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福饲料(四位高僧(虚云、宣化、弘一、印光)惜福的事迹)

Posted

篇首语: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惜福饲料(四位高僧(虚云、宣化、弘一、印光)惜福的事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惜福饲料(四位高僧(虚云、宣化、弘一、印光)惜福的事迹)




常言道“命中有福要惜福,命中福薄要改运”。因果通三世,今生有福之人,是前一生修下的善业,招感到今生的乐果,享受福报。

有福而不知珍惜,奢侈挥霍,极尽享受之能事,就像银行存款,只取不存,很快的把福报享完了,未来只有受苦了。

实际上,惜福并不只是某个高僧大德的个人主张,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佛道儒都强调“惜福”的重要性,尤其以佛家讲得非常具体,所谓:惜福者受福,不惜福者受祸,这是必然的因果。我们该如何惜福呢?我们来看看虚云、印光、宣化、弘一四位高僧们的亲身经历。


-宣化上人惜福事迹-

1、有三个台湾青年比丘来万佛城挂单,因为万佛城大斋堂吃的菜多半都是超市清理出去已开始变质的菜,在食用时只要不烂的菜叶子、菜帮子都不会扔掉。上人说万佛城的宗旨是:人取我予,人弃我取。

2、一天中午,用斋后大众准备离去,三位台湾比丘忽见宣公上人来到面前,急忙合十施礼。上人满面含笑,用眼光看着他们用过的餐盘中有嚼过吐出来的几口莱,问道:“菜不好吃吗?”其中一位比丘回答:“菜叶硬了些,嚼不烂。”

3、上人听后笑眯眯地用手捏起嚼过的菜放进自己的口中,嚼了嚼咽了下去,笑着说:“我还可以。”三位比丘和周围的弟子都惊讶地瞪大了眼睛盯看上人,上人又把另两个盘中嚼过的菜全放进口中嚼着咽了下去,然后说了句:“能吃的就不要浪费。”当宣公上人走出斋堂时,身后跪下了一片徒众。

4、就餐巾纸的使用来说,上人使用时先从边缘开始,然后将用过的部位叠起来,下次使用时从叠起的地方使用,然后再叠起来,再使用时仍是如此,直到用完。有时一张纸用两天也是有的。

5、当师父问上人为何要这么节省时,上人说自己没有那么大的福报,不敢浪费。又有一次师父曾见病中的上人在弟子劝说下喝过半玻璃杯麦片粥之后,两次用开水涮杯后喝了下去,最后又加上一点开水涮杯漱口后又咽了下去。当问上人为何将漱口水也要咽下时,上人说牙缝里也可能有粮食,不可以浪费,自己的口又不脏。


-弘一大师惜福事迹-

1、弘一大师是当代著名的律藏大师,他的惜福思想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们即使有十分福气,也只好享受三分,所余的可以留到以后去享受。弘一大师有一年在厦门南普陀寺给出家人作开示时,劝他们“发大心”,以各人自己的福气,“布施一切众生,共同享受,那更好了。”

2、弘一大师认为,我们纵有福气,也要加以爱惜,切不可把它浪费。为什么呢?“末法时代,人的福气是很微薄的,若不爱惜,将这很薄的福享尽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古人所说‘乐极生悲’,就是这意思啊!”

3、弘一大师小时候,看见父亲请人写了一副大对联,录清朝刘文定公的句子,高高地挂在大厅的抱柱上。上联是,“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他哥哥时常教他念这句子,念熟了,以后凡穿衣或饮食,都十分注意,就是一粒米饭,也不敢随意糟掉。

4、弘一大师的母亲也常常教他,身上所穿的衣服要时时小心,不可损坏或污染。他母亲和哥哥怕他不爱惜衣食,损失福报以致短命而死,所以常常这样叮嘱着他。

5、弘一大师五岁没了父亲。七岁练习写字,拿整张的纸瞎写。他母亲看到,正颜厉色地说:“孩子,你要知道呀,你父亲在世时,莫说这样大的整张的纸不肯糟蹋,就连寸把长的纸条,也不肯随便丢掉哩!”

