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去联合国当同传(新中国第一代同传译员如何诞生)

Posted

篇首语: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怎样去联合国当同传(新中国第一代同传译员如何诞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怎样去联合国当同传(新中国第一代同传译员如何诞生)

中国重返联合国、特别是1973年中文从联合国的官方语言提升为大会和安理会的工作语言以来,中文翻译人才的紧缺一下凸显出来。于是,合作开办联合国译员班,就成为这一青黄不接时期中国政府和联合国的共识。

1981年第一期联合国译训班毕业合影。


十年筹备

1971年10月,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1月,何理良作为代表团成员,随丈夫、首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黄华来到纽约。据她回忆,当时中国代表团急需来自国内的译员以更好地传达中方的意思。

这个工作落到了北京外国语学院的头上。1972年,外交部给北外转来一份文件,是联合国与苏联政府签订的在莫斯科合作举办联合国译员训练班的协议。

北外英语系副主任张载梁研究了那份协议。协议提出,联合国每年给莫斯科语言学院拨款近30万美元,但要检查、监督培训班的工作。当时还在“文革”中,大家担心被批成“卖国主义”,所以顾虑还是比较多。

1973年,联合国助理秘书长格拉布携夫人专程来华,与外交部国际司和北外代表商谈举办译训班事宜。北外教务处副处长张中载参加了这次会谈。会谈比较顺利,双方达成了口头协议。

张中载回忆,邓小平复出后批准了这一项目,筹备工作随即展开。但随着邓小平再次被打倒,筹备工作也搁浅了。

1978年5月25日下午,联合国副秘书长戴维逊来访,同外交部国际司副司长冀朝铸等在北京饭店举行了会谈,敲定了开办译训班的细节。

1978年10月,北京外国语学院院长刘柯前往纽约,与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一起与联合国人事司、翻译司谈判,并达成协议。12月,《联合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训练中文笔译和口译的方案》在联合国行政和预算问题咨询委员会获得通过。根据这个方案,联合国将提供价值75000美元的电教设备,并为每名学员提供6000美元费用,学员人数每期不超过25人。


过三关的招生

1979年3月底,国务院下达了关于译员班招生的红头文件。

招生工作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天津和杭州展开。北外英文系教师周育强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吴江教师进修学院的英语老师蒋保忠则是从《解放日报》上看到招生消息的。

536人参加了4月29日举行的预试,227人通过,进入了5月下旬在北京、上海、广州举行的初试。

初试的英译中考题来自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中的一篇文章,考生必须知道其中的“north”和“south”是指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文考题包括古文和成语等,比如问“汗流浃背”的“浃”是什么意思。

7月,复试在北京国际俱乐部举行,到这一轮时只剩下43人。

复试也即联合国译训班的入学考试。考官共14人,联合国7人,中方7人。考题由联合国官员带来,考生按顺序单独面试。

张中载注意到,联合国考官关注的不仅是应试者的英语水平,还有考生的举止、谈吐、风度。有一名考生英语流利,题答得也好,中方考官原以为他能顺利过关,但联合国官员在评议中首先发言,用了“unpleasant personality”(“举止让人不快”)、“affected”(“做作”)来评价他的表现,一致否决了他的入学资格。张中载说,在“文革”时期,所谓的风度往往与“资产阶级作风”联系在一起,被弃之若敝屣,也许这位考生至今也不太明白他为何未被录取。

考试结束后联合国官员纷纷表示,大部分考生的英语水平是好的,超出他们原来的想象。最终录取正式学员25名,口译10人,笔译15人。年纪最大的唐荣华39岁,年纪最小的刘结一22岁。


联合国副秘书长亲自主持录用考试

1979年9月10日,第一期联合国译员训练班举行了开学典礼。张载梁担任译训班主任。训练班课程分为通识和术语课、语言课、翻译课。

第一学期重在笔译。教学时使用的材料以联合国的会议记录、报告为主。里面涉及许多专门用词、写法,这些“套路”都需要学习和熟悉。

张载梁给笔译班上报刊阅读课。《经济学人》是最常用到的外刊。蒋保忠回忆,当时北外的老师们普遍觉得《经济学人》的文章表达严谨,内容精炼,值得模仿。

笔译学员要熟悉各种类型的联合国文件。每周至少要翻译三篇文章,一篇由教师批改并在课上分析,另两篇由学员对照标准译文自己修改。

对于北外来说,开设同声传译课也是从零起步。而视译是通向同声传译的准备训练。因为一般人的自然习惯是停下来听对方讲话,再利用停顿时间进行翻译,这就会造成延误,同传译者必须要克服这种心理障碍。这就需要通过训练,学会适当地分配注意力,形成同时听、译、说的习惯。

