个中国糖业显现一派衰败景象,蔗田荒芜,糖寮倒闭。
一直是全国蔗糖生产重镇的广东,也慢慢放弃了蔗糖的大批量生产,1929年,全国蔗糖进口量达74万吨,价值白银一亿两,中国从世界蔗糖市场出口者变为进口者。

民国时期洋糖进口资料
1920-1922年,中国民族资本家也曾先后在山东、东北、上海尝试办新式甜菜糖厂和粗糖精炼厂,但都失败了。
国产机械糖厂屡败,是因为洋糖的倾销战略,此时,洋糖倾销已经成为国家财政灾难。

中国首批现代意义的大型甘蔗糖厂最早出现在广东。
当时,洋糖基本摧毁了本土糖业,恰好此时正是全球大萧条的不景气高峰,糖价跌落谷底,大批糖厂倒闭,市场上到处都是低价求售的二手机台。

1933年,广东军阀陈济棠从国外购买先进设备,1934年至1936年,广东先后建成六间现代化蔗糖工厂,分别是市头糖厂、新造糖厂、顺德糖厂、惠阳糖厂、揭阳糖厂、东莞糖厂,这六间糖厂每日榨蔗能力共7000吨,每日产糖能力700吨,酒精1.5万多升,独占了当时国内蔗糖的生产市场。

广州市番禺区市头糖厂

2018年爆破的市头糖厂三座烟囱
这是我国最早的甘蔗机制糖厂,但生产很不正常,当时流传的一首民谣说:“广东军阀陈济棠,刮尽民脂办糖厂,榨季不到一百天,有时生产无烟糖(指、将进口糖改换包装,冒充国货出售)”。

广东揭阳糖厂
日本入侵以后,多数糖厂遭到破坏,到解放前夕,仅剩下东莞,顺德两座糖厂勉强维持生产,在福建、广西、云南、四川等甘蔗糖产区没有一座机制糖厂,在四川仅有几家小精炼糖厂。

广东顺德糖厂
这批糖厂的出现,标志着我国蔗糖生产出现了质的变化,从手工作坊转入到现代化的机器生产阶段,这批糖厂也成为全国各地发展现代制糖业的蓝本。
1936年我国产糖41.4万吨,这是解放前产糖量最高的一年;1949年糖产量下降到19.9万吨,当时只有3座机制糖厂,年产糖3万吨,其余均是土红糖。
4、建国后计划经济时期的我国制糖业
1949年后,中国大陆的制糖业不断得到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1949年至1958年,这一时期主要摸清底细,依靠技术引进,对糖企糖业改革改造(生产资料公有制),恢复生产,综合治理污染。

生产资料公有制
第二阶段1959年至1977年,由于“三年困难”和“十年动乱”,亩产万斤,实际是产量下降,这个阶段是我国糖业生产建设徘徊期,不过多阐述。

广西田州甘蔗生产公社,北京上海知青来广西云南砍甘蔗的不少,砍完甘蔗再打越南,都是血泪史
第三阶段1978年至1990年,在农村地区广泛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通过改革、调整、发展,实现了食糖自给,略有结余,基本满足了人民的需求,这也是我前文说90年代以前很难吃到糖的原因。

5、1991年至今跨进市场经济后的我国糖业
1991年到2000年,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度期,在南方,重点在广西、湛江、云南等地,开发旱坡地种甘蔗,使90%以上的蔗田由平原、河川地区转移到了旱坡地,在北方,在新疆等地发展垦荒地种甜菜。
由于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省份,僵化的国营糖厂已不适合当地经济发展政策,很多职工纷纷下海经商,原广东甘蔗糖厂产业逐渐转移到广西南部地区。

也就是这一时期,仅仅1991年一年的时间,广西的甘蔗产量就一跃超过广东,成为时至今日我国甘蔗产量第一大省。
6、建国后我国制糖业发展的经验教训
(1)为了应对糖料供应不足和糖、粮争地的矛盾,各地盲目置办小厂,技术不过关,生产管理落后,消耗大、成本高、亏损、污染严重,先后垮台倒闭。

新疆伊犁某甜菜厂直接将废水排进河流中
(2)1991年由国家统购统销,改为“多渠道、少环节”经营,食糖市场放开以后,糖厂盲目生产,陈糖新糖都流入市场,百姓食糖消费增长缓慢,供大于求,造成卖糖难,糖价暴跌,企业亏损严重的问题。

(3)到1998年以前,一些不法分子以来料、进料加工为借口,大量非法走私进口食糖,在国内压价竞销,冲击国内制糖业。
(4)市场供需失衡,平衡调节机制尚未形成,糖价与市场价格背离。
(5)糖精等化学合成甜味超产、超销、超用,严重冲击糖业生产、危害社会安定与人民健康。

