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管压力平衡型(工业厂房净化车间工程施工过程详解)

Posted

篇首语:学习并不等于就是摹仿某些东西,而是掌握技巧和方法。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曲管压力平衡型(工业厂房净化车间工程施工过程详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曲管压力平衡型(工业厂房净化车间工程施工过程详解)

1. 空调机器设备安装施工
1.1 施工范围
空调机器设备安装施工包括各项空调设备(本案无此设备时内容仅供参考),如:冰水主机(Chiller)、冷却水塔(Cooling Tower)、水泵(Water Pump)、空调箱(Air Handling Unit)及其它附属空调系统之机器设备。

1.2 设备基础
1.2.1 水泥基础台应建造于设计图上指定位置,四周应留有适当之维护空间,以方便维护与保养作业,且保持水平。在混凝土楼板上作水泥基座时,必须先将其表面弄成粗糙,清扫干净后,给予充分之水份再施工。水泥基础台依基器之运转荷重,放置9.5公里直径(# 3)以上之竹节钢筋,闲距10公分捆扎排放上下两层。
1.2.2 水泥基础台使用1:2:4比例之混凝土确实捣实,力求坚固,并依需要之大小数量埋入规定大小数量之定基础螺丝 (Anchor Bloi )。基础台表面应粉光及水平。基础台之混凝土,须待完全干固后才能安装机器。基础台四周需施作10公分宽之排水沟且排水应良好,不得有积水及影响周围环境之情况发生。

1.3 设备吊搬运
1.3.1 乙方应事先拟妥设备吊搬运计划,其内容应包括各项设备之进场日期、外型尺寸、重量、搬运路径、预留孔洞及吊搬运设备。
1.3.2 设备吊搬运时,应配合各工作安全要求,吊起物品应设专人指挥,并有警戒措施,以策人员机械安全。
1.3.3 设备用搬运时,应参考各厂家提供之吊运说明书,并有适当之保障,以确保设备之完整。
1.3.4 机器之搬移、吊卸,须用滚筒或吊够,不得直接敲击及将绳索套于脆弱之部位,并避免对人及建筑物之损伤。

1.4 设备安装
1.4.1 一般要求
a. 机器之安装应依照施工图及制造厂之装置说明书,正确安装其与图标不符者应以制造厂之说明书为准。各项机器设备之安装位置及管路连接,得依各设备之实际需要作适当之修正,承包人应事先与其它相关工程承包商配合绘制安装施工图样,经认可后施工。 安装完成后应各别试车及调整,使符合设计之要求。
b.所有机器设备须保持水平安置于基础座上,并以制造厂家规定之防震装置,安装于机器座上,使震动减至最低,机器之四周应留有厂家规定之最小维护保养空间,以便于对机器做维修保养工作。
c.机器设备若装置于防震要求较高之处理,应按设计图示装配特殊之防震座。各主要机器设备之安装,必要时得由原厂商指派专家在工地指导并负责校验性能。承包人亦须派富有经验之工程人员在场主持工程之进行。
1.4.2 冰水主机及冷凝机组 (Water Chiller And Condensing Unit)
a.冰水机为一组合之整体构造,包括压缩机、驱动马达、冷凝器、冰水器、附属之润滑系统、警示设备等。
b.主要安装前必须根据原厂商说明书之规定,依机器之型式大小,建造合适尺寸之水泥基础(无特殊指定时高度为 10公分),四周依机器尺寸加大10公分。
c.有关主机防震设备应依照设计图说明规定办理。
d.主机基础台除参照设备基础项目规定外,基础台四周之排水应良好,排水至指定地点,不得有积水及影响周围之现象。
e.其余相关工程之施工参照有关施工规范。
1.4.3 水泵 (Water Pump)
a.水泵是由水泵及马达组合而成,提供冰水、冷却水循环之用。
b.水泵安装前必须根据原厂商说明书之规定依其型式大小建造合适尺寸之水泥基础台 (无特殊指定时高度为10公分) ,四周依机器尺寸加大10公分。
c.水泵基础参照本章之设备基础办理,基础台四周之排水应良好,排水至指定地点,不得有积水及影响周围之现象。
d.所选用之弹簧避震器,其弹簧直径不能少于在负荷下弹簧高度之0.8倍,每一弹簧避震器安装时应保持水平,此弹簧之全挠度(Deflection)应比额定最低挠度多50%。且一弹簧支座应具备有内置高度调整螺 丝。并附6公厘以上厚度之橡胶消音摩擦垫片。
e.安装水泵时应注意连轴器中心之校正并保持水平以避免不正常之噪音及振动。
f.安装水泵应以锚锭螺丝牢固定装于混凝土台上,水泵台架须保持水平,并避免台架发生变型或使轴承过份承受压力,如未安装防震器时,须于帮浦之底座安置20公厘厚之橡皮垫防震。
g.水泵配管时需注意水管及水泵之安装固定,以避免两者重量造成相互影响。
h.水泵应避免安装于易有空气滞留之位置。
i.于水泵之入口,装设过滤器。
j.水泵进出口所接之水阀、水管等,均应加装适当之支撑或吊架,以免水泵受压,发生变形、龟裂、轴心不正等现象。
k.其余相关工程之施工参照有关施工规范。
1.4.4 冷却水塔 (Cooling Tower)
a.冷却水塔为一整体构造包括外壳、散热材、水盘、风扇、风车马达及其它附属设备等。
b.冷却水塔应置于设计图上指定位置,通风顺畅无障碍物之处,尽量在柱或梁之上方或在建筑时预留上位置上。
c.基础台应依据厂商之规定及冷却水塔之型式规格,建造合适之脚架基础台。
d.冷却水塔安装时,应注意防止水滴飞散,避免影响周遭环境。
e.冷却水塔之材质软弱,吊搬运方式须注意避免损伤机体。
f.冷却水塔安装时应注意配管方向,避免管路交叉,以至管内积留空气。
g.冷却水塔安装时应注意水平,不能倾斜,以免散水不均,影响冷却 效果。
h.冷却水塔安装时,基础螺丝应确实栓紧,以免被强风吹落损坏。
i.冷却水塔安装处,若有较强季节风时,应注意配合建筑防风措施,以避免冷却水流失。
j.循环水出入水管之配管,向下为佳,避免突高之配管,且不能有高于下方水槽之配管。
k.冷却水塔配管尺寸之大小,不得小于原厂标准之进出水接管尺寸。
l.冷却水循环水泵之安装不得高于冷却水塔下部水槽水位。
m.冷却水塔两台以上并用,而只使用一台水泵时,须配装一连通并加闸阀,同时于进出水管加装平衡阀以调整水量,使两并用之冷却水塔之水位同高。
n.冷却循环进水出水口接管处应装置防震接头,藉以防止塔身因管路 震动所引起之破坏,又可避免因配管不正而使水槽破裂。
o.冷却水塔配管方式依设计图所示及参照本规范 "空调配管施工"。
p.冷却水塔在屋顶上安装施工时,必须特别注意顶之防水设施,施工后不得有渗漏之情况。
1.4.5 空调箱 (Air Handling Unit)
a.空调箱组一般包括进气混合、空气过滤器盘管、冷凝水盘、送风机组、控制风门及检修门等组合而成。
b. 各机箱须采用模块式,机箱板可分解,以利于运搬,机箱板采用夹层板(DOUBLE SKIN)结构,若安置于室内,需以内衬25mm厚隔热材,若安装于室外,则至少需以内衬50mm厚隔热材。除应配合应力强度外,应能减少运转时之震动、共振与噪音。
c. 冷却盘管具备有适当之斜度,以利将冷凝水排出,下面应设置接水盘,表面应加防锈及防水涂料。所有机箱板接合处应有气密处理。
d.冷却盘管之表面风速不可大于2.25m/s(500FPM),以防止冷凝被带出至系统内。
e. 基础台应建造于设计图上指定位置,四周应留有适当之维护空间,以方便维护保养作业。
f.其余有关水管、电管及风扇等之施工参照相关施工规范。
1.4.6 送排风机 (Blower)
a.送排风机及马达须达以螺丝固定于铁架、木架或水泥业座上,如有震动之虞时,应加强必要之防震措施,使震动之产生及传导减至最低。
b.传动装置采用定转动、定节距之传动装置。风机叶轮需经静态及动态平衡校正。
c.送排风机之四周应留有适当之保养空间,以方便维护及保养作业。
d.送排风机安装时应依国家噪音管制标准,依需要装设必要之防音、消音措施。
e.送排风机吊搬运时,应注意必要之防护措施,以避免损伤机体。
f.送排风机吊装时,应留意机体之高度,避免尖角伤害过往行人。
g.送排风机安装于外墙时,应附有防止屋外雨水渗入之措施。
h.小型送风机 (仅供参考)小型送风机依型式可分为吊挂式及落地式两种,依装置场所亦可分为隐蔽式及露明式两种。
i.吊挂式以膨胀螺栓打入平顶,螺杆两端均应以双螺帽锁紧。
j.小型送风机水盘应以 50:1 之斜度吊装,以利排水。
k.闸门阀、二通阀或三通阀等应管件尽量装接在滴水盘内,以免凝结水外滴。
l.小型送风机安装时应留有适当的保养空间,天花板应留有保养孔。
m.小型送风机安装时,应避免破坏水盘保温,以避免凝结水。
1.4.7 空气过滤器
a.自动滚筒式空气过滤器
b.空气过滤网采用滚筒式,以光学式感应器感应过滤网堵塞程度,以驱动马达卷取过滤网。本机过滤网即将用毕时,应可提供干点讯号,以通知维修人员。该设备之尺寸应配合空调箱之内径。
c.袋式空气过滤器
d.效率系依美国冷冻空调协会DUSP SPOT TEST之标准测试,详见设计图说。
e.超高效率空气过滤器(HEPA、ULPA)
f.空气过滤材采用折迭形,其长宽尺寸详见设计图说及材料表,效率则依美国联邦标准209之光学扫描测试 (DOP TEST)。

