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版印刷(展现源远流长的印刷文化)

Posted

篇首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排版印刷(展现源远流长的印刷文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排版印刷(展现源远流长的印刷文化)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印刷博物馆序厅:前为转轮排字盘,后为《梦溪笔谈》。

宋刻本《春秋经传》。

又新印刷所印制的1920年版《共产党宣言》。

“马背上的印刷机”。(本文图片均由中国印刷博物馆提供)

从书籍报刊到纸钞票据,印刷与现代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坐落于北京市大兴区的中国印刷博物馆,展陈面积5500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印刷专业博物馆。在这里,观众可以了解印刷术的发展史,看到各种印刷工艺的成果,感受印刷对人类文明进步所发挥的巨大推动作用。

传承古人智慧

中国印刷博物馆共有“印出东方——印刷术的根在中国”“印行天下——印刷术与文明互鉴”“印机宝藏——中外印刷机械设备展”3个常设展览。“印出东方”展介绍了中国古代印刷术的起源、发展和传播过程。

文字和造纸术是印刷术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考古研究表明,距今4500年左右是中国文字由萌芽走向成形的时期。东汉蔡伦发明工艺完整的造纸术,用植物纤维制造的纸张成为文字的极佳载体。馆中展示了书画家启功捐赠的一件唐人写经残卷,泛黄的宣纸上书写着优美而工整的文字,历经千年依然清晰,体现了唐代精良的造纸技术和书法造诣。

“中国雕版印刷技艺”是传统文化瑰宝,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雕版印刷术起源于隋唐之际,至宋代达到鼎盛,雕版印刷的书籍版式、字体、用纸、用墨和装帧形式等都有了较大发展,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书籍审美文化。北宋刻本《通典》、南宋嘉定刻本《西汉会要》、元代杭州刻本《宣和博古图录》、明清刻本诗集和文集……一本本珍贵古籍反映了宋代以来雕版印刷业的发展。其中,最具价值的是宋刻本《春秋经传》。

宋版书刻印精良、纸墨上乘且存世稀少,素有“一页宋版一两金”之说。中国印刷博物馆所藏南宋晚期杭州精刻本《春秋经传》为海内孤本,是国宝级儒学典籍善本,弥足珍贵。

这本《春秋经传》开本宏大、版面疏朗,天头地脚宽阔。每半页8行,每行17字,字大如钱,与今天的初号字大小相似。板框左右双线,版心同向双鱼尾,白口,底部有刘文、詹周等14个刻工的名字。字体为楷体,雕刻刀法严谨,不失文字之美。如果不是每页版心底部有刻工的名字,几乎无法分辨是不同刻工的作品,体现了宋代登峰造极的雕版印刷技艺。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印刷史上的另一座里程碑。据《梦溪笔谈》记载,北宋毕昇发明了泥活字印刷术。展柜中,一个长方形盒子里装着一组形如印章的小方块,这是仿照毕昇工艺复制的胶泥活字。胶泥活字是最早出现的活字,到了明清时期,活字材质更为多样,木、铜、泥、锡、铅等多种并用。

元代王祯发明的转轮排字盘大幅提高了活字印刷的工作效率。展厅里再现了转轮排字盘的使用场景:宽大的圆形转盘上,整齐排列着密密麻麻的木活字,旁边的工人在转动木盘,寻找需要使用的活字。转轮排字盘是世界上最早的排字机械设备,将木活字按韵和型号排列在木制转盘上。通过转动木盘,工人坐着就可以取出所需的字,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

讲述发展故事

中国古代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到西方,对西方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近代西方工业化的印刷术又传到中国,推动中国印刷业发展。

清末美华书馆出版的《地理问答》,又新印刷所印制的1920年版《共产党宣言》,1934年胶版印刷的彩色月刊《美术生活》创刊号……在“印行天下”展厅,一件件展品反映了西方近代印刷术传入中国后的影响以及中国民族印刷业的兴起。

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成为民族印刷企业的杰出代表。展厅中央摆放着一台1929年制造的手扳式印刷机,乌黑的铁制机身朴实低调,但其上镶嵌的“国难后修整”铜铭牌彰显了它的特殊——它是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商务印书馆从废墟中清理出来的,见证了民族印刷企业在战火中的涅槃重生。

20世纪30年代初期,革命根据地印刷厂的建立拉开了红色印刷业发展的序幕。一台小巧轻便的木制印刷机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它仅有小手提箱大小,重量才30多公斤,拆卸装配都很方便,一头骡子就可以拉走。它是抗战期间为游击办报的需要而制造的,被称为“马背上的印刷机”。展厅里还展示了革命根据地印刷出版的报刊和书籍,这些红色文物讲述着老一辈印刷人在民族危亡关头艰苦奋斗、不懈抗争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印刷企业和红色印刷工厂共同组成新兴的中国印刷工业,成为新中国工业化的一支重要力量。

为推动汉字印刷技术发展,1974年8月,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简称“748”工程)启动。北京大学教授王选作为“748”工程的技术总负责人,主持研发了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将汉字通过点阵和计算的方法进行压缩,让计算机可以识别汉字,解决了汉字信息处理与印刷出版结合的难题。从此,中国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进入“光与电”的时代。

