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昂族的文字资料简介(熊威:中华文化认同与德昂族龙阳形象的激活)

Posted

篇首语:认识到自己无知是知识进步的重要阶段。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德昂族的文字资料简介(熊威:中华文化认同与德昂族龙阳形象的激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德昂族的文字资料简介(熊威:中华文化认同与德昂族龙阳形象的激活)

摘要:龙是典型的中华文化符号,也是形成中华文化认同的媒介。改革开放以来,德昂族地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德昂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进一步增强。在此背景下,德昂族龙阳形象被激活,他们主动贴合主流龙文化意涵,在民族国家框架内建构和阐释德昂族龙阳形象。此案例反映出,共享文化符号是增进文化认同的重要资源,可以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德昂族;龙文化;龙阳文化;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熊威,1991年生,湖北武汉人,人类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兼任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秘书长。研究方向:民间文学、民俗学、人类学和民族学。近几年致力于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化创造性转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中央统战部科研项目1项、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1项。在《Western Folklore》《民族文学研究》《文化遗产》《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在德昂族地区做田野调查期间,笔者多次到中国德昂族博物馆参观。作为德昂族的文化标志物,博物馆内外遍布着龙阳符号。博物馆大门和屋顶的装饰是龙阳形象,博物馆正前方是一个巨大的龙阳广场,中央地带竖立着现今最大的龙阳塔,博物馆内容陈列从龙阳传说开始。毫不夸张地说,龙阳形象成为中国德昂族博物馆的核心文化符号。但是,如果翻开德昂族史一类的书籍,就会发现关于龙阳文化的记载很少,更谈不上龙阳形象的塑造。德昂族激活龙阳形象的目的是什么?他们是如何重新发掘、建构和阐释德昂族龙阳形象的?这种文化再生产实践对德昂族日常生活和文化认同产生何种影响?这些是本文希望回答的问题。


中国德昂族博物馆入口处的龙阳形象

龙阳形象的激活,带有明显“传统的发明”意味。这种对神话、传说、景观叙事的“发明”,已经成为历史记忆建构和文化认同表达的重要资源。而且,这种利用“记忆、价值观、象征、神话和传统”建构的文化认同更为“持久、稳定和紧固”。比如,羌族地区流行的英雄祖先历史和弟兄祖先故事,反映出羌族动态建构自身与他者、边缘与中心关系的“历史心性”,成为他们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的重要媒介。《司岗里》和其他神话传说的不断再生产,为佤族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提供合理性。德昂族也有类似的努力,利用“金齿国”的神话,在民族国家框架内重新确立德昂族历史叙事体系,增强了对中华民族的认同。龙阳形象的激活和“金齿国”神话一样,都是德昂族在当代重新建构自身文化认同的重要方式,背后呈现出德昂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目前,已经有学者关注到德昂族龙阳传说成为国家认同的文化资源,但是侧重于宏观理论层面,并未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其实,“认同尽管能够从支配性的制度中产生,但只有在社会行动者将之内在化,并围绕这种内在化过程构建其意义的时候,它才能够成为认同”。因此,必须回到德昂族生活世界,发掘德昂族的主体性及其文化实践,才能更好观察龙阳传说与中华文化认同的关系。本文立足于田野调查,关注中华文化认同与龙阳形象激活的关系,及其在德昂族生活中呈现的样态与逻辑,并探讨共享文化符号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后文论述中,会出现龙阳文化和龙阳形象两个概念,二者使用的语境不同。龙阳文化侧重于文化体系层面,强调其复合型特征,包含宗教信仰、神话传说、节日仪式等诸多内容,而龙阳形象侧重于龙阳视觉符号,与当代文化生产实践联系更为密切。另外,按照学术规范,本文中的人名已进行技术化处理。

一、神话传说、文化景观与节日仪式:德昂族龙阳文化简介

龙阳传说讲述的是德昂族民族起源故事,传说德昂族的母亲和父亲分别是青龙和太阳,二者的结合繁衍出德昂族。自20世纪50年代民族识别工作以来,学者们收集了众多版本的龙阳传说,虽然故事情节有所差异,但是主干内容基本一致。在此,笔者摘录较为流行的一则:

