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反应律名词解释(科学是什么6|逻辑思维:符不符合逻辑?是不是谬误?)
Posted
篇首语:天才与凡人只有一步之隔,这一步就是勤奋。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思维反应律名词解释(科学是什么6|逻辑思维:符不符合逻辑?是不是谬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思维反应律名词解释(科学是什么6|逻辑思维:符不符合逻辑?是不是谬误?)
逻辑就是思维的规律、规则。
逻辑思维是人的理性认识阶段,人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类型反映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认识过程,又称为抽象思维。
逻辑思维是一种确定的,而不是模棱两可的;前后一贯的,而不是自相矛盾的;有条理、有根据的思维。在逻辑思维中,要用到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而掌握和运用这些思维形式和方法的程度,也就是逻辑思维的能力。
逻辑思维具有规范、严密、确定和可重复的特点。
逻辑思维主要指遵循传统形式逻辑规则的思维方式。
这些规则包括形式逻辑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辩证逻辑的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等规律。
违背这些规律,思维就会发生偷换概念,偷换论题、自相矛盾、形而上学等逻辑错误或谬误,认识就是混乱和错误的。
逻辑上的谬误指在论证过程中,违反思维规律、不合逻辑的推论。推理和论证要得出真实的结论,一是其前提必须真实,二是从其前提能够合乎逻辑地推出结论(推理形式正确)。逻辑思维要保证的就是前提和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而谬误也常常出现在前提和结论的逻辑关系上,或是前提不真实、不充分、有歧义,或是推理形式不正确。
逻辑谬误分为形式谬误和非形式谬误两种。
1 形式谬误
形式谬误这是某个观点陈诉中,因为结构上的缺陷而导致论证的过程不符合逻辑的情况。因此,对待这样的逻辑谬误,我们仅仅只需要分析论证的形式,就能发现谬误或者矛盾,根本不用分析具体说的内容到底是真是假,就能得出论证本身是站不住脚的。
1.1 否定前件谬误
典型形式:“如果A那么B;非A;故非B。”
例:“如果是鸟类,那么终将死亡;人不是鸟类;故人不会死亡。”这是对直言三段论的误用。直言三段论的正确形式应该是:“如果A那么B;A;故B。”
这就是把一个真命题的逆命题也当成是真的,比如说科学史上有很多伟大的理论一开始不被主流科学界所接受,这是一个真命题,我们能举出很多这样的例子。但是因此就有人以此来论证他的逆命题了,因为我的理论现在也不被主流接受,所以我的理论也是伟大的。再比如,因为发生过少数人是对的情况,所以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所以我这个只有我一个人相信的理论就是真理。一个命题的逆命题有可能是真,也有可能是假,它们在逻辑上没有必然关系,所以,这么论证就是站不住脚的。
1.2 肯定后件谬误
典型形式:“如果A那么B;B;故A;”
例:“如果是油条,那么是好吃的;面包是好吃的;因此面包是油条。”这同样是对直言三段论的误用。
1.3 假两难推理
典型形式:“A或B或C;非A;故B。”
这是对选言三段论的误用。选言三段论的形式:“A或B;非A;故B。”,级联起来则是这种形式:“P1或P2或P3……或Pn;非P2且非P3……且非Pn;故P1。”用福尔摩斯的话说则:“当排除了所有其它的可能性,还剩一个时,它就是真相,不管它看起来有多么的不可能。”
之所以将这种谬误叫做假两难推理,这是由于诡辩者常常以这类形式表述:“支持中国或支持美国;你不支持中国;故你支持美国。”诡辩者在表述上刻意将“中立”这个选项隐去,造成选言三段论的假象。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倾向于将假两难推理归入非形式逻辑谬误。
再比如,把整体具有的属性当成是每个部分也具有的属性,或者反过来,把部分当成是整体。我以前做软件的,我很清楚,尽管单元测试都通过了,就是说软件的每一个模块都通过了测试,但这并不能说明整体软件也一定能通过测试。香蕉和黄鱼单独吃都挺好吃的,但不代表香蕉炒黄鱼也一定好吃。鸿茅药酒中的 67 味中药,其中的每一味药材在药典中都记载着能治疗某几种病症,但不意味着混在一起就能包治百病了。
1.4 循环论证
把待证明的结论也包含在证明的过程中。例如说,你如果不信上帝,就会下地狱。这句话已经隐含了有一个上帝会把人送入地狱。所以,你不能用地狱去威胁一个无神论者,这没有逻辑。同样的道理,有人对我说,因为你不相信上火,所以你看你昨天吃了那么多瓜子,今天就上火了吧,现在你总该信吃瓜子会上火了吧。这个论证过程中已经把所有吃瓜子产生的后果都归因于上火,因此这种循环论证可以说怎么都不错,也可以说没有逻辑。
1.5 各种错误的因果关系
