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鼎不锈钢(岑-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

Posted

篇首语: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恩鼎不锈钢(岑-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恩鼎不锈钢(岑-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



一、文字演变




二、姓氏读音

拼音: cén

注音: ㄘㄣˊ

汉字结构: 上下结构

造字法:山

简体部首: 山



五笔86:MWYN

五笔98:MWYN

UniCode:U+5C91

四角号码:22207

仓颉:UOIN

GBK编码:E1AF

规范汉字编号: 3716

岑的部首笔画: 3

总笔画: 7

笔 顺:竖折竖撇捺捺折



小而高的山。

崖岸。

〔岑寂〕寂静,寂寞。

〔岑岑〕形容烦闷。

姓。

〈名〉

(1) (形声。从山,今声。本义:小而高的山)

(2) 同本义

岑,山小而高也。——《说文》

可使高于岑楼。——《孟子》。注:“岑楼,山之锐岭者。”按,谓山之层叠似楼也。”

未始离于岑。——《庄子·徐无鬼》。注:“岸也。”

饮青岑之王醴兮。——张衡《思玄赋》

托九成之孤岑兮。——马融《长笛赋》

(3) 又如:岑嶅(多小石的山);岑立(如山耸立)

(4) 古国名

岑,国名。…今 梁国有 岑亭。——《正字通》

(5) 姓



〈形〉

(1) 高

古观岑且寂,幽人情自怡。——皮日休《三宿神景宫》

(2) 又如:岑楼(高楼);岑锐(山高锐的样子)

(3) 山石险峻的

触岑石兮。——《楚辞·逢纷》

(4) 又如:岑石(高锐的山石);岑峭(陡峭险峻)

三、姓氏起源

源流一,出自姬姓,为西周初期周武王堂弟姬渠之后,属于以国名为氏。

西周初年,周武王姬发将父王(周文王)异母弟耀之子渠为岑子,封于岑地(今陕西韩城),建立岑国,其后代以国名为姓,已经有了三千余年的悠久历史。关于岑氏源流,见诸于秦国宰相吕不韦所著的《吕氏春秋》,书中记载:“周文王封其异母弟耀之子渠为岑子,其地也,今梁国岑亭是也。”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也记载:“周武王封文王异母弟耀之子渠为岑子……”这两段考据文字,内容上可以说是完全一致的,唯一的不同,是前者认为岑子是周文王所封,而后者认为是周武王所封。



源流二,出自百越族,出自秦、汉之际古百越民族娌人,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岑,望出南阳,又,两越娌人多岑氏”。娌人,即古书记载的俚族人,主要分布在今广东茂名地区。秦、汉之际,粤西、两阳各县的古代居民,被称作“俚族人”,从汉朝到唐末,俚族人居住在该地长达千余年。他们在开垦粤西大地,维护国家统一,创造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等方面,都作出过重大的贡献。时移代转,民族融合,俚族人久已不复存在,他们的史迹亦颇难稽考了。俚族人,是古老百越民族的成员之一,聚居在长江以南,住在广东、广西的则称南越(南粤)。对俚族人活动的记载,最早见于著名南朝宋国史学家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中的记载:“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九真徼外蛮里张游,率种人慕化内附,封为归汉里君”。唐朝章怀太子李贤为这条记载作注说:“里,蛮之别号,今呼为俚族人”。

