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有几家陶瓷瓦厂(千年窑火生生不息,景德镇柴窑的千年技艺让人惊叹)
Posted
篇首语: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景德镇有几家陶瓷瓦厂(千年窑火生生不息,景德镇柴窑的千年技艺让人惊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景德镇有几家陶瓷瓦厂(千年窑火生生不息,景德镇柴窑的千年技艺让人惊叹)
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公安”头条号。如果您喜欢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还可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
在如今浮北碧水环村、小桥流水的田园景色中,很难想象这里曾经船来船往,一片繁忙之景。而这繁忙的源头皆是源于船上所载之物——窑柴。
众所周知,从陶到瓷,陶与瓷的器物里蕴藏了人类生活进程中所有的文化密码,传说中的柴窑更是如此。赏瓷观窑素雅流丽,雍容简约,宁静温润,充满着一种敏感对立的张力,成为火与土的极致艺术,窑柴在其中必不可少。
柴窑(资料图片)
壹
浮北窑柴运输基地
浮梁县历史悠久,宋代汪肩吾编纂《浮梁县志》,他对县名下的定义是:“溪水时泛,民多伐木为梁,故名浮梁。”一直以来浮梁县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1.4%,是江西的重点林区县,正是因为有如此丰富的林业资源,浮梁县浮北一带曾被誉为窑柴运输基地。
说到柴,人们并不陌生,自然想到烧火的木柴。至于是什么木,好像没什么特别的讲究,多数是就地取材,有啥用啥。但是柴窑的柴却十分讲究,并不是随便的木柴,而是指松木。浮北的勒功村处于群山环抱之中,其周围的崇山峻岭盛产木材,这些木材是昔日景德镇窑厂烧制陶瓷的必备燃料,因此这里也曾经是景德镇窑厂烧制陶瓷的木材输送地之一。
据了解,勒功街沿河而建,顺着地势由西北向东南渐低,街边所有房屋同样依地形而建,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崇尚自然、顺应自然的特征。古时勒功村为粤、闽、赣诸省商人北上及苏、浙、皖等地商人南下的必经之地,而勒功街就是村中的主干道。街上开设有酒坊、油坊、屠店、豆腐店等几十种店铺,还有4个船舶码头,装运窑柴的船经过此地最多时每天可达300多艘。
昌江河上的船只与竹排(资料图片)
“当年浮北、皖南的松木(窑柴)就是经由街外这条昌江河运往景德镇的。”勒功村村民杨晓东说,在勒功老街中段,为了方便当年运送窑柴,靠河一侧的店铺与店铺中间还特意留有通道。运柴工人穿过通道,再顺着台阶往下走,可以直通河边装运窑柴的码头。而在勒功老街上段,临河一侧没有建房,不临河一侧的店铺则每隔几家就建有一个方便过往客商和运送窑柴的工人歇脚的廊亭。
窑柴堆(资料图片)
如今,看到那些遗留下来的古码头、廊亭,依稀可以想像当年窑柴在这里装卸的忙碌场景。走在老街上,还能发现青石板路面中间有一条深深的凹痕,村中老人说,这是古代运货的独轮车来往经过时轧出的车辙,日久天长便成了凹痕,这也印证了勒功老街昔日的繁华。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发达的陆路取代了水运,老街已不再是往昔的交通要道,不再承担当地主要的商业功能,渐渐萧条下来,繁华随之成为历史。
告别勒功街,右拐进入一条崭新的沥青路,顺着昌江支流,一路下行,九公里后到达沧溪村。沧溪村村落布局完全符合“枕山、环水、面屏”的古代风水理念,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审美需求。位于浮梁县东北部勒功乡境内,距离景德镇市区70公里。沧溪村以农、林、茶等为主要收入来源,良好的林业资源与水源,当时沧溪村也是景德镇窑柴的一大供应地。
贰
走水运的窑柴
在当时那个年代,因为景德镇各大瓷厂对窑柴的需求量极大,砍窑柴成了浮梁县各个村落的营生手段之一。如此庞大的窑柴消耗,在道路狭窄不通,汽车数量极少的时期,运输成了大麻烦。浮梁人聪明地借助农村依山傍水的优势,将窑柴以水运方式运往昌江的各个“草鞋码头”。
窑柴虽说只是作为生产烧瓷的燃料,但却极为讲究。窑柴规格长约七寸,有五种类型:一为天字号,是直径一尺以上的窑柴片;二为地字号,是直径五寸以上、一尺以下的窑柴片;三为三开片,是直径五寸左右,劈成三块的窑柴片;四为双开片,是直径五寸以下,只能劈成两块的窑柴片;五为秃子,是直径2寸以下,无法开片的棍子柴。由当地柴农先在山上将松树砍倒,砍去枝丫晒干,再把松干运至山下,比较粗壮的便按要求砍断分批松下山。
据了解,在当时地处偏僻山区(不临近大河)的村庄,雨季便会将砍好的窑柴丢人溪水,顺流漂至入河口处,在那里扎关拦阻,待柴集中一定数量,即行放关。在适宜装船的河段扎关,将柴起坡,并堆码整齐,处理好后再装船运输。