古时候在一片原始森林里居住着一位德高望重的法师和他的徒弟。徒弟名叫居木德瓦哈那,他继承了法师的衣钵,有奇异的本领,善于腾飞。有一天,他外出,正追赶一只鹿时,突然听到了美妙动听的歌声。他放慢脚步,循声走去,来到了一个湖畔,猛地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湖中有七个姑娘在洗澡,一边说笑,一边歌唱。居木德瓦哈那情不自禁地过去与为首的姑娘攀谈起来。夜幕降临,其他姐妹们早已悄悄离去,姑娘和居木德瓦哈那却情意绵绵,依依不舍。他们俩就在湖对面的“町卡如那”岩洞里住下。数月后,姑娘有了身孕。有一天,居木德瓦哈那离开岩洞出去找食物,回来时发现有条龙躺在床上,原来自己深深爱着的姑娘是条龙。他一下子晕倒了。醒来后,他深感恐怖,犹豫良久,他与龙姑娘做了最后诀别,就直向空中的太阳飞去。龙姑娘无可奈何悲伤地看着心爱的人渐渐地消失在太阳里。几个月过去,龙姑娘生了三男三女,将他们精心抚育了十六年,然后让他们成婚,大的娶大的,小的娶小的,分成了三个姓氏:老大“格昂达”,老二“格昂弄”,老小“格昂点”。那天,龙姑娘把身世一一告诉了六个孩子,再三叫他们记住:你们的父亲是太阳,你们的母亲是青龙。说完,她就离开了岩洞,消失在与居木德瓦哈那相遇的那个湖中。传说德昂族就在这岩洞里繁衍子孙。他们自称为“衮思艾,妈勒嘎”。“衮”意为父亲,“思艾”是太阳,“妈”是母亲,“勒嘎”是青龙。

可以看出,龙阳传说中的核心意象是龙母,故事情节都是围绕龙母展开,与其他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的“龙”母题相似。关于德昂族民族起源神话,除了龙阳传说以外,还有葫芦说和茶叶说。在这三种说法中,茶叶说的影响力最大。在很长时间里,龙阳传说一直处于隐而不彰的地位,传承情况并不理想。在私下跟德宏州德昂族研究会骨干成员相处中,他们也承认,在改革开放以前,龙阳传说并不流行,只有少数老人还有些许记忆。

而近些年来,龙阳传说被重新激活,逐渐成为德昂族标志性文化事象。无论是在电视专题纪录片,还是在学术专著中,龙阳传说出现的频率明显增加。而且,德昂族民族精英也有意识编撰相关书籍,大力推广龙阳传说。现在,龙阳传说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在民族起源神话竞争中,与茶叶说形成分庭抗礼的态势。龙阳传说之所以被重新激活,与德昂族的文化自觉有密切关系。德昂族与傣族都信仰南传佛教,两个民族的节日文化、风俗习惯、仪式仪轨、道德情感等高度类似,而傣族作为一个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社会知名度比德昂族高,以至于德昂族一直笼罩在傣族的文化“阴影”之中。于是,德昂族民族精英希望通过发掘德昂族独特的文化事象,彰显出德昂族的民族性。比如,为了与傣族泼水节相区别,借助非遗申报契机,德昂族将自己的泼水节申报为浇花节,作为自己独有的民族节日。龙阳传说的激活,也是这一文化策略的体现。

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龙阳传说再次融入民间生活,重新成为重要的口头文化资源,大多数德昂族同胞对龙阳传说有一些了解,虽然不一定能够做到完整复述,但是对核心情节和内容较为熟悉。

