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服老板不辞人(职场中承受的责让与委屈,看看古人如何委婉的表达,狠狠反击打脸)

Posted

篇首语:事亲尽教自天成,鉴本无尘水本清。相彼禽兮犹学习,灵乌反哺更分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怎么说服老板不辞人(职场中承受的责让与委屈,看看古人如何委婉的表达,狠狠反击打脸)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怎么说服老板不辞人(职场中承受的责让与委屈,看看古人如何委婉的表达,狠狠反击打脸)

诸位‬是否‬在‬职场‬上‬,遇到‬这样‬的‬处境‬。与自己‬有‬知遇之恩‬的‬老领导‬调走了‬。新‬领导‬心胸狭窄‬处处‬责让‬老同志‬,心里‬憋屈‬如何‬自处‬?不妨‬看看‬历史‬上‬著名‬的‬信件‬。

《乐毅报燕王书》是历史上相当有名的信件,写作水准非常高,号称‬战国‬第一等文‬。面对燕‬惠王‬对‬自己‬弃‬燕‬奔赵‬所谓‬不忠‬的‬行为‬进行‬责让‬,乐‬毅‬不从‬正⾯批驳,⽽从自己‬与‬燕‬昭王‬君臣‬相遇‬相知,自己‬一心为‬燕‬出生入死‬,立下‬不朽‬战功‬的‬经历‬入手‬,表明⾃⼰忠‬君‬报国‬心迹‬,⼼平⽓和,情辞恳切,回应‬了‬燕‬惠王‬的‬责让‬,同时‬,文中‬不动声色‬将‬惠王‬与‬昭王‬品质‬进行对比‬,提出‬‬“善‬始‬不必‬善‬终‬”的‬观点‬,委婉‬表达‬了‬为‬免遭杀戮‬,‬自己‬不愿‬效忠‬心胸狭窄、听信谗言‬‬的‬惠王‬。信‬末‬说‬“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曲径委婉,句句诛心。千古奇文,不得不赏。


一、原文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下七十馀城,尽郡县之以属燕。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齐田单诈骑劫,卒败燕军,复收七十余城以复齐。

  燕王悔,惧赵用乐毅乘燕之弊以伐燕。燕王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曰:“先王举国而委将军,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仇,天下莫不振动。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哉!会先王弃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为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而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

  望诸君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自负以不肖之罪,故不敢为辞说。今王使使者数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而又不白于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

  “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臣以所学者观之,先王之举错,有高世之心,故假节于魏王,而以身得察于燕。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不谋于父兄,而使臣为亚卿。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而欲以齐为事。’臣对曰:‘夫齐,霸国之余教而骤胜之遗事也,闲于甲兵,习于战攻。王若欲伐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举天下而图之,莫径于结赵矣。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同愿也。赵若许约,楚、赵、宋尽力,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先王曰:‘善。’臣乃口受令,具符节,南使臣于赵。顾反命,起兵随而攻齐,以天之道,先王之灵,河北之地,随先王举而有之于济上。济上之军奉令击齐,大胜之。轻卒锐兵,长驱至国。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燕。大吕陈于元英,故鼎反乎历室,齐器设于宁台。蓟丘之植,植于汶篁。自五伯以来,功未有及先王者也。先王以为顺于其志,以臣为不顿命,故裂地而封之,使之得比乎小国诸侯。臣不佞,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弗辞。”

  “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著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蓄积,及至弃群臣之日,遗令诏后嗣之馀义,执政任事之臣,所以能循法令,顺庶孽者,施及萌隶,皆可以教于后世。”

  “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故吴王夫差不悟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弗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

  “夫免身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二‬、赏析‬

文中叙事条理清晰,旁征博引,内容感人。写这封信的背景是,在燕昭王之前的燕王哙时,齐宣王曾趁燕国内乱出兵攻打燕国,燕王哙被杀,燕国差一点就被灭国。对继任者燕昭王来说,被侵略并且先王被杀是奇耻大辱,因而他在位期间一直励精图治,想要完成对齐国的复仇。由于眼光独到,任用用乐毅,成功完成了自己的愿望。而就在马上要把齐国灭国时,燕昭王去世了,其子惠王即位,中了齐国的反间计,解除了乐毅兵权。后来齐国反攻,燕国战败,燕惠王后悔,想召乐毅回来,于是有了乐毅这封回信。

