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塑料托盘(小车村村志(二))
Posted
篇首语: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新余塑料托盘(小车村村志(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新余塑料托盘(小车村村志(二))
第五章 风土人情
小车村张、刘、王三个大姓。王姓主要在庄合俭,王堡子,荒俭湾居住。南北绵延五里多长,同根共祖,属王姓三槐堂。树大分枝,开枝散叶成三大份:南份,北份和中份。王堡子分为南头和北头。荒俭湾(黄湾)分为老屋和崖上崖下。张家属百忍堂张姓。按宗族血缘分为三大房四大份:即长房、二房和三房,以下分为塬上,上院,窑家,那家(沟底下)。塬上、上院属长房(老大)窑家属二房,那家属三房,辈份最高。依次窑家,上院,塬上份子。位置在小车村中段,地势往东一拐,向东北方向绵延一葫芦形状。北面是盘道坡,东面与大王村,韩店隔沟相望。南面接王堡子,西面靠黄家湾。中部高岭叫牛头岭。刘家堡、盘道坡、晁家塬同根共祖,其祖可追溯到清朝武举人刘步升;属刘姓四明堂。居小车村以北。
小车村能种植彬豆,胡麻,大麦,荞麦,糜子,高粱等。因其属杂粮,产量也低,现在种植很少。上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曾大面积种植过烤烟,作为经济作物。主粮还是以小麦、玉米为主,油菜为辅。文化大革命,“抓革命促生产”时,五八年到六二年之间,高梁“晋杂五号”救了老百姓的命,人们戏称为“劲大五号”。小麦从“白键条”、“老红麦”改良到“碧麻一”、“陕农”、“七0二”、“幺三幺”再到“长旱58”、“西农928”、“226”等良种小麦。亩产量由原來的一二百斤提高到现在的八九百甚至一千斤。
礼仪出于富足。小车村人热情好客,待客必是“煎汤面”。主妇操刀砺面,又细又长;汤汁油汪辣子红,再放上肉臊子,盛到碗里色香味俱全。酸辣香,煎稀汪是煎汤面的特点。有俗语说:盛到碗里莲花转,客人能吃三碗半!走到州,夸到州,走到县,夸到县...
现在生活好了,“低标准”时常吃的搅团、玉米面块块、洋槐花麦饭,糜子面窝窝等,倒成了稀欠饭,特色菜!“农家乐”里一盘洋槐花麦饭也能卖十几块钱。红白事早上“汤泡馍”;下午八八席,没人吃肉倒都抢着吃青葱辣子加馍。
虽说现在年轻人都自由恋爱了;但老风俗老传统还不能丟!两个孩子看对眼了,必请“媒人”(介绍人)“说话”(说合)。某天“见面”,某天“看过活”,某天“研礼”,某天“交礼”,某年某月结婚。中间曲曲套套,礼尚往来,不外乎一个“礼”字,不外乎一个“钱”字。
一桩婚事要订,男方要给女方“锁锁”_用红布红头绳包一个“袁大头”。男女要换“换手”,原来“换手”是手表,现在是手机。这些手续过完,这门亲事算是订下来了。彩礼随着经济的增长水涨船高。附加条件是男方必须家里有自建房,城里有商品房...男多女少,适婚男子成家难成了社会问题。
嫁娶红事相对简单,但随着“婚庆公司”的宣传和介入,结婚过事变得有些铺张,加重了乡亲们的负担。老年人去世,“白事”过法也别具一格。
老人病重,儿女们必先通知老人的舅家或娘家人前来看望,见最后一面。这个程序如果不走,将来“老外家”或“娘家”人是要怪罪的。假如老人阳寿将尽,在弥留之际,儿女必须趁早给老人穿好寿衣;剃头洗脚,收拾干净。围坐老人身旁,送老人最后一程。
一、烧下炕纸
老人咽气后,儿女穿白戴孝,为老人烧“下炕纸”。并放声痛哭,邻里闻声赶来,帮忙支灵床,抬老人下炕。如果天热,则租赁冰棺,直接放冰棺里,香烛祭奠。捉一只白公鸡拴在灵床腿,名曰:看丧鸡。
二、请先生
打电话或专车请来阴阳先生。先生勾划穴位,择埋葬吉日;封(写)牌位,开期单等。牌位封两个,一个用黄纸书写:某府三代宗祖之神主。称“三代牌位”,全族供奉。一个是逝者牌位,用白纸书写:公故显考某府君之灵魂或公故显妣某府(门)某氏之灵魂。这是未安葬前的写法,安葬后将灵魂改成灵位即可。“復魂帛”写三条:上条写:生于公元某年某月某日某時;中条写:公故显考(妣)某府君(某府某氏)之灵柩。下条写:卒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復魂帛”三字书于叠成大三角形的白纸上。下面沾三条小条幅。埋葬日期远近不一,有去世四五天后入土为安的;也有七八天以后埋的,最远不超过十天。
三、请外家,报丧
安葬穴位划定,村上或家族主事人也闻迅到齐。叫挖掘机打墓,安排人开专车去请外家或娘家。给亲朋好友报丧。请外家是主要一环,如果老人儿女孝顺,老人生前不太受罪,则外家好请。如果儿女们不顺教,有些事做的不到位,则外家比较难请。去时须本家一主事人带一两名孝子,孝子一身孝服,在外家门外跪定行礼;主事人进门说明情况。一般地去一次就请来了,一次请不来的很少见,但不能说没有。
老外家二三人或四五人,专车接来,灵前祭奠哀哭。主家赶紧搀扶,好言相劝。外家舅爷或表叔大略问一下老人去世时情况及丧事计划,并安慰哀孤子(孝子)情绪。饭后专车送外家回。
四、箍墓及准备工作,请支客。
总管安排箍墓及相关工作,一切都在紧锣密鼓,有条不紊中进行。不时有亲朋好友吊奠,从西安咸阳远路赶回的亲友,从早到晚来人络绎不绝。每晚所有人来灵前化纸祭奠。
大奠(埋葬前一天为大奠之日。)前两天下午,孝子在本家族或本村,上门请支客,发烟,说明情况。其实讣闻已在本村群和家族群发出,上门请支客也成了礼仪。晚上村邻齐聚,总管开会安排执事。主家略备酒菜,聊表心意。
五、白事拉开帷幕
先一晚总管基本安排到位,大奠前一天更是忙而不乱。谁去杀猪宰羊,谁去买菜各自出发。在家的人搭席棚,贴挽联,也是手脚不闲。中午十一二点,司仪,摄像,乐队相继来到。水口塬某府某君祭奠仪式正式拉开帷幕。
第一项,请主,祭祖
司仪指挥孝男孝女列队,手提哭棍(柳树枝,长二尺许),长幼有序。家族长子抱“三代牌位”带头,鼓乐前行,白綾素缟,唢呐声声,到先祖(曾祖)坟前,献上祭品,化纸送钱,点黄裱,行三拜九叩大礼。司仪声说唱礼,摄像抓拍镜头。轰轰烈烈,将老祖亡魂请回灵堂供奉。
请回老祖宗,众人将宰杀回的猪羊绑定在长凳上,鼓乐先行,孝子跟在献祭猪羊后面,绕街一圈而回。在大门口设香案,孝女端一盆净水为牲礼净面,上香行礼,哀哭。众孝子下跪,支客前头抬猪羊入灵堂,孝子随行;长子上香,三拜九叩。礼毕,众孝子跪地默哀,乐队唢呐灵前祭祖。一支《祭灵曲》如泣如诉,意境幽远,震人心魄,动人情怀,引发悲哀思亲之意。有人曾言:我们给老祖宗行三拜九叩礼,礼所应该,可为什么还要给猪羊行礼?沧浪水说:佛说万物皆生。但这一猪一羊,因为咱亲人去世,做了祭礼,失去了生命。孝子拜它一拜,也在情理之中。
至此,大奠第一项仪程“请主,祭祖”礼成。
第二项,大奠之日(祭之日)
1、转献饭。
