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亡在谁手里

Posted

篇首语:没有爱的教学,宛如无水池塘,终将群鲜枯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蜀汉亡在谁手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蜀汉亡在谁手里

  诸葛亮最后的接班人,是姜维。

  不过跟蒋琬、费祎这两位根正苗红的蜀汉人相比,姜维的出身比较特殊,他是一名魏国降将。

  228年诸葛亮发动第一次北伐战争时,姜维本是凉州天水冀县的一个中郎官,正跟随太守在外视察工作,不料突然碰到蜀汉大军袭来。可能被吓懵了,这太守无缘无故觉得姜维等人有异心,就抛弃姜维自己跑去了上邦城。姜维追过去,结果城门已闭不让进,返回冀县,冀县也不让进。没得办法,姜维只好和同伴“俱诣诸葛亮”,成了特色蜀汉复兴主义的一份子。

  从战争的结局看,这次北伐可以说功败垂成可惜至极,但姜维的到来,却是给了诸葛亮不小的安慰。

  《三国志》里,诸葛亮对姜维的喜爱跃然纸上:

  “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时年二十七。”——这待遇堪比曹操对关羽了,一过来就是封将封侯。

  “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永南大家可能不知道,但季常应该比较熟悉了,他就是早先被誉为蜀汉头号种子选手的“白眉最良”马良,基本上能代表蜀汉年轻一辈的最高水平。诸葛亮说马良不如他,这评价可以说顶天了吧。

  “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本来上一段话是诸葛亮专门写信给张裔和蒋琬夸姜维的,结果他夸完一遍还不够,这次又来,说姜维武略过人,他要把自己生平所学尽授给他。就这他还不放心,要带他进宫给刘禅看看,当着皇帝面再给他来一遍。

  无论怎么看,对于姜维,当时诸葛亮那股激动喜悦的心情都根本藏不住。也正因如此,罗贯中才在《三国演义》里,特意花了一整章的篇幅来讲孔明如何用计收服姜维,这都是建立在正史基础上的。

  但可惜的是,姜维到蜀汉才不过六年时间,诸葛亮就去世了。这短暂的时间,导致姜维根本没来得及建立任何功勋,最出彩的一次表现还只是诸葛亮去世时通过“反旗鸣鼓”逼退了司马懿。但这显然是不够的。

  姜维作为一名降将,在蜀汉本就没有任何根基,现在领路人没了,后面的路当然就更难走了。而这个时候,姜维生命中的第二个贵人就站了出来——蒋琬。

  受《三国演义》影响,很多人都以为姜维的发迹都是靠诸葛亮的提拔,但事实上,诸葛亮只是为姜维铺了一段路,真正的提拔,是蒋琬来完成的。

  从官职上就能看出,234年诸葛亮去世时,姜维还只是一个辅汉将军、右监军,处于中级军官阶别,远远算不上在权力核心。但到了延煕十年(247年),蒋琬去世的第二年,姜维已然成了仅在大将军费祎之下的卫将军。这其中的13年,除了姜维自己够优秀外,重要的一笔必须得归因于蒋琬连续不断的提拔。

  当然,蒋琬提拔也不是随意提拔,如果可以当初诸葛亮就直接自己来了。提拔的前提,是姜维得建立起配得上的军功。对此,蒋琬的做法是一面命姜维“数率偏军西入”,进行小规模的北伐,同时国内哪里出现了叛乱,也都派姜维前往征讨,少数民族比如西羌的团结工作,也都经常交给姜维去干。

  这样一步步,姜维不仅每次干得非常出色,还在军中逐步建立了功勋和权威,于是蒋琬对其的加封也就水到渠成了。

  这条晋升轨迹,其实很像魏延。魏延的发迹,一开始也是刘备看重把他提拔到汉中太守这个位置,处于中级军官阶别,后来诸葛亮带他北伐,特意培养,让他靠着军功一步步踏上来,最后官至一人之下的征西大将军。