到隋、唐时期,俚族人活动更加活跃,史籍对他们的记载已比较多了,而且指明了俚族人居住的地域范围。吴国的万震在《南州异物志》里说:俚族人住在“广州之南,苍梧(广西梧州)、郁林(广西贵县)、合浦(广西合浦)、宁浦(广西横县)、高凉(广东阳江)五郡中央,地方数千里。”南北朝、隋、唐时期,俚族人曾经出现过一些杰人,在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中,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之中的佼佼者,就是威震岭南的冼夫人和她的孙子冯盎。唐朝后期,“俚族人”这一族称已逐渐少见,进入五代十国而至宋王朝,对俚族人的活动的记载就基本没有了。俚族人逐渐消失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数次民族大融合。在与汉族人和其他各民族长期杂处的环境中,俚族人逐渐受了中原汉族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和文化,加之不少俚族人同汉人通婚,久而久之,便与汉人无甚差别。大量汉化了的俚族人,被列入国家户籍,从而失去了俚族人的身份。另一个原因是被封建王朝驱逐离开原地。在后梁开平四年(公元910年),雷州俚族人首领孟喜等人造反,梁朝派都知司马陈襄来镇压,孟喜等人“率众远飏”。此后,雷州半岛上基本无俚族人了。在封建王朝的高压政策下,粤西一带俚族人纷纷“远飏”,一部分到了海南岛,同原住在那里的俚族人汇合。在民间,“俚”和“黎”同音,发展成为今天的黎族人。另有一部分俚族人逃往广西,同住在那里的俚族人汇合,发展成为今天壮族的一支。

源流三,出自壮族,出自宋朝时期古僮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古僮族,就是壮族,是第二个渊源中古俚族人的一个分支。

传说,壮族先民原来有名无姓,于是各部落首领在一个叫江岩(今浙江富阳清泉山)的地方集会,商定各部落的姓氏。因主持人部落势力最强大,被推为总首领,以“黄”(大王、皇帝)为姓,养黄牛为主的部落首领就以“莫”(黄牛)为姓;会猎鸟的部落首领就以“陆”(大鸟)为姓,牵着狗来的那个部落首领就以“麻”(神犬)为姓。就此,会议圆满结束,大家都因有了姓氏而欢呼雀跃。但在江岩之地为大家杀牛做饭的那个部落首领,见到大家都有了姓氏,而自己却未得到,因此大发其怒,不高兴地以刀拍击砧板来表示愤愤不平。会议主持人见状后灵机一动,就以“岑”(砧板)给他为姓。最终,大家皆大欢喜。从此,壮族的岑氏就诞生了,其族人也都以岑为姓氏,世代相传至今。

四、得姓始祖

岑子,姬姓,名渠,周文王异母弟姬耀之子。武王克商灭纣后,大封天下,其中将其从弟渠封于岑国,为子爵,故渠又称为岑子,岑子之后,以国为氏,称岑姓,并尊岑子为其得姓始祖。




五、人口分布

西周时期,姬渠被封为岑子,封地为岑国(今陕西省韩城一带),岑国是岑氏最早的发源地。

秦汉时期,岑氏后裔在南阳郡逐渐的繁衍壮大。汉朝时,南阳人岑彭辅佐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政权,被封为舞阴候,名垂青史,南阳成了岑氏的郡望。

宋朝时期,岑姓大约有2万人,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湖北、江西等地。

明朝时期,岑姓大约有4万人,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西、广东、浙江等地。

当代岑姓人口约52.6万人,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广西、贵州三省,这三省的岑姓大约占全国岑姓总人口的68.4%。其次分布在海南、浙江、四川、河南、湖北、云南、安徽、江西等地,这八省岑姓占全国岑姓总人口的26.7%。全国形成了以两广为中心的岑姓大聚集区,东北、陕甘宁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岑姓人口十分稀少。




六、家谱文献

浙江余姚岑氏宗谱世系十三卷,世表十三卷,首一卷、末二卷,(清)岑若英等续修,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章庆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

广东台山新宁岑氏家谱两卷,(清)岑赞动等修,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

七、郡望堂号

郡望

南阳郡:中国古代的一个行政区,设于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为秦国夺取楚国之地而设,治所在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西汉时期,宛为全国五大都市之一,王莽受封南阳新都(今新野东南),汉更始皇帝于南阳登基,东汉时,南阳被封南都,被尊为帝乡,为天下经济首都。而云台二十八将中亦有十一人出自南阳郡。

南阳郡辖境在汉代相当于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之间和湖北大洪山以北应山、郧县之间的大部分地区。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大业三年(607年)复置。唐初复废,天宝至德年间又曾改邓州为南阳郡。



堂号

南阳堂:以望立堂。宗族特征:

1)岑姓当今是一个典型的南方姓氏,唐代及其以前,岑姓昌盛于南阳郡之棘阳,亦即今河南新野,其世代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可谓天下之名门望族,五代以后,岑姓渐次南移,变成了南方之著姓。

2)除汉人之岑姓外,壮族之岑姓也名人辈出,其称为岑姓时间理应不短,因如今广西苍梧的西南有一县份名岑溪,贵州有叫岑巩的地方,应与当地拥有众多岑姓有关系。

3)岑姓的来源比较纯正,其追根溯源没有太大难度。

4)岑姓在宋人编著的《百家姓》中位居第六十七位,反映出宋之前岑姓之显达。

八、字辈排行

河南新野岑氏字辈:“毓乾光天自守秉叔熙克景钊诚元世福洪栋绍继斌庭头敏”。

贵州罗甸岑氏字辈:“国应文明正万世荣泽清朝廷恩光大天开福寿长”。

广西西林岑氏字辈:“德立延家祚勋崇保国恩鼎彝光述祖诗礼榖诒孙”。

广东阳江岑氏字辈:“世代源流远宗枝亦叶长象贤英桌绿崇德焕文章”。

浙江岑氏一支字辈:“六千万从新恺佳孚冕端拱治太运洪开雍和浃洽”。

湖北浠水岑氏字辈:庆福志以单,高山怀人巨,三世承天德 ,隆兴万永年, 道学孚先序, 光华美益全,贤儒惟有用,鼎甲映辉联 ,章士文玉启 ,正时运际昌,景集嘉祥瑞,芝英应茂芳,家庭生宝树,长贻作述良

江西鄱阳岑氏一支字辈:应元国朝钟,之肇世文忠,桂兰廷兆秀,显敬耀光明。




九、姓氏名人

岑彭,字君然,汉族,东汉开国名将,军事家,南阳棘阳(今河南省新野县)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刘秀称帝后,任征南大将军,封舞阴侯。

岑熙,岑彭玄孙,东汉大臣。袭爵,娶安帝妹涅阳长公主。少为侍中、虎贲中郎将,迁魏郡太守。任职期间,招聘隐逸,参论政事,得百姓赞颂。

岑之敬,南阳棘阳人,南朝陈学者。梁时历南沙令、晋安王记室参军,入陈后累迁为征南府咨议参军。博涉文史,雅有词笔,性谦谨,以笃行称。

岑善方,南阳棘阳人,南朝后梁大臣。博综经史,善于辞令。官至散骑常侍,起部尚书。

岑文本,字景仁,邓州棘阳(今河南新野县)人,后迁居江陵(今湖北荆州),西梁吏部尚书岑善方之孙,唐太宗朝宰相,文学家。



岑长倩,文本从子,唐代大臣。高宗时累官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历文昌右相,则天时进封辅国大将军,后逆武承嗣,被诸武所害。

岑羲,文本孙,唐代大臣。进士出身,为官有能名,历中书舍人、吏部侍郎。睿宗立,历刑、户二部尚书,门下三品,进侍中,封南阳郡公。玄宗时,受太平公主谋逆牵连而被杀。岑植:荆州江陵人,文本孙,唐代大臣。明经擢第,为官广有善政,历任句容令、仙、晋二州刺史等职。

岑参,唐代边塞诗人,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至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岑毓英,字彦卿,号匡国,广西西林人。岑毓英先后署理宜良县、澄江府。后迁云南布政使、云南巡抚、贵州巡抚、云贵总督。追赠为太子太傅,谥“襄勤”。

岑春煊,字云阶,号炯堂老人,曾用名云霭、春泽,广西西林人。云贵总督岑毓英之子,1885年考取举人,以恩荫入仕。甲午中日战争时前赴战场,1898年因力主变法维新而得光绪帝青睐,提拔为广东布政使,1899年调甘肃布政使。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岑春煊率军至北京“勤王”,并护送慈禧太后和光绪帝至西安,因功擢陕西巡抚,次年任山西巡抚,创办山西大学堂。后署理四川总督,旋署两广总督,任内积极推行新政,大举惩办贪官,有“官屠”之称,与直隶总督袁世凯并称“南岑北袁”。

