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锻炼思维灵活性(从普通人变成思维高手,你需要这7条建议)

Posted

篇首语:须知少年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怎样锻炼思维灵活性(从普通人变成思维高手,你需要这7条建议)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怎样锻炼思维灵活性(从普通人变成思维高手,你需要这7条建议)

平时生活里,你会不会有一件事怎么也想不明白,可是别人稍微一点说就突然明白了。“哦,原来是这样”。在你还是毫无头绪的时候,高手轻而易举的一眼看穿事物的本质和真相。

采铜的《精进2》就为你解释了高手和普通人在思维上的差别。

一、视角——四种观法,可盘万物

书里从铅笔,这个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物品说起。你有想过:铅笔是什么做成的?它是几边形?有几个面刻了字?这支铅笔又是生产出来的呢?

在大部分人看来铅笔就是个常见的普通东西。但是这些问题却从来都没有想过。书里提出了四种观法,从材质,组成元素之间是否达到平衡;造型,从整体到局部,从抽象到具象;装饰,是否有所克制,能否体现风格或气质;工艺,察微知著,这四个角度看出来一个全然不一样的世界。

这是观察的过程,更是思考的过程。可以拓展到其他所有有形或无形之物。真正的发现之旅并不是找到新的风景,而是寻得新的眼睛。看到一个东西,带入我们的以往的概念。一只铅笔都可以生活中存在方面都全部关联起来,如果我们只以僵化的眼光去看它,它只是个工具。如果我们整合多方信息,考虑周全,万物都可以是全世界。

二 模块——构成万物的不同单元

要掌握一门技能最重要的是什么?掌握其中最核心的部分,用书中的概念叫做“高频模块”,,当我们掌握最核心部分后,其余部分就是不断打磨精进的过程了。这个秘诀可以大大提高我们工作、学习的效率。任何复杂技能都可以拆解成各个单元,找到最核心的模块,并且不断的升级改造,就可以。

不仅学习有模块规律,世界万物都有。书里提到一个例子,共享电瓶车,也是各种模块的组合。它在单车的基础上增加了电瓶以及共享单车的信息化技术,从而组合进化成了“新物种”。

这里作者提到一个有意思概念“施普伦三角:”在各类产业模式中,能量、信息和时间是相互代偿的,比如农产品非常耗费时间,但额外需要的能量和信息比较少;而化工产品耗时短,对能量和信息需求则比较高。

以共享电瓶车为例子,也符合“施普伦三角”规律。“自行车到电瓶车,增加了能量的使用,进一步到可以共享,增加了信息化技术”,从而共享电瓶车这个由已有模块组合而成的“新物种”成了短距离出行的最快捷方式。

三.组合——软硬件兼备的构造之法

技能体系和电脑组成一样,可以分为硬技能跟软技能。硬技能是技能体系中的“构成性”模块,属于基本组成要件;软技能是“组织性”模块,负责调用和组合。,作者提出了这样一个公式:

模块化的工作系统={硬件模块库}*{软件模块库}

大量积累自己的模块库,通过对硬件模块进行升级改造或增加软件模块的种类,能够帮助我们对模块化的系统进行优化,从而达到用模块化的方式解决问题的目的。

四.限制——唤醒沉睡的创造力

提到想象力,一般都会觉得必须要不设限。书里就提出限制能够唤醒我们沉睡的创造力。作者提出限制可以激发新的可能性;缩小选择范围,帮助我们找到内在规则;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

想想我们接到一个任务,如果告诉你没有要求,随便做。这其实是不是就是最难的任务呢?没有约束条件反而限制你不能够任性发挥。当我们说,限制会压制想象力的手,可能只是你的僵化思维限制了想象力,我们可以试着让几个条件进行组合、挪用、重新排列、逆转、放大、缩小等等,这样思考之后,自己理解的限制条件是否变的极具灵活性了?

五、.迁移—创造万物的核心

这个世界的大部分技能和方法论是通用的,是有规律的,可以互相借鉴的。比如说飞机,就是人类参照了鸟类的飞行,从中仿制出相似的结构从而发明的产物。正是因为有强大的迁移能力,我们才能源源不断地从自然中获取灵感,才会有这么多的发明创造。

书里提到,“迁移,也就是在一件事物的内部,发现某种普适性的要素和结构,然后将之与原背景“脱钩”,并尝试应用在新的背景之中”。这种领域之间的迁移,需要我们用心发现其中的普适元素,并且进一步应用。

回到我们普通人,当我们掌握了不同领域的知识:手绘、阅读、情感、物理、生物,我们如何将他们融合贯通,互相迁移借鉴呢?

六、循环——才能不断成长

精巧的循环设计能帮助我们改造学习,这其中包括:组合异质元素,构造有效循环;通过范例自学进行吸收与构造;理解和利用刻意练习的核心内涵--训练“心理表征”。

以书法练习为例,常用的练习方法是依次读帖、临摹、对临、背临。而最佳学习方法,应是先对临,再临摹,再对临,依此往复进行。这样循环的过程,可以立即给练习者反馈,从而比第一次练习时更快进步。

对基本功的认真训练,从遵循固定招式到自由流畅发挥,通过构造循环学习模式进行高效能的学习,循序渐进才能走稳能力的台阶。

这个过程其实就和我们制定周计划、月计划、年度计划一样;需要不断的复盘反思改进,才能在完成一个个目标的同时不断成长。

七、完美—更精确,很完美

如何做到完美,或许没有一个固定的方法。如果需要一个建议,作者说,那就是“精细”,将所做的事情精细化,时间的精细化,动作的精细化,这件事情的所有元素,都越精确越完美。比如,把一道菜每一个步骤:切菜、洗菜、下料、炒菜……都进行更小的细分,并且思考怎么提升。可以利用仪器设备将食物的重量、液体的体积进行精细,用专业的计时器,对每一步进行细分。世界没有完美,只有不断接近它。

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精于实践,就是这个时代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本书的精华很多知道我们反思和借鉴,从不同角度、不同角色、不同思路看这本书又可以获得新鲜的知识。用这几种方法,向着高手不断接近吧!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