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电动推高车(河南许昌有个“中原衡器第一村”)
Posted
篇首语: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开封电动推高车(河南许昌有个“中原衡器第一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开封电动推高车(河南许昌有个“中原衡器第一村”)
自古至今,长葛人民在传承和创新中,都在不断地演绎着传奇。衡器的制造记录着经济发展的历程,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改革开放后,物资流通加快,市场经济繁荣,为董村衡器发展带来了活力。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称逐渐兴起,如今木杆秤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高车贾村建有木杆秤制作展示馆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木杆秤可以说是家家必备的称重工具,尤其在农村,一家人通常有两三个长短不一的木杆秤。
在董村镇高车贾村西头,看见路北侧建有一处木杆秤与秤砣、秤盘的地标建筑,秤杆长4米,前后两个秤砣有一米多高。在秤盘下是椭圆形的底座面,写着“高车贾”的村名,以及“中原衡器第一村”等与衡器有关的文字。
“我们村叫高车贾,是因为村民由这三姓人组成。”该村党支部书记车有道介绍。在村木杆秤制作技艺展示馆,不大的房间里摆满了村里遗留下的制作木杆秤的各种工具,足有数百件之多。而墙上的文字记述了我国木杆秤的产生,到电子秤时代的历史轨迹。
车有道介绍,早在数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便有了量的概念,有了“比较测量”。由于商品交换的出现,便产生了早期的度量衡器具。度量中的“衡”,就是指的“原始秤”。《大载礼记·五帝德》中已载“黄帝所记五量中的权衡”。《尚书·夏本纪》中有“秤以出”的记载。《管子·七法篇》中有“衡石”的记载。“春秋”中晚期已出现了木衡、铜环权。战国出现了不等臂天平。
“公元前六百年左右出现了提系杆秤,现在的木杆秤,即从那种提系杆秤发展而来。”他说。
明朝末年(即1635年)长葛的秤工已开始了秤的制作。由于当时的官府严禁民间私自制秤,秤工只能暗地私自收徒,但不能大量制作。1765年长葛的秤工有 50人左右,到1865年达百余人,同时还成立了长葛“星秤会”。民间私制由暗转为公开制秤后,秤业由此始得到迅速发展。
董村木杆秤制作有近400年历史
明朝末年,长葛因受战祸灾害,人丁稀少,田地荒芜,来自山西省的移民不时迁至长葛。其中有位会做秤的师傅姓王,他来到长葛后,先在县东罗庄和吴岗村南小赵庄收徒传艺,开创了长葛手工制秤业。后王师傅卒于长葛,葬于吴岗南大杨树下,至今坟墓犹在,让后人怀念。
“董村木杆秤技艺系世代口头相传,且传男不传女。”高车贾村村主任贾满长说,《安徽计量志》中就有“长葛三岁娃娃会做秤”的记载。
到民国时期,制秤业不断发展,有部分秤工经营有方,技术高明,在外出流动中选择了合适的地方设立铺面,开设秤店,由亦工亦农变成了专业经营。由此,长葛秤工开始遍地生根。1911年至1940年间,长葛秤工侯老二、赵西振、车建业分别在徐州、蚌埠、洛阳设了秤店。郑州的李同泰、李成泰也是长葛秤工开设的称店。另有秤工在开封、界首、信阳、正阳、潢川、辉县、灵宝、汝南等地开店,到1951年,长葛秤工王茅岗进入新疆伊犁开店,至此,长葛的秤工已足迹遍及全省和全国很多省市。
到1976年全长葛县有衡器厂、社、组110多个,秤工2300多名。最有名气的厂有口王五七衡器厂、吴岗衡器厂、高庄衡器厂、王庄衡器厂。到 1981年,杆秤和戥子生产量已达近百万多被在支,产值达500万元左右。董村一带成了村村制秤、队队办厂的木杆秤之乡。
1977年8月,全县召开制秤名师座谈会,有一百一十多位制秤名师参加。其中参加座谈会的还有曾在1937年,为杨虎城将军的银行制作过两支称银秤的李歪。
1985年6月,河南省计量局在长葛召开了全省木杆秤、竹木直尺向法定计量单位过渡改革座谈会,制定了公斤秤的样品标准。
1987年,长葛董村和浙江永康一起被命名为“全国衡器之乡”。2013年,长葛木杆秤制作技艺被评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学增、赵群智等人被命名为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打造“中国第一秤”,传承木杆秤制作技艺
董村镇十里铺村85岁陈学增幼年读私塾,12岁从师赵庚戌(1890年生人,在开封设店铺),他学徒五年后回乡从事制秤业。“我在开封学手艺是‘一年徒弟三年牢’,刚开始不让学做秤,只能干些杂活。”陈学增回忆。
他学成手艺后回到村里,兼生产队会计,边从事生产,边恢复生产队里的制秤业。到1982年,他在自己开了家庭制秤作坊,并传艺给儿子陈英杰,儿媳李梅芳。
正说着,陈学增的儿子陈英杰从房间拿出一个用红布包裹的大木秤,秤杆长3.2米,秤砣重20余公斤。“我在2018年做成,全部是手工打造,足足用了有一年时间。”陈英杰说,秤杆用楠木做成,经过处理后,他在秤杆上用准星写出“天下第一秤”等字样。这杆大秤能称1顿重的东西。
李付勤说,陈英杰是长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杆称制作技艺传承人,他做这么大的木秤,在国内少有。
前不久,陈英杰还应邀到开封市翰林参加开封市孝道文化节,向观众展示了自己的“天下第一秤”。
陈英杰说, 随着市场经济的开放,以及各种电子秤的兴起,也冲击着木杆秤的生产,如今,制木杆秤的董村人已经不多了。
“这些年,木杆秤已经推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曾经在市场交易中做过巨大贡献的木杆秤,我们不能忘记。”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这些年,陈英杰主要着手制作工艺木杆秤,并向旅游产品、收藏品上发展。
“衡器制作作为我们镇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我们打算建一个衡器展览馆,把我们镇衡器的历史完完全全地向世人展示出来。”长葛市董村镇党委部书记张志良表示,他们会传承保护董村木杆秤制作工艺,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创新,提高科技含量,在传承保护中创新工艺,将董村木杆秤这历经数百年之久、数代相传的手工制秤技艺发扬广大。
现在木杆秤的特殊性用途
目前电子秤的产生,尽管它的功能比木杆秤先进,但在药用计量上电子秤是无所用处的。因为中药方中多数中药的配方用量仅仅几克、几毫克,戥子的量值最小单位是毫克。所以现今医药用的计量工具仍然是民国前的十六两秤戥子。它在全国各大小城市的中药房、中药店里起着主导作用,是不可缺少的工具。
木杆秤制作需要哪些工具?
