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德米大理石(#读书笔记#世界史学习 第四章 古代希腊文明)
Posted
篇首语: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新德米大理石(#读书笔记#世界史学习 第四章 古代希腊文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新德米大理石(#读书笔记#世界史学习 第四章 古代希腊文明)
第一节 爱琴文明
一、概 况
1 、爱琴海区域的自然环境
爱琴海区域是指以爱琴海为中心的地区,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中的各岛屿和小亚细亚半岛西部沿海地带。前两个地区相当于现在的希腊共和国,后一个地区则属于现在的土耳其共和国 。
希腊半岛是爱琴海区域的主要部分。希腊半岛依其自然形势,分作北、中、南三部分。希腊半岛多小山,土壤欠肥沃,不利于农业生产。但适宜培植葡萄和橄榄。希腊半岛和爱琴海中许多岛屿出产大理石、陶土等天然资源,为建筑、制陶等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
希腊的地理环境对希腊以后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 )航海业、商业比较发达;
2 )半岛外部四通八达,位置优越 ;
3 )半岛内部多山,交通不便,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希腊内部的统一,因此 , 希腊文明都是局部范围内文明的综合。
2 、古代居民
早在旧石器时代希腊半岛就有人居住。在新石器时代,有一批操非希腊语的人来到希腊大陆和克里特岛。希腊半岛原先的居民皮拉斯吉人和海岛上的勒勒吉人大概属于这部分人。他们留下了科林斯、哈利卡纳苏斯这样的地名。
真正的希腊文明由公元前 2500 年以后进入的操希腊语的人创造。
大约在公元前 1 千年代初,说不同方言的诸希腊人部落在地理上的分布情况大致如下:
多利亚人诸部落分布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大部地区,爱琴海南部诸岛,并占据小亚西海岸南部;阿卡亚人分布于伯罗奔尼撒半岛西北部的阿卡亚和阿卡地亚;
爱奥尼亚人诸部落分布在中希腊的阿提卡、爱琴海中部诸岛,并占据小亚西海岸中部;
埃奥尼亚人诸部落大致分布在北希腊、爱琴海北部诸岛,并占据小亚西海岸北部。马其顿人
部落则分布在北希腊的马其顿地区。
3 、学习上古希腊史的相关资料
碑刻铭文、纸草文献、希腊当时人的记述以及后世考古发掘。主要史学作品有:希罗多德的《历史》、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和色诺芬《希腊史》以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作品。
4 、希腊史的分期
1 )爱琴文明或克里特 · 迈锡尼文明时代(公元前20-前12 世纪),属于青铜时代,在克里特和南希腊的少数地区出现了早期国家。
2 )荷马时代(公元前 11-前9 世纪),铁器时代开始,多利亚人南下后,爱琴文明毁灭,希腊各部落原始公社解体。
3 )古风时代(公元前 8-前6 世纪),希腊各城邦形成。
4 )古典时代(公元前 5-前4 世纪前期),希腊城邦达到全盛并开始走向衰落。
5 )马其顿统治时期(公元前 4 世纪晚期 –前2 世纪中期),希腊城邦处于马其顿统治下,最后为罗马人所灭。
二、爱琴文明
古希腊的文明史是从爱琴文明开始的。所谓爱琴文明就是指爱琴海地区的青铜文化。在青铜时代,这一地区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产生了早期国家。
1 、爱琴文明的发现
爱琴文明的发现是近代考古学上的一项重大成就。这项成就的取得与德国学者谢里曼的工作有很大的关系。 19 世纪 70 年代开始。 1900 年英国考古学者伊文思在克里特岛上发现了米诺斯王宫遗址。其后,一些学者又在希腊半岛、爱琴海各岛屿等地区进行了发掘,充实了爱琴文明的内容,从而使爱琴文明这一被淹没了数千年的人类文明成就再次为世人所知。
爱琴文明区域很大,但其中心主要集中于克里特岛和迈锡尼城,因此又称克里特 · 迈锡尼文明。
从公元前 20 世纪开始到公元前 12 世纪结束一共存在了 800 年。由于爱琴文明的发现使希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更加遥远的古代。
2 、克里特文明
克里特文明建立于公元前 20 世纪,以王宫建筑为其主要特征。一般以公元前 1700 年为界
,把克里特文明分为早王宫时期(约公元前 20世纪—公元前 1700 年)和后王宫时期(约公元前 1700—1380 年)。我们为什么说公元前 20世纪至公元前 1380 年的克里特已经进入文明时代?
