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棍球杆生产(“锦绣非遗”贫困县再发现丨莫旗的中国曲棍球往事)

Posted

篇首语:知识是从刻苦劳动中得来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曲棍球杆生产(“锦绣非遗”贫困县再发现丨莫旗的中国曲棍球往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曲棍球杆生产(“锦绣非遗”贫困县再发现丨莫旗的中国曲棍球往事)

2012年11月19日《21世纪经济报道》锦绣版

【21世纪经济报道2012.11.19锦绣版·莫力达瓦系列报道之1】

莫旗的中国曲棍球往事

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民族中学的达斡尔族曲棍球队在训练 新华社

在达斡尔民族博物馆的曲棍球展厅,一块块奖牌,一根根不同时代的球棍,以及各种赛事比赛用球、留影等,都让我颇感震撼:这里记录和呈现了一个民族体育的源远流长和灿烂成绩,这项体育运动已经成为这个民族一张的亮丽名片。

“曲棍球”运动,达斡尔语称做“贝阔”,旧式球棍是选择根部弯曲,树干挺直坚韧精细适手的柞木削磨加工而成,球称为“朴列”,大小如棒球,分木球、毛球、火球三种,偶尔也使用骨球。曲棍球比赛,达斡尔语称为“贝阔塔尔克贝”。达斡尔族是全国唯一保留和世代相传并普遍开展曲棍球的民族。

达斡尔人的“曲棍球”运动,多在重大节日、集会或空闲时,以氏族“莫昆”,村屯式街道为单位进行比赛,胜者倍享殊荣。

比赛场地一般选在平坦的草地或村中开阔的地方,场地大小无统一规定,两端各设一个球门,两队人数相等即可,以打进对方球门多者为胜。木球用树根或柞树根削磨成圆形制成,毛球用畜、兽毛团制而成,还有火球,夜间比赛,用桦树上长的已硬化的白菌制成火球,球上穿通数孔,注入松明,点燃、任往飞驰,不熄火。

为保证球员的安全,逐渐形成了一些比赛规则,不得从左侧抢球和击球,不得用手按球和脚踩球,不得用球棍打人或拌人。对达斡尔人来说,保持良好的赛场球风,就是做人的品行和形象。

作为内蒙古的优秀运动队,从1978年到现在已在全国比赛中获得二十多次全国冠军和六运会、七运会的冠军。已有二百多人次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比赛,已向全国各省市输送了十二名优秀教练员和五十多名运动员。

1989年国家体委命名莫旗为“曲棍球”之乡,并有十二人受到表彰,为国有家用的体育事业填补了一项空白,以莫旗队为主的国家队在第一届亚洲比赛中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随着主裁判一声哨响,首次参加奥运会的中国男曲以4:3战胜南非队。翻开18人大名单,你会惊讶地发现,其中竟有7名队员来自莫旗。

莫旗官员自豪地对我说,所谓中国曲棍球国家队,其实就是“莫旗队”,队中主力队员基本上是莫旗人。

而全国第一支正式曲棍球队也在莫旗诞生。1975年,莫力达瓦旗成立了以达斡尔族运动员为主的业余曲棍球队,1976年3月,全国第一支正式曲棍球队在此基础上诞生。

在尼尔基水库沿岸,莫旗正在打造一个民族园,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旅游开发项目。而我被民族园里的2个曲棍球场震撼了,风景如画的水库岸头,那两绿色的赛场,显得那么潇洒,那么气派。

2006年,达斡尔传统“曲棍球”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外,为了追寻失落的“马上曲棍球”,莫旗政府组织力量对“马上曲棍球”运动进行挖掘整理。根据达斡尔族老人回忆,制作服装和比赛器材,重新制定比赛规则,组建了“阿尔拉马上曲棍球”队,并在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2010年斡包节大会上进行了表演。

84岁高龄的达斡尔族长者苏都日·图木热老先生向记者回忆称:“我从小就喜爱打曲棍球,现在也经常参加旗里组织的表演赛,小时候经常听老人们说起达斡尔人骑马打曲棍球的事情,所用的球为‘毛球’,球棍与现在的曲棍球球棍基本一致,就是细一些、长一些。”