  尤为巧合的是,当初诸葛亮为了鼓励魏延,特意把凉州刺史之职封给了他,意思是打下了凉州(凉州在魏国手里),这刺史就给你了。结果到延煕六年,蒋琬又把凉州刺史封给了姜维……这意思都懂吧。

  当然,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怎么蒋琬也这么看重姜维这个降将,要如此提拔他呢?这个吧,别忘了,这可是诸葛亮欣赏的人,之前诸葛亮写信给蒋琬夸姜维这事你以为就是夸夸而已?恐怕早就有嘱咐好蒋琬的意思在里头了。蒋琬治政在行,但军事是短板,姜维的出现正好能弥补这一缺陷,这大概就是诸葛亮最初的打算。

  两人的相得益彰持续了十余年,最后在延煕九年(246年)因蒋琬的去世而结束。接下来,到了费祎当政的时间,姜维可就没这么一帆风顺了。

  前面说过,由于亲眼见证了诸葛亮五伐中原空劳无果的全部过程,费祎下定决心,打算改变蜀汉的北伐国策,实行休养生息、与民为安。

  但同时,经过十余年历练后的姜维却已经不满足于小规模的北伐了,他“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诸羌、胡以为羽翼,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希望走诸葛亮的老路,通过北伐割据陇右,逐步蚕食魏土。不可避免地,两人之间出现了裂隙。

  有矛盾了,怎么解决呢?这个简单,谁大听谁的——费祎是大将军,姜维是卫将军,听费祎的。

  所以在247年—253年这七年里,虽然姜维多次要求趁着魏国司马氏取代曹氏引发动乱的时机,大规模出兵北伐,但费祎就是不肯松口,每次最多给一万人。而且就这一万人他还心疼,每次都苦口婆心地劝姜维说:咋们比丞相差远了吧,以前丞相都做不到,就凭咋们几个?要是大军出了点意外,后悔都来不及。

  有人凭此说费祎太怂了,还有人说他在故意打压姜维,但事实上,其实人家这话说的很负责任,毕竟他才是总理全国军政的人,蜀汉国力有几斤几两、经不经得起折腾他是最清楚的。

  不过,当时间来到253年费祎被刺之后,姜维所有的限制就瞬间消失了。

  “祎卒。夏,维率数万人出石营。”陈寿短短一句话,就将姜维迫不及待的心情给勾勒了出来。

  从这一年起到257年,姜维开始了连续五年的大规模北伐,每年一次,从不缺席。这五次用兵分别如下:

  253年,吴国太傅诸葛恪举全国之力,兴兵20万伐魏,姜维趁机率数万人出石营包围南安。魏雍州刺史陈泰率军解围,两军相持不下,姜维粮尽退兵。

  254年,魏帝曹芳企图发动政变推翻司马师,因消息走漏被司马师血腥报复,国内出现动荡。魏国狄县县长举城向姜维请降。姜维趁势发动北伐,魏将徐质率军反击,突袭汉军前营杀死当时患有风湿的荡寇将军张嶷。姜维率军随后赶到,击败魏军斩杀徐质,经过一番拉锯战,最后抢了不少魏国人口撤军。

  255年,魏大将军司马师因眼疾病死,姜维再次率军北伐。魏雍州刺史王经不听陈泰军令擅自出击,被姜维大破数万人,战果超过了当年诸葛亮在卤城大败司马懿,成了蜀汉最成功的一次北伐。但是陈泰随后赶到增援,姜维攻不下狄道,只好撤退。

  256年,姜维被封为大将军,志满意得。于是这次他不等魏国出现动荡,便和征西大将军胡济约定发动强攻,结果胡济失期未至,姜维被邓艾围攻击败,死伤惨重。蜀汉百姓开始怨恨姜维,陇西也开始骚动不安。姜维参照诸葛亮故事自贬三级,以后将军衔行大将军事。

  257年,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不服司马氏发动叛乱,并请求吴国增援。姜维趁机出兵秦川,魏军坚守不战。双方长期对峙,直到258年诸葛诞兵败身死,姜维撤军。回国后姜维恢复大将军职务。