这是因为:
1 )发现了青铜工具和武器(青铜双面斧和短剑);
2 )发现了精美的陶器;
3 )有王宫;
4 )有文字,古代克里特的音节文字,考古学上称作线形文字 A;
5 )还有统治者。
3 、迈锡尼文明
迈锡尼文明是由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锡尼城而得名。早期城邦于公元前 15 世纪 - 公元前 12 世纪建立的相当发达的青铜文明。其创造者是希腊人的一支:阿卡亚人。
考古学家主要根据挖掘出来的墓葬规模(圆顶墓)、墓葬物品、城墙以及几千泥板文书,即用希腊文写成的线形文字 B 来确定文明的性质。 1952 年英国学者文特里斯对线形文字 B 的释读成功,更使人们对迈锡尼文明有了更深的认识。
大约至公元前 12 世纪,迈锡尼文明为北来的多利亚人所灭。
三、荷马时代(公元前 11-前9 世纪)
1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2 、荷马史诗中所反映的社会。
第二节 古风时期
古风时期是希腊国家的形成期。在这一时期,希腊形成了许多小国寡民的国家,希腊人叫做 ολιs ,即: Polis 。这是希腊人在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地理环境中创造的一种早期国家形式。作为典型的希腊城邦,一般包括以下三种主要因素:城市、统治政权、公民集体。古希腊城邦具有三个特点:自给、自足、自由。希腊城邦最本质的特征是其公民政治获得了较充分的发展,建立了古代公民权利最发达的民主政治。(人类古代民主政治的先期形态)
这种城邦因其形成的方式和途径不同,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1 )殖民城邦;
2 )由于征服而产生的城邦;
3 )由于氏族内部的分化而产生的城邦。
一、殖民城邦
1 、出现殖民的原因
最主要的是生产力不够发达的缘故。具体的原因因各城邦条件不同也各不相同。
有的是贫富分化过程中欠债失地的农民外流;有的是城邦政治斗争中失败一方的外迁;也有的是由于自然灾害迫使一部分居民外移;也有的是到外面去寻求原料和粮食。
航海和造船业的发展又使海外移民成为可能。
2 、移民的方向
主要三个方向:
东方的 Hellespontos 和黑海沿岸。
西部在西西里和南部意大利地区。
南部北非的昔列尼、埃及诺克拉底斯。
3 、殖民的影响
在地中海沿岸建立了许多希腊人的国家。促进希腊经济的发展,给希腊带来了财富、奴隶和
市场,加剧了希腊内部阶级结构的变化。加强了希腊各城邦与海外各地的商业联系,为希腊接触并吸收埃及、西亚等地的文化创造条件。给当地居民带来了灾难。
二、斯巴达国家的形成
1 、形成的过程
最初进入拉哥尼亚的多利亚人主要分为三个部落,还处于原始社会的末期。他们在公元前十至九世纪,逐渐组成地域关系的农村公社(“奥巴”)。五个“奥巴”代替了原来的三个部落,联成一个政治中心,这就是多利亚人的斯巴达城。它名之为城,实际上既没有城墙,也没有象样的街道。先征服拉哥尼亚,后征服美塞尼亚(公元前 740-720 年),公元前八世纪末进入国家。
2 、斯巴达的阶级关系
斯巴达国家的居民分为三个集团,即斯巴达人、皮里阿西人和希洛人。
斯巴达人是征服者,其成年男人享有公民权。公元前五世纪左右斯巴达的公民约为九千人,包括其家属在内约为四万人。他们集体占有被征服地区的土地,这些土地按斯巴达人的家庭数目划分为均等的份地(每份约二十公顷),分给各家。斯巴达人不得将份地买卖、分割或转让,只能传给后代。份地由希洛人耕种,斯巴达人则坐享其成。
皮里阿西人散布在山区和沿海地区的村镇里,约三万人。他们没有公民权,也不能与斯巴达人通婚,但保持人身自由,有权占有土地和动产,从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并须向斯巴达国家纳税和服兵役。
希洛人是在被征服后留在原来土地上被奴役的奴隶,约二十万人。他们每七家附着于斯巴达人的一块份地上,耕种土地,向份地领有者斯巴达人每年交纳八十二麦斗大麦和一定数量的油和酒,约为收获物的一半,另一半用以维持七家希洛人的生活。希洛人是斯巴达人集体所有的奴隶,斯巴达人对他们不能任意买卖,但可以加以杀害。当战争发生时,希洛人必须随斯巴达人出征、服役,从事运输以及修筑工事等苦役。
类似对希洛人的这些剥削制度,在希腊的克里特等地也有,这种剥削制度总称为希洛制。它是由于征服而产生的一种奴隶制。
3 、斯巴达的政治制度
前830年斯巴达建国之初所实行的来库古改革。改革不仅使斯巴达从氏族社会阶段进入阶级社会阶段,使斯巴达国家由王政转变为贵族政治,而且为以后数百年的政治稳定、军事强大奠定了基础,对斯巴达古典时代的强盛产生了积极影响。来库古改革后的国家机构由国王、公民大会、长老会议和监察官组成。