早上六七点,孝男孝女列队,给灵堂转献饭。司仪主持,鼓乐齐鸣;摄像实时拍摄。先由孝女一二人,执帚端水,打扫灵堂,为遗像洗尘。长子上香,礼毕,孝子们分长幼跪于厨房前,开始“转献饭”。献饭形式有“二十四孝”,“十三花”等,制作精美,色香味全备。孝子哀哭,弯腰低头,泗泪滂沱;有专人搀扶,哭入灵堂,献饭,祭拜。
周围“观众”亦不少!哭的哭,笑的笑,快手抖音,形同直播。秦声秦韵,响彻云霄。
“二十四孝”献饭转完,“上饭”仪程相随,“霄馔食羹茶”五样,由孝子孝女孝孙哀哭送上。(所谓“霄”笔者怀疑是“馐”的异读。请教当地厨师,也只能读音不能写字。具体实物是:霄,碗中盛红烧肉一方;馔,当地名吃“酥肉″,系瘦肉。食,就是馒头;羹,羹汤;茶,茶水。)这时司仪高呼:孝子给大厨官行礼哩,请大师傅摆献饭...诸事完毕,鼓乐入灵堂祭灵,众孝子祭拜。礼成。
2、接客。八点左右,孝子及支客吃饭。早饭是煎汤泡馍,待客亦同。吃完饭孝子孝侄孝孙等分两拨接客。主孝和年纪大,腿脚不便的守灵堂“跪草”;年轻灵便的在外面街道迎客。孝子听司仪指挥,负责磕头行礼。放炮接
接客。八点左右,孝子及支客吃饭。早饭是煎汤泡馍,待客亦同。吃完饭孝子孝侄孝孙等分两拨接客。主孝和年纪大,腿脚不便的守灵堂“跪草”;年轻灵便的在外面街道迎客。孝子听司仪指挥,负责磕头行礼。放炮接花圈挽幛抬香案有专人负责。
重要 客人来到,必有花圈纸活香纸全供。一般亲朋大多纯上钱,五十一百不等。孝子在大门外几十米甚至几百米外相迎。司仪倡礼,摄像记录;来宾香案前上香化纸奠酒,三拜九叩首。乐队鼓乐相迎,将来宾迎入灵堂祭奠。来宾灵堂礼毕,出门礼桌前上礼,请入席棚就坐用餐。彼此客套寒喧,礼让有加。
如老小外家贵客光临,接待仪式同上。不过更隆重庄严一些。外家所带祭礼也不同凡响:锦缎软匾一幅:两边绣挽联:终生检朴留典范,一世勤劳传佳风。中堂绣:德高望重或德范常昭等句。花圈,四杆纸活,献饭、全供香纸。可谓情深礼重。众孝子白绫素缟跪于路边。外家香案前祭奠,礼毕,请外家移步前行,鼓乐先导,纸活挽幛随后。香案、孝子依次相随进入院子,将外家所带祭礼供于灵前,纸活软匾悬挂院外醒目之处。外家于灵前奠酒,众孝子灵前、院外跪成一片。司仪呼:孝子磕头,主家(有专人当主家)道谢!孝子磕头致谢;主家三揖致谢,外家向主家三揖还礼。
灵堂礼毕,请外家席棚上座。外家一二人礼桌前上礼,祭礼以外,还有礼金,多少不等。孝男孝女手拄丧杖棚外下跪,长子在外家桌前跪定,头顶托盘,盘内放孝衣孝布。司仪高呼:孝子给外家行礼哩,请老外家戴孝哩___老外家戴孝穿白,方才用餐。
3 、瞻仰遗容,告别仪式
来客接待完毕,时已过午。孝子列队,鼓乐随行,司仪带领,到 外家客休息之处,孝子门外下跪行礼;唢呐声声,司仪 高呼:孝子给老外家行礼哩,请老外家瞻仰遗容哩___老外家仪容端庄,缓步出门,抬手示意孝子起身,移步灵堂。
众孝子灵前拄杖而跪,长子长女棺后肃立。老外家瞻仰遗容,并查看逝者寿衣是否穿够件数;遗容是否正常安详;所欠何物,并提出要求。现在生活好了,亲人身后事儿女大都 安排的很好,外家一般也不会提啥要求。主事人和孝子这时也恳请外家提出“宝贵意见",以求尽善尽美,不留遗憾。如果稍有不妥,外家人还是会提出问题,为逝者长最后一次精神。
外家 瞻仰遗容,俗称“观容”,简单明了。此仪式过后,还有“观墓”仪式,同样司仪鼓乐导引,孝子随行。如果时间还来得及,“观容”后即去“观墓”,如时间紧迫,下午宴席后观墓也可以。
4、下午宴席
下午两点左右,宴席开始。孝子乐队请老小外家上座。其他贵宾安置妥当。一桌大多坐八人,绝无抢座占座的现像,必是谦恭礼让,尊老敬贤。席面多以“十挂五”为主。即喝酒十道莱,一道一道上;吃饭五莱一汤。菜品除献祭的猪肉羊肉外,鸡、鱼基本都有;烟酒瓜籽糖,档次根据主家经济实力而定。
来宾安顿就座,棚外鸣礼炮礼花,鼓乐齐鸣,服务队靓女端盘鱼贯而上,主家棚外三揖“举菜”,众孝子行礼。菜上三道,酒过三巡,主家执瓶敬酒,依次孝子孝孙孝曾孙进盅(尽忠)。高明满座,胜友如云,觥筹交错,推杯换盏;这时棚外司仪代主家致答谢词,请来宾致词;孝子孝孙致答谢及悼词;乐队演员闪亮登场,唱《大祭灵》、《放饭》等秦腔折子戏。
.如果逝者儿女孝顺,老外家此时还有重礼:在百客面前为孝儿孝媳披红,以示表幛。众孝子三拜九叩,回礼答谢。
曲将终,人将散,司仪致答谢词时,临场发挥,出口成章:姑姑姐姐你当听,我把期节(七载)说一通:五七近,三年远;百日是三个月零十天...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把逝者的七节、百日等具体时间交待的清清楚楚。
来客招待完毕,该走的专车相送,留下的安排住处。执事人、孝子等吃饭后,安排乐队、司仪休息。其他人稍作休整后,准备晚奠事宜。
第三项、晚奠仪式
“晚奠”是水口塬小车村白事的一个重要仪式。除“灵堂”外,在院子或大门口特设一个灵棚,名“二道奠”。塬上有专门租赁的灵棚,制作精美华丽。棚头有“葡萄架”,彩灯,灯笼。棚门有挽联;棚内两侧悬挂“二十四孝”,“八仙过海”图等,古朴典雅。祭桌上的祭器做工考究,沉稳大气,多为黄铜制就。奠棚外两侧摆好桌椅,糖果瓜籽饮料香烟。晚上七八点左右,晚奠仪式开始。
请来宾村邻席棚“喝汤”,每人喝一碗汤面。请外家和其他贵宾桌前上座。鼓乐齐鸣,司仪庄严宣布:某府某大人晚奠仪式正式开始。
第一项:鸣炮三声;击鼓三通,挽歌三曲。
第二项:长子请亲人遗像及“三代牌位”到二道奠棚供奉。
第三项:长子上香;
长子手持三柱长香,三拜九叩首,徐徐而拜。众孝子随长子一同行礼。
第四项:请老外家发祭蜡。
第五项,司仪向某府列祖列宗三躹躬;向各位来宾躹躬。
第六项:司仪口占祭文,简述逝者生平贡献。孝子读祭文或悼词。
第七项:奠酒。
1、老小外家奠酒。
2,来客奠,依次村邻,主家,女婿外甥奠。
奠酒中间穿插戏曲演出,女婿外甥侄男子弟点戏点歌。灯火通明,素缟遍地,挽歌阵阵,秦腔声声,或苍凉悲壮,或悲戚婉约,声声入耳,秦声秦韵。
3、来宾及村邻祭奠完毕,孝子哀奠。总管早已安排好搀扶孝子者八九人。孝子拄哭棍(丧杖)。在灵前哀哭,泗泪滂沱。三拜九叩首,走一步退半步,在二奠前转圈。一手执燃香,弯腰低头,哭入灵堂,上香,行礼,奠酒。各位孝子孝侄孝孙奠毕,将二奠遗像,牌位移入灵堂。
4、上饭。孝子哀奠礼成,随着就是“上饭”。孝子、孝女、孝孙等五人,厨房前跪定哀哭,厨师递出“霄、馔、食、羹、茶”五样,搀扶者帮孝子端好碗碟,哭入灵堂。
5、游食。选孝孙二童子,对面而跪。吹鼓手吹唢呐绕童子做8字转。此仪式现在大都刪减不做,很少见。
6、祭灵,化纸。
晚奠仪式最后一项。“上饭”仪式后,孝子跪灵前默哀,乐队灵前祭灵。毕,化纸,孝子哀哭。
.至此,晚奠仪式圆满礼成。送司仪乐队休息,拆二奠灵棚。夜已深,人早已疲惫不堪。还有重要事情没办完。
7、“插包子”,“封材口”。
众人已散去,余至亲孝子兄妹及主事老人,女婿。再看一眼亲人遗容;用卫生纸插实亲人遗体与棺材之间的空隙,取出“口饰”,解开“绊脚绳”;放上“酵面”等讲究之物及亲人生前所爱之物。早年物资稀缺,“插包子”用场心土,现在生活宽裕了,用卫生纸,能减轻重量。一切就序,盖棺,封口,一别永别!