信中乐毅详细叙述了燕昭王与自己的君臣相知,以及如何共同完成对强齐复仇的伟业。信看对自己”奔赵“ 的原由做了详细阐述,情真意切。整篇文章无处不散发着 ”意气勤勤肯肯“ 的气息,表现了自己对燕国的一片赤诚和对离开燕国的无奈与委屈。在战国礼崩乐坏的整个社会环境下,乐毅的做法凸显了其高尚的个人品格。

同时,这封信也是一篇实实在在的”打脸文“。文中无处不在的赞扬着燕昭王的圣明和贤能,而这封信却是写给燕惠王的,明显是通过赞扬他的父亲来贬低他。全篇又没有一处直接责备燕惠王,而处处又透露出是因为惠王的心胸狭隘,导致了乐毅的“遁逃奔赵”,也是因为惠王的目光短浅,差一点毁了他父亲的名声。

站在惠王的角度看,我们也能理解他的做法。昭王去世时,正是乐毅攻下七十余座城池,个人声望如日中天的时候。这时候的燕国正是主少国疑。少主即位,燕国亚卿、上将军乐毅手握兵权,而且统领的是联合国军,战力空前。毛主席曾经说过:“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如果这时的乐毅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或者更严重些直接回过头来夺取燕国政权,成功率是极高的。惠王怕控制不住乐毅,因而心中有所担忧,加之齐国的反间以及听信近臣的进言,解除了乐毅的兵权。

各个国家,历代王朝,新君与顾命大臣的关系都非常微妙。在蜀后主刘禅时期,即使像诸葛亮这样尽忠的臣子,还有一个叫李邈的官员参奏说诸葛亮是乱臣贼子。从康熙灭鳌拜,到现代隔壁某小国为先王扶灵的重臣几年之内消失殆尽,甚至琅琊榜剧中皇帝灭林氏,打压言侯,都说明了权臣的尴尬地位。虽然从后人看来,乐毅和诸葛亮都是一心为国,并无谋反之心,但是,他们在当时是有这个能力的,正所谓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权臣的能力、声望在新君的眼中,就是原罪。

那么,惠王解除兵权的做法正确吗?如果在和平期间,惠王这样做是没有问题的,甚至可以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例如隔壁某小国的做法。但惠王即位时所处的时间点非常特殊,此时燕国与齐国正处于交战状态,而且对手是著名军事强国,连军事天才乐毅都认为齐国是“霸国之余教,骤胜之遗事也”。惠王明显是对局势认知有所偏差,在错误的时间点解除了乐毅的兵权。我认为,他知所以果断解除乐毅兵权,可能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惠王在做太子时就与乐毅有矛盾,加之齐国用反间计,朝臣目光短浅,不敢违背上意,火上浇油。朝臣以为拿下乐毅可以巩固新君权力,但没有考虑到当前国家正面临强敌。

没有认识到乐毅的个人能力和他对战事成功起到的决定性作用。这一点从说服五国联合到攻下七十余城再到后面的新将领骑劫被杀可以都可以看出乐毅的核心作用。

低估了齐国的反攻能力。齐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使丢失了七十余座城池,只剩下了三座,其反攻能力也是非常强的。齐国在此之前常年征战,军队有非常丰富的作战经验,而且攻下的七十余座城池的民心有很多还是向着齐国的,这也是为什么乐毅到最后对这三座城池围而不打,对攻下的城池进行减赋税,废苛政,收取民心。乐毅从来没有放松过对已攻下城池的关注,因为在攻打过程中曾经遭遇过顽强的抵抗。他知道,一旦燕国有退败迹象,这七十座城池很可能立即倒戈,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从后面齐国快速收复七十余城可以看出乐毅的战略眼光。

而从乐毅的角度看,惠王的做法很是让自己委屈。他本无谋反之心,一心为国,满怀赤城。在古代,君就是国,国就是君,效忠国家就是效忠君王。他心想:“我为燕国不顾生死,先是四处奔波汇聚人心,后又不顾生死,在战场冲锋陷阵,结果你却在背后搞小动作拖后腿,实在是让人心寒,要不是我跑得快,恐怕早就身首异处了”。

似乎惠王和乐毅谁都没错,都有苦衷,都是权力惹的祸啊!齐国将领田单,正是利用了新君与旧臣之间的嫌隙,巧用反间计,先从内部攻破了堡垒,之后又迷惑燕军,使其放松警惕,成功把齐国从灭国的危险边缘拯救过来。