  这连续五次长达六年的北伐,虽然战绩看起来不错,但最后的结果却是依旧是空劳无得。与费祎生前的国安民乐比起来,蜀汉明显出现了国力空虚的迹象,如《三国志.谯周传》:时军旅数出,百姓凋敝。

  那么这时,姜维面临的压力不再对外,而是来自蜀汉内部。

  在军中,车骑将军张翼“每与廷争”,强烈反对继续北伐;在朝中,谯周作《仇国论》,批驳姜维穷兵黩武;宫里,得势的黄皓“阴欲废维树宇”,想让右将军阎宇代替姜维;其他人如诸葛瞻(诸葛亮之子)、廖化、杨戏、董厥这些人也纷纷站到了姜维的对立面……

  这种来自军政双方的一致反对,使姜维暂时安静下来,不敢再轻易出兵。但空下来的这段时间,姜维也没闲着,他通过全盘考虑,开始计划调整汉中的防守策略。

  一直以来,蜀汉对魏国的防守重心都在汉中,为此第一任汉中太守魏延采取了“实兵诸围、拒敌于外”的防御方案,成功保卫了汉中十数年无虞。魏延死后,后继者王平也延续了这一方案,并在兴势之战中成功抵挡了曹爽十万大军。但到了姜维手里,他觉得这方案虽然防御值max,但进取性不足,无法对敌造成有效杀伤,所以就换了个想法,改成“关门打狗,歼敌于内”的方式。

  他撤了汉中的严阵以待,取而代之的是:

  于是令督汉中胡济却住汉寿,监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又于西安、建威、武卫、石门、武城、建昌、临远皆立围守。

  从当下来看,姜维的这个做法确实解放了不少兵力,减轻了汉中长期以来的军备负担,并有诱敌深入的“钓鱼”思维在里面,但谁又能想到,他后面钓来的会是一条鲨鱼呢?

  总之,在258年接下来的五年里,迫于国内压力,姜维不敢妄动,只能进行军事调整和休养生息。一直到262年10月,姜维才再次出兵,进行了他也是蜀汉的最后一次北伐。但遗憾的是,由于此时汉、魏国力的巨大差距,姜维不敌邓艾,大败而归。

  这下姜维连成都都不敢回了。因为屡次北伐失败的缘故,成都朝中黄皓和诸葛瞻这对政敌竟然联合起来,共同指责姜维志大才疏、穷兵黩武,誓要罢免他的兵权。姜维彻底陷入了孤立的状态。

  惊惧之下,姜维试着要求刘禅斩杀黄皓,刘禅不肯,只让黄皓磕了几个头了事。为求自保,姜维只好率军前往沓中屯田避祸。

  读史至此,可能会有很多人痛恨刘禅昏庸无能、姑息养奸,但事实上,对于姜维,刘禅已经做的很给面子了。

  仔细想想,这十多年来,蜀汉国内反对北伐、要罢免姜维兵权的声音还少吗?谯周、诸葛瞻、杨戏、黄皓……这些人不断地弹劾姜维,刘禅听过吗?这十多年来,刘禅就算再昏庸,他也从来没想过去动姜维的兵权,即使中途有一次姜维兵败自贬为后将军,但转年刘禅就立马恢复了他的大将军职位,这难道对他还不好吗?

  看看隔壁吴国太傅诸葛恪和魏国大将军曹爽,都因为一次用兵失败,回国立刻遭到政变被杀,姜维北伐大败回来又如何呢?何况黄公公(黄皓)在蜀汉是什么身份,连尚书令都要巴结讨好的人,刘禅叫他给姜维磕头谢罪,其中的态度再明显不过了吧?

  不管你承不承认,刘禅就是姜维一生中自诸葛亮、蒋琬之后的第三个贵人。没有刘禅的支持,姜维绝无可能掌管全国军权十几年不变。当然,至于刘禅为什么这么无条件信任姜维,想想228年姜维第一次见刘禅那天吧,你以为诸葛亮非要带姜维进宫见刘禅就只为了在皇帝面前夸一夸他?

