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屏风(中国最早一代丁克夫妻,开始造房养老)
Posted
篇首语: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广州屏风(中国最早一代丁克夫妻,开始造房养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广州屏风(中国最早一代丁克夫妻,开始造房养老)
本文章为“一条”原创,未经允许不得删改、盗用至任何平台,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这是一栋位于广州老城的岭南老宅,
几代人来来往往,
见证了百年老屋的温情。
2012年,屋主向向和先生收回祖宅,
开始慢慢地改造,
未来他们也打算在这养老。
向向夫妻俩是中国最早的“丁克一族”,
在修缮、改造老宅时,
他们只需考虑自己的喜好和需求,
显得潇洒而“任性”,
三层半,只做了一个主卧,
其它都是两人用来“玩”的空间。
1月初,一条拜访了这对丁克夫妻,
看百年老宅如何变身养老宅,
以及和他们聊了聊当下最热的“无孩养老”,
他们认为,“丁克养老不再是危机,
而是从‘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
转向更多地为自己负责。”
自述:向 向
编辑:秦 楚
责编:陈子文
▲
一楼客餐厅、厨房等公共空间相互开放、连通
“丁克”这一概念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传入中国,我和先生是中国最早一代“丁克一族”。在改造老房子的过程中,我们比较“任性”,人家都在那“抠”面积,一分一毫都要“斤斤计较”的时候, 140平方,三层半,我们只做了一个主卧,其它都是两个人用来“玩”的空间。
我是一个地道的老广,先生也在广州出生、长大。这栋老宅位于广州的老城区,我外婆留给我母亲,又留给我,大概有80多年历史,很古旧。
2012年之前,老宅处于出租状态,随着最后一批租户搬走,我们收回了老宅。没想好怎么处置就一直空在那里,差不多有八年,房子越没人住越破,看得到的衰败。
▲
改造前已经十分破败的老宅
我们找到专业鉴定公司查勘房屋状况,鉴定结果是“严重损坏”,下一级就是“危房”。经过考虑,我和先生决定把老宅修复、改造为未来我们可以养老生活的空间。
老宅的改造一波三折。头几个设计师一上来就说,“全部要打掉、砸掉”,虽然可能更适合现代生活,但我们总觉得缺失了什么。找到契合的设计师后,又碰上疫情和台风季,整个修复、改造历时一年半才完工。
翻新的费用大过重新盖一座房了,花费近100万。但在改造的过程中,我们对老宅的感情越来越深。
▲
保留传统岭南风貌的一楼玄关空间
▲
二楼空间内的卧室,“一房N厅”的格局
▲
三楼书房和露台空间
这是一栋传统岭南风格的房子,砖木结构。
原始老宅三面都是高墙,没有窗,纵深达17米,是个长方形盒子。好在这位于文化保护街区,附近没有高楼大厦,宅子有一个独立天台,视野很开阔。
我们俩是丁克,因为不用考虑小孩和老人房,我们的改造主要以趣味性为主。
一楼是玄关、客厅、厨房;二楼是主卧,三楼是书房;公共空间都是相互开放、连通的,形成了“一房N厅”的格局。
▲
改造后室内每一层空间都是敞开、贯通的
施工过程中,街坊邻居会“凑”过来建议我们隔多少个房间,我说不用,我们就做一间。
现在整个空间是敞开的,我在这里弄点小吃也可以、在那里弄点西式餐饮也可以。
因为更多注重两个人的体验和感受,我的衣帽间也没有限制,合理范围内想做多大就多大,可以潇洒一把。
▲
拓宽后的中庭天井既保证了“气”在室内的流通,又保证了充足采光
我们还将老宅原始的中庭天井,从两个平方拓宽到六个平方,施工师傅连连摆手说“太浪费”,但我们还是做了。
清拆前,我们在不同的天气里来过很多次,虽然房子很破败,但是室内的空气并不腐朽,哪怕是广州夏天36、37度很闷热,站在大厅中也有微风,是清凉的——这得益于那个小小的天井,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老一代人建造的智慧。