我们看一下,燕惠王和乐毅通信的整个过程是怎样的。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下七十馀城,尽郡县之以属燕。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用齐人反间,疑乐毅,而使骑劫代之将。乐毅奔赵,赵封以为望诸君。齐田单诈骑劫,卒败燕军,复收七十余城以复齐。

寥寥数语,就把乐毅的功绩和奔赵的来龙去脉交待清楚了,笔力了得。乐毅短时间内就攻下了七十余座城池,而最后三座城池抵抗尤为激烈,由于已经占领地区的民心不稳,乐毅对即墨、莒、聊城这三座城池采取了围而不打的策略,同时对已占领地区缩减税赋,减轻军事压力,这在战术上是十分正确的。

可不巧的是,本来对乐毅信任有加的燕昭王在这个时候去世。乐毅被替代后,他没有回到燕国国都,而是逃到了赵国。这充分显示了乐毅有过人的政治智慧。在做惠王做太子时就与乐毅有矛盾,再加之齐国的反间流言,很明显,乐毅已经预料到惠王会对自己产生怀疑。而齐国已经快被灭国,乐毅的任务快完成了,这时被解职回去,他的下场只能是兔死狗烹。乐毅知道,自己没有反叛燕国,如果回去被冤杀,自己和燕昭王的名声都会被毁,因而除了逃跑,别无选择。

在乐毅被解职前,被围在即墨城里齐国人,已经推举田单为城守。田单本是齐国国都临淄管理市场的一个小官员,由于率领族人誓死抵抗燕国,在战争中逐渐得到了认可。这样一个小官,谁都没想到是一个军事天才。在面临敌军围城的情况下,敏锐的发现并利用了燕国新君时对乐毅的不信任,成功使用反间计使乐毅失势。之后又通过散布谣言,让燕军麻痹大意,并用计激起齐国人的仇恨,最后利用火牛阵成功翻盘,复收七十余城,最后被任命为相国。不知一个市场管理员,是如何有这等军事才能的。如果没有这场战争,田单可能到老也坐不到相国的位置。历史把田单推到了前台,而田单正是那个准备好的人,机会留给了这个准备好的人。

燕王悔,惧赵用乐毅乘燕之弊以伐燕。燕王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曰:“先王举国而委将军,将军为燕破齐,报先王之仇,天下莫不振动。寡人岂敢一日而忘将军之功哉!会先王弃群臣,寡人新即位,左右误寡人。寡人之使骑劫代将军,为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而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

惠王后悔了,为什么后悔呢?当然是因为七十余城又被齐国夺回去了。自己父亲发奋图强三十年,大仇得报,结果自己上任没几天,把父亲一生的心血毁于一旦。不但如此,还失去了国之栋梁乐毅。这时候的燕惠王除了后悔还非常恐惧,因为从乐毅逃走的举动来看,乐毅对自己被解除兵权是非常不满的。而乐毅的军事能力,天下皆知。一旦赵国任用乐毅,由于乐毅与燕国有矛盾,自己当然不会有好果子吃。现在燕国和齐国处于交战状态,齐国刚刚收复大片领土,锐不可当,如果要是乐毅再率兵与自己为敌,那燕国必将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处理乐毅实在应该换个时间。

于是惠王就派人去说服乐毅。惠王说的这些话其实很有意思。先是搬出先王,很明智,知道自己分量不够,搬出自己的父亲,打感情牌。“举国而委将军”,这里并不是夸张,燕昭王的确是有识人之明,并且用人不疑,把整个国家的命运都寄托在了乐毅身上,听之,信之。而乐毅也用自己的能力证明了燕昭王的眼光,用行动和战果回报了昭王。惠王缺的就是眼光和格局,他没有足够耐心去解乐毅的为人,不了解乐毅就只能从坏处揣测他,因而听信了流言,没有继续任用乐毅。惠王和他父亲的水平相差太远,惠王在后面又没有听从乐毅儿子乐间的建议,执意攻打赵国,结果燕军被廉颇狂揍,只能割地求和,历史何其的相似,惠王如此不自知,屡出昏招。乐毅接到惠王的责难如果,心想既然你搬出你父亲,那么我也按你的套路来,在回信中列举他父亲的德行,实实在在的打了惠王的脸。

