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2(专访徐工《流浪地球2》项目负责人:哪怕地球要流浪,还是工人有力量)
Posted
篇首语:知识以生命为前提,以经验为条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徐工2(专访徐工《流浪地球2》项目负责人:哪怕地球要流浪,还是工人有力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徐工2(专访徐工《流浪地球2》项目负责人:哪怕地球要流浪,还是工人有力量)
刘慈欣说,中国的飞速发展、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让我们可以欣赏科幻。
郭帆说,在徐工,他看到了很多真实的科幻。
《流浪地球2》热映,票房继续冲高之际,观察者网走访了徐工集团徐州起重机工厂,深入了解徐工与《流浪地球2》背后的故事。
观察者网制作
徐工集团《流浪地球2》项目负责人冯若宇和项目现场统筹王殿博接受了观察者网专访:
观察者网:《流浪地球2》和徐工这次合作是怎么开始的?
冯若宇:最开始我们微博运营人员接到私信,说有一个自称《流浪地球2》片方的人想找我们合作,我们起初还怀疑是诈骗,没想到是真的。
后来了解到,《流浪地球2》剧组的美术制作总监提出了工程机械道具设备的需求,他们商务总监就开始在微博上搜索,发现不管搜索什么词条,只要是跟工程机械相关的,弹出来的都是徐工的内容。他就给我们发了私信。
这看似是偶然的,其实也有必然性,因为我们一直非常重视Z世代新媒体的运维,不论是微博或者B站,在装备制造业中,徐工可能是最舍得花功夫的。
观察者网:从对方来联络,到最终决定合作,是怎样的过程?
冯若宇:其实对方上午来联系,我们确认真实性后,大概十几分钟就定下来要做这件事,包括公司董事长,也觉得这个事很有意义,伟大的科幻电影遇上伟大的工程机械,想想就是能碰撞出火花的。
观察者网:拍板可能是很快的,但是具体的考量、确定合作细节,应该没那么快吧?
冯若宇:当时我们有过一些分析和考虑,一方面,徐工有一些特定的比较优势,首先我们的企业价值观与电影主题本身有一定的契合度,《流浪地球》的视角很宏大,强调人类团结和集中力量办大事,在这方面,我们能够相互赋能。第二,从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的角度,和《流浪地球》这个IP的合作是很有潜力的,虽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但是能够极大提升大众对装备制造业的认知,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制造业、热爱制造业、从事制造业。现在来看,我们获得的曝光程度可能5000万都买不来,“用爱发电”的初衷,带来了品牌提升的好结果,这也算是一种双向奔赴吧!
当然,详细的支持方案经过了产品选型、工业设计优化、人员团队搭建各种过程,到最终董事会通过完整的方案,前前后后花了近一个月时间。
观察者网:我们看到资料,最终投入61台设备,外加一支300多人的工程技术人员队伍,而且都是郭帆“白嫖”的,这样的投入是最初确定好的吗?
冯若宇:免费提供设备是一开始就确定好的,这方面我们认为是可以支持的,但的确没想到最终投入会这么大。
王殿博:按照最开始的方案,一共28台设备,美术制作总监陈屹杰在网上选了一部分设备,由我带队前往青岛拍摄基地配合。
但是拍摄过程中,我们的设备跟剧组要求太契合,能够应用的场景越来越多,对方需求就越来越大,陈老师就来我们厂区现场看,现场选,配合的设备和人员不断增加,最夸张的是,陈老师还看中了我们公司的好几条生产线,最终某些产线上的一些工装也都被拆下来运到青岛去了,就是相当离谱。
冯若宇:我们最终提供了42款61台设备、400多套零部件及产线工装,外加300多人的工程技术人员队伍。
在我们参与影片拍摄的半年时间内,我们的这些设备既是道具,又是工具。
王殿博:你们知道我们在片场第一次见到吴京老师是什么场景吗?根本没认出来。当时是在基地大门口施工,有几台车在干活,我们在讨论安全问题,突然有一个身穿迷彩服的人,开了一辆叉车,一个漂移甩尾就停那,结果那个人下了车,就凑上来听我们聊天,我们有个人回头看,才发现是吴京。
