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汽车智能驾驶行业专题研究:智能驾驶2022展望)
Posted
篇首语: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智能驾驶(汽车智能驾驶行业专题研究:智能驾驶2022展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智能驾驶(汽车智能驾驶行业专题研究:智能驾驶2022展望)
(报告出品方:华泰证券)
1 2022E 新能源汽车:总销量 523 万,插电混动/中高价位段领跑
2022 年市场总销量:预计 523 万辆,同比增加 49%
2022 年 1-3 月新能源汽车总销量 126 万辆,同比增长 139%,渗透率 19%。新能源乘用 车销量 121 万辆,渗透率 22%,其中纯电动/插电混动乘用车渗透率为 17/4%。总量上看, 我们预计 4 月以后受疫情反复和管控措施加强的影响,特斯拉、蔚来、上汽等公司宣布停 产,整车零部件供应链持续紧张,销量或将大幅承压。

考虑到 1)国内疫情反复,工厂或面临停工风险;2)芯片、电池及其它核心零部件供应链 紧张;我们预计 2022/ 2023/2024 年汽车销量为 2751/2823/2915 万辆,同比增长 4.7/2.6/3.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 523/720/860 万辆,同比增 49/37/19%,对应透率 为 19/26/30%。
对比过去三年新能源汽车月度销量,前 3 个月完成了我们预测的 23%,略高于 2019 年 (下半年补贴退坡超 50%),远高于 2020 年(前两月新冠疫情爆发)、2021 年(下半年碳 中和刺激销量大幅增长),一定程度上覆盖了今年 Q2 疫情反复、增速下滑的影响。
结构上看,我们预计 4 月以后插电混动汽车应对电池涨价韧性较强、受里程限制较弱;中 高端车型受原材料及核心零部件短缺涨价韧性较强、目标客户群体受宏观需求走弱影响较 小,有望跑赢行业。
30-40 万元区间有望持续跑赢行业
根据 Marklines,去年至今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增速最快的位于 30-40 万元区间。2022 年 2 月 , 40 万元以上 /30-40 万 元 /20-30 万 元 /10-20 万 元 /10 万元以下的份额分别为 4.7/13.2/17.8/34.0/30.3%,渗透率分别为 19.1/23.1/15.5/13.9/29.5%。 我们预计,今年原物料成本涨价或将抑制中低端车型的销量和盈利空间,中高端车型 (30-40 万元)有望持续保持跑赢行业。

能源结构:电动化为主,燃料电池等为辅
政策指引:2025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20%;2030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40%。电动汽车和燃 料电池车是主要替代路径。
2021 年 10 月 24 日,国务院印发《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到 2030 年,当年新 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 40%左右,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 排放强度比 2020 年下降 9.5%左右,国家铁路单位换算周转量综合能耗比 2020 年下降 10%。陆路交通运输石油消费力争 2030 年前达到峰值。 3 月 22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 出 2025 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 20%左右的目标。 3 月 23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 2035 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 2025 年,燃料电池车保有量约 5 万辆,可再生能 源制氢量达到 10-20 万吨/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 100-200 万吨/年的目标。
