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是什么东西(连枷:一种脱粒用的农具,山西平定叫“拉戈”,你们那里叫什么)

Posted

篇首语:真正的知识是道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手持是什么东西(连枷:一种脱粒用的农具,山西平定叫“拉戈”,你们那里叫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手持是什么东西(连枷:一种脱粒用的农具,山西平定叫“拉戈”,你们那里叫什么)

一直很喜欢南宋诗人范成大的这首诗:“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是啊,还有什么能比辛勤耕耘而得到的收获更让人快乐呢?

打连枷

诗中提到的“连枷”,可能有些人会比较陌生。这是一种在粮食收割后用于脱粒的农具,农民们用它来击打晒场上的麦穗或豆英,通过振动,将藏在籽床里的庄稼颗粒分离出来。

连枷结构很简单,一个长长的手柄,一个宽宽的木排,再用一个转轴把两者连接起来,就可以了。

连枷

但是,连枷又非常不简单,它不仅是一种常见的生产工具,打稻谷、麦子、豆子都离不开它,同时也是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在我国几千年的农耕史上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和影响。

连枷起源众说纷纭

关于连枷起源于何时,这是个复杂而有争议的问题,迄今尚无定论。

有人说,连枷起源于上古时期,比如明朝罗欣《物原·器原》中说“神农作耞”。神农即传说中的炎帝,我们自称是炎黄子孙,为了表示对人文初祖的敬意,便把新石器时代所有的发明创造都归功于炎黄二帝。

古代狩猎农耕图

也有人说连枷起源于殷商时期,这一观点是基于对一些甲骨文象形字的研究而得出的。

连枷,作为一种击打式脱粒农具,由人手施用,要求质轻,故一般为竹木质,显然不似石滚等碾磨式脱粒农具,于今已不可能保存下来。而现存先秦典籍,于商代脱粒农具基本无涉,因此,我们只能通过甲骨文,辅以民族学材料,来探寻商代的击打式脱粒农具。

连枷

在古文字学方面的材料中,甲骨文中有一个字“弗”,其形为绳+木条(竖画),用绳子捆绑木条。有两竖划的,也有三竖划的,其横划可以是平直的,也可以是斜的,作缠绕状。有学者认为,这就是连枷之形,脱粒用的农具。

“弗”字的演变

甲骨文中还有两个象形字,下面是一长柄,顶端是一横排,看上去颇像连枷之形(见下图)。第一期甲骨文中的“穀”(谷字的繁体字)字,其形象由(生,庄稼生长)+(倒写的“口”,表示打谷场上防止谷粒飞溅的扣罩)+( 禾,成熟的穗子)+(攴,击打)等组成,表示用连枷敲打稻实。所以有学者认为,早在公元前1300年前的晚商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用枷这种农具给农作物脱粒了。

“攴”字的演变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这两个像极了连枷的甲骨文,并不是连枷。

一个是“攴”,读作pū(音同“菩”),《说文解字》:“攴,小击也。”轻轻地击打的意思。

另外一个是“殳”,读作shū(音同“书”),《说文解字》:“殳,以杸殊人也。”也是手持物击打的意思,故两字在甲骨、金文中作偏旁时因义近而通用。

“殳”字的演变

至于甲骨文“谷”,其本义虽然是“收割脱粒”,但有学者认为,用的可能是杵臼,或磨棒,未必是连枷。

在文献资料方面,《国语·齐语》中的一段话,可能是关于连枷的最早记载:“今夫农群萃而州处,察其四时,权节其用,耒耜耞芟。”韦昭注:“耞,柫也,所以击草( 禾)也。”

“穀”字的演变

这是春秋时期,管仲与齐桓公之间的一段对话,大致意思是说,让农民们各家各户相聚而居,安排好耒耜枷镰等农具,以供他们四季耕作之用。

这段话中的“耞”,三国时期韦昭在为《国语》作注时,解释说就是“枷”的异写,也叫“柫”(fú,音同“符”),是用来击打稻禾,脱粒用的。

虽然连枷在文字记载中出现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七百年前,但事实上,连枷成为一种在现实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农具,应该远远早于文字记载的时间。