德昂族是一个跨境民族,龙阳传说在中缅两国均有流传。龙阳传说被重新激活与缅甸德昂族修建龙阳塔有着密切的关系。1972年,缅甸德昂族发明了德昂族文字,为了纪念文字的发明,他们在缅甸南坎县修建龙阳塔。龙阳塔的修建以龙阳传说作为蓝本,主体建筑是盘旋在石基上的龙,以及龙头后面的太阳。国境线两侧德昂族社会文化交流密切,看到缅甸德昂族修建龙阳塔后,中国德昂族也觉得有必要修建龙阳塔。1993年,以陇川县德昂族研究会会长XT为代表的德昂族民族精英筹集资金,在陇川县章凤镇户弄村修建了一座龙阳塔。当时,国内还没有修建龙阳塔的经验,他们特地请缅甸工匠过来帮忙。陇川龙阳塔是国内第一座龙阳塔,在修建完工后,很快成为德昂族地标性建筑,吸引了很多德昂族前去“朝圣”。

龙阳塔的修建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给龙阳传说提供了物质载体,另一方面也激发了龙阳文化景观再造的热潮。除了陇川龙阳塔外,后续还修建了两座重要的龙阳塔。一座位于昆明的云南民族村,在20世纪90年代,昆明投资建设了这一著名的旅游景点,在布置德昂族村寨的时候,设计师选取了龙阳塔、奘房、泼水龙亭等作为德昂族标志性文化景观。另一座是中国德昂族博物馆前面的龙阳塔,也是现在最大的龙阳塔。博物馆前面是一个2000多平米的空地,特地将其命名为龙阳广场,在广场中央靠右侧地带,修建了一座高12米、宽10米的龙阳塔。按照设计理念,此座龙阳塔是总系龙阳塔,在基座部分雕刻了4只小龙,表明包含了德昂族4种支系,象征着龙阳文化是德昂族共同的文化根源。由于此座龙阳塔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文化象征意义,它的影响力已经超过陇川龙阳塔。现在,德昂族民族精英正在努力争取各种资源建设更多的龙阳塔,他们的目标是在德宏下辖各个县市都修建一座龙阳塔。据笔者了解,瑞丽龙阳塔的修建工作已经提上日程。

中国德昂族博物馆门前龙阳广场上矗立的龙阳塔

伴随着龙阳塔的修建,龙阳形象的视觉符号逐渐固定下来,后续衍生出一系列以龙阳形象为核心的文化符号。2008年,德昂族研究会在设计会旗和会徽的时候,一致同意以龙阳形象为核心意象,将其作为德昂族文化标志。随后,为了进一步塑造龙阳形象,德昂族民族精英创作并改编出龙阳歌曲、龙阳舞蹈、龙阳武术等内容。相比依托于口头叙事的神话传说,固定的龙阳塔建筑和具象化的龙阳文化符号更为直观,让人印象更为深刻。借助于建筑、歌曲、旗帜等具有象征性意义的“记忆之场”,德昂族关于龙阳形象的历史记忆得以重建,并在当下不断延伸。可以说,以龙阳塔为代表的文化景观生产,在当代龙阳形象的传承与发展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龙阳塔修建起来后,就需要相配套的文化活动,于是龙阳节开始复兴起来。据老人回忆,以往龙阳节主要是祭祀父母,带有很强的原始宗教色彩。在举行祭祀仪式之前,要请村寨老人卜卦确定具体日期,家家户户置办祭品,并严格遵守相关禁忌。现在的龙阳节已经变成一个综合性节日,不仅大量吸收了其他节日的内容,而且受政治和经济等因素影响明显。陇川龙阳塔修建时间最早,当地的龙阳节最为出名。每年农历正月十九,各地的德昂族同胞来到陇川龙阳塔前,身着民族服装,载歌载舞。节日活动的高潮是点灯仪式,在夜幕来临的时候,每个人点起一支蜡烛,放在龙阳塔四周,既是对祖先的祭奠,也祈求福泽庇佑。这明显借鉴了“出洼”节日仪式内容,传说佛祖在“入洼”的时候去天庭讲经,在“出洼”时候重新返回人间,所以要用点蜡烛的方式为佛祖照明回来的道路,也借此希望积累功德,能够得到佛祖的保佑。本来,龙阳节是一个民间自发的节日,复兴的龙阳节却由政府机构和民族精英主导,无论是宣传标语设计,还是节日活动流程安排,都体现出明显的政治性、表演性和商业性。在此过程中,以往神圣的祭祀环节被边缘化,而政治宣传、歌舞表演和休闲娱乐成为节日的主要内容。但是,作为一个新兴的民族节日,还是颇受德昂族同胞的喜爱,他们经常结伴去陇川参加龙阳节活动。近些年,随着文化自觉意识的增强,龙阳节开始受到其他地区德昂族的重视,芒市、保山等地德昂族村寨也经常举办龙阳节活动。