1.5 其相关附属设备:
其它相关附属设备须参照制造厂家安装说明书安装。


2. 空调配管施工


2.1 施工范围
2.1.1 冷却水管系统

a.由冰水主机至冷却水塔之冷却水管及其附件之安装。(如附设计图)
b.冰水管系统由冰水主机至各空调器之冰水管配管,包括空调器及附件之安装。(如附设计图)
c.排水管及补给水系统 (如附设计图)
d.包括冷却水塔之排水管及补给水管配管,空调箱及室内送风机之排水配管,膨胀水管之补给水 配管及其附件之安装。
e.其它有关空调系统之管路(如附设计图)
2.1.2 配管材料
除另有规定外,可使用下列配管材料:
a.正B级镀锌铁管,内外表面均应经热浸镀锌处理。
b.给水排水管采用聚氯乙烯塑料硬件 (俗称 PVC 管),并符合 CNS 40053 K 3033 B级。
2.1.3 管件 (Fittings)
a.铜制管件
管件及接合方式
‧工作压力在16 kg/c┫ 以上者,均采用对焊式或法兰式接合。
‧工作压力在10 kg/c┫ 以下,而管径在80公厘(mm)(含)及以上者,采用对焊式或法兰式接合。
‧工作压力在10 kg/c┫ 以下,管径在65公厘及以下者,使用牙口韧性铸铁接头。
b.PVC管件
‧PVC 管一般均使用于工作压力在 10kg/c┫以下。管径在80公厘(mm)及以上者,采用活性套管式法法兰式接合。
‧管径在65公厘(mm)及以下者,管件采用成型管件,用胶合剂连接。
‧PVC 配管所使用阀类与钢管相同,但连接螺绞阀类时须使用塑料阀接头。
2.1.4 阀类及仪表 (Valves And Gauges)
水管系统装设之阀类及仪表,应详注于设计图面,施工厂商得依设计图需求施工。
蝶形阀 (Butterfly Valve)
采用简单型,阀体颈部之长度,必须保有最少 50 mm 以上之保温施工空间,采用法兰式接头。80mm∮~ 125mm∮为手炳操作型,150mm∮ 以上采齿轮操作型。耐压等级须配合系统工作压力。
闸门阀 (Gate Valve)
为非升杆式,耐压等级须配合系统工作压力。
球型阀 (Globe Valve)
为非升杆式,耐压等级须配合系统工作压力。
多功能平衡阀(Multi-function Balance Valve)
具有平衡调整、计量、关闭、数字开度及记忆装置,耐压等级须配合系统工作压力。
逆止阀 (Check Valve)
为设有缓冲弹簧装置之缓冲式逆止凡而,而横式 (Swing)及双瓣式,耐压等级须配合系统工作压力。
过滤器 (Strainer)
采用 Y型过滤器,须附污物排泄口及过滤网拆卸口,过滤网为不锈钢制品,耐压等级须配合系统工作压力。
防震接头 (Flexible Connection)
采用单球橡胶防震接头或不锈钢制防震接头,耐压等级须配合系统工作压力。
自动排气阀 (Auto-Air-Vent)
须为浮球式,青铜阀体,不锈钢浮球,不锈钢连杆,采内螺牙接头,适用于工作压力10 kg/cm2。
压力计 (Pressure Gauge)
现场指示用之压力计,采用布登管式压力计,面径不得小于 100mm,压力计之接头须为仪表螺牙,每一压力计须附一仪表考克,表面白底黑字,表面刻划的选择正常操作下,表面压力指示以公制为制。
温度指示器 (Thermometer)
温度计使用红色水银或酒精易读型,附温度计保护管,长度为 150mm以上,表面刻划以 公制℃表示,每℃一刻划。
2.1.5 一般注意事项
管路于连接之前应先清扫管内,配管之末端开口应以适当之方法封闭严密,不使污物、碎屑等侵入。
水平管路于一定之间隔装置吊架 ( Hanger ),吊架之形状应考虑由温度变化所引起之伸缩量,选定固定式吊架或自由式吊架。
弯曲及分岐部分则视需要支持之。
靠近机器之配管应使用支架,以支持配管之荷重。不得利用水泵底座之弹簧或避震器,将配管之荷重、座力及应变加诸于水泵外壳。
配管应考虑机器震动之传导,利用管子转弯选定吊件及锚定部位。
中间层主管连接分管时,分管与地板或固定体之间应预留主管线膨胀伸缩量之距离,并可于接头处使用伸缩接头(Expansion Joint)。
管架或吊件固定于建筑物之处,应使用适当大小之混凝土埋入器、铅锚或膨胀螺器。
配管应于必要处所加吊架,靠近地面之配管则于墙壁或地板上装置支架,有震动之虞的处所应装置防震支架,且应能支撑管路一固定之高度,不受荷重之影响 (荷重转移至弹簧组件上) 。