作为一国之君,毕竟也是要面子的,道歉也要隐晦一些。“左右误寡人”,错不在我,错在大臣们误导了我。看来你没有错,你是傻,流言说什么你就信什么,不但惠王傻,大臣也傻,没有一个人看清当时的形势,都觉得是时候兔死狗烹了。

“为将军久暴露于外,故召将军,且休计事”,开始美化自己的行为了,反正你没回来,我也没能把你怎么样,当初把你换掉的理由我现在怎么编都行。“将军过听”,我当时是为你着想,让你回来休息的,是你误解了我的意思。估计乐毅听到这句话也是呵呵了。乐毅什么水平?先是帮燕昭王出谋划策,再游说各国联合,再率兵差点把强齐灭国,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这样一个人看不出来是因为自己被换掉的?“捐燕而归赵”,说乐毅放弃燕国而投奔赵国,乐毅是在前线尽心竭力时,被逼逃跑的,不是要放弃燕国。惠王这完全是在掩饰自己的过失。

“将军自为计则可以,而又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我不应该逃走,那我回来万一被你杀了,那是报答先王知遇之恩的做法吗?

分析看来,惠王的道歉信是没有诚意的,完全是迫于当时形势,把乐毅投奔赵国的责任完全归咎于乐毅。他不想,若不是当时他用骑劫换掉乐毅,何至于燕国到如此境地?他在不合适的时间做了不合适的事。

望诸君乃使人献书报燕王曰:“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故遁逃奔赵。自负以不肖之罪,故不敢为辞说。今王使使者数之罪,臣恐侍御者之不察先王之所以畜幸臣之理,而又不白于臣之所以事先王之心,故敢以书对。”

乐毅回信的第一句就奔赵的缘由说清楚了,同时也直接揭开了惠王虚伪的面目。“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说的非常谦逊。"恐抵斧质之罪,以伤先王之明,而又害于足下之义",直接说明了,我之所以逃走,就是怕我回去你杀了我,并且是由于我顾及了你们父子的名声才走的。”故遁逃奔赵“,把自己说的狼狈之极,同时也表示了自己的无奈。”自负以不肖之罪,故不敢为辞说“,自己本是不想辩解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也对应了后文的 ”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我不辩解你却来责备我,出于保护你父亲名声的原因,那么我就来向世人展示一下当时情况,说一下当时我的想法。

“臣闻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者处之。故察能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论行而结交者,立名之士也。臣以所学者观之,先王之举错,有高世之心,故假节于魏王,而以身得察于燕。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不谋于父兄,而使臣为亚卿。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

乐毅回信中出现了多次”臣闻..." ,引经据典,有理有据,说明了乐毅的博学。“先王之举错,有高世之心”,燕昭王发奋图强,一心恢复国力,正是乐毅眼中的贤圣之君,因而乐毅才愿意为燕国效力。同时,“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不谋于父兄,而使臣为亚卿”,也体现了昭王的识人之明,任人唯贤。

“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我以为只要听从君命,尽心竭力就可以了,所以接受了任命。昭王在位时,乐毅的确是放开了手脚,君臣一心,建立了丰功伟业。这句话对惠王来说,可就是莫大的讽刺了。乐毅并没有明显的反叛举动,同样“奉令承教”, 为燕国攻城略地,怎么突然就被换掉了,看来在惠王这里 “奉令承教” 并不能 “幸无罪”。句句说赞扬的都是你父亲,可句句都让你感到难堪。

“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而欲以齐为事。’臣对曰:‘夫齐,霸国之余教而骤胜之遗事也,闲于甲兵,习于战攻。王若欲伐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举天下而图之,莫径于结赵矣。且又淮北、宋地,楚、魏之所同愿也。赵若许约,楚、赵、宋尽力,四国攻之,齐可大破也。’先王曰:‘善。’臣乃口受令,具符节,南使臣于赵。顾反命,起兵随而攻齐,以天之道,先王之灵,河北之地,随先王举而有之于济上。济上之军奉令击齐,大胜之。轻卒锐兵,长驱至国。齐王逃遁走莒,仅以身免。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燕。大吕陈于元英,故鼎反乎历室,齐器设于宁台。蓟丘之植,植于汶篁。自五伯以来,功未有及先王者也。先王以为顺于其志,以臣为不顿命,故裂地而封之,使之得比乎小国诸侯。臣不佞,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弗辞。”