国王有二人,分别由两个家族世袭,平时,主持国家祭祀和处理与家族有关的案件,战时一个国王在国内坐镇,一个外出领兵作战,权力较大。
公民大会实际作用不大,凡年满三十岁以上的斯巴达人男子皆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对长老会议的提议无讨论权,只有表决权,表决时以呼喊声的粒低来决定,声音高表示通过。长老会议成员和监察官由公民大会选出,选举方式也是以呼喊声的高低来对候选人表示意见。
长老会议是最高权力机关,成员共三十人,除去两个国王外,其余二十八人都是年逾六十的贵族,任职终身,如有缺额,仍须从年逾六十的贵族中补选。一切国家大事先由长老会议讨论决定,然后交高司法机关,一切民法案件,刑事案件和国事案件都由它来审理。
监察官共有五人,由公民大会一年一选,全由贵族充任。他们的任务是监督国王,审理国王不法行为,监察公民生活和镇压希洛人反抗。从公元前七世纪后半期起,他们的权力不断加大,代替国王取得了主持长老会议和公民大会的权力,原归长老会议审理民法案件的权力也落到了他们手中。
4 、伯罗奔尼撒同盟
斯巴达在形成国家以后,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不断向外扩展。自从公元前六世纪前半叶
以来,它迫使几乎整个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各邦接受它的领导,组成伯罗奔尼撒同盟。这个同盟被希腊人称为“斯巴达人及其盟友”。
同盟规定斯巴达有权召集会议,其决议必须经大多数入盟国同意后始能生效,但实际上全由斯巴达操纵一切。同盟还规定对外作战时,各邦必须提供一定的兵力和军费,由斯巴达指挥。伯罗奔尼撒同盟是斯巴达控制加盟城邦的一种形式,凭借这个同盟,斯巴达常常干预希腊各邦的内政。同盟成了其对外扩张的工具。
三、古代雅典国家的形成
1 、提修斯改革和雅典国家的萌芽
国家是从氏族社会发展来的。所以要知道国家的出现,就必须首先知道荷马时代雅典氏族和
部落的情况。
在荷马时代,阿提卡有 4 个部落,每个部落有3 个胞族,每个胞族有 30 个氏族。各部落都有自己的管理机构,互相独立。甚至相互作战。这说明在荷马时代的阿提卡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中心,多利亚人南下,有一部分居民逃往阿提卡,他们成为氏族组织以外的居民。
同时 , 由于社会有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出现了一些氏族成员迁往别区居住的情况,这样就使阿提卡半岛的居民杂居起来。居民杂居的结果是:一方面促使氏族的血缘关系遭到破坏;另一方面,又扰乱了氏族的正常活动,以致急需要一些措施来加以补救。
提修斯改革:
第一,废除阿提卡各城镇的议事会和行政机构,设立了以雅典城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这一措施开始把阿提卡各个氏族部落融合成一个民族。于是就产生了凌驾于各个部落之上的雅典民族法。只要雅典的公民,即使在非自己部落的地区,也取得了确定的权利和新的法律保护。
第二,把阿提卡的公民分为贵族、农民和手工业者三个等级,规定只有贵族才能担任官职。这表明在当时的雅典,农业和手工业者之间的分工已经相当牢固;而规定只有贵族才能担任官职,这表明原先由一定家庭的成员担任氏族公职的习惯,已经变为这些家庭担任公职的权利,特权者和非特权者之间的对立开始出现。
提修斯改革以后的政治体制:
执政官是最重要的行政长官。公元前 8 世纪左右,雅典的“王”已经被执政官( archon )代替,执政官最初是终身职,后改为 10 年一任。约在公元前 683 年,改为一年一任。初一人,后变为 9 人。执政官从贵族中选举出来,卸任后进入贵族会议。
2 、梭伦改革和雅典国家的进一步完善
1) 梭伦改革的背景
第一,土地兼并和债务奴役严重。雅典国家初步形成以后,掌握政权的氏族贵族残酷地剥削和压迫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氏族贵族高利贷的盘剥下,农民处境不断恶化。欠债的农民若不能还债,其份地便作为抵押被插上债碑,而债务人及其家属则沦为债主的“六一汉”,向债主交纳六分之五的收成。如果债务没有抵押证,或六一汉交不起地租,则债务人或其家属,不得不用人身抵押,变为债务奴隶,甚至被卖到国外。
第二,工商业奴隶主势力发展迅速。根据考古发掘的材料,到公元前 7 世纪末叶,雅典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手工业中心。陶器市场分布很广。在黑海沿岸、埃及、埃特鲁里亚等地都有市场。工商业的发展就使得工商业奴隶主的力量扩大,希望有更多的政治权力,希望从氏族贵族中得到更多的领导权。
