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灾技术发明(高分成像、北斗预警……这些“黑科技”让防洪救灾更高效)
Posted
篇首语: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抗灾技术发明(高分成像、北斗预警……这些“黑科技”让防洪救灾更高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抗灾技术发明(高分成像、北斗预警……这些“黑科技”让防洪救灾更高效)
人民网-科技频道 原创稿
人民网北京7月22日电(赵竹青)入夏以来,南方进入汛期,多地发生持续降雨,引发洪涝等灾害。在全国上下协力防汛救灾的过程中,洪灾预警、水库调蓄、勘查救援、人员转移……科技的力量在不断显现,让信息获取更客观,救灾决策更科学,救灾手段更丰富。
看得更清:穿透云层 “高分”卫星实时成像
高分六号卫星影像
日前,为应对江西鄱阳湖区域发生的洪涝,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迅速启动快速响应机制,调动高分十号、风云4A等卫星对灾区进行紧急成像观测,为救灾抗震提供遥感、气象数据支持。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网站获悉,连日持续降水给卫星观测造成极大困难,这就需要使用高分三号卫星的合成孔径雷达(SAR)了解洪灾情况。
与一般卫星被动接收地面射线不同,SAR卫星主动发射无线电脉冲以“照亮”目标,通过接收脉冲回波获取结果。因此,它不仅可以穿透云层,也具有一定的地表穿透能力,可用于观测地震形变、冰川运移、活动构造、地面沉降及滑坡等。高分三号卫星是中国首颗分辨率可达到1米的SAR卫星。
高分三号卫星影像
测得更精:“北斗”系统实现精准定位
不久前完成全球组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近日也在防汛减灾中立下新功。
记者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网站获悉,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南北镇雷家山于7月6日发生大型山体滑坡,造成省道S522线部分路段损毁、一个小型电站毁坏、5栋房屋垮塌。经初步勘测,此次山体滑坡滑动面总长度约600米,滑坡土方约3000万立方米,是该县近70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山体滑坡。所幸山体滑坡发生前所有人员被转移,没有人员伤亡。
此次人员安全转移,得益于“北斗卫星高精度地灾监测预警系统”。石门县在雷家山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了该系统,通过11个点位监测雷家山地质灾害。6月24日,石门县接到系统发出的地质灾害橙色预警,马上转移安置危险区6户20名村民,并安排人员24小时巡查值守。7月6日下午山体滑坡发生前,当地又及时转移疑似危险区8户13位村民。
算得更准:数值天气预报 精准翻译气象“天书”
进入汛期以来,随时待命、24小时轮流值守对气象预报员们来说是常态。当前,他们需要依靠大量的计算,尽可能准确地预报未来天气。
这就是数值天气预报。它是根据大气运动方程,通过大型计算机计算,获得未来气象要素变化的方法,是天气预报的重要手段之一。气象预报员们不光要做好未来10天的天气预报,还要做好短时监测,及时发布暴雨、强对流天气预警。而每一份气象预报,都浓缩着海量抽象的数据和瞬息万变的天气图。
救得更快:机器人出手高效迅速
此外,水陆两栖车、水上救援机器人、水上飞翼等设备可对落水人员进行高效快速施救。
长江日报报道,7月5日,长江救援志愿队收到了一台来自省、市应急管理部门的水上救援机器人。
水上救援机器人外形颇似一艘小艇,具有正反双向行驶、一键返航、定位精准等功能,可通过遥控在激流中快速到达落水者身旁。最远遥控距离超过800米,游速每秒6米以上,一次最多可营救4名落水者。
武汉市应急管理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水上救援机器人可大大缩短施救时间。今年5月底在新洲举水河举行的防汛抢险救灾综合演练中,水上救援机器人曾在2分钟内赶到落水者身旁。
据悉,和救生员相比,水上救援机器人不仅速度更快,一次救助的人员也更多。它的载人浮力达到200余公斤,落水者可以抓住它两边的绳子,或是趴在它的顶端等待救援。因不用救援人员下水,可最大限度减少救援人员的伤亡。
效率更高:新装备助力防洪抢险
在防汛主战场之一的湖北武汉,多种新技术、新装备被应用于防汛抢险应急救援中。16日,武汉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在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新技术新装备在防汛抢险应急救援中的应用情况。
“武航一号”两栖式环保疏浚船在清淤港渠
水陆两用多功能挖泥船(武航一号),可自己“走入”“走出”水面,具备自航能力,集反铲、绞吸、疏浚、打桩作业等多功能于一身。
装配式板坝防洪子堤,适用于沙壤土、壤土、黏土及混凝土、柏油等软质堤坝,可以应对漫溢、浪坎险情,能有效节约物料,比人工铺沙袋筑坝效率更高。
防洪围井,类似补漏软木塞,由单元围板现场装配而成,堤坝出现管涌破坏险情时,及时应对“翻沙鼓水”,具有抢护速度快、效果好和可重复利用等特点。
排涝履带式机器人,可以适应城市防汛、应急排水、隧道抢险等各种复杂工况,替代人类在急难险重地带进行防汛抢险任务,有效提高防汛抢险工作的安全性。
更深入现场:“全能型选手”无人机助力防汛救灾
在防汛救灾中,无人机可以说是“全能型选手”了,它能代替人力完成许多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无人机抛投救生器材。(来源:江西省消防救援总队)
比如无人机具有快速、精准、全天候的优势,可以把灾害现场的高清图片、视频传回指挥中心。一个5平方公里大小的城镇,无人机一个架次,一两个小时就可以采集完数据并建立现场模型。
如果有人员被困,无人机还可通过搭载的装备开展搜索、定位,加上具备夜视功能的设备,可实现全天候救援,还可以向被困人员进行物资精准投送。
如果汛期出现山体滑坡,无人机可监测到肉眼无法察觉的山体动态,一旦出现微妙的地质异动,可及时发出预警。
相关参考
...仪。在烟台开发区,就有这样一家企业,专注于红外成像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制造,那就是——烟台艾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艾睿光电专注于红外成像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制造,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专业的...