管径(mm)15~2532~80100~150200~300350~450500以上
最大吊架间距 (m)2.43.03.64.87.28.4
管架或支架应直接作用于水管本身或木质垫圈上,不能作用于水管软质保温材料上。
管架表面须平滑,以免损坏或割伤管路。
吊架或支架应选用合于标准之垫圈,固定及锁紧螺帽,外露螺丝长度不可过长。
管架及吊架材料应选用镀锌之铁件,所有未经镀锌或镀锌破坏之铁,于装设后立即去锈涂以红丹底漆,然后涂面漆二道。
配管管径大小变更之处应使用大小头,特殊情况下才得使用卜申 (Bushing)。
弯头应使用标准配件,65公厘 ( mm ) 含以上均应使用大弯头为原。
配管应于适当地点加装由任或法兰便于装拆。
配管使用法兰接头时,法兰接头之间应垫3公厘 (mm)厚以下无接缝之橡胶衬套。固定之镀锌螺帽不可过紧或过松,外露螺绞长度不可过长。
配管与机器(冰水主机、水泵、水塔等) 之连接应使用足够耐压之防震接头。
配管之长度须正确,不得有突起或受压迫情形。
各配管间应留适当空隙,以便配管保温之施工,并使空气可自由对流,以避免水管表面产生冷凝水。
三通接头 与三通接头之中心距离至少要有分歧管径之10倍以上。
管路不得与建筑之墙、天花板及屋顶楼板直接接触,如经由墙、天花板及屋顶楼板之管路与建筑物接触面之边缘应以减震材料隔离以免引起共振。若系穿过防火墙时,须使用防火填充材。
管路三通之安装应注意水流之流向,以免在管内产生降压及水锤现象。
水平配管应有适当之倾斜,以避免空气滞留于管内。排水管应保持每米1公分以上倾斜。
在管路高点处或其它必要之处应加装自动释气阀,以免产生气锁(Airlock) 现象。
冷气机或空调箱凝结水之排水管应装有U形存水弯,此弯之深度要视施于排水上正压或负压的大小而定。
吊架及支架应确实施工牢固,调整后管路之支持应稳妥,并成方正直线,使管路之走向整齐对正,无高低前后不均等情形。
2.1.6 钢管之装配
螺纹连接处应使用气化铅与甘油之混合剂或其它之混合剂,以刷子涂在公螺纹上,或使用水管接头专用之止泄带缠绕在公螺纹上连接之,螺纹接头连接后外露管牙应限为三牙以内,并需涂布防锈涂料。
使用电焊焊接法或法兰连接时,靠近机器或须拆卸之部份,应装设法兰,以利维修,电焊焊接部分可应用于直管之连接或不需拆卸之部分。
电焊接头:电焊接头采用对接方式,焊接前先将管两端倒角形成与管轴呈 37.5°± 2.5°之斜面,其管根留宽1.5公厘,然后将切渣及不洁物等磨掉,两管接头间隙为1.5公厘,电焊时先在周围每隔90°处采用象限法,按照 1:3:2:4 对角法按顺序点焊,其长度约为10公厘 (mm)。点焊时采用5公厘之焊条,每道焊接厚度约为3公厘,最后一道焊接层应高出管面3~6公厘 (mm), 其宽度较原有焊槽宽3公厘(mm) 以上。每道焊接接,应将前次之焊渣等杂物去除干净,方可继续焊接。
65公厘∮ (mm∮)以上之接头用电焊,50公厘 ∮ (mm∮) 及以下者用螺丝、阀、过滤器等不得直接电焊,所有弯向及交接处,应使用管件干管与支管相差两号管径时,可用直接扩管(Weld Outlet)。
切管须使用钢锯、切管机或其它不使管径变形之工具并以熟练之工人为之。
切管切口需与管面垂直,切继后应磨光切口并去毛边。
2.1.7 塑料管施工
塑料管采用承插胶合接头,装接前,先将插口及承口管部以抹布将接合处之灰尘、油类等擦拭干净后,在插管端之表面,以小毛刷将胶合剂涂抹均匀后,立即将插口缓慢旋转插入邻接管之承口内,扭转 90° 接合,并拭净多余之胶合剂。胶合剂不可因用量多而被挤入管内。或参照制造厂商之规定施工。
2.1.8 机器周围配管
冷却水塔 (Cooling Tower) (仅供参考)
a.冷却水塔周围之配管依设计为准。
b.两台以上冷却水塔并用时,需于入口配管上装置平衡考克以便均衡水头损失及调节水量。
c.多台冷却水塔并联使用时,尽可能使每一冷却水塔通至水泵吸入测之摩擦损失相等,且每部冷却水之最下方应装置连通管,使每座冷却水塔内的水位等高。并加阀便于修理及清洗水塔。
水泵周围配管 ( 仅供参考 )
a.水泵周围配管依设计为准。
b.水泵吸入侧之配管要短要直。
c.水泵吸入口处应避免使用水平弯头,尽量使用垂直弯头连接上平偏心减径接头,再接到水泵吸入口;而且任何在吸入管之水平弯头都应在水泵吸入平面以下。
d.水泵吐出侧之配管若有空气滞留,将阻碍流体之流动,故空气易停留之处,必须设置排气配管;此外若于吸入管中途设置闸阀时,为防止气曩之发生。阀轴尽量避免垂直装置,无法避免时,则在其顶部设置排气配管。
e.于水泵吐出侧装置弯管时,至少要距离20公分以上。
f.不得在水泵之吸入侧装置调整阀节调节水量,以避免造成偏流及增加吸力侧之阻力。
g.水泵吐出侧装置阀及止回阀,应尽量靠近水泵。
h.水泵吸入管通常是向上倾斜,斜度约1/50~1/100以避免空气滞流。
i.水泵吸入管应特别注意空气之泄漏,须锁紧接头,以避免空气侵入。
膨胀水箱 ( 仅供参考 )
a.膨胀水箱应置于水泵之吸入测,并离管系最高点处至少1公尺以上之位置。
b.温度计及压力计
c.温度及压力计应依设计图所示位置安装。
d.温度计在配管上装置时,须有适合尺寸之套管、感温部不得直接接触感测流体。
e.温度计之感温部应与管径匹配,若插入过短,则温度之指示容易产生误差。
f.在水泵吸入测及吐出侧应装置压力计。
g.压力计之前应装置曲管及考克。
冰水主机(Water Chilling Unit)周围配管
a.冰水主机周围之配管依设计图所示。
b.空调箱(Air Handing Unit)周围配管依空调箱周围配管依设计图所示。
c.小型送风机(Fan Coil Unit)周围配管小型送风管机周围配管依设计图所示。
2.1.9 水配管之试验
a.水配管之一或全部若施工完后,则必须在配管内充水,以行水压试验,其测试压力为工作压力之1.5倍。
b.排水管则采满水试验。
c.水配管之水压试验,须于冷冻机、空气调节器、冷却水塔及其它机器尚 未接续前行之,而且 一定要在保温施工前完成。
d.试压用之压力表于使用前,应注意检查是否正常动作,以避免试验压力过高或不足。
e.在做压力试验时,防震用软性接头等零件应事前善加保护,试验压力不加诸其上。
f.试验方法是由配管下部向管内送水,在配管顶部及必要地方设置排气口,以便将管内之空气全部排,而后加压之。 
g.加压是使用手压水泵 (或电动水泵) ,一面增加压力,一面检查配管,查看有没有漏水的地方。
h.试验时水压应增至系统工作压力并维持30分钟,压力不下降,并且不漏水为原则,其测试压力为工作压力之1.5倍。
i.试压时倘若发现的渗漏之处,则邻近管路应即拆下重新换新,绝对禁止以补泥或铳击方法止漏。
j.配管全部施工完成,且水压试验结果确定没有漏水之后,应把设置于配管底部之排水阀打开,将管之水及泥砂、油、残渣等全部排出。
k.配管试压完成后,则将配管与各机器接续,全系统充满水,运转水泵,对整个装置进行通水试验。
l.于通水试验后,除需保温之水管外,水管外表作防锈处理后一律加以油漆二道 (颜色另定),以区分管内流体之种类及减少水管生锈,并另以箭头表示管内流动之方向。
m.管路安装完成后,应绘制详细竣工图。


3. 空调风管施工


3.1 用途

本章适用于空调工程风管施工。包括送风、回风风管及紧急排气制作。
3.2 施工范围
3.2.1 制造及安装送回风风管及阴井紧急排气管。
3.2.2 制造及安装各风管之吊架、风口、风门及其它附件。
3.2.3 预冷空调箱、小型冷风机、紧急排气风机及HEPA过滤网组吊装、壁扇安装及收边。
3.3 方型风管补强及接合注意事项
3.3.1 风管边长450mm (18?)以上及铁皮番号20以下,无保温风管,为防止震动,应以十字纹(Cross Breaking),压沟(Bedading)或其它方式,适当增强其刚性。
3.3.2 大型风管弯头应配合铁皮宽度,于适当距离分段及补强。
3.3.3 角铁及圆铁应作镀锌或防锈处理。
3.3.4 法兰及接缝应保持紧密,以维持强度及气密。
3.3.5 风管制成后内部应平整而不漏气,铁皮之钩接应顺风向。
3.3.6 以方型风管长边决定其长短之铁皮番号(同一节风管其四边板厚须相同),但其长短边之补强,可分别依表选用适当补强方式。
3.3.7 超大型风管其二固定支撑杆之间距不得大于1524mm (60?)。
3.3.8 风管弯头及变形管亦须按直营方式补强,其铁皮番号及补强以较大尺寸决定。
3.3.9 接头补强角铁须尽量靠近接项(75mm以下),以铆钉或铁板螺丝固于风管上,其固定间距300mm(12?),首尾固定点距风管边不得超过50mm(2?)。
3.3.10 直立式接头(Standing Seam)每间隔150mm(6?)须以铆钉或冲压(Button Punch)固定,首尾固定点距风管边不得超过50mm(2?)。
3.3.11 法兰接头(Companion Angle)须使用成型角铁焊接制成,每间隔300mm(12 ?)及首尾须以铆钉或铁皮螺固定于风管上,法兰螺丝不得小于8mm(5/16?),螺丝间距150mm(6?),但使用于中压以上风管时,间距为100mm(4?)。
3.3.12 承包商使用市售法兰修代替角铁法兰时,须依下表选用。

角 铁 法 兰市 售 法 兰 条
25 mm × 3 mm 25 mm × # 22
30 mm × 3 mm 30 mm × # 22

3.3.13 法兰条每间隔 150 mm (6?) 及首尾须以铆钉,铁皮螺丝或冲压固定于风管上。
3.3.14 法兰条四角固定铁片须以8 mm 螺丝固定。法兰固定扣接簧片间距不得大于100mm(4?),风管长边超过1000mm(40?)须使用螺丝固定片不得使用簧片。
4.3.15 风管穿墙后修补应进行边。
3.4 方型风管件
3.4.1 圆弧型风管弯头 (Radius Elbows)
圆弧型风管弯头其标准半径不得小于风管宽度1.5倍,若空间不够半径小于1.5倍时,须加装短径顺风片(Short Radius Vanes)。
3.4.2 直角弯头 (Square Elbows)
直角弯头除管内风速低于 5 m/s 不须装设风片(Vanes 或 Vanes Runners)外,余均须装设。
3.4.3 分歧管 (Branch)
a.方型风管分歧管分为平行分歧管 (Parallel Flow Branch)及直接插入型分歧管(Take-Off Branch)二种。
b.平行分歧管须装设分歧开关 (Splitter Dampers)或于各分歧管装设风量开关 ( Volume Dampers)以调整风量。
c.直接插入型分歧管须装设导风器( Extractor)或于各分歧管装设风量开关(Volume Dampers)以调整风量,分歧管连接单一出风口时,得以出风口之风量开关取代分歧之风量开关。
3.5 挠性风管 (Flexible Duct)
3.5.1 适用于空调工程之挠性风管,一般分为铝制软管及铝箔软管二种。其连接及固定方式分述如下:
铝制软管(俗称自由管) 接头须使用至少三支铁皮螺丝固定,软管直径大于300mm(12?)时须使用至少五支铁皮螺丝固定。
铝箔软管接头用金属或塑料,固定带固定。
3.5.2 挠性风管连接时其固定点离挠性风管边不得小于25mm(1?)。
3.5.3 挠性风管一般用于空调送回风及常温送排风系统,若使用高温或腐蚀性气体时,应注意核对生产厂家规格选用适当产品。
3.5.4 挠性风管安装时须尽可能缩短,不得有过长或下垂现象。
3.5.5 挠性风管软管弯曲时,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直径。
3.5.6 挠性风管软管连接镀锌铁皮风管时不得直接弯曲,须保留少计距离。
3.5.7 挠性风管须与高温设备(如:锅炉,电热器及蒸气管等)保持距离。
3.5.8 挠性风软管连接头长度不得小于 50mm(2?),连接二绕性风管之连接头,其不得小于100mm(4?)。
3.5.9 挠性保温风管须使用厚 25 mm,密度每立方公尺16公斤之玻璃棉卷保温,外包加强铝箔保护层。
3.5.10 挠性保温风管连接后,须将保温及保护层覆盖于接头并以胶带固定。
3.6 风管吊架及支撑
3.6.1 风管吊架为保持风管直线之重要因素,承包商须注意使吊架装置于正确位置。
3.6.2 水平吊挂风管距每一弯头 600 mm (2?) 内及距每一分歧管 1220 mm ( 3?)内,须装设吊架。
3.6.3 风管吊架可使用预埋螺丝 (Concrete Inserts),并须区分颜色,避免与其它承包商发生纠纷。
3.6.4 楼板灌浆前无法决定正确风管位置或风管更改时,须使用铁制镀锌膨胀螺丝 (Expansion Anchors) 或火药击钉( Power Actuated Fasteners)。
3.6.5 楼板厚度小于 100 mm (4?) 及泡沫水泥楼板,不得使用膨胀螺丝及火药击钉。
3.6.6 风管长边大于 1000mm (40?) 以上者,不得使用火药。
3.6.7 钢构建筑之风管吊挂得使用厂家生产之固定夹(Beam Clamps),按厂家型录安全重要选用。
3.6.8 预埋螺丝、膨胀螺丝、火药击钉及固定夹选用时,其安全系数应为所支撑风管重量之四倍以上。
3.6.9 方型风型吊架其制作标准如下表