华泰预测:到 2030 年电动车将节省 1.8 亿吨石油排放;长期氢能在商用车渗透率达到 30/60%,将节省燃油 0.4/0.7 亿吨。
消耗燃油峰值:按照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2017 年乘用车消耗 1 亿吨石油,商用车消耗 0.74 亿吨石油(2017 年电动化渗透率约 2%)。我们推算,单位燃油乘用车/商用车每年油 耗约为 0.5/1.6 吨。根据世界银行,2019 年美国千人汽车保有量 837 辆,日本千人汽车保 有量 591 辆。我们保守预测我国乘用车保有量峰值为 5.2 亿辆(约 400 辆/千人)。假定乘 用车/商用车比例稳定,则商用车峰值为 0.8 亿辆。据此,我们预测,纯油车场景下,我国 乘用车/商用车峰值油耗约为每年 2.5/1.3 亿吨。
我们认为,在 2030 碳达峰、2060 碳中和的政策背景下,出行领域减碳的主要途径是:1) 乘用车领域,电动车渗透率逐步提升;2)商用车领域,电动车+氢能车替代传统燃油车。 具体而言:
1)电动车替代:我们预测,2030 年为实现出行领域碳中和目标,乘用车/商用车电动化渗 透率有望达到 59/25%,相较于纯油车场景,乘用车/商用车或将节省 1.5/0.3 亿吨石油消 耗,合计节省 1.8 亿吨(较纯油车场景低 64%)。
2)氢能汽车替代:根据中汽协,21 年中国燃料电池车保有量低于 1 万辆。受限于油车、 电车在乘用车领域的规模效应(Marklines:21 年燃料电池商用车占比<0.1%),我们认为 未来氢能源汽车主要应用场景为园区、物流中的商用车。我们预计 2030 年氢能汽车在商 用领域的渗透率约为 0.7%,节省燃油 64 万吨。长期来看,若商用车氢能渗透率达到 30/60%,将节省燃油 0.4/0.7 亿吨。

2 造车新势力:蔚小理 2022 份额有望达到 10%
根据 Marklines,2021 年初以来,自主品牌市占率上升。2022 年 2 月自主/美系/欧系/日韩 系车型销量占比分别为 60.5/24.1/5.9/9.5%,其中蔚小理占比 6.0%,特斯拉占比 16.3%, 比亚迪占比 24.8%。
销量:3 月重回去年高位;4-5 月环比或将下滑
根据公司公告,1Q22 小鹏/理想/蔚来汽车交付量为 34,561/31,716/25,768 辆。特斯拉/比 亚迪汽车交付量为 31/29 万辆汽车,是蔚小理总和的 3.4/3.1 倍。3 月蔚小理销量基本恢复 到去年四季度的高位。 4 月以来,受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东北疫情管控的影响,造车新势力供应链持续紧张。4 月 9 日,蔚来宣布停工,交付延期。叠加俄乌冲突和国际地缘政治风险,以及年初以来蔚 小理核心零部件库存的消耗,我们认为 4-5 月蔚小理的交付量环比或将下滑。
我们预测蔚小理 2022/2023/2024 年合计将占新能源乘用车的 10/12/16%。
作为国内造车新势力的第一梯队,我们看好理想汽车短期增程式技术对电池涨价的韧性较 强;长期在中大型 SUV 领域产品矩阵的成型,预测其 2022/2023/2024 年销量为 16.6/27.2/44.2 万辆,占新能源乘用车的 3.3/3.9/5.4%;看好小鹏汽车城市 NGP 的落地, 在智能驾驶领域持续领跑,预测其 2022/2023/2024 年销量为 18.0/33.0/43.3 万辆,占新 能源乘用车的 3.6/4.8/5.3%;看好蔚来汽车高端电动车产品定位受可选消费品需求疲弱、 原材料涨价的影响较低,预测其 2022/2023/2024 年销量为 14.7/24.9/41.4 万辆,占新能 源乘用车的 2.9/3.6/5.0%。
根据 Marklines,按价位来看,2 月 40 万元以上/30-40 万元/20-30 万元/10-20 万元乘用车 (含燃油车)的份额分别为 4.5/8.5/16.6/49.6%。根据 Marklines 数据,2 月,蔚来、理想、 小鹏在各自主流车型的价格区间的市占率为 10/8/2%。
蔚来:在 40 万元以上的区间内,2 月蔚来的市占率达 10%;主要竞争对手为 BBA(奔驰、 宝马、奥迪)高端车型。
理想:在 30-40 万元的区间内,2 月理想的市占率达 8%;主要竞争对手为市占率 18%的 特斯拉 Model Y。
小鹏:在 20-30 万元的区间内,2 月小鹏的市占率达 2%;主要竞争对手为市占率 12%的 特斯拉 Model 3 以及市占率 9%的比亚迪各系车型。此外,在 10-20 万元价格区间内,小 鹏 市占率为 0.3%。