把前后关系当做因果关系,或者倒果为因。把相关性当作是因果性,或者忘记了一果多因和一因多果等等。
形式谬误不需要你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只需要分析观点的论证过程即可,因此,当有人指责别人不懂不要乱说,或者说你没学过什么,就不要批评时,这个人本身就已经不讲逻辑了。因为对于形式谬误,是不需要关心具体内容的。我们应当听清楚别人到底批评的是什么,再判断他的批评内容是属于形式逻辑上的批评还是对于专业内容的批评,这时候才能继续说他有没有资格批评,否则就很容易变成人身攻击了。
2 非形式逻辑谬误
非形式逻辑谬误五花八门,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观点本身的内容。 大体上又可以把非形式谬误分为歧义性的谬误、相关性谬误和论据不足的谬误。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它有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影响态度、给出指示、引导行为等功能。要顺利发挥语言的功能,实现成功的交际,就应该使语言具有清楚明确的性质,避免各种歧义。违反语言明确性原则,就会导致各种歧义性谬误。如断章取义、歪曲表达、非黑即白。
相关谬误是论证的论据与论题在心理上相关,而不是在逻辑上相关。正确的论证应该立足于论据与论题的逻辑相关,即论据在逻辑上支持论题,由论据可逻辑地导出论题真。在相关谬误中,论证者利用语言表达情感的功能,以言词来激起人们心理上的恐惧、敌意、怜悯或热情,引诱人们接受其论题。相关谬误主要表现为诉诸权力、人身、权威、无知、怜悯、众人等。
正确而理想的沦证,其论据应该能够充分地支持论题。论据不足的谬误,是指由于缺乏论据的充分支持,而使论题不能成立的错误沦证。如用平均数的假象为根据引申出一般结论的错误论证,用不可比的两个数据所进行的错误相比论证。
2.1 诉诸结果,也就是用一个观点的成立或者不成立的结果好坏来证明这个观点是否成立。例如,如果全球变暖是人类活动造成的,那么人类就不要活动了,因此,全球变暖不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宗教人士有时候会说,如果不信上帝,不信善恶有报,人们就会为所欲为,所以,上帝必然存在。
2.2 竖立错误的靶子,故意用一种错误甚至是滑稽的方式说出别人的观点,然后再证明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比如,当年很多人嘲笑进化论,说赫胥黎先生你是否承认自己的祖母是猴子变的。这就是通过歪曲别人的观点来达到攻击的目的。再比如攻击现代医学的人经常会说,现代医学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实际上,我们都知道你如果头疼去医院做检查,很有可能神经系统出了问题,现代医学要治疗的是你的神经系统。而一个人脚疼,可能是痛风,这时候的治疗方案跟脚完全没有关系,而是要减少嘌呤的摄入。同样说现代医学是治标不治本的,基本上也是同样的逻辑谬误。现代医学只有在实在找不到本或者是知道本但无法治疗的情况下,才会转求能够缓解症状。病理学、毒理学等寻找病因、病源的研究是现代医学最重要的研究方向。
2.3 简单归纳,或者说直觉归纳。在统计学上,样本太小,或者样本不具备广泛代表性,是不能得出结论的。例如,有人说我每次鱼刺卡喉咙,喝一口醋马上就好了,所以就得出喝醋能软化鱼刺的结论。这是极端的反例,就因为自己一个样本就敢下结论了。比较普遍的是这样的句式:我周围的人都是靠喝藿香正气水防治中暑的,所以这个药对治疗中暑很有效。上次在我某一期节目的留言中,我看到有人说,自己问了一下奶奶,奶奶说当时村子里面没死几个人,所以就得出结论当时中国也肯定没死几个人。安检就是一个摆设,我从来没有看到过查出什么东西。
2.4 万能定义法。这在西方国家,有一个对应的俗称是“不是真正的苏格兰人”,有一个故事是这样,一位叫哈密什的苏格兰人在报纸上看到一个英格兰人犯罪了,于是说:没有苏格兰人会做这种事。结果第二天,报纸上又登了一个苏格兰人也犯了同样的罪,哈密什没有承认自己的观点是错的,而是说“我的意思是没有真正的苏格兰人会做这种事”。这样一来,他就永远不会错了,因为犯错的人都不是真正的苏格兰人。这就好像有些人为出错的风水大师辩护,他们都不是真的,是假的。哪怕这些人确实是根据古籍经典做事,也是假的,因为我们找不到一个什么是真正的风水大师的定义,而是根据结果来作出的万能可变定义。
2.5 举证责任倒置。很多人会以没有证据证明某个命题是假的,来论证某个命题就是真的。把证据的缺失当成是证据不存在的证据。比如说,因为不能证明某个 UFO 现象是已知的任何自然现象,就当做是外星人飞船的证据。实际上,举证责任应该是提出非凡主张的一方。不能证明不存在可不代表必定存在。另外,绝大多数情况下,想要证明不存在在逻辑上也是没有可能的。
2.6 把自己的无知当证据。例如,我真的难以想象就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技术,人类就能登陆月球。我难以相信古人怎么可能建造出金字塔这样的庞然大物。这时候,比较耿直的一种回应可能是:这就是你为什么没有成为科学家的原因吧。
