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确处理情绪(停止内耗正确引导孩子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Posted

篇首语: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确处理情绪(停止内耗正确引导孩子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情绪)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确处理情绪(停止内耗正确引导孩子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正如加藤谛三在《我们为何如此不安》中写道:“一直无法对人撒娇的孩子,多数都会成长为过分认真的大人,认为唯有处处认真,他人才可能喜欢自己,这些过于认真的成年人,即使有时想要撒娇,也没办法表现出来,他们往往都是客客气气,对人敬而远之。”

往往这种性格的产生终究归咎于来自原生家庭的内耗,陪伴和自信心是前提,大多数爱撒娇的小孩是在父母的疼爱中成长,而过分懂事的却备受冷落。父母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呢?


3岁左右的孩子已经能够体验到讨厌、伤心、抱歉、担忧、害怕、嫉妒等丰富的情绪感受,但他们对情绪的察觉和应对还处于萌芽阶段,当他们遭遇到负面情绪的时候,常常不知道如何面对。他们一般采取哭闹、攻击、畏缩等最原始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负面情绪。

了解孩子负面情绪的原因:

以自我为中心是孩子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内心的自我不可侵犯,一旦受到侵扰,因为性格不同,他们表现出来的状态也就不同,外向型的孩子多表现为攻击、引起别人注意,而内向型的孩子多表现为过分依恋家人。有的兄弟之间的嫉妒会令被忽视的孩子用攻击弟弟妹妹或夸张的方式赢得父母的关注,而另一方则更加依恋父母。

愤怒是内心一股强大的力量,有些孩子会借助这股力量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会在生气的时候把平时不敢做的事情都做出来,通过哭闹、打人、耍赖等手段来发泄他们的不满或达到他们的目的。

当两岁的孩子在身体不舒服或感到有压力的时候,比如,生病、困倦或疲惫、饿了的时候,由于孩子容忍度较低,会表现出一些负面的情绪;另外,当孩子有挫败感的时候,比如受到父母的指责,感觉到自己不如小伙伴,或表现不好怕受到批评时,也会表现出不良的情绪。

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就是引导孩子正确的面对自己的情绪。

和成人一样,孩子也会有悲伤、愤怒、无理取闹的时候,我们应该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因为负面情绪所表达出来的是孩子内心需求的不满。如果我们这样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别闹了。”这等于否认了孩子的负面情绪,孩子就会认为,有情绪是不对的。慢慢把这些不良情绪压抑起来,压抑过多就可能会形成人格障碍。

其实负面情绪也有它的积极意义。比如害怕让孩子懂得保护自己,羞愧让孩子知道自己做事有欠缺,体验过难过的孩子,会设身处地的理解别人的悲伤。所以,我们不要压抑孩子的情绪表达,应该接纳孩子、理解孩子,有了父母的接纳,孩子就能正确面对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压抑排斥它。

如何引导3岁孩子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

当孩子能正确的面对自己的情绪之后,下一步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我们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让孩子宣泄情绪。

1、用文字和符号宣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说出来,如果孩子有情绪,让他直接表达出来,即使我们不能认同,也一定要接纳和理解孩子,让孩子感觉到他是被理解的。重要的一点就是当孩子告诉我们他们经历的事情之后,让孩子感觉到他是被理解的。重要的一点就是孩子告诉我们他们经历的事情之后,让他把感受说出来,孩子会感觉到极大的理解和尊重。鼓励孩子把情绪画出来,我们可以在自己情绪不好的时候师范给孩子。一位妈妈在单位挨了批评,回到家,拿笔在纸上边画边说:“今天早上碰上堵车,迟到了,被领导批评,我很生气……”孩子就会在妈妈的引导下,学会用画画来宣泄自己的情绪。

2、用运动的方式宣泄。负面情绪具有很大的能量,如果不通过合理的渠道宣泄出去,它就会通过“破坏”的方式呈现出来。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孩子搞破坏,踢垃圾桶、摔凳子、打架等。我们可以引导孩子通过运动能量疏导出来,我们可以带他去爬山、跑步、踢球,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宣泄了情绪。

3、用唱歌的方式宣泄。有一些孩子学会说脏话、骂人,这是他们通过大声骂人释放内在的情绪。同样用声音,我们可以教孩子大声唱歌,通过唱歌不仅可以宣泄孩子的不良情绪,还能提高孩子的艺术修养。

特别提醒:处于自我意识敏感期的孩子,他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不良情绪。父母切记不要训斥孩子或置之不理,要理解孩子并接纳孩子的情绪,然后针对不同情况通过恰当的方式让孩子把心中的情绪宣泄出来。

很多时候,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慢养才能教出更优秀的孩子。引导孩子正确处理情绪,做到关注但不溺爱、理解但不纵容、宣泄但不发泄、转移但不逃避。愿每个父母都能更有耐心一些,和孩子一起成长!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