四、入土为安。
.按阴阳先生所定的“吉时”准时“起灵”。化纸祭拜后,众人抬灵柩出门,院中哭声一片!真个是“扶出灵柩何日返?送进佳城几时还?”
.将灵柩放丧架(车)上,绑定。大门口放火。丧车装饰成老龙状,名曰“龙杠”。孝子孝孙前头扯件布(绳),长子抱纸盆,次子抱牌位,孙子挑纸杆。孝子孝侄孝孙各排一行。孝女姑姐后面哭送。司仪一声:起灵__礼花炮仗冲天而上,震耳欲聋。村邻亲友自发抬棺,依依不舍,离故园渐行渐远。
沿途抛洒纸钱。逢路口暂停行礼,棺不落地。也有村邻自发设“路祭”的。沿途摆香案,祭者必有清酒、献饭等祭礼,摆上后,三拜九叩,洒泪而祭。亲友村邻依次祭奠。一路鞭炮齐鸣,鼓乐声声。
棺材下葬后请阴阳先生用罗盘校正方位字向,名曰“停针”。棺尾盖头放“復魂帛”,两边放纸盆,食备碗,清油灯,燃香烛,金山银山,童男女等。然后用砖砌堵墓窑口,再挡墓门石。挖掘机填土,起坟。
众孝子哀哭行礼,将“下头孝”改成“圈圈孝”。村邻拿铁锨帮忙铲土。坟堆起成时,孝男女各执锨为新坟填土,姑姑姐姐边哭边撩,不由人悲从中来。长媳在坟四角取土,用孝襟撩回,准备“接牌位”。新坟起成,众亲友依次祭奠;依依惜别。然后将所有花圈及“三代牌位”在坟前焚烧。将孝子所拄的“哭棍″插在新坟脚下,逝者身后有几辈人插几行。将祭食洒于坟四周,以飨孤魂,以饲飞鸟。诸事毕,众亲人在坟前列队,司仪指挥,摄影师录像,在坟前做告别仪式,司仪出口成章,代亲人向逝者告别,然后众人绕新坟一圈,名曰为亲人新居“攘院”。一步三回头,依依不舍,洒泪离去。
五、接“牌位”。
亲人已入土为安,余一灵牌抱回还。长媳门外设香案,百步遥接泪不干!众孝子香案前跪下,长子放牌位于香案,长媳祭拜,哀哭;抱起牌位,绕香案三圈,呜呜咽咽,呴呴吔吔,声音哀婉,余韵悠长;二人搀扶着,亦步亦趋,哭入正房正厅,供在桌上。孝子随行,礼拜完毕。
至此,水口塬小车村某府老人丧事仪式圆满礼成。外面席棚依旧待客,席面大部分自然村由酒宴改革成流水席汤泡馍。也有一部分还是“八八”或“十挂五”席面。
红白喜事是小车村人,也是所有人的大事。除此之外,逢年过节也不可小觑。农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到新年正月初五,是人们正式“过年(春节)”的喜庆日子。腊月三十请先人、贴春联。三十晚上全家“坐夜”,正月初一吃罢煎汤面后,各家族人会聚一起,挨家挨户“拜年”,动作扎实到位,给老人磕头;给祖先上香;团结和谐,谈笑风生。每到一户,主家必是酒菜糖果招待,大人们笑语盈盈,孩子们活蹦乱跳,一派祥和景象!初二三亲人互相串访拜年,新女婿新媳妇到舅家“谢红”、拜年,礼物用车载着,所有亲戚都拜访一遍,去了各家都有回礼,钱物不等,但都能“拿得出手”。
过了“破五(正月初五)”,各村组开始装社会,耍竹马,唱戏,直热闹到正月十五以后。元宵节灯火通明,张家戏台下人头攒动,孩子们挑着灯笼大呼小叫,跑来跑去。锣鼓齐鸣,好戏就要开演了!
下来就是二月二,龍抬頭,家家炒豆豆;端午节,吃粽子,孩子们戴花绳,穿绣有“五毒”的花裹肚;插艾叶,戴香草包和各种耍货。舅舅结小外甥送裹肚;未婚男子给未来的媳妇送礼物等。七月七,八月十五节农村不太隆重。九月九的重阳节很有气氛。心灵手巧的主妇们做成各式各样的枣花馍,名日“高”。重阳登高,前些年在此日要提着“大高”和礼品去“追媳妇”。未婚妻家必留女婿吃饭,商量结婚的一些事情。
.第六章 艺文
一、农谚
1、物候
十天一旬,五天一候。物候指古代人从长期生产实践活动中观测到的植物生长、动物活动与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
头九暖,二九冻破脸,三九半,冻了锅里饭。四九五九,闭门抄手,六九七九阳坡看绿(小车方言“六”)。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是说:三春太阳暖,枝头黄莺喜唱歌。
种地不倒茬,枉费犁和铧。
没没粪种豆茬,能收石七八。
秋茬犁地不带耱,不如屋里坐。
秋茬不耱,不如原座。
要得富,地里开个杂货铺。
麦不离八月土。
九月路上牛喝水,不种迟麦发后悔。
七月白露八月种,八月白露不敢停。
宁叫缩,不叫落,八成开镰十成收,十成开镰两成丟。
伏天深耕田,赛过水浇园。
秋分糜子寒露谷,霜降豆子一起收。
苞谷不上粪,只收一根棍。
2、气象类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麦收八、十、三场雨。是说麦子收的是八月、十月、三月的雨,这三个月如果雨水充沛,麦子丰收有保障。
雪打菜子花,麦收石七八。
麦倒一包糠,黄疸收一半,黑疸不见面。
初三初四不见月,连阴带下得半月。早烧不出门,晚烧行千里。
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颼。
重阳不下看十三,十三不下一冬干。
五月十三早晨寒,冷子打了一条塬。
燕子低飞蛇过套,蚂蚁搬家雨就到。
东虹日头西虹雨,南虹响雷下白雨。
3、园艺类
一亩园,十亩田。
桃三杏四梨五年,栽下枣树当年甜。
七月十五枣红圈,八月十五枣晒干。
树不修,果不收。
是蒜不是蒜,隔冬挖三遍。
4、畜牧类
牛要满饱,马要夜草。
养猪养羊,本小利长。
有料没料,四角搅到。
骡马不饮空肠水。
寸草铡三刀,没料也上膘。
圈干草净,吃了没病。
若要喂好牛,一月四两油。
三五一百五,小羊离了母。
猫三狗四猪半年,马驴怀个年对年。
不怕使三天,就怕猛三鞭。
二、张、刘、王、李四姓的起源
1、张姓
张姓的主流来源于姬姓,姬姓就是黄帝部族姓氏里面,最大的一个姓。
相传黄帝有一个孙子他叫挥,指挥的挥,他被封为弓正,专门管造弓箭,
他也兼职星官,管天文,张在28星宿里面是其中一个,它的形状一共是6颗星,所以《老子》里面说:“天之道犹张弓也“。
挥这个人,就是最早用“张”字做姓氏的人。张挥:我们可以说他是“张”姓的始祖。
张姓最早的活动地点在河北的清河,还有河南的濮阳一带,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张姓的两大支。
春秋时期张氏世世代代是晋国的贵族,最有名的是张候,张老,张候也是被很多张姓的后裔奉为为先祖。
2、刘姓
刘姓:中国第四大姓
2020年初,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公布“2019年百家姓”,其中刘姓位列第4名,排在王、李、张之后,陈、杨之前。目前,全国张姓人口约0.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5.4%左右。其中,刘姓在江西省是第一大姓。
《古今图书集成》:“大约得姓之尊、称帝之贵,无过于刘。”刘姓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皇帝数量最多的姓氏。中国皇帝累计400多人,其中刘姓皇帝超过50位,占比接近1/8,在李姓之上。
历史上,刘姓先祖建立的王朝或割据政权包括:西汉、东汉、蜀国(三国)、前赵(东晋十六国)、宋朝(南北朝)、后汉(五代)、南汉(五代)、北汉(五代)等。出现了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光武帝刘秀、蜀国刘备、宋武帝刘裕等著名皇帝。
二、刘姓起源于哪里?