观察者网:吴京老师没什么架子啊。
王殿博:他特别随和,跟我们一起看车、聊天什么的,到最后还想陪我们所有师傅一人拍个合影,但时间实在来不及,最后只能拍了一张大合照。
我们的很多装备在现场都很受欢迎,比如我们的伸缩臂叉装机,是一种特殊的叉车,可以举高到17米,剧组要高处作业的时候,经常用。
XC6-4517伸缩臂叉装机
使用最多的是电动叉车,因为搬运物料特别方便。最受欢迎的是一台小牵引车,现场办公区域到太空电梯的登机口有两公里,路程太远,制片组的老师要拿些什么东西,都喜欢借我们的牵引车开。
我们的挖掘机在片场也是劳模,有很多灾难场景需要把东西弄坏,都是挖掘机来做。还有一个我们都没想到的工作,他们剧组把挖掘机的挖斗换成一种巨大的TRUSS架,用绿布裹起来,就把它当移动绿幕。原先他们只能用大货车,在一侧弄出一个大铁架,上面绷紧绿幕,但那只能横放。挖机不一样,想举多高就举多高,机械臂想怎么变形都可以,或者大面积的绿幕用卡车,哪边缺一块,挖机就直接开过去补位。所以我们当时去了4台挖机,前期一直在友情帮忙举绿幕,基本上都没怎么出镜。
冯若宇:郭帆导演这次也说,“我在徐工看到了真实的科幻”,他这次拍摄特别追求“真实”,希望呈现一种具备纪录片品质“未来的历史感”。
电影的设定是2044年,是一个“近未来”,他要求所有设备要符合真实使用的逻辑,质感、材质、细节都要做到位。比如说一台设备,在涂装成白色不算,还得按照一定的逻辑把UEG编号给涂上,甚至看不见的地方,也得完全做到位。比如我们的装备都有出厂铭牌,一般是铆接在比较隐秘的地方的,比如车门、车架、车桥附近等,郭导让我们把所有铭牌、操作指引都改成英文的,因为UEG太空电梯军事基地在非洲加蓬。再比如空间站里的显示屏、控制按钮等,很多都是徐工现实中使用的零部件。
郭帆导演他就是要再创造一个真实的世界,所以,如果你们当时去青岛流亭机场,四周望一望,你基本不会觉得自己是在机场里,而是真的在一个军事基地,周围的景搭得很真实,各种细节都有。
我们当时提供了一个垃圾站,原本做背景,后来在片场就真的当垃圾站使用,还有我们的环卫车辆,在片场都是实际使用的。甚至拍摄时,军事基地里的垃圾站里,还放着之前倒进去的垃圾。
就这样,还是没能完全满足郭导的需求,他对电影的追求非常极致,经常会有更好的创意和需求,我们简单商量一下,能满足的都满足,设备数量自然而然就上去了。
观察者网:咱们的设备外观上也做了不少改变吧,我很想问一下,徐工的标志性涂装是黄色,流浪地球里的设备涂装是白色,你们认为哪个好看?
冯若宇:要单从视觉上来讲,肯定是白灰、白银这些配色比黄色的视觉更具有科幻感、未来感,但是工程设备上还是会继续用黄色,因为黄色更醒目,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工程色、警示色,比如黄色的灯、黄黑色的隔离带等等。
电影里使用白色,一方面是因为白色是联合国,或者说影片中地球联合政府的颜色,现实世界中我们提供给联合国的很多设备也都是白色涂装。
另外,电影里的一整套外观设计语言,是基于导演、美术指导对近未来视觉的理解,规定的一个基调去做的,包括以白色和黑色为主、简洁的未来感,突出棱角分明的线条等等。在沟通中,他们有提到,我们的产品外形,要尽量减少圆角和弧度,增加直角斜角,做阴影比较明显的角。为了适应他们的要求,我们的很多装备都做了修改,比如叉车和牵引车,我们原先的造型是圆弧车头,后来在工厂加了很多腻子,改成了一个有棱角的方头。
从视觉上来说,确实很好看,所以我们最新推出的一些新产品、无人化的产品,也参考借鉴了一些这样风格去设计,因为确实年轻一代的客户们,他们对这个产品的外观颜值是有讲究的,他们希望不仅是好用,也尽可能好看一些,视觉上与众不同一些。
王殿博:这也是相互的,我举个例子。我们有一个全地形越野底盘运载平台提供给剧组,郭帆导演觉得很酷,这个车只有车头和车架,没有车厢,剧组希望我们给这个车配一个棱角分明的车厢厢体。我们讨论之后,徐工的工业设计人员只花了两天时间,就完成了整个的三维模型、设计图和部件拆解图纸,我们的工厂只花了一周的时间,就把整个车厢做出来了,当然这是一个道具,里面是用钢结构撑起来的,外观是用钢板焊上的。
全地形越野底盘运载平台改装
