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海运(「惠州文脉·风物·探秘惠州东江航运史①」“水下博物馆”见证东江航运千年荣光)

Posted

篇首语: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渡春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惠州海运(「惠州文脉·风物·探秘惠州东江航运史①」“水下博物馆”见证东江航运千年荣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惠州海运(「惠州文脉·风物·探秘惠州东江航运史①」“水下博物馆”见证东江航运千年荣光)

统筹策划/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勇 陈骁鹏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丽媛

图/惠州市档案馆 惠州市博物馆

制图/杜卉

【编者按】

惠州自古沿江而起,伴江而兴。千百年来,潺潺东江水穿境而过,与其支流西枝江织起了密集的水网,翻开了惠州内河航运史的壮丽篇章。

据载,早在唐朝时期,惠州就有古人使用东江河道运送木材的记载;宋朝时期,发达的两江水运促进了惠州经济社会发展;明清时期,惠州水路兴旺、商贸繁忙,出现了河泊所、水驿站等专门管理服务来往船只的组织机构;民国时期,惠州车船交汇,造船业初具规模;上世纪中叶以来,东江航运历经从鼎盛时期到日渐衰落的演变。

时移世易,厚重的历史平静了东江航运的喧嚣与繁华,但人们仍能透过江边两岸的历史文化遗存,窥见两江流域的历史文化流变——东新桥古码头下“水下博物馆”惊艳世人,折射出东江航运千年荣光;江畔岸边古码头、古渡口星罗棋布,直通繁华街市、墟镇,遗迹旧址似在讲述商贸繁盛的往事;惠州早期造船业历经几番风雨浮沉,见证东江航运的辉煌和低谷,如今惠州江边残存老船厂旧址承载一方乡愁记忆……

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以沧桑古老的文化语言,讲述着惠州波澜壮阔的东江航运史。本期起,羊城晚报《惠州文脉》将依托历史文献资料,通过实地走访、专家访谈等方式,梳理惠州东江航运史的发展脉络。

近期,惠州东江民俗文物馆的东江出水文物展厅经过重新设计布展,面向市民开放。该展厅展示了惠州市东新桥古码头的出水文物共计40余种,包括汉代至民国时期的大量钱币、反映商品交易的石权和铁权以及颇具民俗特色的陶瓷器、铜烟斗等。据了解,该古码头附近河床多年来出水文物数量巨大,品类繁多,被誉为东江“水下博物馆”。

东新桥古码头地处东江、西枝江交汇点,曾是东江流域最为繁忙的商业码头之一。作为发达的商贸聚散地,古码头附近的河床留下了众多古人活动的文化遗存。千百年来,这些“文物宝藏”沉淀在江底不为人知。

直到早些年,东江水位下降,河床大面积裸露,大批文化珍宝浮出水面惊艳四方,吸引众多社会人士前来“寻宝”,东江岸边一度掀起了一阵“东江出水文物”热潮。

2004年,惠州市博物馆广泛征集这批流散于社会的出水文物,最终收集整理了数万件古文物,东江出水文物得以布展陈列。据惠州市博物馆副馆长侯娟介绍,东江出水文物种类繁多,是研究惠州本地历史的珍贵历史资料,也是东江千年航运史的重要见证。

壹 古码头地处两江交汇处 商船云集航运繁忙

东江岸边的一个古码头河床何以沉淀了如此繁多的“文化宝藏”?这与其地理位置息息相关。据惠州市博物馆副馆长侯娟介绍,东江、西枝江从惠州穿境而过,发达的水运使惠州成为东江流域与西枝江流域的商品贸易集散地,东新桥古码头正好地处东江和西枝江的交汇点。

“东新桥码头遗址位于现在惠州市区的桥西小东门路段,旧时东新桥是一座浮桥,是连接惠州府城和归善县城的陆上交通要道。”据惠州民间艺术大师刘汉新介绍,昔日东江水面商船云集,岸边店铺鳞次栉比。货物、旅人从东新桥古码头上岸,可直通水东街、上下米街等繁华的街市、墟市。据载,东新桥码头保存了明、清古码头的建筑风格,一直沿用到上世纪90年代初。