现在,龙阳节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德昂族民族精英有意识地将其打造为民族品牌节日。在他们看来,将浇花节作为德昂族代表性节日是不准确的,因为浇花节与傣族的泼水节基本一致,应该将龙阳节确定为德昂族法定民族节日。与此同时,他们也在极力推动龙阳节的非遗申报、龙阳塔的文物申报工作,希望进一步扩大龙阳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随着龙阳传说的激活、龙阳景观的打造以及龙阳节的复兴,龙阳文化已经渗透进德昂族日常生活之中,成为文化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明显是文化再生产的结果。在王明珂看来,“文本”产生于特定的“情境”之中,承载着主体的历史记忆,体现出主体的历史心性。依托于龙阳文化资源,德昂族重新发掘神话传说、建构历史记忆,以及复兴节日仪式,这些“文本”背后的“情境”是什么?体现出德昂族怎样的历史心性?要想解答这些问题,就必须回到德昂族生活世界之中,细致探究德昂族龙阳形象再生产的过程、实践与逻辑。

二、“我们也是龙的传人”:德昂族龙阳形象再生产实践

进入中国德昂族博物馆,前言图版上是一个龙阳图标,但是主要凸显的文化符号是龙,太阳只是作为背景,并不是特别显眼,随后几张介绍德昂族迁徙历史的图版上,都只出现了龙的图案。笔者跟博物馆工作人员BYH聊天,问起如此陈设的原因,他以半开玩笑的口吻说道:“我们德昂族也崇拜龙,和你们汉族一样,我们也是龙的传人。”当时,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带有个人理解色彩的解释。但是,在后续的访谈中,经常出现“我们也是龙的传人”一类表述。可见,“我们也是龙的传人”观念已经根植于德昂族思想情感之中,对德昂族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产生重要影响。和日益兴起的龙阳形象一样,“我们也是龙的传人”观念形成的时间并不长,最近这些年才慢慢流行开来,但是影响力越来越大。

德昂族之所以说出“我们也是龙的传人”,显然是受“龙的传人”观念影响。其实,“龙的传人”是文化建构的产物。在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之时,一批知识分子怀揣着学术救亡的意识,将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以此激发国人的爱国热情和抵御侵略的决心。当然,“龙的传人”流行开来,得益于2000年王力宏改编并翻唱的歌曲《龙的传人》,这一观念高度契合改革开放后国人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以及振兴中华民族的时代思潮。自此以后,“龙的传人”观念深入人心,成为华人的身份标识。笔者认为,“龙的传人”并不局限于身份认同,背后还包含着更为深层的中华文化认同,海外华人的身份认同可能十分多样,但是他们都将龙作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符号。因此,龙作为典型的中华文化符号,可以因应时代的需求生产出不同的社会文化意义,为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提供重要的媒介。德昂族龙阳形象再生产实践利用龙文化符号的这一特性,使得“我们也是龙的传人”观念得以出现并流传开来。

改革开放以来,德昂族努力发掘龙阳文化传统,通过与过去建立联系的方式,为当下龙阳形象生产寻找合理性,并以龙阳传说、龙阳塔和龙阳节等形式呈现出来,使之融入德昂族的日常生活和文化记忆,进一步夯实龙阳文化的社会基础。下面,我们将对德昂族 “发明”龙阳形象的过程和策略进行剖析,并探讨背后的原因。