第三,阶级斗争激化。改革以前,雅典的各个阶级根据自身的利益结成或参加不同的派别:平原派,主要是在平原上占有肥沃土地的贵族,主张维护寡头政治,维护贵族的原有利益。山地派,主要是住在山地的小农、手工业者以及遭受债务奴役的人民,他们主张进行社会改革。海岸派,他们主张温和的改革,希望向海外发展。
这些派别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奋斗。公元前 632年,雅典发生基伦暴动,不久,氏族贵族授权德拉古制定法律,史称“德拉古立法”(公元前 621年),制定成文法对于贵族任意解释习惯法有所限制,但其本质上是维护贵族利益的。德拉古法承认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对于偷窃水果、蔬菜者皆判处死刑。矛盾没有解决。
公元前 594 年,梭伦担任首席执政官,进行改革。内容如下:
第一,拔除债碑,取消“六一汉”制,取消以土地为抵押的债务,并禁止以自由民人身作
债务抵押,从而废除了债务奴役制。甚至把先前被贵族卖往国外的债奴也赎买回来。
第二,按财产多少划分等级
按财产标准划分等级,把全体居民分成四个等级,规定他们的权利和义务。
收入 | 等级 | 权利 | 义务 |
500 麦斗以上 | 一 | 可以担任高级官吏 | 提供骑兵 |
300-500 麦斗 | 二 | 可以担任高级官吏 | 提供骑兵 |
200-300 麦斗 | 三 | 低级官吏 | 重装步兵 |
200 以下 | 四 | 不能担任官吏 | 轻装步兵 |
第三,对政治机构进行改革,公民大会四百人会议、陪审法庭。
第四,发展工商业。
意义:改革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重新分配了国家权力,提高了平民的政治地位,使普通民众能够参与决定国家命运和自身利益。从而增强了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
局限:对贵族的打击有限,没有废除氏族贵族原先侵占的私有地;失地农民对土地的要求末得到满足;四百人会议通过的决议,贵族会议有权否决;四百会议的人员从四个部落中选举出来的;获利最多的是工商业奴隶主。
梭伦改革后三大派别的立场
1)平原派:仇视梭伦改革,企图恢复旧秩序。
2)海岸派:力争保留梭伦改革的成果。
3)山地派:对梭伦改革的现状并不满足,要求重新分配土地。
3 、庇西特拉图的僭主政治(公元前 541— 前 527 年)
公元前560年,贵族出身的庇西特拉图在山地派的支持下用武力夺取政权,实行个人独裁统治,他上台后,执行了一些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
第一、对农民实现低利息的国家贷款,把土地税定为收获量的十分之一或二十分之一。
第二、设立农村巡回法庭,便于就地处理农民诉讼。
第三、积极发展雅典的工商业,建造大批商船,在黑海建立殖民地。
改革打击了氏族贵族势力,促进工商业发展,给贫苦农民带来一定的利益。
4 、克里斯提尼改革和雅典国家的最后形成
公元前 509-508 年,克里斯提尼当选为首席执政官,进行改革,内容如下:
第一,打破四个血缘部落,新建十个地区部落。雅典被分为城区、沿海、内地三个大区,各大区再分十部分,称三一区。通过抽签,从每个大区中各抽一个三一区,合成一个地区部落。三一区分若干德莫斯(自治村社),构成雅典公民政治、社会和宗教活动的基层单位。
第二,规定每个地区部落每年各选50名30岁以上的公民,组成五百人会议,以代替四百人会议。为公民大会准备决议,并执行公民大会的决议。
第三,建立十将军委员会,制定陶片放逐法以防僭主再起。
克里斯提尼改革肃清了氏族残余,结束了雅典平民与贵族的斗争,确立了雅典民主政治,最后完成了雅典由氏族向国家的过渡。
第三节 古典时代
一、希波战争(公元前 492----449年)
希波战争是希腊走向繁荣的转折点,是世界古代史一次著名的战争。战争进行了 43 年,最后,以波斯的彻底失败,并承认希腊和小亚一带希腊城邦的独立而告终。
1. 原因
根本原因:这次战争主要是由于波斯向外扩张以及对希腊的侵略而引起的。居鲁士公元前 550 年灭亡米底;公元前 546 年灭小亚细亚;公元前 538 年征服新巴比伦;公元前 513 年大流士进攻斯提亚人,占领色雷斯,希腊人面临直接、间接的威胁。
直接原因:公元前 500 年的米利都暴动。
2. 经过
分二个阶段:
公元前492年~公元前480年,波斯进攻阶段;