冯若宇:那么快就做出来,他们都很吃惊,一般的美术老师没有工业机械的设计基础,学习其中的逻辑就需要时间,还有熟练程度的问题,而对我们的工业设计中心和技术中心来说,电影设定的2044年,涉及的机械并没有大幅超出我们的实际认知,所以他们可以很快就设计出来,而且马上就能付诸加工。
王殿博:“砸玻璃”那场戏也很能体现这次拍摄有多“实在”。
为了呈现灾难后的场景,郭帆导演原先设想要把一台大的设备弄翻倒,横在地上,展示被气浪掀翻后的场面。最初他们选定的是这台大家伙(XCS453IE集装箱正面吊),这款设备用板车从徐州拉到青岛,单程运费就要五万。但是,如果真的把这台大家伙强行翻倒,基本也就报废了。
XCS453IE集装箱正面吊(涂装已恢复)
剧组又想翻伸缩臂叉车,它结构相对简单一点。我们论证了一下,只要把里面所有的液压油、柴油都清空,是可以侧翻的,但剧组觉得这个车比较小,翻倒了也没有那种震撼感。
最终我们和剧组一起确认了要翻那台越野底盘车。由于当天晚上就要拍摄,时间非常紧急,我们现场负责人和公司领导、技术专家线上开会探讨解决方案,最终决定,把越野底盘车解体,制造一种车厢被炸飞的感觉,把车辆底盘倾斜,车头也歪着,把车厢扔到一边。
但郭帆导演为了追求更好的效果,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能够对车体做进一步的破坏。现在大家都知道“砸玻璃”这个梗了,那个驾驶舱的玻璃是防弹的,我们拿砖头、扳手、锤子都试了,没有一点效果,最后,只能找来了一台山地挖掘机,用挖机的斗齿一下一下凿。单那个驾驶舱的造价就是30万,挖机师傅一开始不肯使劲凿,轻轻地撞,后来才使劲凿,开车的师傅都哭了。
观察者网:我们和很多网友都很好奇,咱们提供给剧组61台设备,现在保留白色UEG涂装的只剩5台,为什么?有没有考虑过全都保留下来,作为长期展示,或者做一些文旅用途?
冯若宇:这61台装备加起来,如果按照市场销售价计算的话,这得值几千万,要是都保留涂装放在这的话,相当于我们压了一大批库存,对我们来说不经济。
我们现在保留的这5台,有的是影片中戏份多的,有的是本身技术含量高的,都是比较有典型的、有纪念意义的。大年初一流浪地球正式上映的时候,我们还在徐州万达影城做过活动,把这台UEG白色的“钢铁螳螂”步履式挖掘机运到现场进行特技表演,吸引了很多人观看。
现在这些改回黄色涂装的设备,有的已经卖了,有的留着干活,因为涉及IP授权,我们不会销售流浪地球涂装的工程机械设备。
观察者网:有没有剧组提出要求,徐工没有满足的情况?
王殿博:我们也拒绝过一些要求,主要就是因为涉及安全问题。
有一场戏我印象最为深刻,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太空电梯,虽然没有完全真实造出来,但是为了模拟电梯的振动效果,下方是有一个弹簧阵列的。在制作太空电梯坠落戏的置景时,剧组让我们帮忙把几吨重的钢架吊起来,斜搭在弹簧阵列上,旁边只有一个工字钢支撑,剧组的人就钻到钢架底下干活。这个结构不够稳固,是相当危险的。
观察者网:应对这样危险的工作,剧组是否配备了安全员?
王殿博:虽然剧组也配备了安全员,但是项目太过庞大,很难做到面面俱到,这也是影视工业化的必要性之一。一方面是为了赶时间,追求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是因为拍电影往往都是一次性的,剧组没有像工业企业一样的安全经验积累;还有情况是片场人员类别较多,各种工种都有,有些工人安全观念确实不强,为了图省事儿,爬高上低不系安全带,叉车或铲斗上站人升降,吊车吊一个横梁到高处,工人站在横梁上一起上去,等等。
冯若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向他们提出了很多安全作业方面的规范建议和流程,签订了安全协议,配备了更专业的专职安全员,也会经常通报指出一些问题,促进整个拍摄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实际上国内过去几年拍大型的电影一般都会有一些伤亡,这次《流浪地球2》这么大型的拍摄工程,没有发生一起伤亡事故,这是很不容易的,这也说明《流浪地球2》剧组在电影工业化上的探索与实践,是相当成功的。
观察者网:郭帆导演说,这次每个组都会配实习生记录流程上的错误,我觉得安全问题上,是不是也应该这么做,才能逐步形成一套规范?