首先,从造型艺术来看,虽然德昂族有龙阳传说,但是龙的视觉符号并不发达,除了浇花节所用的龙形水槽以外,其他地方很少会涉及龙的图像,这给当下德昂族龙阳形象的生产留下了充足的空间。以往浇花节所用的木质龙形水槽较为古朴,造型十分简单,整体架构较小,龙头只有张开的双颌,没有龙角、龙须、龙爪等部位,稍微讲究一点的村寨,会在水槽周围画上波浪纹,标识出龙鳞特征。因此,仅有龙形即可,注重实用功能,并不看重艺术装饰。但是,近些年来新修的龙形水槽则完全不一样,“以前泼水节(笔者注:德昂族习惯称浇花节为泼水节)用的水槽,要不是做了一个龙头的形状,你都看不出来那是龙。现在是和电视上面一样的,每年端午节都要赛龙舟,我们的水槽就是按照龙舟做的,你从远处看过去,那就是一条龙的形状,龙头那里最明显,龙角、龙须这些都有,龙的身子都是画上去的,看得就像真的一样,这比我们以前的水槽好看多了”。除了浇花节的龙形水槽以外,现在德昂族很多建筑装饰上都有了龙形象,比如近些年新修的德昂族民居或者奘房,一般会在房顶、屋脊或者廊柱上安放双龙,而这些龙形象与我们在汉族地区建筑上看到的龙形象并没有差别。但据学者研究,以前德昂族龙形象与汉族地区龙形象是有较大差别的,带有很强的地方性和民族性特征。而到了当下,德昂族主动改造传统德昂族龙形象,努力贴近主流龙文化形象,从造型艺术上消除二者之间的差别。

出冬瓜老寨浇花节龙亭,左侧是新修的龙型水槽,龙亭中部凸出的龙头是旧龙型水槽,现在作为支架使用

其次,从审美趣味来看,据德昂族老人回忆,以前他们对龙很敬畏,“以前我们做龙亭,挑寨子里面最好的树,在准备做的时候,就要老人带着我们,老人要念经的。做好了,要送到奘房里面,佛爷也要念经。以后每次泼水节用的时候,都是要念经的”。因此,以往德昂族将龙看作是神圣的存在物,带着一种虔诚的敬拜心理。而随着世俗化思潮的影响,现在的龙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宗教意味降低。随着电视等现代媒介的传播,影视剧中的龙文化逐渐被德昂族所接纳,他们觉得龙作为一种灵性动物,象征着尊贵的身份和无上的权力,在视觉符号上应该具有气派、美观和庄严的特征。在2000年的时候,陇川德昂族将陇川龙阳塔拆除重建,理由是原来的龙阳塔上的龙太小,不够气派,体现不出龙的气势。在重建的时候,他们特意加高了雕塑高度,扩大了龙身的比例,并且在周围贴上瓷砖,以衬托出龙的光辉形象。更为有趣的是,卡通龙形象开始在德昂族村寨流行开来。每年泼水节过后,德昂族村寨之间会相互“干朵”,由村寨老人带领队伍,去其他村寨拜佛、走访,一般持续两天。每辆出行的车上,都会系上旗帜,旗帜上面绘有龙、老虎、大象等形象,希望这些灵性动物保佑“干朵”顺顺利利、平平安安。以前旗帜都是手画,要求动物形象尽量逼真,而现在旗帜上面大多是卡通动物形象,比如出冬瓜老寨旗帜上的龙就是一条卡通龙,村寨里的人觉得卡通龙很可爱,他们很喜欢这种风格的龙形象。可以看出,德昂族龙文化的审美趣味,开始逐渐跟主流龙文化和当代视觉时尚发展进程同步。