  诸葛亮从不做没有意义的事,永远记住这一点。

  263年,如果不开上帝视角的话,这应该是蜀汉平凡的一年。姜维待在沓中屯田已经一年了,成都朝中群情激愤要罢免他兵权的气氛,在刘禅的刻意不睬下,也慢慢地降下来了。此时姜维的境况,虽说不如十年前,但总比一年前好多了。

  但就在这种看似平和的气氛下,一场对蜀汉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机悄然而至——魏国大将军司马昭决定伐蜀了。姜维最先嗅出危险的气息,他向成都上表,说钟会在关中整顿兵马,有来犯的打算,请朝廷早作准备。

  表章落到黄皓手里,他跑去问巫师,巫师说问题不大不要在意。黄皓信了,跑去告诉刘禅说没有问题、是姜维大惊小怪,刘禅也信了。所以一圈下来,成都群臣连发生什么都不知道,姜维的表章就被扔到后花园去了。

  这边不在意,但那边很上心。六月,魏军就来了,钟会率十万大军铺天盖地扑向了汉中。另外,诸葛绪和邓艾各带三万军前往沓中牵制姜维,邓艾在正面拖住姜维,诸葛绪负责截断后路。

  姜维迅速识破了魏军的意图,他一边不与邓艾纠缠从沓中撤退,一边用计晃开诸葛绪,打算纠集兵力前往汉中防守。只不过,他甚至还没能赶到汉中,汉中失守的消息就传来了。

  怎么回事呢?

  还记得之前姜维对汉中的防守调整吗,他当年把“拒敌于外”的方案改成“歼敌于内”的方案,本意是“关门打狗”、“钓鱼执法”,结果钟会一来,由于叛徒蒋舒的出卖,这条防线立刻全面崩溃。不仅“门”关不上,钟会这条鲨鱼反倒把鱼饵连带鱼竿给扯下来了。转瞬之间,保卫了蜀汉四十余年的汉中门户,就丢了。

  无奈之下,姜维只好率全军退守剑阁,凭借天险地势拼死抵挡钟会的进攻。

  但这时戏剧性的一幕又发生了,就在姜维还在剑阁苦苦支撑时,之前在沓中和姜维对敌的邓艾,被姜维甩开后,索性将兵锋一转,偷渡阴平插向成都。他在绵竹一战击杀诸葛瞻父子,继而包围了成都。刘禅惊慌之下,听从谯周的话,放弃抵抗率众投降。

  消息传到剑阁,不止姜维,全军“将士咸怒,拔刀斫石”,《三国演义》里罗贯中用一句“吾等死战,何故先降耶”,传达了他们此时的痛苦与愤怒。

  但就算到了这个地步,姜维还是没有放弃。他制定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复国大计,通过诈降和利用钟会自立的野心,诱使钟会坑杀魏国不愿反抗司马氏的将领。成功之后,他再伺机除去钟会,便可兴复汉室。为了表明心志,他在暗中上秘奏给刘禅说:“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一个人坚持到了这种程度,不由得令人敬服。但遗憾的是,毕竟钟会自立的野心来得太突然,根基不足导致魏国众将并不听服,姜维鼓动钟会尽杀魏将,结果消息泄露,二人反被乱兵所杀。

  此时为公元264年,距离234年诸葛亮去世整整三十年,姜维这个最后的接班人,连同他守护的蜀汉帝国一起,走到了尽头。

  04 尾声

  蒋琬、费祎、姜维,在《三国志》里被归入同一传记,所以也被当作诸葛亮的三位接班人。尽管处于诸葛亮的巨大光环笼罩之下,我们还是能看到他们身上各有的亮点,蒋琬的品格、费祎的才华以及姜维的意志。

  如果说谁才是最优秀的那个,在笔者看来,他们都没有优秀到诸葛亮的地步,但依然是可以信赖的继承者。只是,诸葛亮去后,曹魏在国力、军力上取得了对蜀汉的压倒性优势,蜀汉面对这种泰山压顶般的不利形势,任何人都难以在改变颓势,振兴国家。

  或许,大一统是中国历史不可避免的走向,蜀汉由于先天条件的不足,无法完成承担大一统的历史重任。无论是诸葛亮本人,还是诸葛亮的继任者们,他们都回天乏力,只能以孔子般的精神,知其不可而为之。虽然他们的事业失败了,但是他们的精神,依然耀光千古。

  

相关参考

毕业证书封皮(“一个字母损毁一批大学毕业证书”,责任在谁?)