所以在此基础上,我们将二楼瓦面抬高20公分,让“气”可以从屋顶下到玄关、卧室,形成气流可以自循环的夹层空间。
▲
一步一景的空间形态非常有趣
拓宽后的中庭天井加设了直通露台的旋转楼梯,既有了采光,也解决了室内动线的交互。随着旋转楼梯上下,视野是动态的,一步一景,非常有趣。
不同于在室内摆盆栽绿植,我们在老宅里种了四棵树,只有和土地相连,植物才是接地气的。三棵发财树、一棵幸福树,不出大门,也能感受到生机盎然。
▲
在露台上弄弄花草是二人的放松时光
疫情后,大家会更加关注居家的体验。如果是商品房,最多阳台上看看窗外,但是老宅上下的空间很大,我可以室内种种树、露台上弄弄花草。
现在年轻人流行“围炉”慢生活,我们夫妻俩是喜欢围着天井溜达,早上阳光洒到树上,光线透过树叶落到地上,晶莹剔透。
▲
夫妻俩和朋友围坐一圈,在下沉客厅聚会
老宅在古老的外壳下,里面是一颗很年轻的心。
因为想让室内空间更丰富有趣,我们干脆在狭长的一层空间“挖”了8平方的大坑,做了一个下沉客厅。
老广州人比较“街坊”,改造的时候,都好奇问我们,“你这是做咩?” 好方正的一个池子,他们猜是不是要养金鱼、锦鲤。
下沉之后,这个地方周围都可以安排座位,大家可以围坐在一起聊天、喝茶、聚会,多了很多可能性。一个个挨着坐,就像在户外的庭院里的感觉。
▲
洗手间临近后天井景观,四面玻璃的结构可以在
室内欣赏到白天、夜晚不同时间段的景致
改造后的老宅每个空间都有它精彩的地方。站在一楼洗手间里,你会惊讶于正面对着一棵树。下雨的时候雨水从三楼直接落到一楼,树叶是飘动的,有“泗水归堂”的意味。
住这里和住天河区的商品房完全不一样,在市区生活是很有紧张感的,老宅内的节奏很慢、很安静,不知不觉把时间忘了。
还可以听到纯广东方言的叫卖声,这在天河哪怕是越秀区都很难再听到,由远而近,然后由近而远,一声“卖烂野”,一下子回到了童年那种感觉。
▲
阳光透过趟栊门照入室内形成独有的光影
▲
一楼玄关处保留了大量岭南特色的装饰
留存老宅的岭南特色,是我们保留祖宅记忆的一种方式。
我们保留了老广州民居独有的“趟栊门”,上上下下都找不到一颗钉子,关键部位全部用榫连接,不易腐烂倒塌。现在趟栊门依然是住在老西关的孩子们的玩乐设施。
阳光好的时候照到趟栊门,再照到地面民国时期的地砖,非常有特色。
玄关保留了原先的青砖贴片,延续传统的青灰风格;把原来屋顶的瓦片、玻璃砖一块块地拆下来,重新洗刷后,再拓上去,几束阳光透过玻璃砖撒在玄关,别有一番韵味。
▲
室内保留原有的青砖、瓦片和屏风等老物件
室内木质的东西大部分都比较腐朽了,我们想尽量多留一点,但实际上打拆过程中难度很大。最后“抢救”出来两扇屏风,放在玄关作为装饰。
还留存了一些老宅内原有的小物件。80年代以前的木质插座板,小小的、圆形瓷质的电灯开关键,以前我母亲留下的收租本、租约……一张小纸条写着我借给谁住,收多少钱,盖一个小私章说明收到钱,现在看起来有种穿越的感觉。
▲
空间内放置了具有岭南风格的装饰品和
老宅内原有的插座板、开关键
这所老宅几代人住在这里,然后又搬走,来来来往往,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感情。
老宅八几年的时候,曾由国家进行代管一段时间,租给附近的老街坊,小小的、几十个平方塞下一大家族的人,一个月只收费几十块钱。
改革开放后,老宅重新私有化,我母亲还保留着只收几十块钱租金的习惯。到九十年代中期后,老宅的租户已经延续成原来老人的下一代。
▲
保留下来的房租登记簿
2000年后我们调整了租金,变为每月100块,然而不久后遇到了“下岗潮”。有的租户下了岗,有的家里有病人,我们看在眼里,就立下了一个“规矩”,如果拿得出房租我们就收,如果交不起就不收。
母亲生前一直很重视和老租户之间的关系。实际上租户们也是帮我们在看着这个房子,才能让老宅一直得以保存。钱在这里不是最重要的,可以一直延续的感情愈显珍贵。
▲
向向记录的老街区的风景
修复老宅的时候,我们请的师傅对趟栊门无从下手,隔壁的街坊就会热心地过来“指导”。没看明白,他们就会带我们去某一家的门口看。
没有想到平时都没有一起聊过天的街坊,他们会自发地走过来问我们需要帮助吗,告诉我们这个锁舌要抬高,那个杆子要垫一下……