再次,从意义阐释来看,龙阳文化由两个意象组成,分别是作为母亲的龙和作为父亲的太阳,现在,德昂族凸显龙阳文化中的龙文化,并刻意弱化与太阳相关的内容,通过这种带有明显偏向性的文化建构策略,方便德昂族龙文化与中华龙文化的桥接。作为龙阳文化的重要推动者,陇川县德昂族研究会会长XT在接受笔者访谈过程中多次强调:“龙阳节是中华龙文化与德昂族茶文化融合形成的结果,我们德昂族的龙文化跟你们汉族龙文化有密切的关系,都是中华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笔者继续追问龙阳文化中的太阳意象,XT回答道:“我们龙阳文化最重要的是龙文化,传说里面主干内容都是与龙母有关,龙阳塔最显眼的标志也是龙,所以在这个里面,龙文化更为关键。”龙是一个典型的中华文化符号,也是中华儿女的身份标识,具有极强的文化象征意味。为了强化德昂族自身的文化认同,以龙文化符号作为媒介,无疑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可以说,此时的龙阳文化成为一个文化资源库,德昂族从里面抽取出龙文化,将其与中华龙文化联系在一起,主动贴合主流龙文化的解释框架,努力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性的高度来阐释德昂族龙阳文化,赋予德昂族龙阳文化以新的时代含义。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在德昂族龙阳形象生产过程中,一方面是由外而内的文化输入,在影视媒介和流行文化的影响下,主流龙文化逐渐传播进入德昂族日常生活,另一方面是由内而外的文化策略,德昂族立足于德昂族龙阳文化资源,主动贴合主流龙文化的形式与内容,重新建构并阐释德昂族龙阳形象,并在民族国家框架下建立德昂族龙阳形象的叙事体系。当然,在具体实践中,二者是交织在一起的,共同促成了德昂族龙阳形象被激活。

那么,促使德昂族“改造”龙阳形象的核心动力是什么?笔者认为,这与德昂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有关。陇川德昂族在2000年重建龙阳塔,还有另外一种说法。部分德昂族人认为陇川龙阳塔由缅甸德昂族帮忙修建,上面的龙形象更接近缅甸龙形象,与中国龙形象有所差别,所以要推倒重建。另外,关于复兴的龙阳节节期选择问题,据XT介绍,他们本来打算将龙阳节的时间节点确定为农历二月初二,以配合汉族的龙抬头习俗,但是按照德昂族先生的推算,农历二月二不吉利,后来才改成了现在的农历正月十九。这些都说明,在德昂族龙阳形象生产过程中,民族国家观念占据着核心的地位,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象征的龙,成为传统龙阳形象激活的参照系。

如果继续追问,为什么德昂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能够增强?那就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德昂族地区发展历程有关。德昂族村寨一般分布在半山腰地区,地理环境较为封闭、农业生产条件艰难、社会经济发展落后,贫困现象十分严重。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和政府一直关心德昂族地区的发展,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努力解决德昂族地区贫困问题,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兴边富民、对口帮扶、精准扶贫等政策帮助下,切实改变了德昂族地区的社会发展面貌,提高了德昂族群众的生活水平。2019年4月,德昂族实现整族脱贫,彻底摆脱绝对贫困。与此同时,缅甸德昂族常年受战争、毒品、艾滋病等问题的困扰,基本生存条件都难以保障。经过对比,中国德昂族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日益增强。在此背景下,德昂族倾向于在中华民族的坐标体系中理解德昂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所以,德昂族龙阳形象再生产实践,背后实际上是中国边境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成果的呈现,展现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的成效。

因此,伴随着德昂族地区的发展,德昂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增强,这也促使他们倾向于在民族国家框架内理解、阐释和建构龙阳形象。同时,龙阳形象的再生产实践,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增强德昂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德昂族选择龙阳形象,并放大其中的龙文化,将其放入中华龙文化之中,表征着德昂族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中的一员。随着龙阳形象意义的丰富和发展,又会强化他们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这也是“我们也是龙的传人”观念出现的根本原因。本案例提醒我们,各民族共享文化符号是文化认同的重要资源,发掘龙文化一类的符号,不仅可以丰富各民族文化以及中华文化的内容,而且也可以增强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达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的。