《四库全书》中“连枷”条目

人类学调查表明,先民采集谷穗的原始阶段,是用手直接捋取禾穗上的谷粒,或者用手搓磨谷穗使之脱粒;也可用手抓握禾穗摔打,使之掉粒。稍后,人们使用木棍敲打谷穗使之脱粒,这木棍就是最早的脱粒农具,后来发展为连枷。

连枷是从敲打谷穗的木棍发展而来,最初由两根木棍(或竹竿)组成,即在长杆一端系上回转的短杆,连续扑打谷穗使之脱粒。后来改进为由一个长木柄和一组并排的木条或竹条(敲杆)组成,用来拍打谷物、豆子等,使籽粒掉下来。

南方农民在掼桶上掼打水稻脱粒

再以后,北方用碌碡碾压谷穗脱粒,而南方则在掼桶上掼打水稻脱粒,有的地方也使用梿枷和碌碡。脱粒后又有木锨、簸箕等扬场工具用以清除杂物。西汉时又发明了飏扇,大大加快了清除的速度。

连枷别名何其之多

连枷,作为一种适用于多种农作物手工脱粒用农具,不仅使用时间早,而且使用地域也极其广泛,所以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区,其名称也各有所异。

古代“打枷图”

在汉晋时期,作为脱粒农具的“枷”,不仅可以异写为“耞” “架”,还有“摄殳(shū,音同书)” “度” “棓(bàng,音同棒)” “柫(fú,音同符)” “柍(yàng,音同样)” “桲(bó,音同伯)”等一系列别名。

这在西汉杨雄《方言》中有详细记载:“佥,宋魏之间谓之摄殳,或谓之度。自关而西谓之棓,或谓之柫。齐楚江淮之间谓之柍,或谓之桲。”郭璞注:“佥,今连架,所以打谷者。”

古代“农耕图”

佥,读作qiān(音同“千”),两晋时期的郭璞将这个字注解为“连架”,即打谷脱粒用的连枷。这段话中提到的地名,大致相当于今河南、河北、山东、陕西、湖北、湖南、江苏、安徽等广泛的地区,可见“连枷”这种农具的使用地域之广。

东汉刘熙《释名·释用器》不仅对枷的功能作了描写,还指出了其命名的理据:“枷,加也,加杖于柄头以挝穗。而出其谷也。或曰罗枷,三杖而用之也;或曰丫丫,杖转于头,故以名之也。”

古代打枷图,单棍枷和双棍枷(丫丫)

大致意思是说,之所以把这种农具叫“枷”,是因为在一根长柄上加了一个柄头,用来拍打谷穗,使之脱粒。有人叫它“罗枷”,是因为用了三根杖;有人叫它“丫丫”,是因为顶端的“拍子”是两根短棍,看上去像汉字“丫”。

时至今日,连枷在南北各地很多地方还在使用,叫法也是千奇百怪:“刁叉” “调车” “掉花” “扒棍子” “转棒锤”。

南方农民打连枷

名称的不同,从另一面又说明,连枷的源头或许不是来自一处,不是某一地区先发明后再向别的地方推广和传播,而是多源的。也就是说,连枷是在许多地方先后发明的,并且各自取了不同的名称。

在我的家乡山西省平定县,把连枷叫作“拉戈”。这一叫法,在古代文献中也有记载。祁隽藻在《马首农言》中这样说:“打谷耞板,俗名拉戈。”

北方农民打连枷

祁隽藻,晋中地区寿阳人,三代帝师(道光、咸丰、同治)、四朝文臣(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寿阳古称“马首”,有清一朝隶属平定州,方言民俗与平定县非常接近。

山西方言,古风尚存。特殊而封闭的地理环境,使得山西方言具有了天然的保守性。它较多地保留了古代汉语的成分,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形成了许多重要而鲜明的特点,是北方话里的“山里话”、汉语研究的“活化石”。