以上资料为荀卿庠在网络收集整理,为宣传国学蒙学教材识字为主,了解家族历史为辅,更多资料、更多姓氏在收集中,欢迎建议与留言……

-----------------------------------

荀卿庠 >>>

1.《千字文》-每日一字练字视频。

2.《百家姓》-姓氏文化,家族历史。

3.《荀子》-传统文化,国学学习

相关参考

河北九鸿公司(费-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

...文字演变二、姓氏读音拼音:fèi注音:ㄈㄟˋ繁体字:費汉字结构:上下结构造字法:贝简体部首:贝五笔86:XJMU五笔98:XJMUUniCode:U+8D39四角号码:55802仓颉:LNBOGBK编码:B7D1规范汉字编号:1726费的部首笔画:4总笔画:9笔顺:...

德乃福(方-汉字的艺术与中华姓氏文化荀卿庠整理)

一、文字演变二、姓氏读音拼音:fāng注音:ㄈㄤ汉字结构:单一结构造字法:方简体部首:方五笔86:YYGN五笔98:YYGTUniCode:U+65B9四角号码:00227仓颉:YHSGBK编码:B7BD规范汉字编号:0163方的部首笔画:4总笔画:4笔顺:捺横折撇...

抽象石雕艺术(「原创首发」湘南木石雕:一幅生动历史再现的"活化石")

...的历史文化长河中,这是一个令很多人都显得有些生僻的汉字,这个独一无二的汉字却代表着一个城市,就是位于湖南省南大门——“郴州”。郴州位于湖南省南部,自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开始设置的郴县,一直是湘、粤、赣三省...

方圆管道木管托(笔造万端传千年:毛笔的名称及形制流变)

  自三千多年前甲骨文的出现到今天现代汉字的使用,作为书写和绘画工具的毛笔,在中国汉字文化和传统书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颇能代表中国书画艺术的毛笔,伴随着汉字的发展、演变与流传,以及中国画技法的演进贯穿...

尖怎么读,岑怎么读

1、尖是一个汉字词语,拼音是jiān,释义为锐利的末端或细小的部分。2、出处:尖,锐也。——《广韵》促织声尖尖似针,更深刺着旅人心。——贾岛《客思》歌彻阳春酒半醺,玉尖搦管蘸香云。——杨维桢《学书诗》

尖怎么读,岑怎么读

1、尖是一个汉字词语,拼音是jiān,释义为锐利的末端或细小的部分。2、出处:尖,锐也。——《广韵》促织声尖尖似针,更深刺着旅人心。——贾岛《客思》歌彻阳春酒半醺,玉尖搦管蘸香云。——杨维桢《学书诗》

文字的6种形成(【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数字时代,汉文字正在“动”起来)

光明网记者李飞汉字是中华民族文明智慧的结晶和世界文化宝库中独具魅力的瑰宝。从贾湖遗址出土的原始刻画符号到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篆书、隶书、楷书……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文化发展史,就是一部汉字发展史。...

景德镇不锈钢管(赴一场工美与非遗的盛宴)

...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大厅中,一棵高大的不锈钢“树”引得不少观众驻足观看。艺术家刘恒甫的雕塑《中华福树》线条流畅简约,将中国传统绘画中树的造型立体化、当代化。这棵枝干互联、硕果累累的中华福树...

有特殊意义的字(汉字百年改革漫述)

汉字百年改革漫述文:张祖勤晚清政府的腐败和闭关自大,使科技和经济领先世界千年的中国落后了,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轻易地打开了中国大门,中华民族受尽了侵略、霸凌、掠夺和屈辱。有志于拯救中华民族命运的先辈们纷...

提取图像特征(汉字蕴含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基因)

...国家繁荣发展的根基,是民族身份的象征和标志。每一个汉字、每一个词语都是一幅画、一个故事。每个字和词的构造与变化,都体现着古人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