结 语

龙是典型的中华文化符号,已经融入了中华民族血液之中,不仅在汉族地区有着悠久的文化积淀,而且在少数民族地区也传播广泛。从本质上来说,中华龙文化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性。本文以德昂族为个案,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探讨当代德昂族龙阳形象再生产过程、实践和逻辑。德昂族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以既有的龙阳文化为基础,吸收主流龙文化因子,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对德昂族龙阳形象进行再生产,不仅扩大了德昂族龙阳文化的影响力,而且推动了德昂族龙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为重要的是,透过共享的龙文化符号,增强了德昂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此案例反映出,对共享文化符号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深刻把握当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现实,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运行机制,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学理基础。

另外,此案例说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是自上而下的国家政策,也是自下而上的民间实践。在日常生活中,德昂族已经有意识通过龙文化符号来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他们喊出“我们也是龙的传人”口号,即是最好的证明。其实,借助龙符号来完成文化再生产的案例较多,比如著名的河北龙牌会,通过将带有信仰色彩的龙牌爷与中华龙图腾联系起来,取得了政治和文化的合法性。可见,龙文化符号具有生命活力,在民间日常生活中,早已成为增强文化认同的重要媒介。

因此,除了政策解读和理论阐释研究外,我们更应该“眼光向下”,充分发挥田野调查的优势,努力发掘那些被民众所接纳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充分发挥它们在民间生活中的活力和创造力,才能实现国家与民间、政策与实践、社会与文化、制度与习俗的良性互动,让各族群众形成文化自觉,从心理和情感层面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真正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标。


原文载于《民族艺术》2022年第5期,请以纸质版为准。

欢迎关注@文以传道

相关参考

德昂族资料袋(德宏州文化馆调研组赴三台山调研德昂族《达古达楞格莱标》和酸茶制作技艺)

为进一步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德昂族《达古达楞格莱标》对德昂族民族文化的意义和影响,以及实地拍摄记录德昂族酸茶技艺的制作过程,4月29日至30日,德宏州文化馆(德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调研组一行4...

德昂族有关的是(五十六个民族大全及主要分布地区)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国家,民族历史悠久而灿烂,众所周知我们一共有56个民族,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他们都是哪些,以及主要分布在哪里。壮族:壮族源于先秦秦汉时期汉族史籍所记载的居住在岭南地区的“西瓯”、“骆...

我国少数民族有哪些

...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鄂温克族、京族、基诺族、德昂族、保安族、俄罗斯族、裕固

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还有哪些地方过这个节日呢?)

...,又称“楞贺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当日,中国西双版纳、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地,以及海外泰国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龙城、台湾新北市中和区等地的人...

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还有哪些地方过这个节日呢?)

...,又称“楞贺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当日,中国西双版纳、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地,以及海外泰国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龙城、台湾新北市中和区等地的人...

“龙文化”的意义:包容是中华民族认同的主流

...接轨,这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龙的多元复合,是中华文化本色的体

有关礼物的文化差异(论唐代丝绸文化与入华粟特人的文化认同)

...明,它是中华祖先留给世人的一种瑰丽而辉煌的礼物。在中华文化中,蚕丝占有独特的位置,其文化属性、价值符号和阶级结构,经过长期的发展,已形成了华夏特有的文化属性、价值符号和阶级结构,这些都超出了蚕丝的物质...

意大利标志性建筑有哪些(从“凝固的记忆”中透视历史——标志性建筑与文化认同)

...如何形成的?对史学研究有何意义?它与文化记忆、民族认同和国家建构之间存在何种联系?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标志性建筑对各国以及世界又有何现实意义?围

五个认同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五个认同指的是:认同伟大祖国;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国共产党;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五个认同”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思想基础,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

椭圆形是圆形吗(姜义华:“中”字里,是否道出了你对家国文明的认同?)

...意的远古到先秦考察来看“允执厥中”的价值观是如何被认同的。2015年,姜义华教授做客文汇讲堂88期历史季,主讲《中华文明的昨天、今天、明天》【后记摘要】我们要哪一种历史?历史认识是一种三极思维。客观存在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