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形象设计(幼儿园设计丨从空间入手,赋予幼儿园整体性的文化氛围)

Posted

篇首语:你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也无法感动一个不爱你的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幼儿园形象设计(幼儿园设计丨从空间入手,赋予幼儿园整体性的文化氛围)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幼儿园形象设计(幼儿园设计丨从空间入手,赋予幼儿园整体性的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根基,也是一所学校优质发展内涵的体现。幼儿园校园文化是其在长时间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色文化凝聚力与感染力的综合文化。

而校园环境则是校园文化最直观的呈现,出色的校园环境创设不仅能丰富幼儿的感官体验,也能更好地宣传幼儿园的教育理念。

因此,怎样在幼儿园设计中体现校园文化,以文化内涵为基础,打造有特点、有浓厚文化氛围的幼儿园,是我们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校园文化可分为地域民俗文化与教育理念文化,基于此分类,本文选取部分典型案例,来探讨如何通过设计让文化与空间更好地交融。

“福”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既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当代中华民族最基本的精神追求。该园依托历史悠久的“福”文化古城,融古通今,创造了独具地域特色的优秀校园文化。

在设计中,我们抓住“福”文化这一主要特色,为户外场景融入许多独具创意的“福”元素,营造出浓厚的“福”文化氛围,演绎出园所的传统文化教育内涵。

园所中随处可见的葫芦形象正对应着“福禄”的谐音,微风吹动园内的彩色葫芦挂坠,好奇的幼儿抬头望去,人与场景的共鸣便即铺展成一幅静谧祥和的画卷。

在安徽砀山,百年梨树连绵不绝,形成砀山独一无二的“梨”文化。该项目中,设计师用童趣化的表现方式,将砀山优秀的地域文化与民俗文化融入户外场景中,让这杏花梨雨般的文化意境可以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设计师从砀山梨花节与砀山戏曲中提取灵感,利用栈道立面表现骑行与戏曲元素,将环梨园骑行大赛和戏曲艺术搬到园所内,用童趣化的可爱造型,让幼儿在欢快的游戏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与了解传统文化。

另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砀山蓝印花布,设计师也将其抽象为文化符号应用于园内设计中,其自带的艺术属性本就有利于幼儿的艺术启蒙,其地域文化特色也能让幼儿产生丰富的情感共鸣,实现环境教育的双赢。

该项目落址于著名的红色革命沃土南街村,拥有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独特优势,我们在户外设计中融入了丰富的红色文化元素,让红色文化精神通过环境走进幼儿内心。

将脍炙人口的革命故事“飞夺泸定桥”化作幼儿体能探索的游戏场地,以幼儿的好奇心与兴趣点为驱动,引导他们与红色文化场域进行精神交流。

蒙台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3岁。因此,要抓住幼儿在文化学习敏感期的心理特点,构建幼儿视角的红色文化的认知结构,传承红色文化基因,使幼儿能够由浅入深地产生热爱与兴趣。

成都是全球唯一具有野生大熊猫和圈养大熊猫资源的超大型城市,熊猫已然成为成都的文化地标。

校园文化,其核心是文化意义上的“在地性”,在地域文化教育中树立的特色文化价值取向,映射到本项目的设计中,则是用“看得见”的文化象征—熊猫,构建园所设计主题,以“看不见”的文化内涵渗透空间各处,增强地域文化的效用。

童话故事是学前教育的重要教育资源,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童话中的童真童趣更易于渗透到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去,让幼儿在童话氛围中自主展开学习活动。

以童话教育为核心的校园文化需要一个奇幻生动的空间,才能更好地发挥童话的知识教育与美育功效。利用童话的文化蕴涵,构建充满爱与温馨的幼儿园,以耳熟能详的儿童故事为设计主题,打造“润物细无声”的童话教育幼儿园。

相比于童话,以自然教育理念为指导的校园文化,则能让幼儿与大自然充分接触,激发出他们对自然世界一切事物的好奇感与探求热情。

自然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主题,设计师会利用自然景观设计与各种各样的户外课堂相连结,将自然界里的一花一草都化作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强化环境服务于教育的功能性。

除了童话与自然外,科学探索也是较为常见的以教育理念为指导的校园文化类型,在该项目中,园方秉承“将幼儿科学教育作为培养国家科技人才基础”的教学信念,将科学教育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即是探索,探索产生乐趣,乐趣激发兴趣。因此,设计师用充满科幻色彩的大型玩具来渲染园所的科学氛围,通过多样化的游戏形式和动线设计为幼儿创造一个充满探索乐趣的奇妙世界。

幼儿园的校园文化是其教育理念的体现,怎样在幼儿园已有的文化内涵与园所特色之上,用建筑与设计将其直观地展现出来,是园所能否脱颖而出的关键。

设计更像是讲一个故事,用简单的建筑线条勾勒出故事的大纲,用关键象征元素点明主题,再以美的蕴涵吸引人们去了解故事的全貌。

相关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