打连枷

山西每一个地方,对连枷的叫法也都不一样,异彩纷呈,让人难以适从。

但仔细分辨,不过是大同小异,发音基本接近,只是在音调细节上略有差异。

如,《汾阳方言研究》为“喇杆”,《阳曲方言研究》为“落哥”,《榆社方言研究》为“洛钩”,《代县方言研究》为“罗枷”,《平鲁方言研究》为“连耞”,《娄烦方言研究》为“陆勾”,《忻州方言词典》为“落柯”。

打连枷

另外,《民国六年临县志》卷十三:“谚云:夏至勒纲响。”注:“勒纲:方言,连枷。”太原则说成“立哥”,或称“陆哥” “陆枷”。

可以说,今天山西方言里的这些称呼,似为古音遗存,就是上文所说的,东汉刘熙《释名·释用器》中“罗枷”的讹音。换言之,“连枷”的上古发音,或许就是“拉戈”。

维修连枷的老奶奶

“罗”,《广韵》为“鲁何切”,属于歌韵来母开口一等字,拟音[lɑ],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拉”音。

“枷”,《广韵》为“古牙切”,属于麻韵见母开口二等字,拟音[kea],这个字上古音中是在“歌部”的,所以,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戈”音。

连枷文化源远流长

由于连枷这种用于脱粒的农具为竹木材质,所以在考古发掘中较为少见。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汉字之窗远望到我国古代农业文明。

古代《耕织图》

从甲骨文材料来看,可能在晚商时期,我国先民就已经使用独木棍、弯棍,单棒枷对谷穗等进行击打脱粒。

从文献记载来看,至迟在公元前七百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连枷这种击打式农具已经较为普遍了。

西汉以来有关连枷的文献则既多又详,有些古籍中还有连枷的图画,甚至在酒泉嘉峪关魏晋墓画像砖、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山西明代寺观壁画中都有使用连枷的场面。

古代连枷壁画

从上述壁画可以看出,魏晋时期的连枷为单棒枷,到了盛唐时,所用连枷与现今使用的基本一致了。正如元代《王祯农书》记载:“连枷,击禾器。 ……其制用木条四五茎,以生草编之,长可三尺,阔可四寸。又有以独挺为之者。皆于长木柄头造环轴,举而转之,以扑禾也。”

古代典籍插图

在此之后历朝历代的文献资料,如贾思勰《齐民要术》、王祯《农书》、高启《打麦词》、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邝璠《便民图纂》、赵翼《陔余丛考》等书,均有有关“连枷”的记载,说明连枷一直是我国农业生产中极其常用的工具之一。

同时,在历代诗文画作中,反映的脱粒工具几乎全是连枷。在这方面,值得一提的,除了南宋诗人范成大《秋日田园杂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这首诗之外,还有南宋画家、诗人楼璹所作的诗画相配的艺术作品《织耕图》。

连枷

南宋绍兴年间,于潜(今杭州临安)县令楼璹做《耕图二十一首》《织图二十四首》呈献给宋高宗,深得高宗赞赏,并获得吴皇后题词。皇上还专门召见他,并将其《耕织图》宣示后宫,一时间朝野传诵。

其中《耕图·持穗》是这样写的:“霜时天气佳,风劲木叶脱。持穗及此时,连枷声乱发。黄鸡啄遗粒,乌鸟喜聒聒。归家抖尘埃,夜屋烧榾柮。”不仅提到了当时打稻脱粒所用的工具连枷,而且还绘有生动形象的打连枷图。

南宋楼璹《耕图·持穗》中的打连枷图

此后,历朝历代的帝王都以皇室名义摹绘“耕织图”或修订“耕织图”,并成为惯例,以示重视农桑。其中,用连枷击打谷物脱粒,固定为《耕织图》中的一副劳动场景。

由于皇帝对“耕织图”这种艺术创作的重视,从而引发了“耕织图”发展的第一次高潮,形成了中国绘画史、科技史、农业史、艺术史中一个独特的现象,成就了中国文化遗产的一大瑰宝。

