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弹棉花机店(杭最后一家弹棉花老字号作坊最近停工了 手艺快失传了)

Posted

篇首语: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开弹棉花机店(杭最后一家弹棉花老字号作坊最近停工了 手艺快失传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开弹棉花机店(杭最后一家弹棉花老字号作坊最近停工了 手艺快失传了)

小时候,10月天气转凉,奶奶就开始准备当年的第一床棉被了。

巷子口原有一家弹棉花的店,把棉胎尺寸、重量写给老板,付好钱、约好日期就可以安心等着了。

几天后,从老板手里拿过用透明塑料袋装着的棉花被,高高兴兴回家,套好被套便可以随时取用。

老一辈人都说“弹出来的棉被更松软,盖起来轻飘飘的,却保暖得很”。然而现在弹棉花的作坊越来越少,杭州主城区仅剩下河坊街的一家老字号:潘永泰号。



胡兰兰是潘字号的第四代传人,79岁的她几乎每天都待在店里。最近几个月不接加工的单子了,因为工厂搬迁了,主要负责加工的女儿身体不适,就休息一段时间。

国庆节期间,她哪也没去:“我儿子女儿都在杭州,我们就一起过节。”

河坊街上的“潘永泰号” 坚持不出租,还是继续弹棉花

在河坊街的商铺中,潘永泰号是很不起眼的一个。

木头门扇是经久未修的样子,方寸大小的屋内只有两根白炽灯管,光线比较暗。

临街的一面摆着一排玻璃柜,柜子里只有几塑料袋加工留下的边角料,还有一块蓝色牌子,写着“放弃高额房租,延续弹棉工艺”。

胡兰兰就坐在门口,把柜子当桌子,靠在上面看《都市快报》。

看我到了,她招呼我进去。

“聊什么呀,我们没什么值得报道的。”她放下放大镜,调整坐姿面向我。

不过,怎么会没东西聊呢?

“潘永泰号”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当时第一代传人就在街头巷尾替人弹棉花。到了1919年,第二代传人潘统印在江浙一带奔走谋生,最终落脚杭州,并于1946年正式挂上“潘永泰号”的名头。

店内墙上挂着两幅画,正是潘统印的人像。

那个时候,“潘永泰号”还开在拱墅区的浙麻厂边上,河坊街上有另外7家规模较大的棉花店。放眼整个杭州城,经“棉花同业工会”登记的棉花店就有200多家。

“我是温州人,嫁到潘家来到杭州。1983年,我们觉得原来的店太小了,就咬咬牙到河坊街买了一间,就是现在的河坊街113号。”胡兰兰说,“当年的河坊街哪里是现在这个模样哦,就是条马路,中间通8路公交车,店门口还有行道树。”

她回忆了一下,变化大概发生在2000年。

“因为要大改造,很多棉花店都关门了,上了年纪的老板可能也觉得做不动了,新人又难找,干脆关门大吉。”

第一家棉花店关门后,就像推倒了多米诺骨牌,最后只剩下“潘永泰号”一家还在营业。

胡兰兰说,那几天很多人找上门来,劝他们不要关。

“因为机器弹,把棉花都拉直了,纤维被弄断了,盖起来就硬邦邦的。手工弹出来的棉花比较绵密,很多人盖惯了就离不了。”还有一个“舍不得”的点,潘家的棉花胎中间厚、两边薄,盖着更伏贴。

改造,意味着这个地段的租金上涨。但胡兰兰的老伴坚持不出租,还是继续弹棉花。那时候一天最多弹5床棉被,现在更少了,尽管赚得不多,但他们做得很满足。

“半斤棉弹成八两八”

老师傅能把棉花弹散、弹圆、弹大

上个世纪90年代,有一首歌叫《弹棉花》,歌词是这样唱的:“弹棉花啊弹棉花,半斤棉弹成八两八。”

