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的主要表现手段表现形式(周映辰:以美育创新实践,探索音乐戏剧人才培养的产、学、研一体化)
Posted
篇首语:人生就像骑单车,想保持平衡就得往前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戏剧的主要表现手段表现形式(周映辰:以美育创新实践,探索音乐戏剧人才培养的产、学、研一体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戏剧的主要表现手段表现形式(周映辰:以美育创新实践,探索音乐戏剧人才培养的产、学、研一体化)
来源:【半岛都市报】
由搜狐网、搜狐教育主办的“2022搜狐教育年度盛典”于12月20日在北京举办,本次盛典以“教育回源 价值重塑”为主题,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位权威教育专家、知名学校校长、跨界名人等,共同聚焦教育政策、学校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公益、艺术教育等话题并展开分享,为打造更健康高效的教育模式,重塑良好的教育生态贡献智慧。
盛典期间,北京大学民族音乐与音乐剧研究中心主任周映辰发表了题为《探讨全球化时代中的音乐戏剧教育》的主题演讲。
周映辰表示,音乐剧的教育历史短暂,无论是创作实践还是理论建设,都还在进行艰辛的探索,并在探索中艰难行进。
不过,通过教学、研究、创作、对话以及有效的国际交流,周映辰和她的团队已经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音乐剧人才培养的道路。
她认为,音乐剧人才的培养,应当以美育理念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以音乐戏剧的表达方式,关照历史人文与教育,关照年轻人的精神成长、爱与责任,建构起音乐剧人才培养的产、学、研一体化,探求美育育人的特色路径。
以下为周映辰演讲全文:
中国的音乐文化传统、戏曲文化传统源远流长,不仅在人类艺术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而且在今天的世界舞台上,中国的表演艺术依然是别具一格,依然鲜活地存在于今天的观众的记忆中。中国的戏剧教学,也有非常完整的体系。但直到20世纪的最后几年,中国的艺术院校包括综合性大学,才开始建立音乐剧专业。中国音乐剧的发展史还比较短暂,音乐剧的教育史当然更加短暂。应当承认,无论是创作实践还是理论建设,我们都还在进行艰辛的探索,在探索中艰难行进。
近年来, 本人主要致力于中国音乐剧的研究与创作,致力于音乐剧专业硕士的培养,先后创作了《大红灯笼》《曹雪芹》《元培校长》《大钊先生》《刘天华》等十余部大型音乐剧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担纲主要角色的,都是北京大学自己培养的专门类音乐剧人才。回顾音乐剧这样的外来戏剧样式在中国发展的40年,我们可以看到,它并没有像话剧、歌剧一样,在中国的土壤上快速生发出自己的代表性作品。近些年,音乐剧受到演出市场欢迎,经典的西方音乐剧作品尤其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原创作品也频繁推出,但是,无论是艺术质地还是商业效益,真正称得上成功、成熟的作品也并不多见。在中国音乐剧大众认知度逐渐提高的今天,怎样立足于传统,在传统中发出新的声音,并能够创造新的传统,向观众呈现无愧于时代的音乐剧作品,是我们每个音乐剧工作者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1、原创音乐剧的“中国性”
当代戏剧艺术,正日益突出它的“国际化”特征。在这样一种文化背景下,强调音乐剧的“中国性”是否不合时宜?是否会影响音乐剧作品的传播,包括海外传播?在从事音乐剧创作和研究多年之后,笔者深感这种疑虑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音乐剧本身,就是现代性的产物,而现代性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对流行文化和城市文化的书写,它无疑带有强烈的全球化和国际性特征。但就在这种背景下,2015年,百老汇音乐剧著名制作人兰德尔·艾伦·布克在参加第32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时候,却直言不讳地说:“中国音乐剧不应该走百老汇的老路,而应借鉴音乐剧语言找到属于中国的、独特的故事讲述方式,吸引观众走进剧场。”他认为,没有文化个性的音乐剧,即便投入数千万美元,也很难吸引观众。鉴于兰德尔·艾伦·布克的成就,他的此番言论自然在音乐剧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现在,首先需要澄清的一个问题是: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国际化与地方性(中国性)并不相悖,也就是说,国际化其实并不排斥地方性。在全球范围内,当代艺术其实早已不再单纯地强调形式审美的纯粹性,而是要求介入社会问题,强调进入现实的能力,以艺术的形式介入人类的各种危机。换言之,当代艺术,当然包括音乐剧艺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以对社会现实介入的姿态来呈现的。这个问题,才是当代艺术的核心问题。而所谓的介入现实,显然首先指的是你身边的现实,你所遇到的地方性的现实。在这个意义上,地方性和国际性不但不是互相排斥,反而是相辅相成。