记者查阅发现,众多历史资料记载了东新桥古码头的热闹繁忙的景象。宋代,苏东坡诗曰“歌呼杂巷里,鼓角鸣枕席”,描述的正是东新桥一带街市码头的喧闹情景。据光绪《惠州府志·郡事》载:“惠当广潮之冲,艅艎集处,奉旨编查船只,其船头令油红色桅杆……墨笔大书某号,至各省来学商船亦照各省定色一体编列。”意思是说,东江古码头商贸航运发达,来往各省的商船数不胜数,让人目不暇接,人们需用墨笔在船上用大字书写名号才能加以区别。

千百年来,惠州水道一派繁忙。东江、西枝江两岸码头、渡口密集分布,各地商品货物在此集散,惠州也逐渐发展为东江地区的商贸重镇和航运中心。地处两江交汇处的东新桥古码头,成为了东江两岸最繁忙的商贸码头之一。

贰 东江河床裸露 唤醒“沉睡的文物”

东新桥古码头一带商贸繁盛,频繁的贸易活动、江边居民的生活日常,为附近的河床留下了不胜枚举的文化遗存。这些文化宝藏随着时间流逝不断积累,穿越了朝代更迭的战乱,躲过了世事变更的纷扰,静静“沉睡”在东江水底,见证历史的沉淀。

进入上世纪末,受气候变化等多方因素影响,东江河道水位下降,河床大面积裸露,这一座“水下博物馆”最终浮出水面。据介绍,东新桥古码头附近出水文物以数吨计。

记者日前走访发现,如今大多数居住在东新桥附近的老居民,都对20多年前的“文物出水热”记忆深刻。

老惠州人徐先生向记者讲述了他年少时的见闻:“当时身边很多人都去河床捡钱币,一个古钱币可以卖10元、5元,我也去了几次,现在家里还收藏着几个钱币。”

在距离东新桥古码头数百米处,有一条名为上塘街的街道,分布着近十家古玩收藏店铺。据了解,大多数店主仍收藏着少量东江出水的钱币、陶瓷、徽章等。

据其中一名店主回忆,东江出水文物的关注度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最初是几个流浪汉在江边游荡,捡到了一些古代铜钱,发现可以卖钱,后来越来越多人发现河床沉淀着大量古代瓷器、钱币等,一时间东新桥古码头附近的河床成为了‘寻宝地’。”该古玩店店主表示。

2004年,为不让文物进一步流失,惠州市博物馆向社会征集了流散于社会的东江出水文物上万件,涵盖钱币、陶器、瓷器、秤砣、砝码、铜锁、烟斗、徽章、厂家字号铭牌、兵器等多个类别。据惠州市博物馆副馆长侯娟介绍,这些出水文物对于研究惠州的历史及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及生活风俗,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叁 “东江遗臻”品类繁多 蕴涵丰富历史信息

记者从东江出水文物展厅获悉,东江出水文物数量之大、品类之繁多,实属罕见。涵盖了从汉代至民国时期的大量古钱币;形制各异的明清石权、铁权和砝码,反映出古代惠州发达的商品交易的形式;还有不同朝代的陶瓷器、铜烟斗、铜簪、铜镜、铜锁……呈现出古代惠州的特色民俗文化。

惠州市博物馆副馆长侯娟介绍,东新桥古码头一带河床出水了大量瓷器、陶器,这进一步印证了惠州是东江流域陶瓷业的贸易流通枢纽:“瓷器是大宗交易商品,基本上依靠水路运输,惠州境内东江流域分布着很多著名的窑址,如明代白马窑、北宋东平窑等,这些都与东江航运史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惠州市博物馆展示的东江出水文物瓷器品类中,有一个带有英文字的酒瓶。据侯娟分析,这表明惠州当时的陶瓷业或已存在面向海外市场的定制服务,也有可能是从海外运输进来的。

此外,侯娟认为旧时的徽章、铭牌对研究古代惠州历史变迁具有重要的价值。据介绍,徽章是指佩戴在身上用来表示身份、职业等的标志,多用金属制成。东江出水文物中有印证不同时期惠州各类组织以及惠州人各种身份的徽章。

