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瓢粒保存方法(驻村书记磨坏29条轮胎的“老伙计”成了展品)

Posted

篇首语: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干瓢粒保存方法(驻村书记磨坏29条轮胎的“老伙计”成了展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干瓢粒保存方法(驻村书记磨坏29条轮胎的“老伙计”成了展品)

在广西脱贫攻坚成就展上,一辆银灰色的小汽车停靠在碎石铺成的展台上,车旁堆放着几摞破损的轮胎。

这辆汽车的主人——曾任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八好村驻村第一书记的韦德王,无言地凝视着曾经的“老战友、老伙计”,驻村3年的一幕幕涌上心头。2018年4月,韦德王赴八好村任驻村第一书记,2021年5月离任。3年来,他和他那摞破损的轮胎共同推动了这个“极贫角落”的脱贫。

29条坏轮胎

大化瑶族自治县曾是广西深度贫困县之一,缺土、缺水,石山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的90%,“千山万弄行路难,云梯架在绝壁上”曾是当地的真实写照。而板升乡八好村,就深藏在连绵石山的深处。这里土壤贫瘠、生态环境脆弱,群众世世代代在“碗一块、瓢一块”的山窝石缝地种玉米。

2018年4月的一天,新任八好村驻村第一书记的韦德王开着自己的小汽车从县城出发,经过近5个小时的颠簸后,来到了八好村村委所在地。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八好村的艰苦程度还是远远超乎这个在大石山区里长大的壮族汉子的想象。

当时通到八好村的路只修到村委所在地,全村23个屯还有16个没有通公路。村委不通水、不通电话线,也没有手机信号。为找到手机信号,方便和外界联系,韦德王只好借住在离村委几里路外的一户村民家中,平日里喝的是储存在水柜里的雨水。

驻村才1个多月,韦德王就磨坏了第一条轮胎。他开着车沿着崎岖的砂石路走访贫困户,一路尘土飞扬,车辆随着路上大小不一的石块上下颠簸。半路上,沾满砂石的轮胎被冒尖的石头划破了一道口子,还没回到村委,一条轮胎就漏了气。韦德王当时有些不知所措,“之前换胎都是直接寄送修理厂的,那次我只能摸索着自己换。”第一次在路上换胎,他用了两个小时。

八好村的“八好”,是当地瑶语“爬要”的谐音,意指当地村民出门靠爬坡。“出门靠走、通讯靠吼、运输不是马驮就是背篓”曾是八好村村民们生活的常态。地处广西大石山区,恶劣的自然条件让八好村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94.5%。

“当时很多公路没有修通,每次下屯要先开到车辆无法通过的地方,然后再步行到屯里。”韦德王回忆道。在石漠化山区的小路上,高低不平的黑色石块盘踞其中,需要一边爬坡一边保持平衡。韦德王说,从村委到村里最远的一个屯,步行要近4个小时。

有路的地方,车也一样难走。爬几个坡,车辆就熄火;打滑磕到锋利的石头,轮胎就罢工。为了节约下屯路上的时间,施工队刚开辟出一段砂石路,他就把车开到路的尽头,然后步行。在这种路上开车,如果遇到陡坡,需要提前关闭空调,然后挂低挡猛踩油门进行“冲坡”,砂石与轮胎摩擦和碎石敲击车身发出巨大的响声,回荡在山谷之中。

在八好村层叠蜿蜒的山路中,韦德王开着他的灰色小汽车穿行了3年,走了7万多公里路,换了29条轮胎。

韦德王的这辆汽车载着他走访过每一个贫困户,也帮忙运输过修路的物资、建房的材料,破损的轮胎随着他驾驶的公里数不断增加,而他的换胎技术也日益娴熟。“换第29个轮胎的时候,我只用了15分钟。”韦德王有些骄傲。