业绩:电池涨价、芯片等核心零部件供应紧张影响毛利
3 月底,蔚小理发布 4Q21 业绩。4Q21 理想/蔚来/小鹏实现收入 106/99/86 亿元,单车收 入 29/37/20 万元。4Q21 理想/蔚来/小鹏毛利率 22/17/12%,单车毛利 6.6/7.7/2.1 万元。 4Q21 理想/蔚来/小鹏研发费用率 11/19/17%。 蔚小理管理层均表示,企业面临电池及其原材料涨价、芯片及其它核心零部件供应紧张。 我们认为,供应链紧张仍然是影响企业销量和毛利率的核心因素。
估值:蔚小理估值持续探底
4 月 11 日,理想/小鹏/蔚来 2022E EV/Sales 为 2.8/2.0/5.4,特斯拉为 11.9。我们观察到, 特斯拉近期受德国工厂投产的影响,估值有所回升。而蔚小理先后受俄乌冲突、中概股风 险、国内疫情反复的影响,估值持续探底。(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 智能驾驶:领航自动驾驶成为核心卖点
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传统车企开始切入 NOA 赛道
智能驾驶系统已经由此前的独立硬件驱动独立功能,升级为整车零部件全面协同感知决策, 支撑领航自动驾驶(Navigate on Autopilot,NOA)、主动安全和无人驾驶自动泊车等多项 功能。在过去的传统配置中,毫米波雷达主要作为前向主动制动的感知设备,超声波雷达 和摄像头则作为泊车与变道超车的障碍物感知设备为供驾驶员提供盲区障碍物的声音和影 像监测支持,各零部件独立运行提供不同功能的感知支持。而当前,包括高清摄像头、毫 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则将环境感知直接提供给智能驾驶运算平台,经过融合 感知后直接进行行车决策。

在 NOA 功能开启后,车辆可在高速、城市快速路内自动上下匝道,全程跟随导航路线自 动行驶,根据道路限速、路形等对车速和前车距离进行智能控制。同时,在遇到前车压速、 路口转向、道路合流、修路围挡等情况时,车辆也能够进行自主变道。行驶状态时,车辆 同样会根据路况变化情况进行安全避让、变道超车。
在主动安全方面,由安全系统在后台实时监控道路、天气条件、驾驶员状态及系统软硬件 安全运行情况,全方位实现对车辆周边及内部环境的监测,充分发挥护航作用,提升车辆 行驶安全性。
在自动泊车功能下,车辆可以识别可用车位并完成自动泊车。车辆甚至可以通过过往的行 驶记录对停车场形成车位记忆,在无人驾驶的模式下完成从停车场入口到车位的无人驾驶 泊车,以及远程的停车召唤功能。
头部车企:以全栈自研模式向城市道路场景 NOA 功能发起冲击
2022 年,蔚小理等头部造车新势力企业将陆续推出多款搭载激光雷达、800 万像素高清 摄像头、城市道路高精度定位和高算力智能驾驶芯片的产品。在更强的感知技术和更高的 计算能力加持下,头部造车新势力企业有望率先实现中国部分一线城市道路环境下的 NOA 功能。
蔚来 ET7 基于 NIO Aquila 蔚来超感系统、NIO Adam 蔚来超算平台等,将通过 OTA 逐 步实现城市道路的点到点自动驾驶体验。NIO Adam 蔚来超算平台配备了 4 颗英伟达 Orin 芯片,其中 2 颗芯片负责自动驾驶,1 颗为冗余芯片,还有 1 颗则负责群体智能与个性训 练,总算力高达 1016 TOPS。NIO Aquila 蔚来超感系统共拥有 33 个高性能传感器,其中 包含 7 颗 800 万像素的高清摄像头(4 颗前视,3 颗后视),4 颗 300 万像素高感光环视专 用摄像头,1 个超远距高精度激光雷达,5 个毫米波雷达,12 个超声波传感器,2 个高精 度定位单元。另外,ET7 的智能车身控制系统可以融合大数据和高精地图进行自我学习, 提供舒适的驾驶与乘坐体验。

3 月 1 日,哪吒汽车在其北京设计中心官宣了哪吒的智能驾驶系统——TA PILOT。哪吒汽 车发布全栈自研的智能驾驶系统 TA PILOT,将分为 2.0 至 5.0 四个等级配置。TA PILOT 4.0 将在哪吒 S 上首发,可实现高速、城市领航辅助等具体功能。TA PILOT4.0 采用了来 自华为的 MDC610 芯片,算力可以达到 200TOPS。哪吒汽车与华为达成合作,华为方面 提供硬件支持,软件层面则由哪吒自研。在感知硬件方面,TA PILOT4.0 将会配备 2 颗固 态激光雷达,11 颗辅助驾驶摄像头,5 颗毫米波雷达、12 颗超声波传感器,并将会采用 高精定位和高精地图强化感知。