方 型 风 管 吊 架 制 作 标 准
风管长边(mm)最大间距(M)角铁尺寸(mm)吊杆(mm)膨胀螺丝(mm)
750 以上3.625×399×40 L
760~15002.730×399×40 L
1510~22502.440×399×40 L
2260~25002.0 50×61313×50 L
2510 以上依风管重量特殊设计


3.6.10 挠性风管吊架其间距不得大于 3 M (10?),管束宽度不得小于25mm (1?) 以铁丝或 25 mm宽镀锌铁皮条固定于建筑物上。
3.6.11 无尘车间风管施作时应随时注意清洁,管内外需经常擦拭。
3.7 风管附件
风管之各项附件,应详注于设计图,施工厂商得依设计图要求施工,未标示之附件,不得以工程惯例要求承包厂商无偿制作。
3.7.1 防震接头 (Flexible Connections)
装设于风管与风车连接之进口,以免风车震动传至风管系统,长度不得小于75mm 亦不得大于 250 mm。一般使用材料为帆布、塑料或人造橡胶被覆玻璃布 (Fibr-glass Cloth With Neoprene Coating)。


风管着边尺寸" A " 尺寸帆布接头
30" 以上4"6"
31"~54"5"7"
55" 以下6"8"


3.7.2 分歧开关 (Splitters)
装设于风管分歧处,以便调整分歧风管之风量及锁定。闸板厚度应较该分歧处风管镀锌铁皮之厚度加厚 2 号。必要时应加以补强以防弯曲并用锁紧器以资固定。
3.7.3 风量开关 (Volume Dampers)及控制风(Control Dampers)
风量开关之叶片宽度不得大于300 mm ( 12? ),否则应选用多叶对开型(Multi-Blade Opposed Type),叶片采用 16号镀锌铁皮,并做 V型沟以增加强度,叶片塔接处应加气密垫片,使用适当轴承,使转动灵活。风量开关须用扇型销紧器,以固定开度,控制风门应设控制操作器连焊。
3.7.4 风口及风栅
a.风口及风栅承包商应绘制详细风口预留孔施工图,经业主认可后,由建筑物包商负责留孔。但若预留孔图有错误时,应由承包商自行负责修补。
b.所有出风口、回风口及排气口等均应装设风量调节风门,以利风量平衡之校正,所有风口之试样,应依图说选送型录或样品,经业主认可及决定颜色后方可制造安装。风口之选用以式样为优先考虑,除特别规定外,应采用专业厂之标准材质。
c.风口因形状复杂,须手粉体涂装。但铝挤型口,可使用阳极发色处理。回风花板等形状简单者,得用烤漆处理。
d.图说中标示尺寸为风口接管之净尺寸,风口内框应酌予缩小。
e.配合轻钢架天架( T-Bar Ceiling )安装之风口,其外框尺寸须与轻钢架配合,延伸其面板;若暗架施工则须配合装修放样开孔。
f.扩散型出风口(Ceiling Diffusers ) CD
扩散型出风口依外型分为圆型、长方型及正方型三种。依出风方向分为四向、三向、双向及单向四种,承包商应依图说选用正确之型式。扩散型出风口除装设于小型空调机及可变风箱之单一出风口外,应附导风片及风量开关。
g.回风百叶(Return Air Louvers)RL
h.回风百叶为单层倾斜式固定叶片。垂直安装时叶片应朝下,大型回风百叶可由数片组成,但须注意补强。
i.回风花板
回风花板应以1mm厚铝板冲压制成,附铝挤型外框及可清洗 式空气过滤网。
j.室外百叶(Fresh Sit Intake & Exhaust Air Louvers )
室外百叶(装于建筑物外墙之进排气口)除图说特别规定外,应由建筑承包商负责,以划分建筑物之防水责任。
室外百叶应采用不锈钢或铝挤型等,耐候性较佳之材料制造,其结构应能抵挡台风及雨水进入。并附有不锈钢防虫网,以防止蚊虫进入。
连接室外百叶之风管应有集水及排水装置。
3.7.5 导风器(Extractors)
导风器装设于出风山及岐管出口处。
3.8 风管油漆
未保温之露明风管于吊装前须依业主指定颜色,油面漆两道:室内油漆须采用镀锌铁皮专用漆,室外采用EPOXY漆。

3.9 风管制作程序
3.9.1 材料规格之确认
依合约图说选用正确之材质、规格、尺寸、厂牌等。
3.9.2 风管施工图之确认
依风管施工图之标示尺寸,与现场实际尺寸对照是否正确。
3.9.3 材料裁取及加工
依风管施工图之标示尺寸,裁取各部份之材料,并确认是否有任何特殊特工要求。
3.9.4 风管法兰及补强等之制作
根据风管施工图之要求,制作风管法兰、补强及附件。
3.9.5 风管组合前之清
风管组合前应清除各部份及附件上之尘土。
3.9.6 风管组合
将风管本体、法兰、补强及附件组合完成。此时须注意补强及管沟、缝之填隙。
3.9.7 风管表面处理
风管组合完成,将表面清洁后,应依规范油漆或保温。
3.9.8 运输搬运
须注意运输及搬运过程之装卸保护措施,以避免碰撞而损坏风管。
3.9.9 风管安装
风管安装须注意与其它承包商配合拟定安装进度,安装并须注意吊架间距。
3.9.10 各项附件安装 (洁净车间http://www.hejiejh.com/)
将各项附件如风口、防震接头、风量开关等,配合安装并固定。
3.9.11 安装收尾工作
除依规范要求施工外,应顾及美观、坚固和安全,并注意接头及法兰处之保温,以及穿外墙之防水等。


4. 空调保温 (保冷) 施工


4.1 施工范围
承包商须依规范供应保温材料、保温护层、黏着剂及其它完成保温工程所须之零材料,并依此规范施工完成。
4.1.1 设备保温-除出厂前已依设备规范完成保温之设备外,须现场保温之设备。
4.1.2 水管保温-包括冰水管、热水器、冷媒回流管、蒸汽管等及管路中所有凡而及管件。
4.1.3 排水管保温-有凝结水产生之排水管及管件。
4.1.4 风管保温-包括空调送风、回风管及引入外气风管与高温之排气管。

4.2 保温材料
4.2.1 聚乙烯发泡体( Polyethylene Foam) 俗称 PE 发泡
*须采用经特殊防火处理具难燃性,并符合 CNS 100487 国家标准
4.2.2 玻璃棉 (Glass Wool )
*须符合 CNS 3065 国家标准
*使用于内保温时,表面须经碳化处理

4.3 保温护层
4.3.1 保温护层须能保护保温材之完整,以防损坏并具美观。保冷时并须兼具防止水气进入保温层产生凝结水之功能。
4.3.2 保温护层依功能分为防水气 护层及一般护层。于露明场所及室外保温时,除防水气护层外,再以一般护层保护。
4.3.3 直立管安装保温护层时,须由下方开始施工,使上方之保温护层,覆盖于下方保温护层上。

4.4 保温零附件
4.4.1 黏着剂-须依保温材之材质选用适当之黏着剂,如普利龙保温时,不得采用含甲苯之强力胶,须使用冷胶。
4.4.2 保温钉-须采用镀锌铁板冲压制造之保温钉及热片。保温钉度须配合保温厚度。以强力胶黏贴固定于须保温之表面。若采用植焊型保温钉时,须注意调整焊接电流,不得破坏内部镀锌表面。相邻两保温钉之间距不得超过30mm,保温钉离保温边缘不得超过10mm。
4.4.3 保温束带-采用厚度0.25mm不锈钢板或厚度0.4mm 铝板宽均为20mm制成。用于固定保温材或保温护层。
4.4.4 保温泥-须采用水硬型岩棉。用于不规则表面之保温,如凡而、弯头等。得采用六角型镀锌铁丝网辅助固定。

