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版膜(毛主席像风靡全国,背后有何秘密?30年后答案揭晓)
Posted
篇首语: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挂版膜(毛主席像风靡全国,背后有何秘密?30年后答案揭晓)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挂版膜(毛主席像风靡全国,背后有何秘密?30年后答案揭晓)
伟大领袖毛主席深受人民爱戴,从毛主席像遍布全国,很多爱好者热衷收藏,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毛主席像的制作是很严肃的事情,尽管全国流传各式各样的毛主席像及其衍生品,但这些毛主席像都是基于毛主席标准像的。所谓毛主席标准像,是官方公布的、在正式场合悬挂使用的毛主席头像照片,比如在天安门城楼悬挂的毛主席像。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到1976年毛主席去世,毛主席标准像一共经历了四个版本,其他各式各样的毛主席像大多基于这些标准像制作。不管哪一个版本的毛主席像,毛主席他老人家都是红光满面,神采奕奕,目光囧囧有神,好像能看到我们心里,有一种亲切感和温暖感。
很少有人知道毛主席每一张标准像背后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些秘密不能向任何外人透露,只有到了80年代,这些“秘密”不再属于秘密,才被真正向公众揭晓。本篇文章就带你一起了解毛主席标准像背后的秘密,以及摄影和修图大师陈石林为毛主席修图的传奇经历。
摄影大师进入中南海,专职为毛主席“美颜”
陈石林,1929年出生,江苏扬州人,中国摄影家学会高级工程师,曾任新华社摄影部技术组组长、翻修组组长,全国领袖照片工作组长。
1944年,15岁的陈石林考进扬州中学。当时的扬州还在日本侵略者占领之下,所有中小学生必须学习日文。这是日本文化侵略的一种手段,而陈石林因为痛恨日本侵略者,不愿学习日文,日文成绩很差,上不到一年的学就被日本人开除了。
这时的陈石林已经16岁,完全可以工作了,他对摄影产生了浓厚兴趣,经父亲同意后到扬州一家照相馆当学徒,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摄影和照片制作。两年后,父亲从扬州调到南京工作,陈石林也随之到了南京一家规模更大的照相馆。
南京是国民政府所在地,社会各界名流众多,陈石林的摄影和照片制作技术得到飞速提升,而他的父亲和哥哥受共产主义思想影响,也都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地下党员,陈石林受父兄的影响,思想也很进步,他经常利用自己的工作为掩饰,帮助中国共产党员做事。
陈石林对摄影和照片制作很有天赋,内地的摄影技术已无法满足他的学习需要,在父亲支持下,陈石林到香港谋生,当时的香港与发达国家接轨,可以学习到最新的摄影修图技术。聪明好学的陈石林修图技术不断精进,从1948年到1950年,陈石林为香港大光明电影公司工作,当时很多电影剧照、明星照片都经过他的妙手加工处理,才显得熠熠生辉。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急需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摄影人才也是其中之一。
1950年7月,在欧阳予倩、夏衍等人的大力邀请下,陈石林选择回到内地,进入中央新闻摄影局(机构改革后,该局被并入新华社摄影部),成为摄影部最不可或缺的人才。
当时的中央新闻摄影局云集了很多优秀的摄影人才,但既会摄影,又会修图、修图技术好的只有陈石林一个,因为当时内地极少有人会加工照片,并能修出光线的层次、密度和立体感,陈石林的修图技术可算独步天下,所所大家都把陈石林比作“国宝”大熊猫。
组织上给了陈石林很好的待遇,他可以和延安时期的老革命一样,吃小灶,睡沙发床。当然,这样的高待遇绝不是白白享受的,陈石林的任务很艰巨——加工所有国家领导人的照片,包括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林彪,等等。
当然,最主要最重要的还是毛泽东的标准像。
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党和国家的领袖,毛泽东的形象照片需要频繁出现在公众面前,一张既能体现伟人气质又适合公开宣传的标准像成为亟需。陈石林的摄影技术很高超,但他从来没为毛泽东拍过照,组织上最看重最需要的是他高超独到的修图技术。
陈石林修的最多的是毛主席的标准照,也就是官方发布的毛主席半身照片,可以说毛主席每一张标准照,无不经过陈石林的修饰,也就是毛主席的每一张标准照都被P过。那么,陈石林又是如何为毛主席“美颜”的呢?这要从毛主席每一张标准像说起。
