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烧烤炉(12 冬天里的煤火和火炕的记忆)
Posted
篇首语:世上最累人的事,莫过于虚伪的过日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很久以前烧烤炉(12 冬天里的煤火和火炕的记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很久以前烧烤炉(12 冬天里的煤火和火炕的记忆)
原创: 昌言 上庸君 今天
冬天里的煤火和火炕的记忆
冬天
儿时的冬天是特别的冷,不管是河道、沟渠、池塘,只要有水的地方常常会结冰,就连放在屋子里的水缸里的水都会结上厚厚的冰。儿时的冬天是离不开雪的,常常是一夜醒来,屋外面已经变成了白茫茫的一片。
回忆儿时的经历,它就像一部电影,犹如昨日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儿时留下许多难忘的记忆。特别是冬天,冰天雪地天寒地冻,冬的味道来自草屋檐下那一串串一米多长的冰凌,由粗到细犹如冰雕玉琢一样,是我童年最难以忘怀的记忆。冬的味道来自河面厚厚的冰块经常把整个河面完全覆盖,河里的冰结的很厚很厚,整个河都被冻住了,河面就成了大人和孩子的平滑游乐场。孩子们喜欢在河上滚铁环、打陀螺、踢毽子,比赛谁滑的远。当然会有孩子不小心滑倒——不过没啥,冬天里穿得厚,摔不疼。有爱玩的孩子用绳子栓个板凳,板凳上站着个孩子,拉着在冰上飞快地跑——就像冰橇那样。房檐下挂着长长短短的冰溜,小伙伴们喜欢掰下来玩,还会用舌头舔一舔,那刺骨的冰凉能让舌头冰麻。也有孩子选择长长的冰溜当成刀剑,拿在手里挥舞,嘴里大声喊着“哈嗨”,仿佛成了行侠仗义的江湖好汉。
冬天里,大人小孩个个都穿得臃肿,小点孩子都是捡哥哥或姐姐的衣服穿;那时是没有手套的,没有围巾什么的。但凡是上学的孩童,不是冻了手脚,便是冻了耳朵。最难受的还是在晚上临睡前,没有床垫和铺垫,只是用稻草铺在席子下面保暖,钻入被窝也是瑟瑟发抖很久方能安稳。时间不长,温暖却又被几处闹心的痒充斥着,脚趾头,手指头,耳朵处的冻疮,被这温暖侵袭过的地方,痒就会钻心,于是不由自主地挠,直到不知不觉睡着,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全身不适。
早上起床又是难事,沉溺于温暖的被窝中,母亲三番五次地催促,威胁再不起就要掀了被子,再一个慑于老师的严厉,还怕迟到被罚站。穿着破旧的棉鞋,在鞋里塞一些稻草便于取暖······早晨极其羡慕那只睡在自己被窝里的小花猫,不用早起。
早晨上学,孩子们大多背着母亲亲手缝制的各种花布拼做的书包,若是谁家里有当兵的人会背一个军用黄书包,那可是最为耀眼也是众多学生羡慕的事了。学校和家里住的房子一样,都是土墙,上面都是用稻草盖的房子。我家离乔庄小学二里多地,每天上学放学,我们几个小伙伴都不从干渠上走,都是从渠底走,这样可以避避风。在读一二年级的时候,我们的“桌子”都是用土制作的泥课桌,每排两米三左右,六七个学生坐一排。教室里也没有取暖的火炉,一到冬天,教室里木制的窗户上都会用旧报纸蒙起来。由于学生调皮捣蛋经常会把报纸弄破,也时常被风吹破,我们坐在教室里上课,一个个通红粗壮的手指头被冻得难以圈在一起,写字也不利索,再加上心爱的英雄牌钢笔里的墨水,也时常被冻得梆硬,圆珠笔更是,每次写字前,我们都要长时间哈气解冻。到了四五年级时,条件好些了,老师拿家里的尿素蛇皮袋子给我们钉上窗户。无论如何,窗户是密闭不好的,寒风总是有孔必入的。晚上做作业时,我们都是趴在小桌上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书写家庭作业······
那时的学校是没有围墙的,课间休息时,小伙伴们不约而同地奔向教室土墙的拐角处“挤暖暖”,那墙皮已经被我们挤磨得净光。他们三五成群的在田野间疯闹,好动的我按捺不住也跟在哥哥们后头一起疯。阳光晒在身上暖暖的,孩子们吆喝着咧开嘴笑,斗鸡、打纸牌、跳绳或跳方格进行取暖······