公元前479年~公元前449年,希腊进攻阶段。
第一阶段:公元前 490 年,马拉松之战,雅典指挥:米太亚德。胜利后,佩里庇底斯报信。公元前 480年,薛西斯指挥温泉关大战,李奥尼达 300 壮士。德米斯托克里斯指挥萨拉米斯之战。此后,希腊进入反攻阶段。
第二阶段:公元前 479 年解放全部希腊大陆;与此同时,海上也取得米卡尔海战的胜利。公元前 478 年,雅典与爱琴海上各岛及小亚希腊各城邦,为了对付波斯,结成同盟,由典领导,史称雅典海上同盟,因同盟会议和金库曾设在提洛岛上,故又称提洛同盟。同盟各国最初是独立的,同盟还有代表大会,公元前 467 年以后,金库迁至雅典。公元前 449 年,雅典在塞普路斯打败波斯军,随后双方签订和约。内容:波斯放弃对爱琴海的霸权,承认小亚西海岸希腊城市独立。希波战争正式结束。
二、雅典民主政治
1 、内容:
第一、国家官职,原则上对年满 20 岁以上的公民开放,公民集体行使管理国家的职能。由全体成年男子组成的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每十天召开一次,国家的一切重大事务,例如:决定战争与和平、缔结和约、制定法律、选举和罢免国家公职人员,确定财政收支等都由公民大会讨论决定。选举产生的五百人会议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负责处理公民大会闭幕期间的日常事务。具体的行政事务由每年选举产生的行政人员负责。十将军委员会是雅典最重要的行政和军事机构,可以连选连任。日常司法机关是公民陪审法庭,陪审员由 30 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
第二、重视法制,用法律保证民主政治的实行。雅典经常把法律勒石于碑,向公众公布,使人民有所遵循,有所约束。雅典人首先提出了“每个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重要原则。“在我们的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的、宽恕的;但在公家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种限自由于法律许可范围内的思想是相当可贵的。而陪审法庭更是雅典人重视法律的象征。
第三、实行公职津贴和观剧津贴。陪审官每日 2 奥波尔,执政官 4 奥波尔,五百人会
议议员 5 奥波尔。观剧津贴每人 2 奥波尔,相当于一天的生活费。这些措施对于防止富人专权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四、言论自由,官民平等。容许有不同意见,许多重大问题都通过认真的讨论。
2 、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作用和阶级实质
第一、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保证正确的国策。民主政治对于维护国家的独立,促进国家的强盛起了重要作用。
第二、民主政治激发了广大公民的热情和关心祖国的热情。
第三、民主政治对雅典经济繁荣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使雅典后来居上,成为地中海东部重要的手工业和商业中心。
第四、促进雅典文化的繁荣。
局限性:第一、从政治上来说:雅典奴隶主所标榜的民主和平等,本身就是建立在不民主和不平等的基础上的。民主政治的实质实际上就是奴隶主专政。
第二、从人数上而言,奴隶主经济所标榜的民主,也只是少数人的民主而已。公元前 431 年,雅典的全部居民人数为 40 万,其中雅典人本身 16 万 8 千人,异邦人在雅典定居的有 3 万人,不定居的有 2 千人(计 3万 2 千人),奴隶 20 万,平均每一自由民一个奴隶。
全部 40 万人:
雅典人本身 16 万 8 千人,
异邦人在雅典定居的有 3 万人,不定居的有 2 千人(计 3 万 2 千人)
奴隶 20 万,
18 岁以下: 8 万 4 千
妇女: 4 万 2 千
全权男子公民: 4 万 2 千人
这就是说,当时在雅典真正能分享民主权力的是少数。即使在 4 万 2 千也有富者和贫者之分,第一、二等级为 1 千人,而第三等级为 2 万 5 千人,第四等级为 1 万 6 千人。
第三、在经济上说,雅典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剥削奴隶和提洛同盟的基础上的。津贴、建设费用的主要来源:劳里昂银矿;提洛同盟的贡金(能养活 2 万人)。
三、伯罗奔尼撒战争