和其他姓氏相比,“刘”字本身无含义,仅作为姓氏使用。不过,据专家考证,刘姓最初源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刘”的繁体字为“劉”,是一种战斧。
在中国历史上,刘姓主要有四种来源:
1.源于图腾,祖地河北唐县
在原始人群中,有一支氏族高扬巨斧,以“劉”为图腾崇拜。他们世居于刘地(刘邑),位于今河北唐县,以地名为姓,姓刘。这是刘姓最早的源头。
2.祁姓刘氏,祖地河南鲁山
夏朝末年,祁家有个孩子出生时,两手掌纹有“刘”“累”二字,家人便为他取名刘累。刘累成年后为天子驯龙,有一只被养死了,于是畏罪逃到河南鲁山定居。他的子孙便以刘累之名为氏,史称“祁姓刘氏”。
后来,祁姓刘氏征服了唐县刘氏,形成新的刘氏,刘累被公认为刘姓始祖。不过,刘累后裔不只有刘氏,而是御龙氏、豕韦氏等多氏并存,刘氏一直未彰显。到春秋时,刘累有一支在秦国的后裔士会复称刘氏,刘氏从此固定下来。
3.姬姓刘氏,祖地河南偃师
西周时期,周朝王室后裔王季,因功受到周成王的封赏,赐地于刘邑,位于河南偃师。王季仍在西周都城为官,他的儿子就任于封地。他的后裔便以封地为氏,史称“姬姓刘氏”。
刘姓始祖刘累之墓
4.源于外姓改姓
西汉初年,一些功臣被刘邦赐予国姓刘,如项伯、娄敬都被赐姓刘。
历史上,不少少数民族改为汉姓刘。如西汉时,匈奴单于冒顿娶了汉室皇室女子,生的孩子姓刘。东晋十六国时,前赵的建立者刘渊也是匈奴人。北魏时,鲜卑族独孤氏有的改姓刘。唐末五代时,有沙陀族改姓刘。
三、刘姓先人是怎么迁徙的?
由于刘姓诞生于河北、河南,
河南,所以在先秦时期,刘姓主要繁衍于中国北方。
刘邦建立西汉后,刘姓作为皇室大姓,历经西汉、东汉400多年的繁衍,成为当时中国第一大姓。刘姓已广泛分布于山东、山西、江苏北部、安徽北部。甚至中南部的湖北、湖南、江西也已出现刘姓望族。
魏晋南北朝时,北方受战争和灾害影响,大量中原汉人迁徙至南方地区。刘姓也随之进入东吴、四川和其他南方地区。到隋唐时期,中国南方的刘姓已广泛分布。
从唐末五代开始,刘姓先祖已深入大陆最南端的岭南和福建。到宋朝时,广东福建的刘姓人口已很多。明清时期,刘姓人口开始向四周扩散,有的进入台湾,有的进入东南亚,有的到了美国。
3、王姓
据报道:中国是有着将近14亿人口的超级大国。2018年,在中国官方登记的王姓人口达到1.015亿人,成为中国第一大姓。李姓人口以61万之差紧随其后。中国登记在用的人口姓氏共有6150个,但“百家姓”占人口总量的近80%。最常见的姓氏为王、李、张、刘和陈。五大姓人口总和约为4.33亿,接近中国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
据相关资料介绍,王姓,中华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姬姓,部分源自子姓、妫姓和少数民族改姓。
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主要源流:
1、源出姬姓。周灵王之子太子晋,称王子晋,因值谏而被废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时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为“王家”,这支族人遂以王为氏。先秦时期,这支王姓一直活跃于河南洛阳一带,秦末汉初,王离之子王元和王威,为避战乱分别迁徙至山东琅琊、山西太原,最终发展成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两大王姓望族。
姬姓王有三个分支
①源出东周毕公之后。周武王之弟毕公高封于毕国,春秋时其裔孙毕万任晋国司徒,受封于魏,战国时魏、韩、赵三家瓜分晋国。秦灭魏后,后裔魏无忌之孙魏卑子逃入山东泰山,汉初,魏卑子奉诏做官,被封于兰陵郡。因其是王家之后,故称其族为“王家”,从此以王为姓。
②源出春秋初周平王之后。周平王在位51年,太子早夭,周平王死后,由其孙姬赤继位,但姬赤的胞弟姬林夺了王位,史称周桓王。姬赤出奔晋国,子孙以其曾为王者而改姓王。一直到唐朝,这支姬姓王一直生活在山西临猗一带,史称河东猗氏王姓。
③源出周考王胞弟桓公揭之后。桓公揭封于王城,古城在今洛阳王城公园。其封地虽小但处于东周王城的西部,史称其为西周桓公。国亡之后,子孙迁到河南伊川和昭汝,以居王城改姓王,后来称为王城王氏。
部分源流
1、源出子姓。商朝末年,纣王荒淫无道,比干多次犯颜强谏,反遭杀害,其子孙因为比干原是王子,就以王为氏。从先秦至汉唐,子姓王氏一直居于河南地区,形成著名的汲郡王姓望族,后来散播到甘肃、山东、河北和山西等地。
2、源出妫姓。奉虞舜为祖先的妫姓王是王姓中重要的一支。武王灭商后,虞舜的后代妫满被封于陈,至陈完在齐国任官后,改为田氏。秦灭齐后,齐王田建之子田升、田桓由田姓改为王姓。这支王姓以北海和青州为郡望,汉朝王莽就源自此支王姓。
3、源出燕国太子丹之后。西汉
末年,王莽篡汉自立,建立新朝称帝。燕太子丹玄孙名嘉,上献符命,为王莽所宠,赐姓王氏。
4、出自少数民族改姓。王姓大家族中融入了大量的少数民族的血液,少数民族用王姓的主要有:汉时匈奴人,西羌钳耳氏族,南北朝时高丽人,鲜卑族人,隋唐时月氏人,唐朝时回纥族阿布思氏族,契丹人,金朝时女真人,北宋时西夏党项人,元朝时蒙古人,清朝时满洲人等。这些少数民族王姓随着时间同化为汉族王姓。我国北方地区多王姓与北方民族改用汉姓时优先使用王姓有密切关系。
王姓分布:
宋朝时期,王姓大约有59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7.7%,为宋朝第一大姓。王姓第一大省是山东,约占全国王姓总人口的14.7%。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北、四川、河南、山西,这五省王姓大约占王姓总人口的55%,其次分布于江西、陕西、浙江,这三省的王姓又集中了25.5%。全国形成了陕晋冀豫鲁、赣浙以及四川三大块王姓人口聚集中心。
明朝时期,王姓大约有62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6.7%,仍为第一大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山东,这三省王姓大约占王姓总人口的40%,其次分布于江西和山西,这二省又集中了17%。浙江一跃成为王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王姓总人口的13.7%。南方王姓在宋元明600年中有了大的发展,两广和福建的王姓人口已经大大超过了宋朝。而宋朝的王姓大省河北、河南和四川,这个比率已经降了一半。全国重新形成了赣浙苏皖、鲁豫晋冀陕两大块王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王姓的人口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河北三省,大约占王姓总人口的28%;其次分布于四川、安徽、江苏、辽宁、黑龙江、山西、湖北、陕西、浙江、甘肃十省,王姓又集中了42%。山东居住了王姓总人口的10.5%。全国形成了以长江为界的高比率的北方王姓区和低比率的南方王姓区。而北方区又以太行山为分水岭,东部为高密度的王姓地区。西部为低密度的王姓区。王姓分布很广,但很不均衡。王姓在人群中分布在王姓在东北、内蒙古大部、山东、河北、北京、天津、河南大部、宁夏、陕西北部、甘肃东部和西中部、新疆喀什地区、海南大部,王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8.8%以上,有的达到16%,其覆盖面积仅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9%,大约54%的王姓人口居住于此。长江以北其他地区、青海东部、新疆北部、云贵川、广西西部,也是王姓常见的区域,王姓在人群中的分布比例为4.4--8.8%,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36