沧溪村78岁老人江国庆,他年幼时便随父亲砍过窑柴,在他的记忆中,窑柴一般是下半年时,柴农便开始砍柴,将湿松树堆成一堆,并在松树堆上用石灰撒一条白线,既可以防盗,还可以防虫。上半年汛期时便会将锯成片、砍成小段的干窑柴,一批批地送往镇里,因为距离较远一趟来回都要两三天,而大量的窑柴需要一趟趟地运输。因为汛期,水面较为汹涌,送窑柴的这段时间便是家人最为揪心的时期。为了确保划船人的安全,一般送窑柴都是船队一起进行运输,方便发生意外时能被救起,当时村内水性好的年轻人极为吃香,大家都喜欢和这样的人一队。
沧溪村平静河面(瓷都晚报记者 张燕 摄)
“砍烧瓷器用的窑柴有个规矩,我的父亲曾告诉我,窑柴只能是沿昌江两岸周边山上轮栽轮伐的松树,20年一个轮回,伐了种,种了伐,以保证不会坏山林。”江国庆说道。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景德镇的陶瓷业仍然保持着最原始的生产方式,从浮梁乡下驶来的木帆船,满载着松木窑柴到昌江码头靠岸,那里的草鞋风味尤其醇厚。穿着草鞋的陶瓷搬运工则用那一根根被肩膀磨得呈亮的楮树扁担,把它们一担担地挑上岸。两千多年来,瓷工们就是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穿着草鞋艰苦卓绝地踩出了辉煌的“瓷器之路”。
在“草鞋码头”,搬运工们用夹篮一担担地挑窑柴上岸,岸上有一人专门记录担数,记满一个“正”字就是五担,计件算钱。倒在柴堆上的干窑柴有的松树皮会掉下来,孩子们就回背着竹篓子,去捡松皮回家当柴烧,俗称“窑柴皮”。
窑柴堆(资料图片)
窑柴到镇后,都由窑柴行代销。窑屋的存量有限,所以,窑户购买的窑柴,大都堆放在露天。农村的天地宽,砍伐下来的窑柴都是堆成一条条高2 尺至2.5 尺的短墙状。但城市的条件不许可,景德镇人想出了一个高招,将它堆成四方的屋宇状,顶部用大块的片柴为瓦,雨水自然地下流,可保窑柴一两年不会变质。在当时昌江的河畔,到处可见这种窑柴堆,这既是景德镇一道独特的景观。当时景德镇为保陶瓷生产,历史上还曾设有一个“保柴公所”,日夜有荷枪实弹的所丁在河边巡查。
叁
燃料革新让水面归于平静
景德镇柴窑烧成技艺已有千年,因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特殊性质成为无数瓷器爱好者的“心头好”。究竟柴窑为何如此特别引得无数英雄竞折腰呢?
柴窑烧制时不同的陶瓷摆放位置、不同的烧制方法都会呈现不同的效果与肌理,所以每个烧窑人几乎都有自己的专属风格,所呈现出不同的美,有的粗犷、有的禅意、有的厚重,但是无论以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柴窑作品都是非常耐看且迷人,正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柴窑瓷器千变万化的釉色、肌理,除了与陶土所含微量元素有关系,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柴窑烧制时所选的燃料。松木烧出的火焰长、热量高、灰粉少,有利于窑内温度更加均匀地分布,从而使得窑内瓷器烧制多、快、透。另外松木含有的松油脂可燃性强,火焰清净,对瓷器的温润成色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但随着1956年,景瓷恢复快速生产,窑柴消耗不断增加。《景德镇文史资料·烧成技术的演变》一书中便写道:“一座柴窑,每年消耗松柴4000立方米,用量巨大。”当时景德镇柴窑数量何其之多?因此窑柴的替换品显得尤为重要,景德镇陶瓷工人便不断在产品上、技术上、工艺上创新,努力进行生产技术的改造。1966年,景德镇窑全面实现以煤代柴,1976年开始用重油。
1988年3月,由景德镇陶瓷工业设计院自行设计的第一条焦化煤气隧道窑在红星瓷厂试产。经四个月的连续运行,试产成功。窑青率达到91.68%,肯定了焦化煤气烧景德镇瓷器是成功的。随后,景德镇红光、景兴、新华、艺术、红旗等瓷厂也相继建成焦化煤气隧道窑,提高热用率,能耗大幅下降,实现从烧柴——烧煤——烧油——烧气的四代能源烧制瓷器的技术变革。
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气烧隧道窑(资料图片)
景德镇陶瓷历经千年发展,从柴窑到柴煤混烧、煤窑、煤制气隧道窑、燃油隧道窑再到如今的电窑气窑······随着更为发达的交通及窑柴需求的减少,浮梁县一带的河面渐渐回归平静。虽然河面归于平静,但景德镇燃烧着的千年窑火仍然生生不息,影响着景德镇一代又一代的人。
相关参考
...古县”德化位于福建省的中部,泉州市西北部,是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齐名的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由于地处戴云山区,盛产优质的高岭土,而且林木河溪密布,天然的良好原料和资源条件为德化窑火千百年生生不“熄”打...