冬天的田野到处都空旷着,麦苗绿油油地趴着,天然的地毯,怎么折腾都无所谓,在上面摔跤是经常的。那时候家中粮食还不够吃,每天早上,母亲都会煮一锅山芋,人和猪都吃这个,饿了就到锅里拿山芋吃,平时吃的最多的饭就是山芋用石磨磨成面做的饼和稀饭(那时编成顺口溜就是柏油稀饭柏油饼,吃过晒太阳);由于是靠挣工分吃饭的年代,能吃饱就已经是最大的幸福了。放学途中,我们有时会偷偷地跑到油菜地里,拔油菜的根来解馋,擦一擦根上的泥土,塞进嘴里就吃,油菜根吃起来有点甜,也有点辣,又有点像萝卜的味道。在沟渠或路边采摘毛草芯吃,味道甜汲汲的,至今回味无穷。我们最爱干的是“点坡火”。经过一秋的疯长,茅草又密又厚,而且早已干透,一点即着,瞬间便蔓延开来。再拣些树枝残叶的,熊熊的就成了篝火,扔进去一个地瓜或土豆,烤一烤手,等身上热乎了地瓜也熟了,掰开热气腾腾的地瓜,那种滋味真美啊!孩子们围着火堆说说笑笑,打打闹闹,回头看每个人脸上、身上都沾满了草灰。即便如此,放学后孩子们背着书包就像脱缰的野马一般,一路打闹开开心心地回家。
雪后的天空也有太阳。有太阳的日子是孩子们云集打闹的时候,大家用生着冻疮的小手打雪仗,你扔我,我扔你,嘻嘻哈哈打打闹闹你追我赶,很是开心。儿时的冬天,有太多的回忆,那时虽然很冷,但冷得纯真。
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童年的经历和记忆,时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就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里滚动着,有时还会在梦中笑醒呢!
煤火
寒冷的时候,人就会想念温暖。过去的岁月,总会让人留恋。时光像是射出的箭,只可惜它有去无回。时光虽然无法逆转,可过去的事情,仍在记忆里不断闪现。
小时候的冬天,家家户户都是靠煤火取暖(有的地方叫炉子)。煤火,就是用青砖砌成,四四方方,一米见方,高600或800厘米左右;中间空心,空心部分像个大鸭梨形状,里面的肚子大(方便向里多加煤)、火口小;里面中底部放有9条三菱型的炉铁,上边放有铁火圈,火圈也就是煤火的口,它有中型号碗口一样大小。
煤火的中底部,也就是九条炉铁的上面,砌煤火时留出一个通风口,当火苗不旺时,拿火桶向里捅一下,把多余的炉灰顺着九条炉铁漏掉。向外掏炉灰的地方,要留在煤火的最底部。出口的大小有一尺左右,直通到煤火的最里边,这样能方便用铁锹向外掏炉灰。
说起煤火,让王宗清想起了小时候,小伙伴们常出的一道谜语:“四四方方一座城,里面住着九条龙(九根炉铁),黑脸红脸(黑煤红煤)来打架,包公(铁火桶)来了讲起情。”
这个谜语很形象地述说了煤火的形状、煤火里面的情况,还有如何运用煤火。这道谜语是他们小时候常出的一道谜语,也正是这一道谜语,不知曾经难倒了多少人。当然,它的谜底就是煤火。
煤火体型大,里面装的炉火多,因此保温性能好于一般的炉子。它能和火炕相通,也可独立成体,既可以生火做饭,也能把热气散发到火炕里去,火炕就能昼夜保持合适的温度。不管外面是寒冬腊月,还是冰天雪地,夜晚人睡在火炕上,感觉一直是热腾腾的。
每年农历的十月,天气寒冷时,母亲就会早早地把煤火燃起。
当然,和煤的事,理所当然地交给了父亲。父亲先在院子里用青砖砌好一个池子,然后用61的比例,将红煤(生炉子的煤)和黏土用铁锹铲到煤池子里去,往里加上适量的水,搅拌均匀。有煤块的话,就用一根底部粗大的木棍,用劲儿把煤块捣碎,用铁锹把煤和黏土和好,然后加到煤火内即可。不用火的时候,把和好的煤添在煤火里,把煤火封上,用铁火桶在中间扎一个小洞就行了。这样就不至于把煤火闷灭,等到做饭用火时,再用火桶把中间的洞破大,一会儿火苗自然就会蹭蹭往上窜。
蓝色的火苗围绕在铁锅的周围,锅底却被烧得通红,围着铁锅燃烧的火焰足有半尺多高呢。