传统车企:通过外部企业合作的方式为其引入 NOA 功能
传统车企在智能驾驶自研领域布局较为欠缺,过去主要以供应商模式实现部分主动安全和 自动泊车等 L2 级智能驾驶配置。在 NOA 功能愈加受到用户重视的趋势下,传统车企开始 与科技公司开展深入合作,以弥补在智能驾驶领域的短板。
根据长城汽车官网,长城旗下 WEY 摩卡 DHT-PHEV 上市,将搭载毫末智行提供的 NOH (Navigation on HIPilot)系统方案,于 3 月底免费开通。该系统主要针对高速、城市快 速路等环路场景,能够在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高精度地图覆盖的范围内,根据用户设定 的导航路线,实现 A 点到 B 点的 L2 级自动驾驶驾驶。该系统自动驾驶芯片采用 Mobileye 的 EyeQ4H 芯片;在感知设备层面,整车的智慧辅助领航系统由 5 个毫米波雷达、12 个 超声波雷达、1 个感知摄像头、4 个环视摄像头、1 个高清地图模组以及 1 个控制器组成。 NOH 系统主要实现了六大智慧解决方案,即智能进出匝道、智能避让汇入口、智能变道 保护、分心和疲劳监测、智能避让大车、智能识别易混分岔路口等。
根据宝马官网公告,宝马 i3 纯电版上市,搭载自动驾驶辅助系统 Pro,由 Mobileye 提供 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这套系统采用了 Mobileye EyeQ4 的芯片方案,采用三个单目前视摄 像头,4 个环视摄像头和 12 个超声波雷达。同时,宝马 i3 还配备了 5 个毫米波雷达,其 中一个前向长距离毫米波雷达,4 个短距离角雷达。当前,该系统可实现拥堵跟车,车道 内辅助驾驶等多项功能。
L2 配置:L2 级各项功能搭载率稳步提升
根据 Marklines 及汽车之家,我们测算 2021 年以来 L2 级智能驾驶在新能源汽车中的渗透 率稳步提升。外资/自主品牌 ADAS 相关配套的渗透率均成上升的趋势。我们看好今年主 动刹车、车道保持、ACC、IACC 等智能驾驶功能的持续普及。

智能驾驶零部件:高算力芯片、半固态激光雷达大规模装车
芯片:大算力智能驾驶芯片规模化装车
当前已经实现量产的大算力芯片将在 2022 年实现装车应用。英伟达 Orin、华为 MDC600、 征程 3、EyeQ4 等大算力芯片成为众多 2022 款新车自动驾驶计算芯片的集中选择。在更 大的计算能力下,车辆有能力处理数个高清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和高精度定位 等复杂感知方案产生的海量数据。
下一代智能驾驶芯片陆续发布。3 月 22 日,英伟达举行了 GTC 大会。在本次大会上,英 伟达推出了基于 Atlan 芯片的新一代自动驾驶平台 DRIVE Hyperion 9,相比 8 代在支持感 知硬件和硬件数量上大幅提升,性能两倍优于 8 代。Hyperion 9 平台计划于 2026 年量产。 CEO 黄仁勋也在 GTC 上表示,未来汽车将是完全可编程的,从许多嵌入式控制器发展到 强大的中央计算机——通过软件更新实现 AI 和 AV 功能,并在汽车的生命周期中不断增强。
激光雷达:半固态激光雷达规模化装车
车载激光雷达于 2022 年成为量产元年。激光雷达的优点包括:1)具有极高的距离分辨率、 角分辨率和速度分辨率;2)抗干扰能力强;3)获取的信息量丰富,可直接获取目标的距离、 角度、反射强度、速度等信息,生成目标的多维度图像;4)可全天时工作。相比于毫米波 雷达,激光雷达的探测距离更远;相比于摄像头,对弱光线环境以及非标准静物探测效果 更好。Livox、禾赛、速腾聚创等国产激光雷达品牌成为众多车企 2022 新产品的搭载选择。

智能座舱:多屏联动、HUD 是新趋势
多屏:多屏联动进一步提升车内影音娱乐体验
1)功能分化,各司其职。相比较单一大屏,多屏能够将驾驶员与副驾驶、后座乘客的屏 幕分开,一方面,让驾驶员不受非驾驶屏幕的影响,专注于道路本身,另一方面,让乘客 能够在乘坐期间享受影音娱乐,使得驾驶屏幕和非驾驶屏幕可以同时进行、互不干涉,同 步提升驾驶与乘坐体验。
2)个性定制,体验升级。多屏化实现副驾驶和后座乘客屏幕的个性化定制,为非驾驶用 户提供丰富多元的影音娱乐内容,以及影院级车内沉浸式视觉空间,从而带来智能座舱内 生态的重构,提升副驾驶以及后排乘客的娱乐体验。
3)多屏互联,信息共享。多屏比单一屏幕提供更大的显示面积,因此能够展示更多信息 内容。同时,各个屏幕可通过信息共享的方式连接,在多屏之间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进 一步增强车内信息服务能力,提升驾控体验。因此,多屏化能够同时提升驾驶和副驾驶以 及后排乘客的使用体验,是未来智能驾驶座舱的一大发展方向。