在景德镇,说到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生产瓷器最精美的古代民窑窑址,非湖田窑莫属。这座始烧于五代,盛于北宋,衰于元,终于明,延续时间近七百年的窑口被已故知名陶瓷考古专家刘新园先生评价为“是研究景德镇制...
景德镇陶瓷桌(上海陶瓷博物馆餐厅,把收藏级景德镇瓷器搬进店)
...撼了!!!独占1500㎡的「陶瓷博物馆餐厅」把收藏级的景德镇瓷器搬进店1000块青花瓷组成的巨型吊灯888个陶瓷素胚胎组成的弧形墙666个瓷葫芦、199只陶瓷彩蝶、786片陶瓷鱼灯、12个生肖主题的陶瓷美学包房…这里就是「瓷的世...
央广网景德镇6月24日消息(见习记者盛杨泳)盛夏的赣鄱大地,青山滴翠,处处涌动着生机勃发,景德镇陶瓷文脉浩瀚延绵,充满希望。景德镇伍陆柒陶瓷艺术展示暨学术研讨会活动现场(央广网见习记者盛杨泳摄)品味千年瓷...
...北朝、隋唐、宋元和明清。因其结构连绵不断,故又具“生生不息”之意,是陶瓷史上应用最
景德镇工艺陶瓷(千年古瓷诉说东方故事 《新生万物》探访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
...出品的大型非遗焕新纪实节目《新生万物》走进千年瓷都景德镇,在一土一器中窥巧心,亦在一墨一彩之中见天地。景德镇名字从何而来?本期非遗小剧场为观众讲述了景德二字背后的故事,南方进贡了一批瓷器给宋真宗,他观...
玫瑰石泥(千年陶瓷文化浸染的古村落,景德镇的“瓷都摇篮”丨易乡行乡村游)
...预订易乡行会员入住免房费忙时种田,闲时进坑,这里是景德镇的“瓷都摇篮”。今天我们不谈三宝,也不谈陶溪川,谈一谈进坑村。进坑村位于景德镇东郊浮梁县境内,在2014年以前,进坑村和景德镇郊野的其他小乡村一样,...
玫瑰石泥(千年陶瓷文化浸染的古村落,景德镇的“瓷都摇篮”丨易乡行乡村游)
...预订易乡行会员入住免房费忙时种田,闲时进坑,这里是景德镇的“瓷都摇篮”。今天我们不谈三宝,也不谈陶溪川,谈一谈进坑村。进坑村位于景德镇东郊浮梁县境内,在2014年以前,进坑村和景德镇郊野的其他小乡村一样,...
玫瑰石泥(千年陶瓷文化浸染的古村落,景德镇的“瓷都摇篮”丨易乡行乡村游)
...预订易乡行会员入住免房费忙时种田,闲时进坑,这里是景德镇的“瓷都摇篮”。今天我们不谈三宝,也不谈陶溪川,谈一谈进坑村。进坑村位于景德镇东郊浮梁县境内,在2014年以前,进坑村和景德镇郊野的其他小乡村一样,...
景德镇茶具┢景德(彭中天解读景德、景德镇、景德镇市和景德古镇)
景德只是一个年号,是宋真宗的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只有短短4年(1004—1007)。但因真宗酷爱陶瓷就把它赐给了南方一个以盛产瓷器而闻名的特色小镇,成就了一段千年佳话。年号本身并无太多意义,只是代表谁在执政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