所以,我们现在面临的根本问题,或许可以概括为,如何通过音乐剧来讲述中国故事?怎样培养年轻的学生去编导创作中国的音乐剧故事?正如我们所知道的,讲述中国故事,不仅是音乐剧的问题,也是中国所有艺术门类面临的问题。
众所周知,音乐剧隶属于戏剧学科范畴,它包括三大要素:戏剧、音乐、舞蹈。如果细分,那么可以说,它几乎是艺术的百科全书:文学、戏剧、诗歌、音乐、舞蹈、雕塑、绘画,甚至包括建筑艺术。简单地说,如果所有这些要素,都是对中国社会的艺术介入和呈现,对文化转型中所遇到的困难的艺术表达,那么,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它们讲述的都是中国故事,而且最后呈现在舞台上的,肯定就是中国故事,肯定具有“中国性”,同时也必然进入国际化的语境:它以地方性叙事的形式,成为一个国际化的文本。
2、培养学生对音乐剧的题材的敏感性
我在指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的时候,特别希望学生去注意选择那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故事。比如我的音乐剧作品《大红灯笼》,是改编自苏童的小说。这是作者从20世纪80年代的激进的文学实验转向传统的一部小说,乍看上去很像一部色彩晦暗的旧小说,但在叙述视角以及叙事的舒缓和节制方面,非常明显地又吸收了现代主义传统,同时它又包含着反对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这些“五四”以来的基本主题。 坦率地说,它写的是传统的延续和断裂,文明的危机和重生。而且,小说本身具有明显的音乐性,人物戏剧底色丰满,由彭锋创作的音乐剧剧本很扎实,作曲家捞仔很容易抓住剧本中潜性的音乐色彩。作品呈现在舞台上,不仅中国味儿十足,也具有鲜明的当代感,那发生在社会转折时期的爱恨情仇,既能勾起人们对旧时代风物的回忆,又能表达人们对新的文化的期盼心理。
3、思考作品的国际性与中国性之间的互文关系
我导演的另一部作品《曹雪芹》,也基于这种考虑。音乐剧《曹雪芹》是戏中戏的结构,主要讲述曹雪芹在黄叶村撰写《红楼梦》的生命历程。曹雪芹与他的作品中的人物,互相交织,互为解读。这部音乐剧创作过程非常艰难:这是关于《红楼梦》的第一部音乐剧,是对中国古典文学进行当代音乐戏剧改编的创作实践。古典文学巨著《红楼梦》,既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集大成的表现,同时又是对新文化的呼唤;它是绝望的书写,同时又是满含希冀的表达。可以说,此剧旨在表现曹雪芹本人在文明面临种种危机时的忧愤。这种忧愤可以感染不同时代不同层次的中国人, 当然也就可能感染西方观众。虽然这部作品因为许多原因并没有达到我预想中的高度,但是相同题材的中国歌剧《红楼梦》能够于旧金山歌剧院上演,却说明了这个纯粹的中国故事,是能够被西方人接受的。
2016年,中国歌剧《红楼梦》在旧金山歌剧院首演,获得了当地主流媒体的一致好评。该剧导演赖声川曾说:“很多看戏的中国朋友跟我说,这个感觉真好。坐在这里已经不会在乎是什么语言了,字幕中的很多文字都是取自《红楼梦》本身,看上去特有一种雅的感觉。”[1]该剧2017年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依然是英文演唱。作曲家盛宗亮写的音乐,是为英文量身打造的,主创者是先要看看北京观众的接受程度怎么样,如果中国观众感觉语言不妨碍观剧就用英文演下去。实践证明,现场的中国观众虽然只能通过字幕了解歌词,但却听得如痴如醉。赖声川表示:“这部戏首演的成功,我们的任务就完成了。我觉得,我们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 做了一件还不错的事情。我们也希望大家通过这部戏,看到我们在面对世界的时候,是怎么表达给外国人看的。”[2]我想说的是,这个事实说明,《红楼梦》及其衍生作品,能够穿越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获得观众的认同。在戏剧舞台上,它最具有中国性,同时也最具有世界性,当然这里也有个重要前提,就是你得在世界文学的视野下,用艺术的方式充分阐述它是对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的呈现。
4、以美育创新实践探索音乐戏剧人才培养的产、学、研一体化
1916年蔡元培先生就任北大校长,次年8月蔡元培先生在《新青年》杂志上提出“‘美育代宗教’说”。1919年“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成立,蔡元培先生亲任会长。中国音乐剧的开创者黎锦辉,即是“北大音乐研究会”的重要成员。1922年“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改组为“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这是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第一个音乐教育机构。北京大学由此成为全国美育和艺术教育的中心。