如今,在达斡尔族的生产生活中依然能找到打马球的痕迹。如在冬季达斡尔族骑马用木棒击打狐狸的狩猎方式,采用的狩猎工具、击打动作与马球杆和马球动作基本一致。

达斡尔族经历了多次战争、迁移后,随着农耕定居和生活的安定,马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远不及过去重要,马球运动逐渐走向消亡的边缘,取而代之的是草地曲棍球。勤劳智慧的达斡尔人让曲棍球走下了马背,马球逐渐演变为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

莫旗政府制定了曲棍球运动保护计划,由莫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和文体广电局负责管理、督导,现已建立全国最大的标准化曲棍球场地,给青少年提供训练曲棍球的场所。

莫旗现有7所学校建立基点校,有500多名学生打曲棍球。并建有男子和女子曲棍球队。今年,这里还建立了曲棍球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基地和曲棍球夏训基地。而此前的2007年、2009年,莫旗举办了全国男曲冠军杯赛和青年男子锦标赛,2010年还举办中国首届中国曲棍球节。

在当地人很多人看来,曲棍球不但承载了达斡尔人光荣的过去,也可以成就他们未来的梦想。

【21世纪经济报道2012.11.19锦绣版·莫力达瓦系列报道之2】

“哈尼卡”:用纸偶表现日常生活的每一件事

哈尼卡 中新社

刚一入驻莫力达瓦宾馆,我就被餐厅里展示的很多纸偶吸引住了,这就是注明的“哈尼卡”了。

“哈尼卡”是达斡尔族小女孩喜爱的玩具。它由剪纸的人物头形和圆锥形的人体组合而成,可以站立,有几厘米到二十多厘米高。制作“哈尼卡”时,先用一张白纸对折剪出对称的各种人物“哈尼卡”头形。头形剪出后,把它用浆糊贴在一根小细棍上。其身体部分是用红、黄、绿等各色彩纸做的圆锥形,把贴有剪纸头形的小细棍插进圆锥形身体的上部,“哈尼卡”便成形了。

“哈尼卡”的头像形形色色,有结婚后戴的各种头饰的媳妇,有挽着发髻的老太太,有扎麻花辫的小姑娘,有头戴官帽的清朝男子,有垂着辫子的清朝男子,还有梳着满足宫廷发式的格格等。

然后,再根据男女老幼不同的“哈尼卡”,给配着装,如果是女子,就要戴头花,戴首饰,梳各种发式,衣服的袖口、领口、襟边、下摆等处都要装饰上图案和花纹;男子就要戴帽子、穿马褂、坎肩等。再配上特征各异的五官,形象生动逼真,特色鲜明。

“哈尼卡”多是由小姑娘玩。达斡尔族小姑娘每人都有十来个到几十个“哈尼卡”。玩“哈尼卡”时,可以一个人玩,但几个人一起玩才更有意思。她们在炕上摆出各自的“哈尼卡”,每个女孩摆弄组成一个家庭老小几个“哈尼卡”。用纸盒或折纸摆出房子和院落。

具体来说,小女孩们在玩“哈尼卡”时,根据纸偶不同的形象分为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多的有二三十个。游戏时,还要用纸做一些简易的屋子、院落、炕、柜子、灶台等,然后按照事先约定的程序开始一天的生活。从起床叠被、洗衣服做饭、喂猪种地,到婚丧嫁娶、走亲串戚,日常生活的每一个事件都可以用小小的纸偶来加以表现。

哈力村的老人告诉我,在她们还是小女孩的时候,几乎家家都做“哈尼卡”。十一二岁的女孩都要在家里学做纸偶,一般家里的长辈都会做,但主要是由母亲负责把这个技能传授给女儿,只要不上学,做好后就约小伙伴一起来玩。

现在,当地的女孩们很少有人玩“哈尼卡”了,但是妇女们对“哈尼卡”却还有着深深的眷恋,不时也会做上几个给孩子们看一看,玩一玩,因为她们自己的童年生活就是在“哈尼卡”的陪伴下愉快地度过的。

不仅如此,达斡尔族哈尼卡民间艺术,在达斡尔族人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认为是达斡尔族人聪慧才智的充分体现,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从皮偶发展到纸偶,从材质、形式、应用等方面,无一不体现达斡尔族人的审美造型,育人教子等特征,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含量,是达斡尔族人生活历史的一个缩影。

