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仿古建筑设计(200多年历史的徽派古建筑,濒临拆除之际,远渡重洋幸得保护)
Posted
篇首语: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徽派仿古建筑设计(200多年历史的徽派古建筑,濒临拆除之际,远渡重洋幸得保护)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徽派仿古建筑设计(200多年历史的徽派古建筑,濒临拆除之际,远渡重洋幸得保护)
历史是老祖宗们留下的念想,即使物是人非,新人旧人来来往往,但这些沉默的物件给予了大众最真切的回忆。
现在我们提倡保护历史,尤其是对于一些历史古建筑,更应该珍惜,因为这是百年之前古人们智慧的体现。当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林立之时,很多人可能早已忘了中国人之前丰富多彩的建筑文化,虽然说各地都有对古建的复原,但依旧少了一丝历史的味道。大量的古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因自然原因的损毁,或是因人为活动的破坏,最终成为了历史中的传说。
多年前,梁思成对于是否应该拆除老北京城的城墙展开了据理力争,但最终还是没有争辩过现实,城墙被毁,我们只能在照片中一睹它过去的盛况。曾经的皇城之墙,也随着历史烟消云散,古建有其独有的魅力,透过照片根本感受不到它昔日的恢弘。
而今天要说的是一座拥有200多年历史的徽派古建筑,远渡重洋坐落于异国他乡的故事。
1996年,安徽黄村一座有着近200年历史的黄家老宅,因年久失修,面临着被拆除的命运。在当时旅游文化以及保护价值理念尚不浓重的时代里,这是大多数古建筑的命运,毕竟在当时人们的眼中,这只不过是一座居住的宅子,能有什么价值意义。但这座名叫“荫余堂”的老建筑命运的改变正是由此开始。
荫余堂是于1800-1825年间(清朝嘉庆年代),由黄姓富商建盖,先后有8代黄家子孙居住。坐落在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黄村,占地4500平方呎,是一栋峡谷层楼、四水归堂的开井院落,内有16间卧室、中堂、贮藏室、天井、鱼池、马头墙,富有典型徽州民宅建筑特色。但因地处偏远,保护其实是很难的,但这并不能否定它的价值,毕竟它本身就承载了数代人的历史记忆。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荫余堂子孙迁移、房宅空置,昔日的繁华也离它而去,可能所有的老建筑都是这样的命运,一旦少了人气,就会开始加速衰败的进程,直至残破不堪。毕竟当时谁也没有考虑到它的价值,只知道自己要走出去,但老建筑只能留在了此地。
1996年碧波地博物馆中国艺术文化部主任白铃安(Nancy Berliner)到安徽黄村调查时,发现了这座老建筑,此时它正面临废弃拆除的命运。可能是国外的历史文化太短,对于中国的一些老物件甚是喜爱。她决定采取异地保护的办法,对这座徽派古建筑进行“挽救”。
白铃安是著名汉学家费正清的弟子,曾在中国留学,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徽州白墙黛瓦的老房子让她念念不忘,她很自然地萌生了“搬一座徽州古民居到美国”的想法。从1993年起,白铃安一方面多次造访徽州,另一方面四处拜访美国的各大基金机构寻求支持。而她的助手王树楷则花了一年时间,走遍了徽州的大小村落,先是从1000多座老房子中选出600座,又从600座里选出60座,再选出6座作为“候选人”,最后选中了荫余堂。
但如此庞大的建筑想要采取异地保护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不仅仅是考虑原主人卖不卖的问题,而且还要考虑它远渡重洋的问题,建筑不像小物件,可以随意摆放,这注定了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而最终,经过多次商议,白铃安最终筹得1.25亿美元将这座老建筑买下并开始了它奔赴异国他乡的进程。1997年春,荫余堂最后一代传人与它做了告别之后,便开始了动工,就是要将这座老建筑一件一件拆下,然后打包送往国外。这座建筑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要尽可能的保留下来,争取复原它的原貌。
而拆除荫余堂的花费了近4个月,终于完成了对它的拆卸,由荫余堂拆下的2700块木件、8500块砖瓦、500个石件,其中还包括建筑中的一些地基、天井、院墙等传统徽派特征的建筑,经过细致打包之后运往美国,开始了在异国他乡重建的进程。
1998年2月,这批珍贵的老建筑材料到达了美国的波士顿港口,一切将开始新的进程。
碧波地博物馆为安置荫余堂,专门拓宽了马路,使运输车辆畅行无阻;堵死了门侧的小街,将荫余堂与主楼相连,同时,拆迁了一大片居民区,给荫余堂让出了大片空地。这样的气派显示出了他们对于这座东方建筑的重视,因为这将会让更多的人对此充满希望,西方土地上的东方建筑,注定了它会有诸多吸引力。
在这里,他们尽可能地想要复原它的原貌,对于一些已经腐朽的木质材料,他们按照原样进行重新打造,不能褪掉它原来厚重的历史感。