6、弘一大师所受的家庭教育,深深地印在他脑里,后来年纪大了,也没有一时不爱惜衣食。出家以后,一直还保守着爱惜衣食的习惯。他脚上穿的一双黄鞋子,还是一九二○年在杭州时候,一位打念佛七的出家人送给他的。他每晚用的棉被面子,还是出家以前所用的。他有一把洋伞,是1911年买的。

7、这些生活用具,破烂了,就请人用针线缝缝,当新的一样使用。除了所穿的小衫裤和罗汉草鞋一类东西,须五六年一换之外,他的一切衣物,大都是在家时候或是初出家时候制的。

8、常有人给弘一大师送好的衣服或珍贵物品,他大半都转送别人。他说,“因为我知道我的福薄,好的东西是没有胆量受用的。又如吃东西,只生病时候吃一些好的,除此以外,从不敢随便乱买好的东西吃。”


-虚云老和尚惜福事迹-

1、当时,已是一百一十七岁高龄的老和尚,每天都要到建筑场所和开荒的地方巡看,并亲自指导,还要接待来自各方的人士。晚上六点到禅堂里讲开示,八点以后,开始翻阅来自各地的信件,信件有时一天多达百多封,他老人家都要一一过目。

2、若是重要的函件,他便亲笔回复;若是一般书信,他说明意思,就由我们代覆。平常都要深夜十二点左右才休息,翌日凌晨两点又起床打坐,直至打四板,即大约三点半,才起床洗脸。

3、他不用牙刷牙膏,只用温水漱一口水,然后吐在毛巾上,先洗双眼,再洗整个面部。他说这样洗,可防止眼疾,且能增加视力。洗过脸后,就到佛前礼拜,之后又回到床上打坐。那时,我们就开始上早殿了。早殿后稍为休息一会,闻打梆声大众就往斋堂过早堂了。

4、当时,山上的生活很艰苦,开发的田地不多,收成的谷子也很少。因为红薯粗生,收成较多,每年七月份开始,直到第二年的三月,都是吃红薯的季节。而红薯的叶子和枝干,就是我们的小菜了,有时连蕃薯根和叶也没有,就只有炒咸盐,加进稀饭里吃。

5、每天过早堂吃的稀饭,只是一点点的米,混了多多的红薯一起煮的。中午吃饭呢?虽然当时师傅们吃饭吃得很多,也只是随便弄一点小菜,有青菜已算是很好的了。晚上,是没有饭或面的,只有煮一些蕃薯或是马铃薯,放在斋堂里面,要吃药石的就自己去弄一点,但是吃的人很少。

6、老和尚吃的稀饭和菜,都是由我们从大寮里打的,跟大众师傅们吃的一样。如果没有客人的话,他从不多加一道菜。他老人家那种节俭简朴的生活,我们现在想起,还记忆犹新。

7、云居山地势很高,海拔一千一百多米。冬天气候很冷,低至零下十七、八度。收藏在地窖里的红薯,经不起寒冷的空气,皮都发黑了,煮熟后吃起来很苦的。

8、有一次,我和齐贤师一起在老和尚那里吃稀饭,吃到了那种又苦又涩的红薯皮,便拣出来放在桌边上。老和尚看到时默不作声,待吃过稀饭后,他老人家却一声不响地把那些红薯皮捡起来都吃掉了。当时我们俩目睹那情景,心里感到很惭愧、很难过。从此以后,再也不敢不吃红薯皮了。

9、事后,我们问他说:“您老人家都这么大年纪了,而那些红薯皮好苦啊!你怎么还吃得下去呢?”老和尚叹了一口气,对我们说:“这是粮食啊!只可以吃,不可以糟塌呀。”

10、又有一次,江西省宗教事务处处长张先生,到山上来探望老和尚。老和尚自己加了几道菜,请他吃午饭。张处长始终是个在家人,不懂得惜福。当他在吃饭时,掉了好几粒米饭在地上,老和尚看见了也不说话。


