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清朝科举考试有哪些作弊套路
Posted
篇首语: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揭秘:清朝科举考试有哪些作弊套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揭秘:清朝科举考试有哪些作弊套路
今天奇妙奇闻小编给大家带来清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短短两句话,道出了科举考试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对于大多数古代学子来说,科举考试是他们他们改变命运的最佳机会,甚至是唯一机会。因此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学子比比皆是。每次科举考试都会抓出一批又一批的作弊考生,但科举作弊现象还是屡禁不绝。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清朝科举考试有哪些作弊套路,其中有不少招数可能会让我们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
一、科举移民
清朝时期,江南一带的经济、文化非常发达,远胜过帝国其他地区。所以江南的考生在教育程度、知识水平等方面自然要高于其他地区的考生。如果完全是按择优录取的条件,那显然江南考生就占有压倒性优势。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清朝的科举考试在录取名额上是按地区划分,确保文化水平较弱地区的考生也有充足的机会跻身帝国精英阶层。如此一来就出现了“科举移民”现象。比如江南地区因考生竞争激烈,所以一些有能力的家族会在像是西南一带文风不盛的偏远区域设一个户籍,然后经由收养或寄籍,将家族中特别有希望的学子迁到该户。他们在寄养家庭中金榜题名的机会远大于在自己的出生地。
由于“科举移民”虽不合理,但却合法。所以朝廷对这一现象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且“科举移民”的考生最终还是要在考场上凭实力说话,因此这个招数对科举考试公平性的影响不是很大。
二、夹带小抄
与“科举移民”的高端套路相比,夹带小抄的作弊招数就算是low爆了。不过此招虽然上不了台面,但其危害和影响却很大,因为夹带小抄是所有作弊套路中普及程度最高的。虽然科考现场防止作弊的措施层层加码,但总是有不少漏网之鱼能将小抄成功带进考场,并在考试中“下笔如有神”。
清朝有一部“作弊宝典”叫《五经全注》,全书有342页,共30万字,里面刊载着《易经》、《书经》、《诗经》、《礼经》、《春秋》五经,并附有注释和序言。然而令人感到吃惊的是,这部鸿篇巨制的“宝典”竟然只有6.5厘米长,4.8厘米宽,1.5厘米厚。只要考生能成功将此书带进考场,“学渣”秒变“学霸”。
三、勾结考官
清朝统治者为了确保科举考试的公平、公正做了许多努力,其中就包括了杜绝考生勾结考官情况的发生。每当科举考试结束后,所有考生的卷子都由众多抄写员誊抄一遍,然后再将誊抄的卷子交给考官批改,以防改卷的考官从笔迹中认出考生身份。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些有门路的考生还是跟考官事先约定好在试卷中写入特定的字词或文句,考官依照这些“暗号”还是能轻松识别出考生身份。
四、请人代考
请人代考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请“枪手”,方式也是五花八门。有的是替考人直接下场执笔代考;有的是考生与替考人同时入场参加科举考试,但彼此交换身份,达到混淆视听的效果。不过,请人代考的作弊方式在低阶科举考试(如童生试、乡试)中比较常见,在最高阶考试(殿试)中一般不会出现,因为殿试是由皇帝主持的考试,欺君罪名实在担当不起。而且即便金榜题名,将来再见到皇帝也不好蒙混过关。
清朝法律在针对科举考试作弊现象的处罚很重,一经发现,立即要革除之前取得的功名,并视情节处以杖责、发配充军等处罚。但由于当时人们对科举考试抱着近乎病态的追求,因此不惜以身试法者大有人在。科举作弊现象总是屡禁不绝。
相关参考
自从科举制度诞生以来,就对中国的社会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在古代被人们认为是“取士大典,关系至重”,所以历朝历代以来对待科举考试都是非常看重的,同时对于科举舞弊的行为也是严加审查的,一经发现都是处以极...
现如今的高考,重要性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就相当于古代的科举考试。 而古代的科举考试,也同样属于国考,异常严格,负责出卷的考官,也同样会受到隔离。但是,即使再怎么严格的管理制度,依旧会出现一些投机取...
科举不仅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还是古代贫寒家庭光宗耀祖唯一的出路,所以古代人对于考试非常重视,并且科举考试原则上允许自己报名参加,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
...份入京参加会试,结果却卷入舞弊案,导致被下狱,从此科举梦算是破碎了。以唐寅的才华完全没有作弊的需要,这起案件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人尽皆知,他号称江南第一风流才
...份入京参加会试,结果却卷入舞弊案,导致被下狱,从此科举梦算是破碎了。以唐寅的才华完全没有作弊的需要,这起案件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人尽皆知,他号称江南第一风流才
...试历史上,也发生了不少雷人的事情。 1795年,正是清朝乾隆时期,朝廷举行了一次会试。来自浙江嘉兴的举人王昙兴冲冲地来到京城赴考。 王昙,字仲瞿,生于1760年,秀水(今浙江嘉兴)人。 王昙是随园老人袁枚的...
...,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3、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05)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式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周年。
...对中国古代政经影响深远,它从隋唐时开始出现,一直到清朝末年才退出历史舞台,从出现到鼎盛以至衰落差不多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时间。这种由朝廷设立科目,统一考试,士子可以自由投考的选拨官吏的制度,曾经一度是世界...
清朝最倒霉考生遇到奇葩考官,弄丢试卷名落孙山!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对于古代绝大多数读书人来说,参加科举考试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也是最公平的机会。毕竟,考试面前人人平等。 ...
...严格固定的八股文格式,八股文的格律形式就此形成了。清朝延续了明朝的八股取士制度,最终在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清政府宣布停止科举考试使用八股。公元1904年,清政府举行了最后一次科举,第二年起废除。八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