毛主席第一张标准像,登上第五套人民币
毛主席第一张标准像,大家都很熟悉,照片中的毛主席半侧脸庞,看着很年轻,面目端庄,和蔼可亲,神采奕奕,人民领袖的风采彰显无疑。
你一定以为这张标准像是毛主席配合摄影师专门拍摄的,但这张照片实际是P出来的。
为了保证安全,毛主席从来不上照相馆,但他也不喜欢摆拍,毛主席“不配合”,摄影师无可奈何,只好选择从已有照片中挑选一张,用于制作标准像,这个艰巨任务落到了陈石林肩上。
这是一项政治任务,丝毫马虎不得,陈石林从上千张底片中选了一张毛主席1950年7月在全国政协某次会议上与部分全国劳模代表的合影,从这张集体照中硬生生抠出了毛主席的头像。
抠图过程中,最难的是修掉毛主席右边那个人头像,当时没有电脑,没有数码照片,更没有PS软件,修图全靠手工,陈石林找来一截机械钟表的发条,打磨到很细,做成特制的刀片,一点一点精心打磨,终于修掉了毛泽东右后侧的那个人头像。
毛主席第一张标准照就这样在陈石林的“发条刀”下诞生了,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毫无P图感。
照片送给毛主席审阅,毛主席看过后非常喜欢,摄影组就用这张照片制作了一批照片卡纸,毛主席有时会把这标准像作为礼物签名后送给国内外嘉宾。
毛主席的第一张标准像照片也深受人民欢迎。1950年10月,这张照片通过新华社对外发布,1年内就印刷了2000多万张。如果你再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第五套人民币中百元大钞里的毛主席像跟这个极其类似,实际上就是以这幅标准像为基础进行美术加工之后形成的。
毛主席第二张标准像,修图有些过于精致
1951年春天,陈石林又接到了制作第二版毛主席标准像的任务。
第一张标准像虽然深受毛主席本人和人民群众喜欢,但因为是半身侧面照,在一些公共场合使用并不很合适,因此中央决定制作毛主席的正面标准像。
跟第一张一样,毛主席同样“不配合”,不摆拍。
这一次,陈石林在一张团体合影中找到了毛主席的正面像,他首先把毛主席头像从合影中单独裁剪下来,然后用“发条刀”把照片膜面上的黑色背景一点点刮干净,修成白色背景,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烘托出毛主席面部形象,照片显得比较亮。
这种抠图加换背景的操作,在如今的PS时代也就是点几下鼠标的事,但在50年代初,全靠手工,难度不小。当然,这张照片里毛主席的发型显得有点别扭,主要是因为陈石林在当时刮得有点太过细致,把毛主席的头发修得太精致,看上去反而显得有点假。
第二张毛主席标准像使用了将近10年时间,从1951年代到1959年,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毛主席像使用的就是这幅照片,不过由于50年代天安门城楼上只有“五一”和“十一”才悬挂毛主席画像,不是每天都挂,所以后来人们对这幅照片的印象并不深刻。
毛主席第三张标准像,只露出一只耳朵
随着年龄增长,毛主席的个人形象也在发生变化,加上政治宣传的需要,到了1959年,为迎接新中国成立10周年,制作毛主席第三张标准像的任务又提上日程,同样由陈石林承担。
1959年9月,新华社摄影记者在毛主席书房为他拍过一张半身照片,第三张标准像即以此为基础制作,但这张照片一开始是请照相馆的高级技师修整的,结果他们P图过猛,脸部皮肤太白太光滑了,就好比现在美颜过度,毛主席看上去像个“瓷娃娃”,有些失真了,而且衣服上的褶皱和衬衣领子有些内折,背景上还有露出的台灯灯罩,摄影部只好把底片交给陈石林重做。
陈石林当时已经是新华社摄影部技术组兼翻修组组长,功力愈发深厚,他用发条刀一点点刮掉了背景上露出的灯罩,消掉了毛主席衣服上的皱褶,还把毛主席白衬衣的领子用笔勾画齐整,最终成品得到了毛主席的首肯,成为第三张毛主席标准像。
1959年10月1日,国庆节当天的全国各大报纸都在头版刊登了这张毛主席标准像。1960年至1966年,天安门城楼悬挂的毛主席巨幅画像就是以此为摹本绘制的,这也是毛主席所有四个版本的标准像中流传最为广泛的一张。
作者的青少年时光是上世纪80、90年代,依稀还记得当时的农村几乎每家每户都悬挂毛主席画像,大多数都是这个版本。事实上,直到21世纪的今天,第三张毛主席标准像仍是最受群众喜爱的版本,很多人家中悬挂的毛主席像仍是这个经典版本。
第四张毛主席标准像,永久不变的经典
第三张毛主席像虽是经典,但也有一丝“缺憾”。
1964年,有人对第三张毛主席像提出了质疑:毛主席为什么只露出了一只耳朵?左边的眼珠为什么有些偏上?这不是诬蔑毛主席他老人家“偏听偏信”的吗?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但这张说法无疑是给陈石林“乱扣帽子”,组织上也没有进行任何处理,只是决定制作第四张毛主席标准像,特别要求必须是正面双耳的标准像。