听起来很神奇,其实手艺好的弹棉郎还能弹出九两、十两的效果。

“就是要把棉花弹散、弹圆、弹大。”胡兰兰指着房间里一台老式棉花机说,“把旧棉花放到这个机器里,摇出来就是散得一片片的了,再把棉花放到作板上,用杉木弓继续弹,弹成云絮状。”

几十年前,弹得最多的是旧棉花。因为新棉花只有棉花厂里有,一户人家攒一两年才够换一床被子的量。但现在大部分是新棉花,胡兰兰每次从棉花公司拉一大袋新疆棉,足足有500多斤。接触得多了,她还能大致辨认棉花的产地。

“江北的棉花是黄的,江南的棉花是白的,其实区别不大,但肯定是越白越好看。”胡兰兰说。

弹好了棉花,接下去怎么做成棉花胎?

“要按尺寸把棉花铺好、压实,把棉纱网拉下来覆在上头。”胡兰兰摸了摸作板的边,上面用红漆画的尺度已经褪色了,她用手丈量了一下,到这儿是1米,到那儿是1米5。

最后一步是很吃力气的,需要两手把着木质圆盘,扑在被子上面,用全身的力量来回压磨。这样做的好处是让棉花和棉纱紧密贴合,不容易破。

这些是弹棉花的一般流程,有些客人会有额外要求,比如染个花色什么的,这也是能办到的。

店里的一侧横梁上,摆着六七袋弹好的棉花胎,用塑料袋装着,每个袋子上绑着一块竹牌,上面写着编号、尺寸大小、金额,用来区分。

其中一袋棉花胎上就染了一朵花,看上去有点像凤仙花,红色花瓣、翠绿色的叶。

友好饭店、市一医院也来光顾过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招不到人

手艺快失传了

四年前,胡兰兰的老伴走了,店里弹小棉花胎(最大尺寸1.9m×2.15m)的只剩她一个;女儿在打铁关的工厂里弹大棉花胎(最大尺寸2m×2.3m),直到今年工厂拆迁。

日子如水般平静。

对门的张露月时常来串门,到胡兰兰店里接水洗枣、借卫生间、叮嘱她好吃中药了……

9月30日上午,客人们络绎不绝,一个多小时,就来了十几拨人。

“今年价格还跟去年一样吗?”

“一样的,老价格,不过最近不做了。”

“为什么不做了啊?”

“手不好、腰不好,什么时候做现在还说不准。”

类似的对话,重复了好几遍。有一位本地小伙“三顾茅庐”,但得到的还是那句“现在没有”。说话的时候,胡兰兰就坐在铺棉花的作板上,几个月没出工了,上面多了纸箱、报纸、花盆等杂物。

她有些感慨,不是不招人,但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干这个,手艺好的没几个;年纪大的弹棉郎又不敢招,毕竟还是个力气活,所以只好放任店铺闲下来。

“你说这个技艺难不难?其实也不难,看多了、练多了就熟了,但要沉得下心,要不嫌脏。我每次弹完棉花,头上、身上、鞋子上都是白花花的一片,而且棉花气味也不太好闻,弹旧棉的时候我都戴口罩,现在的小年轻哪个受得了?”

现在摆在胡兰兰面前的问题,还有一个选址建厂。打铁关的厂拆迁了,就弹不了大棉胎,但新厂只能建在一楼,不然棉花很难运上去。

绕来绕去,其实还是人的问题。如果能找到手艺过关的弹棉郎,就不用母女俩亲自上场了,厂址选得远一点也没关系。但胡兰兰要求高,要么不弹,要弹就弹得顶好。

“以前友好饭店、市一医院等大机构也来找我们哩,饭店的靠垫、脚垫都是我们弹的,因为棉花松软、透气嘛。至于将来,我还没想过,可能会让我儿子来安排吧。”

临走前,胡兰兰对我千叮咛万嘱咐,以后如果有了小孩,在四五岁以前要盖棉花被,丝绵被太热了,小孩会哭。她还给了我一个区分全棉和涤纶的秘诀:拉出一根丝,点着了以后变成粉末的是棉的,变得像沙泥一样的就添了涤纶……

相关参考

恒源祥羊毛内胆衬衣(靠假棉花,蒙了国人94年嘴上爱国的老字号,何时能为国争光?)