4.5 设备保温
4.5.1 保温厚度以设备运转时之表面温度,依下表选用适当厚度。
表面温度° C60201050-10-20-30
保温厚度mm16163040506070100
4.5.2 (以上厚度依据保温材之热传导率低于 0.035 kgal / mhr℃ 以上)厚度超过 40 mm (含) 以上时,应使用双层保温材,将保温接缝错开。
4.5.3 保温材应与设备表面紧密接合,不得留有空隙,必要时可在保温材开槽、切割、切斜口或使用相同材料之垫材填接头、接缝、裂缝及陷处。
4.5.4 保温材与设备表面应以黏着剂贴合,黏着剂涂布面积不得少于 50%。
4.5.5 设备保冷时应加防水气护气层。
4.5.6 露明设备保温完成后,应加一般护层或以六角镀锌铁丝网覆盖,再覆以厚实保温泥。但若以 PE或橡胶发泡保温外观完美者,得免加一般护层。
4.5.7 设备铭牌上不可保温,其周围应切斜口并予以密封以防水气渗入或将铭牌移装于保温护层上。
4.5.8 若设备之保温须定期打开以便维护,修理或清洁时,应采用易于拆装而不致损坏保温之安装方式。

4.6 管路保温
4.6.1 管路保温应于管路试压完成后进行之。
4.6.2 管路保温施工前应表面尘土清理干净。
4.6.3 管路材应与管路表面紧密接合,不得留有空隙。
4.6.4 大口径无成型保温管时,得使用相同厚度保温板。
4.6.5 除热水管及蒸汽管外,应加防水气护层。
4.6.6 室外管路保温完成后,应加一般护层。
4.6.7 露明之管路,须将保温材及护层之接缝置于不明显处。
4.6.8 安装防水气护层之保温管路,所有管件、阀类、由令、法兰及过滤器均须保温。
4.6.9 不安装防水气护层之保温管路,其由令及法兰不须保温。
4.6.10 标称管径50 mm及以上之管路,于保温与支撑架之间,必须在护层内加装木质或高密度之保温材料,且与保温管相同厚度及形状之内衬,或使用适当宽度及强度之保温护片,安装于保温护层外,以防止保温管于支撑处凹陷。
4.6.11 过滤器之网盖处,须作成可活动之保温,以利拆卸维护。
4.6.12 管路保温依不同之保温材其施工方式,护层及零附件分述如下:
*使用 PE 发泡或橡胶发泡保温管。
*出厂前保温材表面须经防水气处理。
*不须使用防水气护层及一般护层。
*黏着剂须使用强力胶。
*保温管须依其自然长度安装,不得以外力接扯。
*保温管密度每立方公尺30公斤以上,保温管建议厚度如下表:

标称管径mm室内保温厚度mm室外保温厚度mm
202532
25~503240
65~3504050
400~7005065

*直管保温施工-
可将成型保温先套装于直管上,再予以安装,或以小刀将保温管剖开,密合安装于已装妥之直管上,接缝以强力胶贴合。
*弯头保温施工-
标称口径 32mm 以下管路之弯头保温,可将成型保温管斜切45 °,密合装于弯头上。标称口径 40 mm 及以上管路之弯头保温,须采用成烈保温管以至少三等分之角度斜切,经组合后,安装于弯头上,以强力胶将其固定。
*阀体保温施工-
依阀体外径选用较阀体长50 mm之成型保温管,使其足以重迭覆盖于两端保温直管上,将保温管依阀体形状切除,密合装于阀体,阀体顶之突出部份,同样以不妨害操作之保温,密合安装,空隙处以同等级保温材紧密填塞,再以相同材料,之保温平板覆盖于阀体顶盖,以尼龙绳及冷胶将其固定。

4.7 风管保温施工
4.7.1 风管施工保温施工前应将表面尘土清理干净。
4.7.2 保温材应与设备表密接合,不得留有空隙。
4.7.3 保温材与风管表面应以黏着剂贴合,黏合剂涂布面积,外保温时不得少于50%,内保温时须100%。
4.7.4 风管保温应加防水气护层。
4.7.5 室外风管保温完成后。应加一般护层或采用内保温方法施工。
4.7.6 设计图上标示风管尺寸,为风管内之净尺寸,若采用内保温时,须依保温厚度,放大风管尺寸。
4.7.7 风管贯穿防火隔墙时,防火开关不可保温,以保持其防火效果,保温切断处,其周围应密封防水气进度保温层。
4.7.8 大面积之风管保温可采用束带,以防止底部之保温材下垂。
4.7.9 风管保温可于安装前施工但接头处须妥为处理。


5. 电气工程施工


5.1 一般规定:
屋内电气设备工程之施工装设,除设计图样及本说明书另有规定者外,悉须依照台湾电力公司最近颁行之「屋内线路装置规则」内有关之各项规定办理。

5.2 设计图样:
设计图样系表明电气管线之排列与范围,出线头及配电箱之位置,承包人应根据设计目标,将计划施作之配管位置与现场工程师研讨后再施工承包人应详细研究建筑物之结构及完成后之情形有影响其作业者,按照此种情形配合并供应各种所需零件及配件,完成装置各项设施。

5.3 配合工程:
所有空调设备之电源线及给排水、消防工程等设备之电源线,承包人须负责施工至马达或机器之出线口,并标上记号,按线由各设备承装商自行衔接。并会同空调及给排水、消防工程承包人试车。

5.4 套管:
5.4.1 凡通过地下层外墙之引进线管,管线均须做防水套,内外两侧并须填入防水材料以防漏水。除另有规定外通过墙面、地板或梁等处之电管亦皆应加套管。
5.4.2 穿凿修补:人工打凿或机械钻孔,均应得到现场工程师之准许,并尽量避免损及建物结构。

5.5 接地:
5.5.1 本工程所须接地悉须依照台湾电力公司最近颁行之 ( 屋内线路装置规则),及交通部电信总局颁布之( 建筑物电信管线施工规范)内有关之各项规定办理。
5.5.2 全部屋内线路之导线管系统及配线系统之中性线均须接地。地线与内线接线点以装在电表后,总开关侧为最适宜,地线应熔接于接地铜棒,妥善连接使永久不断之接地网络,并须制作止水头、板,以防渗水。

5.6 导管装置:
5.6.1 塑料管采用承插胶合接头,装接前先将插口及承口管部以抹布将接合处之灰尘、油类等擦拭干净后,在插管端之表面,以小毛刷将胶合剂抹匀后,立即将插口缓慢旋转插入,邻接管之承口内扭转90°接合,并拭净多余之胶合剂,胶合剂不可因用量过多而被挤入管。
5.6.2 所有导管暗式装置者,均须按设计图样所示埋置于完成之墙壁、平顶、地板地坪之内。
5.6.3 敷设明管时,务使导管置于与墙面、结构体,以及任何垂直面与平顶所相接之直线平行。导管应于每隔2.4公尺处加以支承。非金属导管则应每隔1.5公尺处加以镀锌金属护管固定支承,且若配管延伸较长,并易受气温冷热变化之影响时,应于接近配管之末端处装置伸缩接头。
5.6.4 敷设导管时,务须注意防护勿使垃圾、混凝土或灰浆等阻塞管内,受阻塞之导管应将管内阻碍清除,如不能清除时应予更换。
5.6.5 金属导管与出线匣及配电箱等之接合,应使用二个制止螺丝圈固定之。如管予护圈能与匣或箱之内壁面紧接固定时,得用一个制止螺丝圈及管子护圈固定之。所有导管之出线口均应装设管子护圈。
5.6.6 所有导管施工应配合现场在必要之处 (无论图上有无注明) 设置拉线箱。
5.6.7 非金属管配管工程,不得兼供作灯具及设备之支持物,并不得设于易受机械碰损之处所。
5.6.8 PVC导管与出线匣、连接匣及配电箱之接合处,应做喇叭口固定之。
5.6.9 金属导管变更方向时应使用用弯或适当之配件。如在工地弯曲导管时,应使用标准之弯管器。所有埋设在建筑物内之导管,不得直接穿越伸缩装置。
5.6.10 于工地切断金属导管纹制螺纹时,应使用标准螺丝镌模,断口须锉光平整。导管之防锈保护层因断口及纹纹损坏之处,均须满布防锈涂料保护之。
5.6.11 敷设导管时,如遇有雨水、尘埃侵入之虞者,管口须加适当防水装置。
5.6.12 建筑物未完工时,所有管口应加封闭,并须于建筑结构完成后,再开始穿入导线。
5.6.13 金属管及其配件应紧密衔接,使成一良好之导体。如衔接部份之电阻过高,应使用铜线跨接,跨接线之线径,最小应为二公厘。
5.6.14 凡导管与机件如马达、热水炉、热水器之接续均须装置软管,其管径应与所接导管大小相同。
5.6.15 所有明管之吊管线支架、固定角铁、螺丝、螺帽及其它配件等均采用热浸镀锌材料,屋外部份均采不锈钢材质,除另有注明外,余皆列入另料项目内。