王殿博:说句实在话,我觉得以中国目前电影工业的运作模式,以徐工或者别的工业行业的安全标准去要求他们,不太现实。因为工业生产是长期的、稳定的、规模化的,其中的安全经验是可积累可复制的。但拍摄都是一次性的,一个电影是许多个单独的团队和个人的临时合作,完成一次拍摄就各奔东西了,每部电影的制片方都不一样,要拍摄的内容都不一样,很难形成一套统一的标准体系。
冯若宇:实际上,这次郭帆导演拍摄《流浪地球2》,已经把国内的电影工业水平往上拔了一大截,几千人团队的管理是一个分层结构,我在电影制片群里,每天导演组把各组需要完成的工作制作一张大表,各个组的负责人根据表格内容安排组内的工作。其实在工业领域看来,这样的模式还是比较原始的,可能应该有一套信息化系统,但对于电影行业来说,已经很进步了。
相比起来,美国流行制片人制度,很多工作已经模块化了,像计算机有统一接口一样,能够以同一个标准高效运转。
从我个人观点来看,中国的电影工业,靠文艺片是不行的,一定要靠科幻片,才能拉起那么大的需求。
观察者网: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谈到微博、B站,都是面向C端的,包括《流浪地球2》这样的电影,也是主要面向C端,但你们的客户主要都来自B端,为什么会那么重视面向C端宣传和运营呢?
冯若宇:可能在其他一些企业来看,微博、B站离用户有点远。但是我们观察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喜欢玩社交媒体的年轻人正在逐步成为我们的客户。
信息化时代,不做好品牌传播,“酒香也怕巷子深”。从长期主义的视角看,做新媒体传播也不光是为了客户,它是一种影响力,不是那么功利的,缘分来了就会把机会带到这里来。
这方面,徐工从公司领导到从业员工都十分认可,因此从集团到子公司、分公司都有自己的品牌传播部门,人数多则十余人,少则七八人,执行效率非常高。
即便如此,我们依然感受到高端品牌文化建设方面人才不足,这有一定的历史原因,有些单位和企业只有“宣传”概念而没有“品牌”概念,这与新媒体时代的市场节奏是不一样的,我们也很需要从外部吸纳更多真正懂得品牌建设的专业人才。
坦率来讲,支持《流浪地球2》对真正的目标市场帮助不会那么直接,它主要还是影响到大众群体,影响整个社会群体对制造业的印象认知,这是比较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决策时分析了一下,有这几方面,一是价值观,当时剧组提出要到联合国门前拍摄暴乱和爆炸的场景,为什么让他们拍?联合国收到郭帆导演的申请报告后,认为这部电影讲的是世界人民大团结,一起战胜困难,这样的价值观跟联合国是一致的,所以才开放了拍摄。
我们徐工也认可这样的价值观,工程机械它本身就是一个工具,工具没有什么特别强烈的属性,但是人类可以用这种工具去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生活,这就赋予了工具价值,共同的核心价值观是比较重要的契合点。
第二,我们认为是科幻和科技是统一的,《流浪地球2》追求“未来的历史感”的科幻,徐工追求科技赋能产业,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徐工虽然有国家级的工业设计中心,也有很多对于未来的新设想,但是和科幻电影相比,脑洞还远远不够大。同时,科幻的基础是基于科技和产业实践,导演和美术的很多考虑虽然是从美学出发,但也特别重视现实逻辑,这需要现实的工业和工程去实现。
观察者网:这次徐工也做了一些周边文创产品,这是怎么考虑的?目前效果好吗?