【21世纪经济报道2012.11.19锦绣版·莫力达瓦系列报道之3】

达斡尔民居:以西屋为贵,西屋又以南炕为上

达翰尔传统民居 陈统奎 摄

我是在哈力村老书记敖敦林家第一次见到达斡尔传统民居的。

土墙草房,墙上挂着几串红红的辣椒,乡土而艳丽。这是一幢坐北朝南的高大的“介”字形草房,内壁和大棚装饰着各种图案,大方雅观。房间内看结构,那是真正的“土木工程”,屋顶木条被烟熏黑了。

敖书记的老母亲还在这幢老民居里起居,老人家喜欢它的冬暖夏凉。敖敦林介绍说,新盖的砖瓦房冬天很冷,不如土墙房。

达斡尔族的传统住房多以松木或桦木栋梁为房架,土坯或土垡为墙,里外抹几道黄泥,顶苫房草,二间、三间、五间不等。二间房以西屋为卧室,东屋为厨房;三间或五间的以中间一间为厨房,两边的为居室。房子一般都坐北朝南,注重采光,所以,窗户多是达斡尔族房屋的一大特点。另外,家家户户还会围着红柳条编织的带有各种花纹的篱笆。

一般而言,居室的南、北、西三面或南、东、北三面建有相连的三铺大炕,俗称“蔓子炕”。蔓子炕保暖性能好,是达斡尔人冬季不可缺少的取暖设施。

达斡尔人的居室以西屋为贵。西屋又以南炕为上,多由长辈居住,未出嫁的女儿睡在南炕的西端,儿子、儿媳及其孩子多居北炕或东屋,西炕则专供客人起居。炕面大都铺苇席或毛毡等。

炕沿和地板都是用木头做成,显得浑然一体,十分和谐。炕沿下还有向内凹陷的小槽,可以把鞋子放在里面。南北炕上放有高大的炕柜,可以装被褥和衣服。

据介绍,有的人家还摆有炕琴,是炕柜的一种变体,长方形外形,比一般的炕柜矮,但开有很多道小门,面上隔成很多小格子,雕刻着铜钱、五角星、灯笼和一些几何图案,色彩鲜艳,造型古朴,气韵端正。直到今天,很多人家的炕柜上还放着大小依次递减的三四个红木箱子,包括梳妆盒、帽盒、首饰盒等,是结婚的时候女方从娘家带来的嫁妆,最长的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此外,老人坑头的柜子里还放着药,酒以及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以便老人随时取用。

在敖书记家的这座老民居里,西屋装有三根东西向的木横梁,中间较粗的一根叫“肖洛布”,可以用来挂婴儿的“悠车”(摇篮),在坑沿上端细的两根叫“齐仁”,用来挂一些衣服、毛巾之类的东西。

屋子内的门都是用木头做成,并且装门的那面墙整一面都是用木头做成,称为“隔扇”。隔扇上面雕刻着极为精美的植物、动物图案,门头上还刻着篆体字,有“福禄寿喜”或“福禄寿喜财”等圆形字样,雕刻得非常精美,富有装饰性效果。

窗子也是传统房屋一个有特色的部分。达斡尔族人讲究多开窗,开西窗。一般来说,南面墙壁的上半部就是一扇大窗子,西墙也有窗口。西窗外面挖一个两米见方的花池,种上各种花卉。窗子为木制,分上下两扇,上半部分可以用撑杆支起,下半部分也能抽出取下。窗扇有相距约10厘米的窗棂纵横交错组成,窗子外面糊窗纸,喷上豆油,防水耐用且透光性能好。

以前的人家,一般都在西窗上面放着用木板做成的盒子,用红布帘子遮着,里面供着各种神。平时也不特别讲究上供,就是吃好东西了要供点。过年过节要上香、上供品,供的主要就是过年猪,先给神供一段时间然后家里人才能吃。现在这样的神龛在很多人家还能见到。

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砖瓦房正日益增多,不过,使用火炕等起居习俗仍深受达斡尔人的喜爱。

【21世纪经济报道2012.11.19锦绣版·莫力达瓦系列报道之4】

昆米勒的故事:没有流水的地方不长柳蒿芽

采柳蒿芽是达斡尔人最浪漫的春天故事。

我在9月中旬,也就是秋天的时候到莫力达瓦,没有机会目睹人们成群结队到河岸边的盛景,但是听当地人描述起来,好像他们昨天刚采过柳蒿芽,依然是那样兴奋,那样幸福地讲述。

