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庄子·齐物论:世间有3种声音,若要听天籁妙音,须要明白几点)

Posted

篇首语: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庄子·齐物论:世间有3种声音,若要听天籁妙音,须要明白几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庄子·齐物论:世间有3种声音,若要听天籁妙音,须要明白几点)

庄子:万物自有时空格局,逍遥游的迷局,引发对“化”字的探求

庄子:人有3重逍遥境,其中1个是我的梦想


在上一章的《庄子·逍遥游》中,庄子探赜索隐,精心策划了一个个的寓言故事。从中可知,万物都有自己的固有认知局限,这种局限来自空间地域大小和时间寿命长度的不同。如果要获得逍遥。首先需要换位思考,然后打破这种这层认知牢笼,再然后让自己无功无名,最终让自己无用、无为、无己,这就是至人的化物逍遥!

但是,关于如何做才能化物呢?庄子没有给出实例和具体方法。所以说,逍遥的关键在于“化物”,而“化物”的关键在于“齐物”。

下面就是庄子的《齐物论》。


自然之美


世间有3种声音

在《庄子·逍遥游》中,庄子列举了圣人许由,藐姑射山的神人,而至于至人,却没有给出实例。

本章中庄子用南郭子綦做为至人的一个实例,同时以此为契机,用南郭子綦和子游的对话方式引出三籁的概念。

一、人籁

人籁,比竹是也。人籁就是中空的管弦乐器所演奏出的声音。这是人吹出的气流通过管弦乐器孔洞(比如笛子、笙箫等)摩擦振动产生的声音。当然,这些都是人为演奏出的悦耳动听之音,孔洞也是人为开凿的。所以,人籁的概念比较简单、好理解,子游在南郭子綦没有直接提示的条件下,就明白了。

人籁


二、地籁

地籁,众窍是也。地籁就是风通过大地山林的各种孔洞,所发出的“呼呼”之声。不过,南郭子綦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似乎把大地看做了一个活物。它呼出的气叫做风。它身上的山林孔洞也像人的口鼻诸窍,风经过孔窍的时候,发出的声音也像人的笑声、哭声、叫声等等。

地籁虽说是自然界的声音,但是想象来,却与人籁有几分相似,而且发声原理也差不多。所以,地籁的概念也比较简单,难怪子游在听完南郭子綦的描述之后,立刻就明白了。

但是,他对天籁还是无法理解,接着问南郭子綦。

地籁 风的声音 自然


三、天籁

南郭子綦认为,产生天籁的风不尽相同,但发生和停止都在自己身上。那么,那些做用在人身上的七情六欲、是非妄念、劳力困苦、智巧计谋、勾心斗角,不就是像风一样吗?自己的身体不是也充满孔窍,就好像中空的管弦乐器?旋律的变化就是人们自身情态,反反复复的变化吗?这些不都是人们自己做用在自己身上的吗?难道这就是“天籁”吗?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听到天籁的人应该很多吧。因为以上都是人们沉浸在是非漩涡中的种种情态。

所以这不是天籁,还是类似于人籁。都是属于人为和妄为,只是把竹管做的乐器换成了人们自己的身体和窍穴罢了。

天籁应该还在每个人身上。或者说,它是某种真宰,存在于每个人身上。为什么多数人都找不到?难道被什么掩盖了吗?

就是被自己产生的是非所掩盖了!为什么会有是非?因为多数人执迷于它们的不同。为什么不试着模糊是非的边界?

比如人的身体有四肢百骸、九窍、五脏六腑、皮毛腠理。难道它们一定要区别对待吗?人为地给出君臣、高低和贵贱的定义吗?难道可以舍弃某些吗?

显然是不能这样做的!它们各有自己的功用,舍弃任何一个都是不完整的,会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

身体是一个精密的、有机的整体,浑然一体而不可分割。大到国家的组织机构也是一样的,这也是老子说的“大制不割”。

所以,天籁是人和事物的本真状态,但由于人自己将自己局限在自己构建的是非怪圈中,完全抽离不出来!因此,原本的自然本真状态就发生了改变,就产生了失真。

天籁 自己的声音


若要听天籁妙音,须要明白几点


一、是非是对以统一的,此消彼长,却又无法让彼此完全消失

没有我就没有做为对立面的物,没有物也没有做为对立面的我。没有此就没有彼,没有彼就没有此。上文中的风和窍也是这种关系,风大了,作为窍的东西就少了,因为动的窍也变成风的一部分了;风小了,做为窍的东西就多了,因为不动的窍增多了。所以说,风是动态的窍,窍是静止的风。风窍的关系就是动静的转化。

老子道德经中也有类似的例子,难易,高下、有无等。它们都是相生相伴。明白了这些,也就接近事物的真相了。

二、要听天籁,先要开启静态静音混同是非,反真归一

多数人就像风和窍一样,永远此消彼长,互相攻伐。又好像上了发条的闹钟一样,围绕着是非在转圈圈,根本停不下来,也许只有当能量耗尽之时,才能让人们真正停下来。

所以,何不试着停下来歇歇,暂时不要管什么是非,开启静态模式。远离不必要的纷扰和喧嚣,开启静音模式。这些可以让自己彻底放松下来,回到自己的本然状态,这也是老子说的“清静为天下正”,“道法自然”。