历经7年策划施工,换来了一座濒临灭亡的徽州古建筑在异域的新生,换来了一次匪夷所思的古建大挪移。2003年6月21日,荫余堂正式对公众开放。
而开始的第一天,就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无数人慕名前来,对于许多还未到过中国的外国人来说,这座古建筑打开了他们的新世界,感叹于东方大国在建筑之上的特有智慧,它的魅力征服了太多人。
随古民居一起展出的,还有一些重要的历史文物,比如黄氏祖先的画像,还有黄氏宗亲族谱。在拆卸荫余堂的过程中,还发现了黄家主人上世纪20年代在上海经商时与家里的通信、日记、杂记等各种文物。工人还在地板夹缝,墙角等处发现清朝末年女人的发簪和贴有清国邮票的信封。这些都是珍贵的历史物价,对于历史文化的研究本身就有着重要的原因,但因为它的远渡重洋,一切都成了他国之物。
自荫余堂“远嫁”之后,关于它的争议就没有停下过,毕竟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相较于我们本身就不多的古建文化来说,荫余堂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但是因为在当时的时代里,充满了诸多无奈,只能让它远走。很多人还常常说,500年后,我们只有到了美国才能看到徽州古民居,这又何尝不是心底的无奈。
正如余秋雨在《道士塔》中所言“比之于被大量遭践的情景,我有时甚至想狠心说一句,宁肯存放在外国人的博物馆里!”,这样的话虽然解气,但又何尝不是一种心酸,自己的物件被他人当作珍宝,确实难以接受。
而在荫余堂远渡重洋当年,安徽省颁布了《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本省境内长江以南地区1911年以前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民宅、祠堂、牌坊、书院、亭、台、楼、阁等建筑物,未经政府相关批准,不得随意拆除或买卖。
但此时的荫余堂已经踏上了路程,这座徽派古建筑只能存在于国外的博物馆当中,实在是太过遗憾。
相关参考
徽派仿古建筑工程(探访安徽黄山徽派木作工艺:百尺高楼起于榫卯之木)
...,锯声轰鸣,数十位轮班在岗的工人师傅们正在赶工制作古建筑构件。一位木工在给古建筑木构件抛光刘浩摄黄山市古称徽州。明清时期,徽州人建造的民居、祠堂和牌坊,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潘和平少时学习徽派建筑木工工...
徽派古建瓦(“青砖小瓦马头墙,灌木回廊绣阁藏”,谈谈徽派传统马头墙的发展)
...粤、闽、川、皖、京、苏、晋七派。在众多建筑派系中,徽派建筑是其中最为突出的建筑风格之一,主要流行于浙西安徽等地。徽派建筑同时也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徽州文化可是与藏文化、敦煌文化并称为中国
作者:张一凡徽派建筑不止出现在吴冠中笔下的仙境,也隐藏在“爸爸去哪儿”第五季的拍摄地——呈坎古镇,此地曾被朱熹赞誉为“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徽派风格建筑的优雅贯穿百年,具有独一无二的气息。在众多兴...
徽派古建筑修复(宋先生亲自设计并带团队修复明清徽宅,10年修复经验手艺如何?)
...生,从事古建修复已有十余年了,早已不记得修复过多少古建筑。但宋先生心中,一直希望能为自家修复一栋古宅。这栋古宅不需要太豪华,也不想作商业用途,只想一家人能舒适居住,与千百年的历史对话。明清徽派老宅——...
徽派古建(安徽黄山:一拆成名的徽派古村,风景优美文化底蕴深厚)
...而在97年,村子里发生一件事却是人尽皆知,一座典型的徽派建筑“荫余堂”漂洋过海到美国博物馆安家。休宁县商山镇的黄村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村落和中国历
厌倦了城市喧嚣,可以来慢节奏的古镇-徽派建筑放松一下[比心][比心][比心]
...清代,府衙为按照明弘治年的建筑规制修复而成,体现了徽派建筑的精髓。现在的古城依然满是生活气息,城内城外都保留了大量的文物古迹,比如许国石坊、太平桥、渔梁坝等等,非常适合早晚来逛一逛。⏱️徽州古城游玩时...
徽派山水国画(当“徽派”民居的写意国画,遇到“闽派”红砖古厝的海派油画)
中国民居严格意义上讲并无流派之分,但根据各地气候、民风及建筑样式不同大体上可分成六派,分别为闽派、川派、皖派、京派、苏派和晋派。中国六大民居派系(图片摘自网络)民居建筑格调及其美学往往反映了当地百姓多年...
关键字:现代简约四合院,新中式四合院,徽派四合院,现代四合院民宿新农村自建房能够在风景如画的安徽花亭湖建造这个新中式现代简约徽派四合院的确是我等的幸运,项目建成之后的效果和整个花亭湖景区相当的协调,略...
山西砖雕历史悠久,与徽派砖雕齐名,享有“南徽北晋”之誉。作为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技艺,砖雕装饰着建筑,装点着生活。清徐砖雕,即是山西砖雕的代表。2008年,“山西民居砖雕”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