母亲在煤火上做饭、炒菜、摊煎饼、炸丸子,过年过节的时候,在煤火上炖排骨、炖猪肉,一家人的饭菜就全靠它了。
冬天,他们一家人围在一起,侃侃而谈,其乐融融。任外面的北风呼呼,冰天雪地。屋子里热气腾腾,满满的亲情,暖暖的母爱。母亲给他们盛上可口的饭菜,父亲给王宗清讲那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
母亲的饭菜飘香,父亲的故事不断。王宗清津津有味地吃着、听着,常常听得王宗清入迷。屋子里浓浓的家的气息。那时候,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世无争,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现在想起来,真是让人怀念。
时代改变了生活,现在,他们的生活条件好了,大家都装上了暖气、空调,做饭也用上了天然气和电磁炉。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生活方式。煤火早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可从前那些日子,和过去的点点滴滴,它都流淌在他们的心里,流淌在他们的记忆里。
火炕
越是寒冷的时候,人就越会想念家的温暖。家,是一个魂牵梦绕的地方,不管你走的有多远,不管你身在何方,但是你永远也走不出你心中的那个家。
小时候的冬天感觉特别的冷,每当进入农历十月,外面的世界早已是大雪纷飞,滴水成冰。母亲总是在寒冷来临之前,早早的就把火炕点上,这样即使外面北风凛冽,冰天雪地,屋子里也是温暖如春。特别是到了晚上,睡在火炕上时,一夜都是热乎乎的。
火炕,是北方居民为适应寒冷的气候而发明的取暖设施。有老俗语说:“南人习床,北人睡炕。三十亩地,一头牛,孩子老婆热炕头。”可见那时候人们的幸福标准,能有几十亩田地,能养上一头牛,人们耕做了一天,晚上回到家里能睡个热炕头,就已经算是很幸福了。所以在北方的居民家里,家家户户都会盘一个或两个大火炕,在冬天里用以取暖或休息。
火炕,一般都是盘在内室里,和外面的灶台相通。火炕宽2米左右,长3.5米或4米长不等。火炕是用土坯盘成,在每行土坯之间都留有火道。在每块土坯之间,也都留有缝隙。保持热气能在里面自由的畅通,以保证整个火炕都是热腾腾的。
砌好里面的火道后,用水泥板封顶,然后用白灰在水泥板上泥一层,以防止炕内的黑烟向外泄露。
墙外面,留有烟筒,有人在盖房的时候,提前就设计好烟筒的位置,也可以把烟筒预留在墙内。这样就省去了单独砌烟筒的麻烦。
他们的灶台砌在外间,灶台里面有一个木头做的大风箱。灶台上放着一口大铁锅,做饭时母亲拉动风箱,灶台内的火焰,就会呼呼的燃起来。热气随着灶台内的火道,就会直接通向里面的火炕内。
炕内因是土坯盘成,所以它的保温性能很好,整个火炕都会向外散发热气,所以,任凭外面的世界是白雪皑皑,滴水成冰。屋子里却是温暖如春,即便是在夜间睡下时,仅盖一床被子,也一点也感觉不到冷。
炕上面铺有芦苇席,早上母亲把被褥叠起来后,放在炕的一头。等母亲做好饭菜时,父亲就会搬来炕桌放在炕上,母亲把碗筷都一一摆放好,大家就脱鞋上炕。父亲斟上一杯高粱酒,再喝上那么几口,于是就慢慢的品味起来。王宗清拿起筷子,吃着母亲做的可口的饭菜,听着父亲讲述那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
多年后的今天,王宗清在城里买了房子,也陆续的成了家。虽然现在睡的是买来的席梦思床,屋子里也按有暖气空调。可当王宗清躺在床上入梦后,常常又回到那个遥远的家,又梦到了王宗清小时候,睡在那个热腾腾的火炕上,听着父亲讲述那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
关键词:「慢·生活」感悟,「色·人生」杂谈,「味·文人」随笔,「庸·文化」故事
感谢关注上庸君!