这一段前半部分详细叙述了昭王和乐毅是如何谋划攻齐。联合其他四国、利用四国与齐国的矛盾来实现破齐的策略是乐毅提出来的;去各国游说、起兵攻齐,同样是由乐毅主导完成的,可见破齐的大部分任务都是由乐毅完成的。即便如此,乐毅依然不贪功。“以天之道,先王之灵” 把破齐的功劳全部让给了昭王,侧面赞扬了昭王人识人之明。

当然,光占领齐国的土地是不够的。“珠玉财宝,车甲珍器,尽收入燕。大吕陈于元英,故鼎反乎历室,齐器设于宁台。蓟丘之植,植于汶篁”,这些才是重要的。其中,“珠玉财宝,车甲珍器” 也是次要的,“大吕陈于元英,故鼎反乎历室,齐器设于宁台。蓟丘之植,植于汶篁”,这才是重要的。我不但拿回了被抢走的宝鼎,还把齐国人东西运到了燕国,把燕国的植物种到了原来齐国的土地上,这才是雪耻,终于报了灭国之仇,这也是燕昭王三十年一直以来的愿望。“自五伯以来,功未有及先王者也”,近三十年的励精图治,半年之内几乎灭掉强齐,难度比勾践灭吴还大,但先王做成了。乐毅在这里不仅赞扬了先王,也隐含夸耀了自己。

“先王以为顺于其志,以臣为不顿命,故裂地而封之”,隐忍三十年,大仇一朝得报,燕昭王当然非常满意。乐毅首功,接受赏赐也是应该。这里乐毅又强调了 “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可见乐毅并没有居功自傲。以他的学识和阅历,自然知道功高震主、居功自傲的后果。他知道伍子胥的生平,也必然知道文种的下场。低调隐忍、“奉令承教”才能长久。由于齐国的战事未完,还不能学范蠡泛舟而去,但没想到的是,一朝换了新君,自己即使低调也照样被猜忌。

“臣闻贤明之君,功立而不废,故着于《春秋》,蚤知之士,名成而不毁,故称于后世。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蓄积,及至弃群臣之日,遗令诏后嗣之馀义,执政任事之臣,所以能循法令,顺庶孽者,施及萌隶,皆可以教于后世。

第一句隐含的说明了乐毅为何要逃走,他想成全燕昭王的圣明,同时也保全自己的名节。一旦自己被惠王所杀,那么先王的功绩和自己的功劳必将被抹杀,功过通常是不能相抵的,所以考虑到先王和自己的名声,还是走为上计。

这里进一步说明了燕昭王的贤明之处,即使去世之后,他所颁布的法令还能教导后裔,让臣子们各司其职,并且 “教与后世”。既然先王如此贤明,我乐毅就更不能因为自己被杀而毁了先王的名声。

“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故吴王远迹至于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故吴王夫差不悟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弗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

“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有好的开始不一定有好的结束,乐毅现在的处境就是这样,自己立下大功,最后落得一个“遁逃奔赵” 的下场,岂不让人嗟叹。

为了证明自己的论断,乐毅用伍子胥来举例,说明了只有君臣一心才能建功立业,也就是孙子兵法里所讲的“上下同欲者,胜”。阖闾和夫差是父子,伍子胥在阖闾时功成名就,而在夫差时被杀。现在的燕昭王和惠王也是父子,乐毅自己也在先王时立下大功,现在新君已经开始拿自己开刀了,历史何其相似!“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这是侧面在说惠王格局太小,没有容人之量。我回去会不会也像伍子胥那样被杀?我还是不要重蹈伍子胥的覆辙为妙。

“夫免身功,以明先王之迹者,臣之上计也。离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臣之所大恐也。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者,义之所不敢出也。”

乐毅在这里明确的向惠王说明了自己为何苟全性命逃跑,而没有回到燕国引颈就戮:这全都是为了保全你父亲的名声。乐毅并没有反叛的举动,若要杀他,惠王必须罗织罪名,让其 “离毁辱之非”,你父亲认可信任的股肱之臣,到头来却是个罪人,那岂不是说明你父亲昏庸之至?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臣虽不佞,数奉教于君子矣。恐侍御者之亲左右之说,而不察疏远之行也。故敢以书报,唯君之留意焉。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我是君子,即使咱们有矛盾,我也不会说你坏话。“忠臣之去也,不洁其名”,我是忠臣,即使走了,你诋毁我,我也不辩白。我给你回信的目的,就是怕你昏庸,只知道听信近臣之言,而不体谅疏远人的行为。这里就说的尤为直白了:我不回去就是因为你心胸狭隘,目光短浅,我不和你一般见识,但我也没有傻到主动去送死,你还是多动动脑子吧。