教学、研究、创作、对话以及有效的国际交流,使我们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音乐剧人才培养的道路。
2016年5月4日,适逢北京大学“118周年校庆暨蔡元培先生教育改革100周年”,我们的原创音乐剧《元培校长》在北大百年讲堂隆重上演,三届音乐剧专业研究生倾情出演,在文化界、教育界和艺术界引起广泛关注。《光明日报》评论员文章认为:如何用艺术的形式向青年学生传达正确价值观,《元培校长》向艺术界提供了经典范例。《元培校长》由此成为国家艺术基金支持的首部高校大型音乐剧,并获得第五届“中国校园戏剧节”的优秀剧目奖。
2018年4月28日,我历时两年创作完成的音乐剧《大钊先生》隆重公演。该剧以全新的音乐剧结构方式,重构历史、梦想、青春与新时代的关联,重现了大钊先生英勇就义这一沉重而伟大的历史时刻。《大钊先生》五年来持续数十场的演出,在教育界、艺术界和不同专业的学者当中引起强烈反响。
北大创办的公益性的“音乐剧学院奖”,迄今已成功举办了七届,成为中国戏剧艺术备受瞩目yue的艺术奖项,也是中国音乐剧领域最重要的奖项。2020年6月,北京大学民族音乐与音乐剧研究中心以“音乐剧学院奖”项目代表北京大学成功入围2020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奖———艺术领域卓越与创新奖,为中国创立自己的舞台艺术权威品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高校教育和美育实践的专业视野看,北大系列原创音乐剧的成功,使得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剧MFA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和教学经验,引发了溢出艺术领域的广泛关注。如何在美育创新实践上探索新路成为新时代专业学院美育的聚焦命题。事实上,作为一项成功个案的基础支撑,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剧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应该有着较为重要和广泛的普适性。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高水平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育及以一体化为特征的教育培养体系。即以美育理念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以音乐戏剧的表达方式,关照历史人文与教育,关照年轻人的精神成长、爱与责任,建构音乐剧人才培养的产、学、研一体化,探求美育育人的特色路径。
本文来自【半岛都市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参考
...都是话剧。话剧名字的由来话剧一种以对白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
...都是话剧。话剧名字的由来话剧一种以对白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
...藏戏表演开头陈说藏戏历史以招徕观众,正系表演故事的主要部分,结尾则具有庆贺演出成功之意。4、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5...
汝窑和黑陶茶具哪个好(鉴定基础课:瓷器各个部位称呼、表现形式及如何鉴定)
...,器型的演变等等。本文介绍鉴定瓷器各个部位的称呼及表现形式,这是必须把握的鉴定基础课。 器型是指器物的口部、颈部、肩部、腹部、底部以及足部的外观形状。能够对瓷器每一部位的结构形式掌握和分析到位,对于判...
戏曲主要由哪三种艺术形式组成(戏剧如何更浸入生活?“培育多元演出空间,与观众共同升级”)
现如今剧场形态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市场供给在不断地细分,艺术殿堂与演艺新空间并存,不同年龄段与喜好的观众群体有了更多的选择。尤其在北京市制定的《推进“大戏看北京”工作方案》提出“培育多元演出空间”举措...
...大,不良暗示加重,同样的利用暗示可以治疗,恢复具有戏剧性的效果。
...特点。第一乐章的特点快板,奏鸣曲式,音乐活跃,充满戏剧性,由两个对立主
...特点。第一乐章的特点快板,奏鸣曲式,音乐活跃,充满戏剧性,由两个对立主
...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提高他们表现的技能和能力02少儿美育·小学进阶课程适合对象:7-9周岁(一、二、三年级)课程内容
...艺术形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提高他们表现的技能和能力02少儿美育·小学进阶课程适合对象:7-9周岁(一、二、三年级)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