理想 L9 搭载多屏将满足家庭式游戏参与的场景需求,为家庭用户带来沉浸式游戏体验。 根据理想官网披露信息,理想 L9 将搭载中控屏、副驾驶娱乐屏以及后舱娱乐屏的三屏系 统,三个屏幕均可通过 Type-C 接口实现 Switch 一根线的直连投屏;另外,各种游戏机和 3A 大作均可在车内使用,例如配合 Switch 为家庭用户设计的 3A 大作,可容纳四人一起 游戏,因此理想 L9 可满足全家共同参与游戏的场景需求。同时,在游戏画面和游戏影音 系统方面,理想 L9 也进行了全面优化。车内配备车规级 OLED 屏幕,实现 3K 高清分辨 率和极致色彩还原度,可呈现极致流畅、高清的游戏画面。作为主打家庭用户场景的车型, 理想 L9 的多屏化将实现座舱内家庭式游戏体验的全方位升级。

岚图梦想家 5G 智能座舱配备一体式可升降三联屏,实现娱乐办公场景多元化。根据岚图 官网公告,岚图梦想家将配备 1.4 米无界贯通式三联屏,让 MPV 进入多屏多区交互时代, 并且全球首搭 5G 车载高速娱乐系统,可使用丰富应用,满足追剧、听曲、K 歌等多种影 音娱乐体验需求。同时,岚图梦想家搭载 L2+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支持整车 OTA,因此用 户在车辆驾驶途中也能拥有高效便利的娱乐办公环境,适用于办公开会、小憩休息或家庭 出游等多种场景需求。
哪吒 S 搭载四屏系统,影音娱乐体验升级。根据哪吒官网公告,四块屏幕分别为显示导航 和车辆信息的 AR-HUD、液晶仪表盘、承担娱乐和车辆控制的 17.3 寸中控屏,以及为副 驾提供娱乐的 12.3 寸副驾屏幕。通过配备具有超强 CPU 算力的高通第三代骁龙汽车数字 座舱平台,能够实现对智能座舱各类屏幕与应用的支持和扩展,从而全面提升智能座舱内 多屏幕带来的娱乐体验,让用户享受“智潮驾驶生活”。
HUD:多功能 HUD 抬头显示或将替代全液晶仪表
根据理想及比亚迪官网公告,理想 L9 配备了集成高精度地图的 AR-HUD。比亚迪 DM-P 配备了 W-HUD。未来,HUD 抬头显示或将替代全液晶仪表,重新定义车载显示。

HUD 和仪表盘的功能重合的地方:1)仪表盘有机械仪表盘和液晶仪表盘两类,机械仪表 盘显示的内容相对固定,有转速、时速、里程、油量等;2)液晶仪表则在前者的基础上, 增加了一些智能功能的信息显示,比如导航、音乐等,同时增加了多种 UI 设计,色彩更 艳丽,信息更丰富;3)而 HUD 一般可以显示数字时速,音乐、导航信息,而转速信息在 HUD 上则被弱化。同时相对于液晶仪表,HUD 一般以白色为主要颜色,色彩和 UI 呈现 会 弱一些。
目前的 HUD 大概可以分为三种,C-HUD、W-HUD、AR-HUD。
1)C-HUD 指的是组合式抬头显示系统,是独立的镜面光学设计,简单来说,也就是仪表 台和前挡之间,会竖起一块独立的透明面板,信息通过这块面板呈现出来,这种 HUD 显 示信息相对单一,效果也比较一般。
2)W-HUD 指的是风挡式抬头显示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 HUD,简单来说,这种 HUD 直接将信息投射到前挡风玻璃上,与车辆更加融合,一体化更强,同时显示效果更 加 清晰。
3)AR-HUD 指的是增强现实技术式抬头显示系统,AR-HUD 是在 W-HUD 的基础上,增 加了 AR 的功能,比如对显示信息中会模拟车道引导,在变道和转弯时,能够更好地减少 走错路的风险。
4 整车智能平台:空气悬架方兴未艾
目前 国内空气悬架市场渗透率约为 1%。 2025 年国内空气悬架市场渗透率有望突破 10%,乘 用车空气悬架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233 亿元。
空气悬架是悬架智能化升级的主要方向
空气悬架利用气泵形成压缩空气,并将压缩空气送到空气弹簧的腔室中,通过改变空气密 度改变弹簧刚度,从而改变车辆高度。前轮和后轮附近设有高度传感器,按照高度传感器 的输出信号,悬架控制单元判断车身高度变化,再控制气泵和气路分配阀,使弹簧压缩或 伸长。由于空气悬架的车身高度可调、悬架刚度可调,因此其驾驶体验远好于钢弹簧悬架。 我们认为,空气悬架是汽车底盘智能化升级的重要方向。

1)被动悬架(刚度和阻尼无法调整),汽车状态被动地取决于路面、行驶状况和汽车的弹 性元件、导向装置及减振器这些机械零件。如传统钢制弹簧+普通减振器。