热成像机器人(成都商务写字楼复工,“黑科技”热成像测温仪、防疫机器人同步上岗)
视频加载中...封面新闻记者易弋力随着企业的陆续复工,成都逐渐由“全民宅家”的慢生活切换到生产、生活逐渐步入正轨的快节奏,商务写字楼成为防疫抗疫的“新战场”。不久前,成都市楼宇经济促进会在成都市商务局的指...
热成像机器人(成都商务写字楼复工,“黑科技”热成像测温仪、防疫机器人同步上岗)
视频加载中...封面新闻记者易弋力随着企业的陆续复工,成都逐渐由“全民宅家”的慢生活切换到生产、生活逐渐步入正轨的快节奏,商务写字楼成为防疫抗疫的“新战场”。不久前,成都市楼宇经济促进会在成都市商务局的指...
...水文数据预报的准确性和接收的畅通性,为预警工作提供技术保障。山洪监测北斗公网遥测终端机产品介绍针对山洪灾害“断路、断网、断电”三断场景下的监测预警应用,国信华源自主研发了山洪监测北斗三公网遥测终端机,...
放大镜的成像(这款风靡日本的黑科技放大镜,是你送给家中老人最好的礼物)
慌慌张张匆匆忙忙在外漂泊的你是否仍然为了生活而忙个不停在这一年里你遇见很多的人经历了很多的事当你在聚会上很朋友推杯换盏时当你和爱人含情脉脉分享喜悦时你是否曾想过身在远方的父母身体是否安康偶尔的几通电话...
新品地球仪(火爆,这款北斗地球仪,孩子大人都喜欢,带货网红薇娅狂卖10万台)
...说充满了黑科技。北斗地球仪集合了目前流行的高科技AR技术以及在使用上带来了沉浸式的体验。对于开拓孩子的思维,提升孩子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增加
热成像仪有什么用(X光、CT、MRI、热成像仪都是啥?医疗成像技术背后的故事要知道)
...断。除了热成像仪之外,X线、CT和MRI也是常见的医学影像技术,这些技术发明的背后都有一些有趣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1热成像仪红外成像技术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人们利用处于高真空的碱金属或半导体阴极,将红外辐...
热成像仪有什么用(X光、CT、MRI、热成像仪都是啥?医疗成像技术背后的故事要知道)
...断。除了热成像仪之外,X线、CT和MRI也是常见的医学影像技术,这些技术发明的背后都有一些有趣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1热成像仪红外成像技术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人们利用处于高真空的碱金属或半导体阴极,将红外辐...
最早的听诊器是谁发明的(曾经的医学“黑科技”—听诊器的发明)
谁也想不到,听诊器的发明竟是为了医生在检查异性身体时更加方便。17世纪以前,在没有听诊器帮助的情况下,人们采用的是直接听诊法,就是医生取一片布铺放在病人身体患病的部位上,然后把耳朵贴上去听。虽说这种诊断...
影像法测量工件二维尺寸的误差研究(X光、CT、MRI、热成像仪都是啥?医疗成像技术背后的故事要知道)
...断。除了热成像仪之外,X线、CT和MRI也是常见的医学影像技术,这些技术发明的背后都有一些有趣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1热成像仪红外成像技术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人们利用处于高真空的碱金属或半导体阴极,将红外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