相关参考
...,说到这家烧烤店,是很有名气的~晚上5点以后有烤串,很久以前的北京吃货们都知道保利老李,一个保利大厦旁的野摊。他曾经是个明星熟人,据说早年
很久以前自助烤串机(无烟烧烤店用的自动烤串烧烤炉你体验过了吗?)
烧烤店用的自助烧烤炉你体验过了吗?对于喜欢吃烧烤的朋友来说,我们的目光经常关注着哪里哪里有新开的烧烤店,有什么新颖的东西出现,这不,最近我们在北京马驹桥附近看到了一家全自动无烟烧烤加盟店,昨天我带着朋...
...,睡木床,过去人们离不开的却是火炕。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东北农村和城市里的平房以火炕为主,如果家里来了客人,主人一般都会说:“上炕头坐会儿吧。”可见,炕,是家庭的主要设施。“火炕”,东北人一般称为“炕...
...“火炕”改“电炕”的受益者,心里发出由衷的感叹。“以前村民用牛羊粪、秸杆和柴草煨炕,烟熏火燎,特别是冬天,满村上空烟雾缭绕,对于患有气管炎和哮喘病的老人来说,真受不了!”倪宝成说,农村烧炕是祖辈一直延...
...“火炕”改“电炕”的受益者,心里发出由衷的感叹。“以前村民用牛羊粪、秸杆和柴草煨炕,烟熏火燎,特别是冬天,满村上空烟雾缭绕,对于患有气管炎和哮喘病的老人来说,真受不了!”倪宝成说,农村烧炕是祖辈一直延...
很久以前木炭烧烤炉多少钱(河北牛人发明太阳能烧烤炉,安全环保易操作,家庭户外都能烧烤)
河北有位牛人叫王永平,发明了一台太阳能烧烤炉,能够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的热能给食物加热,实现安全无烟的焖烤,同时还能保证食物的鲜嫩美味,易操作,方便携带,非常适合家庭户外烧烤。那么,这款太阳能烧烤炉到底有...
很久以前自动翻转烧烤炉(自动翻转烧烤炉商用木炭烤串炉烧烤架丰茂烤串炉烤羊肉串炉碳烤炉)
KLD-KCL-002控制方式:触摸按键/金属物理按键◎360°旋转设计、受热均匀、烤串色泽均匀、味道鲜美、解放双手、让烧烤更加享受;◎自动推拉双层炉壁大功率LED双开关大扭矩电机;◎推拉烧烤器-加厚不锈钢材质,经久耐用,大功...
很久以前只是家串店(天津4家室内烧烤店,肉香满口,一次100串,敢试一试吗?)
现在城市里已经看不到炊烟缭绕的场景的,但是另外一种也是烟火的东西长长在城市的夜空中升起。它就是烧烤的油烟。虽然看起来好像不是很美好的东西,但是烧出来的味道确是很好吃的。现在在天津,越来越多的烧烤店开在...
扁的糖葫芦怎么做的(冬日里的甜蜜记忆:糖葫芦 烤白薯 爆米花——换个角度全颠覆)
...的残次品,花生没长好,一半是空的,但炒后依旧喷香,以前的孩子们花上几分钱,就能大饱口福。顶风香十里的烤白薯,热乎乎的甜香里,掺杂着甜丝丝的、微糊的焦香,在寒冬里,不用吆喝,香味早已
...心上的甜。岁月的记忆,母爱成了永恒。(二)熬粥打开冬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