整篇文章有理有据,环环相扣,逻辑清晰,很好的回答了惠王的责问,向众人展示了一个被误解的忠臣的形象,也使我们了解了燕昭王的圣明、乐毅的贤能和惠王的狭隘、虚伪与无能。

史记中说:“始齐之蒯通及主父偃读乐毅之报燕王书,未尝不废书而泣也”。蒯通和主父偃之所以废书而泣,是为昭王与乐毅的君臣相知而泣,是为乐毅的不幸而泣,也是为燕国的功败垂成而泣。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而君熊,就熊一国了。唯君之留意焉。


相关参考

沟通说服力(掌握谈判读心术,成为职场说服成交高手)

...出现这种情况是为什么呢?这说明你在谈判的过程中缺乏说服力。试想,当你能看明白对方在想什么,而你说的话可以像水一样悄悄渗透他的潜意识,引导对方一步步接受你的观点和产品,这就是说服力,在销售中是一种可怕的...

怎样说服老板给我加工资(观察:看税收政策这样为个体工商户“输血”“活血”)

近年来,我国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场主体总量持续增长,这其中,个体工商户数量多、活力足,在稳增长稳就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场监管总局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1月,我国市场主体达1.7亿户,...

开个自助餐厅需要投资多少钱(江西12元素食自助店,被食客怒斥成本只有3元,老板委屈:你来开)

江西12元素食自助店,被吐槽成本只有3元,网友:键盘侠啥都喷疫情悄然改变了大家的消费方式,疫情前不少年轻人花钱大手大脚,疫情后大家都变得更加谨慎了,开始认识到了存款的重要性,大家开始追求性价比的消费模式,...

推销实务说服顾客的方法(逆向思维:怎么把产品卖出去?如何吸引精准客户群体关注?)

逆向思维:如何把产品卖出去,怎么吸引精准客户群体关注?老子在数千年前的《道德经》中提到: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古人说:大千世界皆为虚幻,只有拨开表面迷雾,才能看透事物的真相,见相非相,即见如来。其实...

怎么才能有说服力让顾客成交(「成交高于一切」:销售时,你如何用实例说服客户购买产品呢?)

...专家】孟昭春【成交高于一切】:销售时,你如何用实例说服客户购买产品呢?我的前篇《在销售时,用什么为你的销售提供支持》一文中讲述了,用实例支持销售。很多读者在微信给我留言:“孟老师,您能否写一下如何用实...

抗压能力是什么(领导口中的抗压能力究竟是个啥?)

...得领导口中的抗压能力究竟是个啥?是职场必备能力还是老板压榨你的借口?抗压能力其实是指一个人对于逆境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负性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因此,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什么是抗压能力也许会更清晰、明确。我的...

浙江中衡包装机械有限公司(【Q411】股权让与担保中债权人应否对未缴纳的出资承担连带责任?)

答:股权让与担保合同中的债权人,虽登记为股东,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股权受让人,不享有股东权利,其不应与出资不实的股东(股权转让人)对未缴足部分的出资承担连带补缴责任。法条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

浙江中衡包装机械有限公司(【Q411】股权让与担保中债权人应否对未缴纳的出资承担连带责任?)

答:股权让与担保合同中的债权人,虽登记为股东,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股权受让人,不享有股东权利,其不应与出资不实的股东(股权转让人)对未缴足部分的出资承担连带补缴责任。法条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

怎么才能让老板欣赏你(坚持4个小习惯,领导会越来越信任你)

有句很现实的话:职场中,是因为领导信任而做出成绩,并不是因为做出成绩领导才信任。这并不是否定个人的努力,而是提醒我们,得到领导的肯定,才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机会。不被领导看见的努力,大多是徒劳无功;不被领...

我不会处理人际关系怎么办(四招帮你解决职场人际关系困惑)

...有不少来访者,他们咨询的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性---职场人际。职场人首先要明白一件事:企事业单位招我们的主要目的是来做事的。明白这一点,你就知道你既不需要讨好别人,也不需要畏惧别人。我们来工作就是为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