三、不要刻意寻找这种本真状态,也无需知道本真是否存在

一旦刻意寻找,就会失去本真。因为一寻找,“风”就动了,“吹出”的就不是天籁了。这就好比入定、睡觉一样,一旦刻意,心就动了,反而难以达到想要达到的状态了。

昆曲之音 象人籁


总结


人籁是管弦乐器吹出的声音,古时有人将昆曲的声音定为人籁,想来定是这种“水磨腔”的唱法,连绵不绝的感觉,很像气流通过管弦孔窍。不过于人而言,管弦的孔窍换成了喉腔。这种取象还是很贴切的,不过,庄子的人籁,指的是人为发出的声音,即人之音。

地籁是风吹过山林等发出的声音,这是自然界的声音,包括风声、鸟语、流水等等。古时有人将土埙的声音定为地籁,想来定是取象于地籁。庄子的地籁,指的是自然界的声音,即地之音

天籁是事物自发的声音。它没有人为的干扰,也就是没有事物的作用,是一种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声音。如果硬要找到这个施加作用的事物,那么可以归结于道。所以天籁代表事物的本真的状态,与道契合。

土埙 象地籁


《庄子·天乐》也是这么说:“与天和者,谓之天乐。”这里的“天乐”就是天籁,通心合道,自然无为,也可以说是老子的“大音希声”


于人而言,这种本真就是清净自然的身心状态。当然更多的是心态好,没有是非邪念。空灵自在,没有烦恼。所以,古人将琴定为天籁。想必是,琴者,心也,可禁淫邪,正人心。琴音通心,可以安心定神,帮助人们远离妄念,回归本真。

不过现在说的天籁,有用来形容音乐的至高境界,因为好的音乐,通于心,直逼灵魂,易引起人心的共鸣。也有用来形容自然之声,因为浑然天成,不加雕琢。这是一种自然和谐之美。再有用来形容艺术作品的超凡脱俗,浑然如一。

这些和庄子说的天籁有些出入。庄子说的范围更大,代表所有事物的本真状态,与道契合。每种事物都有自己的本然状态。

明白了什么是天籁,那么接下来如何化道合道就呼之欲出了。这些留待下次讲了,因为三籁之说,不过是为了引出下文的齐物和化物。

七弦古琴 象天籁

文/经典解说

经典解说,说经典,喜欢简单,不喜欢玄,让你明白多一点!

相关参考

庄生晓梦迷蝴蝶用的典故是什么

  庄生晓梦迷蝴蝶用的典故是:庄周梦蝶。典出《庄子·齐物论》,在其中,庄子运用浪漫的想象力和美妙的文笔,通过对梦中变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为己的事件的描述与探讨,提出了人不可能确切地区分真实与虚幻和...

日立中央空调控制面板有声音(夏季空调外机噪音大的几种原因)

...换压缩机油或者更换压缩机。2.空调外机内部件变形,因振动和外壳碰撞产生的噪音,可请维修人员,调整部件变形部分,噪音可除。3.因振动或共振产生的噪音,特点是一阵一阵的,属于安装底座固定不平衡,外壳产生应力造...

形容人物外貌的成语有哪些

...发现,沉鱼落雁也可以形容美貌并不重要。——出处:《庄子·齐物论》4

北冥有鱼作者是哪个朝代的,北冥有鱼出自哪部作品作者

1、北冥有鱼作者是庄子,战国时期宋国蒙人。2、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

猫眼是凸面镜还是凹面镜(苏科版中考知识梳理(可复制打印))

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

猫眼是凸面镜还是凹面镜(苏科版中考知识梳理(可复制打印))

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

猫眼是凸面镜还是凹面镜(苏科版中考知识梳理(可复制打印))

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

振动是怎么产生的(音爆是如何产生的)

声音是一种压力波,通过振动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我们听到的声音实际上是不同频率的声波。发动机发出的声音也是声波的一种。它们看不见摸不着,但会像涟漪一样从声源向周围扩散。通常情况下,当飞机在飞行时,它前面...

木字旁加个羽读什么,木字旁加个羽怎么念

...2、本意是指柞木,也形容生动传神的样子。该文字在《庄子·齐物论》和《玉京秋》等文献均有记载。3、〈名〉形声。从木,羽声。亦称“杼”。本义:即柞木;同本义[oak]集于苞栩。——《诗·唐风·鸨羽》

木字旁加个羽读什么,木字旁加个羽怎么念

...2、本意是指柞木,也形容生动传神的样子。该文字在《庄子·齐物论》和《玉京秋》等文献均有记载。3、〈名〉形声。从木,羽声。亦称“杼”。本义:即柞木;同本义[oak]集于苞栩。——《诗·唐风·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