2.7 把偶然当必然。尽管一系列偶然的事件有可能导致一个不好的结果,但论证者会无视这种偶然性的概率,无限放大可能性,以最后导致的可怕后果为证据,来反对某个观点。这种谬误的一种最常见的句式就是“如果人人都怎样怎样”,在我的印象中,采用这个句式的论证几乎全都是霸权式论证。往往对付小学生很有效,例如某个小学生上课的时候尿急,老师就会说,如果人人都像你这样,那我的课还怎么上?类似这样的论证还常见于某些管理部门逃避自己的责任,无限放大偶然事件,以如果人人都怎样来踢皮球。鲁迅先生在《而已集·小杂感》一文中,批评某些卫道士时就写道: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国人的想象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现在很多地方的管理制度其实就是建立在这样的逻辑谬误之上,其实质只是想逃避监管责任。
2.8 对人不对事。在西方国家有一句广为流传的俗语,是一句拉丁文:tu quoque,用英文说就是 you too,你也一样。就是反驳某人的观点时,不关注观点的内容本身是否有理,而是转而指责这个人的人品。比如,有人说应该保护知识产权,反驳的人就以谁没用过盗版,你也一样来反驳。我看,每次我在节目中提到方舟子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这样的情况。我们中国人常说对事不对人,在讨论一个命题时,最好先把感情因素放下。
2.9 诉诸无关权威。一个科学家,哪怕再著名,在脱离了本专业的领域,就也和常人一样有可能犯常识错误。比如生物学家或者化学家发表与理论物理有关的观点时,就不见得比普通人更可信了。有些人可能会因此反驳我说,那你一个科普作家的观点就更不可信了,是的,所以,我从来不在专业领域发表自己的观点,我只是在科学家和大众之间搭起一座语言的桥梁而已,我的职业操守就规定了我在专业领域尽可能地只是忠实地转述科学共同体的观点。个人的浅见偶尔谈谈,但会声明仅代表个人浅见。
2.10 虚假两难,也可以叫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论证者会设计出一个其实并不存在的二元选择,人为制造非此即彼的两难境地。例如,你不讨厌我,说明你爱我。你不恨美帝,就是美粉。你不仇视日本人,就是精日分子。你不转就不是中国人。等等。他们忘了这个世界是复杂的,人性也是复杂的,这个世界不是简单的黑白世界。
-End-
相关参考
思维导图的图像的作用(思维导图工具作用:化繁为简、提纲挈领、提高记忆)
到底什么是思维导图呢?百度百科说: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有效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等,建...
思维导图比较好看的软件(3个免费好用的思维导图工具,它们可以快速提高工作效率)
...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发散逻辑思维,促进人们更高效地解决问题。官方的解释确实很“官方”,其实没有那么复杂。简单地说,如果你遇到问题,没有思路,用思维导图可以很好帮你静下心来,固...
...它做出相应的反应,使听者逐渐建立语言能力,形成英语思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听到“standup”就从座位上站起来,听到“touchyournose”就去摸自己鼻子。这样类似互动
撰写及发表综述能增加您自己的见解,为文献做贡献,还能推动您的研究事业和地位。一篇好的综述论文能有效地整合在某个科学领域已经完成的工作。它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批判性评估,并经常为同一课题带来崭新的视角,为...
微信公众号:逻辑头脑力原创:逻7思维学院袁劲松老师元概念7:逻辑 在思考问题时有一个概念常常被人们提及,它就是——逻辑。 那么,什么是逻辑呢? “逻辑”,或称为“理则”。源自古典希腊语λόγος(英语logos),最初...
...越高则对外部反应越迟钝,同时其敏感度也会越低,人的思维只有钝感系数与敏感系数相平衡才更容易保持较为理性的思维,否则反之。
...越高则对外部反应越迟钝,同时其敏感度也会越低,人的思维只有钝感系数与敏感系数相平衡才更容易保持较为理性的思维,否则反之。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近年来...
一、为什么要学习思维导图Whystudymindmapping思维导图是一种表达放射性思维创载网的图形工具,通过运用一些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来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思维导图——让绘图...
思维导图可以有哪些形式(你会画思维导图么?2个逻辑6个模型帮你搞定思维导图)
1、提取关键词为什么一定要提取关键词?主要原因是要引出更多的联想。针对一个词“太阳”,你能想到什么?可能会想到温暖、明亮、刺眼等。但如果是一句话“明亮的太阳,看起来好刺眼”,这样你还能想到什么?想到的是不是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