36%的王姓人口居住于此。
3、陈、田、孙、王本是一家。研究兵圣孙武,可知陈、田、孙、王出自妫姓本是一家。
孙武,字长卿。《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记载孙子见吴王时间为公元前512年,此前孙武已完成《孙子兵法》的写作工作,孙武好友、时任吴国大臣的伍子胥将他推荐给吴王阖闾,孙武以自己撰写的兵法13篇呈献吴王,希望能得到吴王的重用。据此专家推算孙子约出生于公元前544年前后。《史记》说:“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闾。”可见孙子出生地是齐国,经专家考证,孙子出生在今山东省惠民县。
孙子的祖先最早是陈国人,名叫陈完,声名显赫,史书流传。陈完,春秋时陈国公族,字敬仲(一说敬是谥号),陈厉公妫跃之子。他是战国时期田氏齐国的始祖。陈国是我国历史上西周至春秋时代的诸侯国,国君妫姓陈氏,是虞舜后裔。周武王灭商,访求前代帝王的后裔,找到了舜帝的嫡裔妫满,把长女太姬嫁给他,并封之于陈地,建陈国。国都宛丘(今河南淮阳城关一带),辖地最大时达十四邑,大致为现在的河南东部和安徽一部分。陈国所在的位置原本是太昊伏羲氏的都城,称之为“太昊之虚”。
春秋初期陈国国君陈桓公妫鲍的弟弟叫妫佗,他在周桓王十四年,即公元前706年陈桓公死后,杀死了太子妫免,自立为陈国国君,史称陈厉公。公元前707年,陈国发生宫廷内乱,厉公被杀,太子完被贬为大夫。后宣公太子御寇,被宣公宠妃谋杀;完和御寇相好,恐祸及己身,便离陈出走,投奔齐国,史称“完公奔齐”。完公奔齐后,齐桓公要拜他为卿,陈完推辞,齐桓公就封他为“工正”(管理百工的官),并赐给他很多田地。当时的“陈”和“田”同音(即音韵学中常讲的“古无舌上音”),故或称之为“田完”。陈完的后代以“田”为姓,陈完就是田姓始祖,这也是“陈田一家”的由来。传九世至田和而代齐。
“孙”姓的“陈”氏先祖,最早是指黄帝、尧帝、舜帝在开封三皇五帝“中央之国”观测太阳运行,制定历法的羲和氏、常仪(即昌意)氏,后裔以“陈”为图腾称作“陈”氏。淮阳的陈国由陈胡公自陈、留传承而去,后来也曾属陈留郡、开封府管辖。“留”是由卯、田组成,意为占日的东方(卯)之田。也许这是陈完为什么要改陈为田的缘由。
孙子的祖父是田书,为田完的五世孙,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军事家,在攻打莒国时立下了战功,被齐景公封于“乐安”,并赐姓“孙”。史家认为,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国灭商纣王,封舜帝之子商均的直系后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国灭商纣王,封舜帝之子商均的直系后裔虞阏父之子妫满于陈国留邑。周公平叛三监之乱后,将陈国迁于淮阳。宋代著名学者邓名世《古今姓氏辨证》认为,孙姓出自妫姓,是齐田完的后代。妫姓孙氏远古始祖为虞舜,其传承顺序为:黄帝→昌意→颛顼→穷蝉→敬康→句望→牛→鼓叟→虞舜→虞阏父→胡公满(封)→申公犀侯→相公皋羊→孝公突→慎圉戎→幽公宁→厘公孝→武公灵→夷公→平公燮→文公圉→桓公鲍→厉公佗→公子完(后逃往齐国)→山巨孟夷→泯孟庄→文子须无→桓子无宇→田书(赐姓孙)。
孙武的父亲是孙凭,是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人,为齐国的卿大夫,成为齐国君主以下的最高一级官员。受其家庭影响和崇武尚智齐文化的影响,孙子得以阅读古代军事典籍《军政》,了解黄帝战胜四帝的作战经验以及伊尹、姜太公、管仲的用兵史实,并受祖父、父亲带兵作战耳闻目染的熏陶,对少年孙子军事才干的培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环境。但后来的齐国内乱,危机四伏,在祸乱即将危及孙氏家族之时,孙凭不得不率全家于公元前517年离开乐安,告别齐国,长途跋涉逃难到南方的吴国。此时的孙子20岁有余,钻研兵法成就卓著,但他藏形不露,过着亦耕(灌园耕种)亦读(写作兵法)的田园隐居生活。
陈氏子孙中有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田穰苴和孙武。田穰苴,齐王国最高指挥官大司马,子孙后世称司马氏,故其又称司马穰苴,其著有兵家巨作《司马法》。孙武,吴王国大将军,其著有兵家巨作《孙子兵法》。司马穰苴和孙武在唐朝开元十九年被玄宗皇帝列入“武庙十哲”;《司马法》和《孙子兵法》均列入北宋《武经七书》。
王莽,新朝开国皇帝,亦是陈氏之后裔。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传八王,为秦所灭,其子孙废为庶民,其中一支自认为齐国王族,遂以王为姓。《汉书·元后传》:“孝元皇后,王莽之姑也。莽自本曰:田和有齐国,三世称王。至王建为秦所灭,项羽封建孙安为济北王,齐谓之王家,以王为氏。”
4、李姓
李姓是中国的第一大姓,据考证,每十三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姓李。当然,李姓也是全球第一大姓氏,全球人口总规模超过1亿人,想一想都是一个可怕的数字。
李姓在我国代表人物有很多,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大才子李煜,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中国共产党主要创立人李大钊。近代还有影视明星李小龙,华人首富李嘉诚等。可以说李氏子弟,誉满天下啊。
那么,在历史上李姓是怎么来的呢?说来大家可能不相信,李氏的由来在历史上颇有讲头。
传说,商朝有个理官叫理徵,执法如山,刚正不阿,因而忤逆了残暴的纣王,被官兵追杀,一路磨难,饥寒交迫。在逃亡途中,饿的只剩一口气的时候,发现前方有一棵李树,他就摘了李子充饥,这才、饿死。为感李子活命之恩,他指树为姓,改姓李。
当然传说毕竟是传说,真假无从考证,但李氏先祖之贵胄渊源,却有史可考。
李姓盛产皇帝,在中国历史上,一共有12个朝代的皇帝姓李,李姓称帝者共计58人,创百家姓中之最。据考证,李姓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在所有李姓王朝中,唐朝时最强盛的。李氏宗谱中最为显赫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引领大唐盛势数百年,成就当时世界第一大国。
后来,唐朝衰败,唐氏世系子孙李衙临危受命,携四子背井离乡,意图再起大唐盛业。他们逃至江西某村落,发现此地易守难攻,风景秀丽,便落脚此处。李衙便成了江西磨刀村李氏第一人,李衙与四子隐居在此,李氏皇族血脉才得以保存。
宋朝时期,李姓大约有56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7.2%,排在王姓之后,为宋朝第二大姓。李姓第一大省是河北,约占全国李姓总人口的11.6%。明朝时期,李姓大约有51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5.5%,仅排王、张之后,为明朝第三大姓。宋元明时期,李姓人口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减少,600年中李姓总人口减少了10%。这与北方地区长期战乱,尤其是元朝的野蛮统治有密切关系。
如今,李姓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在大家的周围是不是有很多姓李的朋友呢?