6月26日上午,有2018届广东省岭南师范学院毕业生爆料称,该校刚刚发放的毕业证和学位证存在拼写错误,将汉语拼音Lingnan误写为Linignan,事件涉及7000余名学生。该校随后通过多个渠道发布道歉信,并开始重新制作相关证件,将...

水性皮怎么清洁保养(油蜡皮具年年有,今年特别多,翻新护理先知道)

...行清洗与护理的过程中,经常中枪,而且中枪都不知道死在谁手里,主要原因是这类皮革大家都很习惯把它归类在擦色或烧焦效果,对高光的想当然把它归类在高光的光面革效果。这样就在操作上就犯了方向性错误。因此,在讲...

刘备入川时是什么情况

...自己带来了非常不好的后果,那么最终又是怎样解决的?蜀汉昭烈帝刘备素以仁义宽厚著称,这也是他能从诸侯中脱颖而出,最终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的“法宝”。可鲜为人知是,刘备进攻益州牧刘璋时,却一度丢失这好传统...

刘备入川时是什么情况

...自己带来了非常不好的后果,那么最终又是怎样解决的?蜀汉昭烈帝刘备素以仁义宽厚著称,这也是他能从诸侯中脱颖而出,最终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的“法宝”。可鲜为人知是,刘备进攻益州牧刘璋时,却一度丢失这好传统...

常胜将军赵云是怎么死的

...败被贬,多年没有出征之后,郁郁而亡的。赵氏一族,在蜀汉还有不小的影响,故而《三国志》、《演义》、《华阳国志》等史籍均有详细记载,只是并不轰轰烈烈,所以大家印象不深罢了,不过我还记得央视《三国》里诸葛出...

魏延能镇守汉中近十年,为什么姜维却守不住

魏延和姜维都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大将,魏延以镇守汉中出名,刘备得到汉中之后,没有选择人人看好的张飞,而是选定了魏延,魏延也的确不负众望,镇守汉中近十年的时间,没有出过问题。姜维主要就是以接替诸葛亮的北伐...

魏延能镇守汉中近十年,为什么姜维却守不住

魏延和姜维都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大将,魏延以镇守汉中出名,刘备得到汉中之后,没有选择人人看好的张飞,而是选定了魏延,魏延也的确不负众望,镇守汉中近十年的时间,没有出过问题。姜维主要就是以接替诸葛亮的北伐...

蜀汉灭亡后,黄皓的下场如何

黄皓作为三国时期蜀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在当时也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的,只不过这个作用并不是很好的作用。黄皓作为刘禅身边的宦官,却干预政事,可以说蜀汉的灭亡黄皓也有很大的责任。那么这样的一个人,在蜀汉...

蜀汉灭亡后,黄皓的下场如何

黄皓作为三国时期蜀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在当时也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的,只不过这个作用并不是很好的作用。黄皓作为刘禅身边的宦官,却干预政事,可以说蜀汉的灭亡黄皓也有很大的责任。那么这样的一个人,在蜀汉...

在蜀汉快要灭亡的时刻,为什么是刘禅的儿子出来殉国

说到三国时期的蜀汉其实在诸葛亮等人的努力下也算是有模有样的好好的坚持了几十年了,但是到了蜀汉的后期,在刘禅登基之后事情就变得十分的残酷了,最后蜀汉要灭亡了,大家都说刘禅不傻,但是在蜀汉最后灭亡的时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