我和先生第一次回来看老房子的时候,对面的阿婆问我是家里大姐还是妹妹,要知道收回老宅前我只有中学的时候来过一次。
▲
夫妻二人经常在老街区内散步
这个区域真的很老广,有烟火、人文气。老街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很近的。
改造完工当天,很多街坊都进来参观,诧异又旧又黑的老房子,竟然被我们改出了完全不一样的感觉。老宅可以变得这么清新、阳光,斜对门的阿婆一个劲地说“好嘢”。
现在我们不仅是慢慢爱上老宅,更是爱上了老城中的生活。
养老,向来是丁克避不开的话题。
在老宅改造中,我们也为未来养老进行了考虑,在硬装上做了预留。
现在后天井处,被改成了贯穿三层的“玻璃盒子”,增加了景观。未来当我们年纪很大活动不方便的时候,可以把它改为室内电梯间,方便上下楼。
我们也选用了一些智能家居,通过语音控制家里的电器,不用频繁地上下楼梯。
尤其在灯的照明上,在一楼能控制楼上的照明,当你在二楼也能控制下面楼梯的灯光,动动嘴就可以了。
▲
未来,后天井处的景观区域可改为室内电梯井,方便上下楼
我们已经丁克20多年了。在开始的婚姻状态中,我们并没有做“丁克”的预设,只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
我们从未后悔选择“丁克”,现在还有点“小庆幸”。当身边的朋友陆续有孩子后,就开始思考去哪里读书、怎么教育,儿子女儿结婚后又开始操劳孙辈的事情,焦虑感贯穿了他们的一生。因此在“维持原来的生活方式”和“为孩子做出改变”之间,我们选择了前者。
▲
向向的钢笔画、淡彩作品
丁克实际上是把“爱孩子”转换为“爱自己”,更加关注自己,活好当下。
钱和精力都用来投资我们自己的爱好。我喜欢画钢笔画,就可以心无旁骛地坐在那画一天,先生喜欢旅游,我们就一起走遍了几乎国内所有省份。
现在丁克养老在大家的意识中,也不再只是危机,而是从“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中抽离,更多地为自己负责。
▲
夫妻俩去各地旅游记录生活
从决定做丁克的时候,我们就开始为自己以后的养老做规划。未来我们打算将多样性的养老模式相结合。
首先考虑居家养老。老宅所在的社区医疗条件相对完善,配有家庭医生,如果有基础病也可以居家诊断。街区还有老人饭堂,也能解决未来基础生活问题。
我俩很喜欢旅游,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考虑旅居养老,去比如云南、海南的康养机构。
不过,丁克养老一定要做好可持续的资金、储备金的准备。咨询过律师后,我们在养老保险、固定资产方面都有所配置,保障每月稳定的经济收入。在老宅养老后,我们准备出租原有的商品房,作为固定资产收入,可以比较轻松地应对老年生活。
在现在的社会模式下,即使你不是丁克,走到最后实际也是老伴两个人。特别是我们70年代的人,小孩80%左右都是扎根在外地的、出国的,到头来也就两个人相互陪伴。
身边的朋友也向我们提议过大家一起“抱团养老”,离广州一小时车程、找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把房子租下来,几对老人结伴,相互照顾,一起过老年生活——这可能也是未来我们会选择的一种方式。从小玩到大的一帮人住在一起,一起慢慢变老,其实挺浪漫。
部分图片提供:一宅一物事务所
出镜人员:张媚
本文章为“一条”原创,未经允许不得删改、盗用至任何平台,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参考
海口优质屏风桌(广州又一网红打卡地即将诞生,国宝级海南黄花梨家具臻品进驻)
...术家伍炳亮先生,携带国宝级海南黄花梨家具臻品进驻“广州琶州工美港”。广州又一网红打卡地即将诞生9月27日,由广东省广轻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主办的:“2022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启动礼”在...
