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兰(被误解最多的“景泰蓝”工艺何以传承至今?)
Posted
篇首语:针越用越明,脑越用越灵。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景泰兰(被误解最多的“景泰蓝”工艺何以传承至今?)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景泰兰(被误解最多的“景泰蓝”工艺何以传承至今?)
在逛博物馆看展览时,“景泰蓝”可能是被误解最多的名词之一。每次看瓷器通史展或者明清瓷器展,小编都能偷听到一些观众指着明代景泰时期的青花瓷对朋友/小孩说:“景泰蓝指的就是这种蓝色……”
明景泰 青花八宝勾莲大罐 故宫博物院藏
青花颜色很蓝,但它真的不是景泰蓝
实际上,景泰蓝和青花瓷没有半点关系。它的学名叫作“铜胎掐丝珐琅”,是以纯铜为胎,用扁铜丝掐成各种图案粘合或焊接于铜胎之上,再用天然矿物质釉料填入图案中,经过烧制而成。
景泰蓝制作技术在元代传入中国,明代景泰年间达到一个高峰。景泰时期的掐丝珐琅器物,常以蓝色为主色调,“景泰蓝”由此得名。
明景泰 掐丝珐琅番莲纹盒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代之后的清代皇帝,也十分重视景泰蓝这种工艺品的制作。清康熙年间,内务府开设“珐琅作”,乾隆年间,又在广州、扬州等地建立作坊,专门生产供皇家御用的景泰蓝。一时间,景泰蓝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黄金期”。
清乾隆 掐丝珐琅双龙纹水丞 故宫博物院藏
然而,随着清朝国力的衰弱,景泰蓝也逐渐走向没落。1912年清朝灭亡以后,曾经服务于宫廷的许多景泰蓝匠人流落民间,靠开小作坊维持生计。1940年代,由于战争、原材料价格上涨等诸多原因,不少匠人被迫放弃这门传承了六百多年的手艺,另谋生路。景泰蓝制作技艺几乎到了“奄奄一息”的程度。
清同治 掐丝珐琅勾莲纹执壶,故宫博物院藏
器物装饰明显简化,大面积光素,显示出清廷财力的衰退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为了挽救濒临消失的景泰蓝制作技艺以及雕漆、象牙玉石雕刻、绒绢纸花工艺、料器制作等十余种传统手工艺,北京市政府成立了特种工艺品公司(简称“特艺公司”)。
同时,清华大学营建系(今建筑学院)也在梁思成、林徽因的主持下,成立了为景泰蓝工艺品设计新图样的工艺美术组。实际指导图样设计工作的,是林徽因。
梁思成与林徽因(1928年摄)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林徽因的成就主要在中国建筑史研究和文学方面,为什么会接手美术设计工作呢?这还要从林徽因的求学经历说起。
1924年,20岁的林徽因赴美留学,报考宾夕法尼亚大学,第一志愿当然是建筑系。然而,当时的宾大建筑系不收女生。林徽因只能采用“迂回战术”,进入美术学院学习,同时选修建筑学课程。1927年,林徽因获得宾大的美术学学士学位,又进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深造。
1924年,林徽因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生证上的照片
林徽因在耶鲁大学参与设计的舞台布景剧照
这张广为流传的梁林结婚照上,林徽因身穿的结婚礼服是她自己设计的
因此,美术可谓林徽因的“老本行”,让她来指导景泰蓝的图样设计,自然再合适不过了。
关于林徽因与景泰蓝的缘分,还有这样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
有一天,林徽因在海王村古文化市场的一个古玩摊上买回了一只景泰蓝花瓶。老摊主对林徽因说:“这是正宗老天利的景泰蓝,别处你见不到了。就是老天利这家大字号,也撑不住,快要关张了。”
老摊主又颇为感慨地说:“北京的景泰蓝热闹了几百年,到这会儿算绝根儿了!”
林徽因听了摊主的话,不禁为景泰蓝的命运担忧起来。她与梁思成再三商量,决定在清华大学营建系成立一个工艺美术组,抢救景泰蓝。工艺美术组的成员,除了林徽因,还有常沙娜、孙君莲、钱美华、莫宗江等人。
(自左至右)钱美华、孙君莲、常沙娜三人在清华园内的合影(图自《黄沙与蓝天——常沙娜人生回忆》)
想要为景泰蓝设计出合适的图案,就要先了解景泰蓝的制作工艺。林徽因带领组员们跑了一整天,才找到为数不多的几家景泰蓝小作坊。这些小作坊有的只有三五个老师傅,几副小炉灶,产量很低,也没有什么销路。一个老师傅听林徽因说他们是为恢复景泰蓝工艺做调查的,激动得老泪纵横,握着林徽因的手说:“你们救救景泰蓝吧!”