“748”工程开展的请示报告、王选的研究手稿、激光照排系统样机、使用原理性样机成功排出的首部样书……它们见证了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诞生历程。馆中还展出了1987年5月22日的《经济日报》,这是激光照排技术首次应用于中国报业的实例。在它旁边陈列着《经济日报》使用的最后一块铅版,二者无声地诉说着中国印刷业从铅火到光电的蜕变。

体验印刷文化

走进“印机宝藏”展厅,各式各样的印刷机械设备令人大开眼界。铅字铸排机、手动照排机、1892年奥地利生产的石版印刷机、世界现存唯一一台由美国米力公司1926年制造的双全张双色胶印机……这些机器中年代最早的是1865年,最晚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涵盖了印前、印刷和印后加工全流程所需的设备。

研墨、刷墨、拓印、起纸,一幅幅精美的生肖图或节气图呈现在纸上;用木槌、水盆、纸帘、刮水板等工具,按照《天工开物》记载的造纸流程图亲手制造一张纸……在博物馆一楼的互动体验区,有趣的互动体验项目让青少年感受到传统印刷文化的魅力。

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印刷博物馆依托馆藏文物资源,做好展览展示和宣传教育,推出“中华印刷之光专题展”“版化万象——馆藏木版年画展”等原创巡展,举办建党百年印刷出版专题展、改革开放40周年印刷成就展等专题展,为社会大众提供红色主题参观、党史学习课等服务,并开发了多种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观众在博物馆可以体验古法造纸制扇、十二生肖雕版印刷、古诗词活字印刷、彩色套印年画、线装书装帧等,制作属于自己的传统文化礼品带回家。此外,中国印刷博物馆还开展“我在博物馆的一天”“印博进校园、课程进课堂”和送展进社区等活动,以多种形式让印刷文化飞入百姓家、植根中小学生心里。(本报记者 黄敬惟)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11月22日 第 07 版)

相关参考

柔性版制版(北京欧倍尔柔版印刷直接制版系统虚拟仿真软件,满足实验教学需求)

...时期的雕版印刷术到宋代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其发展源远流长,影响深远,迄今已经历了长达五千余年的发展历程。雕版印刷活字

特种防伪印刷(云南启动普洱茶品质区块链追溯平台:“茶脸识别”验证身份)

...、购买和进行投诉。普洱市是茶叶的重要发源地,茶历史源远流长,茶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普洱市以名山名茶为切入口,稳步推进建设优质基地、

特种防伪印刷(云南启动普洱茶品质区块链追溯平台:“茶脸识别”验证身份)

...、购买和进行投诉。普洱市是茶叶的重要发源地,茶历史源远流长,茶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普洱市以名山名茶为切入口,稳步推进建设优质基地、

广州最大印刷厂(“绣花”广州创意园②|印刷厂的新生——289艺术PARK)

...大,可里面的艺术氛围很浓,楼宇间也充满着广告艺术的展现,外围几乎都是吃货们的最爱,各种饮食店

武汉布袋印刷(来个服装印制DIY如何?)

...人都穿着印有各种文字或者图案的T恤衫招摇过市,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那个时候,这样的衣服有一个名称叫做“文化衫”,它体现的是当时的社会流行元素或者热点话题,成为很多年轻人的心头好。随着时光的流逝,这种文...

本白道林纸(一次搞懂:12种常用印刷纸张)

...且白,更加吃墨,比较硬正。主要应用于高档产品画册,展现典雅朴实风格的产品,刊登有照片、插图的杂志、作品等。02白卡纸白卡纸一般定量在150g/平米以上,平滑度高,挺度好,整洁的外观和良好的匀度。主要应用在彩盒...

灯饰质保单印刷(好书推荐|惠州作家所著的这本书展现世界装饰灯具潮流)

“设计是一条不断成长的路。”想走进灯饰设计行业,捧一本专业的书在手,或许能开启非同一般的艺术之旅。近日,我市作家、仲恺作协主席罗春彦所著的行业书籍《装饰灯具设计艺术与应用》已由清华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灯饰质保单印刷(好书推荐|惠州作家所著的这本书展现世界装饰灯具潮流)

“设计是一条不断成长的路。”想走进灯饰设计行业,捧一本专业的书在手,或许能开启非同一般的艺术之旅。近日,我市作家、仲恺作协主席罗春彦所著的行业书籍《装饰灯具设计艺术与应用》已由清华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武昌印刷(沧州文化——清至民国间泊头雕版印刷)

...中期以后,在运河漕运和贸易中,在南方发展起来的雕版印刷业,也扎根泊头。在中国近代印刷史研究会召开的第3届学术年会上,泊头的雕印历史规模和技术传承得到了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泊镇被誉为近代雕版印刷重镇。纵...

春联印刷机手动多少钱一台(农村集市上齐刷刷的印刷春联,是在挑战中国传统文化吗?)

...里是曲阜,文化之都,竟然也这样前卫了,全部齐刷刷的印刷春联,竟然没有卖手写春联的。书法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平时老百姓和书法也不怎么接触,马上到年关了,唯一可以和书法亲密接触的机会就是写写春联了。我问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