古典时代的开始与终结是以两次战争作为标志的,如果说希波战争拉开了古典时代的序幕,那么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结束则标志着希腊古典时代的终结。
1 、原因:
伯罗奔尼撒战争交战的双方竟是希波战争中的盟友——斯巴达和雅典。希波战争结束后,斯巴达在希腊传统的霸主地位面临着来自雅典的挑战。作为提洛同盟盟主的雅典,依仗战后强大的海军和雄厚的财力,自然要充当希腊世界的领袖。斯巴达的自然农业经济与雅典的商品经济、斯巴达的贵族寡头政体与雅典的民主政体导致了双方的彼此敌视。
然而“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的斯巴达的恐惧。”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一语道破了战争的原因。公元前 443 年,雅典在南部意大利建立图利伊殖民地;公元前 437年,伯利克里率军队侵入黑海地区,远达克里木;公元前 436 年,雅典在色雷斯建立了安菲波里斯城。公元前 447-432 年,雅典美丽的卫城建成。雅典的迅速发展确实对斯巴达形成了威胁。
2 、过程:
战争从前 431 年至前 404 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双方虽互有胜负,但雅典出现的瘟疫夺去了 1/4 雅典城内居民的生命,伯利克里亦死于其中(前 429 年)。公元前 421 年,双方缔结和约休战。战争的第二阶段(前 421-415 年休战阶段,前 415-413 年西西里远征阶段)。战争的第三阶段(前 413- 前 404 年)雅典惨败。公元前 404 年的和约规定:解散提洛同盟;雅典只能保留 12 艘防务用的舰只,并拆除卫城等防御工事。
3 、雅典失败的原因:
雅典惨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说在希波战争中,雅典的民主政治是雅典将士取得马拉松战役胜利的关健因素,那么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沦落为暴民政治的所谓民主制度也同样是雅典失败的主要原因。
伯利克里死后,雅典的政治处于无序的混乱状态,不负责任的政客利用轮流担当公民大会主席和陪审员的机会,随意处死将军,或召回正在前线作战的将领接受诉讼和审判,搞得人人自危,无所适从。自诩“全希腊学校”的雅典最终被斯巴达打败,并沦为听命于斯巴达的二等城邦。
修昔底德认为:这场战争是一大悲剧,交战双方都是愚蠢的,非正义的,当时双方都有那么一伙不负责任的政客,为实现其个人的野心,完全不顾人民的死活,把国家推向毁灭的深渊,而一般人又没有力量阻止这一趋势,只能无可奈何地随波逐流,结果同归于尽,而雅典的失败则是咎由自取。
雅典失败还有其它原因。如:对于同盟剥削太重,压迫太深;雅典军种分配不合理,长于海军,而短于陆军。决策失误与外交失利都对雅典的失败有重大的影响。
4 、战争的影响
1 )战争使大量的自由民破产,奴隶数量大增。奴隶制的发展破坏了以小农和手工业者为主体的城邦经济基础。希腊的城邦时代就此终结。
2 )战争导致了希腊各城邦中阶级矛盾的尖锐化。无数破产的自由民,大量的无业游民和奴隶构成了新的社会反抗力量。斯巴达、科林斯、阿哥斯等城邦都出现了起义和暴动。穷人与富人的敌视达到了顶点,演说家伊索克拉底叹息道: " 富人宁肯把钱投入海中,也不愿救济穷人;而最穷的人则不以分享富人财产为满足,必欲抢尽其财而后快——这种不通过互相谅解以求共享太平的心态,已达到如此不共戴天的地步,真令人可悲。 "
3 )伯罗奔尼撒战争引发了希腊城邦间的混战。斯巴达在战后未坐稳霸主地位,雅典、科林斯、底比斯等城邦就起而反对斯巴达。波斯乘机插手希腊事务,鼓动围攻斯巴达。斯巴达竟以牺牲小亚细亚希腊城邦的独立求得与波斯的和解。公元前 371 年,底比斯崛起,其军队由伊帕密南达率领,在留克特拉大败斯巴达军。雅典唯恐底比斯强大,又联合斯巴达对付底比斯,公元前 362 年,曼丁尼亚战役,底比斯取胜,但丧失了统帅伊帕密南达,霸业遂告终结。
希腊城邦间的混战耗尽了希腊各邦的力量,并且毁灭了整个希腊世界的自由。那些往日赖以繁荣的条件,包括稳定而有秩序的政治,充满活力的商品经济,以及文化上的探索和创造力都消失了。希腊古典文明已走到了尽头,原有的和谐被打破,新的秩序开始出现。而新秩序的建立者不是在希腊内部,而是北部的马其顿人。
第四节 马其顿的崛起
一、马其顿王国的兴起