这一年,新华社摄影记者郑景康被派往中南海,在毛主席的书房为他拍了一张照片,带回来交给陈石林,用作第四张毛主席标准像的底板。
陈石林一看,照片效果很差,根本没法用。
为什么呢?因为在陈石林看来,这几乎是一张“废片”。
1964年的毛主席已经71岁,时间规律不会放过任何人,老年的毛主席皮肤松弛,眼神无光,失去了以往的神采,加上摄影师为怕影响毛主席,没有用闪光灯,只用了简单的灯光,使得毛主席的嘴角影调很深,眼神不够明亮,显得非常苍老,衣服上还留下大块阴影,衣领也不整齐。
陈石林认为,“作为一位伟人,毛泽东这张照片根本不能和崇敬他的群众见面。因为这张照片根本看不出毛主席的光辉形象,反而是他黯淡无神的一面。”
但领导还是默默地把照片交给了陈石林,陈石林二话没说,动手就干。
这时的陈石林修图艺术已臻化境,他用四倍的放大镜看着照片,一点点进行修整,修掉了所有的不足之处。一个星期后,照片交工,近乎完美,甚至比毛主席第三张标准照显得还要年轻,因为在陈石林神奇的修图技术下,毛主席的头发更黑,皱纹更少。
1998年,陈石林碰到了毛主席的女儿李讷,李讷说起了陈石林为毛主席修过的照片,她告诉陈石林毛主席很喜欢这张照片,亲自圈定作为标准像,而且这张照片还有一个神奇效果,李讷说:“无论在哪个方向看,主席的眼睛都在看着你。”这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感受。
离开中南海,吐露毛主席背后的秘密
经陈石林加工后的第四张毛主席标准照几乎完美无缺,任何人都挑不出毛病。
但不怕人挑刺,只怕人琢磨,后来还是有人提出,第四张毛主席标准像的摄影师郑景康曾经给蒋介石拍过照片,毛主席怎么能和蒋介石这个反动派头子用同一个摄影师?
其实,就这个问题而言,毛主席本人毫不介意,但既然有人提出来了,有关部门就做出回应,决定再拍第五张毛主席标准像,制作者仍是陈石林。
但这个时候的毛主席迅速衰老,无论陈石林水平再怎么高明,也修不出伟大领袖的光辉形象了,又不能作假使用毛主席稍年轻时的照片,陈石林最终选择了放弃。这样一来,全国再也找不出一个像陈石林优秀的修图大师,第五张毛主席标准像的计划搁浅。
1970年,陈石林被调离新华社摄影部,下放到干校劳动,而第四幅毛主席标准像从1967年开始使用,一直沿用至今,仍然挂在天安门城楼上,再也没有变更过。
第四张毛主席标准像是陈石林修图生涯的巅峰之作,他加工过的毛主席标准像已经深入人心,甚至连自己都没有办法超越,放弃是最好的选择。
陈石林加工毛主席像一事在当时属于绝对机密,任何人不得泄露。
陈石林当时在新华社的办公室是禁区,一般人不得随意出入。每当有任务时,都是领导默默把照片交给陈石林,甚至不会叮嘱什么,更不可能说诸如给毛主席修一修照片之类的话。
陈石林则是默默接过照片,默默修正完毕,再默默把修好的照片交给领导。对陈石林加工前后的毛主席照片,任何人都不敢品头论足,至于那些毛主席标准像的底板,在加工完成之前绝对不可以对外泄露,加工过程中废了的照片也都要全部扔到销毁炉中焚毁,任何人不得私存。
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也就是陈石林进入中南海为毛主席修照片的30多年以后,陈石林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外讲述了这段鲜为人知的经历,人们才知道原来毛主席那些光辉照人的标准像背后还隐藏着这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新中国成立以来,毛主席的四幅标准像出版、印刷已多达上百亿幅,创下了世界之最,陈石林也因此被称为“毛主席标准像的守护神”。在那个没有数码相机、没有PS的时代,陈石林利用炉火纯青的修图技术,让毛主席像变得更生动、更质感,各个版本的毛主席标准像之所以能如此深入人心,除了毛主席的个人魅力,也少不了陈石林这位“无名英雄”的默默奉献。
如今的陈石林已是82岁的老人,但他仍然清晰记得40多年前为毛主席修照片的每一个细节。在他看来,毛主席不存在“上不上像”的问题,而是毛主席的真实形象有没有被摄影师真实记录下来,他的“修图”就是为了让照片看上去“最像”毛主席。达到这一效果的关键是要对领袖气质心领神会,要怀着对领袖的深厚感情,仔细观察,取长补短,突出神韵。
为毛主席加工照片的这段经历成为陈石林终生难忘的记忆,尽管他很少直接给毛主席摄影,更很少直接接触毛主席本人,但在长期的修图生涯中,每天面对毛主席的各种形象,他也能深深感受到毛主席的领袖魅力。陈石林说:“毛泽东思想已经渗透到我的最底层去了,我在政治方向上掌握得比较好”,我想这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个人魅力所在。
相关参考
漯河登车桥(传闻他牺牲,延安开会追悼,17年后相见,毛主席亲自迎接)
...10年未见。还有一位将领,一度传闻牺牲,17年后才和毛主席等重新相见。这位将领,一生极富传奇,用兵忽奇忽正,大开大合,判断准确,行动果敢,不拘—格,令人赞叹不已。1928年4月,他随朱德、陈毅部队上井冈山,被任命...
