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系统有哪些装置组成(史上最全的接地系统详解图,值得收藏(三))

Posted

篇首语: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接地系统有哪些装置组成(史上最全的接地系统详解图,值得收藏(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接地系统有哪些装置组成(史上最全的接地系统详解图,值得收藏(三))

第一幅图:TN-C接地系统和TN-S系统


零线的准确名称是保护中性线

此图在知乎出现了多次。

由于电路中有系统接地,但负载外壳没有直接接地,而是通过保护性中性线PEN间接接地,所以该接地系统叫做TN-C。

图中左上角就是变压器低压侧绕组,我们看到它引出了三条相线L1/L2/L3和一条PEN保护性中性线。注意到保护性中性线的左侧有两次接地,第一次在变压器的中性点,这叫做系统接地,第二次在中间某处,叫做重复接地。重复接地的意义就是防止保护性中性线断裂后其后部保护性中性线的电压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负载。我们看到中间的负载PEN首先引到外壳,然后再引到保护性中性线接线端子。这说明,保护性中性线PEN是保护优先的。也因此,

下图是TN-S系统,我就不解释了:


第二幅图:TN-C-S接地系统


TN-C-S区别于TN-C,就在于PEN在重复接地后分开为N中性线和PE保护线。

注意到TN-C-S的-S侧负载的外壳是接在PE线上的,而TN-C-S的-C侧则是接在PEN线上,因此前者是保护接地,后者是保护接零。两者相比,保护性中性线不能中断,而PE线同样也不能中断。

在居家配电系统和学校、企事业单位配电系统中,TN-C-S非常普遍。

第三幅图:TT接地系统

从符号代码看,TT接地系统有系统接地,但它的保护接地采取直接接地的方式实现的。


TT接地系统变压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而用电负载的外壳也独立直接接地。构成保护接地。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前面已经描述过了,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流经地网的电流实际上只有N线电流的6%左右。因此,TT系统下发生的单相接地故障电流相对TN要小得多。

现在我们来对比TN系统和TT系统的异同点

1.对于TN系统和TT系统来说,由于首字母都是T,说明这两个系统都有系统接地;

2.由于TN系统的N线与PE线在系统接地处或者重复接地处是连在一起的,PEN则完全合并在一起,而用电设备的外壳直接与PE或者PEN连在一起,因此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电流会比较大,近似于相线对N线的短路。所以,TN系统又叫做大电流接地系统;


TT的系统接地与保护接地完全独立,单相接地故障电流要返回电源,必须通过地网,并且电流较小。所以,TT系统又叫做小电流接地系统。

有了接地系统的解释,我们就可以回答问题了。

1.需要适当地放大接地电流

适当地放大接地电流,使得用电设备的前接断路器可以执行过电流保护操作,这就是具有大接地电流的TN系统。

2.加装漏电保护装置RCD。

我们来看图5:


图5中,我们看到变压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然后分开为N和PE,并且PE一直延伸到负载侧并接到用电设备的外壳上。所以,此接地方式属于TN-S接地系统。

当用电设备发生碰壳事故后,PE线的电阻当然小于地网电阻,并且PE的最前端还与N线相连,接地电流被放大到接近相对N的短路电流,则距离用电设备最近的上游断路器会执行过电流跳闸保护。

图5中,我们还看到从二级配电用四芯电缆引了三条相线和N线到负载侧,PE线被切断了,而用电设备的外壳直接接地。于是当用电设备发生碰壳事故后,接地电流只能通过地网返回电源。此接地方式属于TN-S下的TT接地系统。

由于TT下通过地网的接地电流很小,所以IEC和国家标准都规定了必须安装漏电保护装置RCD。

RCD的原理如下:


未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三相电流合并N线电流后的相量和为零。当发生漏电后,某相电流会增加,并且漏电流经过地网返回电源,则N线电流依然与先前一致。于是,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磁路中会出现磁通,其测量绕组中当然会出现电流,并驱动检测和控制部件使得前接断路器执行漏电保护动作。

RCD的动作电流可以在30毫安以下,有效地保护了人身安全。

-END

喜欢就收藏,满意就转发,记得双击点赞!

张工培训会持续送知识。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