...,不合格率12.3%!讽刺的是,作坊品牌就算了,近百年的老字号恒源祥也被特别点名。恒源祥是谁?国货之

弹棉被机器(一曲弦音暖千家——记屏南传统工艺弹棉花(一))

图来自网络“弹棉花,棉花白,拼拼扑扑大发家;弹棉花,棉花白,师傅乌发变白头;弹棉花,棉花白,喜得姑娘爱出嫁,喜得男子爱成家。”这首歌谣弹棉的师傅唱着,村里的小孩也跟着唱,唱暖了一个个人的心,唱暖了一家...

弹棉花(弹棉花)

儿时每季棉花采收完成后,家里会请弹匠来家里弹棉絮。弹匠背来比人还高的弹弓,用弓丝接触层层铺好的棉花,用一个手榴弹形状的木器,蹭蹭蹭的打在弓丝上,那声音像嗡嗡响,又有点像弦乐丝竹声,棉絮被丝弦的震动挑拨...

棉花揉磨机(弹棉花喽这里的姑娘要出嫁,做几床棉被是娘家人的心意)

记忆里我对弹棉花印象最深的事有两件:一是看黄宏主演的《巧奔妙逃》里有段弹棉花的喜剧,上面唱着弹棉花啊弹棉花半斤棉弹成八两八哟旧棉花弹成了新棉花哟弹好了棉被那个姑娘要出嫁……哎哟勒哟哎哟勒哟那时候看到这...

棉用英语怎么说(“谈”棉花,不如“弹”棉花( Fluffing Cotton Like an Instrument))

你也谈棉花,我也谈棉花。只是这棉不是那棉,这花也不是那花。这“谈”不是那“弹”,这“谈”也不是那“弹”。如今,只见棉制品,却不见那弹棉花的人,更不见了昔日众人弹棉花的胜景,亦不闻昔日那些弹棉人唱的歌、...

开松梳棉梳理一体机视频(从小作坊到总代理 墨玉县小伙靠棉花闯出新天地)

视频加载中...8月是棉花结铃盛期,同时也是棉花需肥高峰期,在和田地区墨玉县,棉农紧盯棉花长势,做好棉花施肥等管护工作。棉花加工企业也正组织人员检修设备,为棉花收购做好准备。  墨玉县普恰克其镇巴扎博依村...

弹棉花机器价钱(弹棉花:70、80后最深刻的童年记忆,90、00后却都没见过)

引言说起“弹棉花”三个字,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人知道是什么意思。80后的人,可能还会依稀记得,90后受电影的影响,也或许知道一些,但对00后而言,弹棉花无疑是一个从来都没有听过的词汇。但对于上一代人70后,以及70...

棉被生产加工(和顺一棉被加工作坊突起火)

...面两层用于民居住宅,出租房一层内部是一个加工棉被、棉花的简易式作坊,棉花、棉被等物质正在燃烧,浓烟不断向外冒出,并且有向周围毗邻房屋蔓延的趋势,如果不立即控制火势,后果不堪设想。按照现场情况,指挥员立...

拖鞋防滑有什么妙招(踩在棉花糖上,小米有品Q弹拖鞋火了1秒解压超柔软,还抑菌防滑)

踩在棉花糖上,小米有品Q弹拖鞋火了!1秒解压超柔软,还抑菌防滑每天洗澡最怕的不是停水,而是因为地滑而摔倒。世界卫生组织有统计,每年大概有30万余人次是死于意外摔倒。其中三分之一多处骨折,还有20%因为摔倒而导...

梳棉机和弹花机的区别(十堰人的一天——弹棉花的匠人)

在朝阳路上的一个棉被加工店,店里的彭师傅夫妻二人专门定制棉被。每年下半年开始,他们店的生意就越来越忙,寒冷的冬天能盖上一床厚厚的棉被睡上一个暖和的好觉是每个人的愿望。 由于机械化的生产,城市里手工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