7、加入WTO后的我国制糖业
在国家的指导与帮助下,“入世”短暂三年,我国糖业经受住了国际食糖市场瞬息多变的磨练,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迅速的发展,大幅度提升了国际竞争力。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我国成为主要白糖生产国与消费国的同时,白糖销量仅次于巴西、印度、欧盟,居世界第四位。

巴西进口原糖
时至今日,我国白糖产量和消费量都超过1000万吨,产销基本平衡,略有缺口,缺口主要靠进口原糖加工和国储糖来弥补。
—— END ——
※文章涉及内容资料较多,有表述不准确的地方,欢迎评论区指正!
※本文首发于今日头条,@糖家三少原创,转载请注明
※购买手工红糖,可移步个人主页店铺
相关参考
施肥培土机(创新农机助力糖业发展 颠覆你对农机的想象#这个冬天有点甜#)
...的收益,是农业从业者必须思考的问题。12月19日,第5届中国—东盟糖业博览会、中国—东盟农业机械暨甘蔗机械化博览会在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展会现场展示了许多现代化糖业、农业机械,用科技助力糖业发展。...
无糖压缩饼干、无糖低脂燕麦、无糖低卡维他命饮料粉、0糖0脂0卡气泡水……你吃的这些无糖食品真的无糖吗?所谓无糖食品就是0糖食品?在《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中,对于糖(乳糖)的临界限值,“0糖”或者“无糖”...
...浆℃11、糖醋里脊12、半糖少年13、糖粿の菋噵14、~~羞涩糖果15、苛爱Dē糖糖16、糖果暧昧17、寡人有糖18、兜里有糖19、糖不甜了╮。20、焦糖软妹21、棉花糖丶22、软糖罐儿23、糖果小新24、滥情人儿25、誰是ωǒ的糖26、初恋软糖27...
推荐好吃的糖(过年必买的5种糖果,好吃还不贵,行家极力推荐你吃过几种?)
...当然家里的零食也是不可少的,什么水果,瓜子,花生,糖果都是不可少的。还记得以前过年的时候最爱吃的就是糖果了,过年妈妈总会买各种各样的糖果给我们吃,但是由于家庭条件有限,以前也就只能吃得起桔子糖果,但是...
有没有什么好吃的糖推荐(十款好吃的糖果推荐,其中有你吃过的吗?)
虽说糖果吃多了会有蛀牙还会长胖,但是谁让它这么好吃呢!尤其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吃颗糖果,满嘴都是甜甜的味道,能让压物的心情变得好起来呢!那么这个世界上那么多糖果,哪些是好看又好吃的呢?好吃的糖果有哪些?...
最初的纸是由谁发明的(浅谈两汉时期的纸:西汉时受到歧视,东汉改进后正式进入书写领域)
纸,发展到今天,已然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在生活许多场景里大放异彩。可最早作为书写工具的它,不仅不是书写的第一选择,还屡屡被人嫌弃。一、尴尬的出生1、“上厕所都嫌”纸是谁发明的?很多人可能会说“蔡伦...
有多少种糖果名字(糖尿病友要注意,不甜不一定含糖少,常用的糖与代糖要知道)
现在经过糖尿病教育,很多糖友知道要少吃糖(碳水化合物),但是是不是越甜就越糖多、不甜就少呢?这就可能混淆了糖度与甜度的区别,舌头会骗人的。因此,今天我们介绍一下常见的糖类与代糖,让大家选择更科学。总体...
梦里面甜美的糖果(世界上最出名的十种糖果每种都是别样的甜蜜)
...高粱饴”、“话梅糖”等等,国外也有不少好吃又好看的糖果,让我们一起去尝尝看吧。瑞士糖(Sugus)图源:Instagramlupacand
炒核桃仁去皮的做法(美味的糖酥几步就搞定,糖分可控还无添加剂,口感不输外面卖的)
...甜味的喜好真的是天生的,应该没有哪个宝宝能抵挡的住糖果的诱惑。我家馨宝两周岁以后知道糖果是个什么味道,两岁半以后,情人节,馨爸给小情人尝了人生的第一块巧克力,现在小家伙喊的最多的是,“我想吃糖,我想要...
炒核桃仁去皮的做法(美味的糖酥几步就搞定,糖分可控还无添加剂,口感不输外面卖的)
...甜味的喜好真的是天生的,应该没有哪个宝宝能抵挡的住糖果的诱惑。我家馨宝两周岁以后知道糖果是个什么味道,两岁半以后,情人节,馨爸给小情人尝了人生的第一块巧克力,现在小家伙喊的最多的是,“我想吃糖,我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