“比如目前市博物馆馆藏的东江地委徽章、两广盐务管理局徽章、东江船业工会徽章等,都蕴含着大量本地历史信息,对研究惠州不同时期的社会面貌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侯娟说。

近年,惠州市档案局(馆)和惠州文化遗产研究所联合编辑《东江遗臻——东新桥码头遗址出水文物图录》,图录精选了东江出水文物约500件,为广大读者呈现了东江出水文物的历史魅力。

【文脉走访】

古码头旧址踪迹难寻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丽媛

日前,记者跟随惠州民间艺术大师刘汉新的脚步,探迹东新桥古码头。春风和煦,千年古城惠州春意盎然,黄花风铃木惊艳盛放。沿着滨江西路逆着江水流淌方向而行,江畔美景尽收眼底。

抵达东新桥下,刘汉新指着桥下江畔对记者说,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赫赫有名的东江出水文物,就是沉睡在眼下这一大片河床中,如今河床已被江水覆盖。

《东新桥碑记》载:惠州为东江孔道。府县治隔江而峙,中通一桥曰东新,始宋道士邓守安东坡苏公规划而助成之。刘汉新介绍道,东新桥始建于宋朝,原是浮桥,由铁索相连木船,船面铺板而成。这座古桥不仅是沟通惠州府、县两城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苏轼寓惠遗址之一。

古码头遗址位于东新桥西岸,以东新桥下埗头为中心分为三段,共残余百余米。中间是以红砂岩铺砌的石级埗头,呈椭圆形,其作用除了供来往浮桥上的人上落、居民担水外,还便于小船小艇靠岸起落货物。北段码头有两级平台,以利于不同江水位的起落搬运,水落时用下级平台,水涨时用上级平台。南段码头以砖石铺砌,这里码头较平缓,宜于中船起落搬运。

记者走访发现,东新桥下的古码头遗迹已经踪迹难寻,江边堤岸外侧可以看到几道石阶没入水中爬满青苔。在现代修筑的石阶上,可见老者静坐水边专心垂钓,清澈的江面浅水区时而有小鱼戏水其中。昔日的古码头的喧闹繁华,没入悠悠江水,流淌而去。

【文脉溯源】

东江航运源远流长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丽媛

在苏东坡笔下,“鹅城万室,错居二水之间”。东江和西枝江两条大江穿城而过,古代惠州格局尽显。东江出水文物不仅是研究惠州历史发展变迁的实物依据,更是东江千年辉煌航运史的重要见证物。

东江是珠江三大水系之一,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桠髻钵山,全长560多公里,自东北向西南流经河源、惠州、东莞等地,最终汇入珠江三角洲。

惠州坐落于东江中下游,160公里东江内河干道从惠州穿境而过,东江与西枝江等众多支流在惠州形成密集的水网,为惠州古代航运发展奠定了地理基础。

作为一座沿江城市,惠州自古水运发达。据载,早在唐朝之前,惠州就有船只运载木材从东江上游到下游东莞大朗口码头。据《惠州志》载,南宋时期,惠州已成为内河重要的港口城市。元朝时期,东江已形成了“广州-黄家山-归善(今惠阳)”的固定航线,船只定期往来。

发达的内河航运使惠州成为东江流域的商品集散地。明清时期,惠州水运兴旺,设有河泊所,专门管理往来船只,东江沿岸也开设了众多水驿站,方便行船者歇息。据载,明洪武年间,惠州设有欣乐水马驿(今惠城下角),驿站配备了船只、驿夫;进入清乾隆年间,惠州境内设有苏州驿(今博罗苏村)、欣乐驿、水东驿等,专供官府用船只传送文件以及方便官员往来。

民国时期,东江作为粤东交通要道,地位进一步突显。据《广东年鉴》民国三十年(1941年)载:惠州在东江南安,车船交汇,尚称繁盛。抗战时期,香港与内地所有物资流通均依赖东江水运。

进入上世纪50年代,惠州航运业、造船业日益繁盛,东江航运进入鼎盛时期。据《惠州交通发展纵览》数据显示,东江内河运输量一度占惠州交通运输量的95%,素有“黄金水道”之称。1955年-1983年,惠州东江客运量每年以40%-80%递增,大量生活物资、生产资料等通过东江运抵河源、广州等地。