三、李姓郡望堂号:
1、堂号
"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2、郡望
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
赵 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
顿丘郡:西晋时置郡。此支李氏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
中山郡:汉高帝置郡。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子李齐。
广汉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四、李姓家乘谱牒:
全国:陇西郡李氏族谱总谱不分卷、李氏近房宗谱不分卷、李氏族谱。
河北:泺县李氏族谱五卷、泺邑李氏族谱四卷、李氏族谱不分卷、李氏支谱不分卷、李氏家谱不分卷、李氏张恕堂本支谱十卷。
上海:李氏家乘一册、陇西李氏宗谱不分卷、竹冈李氏族谱十卷首一卷。
江苏:夫椒李氏家乘八卷、江宁李氏宗谱不分卷、李氏族谱二卷宗图一卷、李氏三房支谱四卷。
浙江:西塘李氏支谱十二卷、嘉兴梅会李氏族谱二十二卷、梅会李氏族谱十二卷
小车村李姓堂名是“陇西堂”。
张氏部分堂号出典:
张姓出黃帝之子少昊青阳氏之子挥之后(其实这种说法并没有根据),因此张姓人以“青阳”为家族堂号。
张姓有一支出周宣王时大臣張仲之后。张仲以孝养父母、友爱兄弟闻名,《诗经》说“张仲孝友”,因此“孝友堂”成为张氏家族的通用堂号。但大多数张姓人其实并非出张仲之后,以“孝友堂”作为张氏家族通用堂号并不合适。
汉张良(前250?-前186)封留侯,子孙以“留侯”为家族堂号。
汉武帝巡幸河东,得三箧失传之书,询问诸臣,无人能知,惟张安世(?-前62)识之。汉武帝奇其材,擢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其后人以“三箧”为家族堂号。
唐贞观中侍中张文瓘(605-677),有四子,父子五人皆官至三品,受封二千石,时人谓之“万石张家”,其后人因以“万石堂”为家族堂号。
唐代寿张(今属山东东平)人张公艺,善于治家,9世同堂。唐高宗封祭泰山,亲临他家,问其治家之道,他在纸上写了100个“忍”字呈献在高宗面前,受到高宗的称赞,其后人以“百忍” 为家族堂号;其后又分出“书忍”、“大忍”、“继忍”、“循忍”、“怡忍”、“义忍”、“绍忍”等堂号。张公艺家族九世同居,或以“九居”、“九裔”、“敦九”为家族堂号。
小车村张家就是“百忍堂”一支。
唐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张嘉贞(665-729)官至工部尚书,封河东侯;弟张嘉祐,官左金吾将军。二人皆居高官,每每上朝,骑从众多,鸣珂里巷(马的玉饰行响,充满里巷),时人称其所居里巷为“鸣珂里”,其后人因以“鸣珂”为家族堂号。
唐睿宗、玄宗宰相张说(667-730),少时勤奋好学,乐于助人。传说有一老者为感谢其所,赠其绀珠一颗,言将珠藏于袖中,便能心神开悟。张说遂将此珠秘藏于身,终身携带,后果应其言,文经武纬,成为一代名相。其后人以“袖珠”为家族堂号。
唐书法家张旭(675-?),人称草圣,后人因以为为家族堂号。唐开元间,唐玄宗过生日,群臣多献奇珍异宝,惟张九龄(678-740)呈献《千秋金鉴录》5卷,详述古今兴旺之道,受到唐玄宗的嘉奖与褒扬,其族人引以为荣,以“金鉴”为家族堂号;后又分出“书鉴”、“宝鉴”、“绍鉴”等堂号。张九龄祖籍韶州曲江(今属广东),故其后人或以“曲江”为家族堂号。
唐小说家张鷟(?-740),才学高超,应八科考试,皆列入甲等,有如成色最好的青铜钱,万选万中,张鷟因有“青钱学士”之称,其后人以“万青”为家族堂号。
还有一支万青堂张氏出唐人张旌之后。张旌著有《
万选青钱》一书,其后人以“万青”或“选青”为家族堂号。北宋太宗、真宗宰相张齐贤(643-1014),宋太祖西巡洛阳时他指天画地,以布衣身份献富国强兵十策,其后人以“策枚”(意为“献策”)为家族堂号。
北宋理学家张载(1020-1077),人称横渠先生,其后人以“横渠”、“绍渠”为家族堂号。张载著有《东铭》《西铭》,后者被视作儒学经典,其后人或以“西铭”、 “二铭”、“两铭”、 “守铭”、“世铭”为家族堂号。张载两个曾孙随宋高宗南迁,后定居泰兴(今属江苏)。裔孙张羽、张翀、张羽惠,朝廷敕封“三凤”,其后人因以为家族堂号。
南宋理学家张栻(1133-1180),号南轩,其后人以“南轩”为家族堂号。
明代张姓出过三位榜眼,即洪武二十三年(1390)榜眼、福建宁化张显宗(1363-?),嘉靖二十六年(1547)榜眼、江西新喻(今新余)张春(1510-?),万历五年(1577)榜眼、首辅张居正次子、湖广江陵(今湖北荆州)张修嗣(1553-?)。古殿试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和第三名探花总称“鼎甲”,故张姓一支以“张鼎”为家族堂号。
明万历中首辅张居正(1525-1582),卒赠上柱国,其后人以“柱国”为家族堂号。
晚清大臣张之洞(1837-1909),任四川学政时于成都创尊经书院,其后人以“尊经”为家族堂号。
福建泉州鉴湖堂张氏,先祖张延鲁唐时居越州鉴湖,故自号鉴湖居士,其后人因以“鉴湖”为家族堂号。
浙江兰溪县三阜堂张氏,分为大阜、石阜、椒阜三支,因以“三阜”为家族堂号。
湖南华容青湖堂张氏,始祖张复,元末明初隐居邑东之青湖,其后人因以“青湖”为家族堂号。
湖南浏阳、长沙一帶三田(浏阳膏田、茅田,长沙洞田)张氏,始祖名张宗道,后人以“承宗”为家族堂号。
江苏常州天王堂巷张氏,始迁祖名张怀义,其后人以“怀义”为家族堂号。
浙江嘉兴梅溪张氏,始居梅溪之南杨家桥,庭前植桂二株,里人谓之“双桂张”,其后人因以“双桂”为家族堂号。
台湾云林斗六镇张氏,始祖名张长源,因以“长源”为家族堂号。相传文昌星官本名张亚子,张姓一支托称出于其后,以“文星”为家族堂号。
王姓堂号有三槐堂和太原堂。小车村王姓是三槐堂。
三槐堂之家族谱录
献清松 心凤国 恩良仕 纯明月 天富孝 兰然俊 章成理 建喜太 灿福廷 希邦忠 庆之多 泽少玉 仁贵永 朝贯东 金汉如 贤来德 从启高 雪地丰 华北海 超领堂 关田峰 瑞会保 才振君 群宇连 首相齐 贺历洪 友家美 树亲克 登钢池 钱铁未 义胜勤 浩路道 怀立平 殿
三、楹联
1、一勤天下无难事
百忍堂中有太和
2、从古称稀上寿无疆
自今尹始福乐遐龄
3、出门常做有德事
进殿勤叩无量佛
四、文章(一)
张载的“横渠四句”离我们有多远
张峰(张建鹏)
原创
2021-12-30 11:05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北宋大儒张载的“横渠四句”。张载是北宋大儒,字子厚,祖籍大梁人(今河南开封,)徙家凤翔府郿县(今宝鸡眉县)横渠镇,人称“横渠先生”。少年丧父,家贫孤苦,好学上进有志气。“位卑未敢忘忧国”,喜谈治国之道,醉心兵事。21岁时写成《边议九条》,呈给时任陕西经略安抚使的范仲淹大人,大谈治国安邦之策。范仲淹在延州(安)府召见了他,一番长谈,张载豪陈自己报效国家之志,一心想随范大人从军。但范仲淹没有同意,并劝张载不要冲动,安心习文为佳。
张载听从了范仲淹的建议,潜心治学,考取了功名,当过宜川县令等官职。但为官时间不长,辞官回乡,在横渠镇开馆教学,与朱熹,邵雍,程颢,程颐齐名。他弟子也很多,大家熟知的张舜民就是他的学生。张载著作有《正蒙》,《横渠易说》,《经学理窟》等,他的学说实际上已树起“二程”理学的框架。
而最广为传诵的就是:
为 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就是“横渠四句",为读书人,为知识份子,为所有有志气的中国人,立起一个理想的标杆。
一.为天地立心。
有人说,张载这句话是假,大,空。天地本无心,存于大自然,春来秋往,寒暑交替,风雷雨电,日月星光,本来存在,你为它立什么心?什么道?难道天地会因你的倡导和宣传而改变吗?凭你个人的能力难道能改变天地日月的运行吗?这不是假话大话空话是什么?__说实话,这样的文章我看了不少,并且作者还都不是一般人,腕儿级的,心里除了对这些大腕连绵不绝的敬仰外,心里只有呵呵了。
我觉得,古人所说的天地,实际就是大自然,还有社会。三字经里讲:三光日月星,三才天地人。日月星在天上运行,人在地上生活。“为天地立心”就是探索天地奥秘,聚积浩然正气,使人类尽可能的探明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养吾浩然之气”。改造自然,敬畏自然,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在人与天地自然的和谐共存中形成正确的法律法规,善恶观念,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这就是“为天地立心”。《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为天地立光明正大的心,扬浩然正气。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发挥“正能量”。
二.为生民立命。
“大腕”
为生民立命。
“大腕” 的文章说张载的这句话更是可笑一:区区一介书生,你以为你是谁呀?还“为生民立命” ?生民是谁?老百姓?你是谁?老爷?你在上面,生民在下面,看不起人是不?所以,张载这话就是吹牛,大话!封建文人的空话!不信且看大宋,“靖康耻,犹未雪”,你们这些理学家干嘛去了?等等。
孔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修身,齐家,平天下,是古人读书的三步曲。横渠张载,身处封建君主社会,他没有说“齐家”,也没说“平天下”,而说“为生民立命”,虽一介文人,手无缚鸡之力,心却怀着天下苍生。超越了他所处的环境,超越了当时所有人的境界,以天下苍生为念,而不被功名利禄所惑;他的这种“天下为公”的境界,放在今天,我们几人能达到?况切,张载仕途坎坷,心有冲天之志而不能伸,虽从过几年政,但都是小官,未被重用。久居乡下,潜心治学,处江湖之远,常忧国家社稷,而能提出“为天地立心”的呐喊,其爱国之心可鉴一斑。一般地,当一个身处高位者,说几句豪言状语,那是很顺便的事,时位之移人也。而当一个山野村夫,口能道出治国大道,那么,此人不是狂人,便是异人。事实证明,他不是狂人,是理学大儒。
“为生民立命”,就是为老百姓谋福祉。发挥知识的力量,尽可能地为更多的人谋幸福,而不是单纯地光宗耀祖。张载把知识分子的使命清晰化,并且升华到社会和国家的层面。
三,为往圣继绝学。
张载的“为往圣继绝学”,“腕儿”们更是鄙夷得不得了。__“往圣”,往圣有什么绝学?我们的“往圣”只留下个仁义礼智信!《狂人日记》中“我”从字缝里看到,满纸都写着“吃人”...