1、锯。铁质,把原木截成规定的短节,再解成板形,长条形木条。
2、墨斗。一头安装一木轮,绕上一轮线,线拉出经墨盒,着色,在原材料上绷上直线,便于锯木条时不锯斜。
3、(圆刨机)刮楞机。先刮去毛坯上的四楞角,然后用圆刨将木杆刮成圆形杆,达到木杆光滑圆润。
4、木钻。钻星孔用“十”字形木质架,底部安有细钢针,细绳绕“十”字架,三端固定,能使中柱旋转。钢针钻出针头状小孔,即星孔。
5、铜丝。镶嵌进木杆里,作秤星。
6、割刀。铜丝插入钻孔后,割断孔外面的多余铜丝,然后拍实插入孔中的铜丝。
7、砝码。测定秤杆能定多少重量用。
8、秤钩。把细钢金条截成短节,放至火炉上烧红,用火钳钳着放在砧子用锤反复敲打,一边粗,一边细尖,然后用钳子捏成弯勾状。
9、秤砣。铁质,将金属熔化浇入用沙制做的铸型模子成形,冷却后,经过清沙、打磨、上天平测标准定量、着色后即成。
相关参考
河南区号多少(应该知道的基本常识,河南的老乡可以收藏或转发)
豫A郑州豫B开封豫C洛阳豫D平顶山豫E安阳豫F鹤壁豫G新乡豫H焦作豫J濮阳豫K许昌豫L漯河豫M三门峡豫N商丘豫P周口豫Q驻马店豫R南阳豫S信阳豫U济源河南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郑州市:中原区二七区管城区金水区上街区惠济区巩义...
开封个人包车(投资120亿,打造的中原唯一水乡古镇,景美还低调,就在河南)
河南省开封市南15公里处的朱仙镇,是开封的发源地,也是开封地区唯一的水陆转运码头。今天要说的就是中原唯一水乡古镇——朱仙镇启封故园。启封故园启封故园位于开封市朱仙镇北侧、开尉路以西、运粮河两侧,总建设周...
...196年),曹操至东汉京都洛阳迎献帝,迁都许都许县(今河南许昌东),汉朝末代都城。3、魏国,魏黄初二年(221年),魏文帝曹丕以“汉亡于许,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县”。许昌,古称许州,是河南省...
...196年),曹操至东汉京都洛阳迎献帝,迁都许都许县(今河南许昌东),汉朝末代都城。3、魏国,魏黄初二年(221年),魏文帝曹丕以“汉亡于许,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县”。许昌,古称许州,是河南省...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郑松波中国开封第37届菊花文化节又迎来一个看家的“宝贝”!参加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群众游行活动、以“出彩中原”为主题的河南彩车,10月19日凌晨,由郑州抵达开封,亮相于开...
目前,半电动堆高车是深受各行各业青睐的物流仓储设备。它依靠电力起升,依靠人力行走,价格适中,省时省力,有诸多优点。市面上有许多叉车生产厂家,半电动堆高车还分为不同型号,不少企业都挑花了眼,不知道除了对...
襄城县,隶属于许昌市,位于中原腹地。总人口86.21万,常住人口67.24万,城镇化率34.73%。襄城县是“中国烟草文化之乡”、“中国烟草文化研究基地”等众多称号。2019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2.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襄城县,隶属于许昌市,位于中原腹地。总人口86.21万,常住人口67.24万,城镇化率34.73%。襄城县是“中国烟草文化之乡”、“中国烟草文化研究基地”等众多称号。2019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2.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具体以当地执行政策为准近日,金华永康、河南许昌等地发生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已检出多名新冠病毒阳性病例,个别病例溢出到外省。近日,杭州上城区、西湖区、滨江区、钱塘区、富阳区、临安区、建德市等地陆续发布疫情...
河南密度板厂家哪里有(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河南: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丽篇章。眼下,秋粮主要作物玉米正处于生长关键期,在开封尉氏县沈家村的高标准农田里,村民石长锁正在给农田防治病虫害,10亩玉米地不到20分钟就完成了。而在十年前,沈家村的老百姓想浇一亩地,要搭上一天的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