柳蒿芽,达斡尔语叫“昆米勒”,其嫩茎叶可供食用,且清爽宜人,味美可口,遍布大兴安岭南北、呼伦贝尔草原、嫩江平原的河边、江沿的红柳丛中,为生活在农村、山区、牧区、城镇的达斡尔人的饮食增色,成为达斡尔民族的饮食内容。达斡尔人常说:“没有江河的地方,达斡尔人不安家;没有流水的地方,不长柳嵩芽”。

人们说柳蒿芽是达斡尔人的象征。每年的阳历5月中旬,就是达斡尔族的昆米勒节,“采柳蒿芽”达斡尔语称“昆米勒玛日拜”。节日期间,人们邀友结伴,穿着节日的盛装,成群结队地来到辽阔的草原上,一边对唱山歌,一边采集柳蒿芽。

采柳蒿芽时,达斡尔族男女老少相约结伴,尤以妇女为多,头扎长绸或包毛巾,腰系绣花围裙,装上麻袋、大小柳条筐,三五结伙赶着大轱辘车,走向绿草如茵的草原,走向春意盎然的山野,走向春水欢腾的河岸。由于达斡尔人的集体主义观念和荣誉感是较强的,不同“莫昆”(部落)的人碰到一块采集要互相谦让。如果不遵守规矩,会受众人责怪。因此人们共同遵守本族规矩,以团结为重。

鲜嫩的柳蒿芽带回家后,可拌凉菜,也可做汤、菜馅等美味佳肴,亦可晒干贮存,待吃时再用清水泡开,或炖肉,或炒菜,都味道鲜美,食后口有余香。柳蒿芽还有健脾开胃、解毒消暑等功能。所以,当地人给我讲,过去远离家乡出征的士兵,母亲常把晒干的柳篙芽搓碎装进布口袋,让儿子随身携带。他在想念家乡或酷热难当时,冲水喝下,缓解了思乡的感情,心中和身上的燥热也消除了。

达斡尔人尊崇柳蒿芽,姑娘们还把它装在自己精心绣制的荷包里送给情人,做订婚信物;达斡尔族儿童们从学会用筷子,就开始吃柳蒿芽;老人给孩子们讲述柳蒿芽的故事,教唱采柳蒿芽的民歌;孩子们从小就跟着大人们去野外采柳蒿芽。柳蒿芽在达斡尔人心目中有着不可缺少的位置,人们对它的感情随着年岁的增长而日益加深,可谓,柳蒿芽养育了达斡尔人,在达斡尔人心里扎下了根。

【延伸阅读丨延伸莫力达瓦:非遗之乡】

尽管按照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民族人口只有不到14万,但达斡尔族在文化艺术方面的优秀创造力却早已名扬中外。中国达斡尔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内蒙古自治区区级名录的有17项,包括本期我们走访的达斡尔族民居营造技术、民间剪纸工艺哈尼卡、昆米勒采食习俗等。而其中,更是有4项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别是:民间舞蹈类的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曲艺类的达斡尔族乌钦(乌春)、杂技与竞技类的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竞技、传统音乐类的达斡尔族民歌即扎恩达勒。

也正是基于这些丰富而独特民族历史、文化资源,为莫旗赢得了中国“曲棍球之乡”、“舞蹈之乡”的美誉,使得作为中国唯一一个达斡尔族自治旗的莫旗,尽管在交通地理概念上距离我们似乎有些偏远,但在历史、文化乃至农业资源方面的影响力方面,既不偏,也不远。说莫旗是中国的“非遗之乡”,可谓名副其实。

【延伸阅读丨莫旗社会扶贫和公益项目信息】

莫旗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60万亩,草场面积为420亩。土壤主要由黑土、草甸土、沼泽土构成。低山丘陵、河谷山川连绵起伏,草场、农田交杂,土层深厚、土质肥沃、雨量充沛,气候适宜,是典型的半农半牧区,年产大豆15亿斤以上,是中国大豆产量第一大县。

依托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农业资源等,莫旗已经提出了连片开发的扶贫新思路。连片开发项区覆盖阿尔拉镇,涉及9个民族村。建设内容有产业发展项目、农技推广项目建设、民俗旅游开发建设,建设生猪养殖、肉羊养殖、肉牛养殖、民俗旅游开发,农技推广等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计划分三年实施,2012年―2014年。当地政府欢迎有这方面的资助、扶持、投资与合作。