海口优质屏风桌(广州又一网红打卡地即将诞生,国宝级海南黄花梨家具臻品进驻)
...术家伍炳亮先生,携带国宝级海南黄花梨家具臻品进驻“广州琶州工美港”。广州又一网红打卡地即将诞生9月27日,由广东省广轻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主办的:“2022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启动礼”在...
中华文明传承5000年之久,其衣食住行从古至今的话题。屏风,中国运用最早而且发展最多样化的一类家具或装饰品,在古典中式的装修里,是最不可缺少的东西。屏风,中国传统建筑物内部挡风用的一种家具,所谓"屏其风也"。...
...家载歌行乐的宴会场景。画卷中人物众多、情节复杂,以屏风相隔的五段场景,使整个画面连贯流畅。作品中波澜壮阔的山水屏风是韩熙载的生活雅趣,更是当下的流行陈设。而画家顾闳中对屏风的多次巧用,又令古代文人的雅...
...家载歌行乐的宴会场景。画卷中人物众多、情节复杂,以屏风相隔的五段场景,使整个画面连贯流畅。作品中波澜壮阔的山水屏风是韩熙载的生活雅趣,更是当下的流行陈设。而画家顾闳中对屏风的多次巧用,又令古代文人的雅...
屏风,中国传统建筑物内部作装饰,美化,隔离,挡风用的传统家具,最早在大禹年代就已出现,《物原》就曾记载:“禹作屏”。但“屏风”一词,却始于汉代,取其“屏其风也”之意,因此定名。《三礼图》记载,『屏风之...
朝北的房子有阳光吗(“候鸟老人”的春节:有人组团养老,有人烦恼菜价房租)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孙冰|北京报道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了2.6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达1.91亿。从2022年开始,1962年前后出生的“婴儿潮”一代陆续跨进60岁门槛,这...
手部消毒器(广州市技工院校:养老陪护看书品茶也有“黑科技”)
...开、创意无限的创业创新项目,在“羊城工匠杯”2022年广州市技工院校创业创新大赛决赛中展开激烈角逐。7月15日-16日,由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广州市总工会联合主办,广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院(世界技能大赛中...
漆器彩绘小屏风(设计欣赏:香奈儿女士喜欢的东方中国风漆画屏风作品)
...朋街31号的公寓里,四处都能看见她心爱的科罗曼德漆画屏风的影子。香奈儿对东方的热爱始于18岁,她偶然进入一个中国风古董店看见一面科罗曼德漆画屏风,便自此埋下热爱的种子,屏风也成为了她的首个古董藏品。这来自...
漆器彩绘小屏风(设计欣赏:香奈儿女士喜欢的东方中国风漆画屏风作品)
...朋街31号的公寓里,四处都能看见她心爱的科罗曼德漆画屏风的影子。香奈儿对东方的热爱始于18岁,她偶然进入一个中国风古董店看见一面科罗曼德漆画屏风,便自此埋下热爱的种子,屏风也成为了她的首个古董藏品。这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