马其顿地处希腊北部边陲,在兴起之前,这个地区被希腊人视为蛮荒之地。到公元前 4 世纪中叶,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执政(公元前 359- 公元前336 年),这个国家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腓力进行了巩固王权、富国强兵的改革:加强王权,限制贵族议会的权力;经济上实行有利于贸易发展的币制改革;军事上,设立由国王直接指挥的常备军,并在底比斯军队阵形的基础上,创立了以长矛盾牌为主兵器、攻防兼备的马其顿方阵。
内部整顿完毕,腓力二世开始了对希腊的征服。公元前 340 年,雅典、麦加拉、科林斯等城邦组成了反马其顿同盟。公元前 338 年,马其顿大军与希腊同盟军会战于中希腊,即著名的喀罗尼亚战,结果希腊同盟失败。马其顿大军主力南下伯罗奔尼撒,使斯巴达完全孤立,基本实现了对希腊的征服。
公元前 337 年,腓力在科林斯召开全希腊会议(仅斯巴达缺席),会议约定成立马其顿 -- 希腊的永久性同盟,盟主当然是马其顿。会议决定维持现存法律及秩序,并决定东征波斯。喀罗尼亚战役决定性的惨败、科林斯会议专制性的条款,使希腊完全失去了以前的自由。科林斯会议标志着希腊城邦时代的结束。
公元前 336 年,腓力二世在女儿的婚礼上被其卫士杀死。其子亚历山大继承王位。
二、亚历山大的东征
公元前 334 年春天,亚历山大继承其父的遗志,挥师东征,公元前 333 年秋,大流士三世亲率大军与亚历山大会战于叙利亚的伊苏斯城郊,即著名的伊苏斯战役,结果大流士弃阵而逃,波斯大军随之崩溃,亚历山大大获全胜。公元前332年,进攻推罗,持续了7个月。
亚历山大占领了半个波斯帝国。在埃及,亚历山大被尊为太阳神之子,法老的合法继承人,亚历山大在尼罗河的入海口处建立了一座新城市——亚历山大里亚,日后成为经济和文化
的中心。
公元前 331 年春天,亚历山大与大流士三世在亚述古都尼尼微近郊的高加米拉进行最后的决战,史称高加米拉战役。亚历山大从容布阵,奋勇冲杀,大流士失败逃亡,半壁江山落入亚历山大之手。进而继续向巴比伦、苏萨和波斯波利斯进军。公元前329年到达中亚,公元前327年占领印度河流域。公元前 324 年,近 10 年的东征结束。
三、亚历山大远征的结果
亚历山大远征的直接结果,就是在欧亚非 3 洲辽阔的土地上,建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帝国,其范围西起希腊、马其顿,东至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界多瑙河与药杀水。
亚历山大的远征,在历史上第一次把东西方部分世界联为一体。为实现东西方的融合,亚历山大一方面以埃及法老和波斯国王的合法继承人自居,另一方面以联姻的方式强化东西方统治阶级的联合。
公元前 323 年,亚历山大之死显然在世界历史上构成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分水岭。往昔繁荣昌盛的希腊文明宣告结束了,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新文明诞生了,这种文明一直持续到基督时代初年,通常冠之以“希腊化”文明。这个文明所存在的时代一般被称为“希腊化”时代。
希腊化时代的文明是一种综合古代东西方文明诸因素之后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文明,它对以后地中海地区及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四个方面:
1 、在政治方面,东方的君主专制政治与西方的城邦体制出现了一种结合。在希腊马其顿地区,君主政治代替了城邦政治。在埃及、叙利亚、两河流域以及小亚细亚、中亚等原属东方文明的地区,在承袭东方原有体系的同时,也增添了一些希腊的因素,主要代表就是希腊人在东方建立的自治城市。
2 、在经济方面,通过远征而形成的希腊化世界,对沟通希腊和埃及、西亚、中亚以至印度的商业贸易,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希腊化各国的君主改变了以往东方宫廷和国库贮藏巨额金银的习惯,将大量金银铸成货币以利流通,形成了一种融和东西方特色的新型经济。
不过,在希腊化时代的经济繁荣中,有一点却是原来高呼 " 把财富带回希腊 " 的西方人未曾想到的,那就是随着亚历山大对东方生活方式的迷恋,新的经济中心已悄悄在东方建立,马其顿希腊人虽夺得了财富,西方却没有繁荣起来,东方始终是希腊化世界的中心,亚历山大里亚更是希腊化世界的经济、文化中心。