5.7 导线装置:
5.7.1 屋内电力及照明之分路导线,其最小线径不得小于 2.0 公厘,各极之导线应以不同颜色区别之,中性线应为白色,同极之导线应为同一种颜色。
5.7.2 导线应尽量避免连接,连接导线时应在连接匣内为之,并采用台湾电力公司认可之方法施工。
5.7.3 导线在管之内部不得连接,导线之联机部份不得与敷设面接触,以免发生危险。
5.7.4 管内导线连接或分歧时,应用连接匣。且应尽量将该匣装设于容易检视之处。
5.7.5 导线装入管内时,应先清扫及干燥管之内部,同时施工时不得使用油膏等物,以免损坏导线之包皮。
5.7.6 电话或直流电路之导线不得敷设与交流电路之导线于同一导管内。
5.7.7 导线需以颜色区分" 相 "别,如遇截面积较大之导线,不易购得其它"颜色导线时,一律以黑色施工,但出线端一律以红、黑、篮三种端子套管之,以资识别。
5.7.8 接地线一律由配电盘接地母线接出,规定以绿色导线布设,以资识别。
5.7.9 至各分盘之干线相别 ( A、B、C ) 一律以低压配电盘之所标示相别( R、S、T ) 为准,施工者不可任意更换施工。
5.7.10 配件待穿之空管必须预留尼龙拉线一条。
5.7.11 天花板内之导线管须为金属软管,管径应与所接导管大小相同。
5.7.12 所有配线于按装器具前皆须测试线路,否则若因错接或施工之不当造成送电后业主供应之设备损毁,承包人须负责赔偿。

5.8 出线匣装置:
屋内线路之出线头均须装有出线匣,出线匣之外绿应与完成建筑之饰面平齐,所有照明器具之控制开关应设置于靠门之把手之一边。如为双扇门时,应设置于门扇净宽之外,以免门敞时掩盖之。除设计图样另有注明者外,相邻两出线匣之间,水平距离二十公尺以内,垂直距离十公尺以上,均应设接线所有出线头之装高匣,除本公司颁定机电统一施工图及设计图样另有规定者外,均按下列规定。如有疑议应由工程师解释之。


出线头种类装置高度(距完成地面最小限)
吊灯架2.7-2.85公尺
壁灯架1.90公尺 (浴室)
手开关1.10公尺
暗插座0.25公尺
电话出线匣0.25公尺
马达控制箱1.20公尺
电铁插座1.70 - 3.00公尺
电话接线箱0.30 公尺
配电箱最高之开关把手高1.95公尺


5.9 手擦开关插座之安装:
所有手捺开阀及插座,除另有注明者外,均使用嵌壁式,如数个开关或插座连在一处时,应共享一块盖板,装置开关时应数个横向排列整齐有序,并应板机向上时为通电位置。

5.10 配电箱及配电盘安装:
配电箱、配电盘内各开关旁应附明细规格牌或表,注明电路号码及负载内容,俾便于日后之维护管理。

5.11 屋内照明灯具之安装:
5.11.1 照明灯具之安装,依图标概略位置,作整齐与对称之排列,惟应与空调出风口、回风口,互相让开。
5.11.2 日光灯具须选用图标型式及额定电压,40W 以上者采用高功率安定器。

5.12 屋外照明灯具之安装:
屋外照明灯柱位置应按图标位置及现场情况适当选定,经工程师认可后方可浇置甚础混凝土。灯柱上端弯曲方向亦须经工程师认可后,方得以铁楔固定,并权塞防水材料。灯柱应予确定接地,灯具依图标型式及电压选定之。

5.13 变电设备安装之规定:

变压器、高低压开关箱、断路器、电力熔丝及避雷器等设备之装置方法,均需按照台电配电线路装置手册之规定办理。落地式配电盘、箱,安装前先建造基础、电缆沟或管路,安装时应注意整体配置并调整水平,外箱按规定接地,并以地脚螺丝固定之。

5.14 变压器之安装:
依照图标位置安装,安装时应注意整体配置排列并调整水平,外壳按规定接地,一、二次线若用铜排时,应有软铜带之伸缩接线,并有适当之绝缘支持物;若用电缆时,应有适当支持架。

5.15 电缆之安装:
电缆之安装应按照台电之电缆装置法、制造厂之说明书及图标方法施工。屋外或箱外电缆引上在地面 2.5 公尺部份,须外套铁管或 PVC 管保护之,直埋地下者依图示方式,其埋入深度高压电缆最少 1.0 公尺,低压电缆最少 0.6 公尺。电缆周围填充细砂,上面盖以混凝土块保护之。所有电缆应为全新,无接头连接管,终端装置应依图标规格及制造厂之说明书施工。

5.16 接地工程:

屋内外高低压开阀箱、弱电箱、分电箱、变压器、电动机外壳、铁构架、金属管及其它机件之接地,应按台电屋内线路装置规则实施,不得省略。接地网或接地铜板及接地棒应照图示施工,焊接方式以cadweld熔接及施工后应立即测试,以判断是否已达图示设计要求之接地电阻值,若不能达到时,应报告工程师同意后,增加接地棒数量,使能达到要求之接地电阻面,所须工料由承商负责。

5.17 火警系统: ( 仅供参考 )
须照建筑技术规则之规定及图标,并参照指定之火警制造厂商之说明书配线并安装,系统完工后,承包商应会同甲方作回路测试,并经当地消防机关检查合格后,始可验收。

5.18 避雷针:( 仅供参考 )
全部避雷器系统应照图样所示之规范装设,铜导线用硬纹线,某导电率不得小于98 %,导线固定器、型接头等零件均应为青铜紫铜制并镀铅,地下导线及接地均须依图施工。导线通过建筑物、基础及路面者,应加套导线管保护之,接地导线于离地起至墙上八?高度应装厚壁PVC 套管保护之。

5.19 对讲机系统:( 仅供参考 )
须照图标,并参照指定之制造厂商之说明书配线并按装。

5.20 发电机:( 仅供参考 )
依照图标位置,先行建造基础,安装时注意机器之稳固,并调整水平,外壳按规定接地,并以地脚螺丝固定之,并参照指定制造厂商之说明书配线并按装、试车,并注意与ATS之匹配,调整至合乎规定,以能发挥其功能。电源由电气包商配至发电机之启动控制盘,由发电机商负责接线,双方配合测试。

5.21 电话系统:( 仅供参考 )
电话出线匣、接线箱、导管等均照图样所示位置、尺寸及规格装设,并悉遵照当地电信局建筑物电话配管设计要点有关规定施工。

5.22 播音系统:( 仅供参考 )
播音设备之出线匣、管线、接线箱等应按图样所示设置,并参考指定厂牌之说明书施工。

5.23 电视天线系统:( 仅供参考 )
须照图示,并参考指定厂牌之说明书施工,以能调整至画面清晰为止。如本公司另行发包者,电气承装商应于配管内预埋引线。

5.24 地板线槽:( 仅供参考 )
5.24.1 地板槽线铺设前须先放样,装置后须调整水平及高度,并参考指定厂牌之说明书施工,按装出线栓、标示栓等设备所须之地坪开孔及清洁修补由承包人自行负责,开孔须注意地坪之美观,开孔后须维持管槽内之清洁。
5.24.2 地板线槽之按装,依图标位置,使用标准长度线槽按装为原则,无法适用者,以配合现场裁剪装设。
5.24.3 组合地板线槽时,待模板钉妥铺上第一层铜筋后开始架设施板线槽,线槽架设完毕再铺设第二层铜筋,最后作水平调整。4. 接线盒需配有脚架固定,线槽每隔 1.0 ~ 1.5M处应以支架固定配合调整螺丝调整水平高底,PVC管则于1.2M处固定。

5.25 所有器具设备与附属安装管线、出线匣、拉线箱、接线端子箱等之规格均须按照图说规定与参考指定厂牌之说明书配合现场装置及施工。

5.26 试车:
本工程须经台湾电力公司主管区管理处检验合法准予接电,接电前须进行各项高低压设备、马达控制、电灯、插座、消防火警及其它相关之换控、调整、各项技术手册、换作程序之转移均须会同业主。


6. 自动控制工程施工


6.1 施工范围
6.1.1 施工规范以一般空调及无尘车间空调系统之自动控制器材之安装,调整及其管线施工等。
6.1.2 如空调系统控制图所示之范围,含器材供给、安装、测试、调整及机器设备之连锁控制。
6.1.3 所有空调设备现场控制盘、配管配线、电源供线、马达接线等,须依设计图及合约之工程范围与电气承包商密切配合。
6.1.4 空调器材及其传讯需能配合。

6.2 器材采购

6.3 自动控制系统施工
6.3.1 器材安装
a.各项器材应依据厂家提供之安装说明书,妥为安装于易于调整维修保养之处所。
b.各项控制器材进入工地后应存放于洁净干燥之场所,以避免器材中精密配件受损,并不可堆积过高以避免压损。
c.各控制组件(Controller) 应安装于特定之控制箱中,不可与其它配电设备混合,藉以防尘,并保护正常之运作,并且尽量避免附装于空调设备上。
d.各感应器 (Sensor) 应按照计图之要求,并能充分反应感测条件之位置妥为安装,并避免阳光直射及靠近其它热源。
e.风管型及水管型之温度传感器按照设计图要求,装设于管路上之正确位置,并用适当之安装配件妥为固定之,水管型温度传感器,应装于套管内,并需填入传热介质,传感器及筒应完全插入管内,不得外露。
f.控制组件装于屋外时应为防水型,否则须安装于防水铁箱内。
g.风管型及水管型电力传感器,应避免安装于扰流区,并选择适当位置妥为安装。流量开关 ( Flow Switch )安装位置应避免震动、扰流、及管内气泡积存区。
h.操作器 (Actuator ) 安装时应注意配合正确连杆使用,并妥为调整之。