整整一个学期,张载梁每次上课的前十分钟只让学员练习数字。他1974年曾出国参加过第十八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的临时同传工作,发现同传十分困难,尤其在数字上,中文以万为单位,英文以千为单位,较难换算。

1979年底,联合国提供的设备运到,新语音试验室建成。第二学期开始,口译班的学员每人发了一台双声道录音机。有了语音室后,培训班每周组织学生看一到两部原版电影。

1981年1月,联合国副秘书长拉特里奇亲自前来,主持了第一次联合国中文译员的录用考试。

同声传译的录用考试类似体操比赛打分。来自联合国、外交部、北外的七位考官组成考试委员会,每人一张打分表,分为忠实、完整、机智、语言等几项。及格线被定为70分,但绝大部分考生都取得了80分以上的好成绩。

最后,25人均被录用。口译班10人中,4人分到纽约联合国总部,6人分到日内瓦办事处。笔译班15人,10人去往纽约,4人去往日内瓦,1人去往内罗毕。(来源|《读者报》 资料原出处:《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鲍安琪)


有温度、有态度、有深度!《读者报》封面欣赏:

相关参考

柳州同传设备(90后本科生为啥要当物流装卸工?背后都是技术活)

90后本科生为啥要当物流装卸工数学建模、交叉计算……原来装卸背后都是技术活晚上八点,中通快运金华分拨中心里灯火通明,一天的工作正式开始。数十辆大货车停靠在货台,司机师傅们已经在驾驶室内等待着发车提醒。这...

同声传译是什么专业

1、同声传译,简称“同传”,又称“同声翻译”、“同步口译”,是外语专业,它是指译员在不打断讲话者讲话的情况下,不间断地将内容口译给听众的一种翻译方式,同声传译员通过专用的设备提供即时的翻译,这种方式适...

怎么成为同声传译(每天收入2W,小语种还会更高,做一个同声传译是你不错的选择)

什么是同声传译同声传译,简称“同传”,又称“同声翻译”、“同步口译”,是指译员在不打断讲话者讲话的情况下,不间断地将内容口译给听众的一种翻译方式,同声传译员通过专用的设备提供即时的翻译。我的一名学姐就...

无线同传导览系统(全球首个WiFi翻译导览一体机面世,分音塔如何打造出境游服务产品)

在困扰中国出境游用户的问题中,语言障碍排在首位,调查数据表明,目前大约有73.74%的出境游旅行者这样认为,其次则是文化差异、人身财产安全等问题。不过,随着互联网科技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出境游中的语言问题正在逐...

广州同传(广州本轮疫情感染者均在同一传播链条)

9月4日上午,广州举行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屹通报,9月2日15时至4日8时,广州新增9例本土新冠病毒感染者。其中,8例为密接人员。8月30日至9月4日8时,本次疫情累计报告33例感染者,流...

无线同传设备(别再用「文件传输助手」了,跨设备传文件这样既方便又快)

生活中碰到需要跨设备传输文件并且尽可能要快的情况时,用NAS来应付有些杀鸡用牛刀,各个品牌生态内的互传工具听上去不错,但现实情况却是大多数人手中的设备并不互通。不过办法总比困难多,在系统自带的快速传输功能...

广州同传设备(800条未成年人“开房”记录背后藏着啥秘密?检察官暗访→)

讯问小凯时,民警问他:“偷走的钱都干什么了?”小凯说:“我偷走的钱都是住酒店用的。”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江苏省宿迁市发生多起“拉车门”案,几个未成年人总在凌晨出没于马路、停车场等场所,一辆辆地拉汽车的...

日语同声传译词汇(日语同声传译是如何炼成的?)

...播,拉近了中国受众和新闻事件的距离。他们到底是谁?同传又是如何炼成的?编辑​频繁出现提升同传认知度据

贾谊是一个怎样的人,贾谊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贾谊是西汉早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年少成名,十八岁时便以善文著称。贾谊作品主要是以散文和辞赋为主,因为他深受庄子和列子的影响,散文风格多为政论文,其文笔朴实、酣畅。但贾谊的仕途之路却称不上完美,他在...

贾谊是一个怎样的人,贾谊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贾谊是西汉早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年少成名,十八岁时便以善文著称。贾谊作品主要是以散文和辞赋为主,因为他深受庄子和列子的影响,散文风格多为政论文,其文笔朴实、酣畅。但贾谊的仕途之路却称不上完美,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