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图和立体图有什么区别和关系(技巧:三年级数学“画图”是帮助解题的好方法)
Posted
篇首语: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平面图和立体图有什么区别和关系(技巧:三年级数学“画图”是帮助解题的好方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平面图和立体图有什么区别和关系(技巧:三年级数学“画图”是帮助解题的好方法)
小学数学解题有技巧,可以根据题目内容画图,把题的条件、问题在图上标明,这样有助于我们正确审题,理解题意,从而正确解题,提高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不同的内容画不同的图。通常通过平面图、立体图、分析图、线段图、表格图和思路图等,对题目的条件、问题进行展示。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一、平面图
对于题目中条件比较抽象、不易直接根据所学知识写出答案的问题,可以借助画平面图帮助思考解题。
例1:
有两个自然数A和B,如果把A增加12,B不变,积就增加72;如果A不变,B增加12,积就增加12O,求原来两数的积。
根据题目的条件比较抽象的特点,不妨借用长方形图,把条件转化为因数与积的关系。
先画一个长方形,长表示A,宽表示B,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原来两数的积。
如图(1)所示:
根据条件把A增加12,则长延长12,B不变即宽不变,如图(2);
同样A不变即长不变,B增加12,则宽延长12,如图(3)。从图中不难找出:
原长方形的长(A)是120÷12=10
原长方形的宽(B)是72÷12=6
则两数的积为1O×6=6O
借助长方形图,弄清了题中的条件,找到了解题的关键。
例2:
一个梯形下底是上底的1.5倍,上底延长4厘米后,这个梯形就变成一个面积为6O平方厘米的平行四边形。求原来梯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根据题意画平面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
上、下底的差是4厘米,而这4厘米对应的正好是1.5-l=O.5倍。所以上底是4÷(1.5-1)=8(厘米),下底是8×1.5=12(厘米),高是6O÷12=5(厘米),则原梯形的面积是(8+12)×5÷2=5O(平方厘米)。
二、立体图
一些求积题,结合题目的内容画出立体图,这样做,使题目的内容直观、形象,有利于思考解题。
例1:
把一个正方体切成两个长方体,表面积就增加了8平方米。原来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如果只凭想象,做起来比较困难。按照题意画图,可以帮助我们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来。
按题意画立体图:
从图中不难看出,表面积增加了8平方米,实际上是增加 2个正方形的面,每个面的面积是8÷2=4(平方米)。原正方体是6个面,即表面积为4×6=24(平方米)。
例2:
用3个长3厘米、宽2厘米、高1厘米的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这个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按题意画立体图来表示,三个长方体拼成的大长方体有以下三种情况:
(l)拼成长方体的长是2×3=6(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表面积为(6×3+6×l+3×l)×2=54(平方厘米)。
(2)拼成长方体的长是3×3=9(厘米),宽2厘米,高1厘米。表面积为(9×2+9×1+2×1)×2=58(平方厘米)。
(3)拼成长方体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高是1×3=3(厘米)。表面积为(3×2+3×3+2×3)×2=42(平方厘米)。
这道题有以上三种答案,通过画图起到审题和理解题意的作用。
三、分析图
一些应用题,为了能正确审题和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可以把题目中的条件、问题的相互关系用分析图表示出来。
例1:
新华中学买来 8张桌子和几把椅子,共花了 817.6元。每张桌子价 78.5元,比每把椅子贵 62.7元,买来椅子多少把?
分析图:
(l)买椅子共花多少钱? 817.6-78.5×8=189.6元)
(2)每把椅子多少钱? 78.5-62.7=15.8(元)
(3)买来椅子多少把?189.6÷15.8=12(把)
综合算式为:(817.6-78.5×8)÷(78.5-62.7)
=189.6÷15.8
=12(把)
答:买来椅子12把。
四、线段图
一些题目条件多,条件之间关系复杂,一时难以解答。可画线段图表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
例1:
光明小学六年级毕业生比全校总人数的
还多3O人。新学期一年级新生人学36O人,这样现在比原全校总人数增加了
。求原来全校学生有多少人?