3 、文化方面,亚历山大的征服使东西方文化在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冲撞和交融,这使得富于理性和逻辑的西方哲学与古代埃及、西亚丰富的数学、天文学知识相结合,使希腊化时代的自然科学发生了突破性的飞跃发展,著名的科学家欧几里德和阿基米德都产生于这个时代。东西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也相互影响,希腊雕像的艺术风格甚至通过印度传到了中国。
4 、在思想方面,亚历山大帝国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和胸怀,希腊人从此走出了狭小的城邦界限,不再认为只有自己是“文明人”。人们开始以一种全新的、平和的目光看待世界和别人,那种强调人生而平等,充满世界主义精神的斯多亚哲学在这个时期诞生了。
相关参考
我与图书馆随笔600字(读书笔记10《我在书店等你》(三浦紫苑))
阅读中毒者的推荐书单:爱读书的你我肯定就是好朋友书是人类的记忆,是记录,是从这里通往别处的途径。不需要特殊机器、礼仪或充电器,就能带我们超越时间和空间,来到一个异世界。“你是否会边吃饭边看书?”“是否...
斑潜蝇高效(《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读书笔记02369-斑潜蝇)
斑潜蝇Liriomyza;leaf-miner双翅目潜蝇科一属。20余种,世界性分布。中国有6种。成虫体小型。下眶鬃存在,中毛2~4列,小盾鬃2对。中胸盾片一般黑色,有时具黄色斑纹。小盾片多数大部分黄色,基侧部常有褐色斑点,少数全为黑...
注塑机温度升不上去只有一半(注塑学习笔记(注塑上下模和注塑参数设置实际案例))
第四章注塑上下模一、注塑机锁模力的计算二、注塑机锁模力的设置1.震雄、震德等机铰式液压机捷霸CPC系列锁模力调整步骤2.直压液压式注塑机锁模力调整步骤3.KEBA系统锁模力自动调整步骤4.住友全电动式注塑机锁模力调整步骤...
注塑机温度升不上去只有一半(注塑学习笔记(注塑上下模和注塑参数设置实际案例))
第四章注塑上下模一、注塑机锁模力的计算二、注塑机锁模力的设置1.震雄、震德等机铰式液压机捷霸CPC系列锁模力调整步骤2.直压液压式注塑机锁模力调整步骤3.KEBA系统锁模力自动调整步骤4.住友全电动式注塑机锁模力调整步骤...
氧化铒(《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读书笔记10673-铒)
铒erbium化学元素,元素符号Er,原子序数68,原子量167.259,属周期系ⅢB族,稀土元素,镧系元素。1842年C.G.莫桑德尔用分级沉淀法从钇土中发现一种新元素的氧化物,称为铒土。1860年正式命名为erbium,源于钇土的发现地Ytterby,...
第十二章注塑笔试试题第一部分注塑设备安全操作岗位培训复习题第二部分注塑部高级工程师等级评定考核第三部分中级注塑机操作工技能鉴定试题A第四部分注塑部工程师等级评定考核(试题库)第五部分中级注塑机操作工技...
第十二章注塑笔试试题第一部分注塑设备安全操作岗位培训复习题第二部分注塑部高级工程师等级评定考核第三部分中级注塑机操作工技能鉴定试题A第四部分注塑部工程师等级评定考核(试题库)第五部分中级注塑机操作工技...
沉是几年级学的(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宿建德江》预习笔记)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虽然勉为其难是读书人,但真正静心读书的时候,却因各种各样的因素逐渐变少,越来越苍白的语言,难掩自身知识的贫瘠,故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励自己多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从而做到...
课文笔记学习指导本课是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文章都是小说。在阅读方面的学习要求就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中,5个都是带口字旁的字,可以放在一起观察、...
数学思维导图空白框架(找一份合适自己的读书笔记不容易。附樊登老师思维导图手稿)
现在读书的人(包括实体书、电子书、杂志、平台文章等)越来越多,随之关注如何读书的人也相继增多,那作为读书的附带品——读书笔记,怎么记录更有效果呢?大家都晓得记读书笔记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用”,是服务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