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原理及应用(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是如何工作的)
Posted
篇首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原理及应用(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是如何工作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原理及应用(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是如何工作的)
1970年代后期,瑞士苏黎世的两位物理学家想做一件以前没人做过的事:观察金属片中的单个原子。这两个物理学家是格尔德·宾宁和海因里希·罗雷尔,当时他们都对研究可用于电子产品的材料感兴趣,例如硅。他们认为,如果科学家们能在原子水平上看到这些表面,他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它们,这样也许他们可以制造出更高效、更紧凑的电子产品。
问题是,宾宁和罗雷尔必须先发明显微新技术,才能够完成接下来的事情。几十年后,他们做到了。在此过程中,这两位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新型显微镜,它进入了世界各地的实验室,改变了我们对各种数据的研究。
![](https://img.cha138.com/20230527/ab351f047535401d800666564269858c.jpg)
在此之前,看到一个原子还是非常困难的,这需要一些特殊的显微镜经过特殊的处理才能勉强看到一个原子。这种情况对于宾宁和罗雷尔来说显然是不够的,他们想看到的是整个表面上的所有单个原子。
简介
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之所以能看到小物体,是因为光线穿过它们或从它们身上反射回来。但是可见光的波长远远大于原子的长度,它们无法分辨出接近单个原子大小的东西。所以第一批观察到原子的显微镜的工作方式显然不同,例如电子显微镜用电子代替可见光,但还是没有足够高的分辨率来捕捉每个原子,因此非常依赖计算机来填补空白。
![](https://img.cha138.com/20230527/1329f250cea94db79c2db24382c8c601.jpg)
所以宾宁和罗雷尔想发明一种可以做得更好的新型显微镜。他们提出了一种设计,可以放大比当时最好的显微镜小10倍的物体。根据他们的设计方案,它就像一根悬停在胶片上的针,高分辨率主要来自于针的锋利度。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希望能够检测到表面上的每一个原子,因此针需要非常锋利。事实上,它的尖端要接近于单个原子级别的锋利度。
![](https://img.cha138.com/20230527/42831fa536264d1194f11630122a28d0.jpg)
尖端制备
两位研究人员使用一种称为电化学蚀刻的技术,来制造超锋利的金属尖端。要以这种方式制造针头,必须从一根普通的线开始。他们选择了用钨来制作这根普通的线,然后把这根线连接到另一块金属板上,再把整体浸入氢氧化物溶液中,只留下部分钨丝伸出液面。由于该尖端暴露在外,因此液体在其周围形成所谓的弯月面,这意味着液体会略微向上吸。
![](https://img.cha138.com/20230527/bd27b7eb3ba34f8cb8c75f6333ebec0e.jpg)
接下来,如果在两种金属之间施加电压,电荷将开始在它们之间移动,这将在弯月面处引发化学反应。浸没的钨会与溶液中的氢氧化物发生反应,产生一种叫做钨酸盐的东西。这种钨酸盐会溶解,使金属丝在弯月面变得越来越细。最终,金属钨丝变得如此之细,最后发生断裂,留下了一个非常锋利的尖端。理想状态下,这个尖端只有一个原子那么大。但是这个过程并不完美,所以通常还需要稍微磨尖一点。他们通过将尖端暴露在非常高的电场中来锐化尖端。
![](https://img.cha138.com/20230527/128530fd58744a01924601ddc1acc893.jpg)
但是制作尖端只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是将尖端降低到他们想要研究的表面。由于他们想要处理如此精细的细节,他们需要完全控制任何制动,否则尖端或样品可能会以不可预测的方式移动。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各种各样的事物都会产生振动。在原子水平上,即使是脚步声也可能像地震一样。因此,两位研究人员决定使用磁铁悬浮整个设备。
隧道电流
一旦这些步骤都到位了,就该追踪样品中的原子并获得数据了。但要做到这一点,他们需要一种方法来确定针何时直接位于原子上方。由于尖端本身只有一个原子大小,所以样品看起来不像一张光滑的薄片,它看起来就像一堆原子以各种复杂的结构堆积在一起。在这里,一个关键的原理就是量子隧道效应。
两位研究人员通过给针和样品分别赋予不同的电位来鼓励电子跳跃。电子会在两者之间跳跃,并产生所谓的隧道电流。隧道电流的强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针与给定原子的接近程度。如果电流较强,那基本上意味着针头正悬停在一个原子的顶部;如果电流非常微弱,那么针头正远离单个原子。
![](https://img.cha138.com/20230527/b91635cafe3a4d6d8f22202c922dc55f.jpg)
这种关键的理解是整个技术的突破,仅仅三年之后(1981年),宾宁和罗雷尔用一根针扫描了硅样品的表面,利用他们对隧道电流的了解,使用计算机软件创造了表面的图像。那一年,他们用新技术制造了第一张原子图像。他们创造的显微镜后来被称为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并在1986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关参考
...科学院院士王恩哥等合作,研制出国内首台超快扫描隧道显微镜,实现飞秒级时间分辨和原子级空间分辨,并捕捉到金属氧化物表面单个极化子的非平衡动力学行为。该工作于5月19日发表在物理领域顶级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我们从未见过它的真面目,直到一群科学家拍了张照片)
作者:圆的方块审核专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副研究员水是自然界中最丰富、人们最为熟悉的物质之一。水的成分如此简单,H2O,平平无奇。但事实上,人类从未能认识水的真正面...
1.显微镜法1)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扫描隧道显微镜(ST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来表征生长域和表面形态。2)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来表征表面形态、厚度、层的均匀性、畴生长。2.光谱法1)拉曼光谱——鉴定石墨烯片并...
1.显微镜法1)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扫描隧道显微镜(ST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来表征生长域和表面形态。2)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来表征表面形态、厚度、层的均匀性、畴生长。2.光谱法1)拉曼光谱——鉴定石墨烯片并...
一、什么是AFMAFM全称AtomicForceMicroscope,即原子力显微镜,它是继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TunnelingMicroscope)之后发明的一种具有原子级高分辨的新型仪器,可以在大气和液体环境下对各种材料和样品进行纳米区域的物理性质包括形...
芯片实验室赵工半导体工程师2022-02-1809:33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原理:用电子技术检测高能电子束与样品作用时产生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吸收电子、X射线等并放大成象谱图的表示方法:背散射象、二次电子象、吸收电流象...
扫描电镜透射电镜(2022年中国扫描电镜市场规模及竞争格局预测分析)
中商情报网讯: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是一种介于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之间的一种观察手段。其利用聚焦的很窄的高能电子束来扫描样品,通过光束与物质间的相互作用,来激发各种物理信息,对这些信息收集、放大、...
导读近日,德国杰纳弗里德里希·席勒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阿贝光子学中心的JanRothhardt教授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Light:Science&Applications》发表题为“Material-specifichigh-resolutiontable-topextremeultravioletmicroscopy”的高水平论文。通...
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ElectronicMicroscopy,SEM)。扫描电镜是介于透射电镜和光学显微镜之间的一种微观性貌观察手段,扫描电镜的优点是,①有较高的放大倍数,20-30万倍之间连续可调;②有很大的景深,视野大,成像富有立体感,...
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及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ElectronicMicroscopy,SEM)。扫描电镜是介于透射电镜和光学显微镜之间的一种微观性貌观察手段,扫描电镜的优点是,①有较高的放大倍数,20-30万倍之间连续可调;②有很大的景深,视野大,成像富有立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