2)半主动悬架(可以调整刚度或阻尼其一),一种是传统钢制弹簧+电控减振器,阻尼力 依据车况调整,提高车辆舒适性和操控性,而刚度不可调节,只能取决于弹簧的出厂参数。 或空气弹簧+普通减振器,刚度系数由空气弹簧进行调节,阻尼无法调节。
3)主动悬架(可以调节刚度和阻尼),在半主动悬架的基础上,增加可变刚度的弹簧(如 空气弹簧),从刚度和阻尼上同时调整,实现舒适性和操控性兼得。“主动”即为刚度和阻 尼的可调节,主要靠电控模块来实现。如空气弹簧+电控减振器,刚度系数由空气弹簧进 行调节,阻尼系数由电控减振器进行调节。
行业渗透率有望实现从 1%到 10%的突破。据我们测算,目前国内空气悬架市场渗透率约 为 1%,展望 2025 年,我们认为空气悬架渗透率有望突破 10%(其中新能源车空悬渗透 率 30%,传统燃油车空悬渗透率 1%),行业空间有十倍的增长空间。具体来说,目前空 气悬架系统(硬件+软件)价值量约 1 万元,我们预计,到 2025 年随着产业规模扩大之后, 空气悬架系统成本有望下降到 8000 元左右。
消费升级需求配合成本下降,共同推动空悬渗透率提升,未来有望成为 20-40 万价格区间 燃油车+电动车的主流可选配置,且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更高:1)新能源汽车对成本不敏感; 2)空悬是差异化竞争、配置“军备竞赛”的关键选项;3)新能源汽车重量大、电池保护 要求高,空悬可以大幅提高舒适性、电池安全性;
我们预计,到 2025 年,乘用车空气悬架市场规模达到 233 亿元,商用车空气悬架市场规 模达到 45 亿元,国内空气悬架市场总空间达到 278 亿元左右。(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空气悬架公司动态
中鼎股份:收购 AMK,掌握空悬核心部件和系统集成能力
中鼎股份于 2016 年 5 月以 1.3 亿欧元收购 AMK(未上市),跻身空气悬 挂行业的领先地位。此后公司设立安徽安美科,加快 AMK 在国内的落地。目前中鼎股份 以智能底盘系统作为核心业务,最核心的是 AMK 的空悬产品。AMK 目前以空气供给单元 为核心业务。
公司持续推进海外工厂的成本控制和精细化管理的提升,在行业低迷和新冠疫情的严重影 响下,公司通过对海外企业进行人员缩减、费用优化及非核心业务剥离等一系列举措,增 加了海外业务恢复的速度,公司自 2020 年 3 季度以来,国内外产能已完全恢复并保持持 续向好态势。在与海外企业多年磨合的基础上,公司逐步强化管理输出和文化输出战略, 从区域化管理提升到模块化管理,加强海外企业的成本管控,推进业务整合和市场拓展, 同时发挥中国工程师红利的优势,进一步加快技术吸收和创新。
拓普集团:空悬系统有望于 2022 年投产
拓普集团是一家从事汽车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与销售的模块化供应商, 主营业务包括减震器、内饰功能件、底盘系统、汽车电子、热管理系统等产品。在底盘系 统上,公司在此领域已经布局了近 20 年,克服了各种技术障碍,取得了较强的竞争优势。 在热管理方面,依托公司在研发 IBS 智能刹车系统所形成的电控及精密制造的能力,公司 成功研发集成式热泵总成、电子膨胀阀、电子水阀、电子水泵、气液分离器、换热器等产 品。热管理系统是新能源汽车的增量项目,未来增长潜力较好。
根据公司官网,在空气悬架方面,其 2025 战略新工厂“空气悬架系统一部”,计划 2022 年 6 月正式投产,主要用于空气悬架的生产制造。新工厂投产后可实现年产量 200 万只空 气悬架,满足每年 50 万辆车的配套。拓普空气悬架系统具备整套系统开发、零件与总成 制造的能力。拓普集团初步建立了空气悬架整套系统及关键零部件的设计研发、试验检测、 生产制造及供货能力。可以完成生产的部件包括前后空气弹簧总成,集成式空气供给单元, 高度和加速度传感器以及空悬 ECAS 系统等。
保隆科技:本土空气弹簧龙头供应商
保隆科技成立于 1997 年,总部位于上海市松江区,在上海松江、安徽宁 国、湖北武汉、安徽合肥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德国巴登-符腾堡州、波兰华沙和匈牙利埃 尔德、奥地利贝恩多夫等地有生产基地、研发或销售中心。公司立足于汽车行业,向汽车 智能化与轻量化方向发展;产品包括气门嘴、平衡块、空气弹簧、空气减震器等橡胶金属 部件,排气系统管件、汽车结构件等汽车金属管件,汽车胎压监测系统、汽车传感器、基 于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等技术的汽车驾驶辅助系统等汽车电子产品。