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的“往圣”,难道连一点有用的东西都没给我们留下吗?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真的没有一丁点儿的可记忆可传承的东西?都老了,要不得了?我看不见得。所谓“绝学”,就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学问。中医,针灸,茶道,二十四节气,四大发明,《易经》,《九章算术》,唐诗,宋词,元曲,《永乐大典》,《资治通鉴》《道德经》,勾股定理,等等等等,这些除了中国有,世界上哪个国家还有?别跟我说茶道,茶道是中国的茶道。这些,都 不要了吗?
如果这些都不要了,我们的“往圣”没意见,因为他们都是过去式,想提意见也不可能了。如果真这样,今天扔一些,明天丟一些,只恐怕到最后我们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还怎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的“中国特色”体现在哪儿?
实话对你说吧,月亮,还是中国的最圆!有时候是十五圆,有时侯是十六圆。至于为什么,“往圣”们早就有答案,您如果不信,上网搜一下就知道了。
上网?我们的“往圣”肯定不知道“上网”,但却懂《易经》。据说计算机就是受到《易经》中爻象变化的启发而产生的。
因此,“往圣”的“绝学”,我们还是要继承一些的。有时候西医治不了的病,中医却能治好。由此可见,张载的“为往圣继绝学”,放在今天,还是实用的,不过时。
四,为万世开太平。
“腕儿”说,张载的这句话,更是空话:你一个小老百姓,能管好你自己的生活就不错了!还想着“为万世开太平”?大宋的太平开了吗?大宋朝是怎么灭亡的张载应该比我们更清楚。
那也不一定清楚,因为他才活了五十八岁。“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他作为读书人的最伟大的理想。也是天下学子的终极目的和责任担当。张载一生,武未能安邦,文未能治国。虽然从过政,但时间不长,三十八岁中进士,五十八岁去世,可谓命运多舛。,仕途坎坷。没有实现他的理想和抱负。他有这样一句话:纵不能行之于天下,犹可验之于一乡。意思是说:我的学说,纵然不能发扬于天下,(通过我的宣传)也可在我们乡里这一带得到实践。这足以说明他在横渠设馆教授的初衷。也能看出他的心态是积极的,而不是失落,悲愤。反过来说,如果真是这样,他也不可能成为“关学大儒”,死后更不可能享祭到孔庙。横渠四句道出了作为一名读书人,一名学者,读书研究的初心。总结出读书人的责任和担当。因此,张载的“横渠四句”放在今天,读来仍然令人心里一振,豪气顿生,它是来自“往圣”的正能量。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既不能自卑,也不要自狂,个人的安危和幸福,和国家的命运是紧紧连在一起的。过份偏执,我行我素,什么“我的命运我做主”,这是狂妄的表现。过分自卑,会使人失去战斗力,创造力。
温故知新,继往开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崇洋,不媚外;修身正己,养吾浩然正气,发挥正能量,敢于同不正之风作斗争。这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当做的,也是能做到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那么,我们巍巍华夏,天地有正气,民族有特色,科技大发展,万世有太平!
文章(二)
百忍堂记事
张峰(张建鹏)
原创
2021-12-16 19:44
我的老家在渭北旱原的一个小山村,叫小车村。我们村有一千多口人,都姓张,听老辈人说,我们是百忍堂张家,老祖宗叫张公艺。老袓宗的轶事传说是在唐高宗时期,由此追溯,我们祖籍应该是山东。老祖宗谦卑忍让,一大家九代同居,和睦兴旺,也确实是个奇迹。此事惊动了唐高宗,高宗御驾亲临,问老祖宗治家之道,老祖宗一连写了一百个“忍”字...这些故事流传很广,网上也有,一查就能查得到。至于我们这一支,究竟是哪朝哪代迁到现居地的,无从考究,老辈年龄大的也没人能说得清。有人说是从明朝时迁移来的,又有人说祖籍是“山西大槐树”。毕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朝代更替,沧海桑田,一切都“俱往矣”。不是我能讲得清楚的。
我要讲的是我经历过的两件事。这两件事足能说明我们百忍堂张家的家风和品格。我们村人口多,土地少,人们生活大都贫穷紧张。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由于人口增长,树大分枝,我们村逐渐形成四大家族:塬上,窑家(窑底下),上院,那家(我今天也不明白那家是代表什么)。那家族辈份最高,人口最少。窑家次之,人口也兴旺发达。上院家族居三,塬上家族辈份最低,人口最多。总之上院家族和塬上家族对那家家族的“长辈”们都无法称呼,打个比方,那家家族一个二十来岁小伙子,塬上和上院家族七八十岁的老者最少也得称那家小伙一声“爷”!更不用说老者的孙辈和曾孙辈了。由于人口悬殊太大,辈份称呼太复杂,晚辈们更是理不清,我们上院家族和塬上家族的人如果遇上那家家族的人,不用考虑,尊称一声x爷!就得了。那家家族人也回敬一声:孙娃子!
我们村人讲礼仪,好文艺,爱稼穑。很少有打架斗欧的事发生,老少见面,年少管年长的该称叔的称叔,该叫爷的叫爷,从不乱套,不笑不说话。红白喜事,更是礼尚往来,讲究且细致;酒筵席上,老者居上位,班辈高的居上位而坐,菜上来了,坐上席的老者说一声:大家吃菜,其他人才动箸夹菜,礼让有加,席间谈笑风生。从来没有抢座抢吃的现象。假如主家来客较多,席位有限,本村人断不会去吃第一拨席的,主动退后,让远方客人和外村客人先入席,待这些客人坐完之后,如有空位,又彼此谦让,让年长的,行动不方便的人先入席用餐。
我要说的这两件事就发生在改革开放的九十年代,具体哪一年记不清了,大概是一九九二年左右吧。政策好,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粮食连年大丰收。全村人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互帮互助碾打
晾晒,不在话下。话说本家二哥这天碾完了最后一场麦子,要“收垛顶”。就是把全年的麦草打垛摞好,留下冬季烧炕喂牲口,同时也表示夏收结束,颗粒归仓。在这隆重时刻,当然少不了邻居帮忙,主家也备下酒菜,喝个庆功酒。邻居三爷是庄稼行的老把式,尤其他摞的麦垛又圆又好看,下再多的雨也不会渗水。三爷是我们“窑家”家族,但远亲不如近邻,三爷乐呵呵地掮着木杈过来,给“孙娃子”帮忙“收垛顶”
谁料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三爷在垛顶挑麦秸时不慎摔了下来,掉下地坑庄的悬崖,不治身亡!一场喜庆变成了人命大事,本家二哥吓得魂不附体,全村人也惊愕不已:出人命事,这可如何是好?