6.3.2 控制系统施工
a.除另有说明外,均按台湾电力公司之有关规定施工。
b.控制或监视之线路应使用1.2~2.0mm2控制线或多蕊电缆线,并依照台电配电规则规定使用PVC管、EMT管或RSG管。
c.电力管线之装置,自配 (分)电箱或开关箱至各机器间之管线,应按出品厂商之说明书或电气设计图施工。
d.控制线路须依照设备制造厂商之说明装置,并须经业主及监造工程师之认可。
e.电气导线管与马达连接头须使用金属软管连接。仪器之连接处须用扩张接头以便拆卸。
f.所有马达、机器设备之外壳及配电箱,均须按规定实施接地。


7. 无尘车间内装工程


7.1 隔间库板
7.1.1 嵌板规格
a.采用42mm厚以上之组合隔间板双面烤漆钢板内充纸蜂巢(耐燃2级)。
b.库板于出厂前须于烤漆钢板表面须贴PE保护膜,以防污损烤漆钢板表面。
c.库板切割处须作收边处理。
d.库板之地面角落须装弧型踢脚板。
7.1.2 门窗规格
a.组合、门:面材规格同隔间墙,门板上需装设窗口,并附门弓器及五金。切割墙板之门框踏板须以不锈钢板收边。
b.自动门:采上悬式铝框结构,玻璃厚度5mm,自动门机采日本进口品,皮带采不扬尘之PU材。
c.视 窗:采无尘车间专用型,铝框须为防尘之斜面,玻璃厚度5mm,与玻璃接合处均须气密处理。
以上所有铝门与铝框均须采用铝挤型制造,铝挤材须符合CNS6063之规格,铝材表面须经电镀阳极处理或考漆,采用不锈钢材者不受此限。
7.1.3 施工要点
a.依图面及现场实测之尺才开始放样。
b.天轨:安装时要整齐,接口处须修齐,碰到转角应先安装再接直料,每隔60cm以击钉或螺丝固定于天花板。
c.地轨:安装时要平整,先把门的安装位置预留,尚须注意地差问题,如地面高低差太多,须垫平使其落差减少,不影响调整水平,每隔60cm以击钉或螺丝固定地于坪上,如果地缝太大须以填缝剂补满。
d.收头:力求整齐一致,连接处要求无隙缝,与天轨及转脚接口处尤其注。
e.立板:看清楚图面于何处着手,门框两侧上中下完全用ㄇ收边,不致于摇晃,双凹衔接,中间放置衔接材,易装易卸,又可重复使用。
f.窗框:直框之两侧衔接板材以压条固定于板材,上下横框以自攻螺丝固定加强横架,装置玻璃条利用窗框沟缝?入,因窗框及压条脆弱,勿重敲否则影响精确度,角度90o须合乎标准,连接处要求无缝隙。
g.门框:垂直门框紧靠立板以自攻螺丝固定,上框以自攻螺丝固定加强,横框要水平,直框要垂直。
h.门片:安装稳固,灵活自如,适时调整间距,角度90o须合乎标准,上门片无杂音及撞击声,顺便把门锁安装定位。
i.库板之地面角落须装弧型踢脚板。
j.本工程包商负责所有钻孔、切孔及设备穿动之切割及角料补强,所有库板切割处须加收边铝料处理。
k.所有库板之接缝处须以硅胶填缝处理,可承受10mm水柱之室内外差压。
l.施工完毕,适时调整水平及垂直间隙。
m.把保护膜撕光,清扫垃圾,收回废料。

7.2 重载铝铝顶板架
7.2.1 重载式铝架规格
a.采用重载式无尘车间专用铝架,铝挤型线条及铝压铸接头装组,十字接头须预留可接配撒水头之设计。
b.本铝架须可承受每平方公尺300公斤之平均荷重及120公斤之单点荷重,所有铝架组合接缝须填硅胶气密。
7.2.2 盲板规格
a.重载式铝架顶板架内未装设HEPA及灯具等设备处须装设盲板。
b.盲板采用2mm厚烤漆钢板,双面包覆厚度为0.5mm之烤漆钢板。
7.2.3 施工要点
a.所有重载式铝架吊杆须采用5/8?螺杆。
b.所有重载式铝架组合完后之接缝须填硅胶气密。
c.本工程装修完工后须1以无尘布擦拭清洁至无污为止,须以不锈钢法兰收尾。

7.3 高架地板
7.3.1 活动地板

*材 质:铝合金压铸。
*尺 寸:600mm×600mm。
*流 孔 板:须于原制造工厂钻孔,表面须平整不得有毛边。
*平板荷重要求:平均载重1700kgf/m2以上。
集中载重1500磅/平方英?,弯曲度1/300以内横向荷重须耐地震系数0.3g以上。
*开孔率流孔平板荷重要求:平均载重1550kgf/m2以上。
集中载重2640磅/平方英?,弯曲度1/300以内横向荷重须耐地震系数0.3g以上。


7.3.2 地板面材

*主要规格:导电地砖或耐磨地砖。
*材 质:须为耐磨、耐火、抗化学性、且不含石棉材,质地紧密透心。
*厚 度:3.0mm。
*电 阻 值:0.025M~10MΩ。
*施 工:须于原制造工厂压贴。
7.3.3 支撑结构
*脚 架:底盘为铝合金压铸成型,支架上附有螺帽可微调高度。
轴向荷重5000kgf以上。
横向荷重耐地震系数0.3g以上。
高度90公分(须可调整)。
*横 梁:脚架间须装设横梁以加强高架地板间之结构稳固。
*斜 ?:高架地板与无尘车间之轻形库板墙间须隔离,不得直接固定于库板墙上,所有靠库板墙边之脚架须另设斜?,每60公分一组。
*回风支架:包柱之库板须直接固定。
7.3.4 导电接地
*脚架接地须引至预留之接地线。
*高架地板脚架接地每9m2接一点。


7.4 环氧树脂规格
7.4.1 墙板
a.底涂:以主剂及硬化剂混合搅拌后涂布。
b.批层:以主剂及硬化剂混合搅拌后再添入滑石粉,用批刀刮平干燥后再研磨。
c.中涂:以主剂及硬化剂混合搅拌后涂布。
d.上涂:中涂表面如有凸点,需研磨,再同中涂施工程序使表面光亮平整。
7.4.2 地面
a.底涂:以主剂及硬化剂混合搅拌后涂布。
b.中涂:采流展树脂砂浆方式施工,以主剂及硬化剂混合搅拌后,再添石英粉及石英质硅砂涂于底层,使表面流展至平整。
c.上涂:中涂表面如有凹凸点,需补平研磨,再以主剂及硬化剂混合搅拌后涂布,使表面光亮平整。

7.5 地板之整平
7.5.1 本项施工系采地面自动整平材施工,以液态高铝水泥浆铺倒于地面上,任其自行流展保持泥浆水平,待干固后即可自动整平。以改善地板之平整度,并增加地板之强度。铺设水泥厚度须为3mm,强度须达每平方英?6,000磅以上。
7.5.2 于施工前须先清除水泥地板上之垃圾,再打底剂。
7.5.3 地板自动整平材采用TEXSA A-MORTER或核可之同等品。

7.6 特订条款
7.6.1 隔间及顶板之库板于装修完工后以纯水及无尘布擦拭清洁至无污为止,所有开孔及管线穿越孔之周边缝隙填补硅胶,缝隙过大无法采用硅胶填补者,须以不锈钢法兰收尾。
7.6.2 地板于清洁后须加以打腊,地面须顺平无明显凹凸现象。


8. 压缩空气系统规范


8.1 通则
8.1.1 说明
本章说明气控用压缩空气系统的设计、建造、检验和测试等之一般要求。
本规范如有任何疑虑依顾问解释为准。
8.1.2 适用范围

空气压缩机及空气槽
压缩空气管路及其专用设备
吸附式空气干燥机
设备基座及避震安装
冷冻式空气干燥机


8.1.3 相关法规及标准
CNS-3038-B7044 空气压缩机试验法
ASTM B280 空调及冷冻现场用无缝铜管
ANSI/ASME B16.22 锻造铜及铜合金软焊接合压力管件
8.1.4 质量保证
承包商所提供本章所规范之产品应为专业制造至少有五年以上之业绩。
文件送审
承包商应提送器材数据,包括制造厂名称、型录、性能及材质说明。
检送厂商证明书以证明产品符合或优于规范要求。