公司智能悬架系统目前主要集中在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根据公司官网,保隆科技集成集 团内部资源,如空气弹簧、电控减振器、传感器、ECU 等,与著名高校合作,开发电控空 气悬架和电控变阻尼减振器系统。并与顶尖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整车厂联合立项,进行国 产化替代开发或开发前期技术储备项目,开发基于 AutoSAR 的控制系统。
5 无人驾驶出行服务:路测进展顺利,商业化落地可期
路测数据:Waymo 领跑,国内主要玩家切入第二梯队
加州路测:国内主要玩家切入第二梯队
根据加州车管局公布的最新路测数据,我们观察到:1)Waymo 维持第一梯队的优势,在 截至 2021 年 11 月为止的 12 个月中测试里程达到 233 万英里,脱离频率(需驾驶员接管 的频率)接近 8,000 英里/次。2)国内自动驾驶玩家切入第二梯队,小马智行、文远知行、 滴滴、元戎启行等均有超过 300 英里的路测里程,脱离频率高于 10,000 英里/次。3)在 无人驾驶领域,在截至 2021 年 11 月为止的 12 个月中,百度、小马智行、通用运营里程 共计超 2,4000 英里。
目前从出行服务企业融资情况来看,国外融资较集中于共享出行、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国 内融资主要集中于自动驾驶技术方面。其中国外融资规模较大的企业主要有致力于飞行汽 车研发的 Volocopter、共享滑板车的 Beam 等,国内融资规模较大的企业主要有致力于自 动驾驶方案开发的小马智行、嬴彻科技、云骥智行等。

中国路测:下探至三线城市
我们观察到,传统车企、互联网企业、无人驾驶初创企业在中国的路测项目由一线城市逐 步铺向二三线城市。排除一线城市与新一线城市,诸如沧州、保定、安庆、平潭二三线城 市也开始跟上自动驾驶的潮流。我们认为,这有助于出行企业获得更加丰富、更贴近真实 路况的道路数据,从而促进无人驾驶出行服务的早日商业化落地。
政策:美国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允许自动驾驶汽车不配手动驾驶控制装置
3 月 14 日,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发布 “最终规则”(final rule),将不再 要求自动驾驶汽车制造商为自动驾驶汽车配备手动驾驶控制系统。此规定落地后将允许自 动驾驶车辆不用配备方向盘、油门、刹车等传统手动驾驶控制装置。同时可以允许自动驾 驶汽车取消传统的驾驶座。
6 风险:电池涨价和缺芯的影响
毛利率:动力电池及原材料涨价影响车企毛利
动力电池原材料全线涨价不断推升电池价格,新能源汽车发展或将受到制约。镍、钴、锂等 电池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 2 月全球锂、碳酸锂价格仍然大幅上涨,碳酸锂价格突破 60 万 元/吨。受此影响,从 2021 年年初起,三元、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电芯和电池包价格持续攀升。

我们测算,电池涨价对毛利率的影响理想<蔚来<小鹏,主因 1)理想采用的增程式技术对 电池的依赖弱于蔚来、小鹏;2)小鹏产品定价较低,受成本端上涨压力更大。按照 4Q21 毛利率、2022 年 4 月最新汽车售价、2022 年 4 月最新电池价格推算,电池涨价 9/25%, 理想/蔚来/小鹏各车型毛利率下降约 0.8/1.5~2/2~5pp 不等。整体来看,电池成本每上涨 10%,理想/蔚来/小鹏各车型毛利率下降约 0.9/1.4/1.9pp。同时我们也观察到蔚小理可以 通过 1)与其电池供应商之间的长期价格协议;2)库存电池的使用;3)调涨终端产品价 格来缓解成本端的压力。
需求:车企涨价或将影响终端需求
多重因素使得整车制造商面临成本压力,多家车企频频提价。受到国际供应链波动、镍等 原材料迅速涨价、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国内疫情管控措施趋严等因素影响,整车制造商 面临成本压力,传导至终端电动汽车产品价格不断调高,目前包括比亚迪、蔚小理、特斯 拉等在内的车企均已上调旗下新能源车型售价。