新乐电动伸缩门(毛主席居住的房子被炸,聂荣臻心怀愧疚,一年后,案情水落石出)
老覃在前几天写了《1948年,毛主席让警卫排的卫兵全部换上新装,然后紧急召见杨成武》一文,讲的是:1948年3月初,我军取得了宜川战役的胜利后,宣告胡宗南在西北战场走向了败亡。毛主席结束了转战陕北的生活,于3月23日...
新中国第一面国旗背后的故事(天安门城楼上新中国首幅毛主席画像,由谁绘制而成?)
...安门就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城楼中央悬挂的巨幅毛主席画像也成为天安门的经典布置这幅毛主席画像是如何创作而成的呢?01在很多人印象中从开国大典开始天安门城楼上悬挂毛主席画像已成为传统而这种传统并不是始于...
在小区内偶然发现的这台雪佛兰科西嘉,之前社区里面有人发过了,图片拍的很详细,我只是上班早上把这个车顺手拍一下而已,不过我遇到有兴趣的知识点就会很耐性的查找知识,也许这个就是兴趣的力量吧。前一段时间看到...
批量群呼(“95”号段被大量用于拨打诈骗电话 揭开背后犯罪秘密)
揭开“95”号段背后的犯罪秘密江苏警方破获全国首例利用“95”号段帮助网络犯罪案“请问您需要贷款吗?”2019年底,江苏南通市民孙先生无意中接到一通陌生电话,考虑到年底手头紧,他告诉对方有贷款意向后,对方通过手...
开封的名人明星有哪些(回忆开封杞县名人王耀军,风靡于上世纪杞县周边整个90年代)
...军的精神失常,从此效法孔圣人周游河南各县,并以“毛主席弟子”身份自居。曾以一首诗闻名全国,甚至引起外媒注意拜甘罗祠:十二拜相一奇人名载青史几数春千秋古柏历沧桑神童佳
棉天井棉(毛主席逝世45周年|58首毛主席诗词,至情至性,大气磅礴)
今天是9月9日,45年前的今天,毛主席逝世了。在那段风雨如晦的年代,他领导创建了一个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天安门的城头上,一句“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让全国沸腾,举国欢庆!...
...样式越来越多,从法式到晕染到贝壳再到猫眼...总能迅速风靡市场,吸引无数爱美女性的追捧,从200到上千的价格,女生们掏钱时眼睛都不眨一下。美甲邦《2017美甲互联网行业报告》显示,近1200亿的市场规模让这个指尖上的生...
毛(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病逝于北京,联合国降半旗致哀)
今天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去世46周年的祭日,仅以此文深刻怀念我们敬爱的毛主席。伏案工作的毛主席1976年9月9日下午四点,一条令全世界人民震惊的消息由中央广播电视台发布出来: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
水晶烤肉炉(1976年,毛主席逝世,为打造水晶棺,群众自发采回了300吨水晶石)
老覃在今年六月写过《老农“疯言疯语”,说毛主席曾是他的兵,不久,主席写了封信给他》一文,讲的湖南衡东三樟乡栗子巷的农民彭友胜从是1951年开始,年年把自己采到的新茶邮寄给毛主席。1960年,湖南作家叶蔚林听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