南宋楼璹《耕织图》

如明代农学家邝璠编撰的《便民图纂》,就有用连枷“打稻图”。康熙皇帝《御制耕织图诗》、雍正皇帝的《雍正像耕织图册》中,都绘有用连枷脱粒的“持穗图”。

丰收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是千千万万农民们的殷切希望。打连枷的笑歌声,从宋朝一直响到今天,千百年来,经过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最终转化为“仓廪盈实,社稷安定”。(张文平)

相关参考

打稻谷机器叫什么(河北一退休工人,花费18年,自制玉米谷子脱粒机,走进千家万户)

...随着声音来到了这家院里。发现摆放着展现新谷子,玉米脱粒机。一位身高1米8,粗手大脚,下巴肥又厚的70岁老农,上前笑脸相迎,说“看看吧,有脱谷子,玉米一机两用家用型机器”,向这位聊了聊他的研究与发明:二、无...

最大的塑料袋生产基(山西最大PBAT厂家开机了)

...定6万吨PBAT、太原2万吨制品一次性同步开机成功,标志着山西省最大的生物降解材料和制品生产基地达产达效。据了解,平定PBAT合成项目所产出的PBAT材料物性指标均达到并部分超过相应国家标准的规定值。太原生产基地的制品...

步犁是曲辕犁(古代耕种灌溉劳作,老祖宗都用的什么工具)

中国最早重农抑商,是农业大国。若耕地必须要借助工具,只是人力肯定不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农业生产亦是如此,农业生产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农具,而农具的变迁也经历了一个长久的过程,一起来回顾农具的变迁史吧。作...

手拉葫芦什么品牌最好(专供上市公司和大型国企这宝贝都敢造假?这家山寨公司的胆量好肥……)

...道这样的宝贝吗?一根手链,轻轻一拉,可以把数吨重的东西,轻松吊上你家的高楼。可是如果是山寨产品,高空中突然断链,数吨东西砸在脑袋上,后果是非常可怕的。这宝贝叫手拉葫芦,又叫神仙葫芦、斤不落、手动葫芦,...

手扶式播种机(团伙连续三年流窜盗窃玉米、农具 车头“出入平安”对联露马脚)

...窜在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长子县等地盗窃玉米、化肥、农具、电瓶等。因价值不高,很多村民选择自认倒霉而不报警,以至于该团伙气焰逐渐嚣张,作案愈加频繁。记者6月1日从长治长子警方获悉,因作案车辆车头“出入平安...

手持液压煤钻(山西孝义透水事故:“黑煤窑”盗采沉疴待解)

中新网吕梁12月21日电题:山西孝义透水事故:“黑煤窑”盗采沉疴待解中新网记者范丽芳李庭耀屈丽霞武俊杰高瑞峰一起盗采煤炭资源引发透水致22人被困的事故,引发民众对山西省孝义市私挖滥采乱象的关注。12月15日23时许,...

棉裤加工(生产队时候的农具或劳动工具,如今有多少还在使用,你知道吗?)

...八十年代初,随着生产队解散,分田到户,生产队所有的农具也经过抓阄,分到了户上。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那些分配到户的农具现在还有多少再使用呢?牲口。马、牛、驴、骡等等,分地时,难保一户一头,只能几户分一头...

晨字取名寓意好吗,晨字取名寓意好吗女孩子

...是:朝气蓬勃、有希望、未来可期。晨,拼音chén,古字形像手持农具“辰”耕作。古人晨作而暮息,所以以双手持农具开始劳作表示“早晨”之义。晨始见于战国,一般认为是“辰”在星辰的意义上分化而来的,义为星名,即房星;也有...

晨字取名寓意好吗,晨字取名寓意好吗女孩子

...是:朝气蓬勃、有希望、未来可期。晨,拼音chén,古字形像手持农具“辰”耕作。古人晨作而暮息,所以以双手持农具开始劳作表示“早晨”之义。晨始见于战国,一般认为是“辰”在星辰的意义上分化而来的,义为星名,即房星;也有...

辱的意思

...的壳制成除草的农具。“辱”字下面是手形(又),指用手持蚌镰耕作锄草之意。可能为“蓐”或“耨”的初文。文字学家林义光认为“辱”是“农”的本字。也有的资料认为“辰”是除去害虫的意思,意为以手除去害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