韦德王也经历过在黑夜里换胎。有一次在给群众运送应急物资的途中,天已经全黑,他和同事缓慢小心地行驶,却还是磕到了路上的石头。经验已经十分丰富的韦德王意识到,轮胎漏气了。没有路灯,月亮也躲在乌云里,同事的手机电筒成了唯一的光源。韦德王在微弱的光线下找轮胎支撑点、架起千斤顶、再换上备胎。“那个时候因为太暗看不清楚,换胎的每个动作都比平时艰难。”韦德王回忆道。

时过境迁,在广西脱贫攻坚成就展上,韦德王再一次与曾风雨相伴的“老伙计”相遇。他感慨万千:“看到它就想起以前的艰难岁月。”

修路,曾是韦德王和同事们面前的一大难题。修路的过程中,韦德王要开着这辆车一遍遍往返于各村屯之间协调人员、设备、物资、水源等。遇到土地纠纷、群众观念陈旧等阻碍时,韦德王要一次次登门做思想工作。

但是最难的,还是来自大自然的挑战。

大石山连绵起伏,在仅能容纳几人的山顶上修路,两边都是几百米深的悬崖。这很考验施工队的技术,更考验他们的胆量。韦德王回忆,因为开路太难,施工老板屡次打退堂鼓。“有一条通屯路虽然只有2公里左右,但是真正修好花了近3年的时间。”韦德王说,“只是为这一条路,我的车就报废了6条轮胎。”

修路要经过山顶,无法依靠挖掘机开路,爆破又可能形成新的悬崖,只能用钩机和人工开凿交替进行。于是,人工取代了部分机械,村民们也加入修路的队伍。有的村民身强力壮,跟着拿起了电钻、扛起了锄头;有的村民力所能及地帮忙抬设备、搅拌水泥砂石;还有的村民带来茶水和瓜果做好后勤保障……一条条盘绕在悬崖峭壁间的公路,在干部群众热火朝天的协作中被修通。

如今,八好村的23个屯全部通路,村民们实现了“屯屯通公路”的梦想,“肩挑背驮”的生活方式彻底成为历史。

“一个都不能少”

韦德王用“翻天覆地”来形容这3年八好村的变化。“刚来的几个月很想哭,但是知道哭也解决不了问题。”韦德王回忆道。当时全村有300多户还没有脱贫,村民们居住的还是木瓦房,它们零星散落在大石山里的各个角落。

一本100页的《八好村脱贫攻坚图册》记录下这个村庄曾经的贫穷,图片上清晰标注着全村437户的位置、村民的信息和扶贫的资料。韦德王的那本图册,封面已经脱落,边角已经磨损、卷边。书页被频繁翻动着,八好村也随之巨变。

“制作这本图册很不容易,”韦德王说,“地图上必须出现全村所有的农户,一个都不能少。”为了这本“一个都不能少”的图册,韦德王费尽了心思。

没有无人机、请不起专业团队,韦德王就和村干部们挨家挨户地去拍照记录。白天上山拍照,晚上加班加点制作图片。在阳光与灯火交错的日日夜夜,韦德王与贫困赛跑。“ 2019年1月,这本图册终于制作完成,整整跑了大半年的时间。”韦德王回忆道。

有了这本图册,韦德王心里更有底了。如今,图册上的一个个木瓦房已经被水泥房取代。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阶段,大化县委县政府要求2020年5月底完成八好村危房改造和家庭水柜建设。然而,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八好村原本的计划,为按时完成建设任务,八好村需在两个月内完成127户危房改造和148座家庭水柜的建设。

韦德王在一天里要开着车往返村屯好几次,“那时候压力说不出的大,施工条件差、材料缺口大,每个问题都很急迫。”

为解决建房材料短缺的问题,韦德王想了很多办法。从县城运输材料,但是尚未修通的道路满足不了;就地建砖厂,却没有充足的水源;大量爆破开凿大山,当地的电力水力又跟不上……最后,他和村干部们决定向其他乡镇借运输队搬运建材。“当时我们每天出动20多辆运输车,大家都很拼,不分白天黑夜地调用原材料。”八好村的夜晚,被这些运输车照得灯火通明。