【关于“锦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活动】

2012年,《21世纪经济报道》发起“锦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活动”,致力于通过对“有着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贫困地区”走访以及传播,发现沉默的文明,传播其历史价值、人文价值、公益价值,以及潜在的商业价值。

2020年,“锦绣·非遗”在全面总结过去八年贫困地区“非遗”走访的同时,继往开来,携手亚洲旅游产业年会,探索“非遗”传承的新路径。

·活动构成

3-11月 “锦绣·非遗”系列走访及专题报道

3-11月“锦绣·非遗”智能报/网上博物馆

9月/12月 “锦绣·非遗”贫困地区再发现八年回顾主题活动

(主题论坛、致敬仪式、项目对接会、摄影展)

·联系方式

活动咨询

何女士 020-87372580 heyan@21jingji.com

媒体合作

陈女士 +86-20-87375795 chenhl@21jingji.com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参考

怎么选推杆(2021新手小白入门级高尔夫球杆推荐最全选购指南)

...据高尔夫比赛规则规定一场比赛中每位选手最多可带14支球杆。一套球杆通常是指,三木(1、3、5)九铁(3、4、5、6、7、8、9、P)一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再加配一支挖起杆或是铁木杆。高尔夫球杆由球杆握手、杆身、杆头...

总务科年度工作总结(抗击疫情 守护一方沃土——莫旗人民医院防疫工作阶段性总结)

...020新年伊始,全国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自1月20日起至今,莫旗人民医院根据国家卫生系统下发的各类有关文件及防护培训指南等要求,积极响应旗政府及卫健委的工作部署,践行"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环球球杆(与璟点牵手整整五年环球台球杆将给予璟点大师赛最大助力)

...球大师赛太原站即将启动,环球自然也将作为赛事指定的球杆赞助商,给予璟点大师赛最大助力。环球品牌是由全球最大的撞球用品供应商——东莞台全木器厂生产制作的,从1967年建厂起,台全一直在给其他品牌代工,生产球...

环球球杆(与璟点牵手整整五年环球台球杆将给予璟点大师赛最大助力)

...球大师赛太原站即将启动,环球自然也将作为赛事指定的球杆赞助商,给予璟点大师赛最大助力。环球品牌是由全球最大的撞球用品供应商——东莞台全木器厂生产制作的,从1967年建厂起,台全一直在给其他品牌代工,生产球...

环球球杆(与璟点牵手整整五年环球台球杆将给予璟点大师赛最大助力)

...球大师赛太原站即将启动,环球自然也将作为赛事指定的球杆赞助商,给予璟点大师赛最大助力。环球品牌是由全球最大的撞球用品供应商——东莞台全木器厂生产制作的,从1967年建厂起,台全一直在给其他品牌代工,生产球...

开伦球杆(台球高手的神杆秒算,简直叼炸天喂,别老盯着妹纸看可以吗)

...大赛项目之一。开伦式台球所用的球台没有球袋。它是以球杆击球而得分的一种台球打法,台盘的画线也类似于卡罗姆式台球。撞击式开伦台球以主球直接碰撞两个球或两个以上目标球得分。虽然开伦式球台要比落袋式台球桌面...

烧烤架同步电机(新华全媒+丨安徽下塘镇:“烧饼小镇”转型“千亿制造小镇”)

...受访者供图)下塘镇地处合肥市北部,所属的长丰县曾是贫困县,烧饼产业是这里百姓脱贫的

烧烤架同步电机(新华全媒+丨安徽下塘镇:“烧饼小镇”转型“千亿制造小镇”)

...受访者供图)下塘镇地处合肥市北部,所属的长丰县曾是贫困县,烧饼产业是这里百姓脱贫的

水球运动规则(曲棍球赛场上的“绿牌”)

“出示绿牌警告!”曲棍球的现场广播员经常会进行这样的播报。看惯了足球比赛的球迷千万不要怀疑自己的耳朵,因为在曲棍球比赛中,裁判手中的确有绿牌、黄牌和红牌,三种不同颜色代表程度不同的处罚。根据曲棍球比赛...

武威玻璃钢化粪池(初心之路丨武威新农村建设者:摆脱脏乱差,贫困户住进幸福院)

澎湃新闻记者陈雷柱杨斌用了15年时间,让一座典型的贫困村庄变成了连城里人都羡慕的现代化新农村。十多年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上庄村的大多数村民还住在低矮破烂的土坯房里,村道尘土漫天,空气中充斥着一股刺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