邻居三婆(三爷的老婆。)三叔(三爷儿子)更如晴天霹雳,又惊又悲!但事已至此,哭也于事无补,更何况天气炎热,尸体不可久留。但人命关天,这事到底公了还是私了?公了怎样操作?私了又如何处理?事不宜迟,得火速定个调子,但这个调,断然不是二哥大哥能开口的。再者,此事若是处理不恰当,不仅仅是关乎他们两邻居的团结,更是关乎我村两大家族的团结。正在这危急关口,三婆发话了:孙娃子你甭害怕,你爷今年也六十几了,他这样走,也许是上天早就造就的。啥话都不说了,埋人...
三婆一席话,众人如释垂负__调子定下来了:不告官,不扰民!三叔说:咱两家关系一直好,这事也纯属意外,贤侄,你胆子放正,我不会为难你,说到底,咱一个“张”字掰不开...言未毕,两行清泪如泉涌。
.二哥早已乱了方寸,听了这话,神色稍安。后面诸事全凭大哥张罗,咋说咋办。大哥一听三婆母子如此深明大义,感激之情,无以言表。当即表态,三爷丧葬诸事宜,无须三婆母子及“窑家”家族抄心出力,抬丧挖墓,我们家族全包,若不这样,难表感恩戴德之情。
这时,三爷在县城干事侄子业已到场,他说:不用那样麻烦,我们安葬老人,你们随礼帮忙就行了。大哥亦不再多言,至此,这场人命关天的大事基本尘埃落定。安葬了三爷之后,两家依旧和睦相处,未闻只言片语的是非传出。相邻刘王两村对张家更是称赞不已,传为佳话。
这第二件事,是医疗上的事。其实这件事发生在第一件事的前面。两件事相隔三四年时间,还是“上院”家族和“窑家”家族的事。再精确一点,就是上面二哥母亲的事。话说“上院”二大妈常年大病小病不断,是村医疗站的老病人。这一日感觉身体不舒服,便自己步行到医疗站,请张医生诊断。张医生是我村窑家族人。是老保健员,中西医都
都能看,行医四十年,救人无数,可以说是张刘王三村的“家庭医生”。对二大妈的病情也很熟悉,二大妈来了,诊断之后,决定输液,谁知输液没多久,二大妈竟然一命归西!亳无挽救的可能!
张医生回天乏术,只能通知大哥二哥还有三哥。三兄弟急忙赶到诊所,不吵不闹,为老母穿上寿衣,拉回家中,隆重安葬。没有医闹,没有争讼,张医生继续为乡亲们服务,亳发未损。
朋友,这两件事,如果发生在你们村,或者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样处理呢?
其实这两件事,只是我们小车村,百忍堂张家人的家常事,与金钱,名利无关。
《小车村村志》后记
张建鹏(张峰)
为传承和抢救乡土历史文化,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做好村镇志编修工作的指导意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本村志深入挖掘了乡村文化中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民俗风情,乡俗礼仪。对即将消失或已经消失的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挖掘和整理。希望能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和智力支持。
由于年代久远,上至清朝,民国,下至公元二零二零年。星转斗移,沧海桑田;新旧社会更替,改革开放,旧貌换新颜。涉及人物,事件繁多,不能一一细述。故采取历史纪年的方式,略古详今,述而不论。对一些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人物等,在纪年后略做备注和陈述。对影响较大的一些名人,有划时代意义的特别事件,则另做“名事特记”。从民国到公元二零二零年,小车村人才辈出,正应了“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诗句。特设“数风流人物”一栏,从军、政、商、学术、教育、文化、文学艺术等方面进行了述录,力求言简意赅,言约事丰;并随机附上插图或人物作品、证件等,达到图文并茂。民俗风情方面,在前面基本村情中略作记述,后文又作了详細介绍,以便留住即将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艺文”一栏,特录了一些口口相传的农谚,以便年轻一代借鉴。并特录了张、王、刘、李四大姓氏的来源、分支和堂名,以便我村张王刘李等对本姓氏及渊源有所了解。另附议论文记叙文两篇,也与小车村有关。
编写过程中,由于资料匮乏,人手严重不足,笔者一边采访一边撰稿。在此向对村志采编工作提供过帮助的王秉兴、张劝民、王有民,张俊盈、王百龄、刘同俊,学者张自英先生、小车村支部书记张文科先生表示感謝!小车村党支部、村委会对此次村志编修工作高度重视,在此特别感谢!
时间跨度大,事老人嫩,求证不易,加之人力、水平有限,遗漏、错讹之处在所难免。望有识之士提出宝贵意见。
2020年9月1日
相关参考
开车撞到公路两边的塑料警示桩(昨天珠海9岁男孩偷开自家小车上街兜了5公里闹市撞车后淡定开回家)
...名9岁的男孩在家里偷偷拿了妈妈的车钥匙,开着家里的小车出门,在平沙“游车河”兜了足足5公里!半路撞车后,男孩竟然非常淡定,开车逃回家,把车安然停在楼下……9岁男童开车出门撞车后逃跑12月8日下午5点半左右,交...
新余蜈蚣养殖(定了多家大医院红谷滩分院今年完工地铁3号线4号线也有新消息)
这些项目↓↓你可能关心在69个计划建成投产项目中,基础设施项目达24项,包括昌吉赣客专、南昌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南昌昌北国际机场1号航站楼整体改造工程、赣州黄金机场改扩建工程、井冈山机场二期扩建工程等。此外,...
食在惠安作者:张开权俗语说得好,“人以食为天”,可见食的重要性。不管是男、女、老、幼。不论贫、贱、富、贵,人人都希望能够得到大吃、特吃、吃得丰富,吃得讲究,吃上山珍海味,吃得飞禽走兽。几乎是人同此心,...
新余人员最新政策(江西新余出台激励关爱一线医务人员政策:绩效工资上浮10%)
新余市是江西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点区域。2月22日,澎湃新闻记者从新余市委宣传部获悉,为进一步激励医务人员投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新余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激励关爱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医务人员的八条政...
新余不锈钢板厂(新余市2020年6月21日部分地区计划停电信息)
...停电时间:2020-06-2106:30—2020-06-2118:00停电范围:江西省【新余市市区】东兴路(高新区学院小区)2020-062106:30:00计划停电停电时间:2020-06-2106:30—2020-06-2118:00停电范围:江西省【新余市市区】泉州大道(新余市公安消防中心应急支...
新余焊工证有用吗含金量高吗?由于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电弧温度达到4200℃以上,焊条芯、药皮和金属焊件融熔后要发生气化、蒸发和凝结现象,会产生大量的锰铬氧化物及有害烟尘;同时,电弧光的高温和强烈的辐射作用,还会...
...(海峡导报记者朱黄郑丽金通讯员艺娟炎平)近日,一辆小车行驶到湖里区花屿路附近时,副驾驶的置物柜旁冒烟起火。司机立刻下车并拨打119报警。接警后,厦门消防立刻调派特勤大队二站3辆消防车16名消防救援人员前往处置...
...(海峡导报记者朱黄郑丽金通讯员艺娟炎平)近日,一辆小车行驶到湖里区花屿路附近时,副驾驶的置物柜旁冒烟起火。司机立刻下车并拨打119报警。接警后,厦门消防立刻调派特勤大队二站3辆消防车16名消防救援人员前往处置...
...投资1亿元。目前,市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已全面启动,其中新余第四水厂扩建工程、分宜第二水厂和杨桥水厂新建工程进展顺利,渝水区仙来办郭家村、罗坊镇罗家村委新老乙元村进村入户工程已完工通水,渝水区人和乡观下村和分...
新余脚手架(年薪20万以上,却没人愿意学,新余这个手艺快失传了……)
他没进过美院,不是科班出身,画功却征服了十里八乡,让美院毕业的大学生前来拜师学艺;他一家三代传承技艺,作画半个多世纪,作品遍及城乡大小建筑,自觉担当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与守护者;他年近花甲,依然坚守在脚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