随着陆路交通完善,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东江航运日益衰落。如今进入“低碳时代”,东江黄金水道复航已呼之欲出。据悉,在经历了长达十余年的“断航”后,近年来,东江航道发展建设迎来重大进展。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朱光宇

相关参考

惠州免费野炊露营最佳地方(惠州东江日落营地亲子露营)

周末在惠州的东江边进行了一场两天一夜的亲子露营,这里属于无人管理的野营地,临近东江边上,露营场地比较宽阔,活动空间非常大,风景非常不错,也比较干净。适合在这里看日落、玩桨板、沙地越野、钓鱼、野炊等活动...

温州三面翻曙光三面翻(惠州5000年文明史:雄踞岭东连海陆 勇立潮头唱大风)

来源:今日惠州网5000年文明史、2200多年建制史、1400多年建城史和1000年得名史,这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惠州厚重的家底。根据考古发现,在5000年前,惠州地区就有人类活动。这些土著初民为东江河畔带来了人类文明的曙光,特...

温州三面翻曙光三面翻(惠州5000年文明史:雄踞岭东连海陆 勇立潮头唱大风)

来源:今日惠州网5000年文明史、2200多年建制史、1400多年建城史和1000年得名史,这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惠州厚重的家底。根据考古发现,在5000年前,惠州地区就有人类活动。这些土著初民为东江河畔带来了人类文明的曙光,特...

惠州可以露营野炊的水库(大沙滩,青草坪、免费钓鱼,还可摘水果,周末去惠州这个地方爆爽)

...级爽!接下来跟着小玩家一起走进这个秘密基地吧~自驾惠州博罗天堂山脚下,发现一大片水果林其实惠州东江边有很多江滩,从地图上就可以看得出来,小玩家沿着东江边慢慢探索,

汕头食用醋酸(惠州糯米酒至少有900多年酿饮历史 酿造技艺被列为市级非遗)

...大自然四季变换的天然气候,还有微生物群的自然发酵,惠州人对酒香的获得,还是喜欢最天然的方法。东江河畔的惠州,自古生产糯稻,民间盛行酿酒。在众多糯米酒中,东江桥牌系列糯米酒就是珍藏在老惠州人记忆中的酒,...

惠州饭堂承包(惠州一口气发了10亿招标项目)

今天惠州发布的部分项目如下博罗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民生计量采购项目单一来源招标公告福田镇福昆线主干道(大井头村至福田河段)污水管网改造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EPC)【EPC】招标公告东江干流惠州段河道2019年度计划...

惠州江门广州海运(与客户共克时艰,他们正加速助力复工复产)

5月10日一早,一辆红色的货车已经在中远海运(香港)有限公司所属江门中远海运铝业有限公司(简称江门铝业)厂区装运平台等候,已打包好的93托物料13吨、7款产品迅速装箱完成,这辆满载着客户希望的货车将一路驶往上海...

惠州水口哪里有(设计效果疑似曝光惠州水口滨江片区的详细规划太大胆了)

这个意向设计的效果真是太大胆了!对惠州来说,结合了传统文化、岭南特色生态、产业园区、办公和居住等于一体的全能复合型中央CLD。有网友称赞“很符合惠州气质”、“这才是回归于民的生活”、“岭南特色+水生态+产业...

汽摩配件压铸(惠州华阳压铸零部件二期项目竣工)

惠州华阳压铸零部件二期项目竣工惠州市华阳精机有限公司高精密压铸零部件第二期改扩建项目年产3000t铝合金压铸件项目,位于广东省惠州市东江高新区上霞北路1号华阳工业园,第二期改扩建项目总投资3664.3万元,改扩建项目...

惠州冷热果汁机(洋女婿在惠州边跑步边捡拾垃圾,曾被村民当做“特务”)

一年多来,常在惠州市区东江沿岸跑步的市民经常看到这样一幕:一个身形高大的外国人一边跑步一边捡拾垃圾,遇到市民有乱扔垃圾的还会出言劝阻。他就是来自法国的客家女婿Olivier。站在合生大桥周边小区的高层阳台,Oliv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