冯若宇:我们一直在探索中国工业文化品类的文创,也在进行一些更加深入的合作与研究。
文创产品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年了,当然过去不叫“文创”,定位是“高端礼品”,我们的设计是很成熟的,也有成熟的合作方,所以这次的几款模型产品做工还是很不错的。
这次徐工联合流浪地球推出了9款工程机械合金模型,整体反响还可以,淘宝众筹已经近80万元,各个渠道累计出货也有5000多台了,可以说是远远超过我们预期的。
徐工文创出品的钢铁螳螂(ET120步履式挖掘机)模型
我们关于文化产业、文旅产业的布局还在持续规划中,工业旅游、主题乐园、自有IP打造、基于真实产品的系列文创衍生品开发等都可能是以后的重点方向,包括影视IP的打造与合作,也已有比较积极的进展和落地项目。
做文创,并不是为了寻求业务增长点,文创和工程机械千亿产业相比,几乎微不足道。我们更多是为了提升品牌力,通过文化产业来反哺赋能主业,给传统制造业品牌带来崭新的活力。
希望抓住电动化、智能化的机会,通过强调科技,来争取全世界的年轻一代,在这方面,中国制造和中国科幻,是同盟军。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相关参考
徐工轮式装载机(彰显大国工业实力盘点《流浪地球2》中亮相的卡车和工程机械)
...的特种车辆,而这些车辆都由我们熟悉的国产机械巨头:徐工生产。在今天的文章里,咱们就来一起分享一下。徐工QC700重型救援器材车红色的涂装、超高的驾驶室离地间隙,让QC700充满了辨识度。这台独特的车型诞生于
搬运机器人多少钱一台(最低99元流浪地球2周边卖爆,徐工、商汤等6品牌入局)
...到数万元。参与联名的品牌既有专业玩具模型品牌,也有徐工集团、商汤科技这些高科技型企业。在众多联名款产品中,最热销的周边是“笨笨”相关。笨笨是《流浪地球2》中的“多功能全地形智能运输平台”机器人,因其机...
...的UEG地球联合政府机械设备,出自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龙头徐工集团。据透露,徐工集团以起重、土方、道路、高空、环卫、安全与应急救援等成套化设备保障方案,成为了该影片的特殊“演员”。“
急转让一台徐工180平地机(打造国企改革样板 徐工勇攀工程机械业制高点)
...场的同时,亦让这部硬核科幻电影中的特殊“演员”——徐工成功“破圈”。“我迫不及待想说一下徐工,我们拍摄中运用到的‘钢铁螳螂’,那就是一个现实版的变形金刚,整个拍摄期间我们在徐工看到了很多很多真实的科幻...
机械工业出版社统计学第二版答案(从《狂飙》到《流浪地球2》,“全民围观”的爆款让我们看到了什么?)
...凳,准点守候《渴望》《上海滩》的架势。而另一边,《流浪地球2》票房破29亿元的同时,其周边众筹项目宣告售罄,众筹总额竟高达1.2亿元。更令人振奋的是,由这两部“全民级影视”所衍生出的讨论与关注,不再局限于剧情...
我们把物品按材料类别分成哪几类(揭秘《流浪地球2》“拯救”地球的道具)
...中...位于深圳的工业设计师杨旭和他的工作室,承担了《流浪地球2》1000多件道具的制造工作,包括智能量子计算机550A和550C、无人机干扰枪、服务器密钥和引爆器等道具。与其他类型电影不同,科幻电影重要道具的设计和制造...
智能电脑测控(揭秘流浪地球2,现实中已有中国公司交付自主可控的量子计算机)
...寻找新的家园。然而宇宙之路危机四伏,为了拯救地球,流浪地球时代的年轻人再次挺身而出,展开争分夺秒的生死之战......”最近上映的《流浪地球2》中,把许多现实世界的科技元素融入到了未来故事中,让影片有了真实感...
搬运机器人的应用(《流浪地球2》中的工业移动机器人其实已广泛应用)
科技日报记者叶青兔年春节,《流浪地球2》以更加“硬核”的姿态展现科幻浪漫主义叙事。截至1月27日12时15分,电影《流浪地球2》票房突破20亿。电影中,不同形态的机器人存在各个场景,保障着庞大体系的稳定连续高效运转...
题图/流浪地球2文创IP衍生品成为爆款的原因,也是有迹可循的。春节档落幕,《流浪地球2》以累计票房24亿排在第二,接下来将朝着30亿冲击。围绕这部电影的话题方方面面,包括中国科幻题材的影视工业化创作、人类命运共同...
机械臂机器人(太酷《流浪地球2》中的移动机器人,西安交大创业学子出品)
太酷了!硬科技!你知道吗?正在热映的电影《流浪地球2》中,频频露脸的移动机器人,原来是“交大创业学子出品”!电影中,那些移动机器人,出自西安交通大学创业学子代表——深圳优艾智合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