8.2 产品
8.2.1 空压机、驱动马达及传动部品
a.所有的空压机必须是无油式且为螺旋式。
b.空压机需经良好之平衡,基础构造宜轻,最好是附基础板并于场内测试完成之整组空压机。空气与油冷却器等之冷却水系供自辅助冷却水系统,故空压机之设计需能接受该系统之水质与条件,气冷式不需要,但需环境温度46℃时机器正常运转。
c.空压机以低转速较佳,其进排气阀需有足够之尺寸并在操作时不发生振动。压缩机需配备完整之配件如排放阀、排放管、释压阀、进排气阀、润滑油窗口、压力表、温度计插口及其它必须之配件。
d.空压机之设计需符合BS1751,ASME PTC-P或相等之标准。
e.空压机需用电动马达驱动,马达之动力需有合适的负荷系数及运转系数以克服最低之进气温度实最大之力矩。
f.马达需为直接联结式附挠性联轴器或齿轮传动器,回转式压缩机用齿轮传动器需符合AGMA420,421及430或相等之标准。不可用皮带传动,行星齿轮或链条传动。
g.设备需有声音及振动的隔离。要注意使用合适的减震器,以供正常运转时之振动频率与设备之自然频率间不致产生共振现象,且其转子在运转范围内需无临界转速之问题。
h.在空压机组正常运转时,需无地板振动发生,必要时空压机组加装避震器。
8.2.2 空气过滤器
a.进气过滤器需能处理个别空压机之最大进气量。所有其它之过滤器,其最大处理量须等于空压机运转之输出量。所有过滤器必须设计为在正常运转下能自动及不需维护。
b.进气过滤器须能在充满灰尘之空气情况下工作。最低寿命为16,000小时以上。
c.极细过滤器须为可移动匣式设计,能处理最大压力下之最大空气量。它必须能移除压缩空气中之灰尘及其它外来物质。细过滤器须配置自动水器,可自动卸水。
8.2.3 油气分离器度(无油式空压机不需按装)
a.油水分离器安置于空压机之输出管路上,其能量须能处理单一空压机之最大输出,并能移除压缩空气中所有自由悬浮之油,使其含油量为2PPM以下。
b.每一压缩机供应管路上须设置一释放阀,其能力须能释放空压机全部容量。
8.2.4 空气干燥机
空气干燥机若为吸附式,出口空气需能主露点温度-70以下。
8.2.5 压缩空气储槽
压缩空气储槽须遵造ASTM标准,DIN,BS 5169或相等标准设计与制造。
压缩空气储槽须为立式,盘式端板,焊接构造并经适当地防蚀涂装,唯其中仪表用空气储槽若位于空气干燥器上游,则其材质须为碳钢。附有接头、仪表、释放阀、水、人孔等。
8.2.6 工具
厂商须提供设备安装及保养所需之特殊工具和量具,以及完整的操作手册。


9.测试、调整及平衡


9.1 试车前检查
检查中若发现任何瑕疵,承包商应尽速修正,若本身无法独自?成,须其它承包商配合时,应向业主提出报告,由业主负责协调解决。

9.2 试车
承包商须派熟悉性能试验之工程师,必要时会同设备制造厂技术人员,进行试车工作, 试车期间之水电费由业主负担。

9.3 调整
1.须确实记录数据。
2.在阀、风门及其它可调整装置之设定点之作永久性的标记,以便尔后可以调回原来设定,设定后锁定记忆装置。
3.经调整后需再测量,以证明系统平衡未遭破坏或已更正。
4.系统应有正确的收工顺序;装回皮带护罩,关闭施工门,关闭电气开关箱间,回复温度开关至原设定值。

9.4 空调通风设备之测试
1.冰水主机之测试:应含进出口温度、压力及运转电流等测试。
2.水泵之测试:应含进出口压力、水流量及运转电流等测试。
3.热交换器之测试:应含冰水及冷却水进出口温度、水量及冷却能力等测试。
4.空调箱之测试:应含外气温度、出口风温度、静压、送风量、冰水进出口温度、水量、冷却能力及运转电流等测试。
5.风机之测试:应含风量、静压及运转电流等测试。

9.5 空气系统测试
1.调整空调箱系统及出风分布系统,以提供所需之送风、回风、排风量及排气。
2.在空气入口及出口测量风量。
3.调整空气分布系统,以保室温之均衡,并免除不良气流及噪音。
4.用风量控制装置调整空气量,但以不引起不良气流及噪音为限。
5.调整风机速度以改变系统总风量。如有需量,更换驱动装置。调整风门以?化支管风量。
6.提供标有每个风管出口或入口编号之系统图。
7.测量风机组之静压状况,包括过滤器净压损失增加 50% 之余度。
8.调整外气自动风门、外气、回及风排风门至设计条计。
9.空气系统须调整至设计值 ± 10%以下。

9.6 水系统测试
1.调整水系统以提供所需或设计水量。
2.在热量测试前,调整系统中各热交换组件之进出压降及流量,测量温差,与空气系统之平衡同时进行水系统之平衡同时进行水系统之平装之平衡工作。
3.将运至热交换组件之自动控制阀全开,以平衡水系统。
4.以平衡考克、平衡阀及平衡管件调整水分配系统,检修阀或阻断阀不得作为平衡之用。
5.如所使用之泵容量小于总流量或个别系统部分之流量需求,可以暂时限制其它部份之流量,使测试部份之流量达到所需之量。

9.7 无尘车间测试验收标准
9.7.1 泄漏测试
1. 检验规格
a.Filter 及 Frame 不得有泄漏。
b.灯具及其它开孔接缝处不得有泄漏。
2. 检验基准
a.HEAP Filter 出厂检验报告。
b.于Filter 下约 50mm 处,用 Particle Counter 扫描测试。
3. 测试仪器:Particle Counter


9.7.2 洁净度测试
1.洁净度测试:洁净室于泄漏测试完成后须于地面 90 公分高处量测粒子数,其粒径及粒子数上限值须符合以下标准。
洁净度
(级数)测定粒径(0.5um)

2.检验基准:
a.依美国联邦标准209E, 3m×3m 为一点每点至少测两次,测试高度离地900mm 处,用 Particle Counter 测试。
b.本案仅施行完工后之检验测试,并协助业主施行设备搬入后及运转中之检验测试。
9.7.3 风速及风量测试
1.检验规格
a.参考空调箱风机之送风量及 HEAP Filter 之平均风量及风速。
b.误差 ± 20%。
2.检验基准
a.测试高度:Filter 下方 50 mm
b.测试点数:每一Filter 测两点
3.测试仪器:风速计
9.7.4 照度测试
1.检验规格:如总则室内条件表
2.检验基准:
a.测试高度:Floor + 1000mm
b.测试点数:平均
3.测试仪器:照度计
9.7.5 温度及湿度测试
1.检验规格:如施工图室内条件表
2.检验基准:
a.测试高度:Floor + 1.500mm
b.测试点数:每点均在总则室内条件内
3.测试仪器:温度计及湿度计
9.7.6 室内静压测试
检验规格:如总则室内条件表



相关参考

平衡型波纹补偿器(波纹管补偿器的发展该何去何从)

...5、压力平衡型波纹补偿器:直管压力平衡波纹补偿器,曲管压力平衡波纹补偿器,内外压平衡波纹补偿器,旁通压力平衡波纹补偿器补偿器的可靠性

无尘洁净车间工程(昆山无尘车间厂房净化工程装修隐蔽工程标准施工要求)

...浮粒子浓度进行控制,同时,还需保证一定的温度、湿度和压力,为此,除了合理的工艺布局,恰当的室内装修,配套的安装工程设计亦至关重要,给排水工程设计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现昆山清阳净化结合多年药厂给排水设计及施工...

无尘车间净化厂房(无尘洁净车间的构成)

...适当的微粒洁净度级别,并将室内之温度、洁净度、空气压力气流速度与气流分布噪声振动及照明、静电等控制在某一需求范围内,而所给予特別设计车间。即不论外在空气条件如何变化,无尘厂房室内均能维持原先所设定要求...

恒湿空调净化工程(合洁电子净化工程:芯片厂房净化工程施工特点)

  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消费者对电子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子产品的生产离不开净化车间,那我们在建造芯片净化车间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有哪些特点的呢?今天就随合洁电子净化工程公司一起来了解下吧!芯片净...

无尘车间净化车间装修工程(无尘洁净车间装修设计方案,洁净车间装修多少钱一平米)

...室内空气的有害粒子排出,并将室内的温湿度、洁净度、压力等控制到某一需求范围内,从而保证产品的有效生产。但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并不容易,车间内的洁净度等级往往需要靠相关设备来维持,安装净化空调是必须的。那么...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换气次数(食品厂净化车间设计实例,食品厂净化空调如何选型?要掌握这17点)

...有害空气、细菌等污染物排除,并将室内温度、洁净度、压力、气流速度与气流分布、噪音振动及照明、静电控制在某一需求范围内的工程学科。食品厂净化车间所特别设计的房间,不论外在空气条件如何变化,室内均具有维持...

洁净厂房设计规范换气次数(食品厂净化车间设计实例,食品厂净化空调如何选型?要掌握这17点)

...有害空气、细菌等污染物排除,并将室内温度、洁净度、压力、气流速度与气流分布、噪音振动及照明、静电控制在某一需求范围内的工程学科。食品厂净化车间所特别设计的房间,不论外在空气条件如何变化,室内均具有维持...

液压调压阀(北京楚海科技:HAWE哈威ADM型减压阀详解)

...ADM型减压阀。液压设备中减压阀的主要作用是保证在输入压力发生变化时,输出压力维持一个稳定不变的值,除此之外,当从较高压力(初级回路)转换成较低压力(次级回路)时,也可以使用这种减压阀。它使得低压回路中的压力,不...

液压调压阀(北京楚海科技:HAWE哈威ADM型减压阀详解)

...ADM型减压阀。液压设备中减压阀的主要作用是保证在输入压力发生变化时,输出压力维持一个稳定不变的值,除此之外,当从较高压力(初级回路)转换成较低压力(次级回路)时,也可以使用这种减压阀。它使得低压回路中的压力,不...

无尘设备(电子无尘车间装修工程设备之净化空调系统)

...预定的洁净度,而这一指标通常与4个环节,即:风速、压力、温度与湿度相关。为了达到这些效果,必须向洁净室内不断送入经过处理的空气,以便于消除室内各种尘埃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