1951年,特艺公司在崇文门外喜鹊胡同成立了研究、制作景泰蓝的特艺实验厂,将许多散落民间的景泰蓝艺人请进厂参加实验。当时已有几位老师傅由于生活所迫,改行拉黄包车了,被请回厂时,老师傅们激动得热泪盈眶。
在全面了解景泰蓝的材料性质、制作工艺后,林徽因提出了景泰蓝图样设计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除了花纹好看以外,还要形体好看,颜色好看,而且要三者配合得好看。
2.花纹形体和颜色统一的一致的效果。——我们要求一件器物,一眼望过去就产生单纯的、完整的,明朗的印象。
3.设计以形体为第一位,其次是颜色,最后才是花纹。
4.反对花纹的繁琐零碎,但不主张偷工减料的粗糙马虎。
5.尽量利用古代花纹图案的精华,把古代工艺家的杰作作为组织花纹的借鉴。
6.从传统出发,然而不做死板的抄袭和机械的模仿。
摘自林徽因《景泰蓝新图样设计工作一年总结》
林徽因指导常沙娜设计的景泰蓝罐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景泰蓝很快“起死回生”。1952年,我国首次承办国际会议“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和平会议”。会议礼品中就包含林徽因和工艺美术组同仁们设计的景泰蓝台灯、大盘、烟具等。
林徽因指导莫宗江设计的景泰蓝大盘
但林徽因并不满足于此,她希望景泰蓝的使用范围能够更加扩大,可以与当时的大众购买力相适应,真正摆脱“皇家工艺品”的标签,走进平常百姓的生活。工艺美术组认为,景泰蓝因材料限制,不宜用于装水,甚至被溅到水也不合适。因此,林徽因指导设计了一批带盖的小罐、小盒,可以用来装纽扣、针线、糖果等杂物。
林徽因指导莫宗江设计的景泰蓝烟灰缸
时至今日,不论是否能get到它的准确含义,“景泰蓝”一词已家喻户晓。作为一个拥有几百年历史的名词,景泰蓝能够被大众熟知,离不开一代代匠人的传承,也离不开林徽因和她率领的工艺美术小组的努力。
林徽因涉猎艺术、建筑学、文学等众多学科,受到了多元的思想启迪,具有开阔的专业视野,在长期的学习、研究与实地考察中,又深入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和独特的民族气质。这些知识与人生经历的积累,都是她在景泰蓝保护及设计中创造力的源泉。
1950年代,林徽因在工作
参考资料:林徽因《景泰蓝新图样设计工作一年总结》胡木清、黄淑质主编《梁思成林徽因影像与手稿珍集》(文中林徽因照片及设计舞台布景剧照均引自此书)苗永生、张莉《钱美华:追寻大师足迹传承景泰蓝技艺》周蓉《艺术、建筑学、文学交叠下的林徽因》(文中林徽因指导设计景泰蓝作品图片均引自此文)
相关参考
总控调压阀(「中央媒体看甘肃」年引水三千万方,润泽十五万亩旱砂地,甘肃景泰县——永泰川 何以变成米粮川)
...三千万方,润泽十五万亩旱砂地,甘肃景泰县——永泰川何以变成米粮川(一线调研)本报记者王锦涛赵帅杰上图:永泰川灌溉引水工程示意图。景泰供水工程指挥部供图下图:永泰川122万方调蓄水库进水口。景泰县委宣传部供...
景泰工艺画(被习近平当作国礼送给普京的“景泰蓝”,是怎样制作的?)
...画,也能按照美术家的设计图样制作。”叶圣陶笔下的《景泰蓝的制作》还原了景泰蓝工艺品的制作过程。景泰蓝,中国的著名特种金属工艺品之一,到明代景泰年间这种工艺技术制作达到了最巅峰,制作出的工艺品最为精美而...
名品、传承/鲜为人知往事景泰蓝,从最初据史料记载始于元朝,到盛于明朝景泰年间,再到清朝成为皇家御用的宫廷至宝,它一直就备受皇家喜。近年来,景泰蓝精品也随之出现在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渐渐被藏家所关注。...
...构筑了黄河索桥至大靖泗水堡之新边。如今“打铁花”的传承人张泰儒的先祖张铁蛋以兵户戍边,由山西移驻景泰之芦塘堡,为随军铁匠专事制造兵器和修补农具。当时景泰境内经济、文化落后,每逢佳节无烟花爆竹渲染节日气...
景泰蓝也称"铜胎掐丝珐琅",因其釉料颜色主要以蓝色为主,又因其最初兴盛于明景泰年间,故称为景泰蓝。景泰蓝最后一个繁荣期是乾隆时期。当时烧制大型景泰蓝的技术迅速提高,数量显著增多,高大的屏风、宝座,技...
来源:廊坊云报廊坊日报讯景泰蓝,学术上正式名称是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将各种颜色的珐琅附在铜胎或是青铜胎上,烧制而成的瑰丽多彩的工艺美术品,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元朝。因其是在中国明朝景泰年间兴盛起来,因...
“珍珠串,景泰蓝,玉器玲珑看不完”说的是一种泛着幽蓝光芒的器物。它是有玉石一样的温润,珠宝一样的光泽,瓷器般的细腻,金银般的灿烂。它,就是工艺美术四大花旦之景泰蓝。《一帆风顺》张同禄如果说青花瓷像茉...
关于徽章定制,包括(但不仅限于)制作徽章的材料、制作工艺以及入色处理等等往细了说,有太多可以讲的了,因为经常会被问到各种比较简单基础的问题,更多的是存在很多“章小白”对很多基本的工艺处理不清楚,最重要...
景泰蓝原料(北京景泰蓝,中国北京特产工艺品,明宣德年间(1426~1435)兴起)
北京景泰蓝,中国北京特产工艺品。明宣德年间(1426~1435)兴起。景泰年间(1450~1456),以图案精美、色泽浑厚著称于世,制品雅静含蓄、温柔敦厚,因以深青色和浅天蓝色(略带绿)两种釉料最盛行,故名景泰蓝。清康熙年间,...
木炭景泰蓝火锅(发现保定非遗之美(15):火锅吃出艺术感高规格礼遇,你见过吗)
...现保定非遗之美》栏目,带你了解保定非遗的独特魅力。景泰蓝火锅景泰蓝火锅是众多火锅器具中的一种常见类型,景泰蓝火锅不仅具有传统火锅器具无法比拟的优点,更为重要的是景泰蓝火锅还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涞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