11、等吃完饭后,他才自己弯下腰来,一粒粒地把那些米饭从地上捡起来,放进口里吃下去。使得那位张处长面红耳赤,很不自在。他一再劝老和尚说:“老和尚,那些米饭已掉在地上弄脏了,不能吃了。”老和尚说:“不要紧啊!这些都是粮食,一粒也不能糟塌的。”处长又说:“你老人家的生活要改善一下啊!”老和尚答:“就是这样,我已经很好了。”

12、老和尚的身体很好,早上除了吃两碗稀饭外,有时还会吃一点马铃薯。中午吃两大碗米饭。晚上有时吃一小碗面条,或者吃一点稀饭。听他说:他晚上开始吃药石,是从云门事件发生后才开始的,在此以前,他老人家一直都是过午不食的。

13、他的牙齿特别好,记得有一次,有个居士送了一些炒熟的蚕豆上山。老和尚看到我们在吃,他也要吃。我们说:“这东西很硬的,你老人家牙齿行吗?”他一言不发,拿起蚕豆就吃起来了,吃得比我们还要快,我们甚感意外。

14、他老人家是很节俭惜福的,他睡的草席破了,要我们帮他用布补好。不久后,在同一个地方又破了,实在补无可补。我们就对他说想把草席拿到常住去换一张新的。那时,一张草席只不过是两块人民币左右,不料他老人家听后,便大声地骂:“好大的福气啊!要享受常住上一张新席子。”我们都不敢作声了。

15、无论是冬天或夏天,他老人家都只是穿着一件烂衲袄,即是一件补了又补的长衫(禅和子们叫它做百衲衣)。冬天就在里面加一件棉衣,夏天里面只穿一件单褂子而已。

16、老和尚时常开示我们:“修慧必须明理,修福莫如惜福。”意思是修慧参禅一定要明白道理,道理就是路头。如果想参禅用功,但是路头摸不清楚,对参禅的道理未能领会,那么工夫便很难用得上了。

17、所以古人说:“修行无别修,贵在识路头;路头识得了,生死一齐休。”至于惜福,出家人在情理上那里有钱来培福呢。其实“造福莫如惜福”,那就是要自己珍惜生活上的一切福德因缘。

18、他经常训诫我们年青的一代说:“你们要惜福啊!你们现在能遇到佛法,到我这里来修行,可能是过去世栽培了一点福报。但是你们若不惜福,把福报享尽了,就会变成一个没有福报的人。

19、犹如你过去做生意赚了钱,存放在银行里。如果现在不再勤奋工作赚钱,只顾享受,把银行的储蓄全部花光了,那么再下去便要负债了。”

20、所以老和尚对我们的要求是很严格的。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出家人福报太大了,生活上,衣、食、住、行各方面比过去不知道充裕了多少倍。因而,我们在这个福报当中,要更加注意惜福。有福德的人,修行起来也会比较顺利。如果没有福德,无论修那一种法门,都会有种种的障碍。

21、古德说:“道高龙虎敬,德重鬼神钦。”是真实不虚的。老和尚在云居山,不但时常上堂为大众师傅讲开示,更在种种生活细节中以实际行动来以身作则,教育大众。现在我们回想起来,真是感到惭愧万分。所以说善知识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我们后人的榜样。

——绍云法师讲述


-印光祖师惜福的事迹-

1、印光大师一生,于惜福一事最为注意。衣、食、住等,皆极简单粗劣,力斥精美。民国十三年(1924),余至普陀山,居七日,每日自晨至夕,皆在师房内观察师一切行为。

2、师每日晨食仅粥一大碗,无菜。师自云:“初至普陀时,晨食有咸菜,因北方人吃不惯,故改为仅食白粥,已三十余年矣。”

3、食毕,以舌舐碗,至极净为止。复以开水注入碗中,涤荡其余汁,即以之漱口,旋即咽下,惟恐轻弃残余之饭粒也。

4、至午食时,饭一碗、大众菜一碗。师食之,饭、菜皆尽。先以舌舐碗,又注入开水涤荡以漱口,与晨食无异。师自行如是,而劝人亦极严厉。见有客人食后,碗内剩饭粒者,必大呵曰:“汝有多么大的福气,竟如此糟蹋!”此事常常有,余屡闻友人言之。

5、又有客人以冷茶泼弃痰桶中者,师亦呵诫之。以上且举饮食而言,其他惜福之事,亦均类此也。

——摘自《略述印光大师之盛德》

对比高僧们的事迹,再想想自己,倍加羞愧!