我们认为,车企调涨终端产品价格或将影响其交付量。具体而言,我们认为涨价对蔚来、 理想、小鹏销量的冲击:蔚来<理想<小鹏。小鹏定价较低,价格敏感型客户对涨价的反应 更为激烈。
供给:供应链紧张,交车周期延长
我们观察到 1)特斯拉、小鹏、蔚来等车企的交车周期延长;2)蔚小理新车发布计划相应 推迟,反映了芯片、电池及关键零部件供应链紧张的局势,以及国内疫情反复的影响,我 们认为造车新势力的供应链或将面临新的挑战。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
相关参考
欧美佳20半轴(汽车线控转向行业研究:迈向高阶智能驾驶,2023年迎量产元年)
(报告出品方/作者:信达证券,陆嘉敏、曹子杰)一、迎自动驾驶浪潮,线控转向应运而生1.1转向系统是汽车底盘的核心机构汽车的底盘由传动系统,转向系统,行驶系统,制动系统四大系统组成,包括驱动、换挡、制动、悬...
法雷罗兰(汽车行业深度报告:自动驾驶加速,智能汽车时代来临)
(报告出品方:中信证券)报告综述2020年:智能汽车放量,自动驾驶加速发展。1)智能汽车销量高速增长,驱动相关公司市值大幅提升,加速产业化进程。2)自动驾驶产业化进程加速。特斯拉:领跑全球智能电动车市场,定义...
法雷罗兰(汽车行业深度报告:自动驾驶加速,智能汽车时代来临)
(报告出品方:中信证券)报告综述2020年:智能汽车放量,自动驾驶加速发展。1)智能汽车销量高速增长,驱动相关公司市值大幅提升,加速产业化进程。2)自动驾驶产业化进程加速。特斯拉:领跑全球智能电动车市场,定义...
打奶机是干什么(服贸观止|无人驾驶金融服务车、咖啡拉花机器人……看银行业如何结合AI推出新产品)
...众多观众前去了解体验。展区中多家银行展出了融合人工智能的新产品,如工行的无人驾驶金融服务车及建行的机器人咖啡机,旨在通过人工智能进一步丰富客户体验。协助银行业务咨询、办理人工智能车来了近年来,随着人工...
沈阳夏普维修(汽车域控制器行业分析:迈向汽车智能化的成败关键)
...电气架构由分布走向集中,并最终走向中央计算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渗透与普及,汽车电子电气零部件占汽车的比重也逐渐提高。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车载多媒体娱乐系统等逐渐成为消费者关注且左右购买决策的功能配置...
智能收费机(仅集度ROBO-01探月限定版专属 高阶智能驾驶终身免费)
不知何时起,车企在宣传智能驾驶这件事上好像都“学坏”了。发布会上的智能驾驶系统一个比一个唬人,塑造了一种门槛越来越低的假象,可是当用户真正下单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买个智能驾驶选装包居然还要好几万。况且,...
...该市第一批道路测试车辆行驶号牌,此举被视作成都加速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信号。“这批路测的自动驾驶车辆是基于百度自动驾驶平台(apollo)开发的,运用了该平台的最新技术。”百度(中国)有限公司(以下
泽尔测量仪(无人驾驶大规模上路?AWC汽车电子展测试企业来助力)
...开始大规模普及,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着众多智能汽车技术从封闭测试加速上路。面对智能汽车日趋复杂、高端的系统,提供与之匹配的安全支撑,全面评估和检验汽车电子部件及新技术应用的功能与性能,已是智能...
泽尔测量仪(无人驾驶大规模上路?AWC汽车电子展测试企业来助力)
...开始大规模普及,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着众多智能汽车技术从封闭测试加速上路。面对智能汽车日趋复杂、高端的系统,提供与之匹配的安全支撑,全面评估和检验汽车电子部件及新技术应用的功能与性能,已是智能...
日立生化分析仪008as(汽车自动驾驶深度报告:自动驾驶提速,布局明日之星)
...。2020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11部委联合印发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了2025年实现有条件智能驾驶汽车的规模化生产(L3级别),2035年全面将建成中国标准的智能汽车体系的愿景。美国和欧洲也推出了多项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