按照题意画线段图:
从图中可以清楚看出:
(360-30)人与全校人数的(
+
)相对应,求全校人数用除法计算。
列式为:
(360-30)÷(
+
)=330÷=900(人)。
例2:
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88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8小时后在距中点4千米处相遇。甲比乙速度快,甲、乙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按照题意画线段图:
从图中可以清楚看出,甲、乙8小时各行的距离,甲行全程的一半又多出 4千米,乙行全程的一半少 4千米,这样就可以求出甲、乙的速度了。
甲速:(88÷2+4)÷8=6(千米)
乙速:(88÷2-4)÷8=5(千米)
五、表格图
有些问题,通过列表不仅能分清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而且便于区分比较,起到良好的审题作用。
例1:
小明3次搬运15块砖,照这样计算,小明又搬了4次,共搬多少块砖?
根据条件、问题,列出易懂的表格,能清楚看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次
15块
又搬4次
共搬?块
从表中不难看出,又搬4次和共搬多少块,这两个数量不相对应,要先求一共搬多少次,才能求出共搬多少块,列式为:
15÷3×(3+4)=35(块)
另一种思路为,先求又搬4次搬的块数,再加上原有的块数,就是共搬的块数。列式为:
15÷3×4+15=35(块)
六、思路图
有些问题因为分析的角度不同,因此解题的思路也不同。通过画图能清楚看出解题思路,便于分析比较。
例1:
有一个伍分币、4个贰分币、8个壹分币,要拿出8分钱,一共有多少种拿法?
这道题从表面看一点也不难,但是要不重复。不遗漏地把全部拿法一一说出来也不容易,可以用枚举法把各种情况一一列举出来,把思路写出来。
五分币(1个)
1
1
贰分币(4个)
1
1
2
3
4
壹分币(8个)
1
3
6
4
2
8
拿的方法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从图表中可以清楚着出不同的拿法。此题一共有不重复的7种拿法。
从以上各例题中可看出:解题时通过画图来帮助理解题意,起到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作用。我们不妨在解题中广泛使用。
相关参考
平角是什么样(小学数学1—6年级口决定义归类,孩子必背的数学概念)
...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他们的面积。3、加法各部分的关系: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4、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5、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6、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除数=...
某服装厂计划生产一批(小学五年级数学思维专题:一般应用题(一)(二)(三))
...知识要点一般复合应用题往往是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有的已知条件是间接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叙述的方式和顺序也比较多样。因此,一般应用题没有明显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可循。解答一般应用题时...
...是结合孩子熟悉的事例来讲。比如乘车、分糖果之类。低年级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而数学是一门比较注重抽象的学科,在初学一些知识点的时候,结合易于理解的事例来讲解,效果会比较好一些。3、第三,画图帮助思...
幼儿数学特色课(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百泉小学一年级数学特色作业)
...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孩子们的空间思维能力,百泉小学一年级数学组老师结合课程《认识图形》所学内容,精心设计了实践作业。在《认识图形》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四种立体图形,并且可以只指...
平年的上半年比下半年少多少(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知识点复习)
...指向北,另一端永远指向南。5、在描述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的时候,一定要清楚正方向在哪里,还有以谁为主。6、看简单路线图的方法: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
1、二年级学习思维数学是有用的,思维数学包含了发散思维、收敛思维、换元思维、反向思维、逆向思维、逻辑思维、空间思维、立体思维等二十几种思维方式。通过学习思维数学,可以帮助孩子开拓思路,提高思维能力,进...
把一个长4分米宽3分米(小学三升四年级数学应用题练习,暑假练起来)
小学三升四年级数学应用题练习,暑假练起来三升四应用题练习1.超市购进700瓶洗手液,先卖出92瓶,余下的4天卖完,余下的每天卖出多少瓶?2.同学们比赛跳绳,小细跳了306下,是小霞跳的数量的3倍,小霞跳了多少下?3.小明...
三年级数学学的内容如下:上册:1、测量(长度单位及质量单位)2、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3、四边形4、有余数的除法5、时、分、秒6、多位数乘一位数7、分数的初步认识8、可能性9、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与组合问题)下...
沟通按顺序进行分类(备课A1-3三上《集合》“一课研究”,一起学习)
...数概念中的一一对应;数运算中并集和差集;概念之间的关系等。学生在三年级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对分类的思想方法非常熟悉,但对于用集合思想和维恩图的应用是陌生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材编...
1、基础知识方面。以新课标的要求为准,归纳整理课本上的知识点,重点标记难点,在课堂提问、习题训练、作业布置上适当安排相关内容。2.数学思维方面。鼓励他们从采用多种方法、多种思路解决数学问题,多想想与众不同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