食物不是吃饱的,而是吃腻的,倒掉..

衣服不是穿破的,而是穿旧的,仍掉..

手机不是用坏的,而是落伍的,换掉..

...

我们今天所吃、穿、用的一切,都不是我们自己创造的,而是整个社会创造出来的价值,我们只有用的权利,但没有浪费的权利。每一滴汗水都需要被尊重,每一个物件也值得被珍惜。能真正懂得珍惜的人,一定是个珍惜生命的人,他也是有福之人。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参考

虚云老和尚出生时真的是肉球吗

...时候同样也是一个肉球,这难道是真的吗?后世关于一代高僧虚云老和尚的传说和事迹多如牛毛。有些事迹流传的久了,就离真实面目越来越远。相传,虚云老和尚一言传心法,功德无量大。他的一生也充满了神奇的色彩。一、...

武汉爱福门(大年初三,福门开,好运来)

...来,柔声细语,和气生财。好运从好行为来,自律助人,惜福造福;好运从好胸怀来,容人容事,豁达开朗。岁月的年轮,碾过一年的疲惫;生活的空白,期待填充的色彩。辞旧迎新,翻过时间折皱。痴迷往返,满怀新年憧憬。...

惠州废料回收(惠城中心区旧床垫沙发有5件 打电话6276787免费运)

...圾收运处理工作方案》。通过招标,由中标公司——广东惜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清运、资源化处理惠城中心区8个街道的大件垃圾。目前,惠州市环卫大件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日处理大件垃圾及园林绿化垃圾100吨。园

拉头发湿头发可以用夹板拉马(我这六十年——晋剧名角武忠谈戏剧人生)

...辈子,能做着一件自己喜爱到老的事,这是福气,我惜缘惜福。我想我不说大家也应该猜个八九不离十了,我说的这事儿就是唱戏。我是个演员,旧社会叫唱戏的,叫艺人,还叫戏子。但不管叫啥,我是真喜欢演员这行当。既然...

有关祥和的气氛诗句(眼里有尘天下窄,胸中无事一床宽,29句人生诗句指点迷津)

...醉。曾国藩很喜欢“花未全开、月未圆”七个字,认为是惜福之道。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让人仍然有所期待,有所憧憬。人要有节制、有收敛,就像酒喝微醉的状态...

弘一法师简介

说到弘一法师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还是挺厉害的,在近现代历史上经常性出现他的名字,他对于新文化运动的作用还是非常非常大的,所以弘一法师真的挺厉害的,最近有人想重新了解了解这个弘一法师到底有什么故事可言,下面...

弘一法师简介

说到弘一法师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还是挺厉害的,在近现代历史上经常性出现他的名字,他对于新文化运动的作用还是非常非常大的,所以弘一法师真的挺厉害的,最近有人想重新了解了解这个弘一法师到底有什么故事可言,下面...

惠安外墙玻璃清洗(悲欣如一:弘一法师逝世80周年)

...这两个字,在这四个字的面前,已经失去了原本的用途。弘一法师手书绝笔。写出这四个字的,是怎样的一只手呢?如果照片和文字值得作为参考,只能说,那是一只衰朽、枯瘠的

有夕阳山外山歌词(经典老歌重现童年,这首《送别》送给了多少年前的童年的回忆啊)

...合的优秀代表,不仅是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最杰出的一位高僧,而且是国际上声誉

宣化有哪些大学

1、宣化区的仅有宣化科技职业学院一所大专。宣化科技职业学院以培养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主的全日制国办高职院校,学院的前身是河北宣化师范学校,始建于1917年,1998年开始专科办学,2004年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张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