紧要关头又遇暴雨,一段新修的通屯路被冲垮。于是,韦德王带领着村里的党员干部群众用蚂蚁搬家的方式,一砖一瓦地徒手搬运。各级挂点干部、驻村队员、村“两委”干部等组成党员突击队,和从外乡镇聘请的临时施工队同时进驻八好村。铁锤声、电钻声、车辆鸣笛等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奏出了一首雄心征服崇山峻岭的交响曲。

2020年6月中旬,八好村完成了全部危房改造和家庭水柜建设任务。2020年11月,八好村正式退出贫困村序列。

“八好更好”

2020年10月,在八好村“千羊万鸡”产业分红大会上,韦德王问村民们:“现在你们觉得‘八好’好不好?”台下的村民们用掌声热切回应着他。在这场大会上,村民们第一次领到了分红,拿到了入股“千羊万鸡”产业的分成。

路修通了,水引来了,危房改造即将完工,韦德王筹划起村里的产业。从初建到分红,半年时间里,“千羊万鸡”养殖场里的羊从1000头增加到2000多头,300多户村民分红19.5万元,集体经济实现了从0到11万元的跨越。

村民蒙英张一家8口住在近180平方米的水泥房中,干净的自来水从水龙头里汩汩流出。新家宽敞明亮,让人难以想象两年前他住的老房子还没有通电,还得依靠煤油灯照明。“之前住在山里独门独户的木瓦房,因为离山泉水近,挑水还算方便,但是现在在自己家里就有源源不断的自来水了!”蒙英张说。

研下屯脱贫户罗桂英的新家坐落在公路旁边,门口的硬化路一直绵延到山下,两层水泥房紧紧倚靠着背后的山体,仿佛是大山的延伸。这间100多平方米的房子,罗桂英一家建了3年。他们自己动手,用钩机开凿公路旁的大山,用一块块石头和砖头垒新房、砌水柜。经年累月中,一座两层火柴盒状的水泥房在大山和公路之间拔地而起。韦德王说:“我很佩服他们家,不等、不要、不靠,在政策的支持和村干部们的协调下,凭借着自己的双手改善生活。”

在八好村,每家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脱贫故事。木瓦房变成了砖房,屯级路从只有一条变成了“每一条”,贫困户的医疗报销有保障,每家每户的家庭水柜旁还有从红水河引来的自来水。八好村支书蒙任光说,没有脱贫攻坚就没有八好村的现在。

原来一直陪伴韦德王的小汽车进了展览馆后,他又买了一辆同款汽车。开着车行驶在绵延曲折的盘山路上,硬化路不会再像过去走砂石路那样留下车辙。但是过去3年脱贫攻坚路上的那一条条车辙,却烙在了韦德王心中。

今年5月结束驻村工作的韦德王,有时候会去展览馆看看他那个满是风霜的“老战友”。他饱含深情地说:“是党员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才有了八好村的今天。也是因为有了全国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基层干部、驻村队员,才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记者黄浩铭、王悦阳)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相关参考

干瓢粒生产(在略阳,有一种乡愁叫瓢儿,西安人,走带你摘瓢儿)

略阳的小伙伴们童年记忆里总有这样一个场景:春末夏初,蓝天白云下,绿色的山坡上,漫山遍野的瓢儿......每年的四月底五月初,在略阳山区,有一种家喻户晓的野生水果,漫山遍野的生长。如果你问我这是什么,我会告诉你...

我没有伸出援手去帮助(威海一姜农20多万斤大姜滞销,驻村书记呼吁各界伸援手)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李英豪王欣婷“我家有大约20万斤姜还储存在姜窖里,要是雨季来了还卖不出去的话,可能就都烂在里面了,一点儿收成都没有。”威海市临港区蔄山镇西道头村的姜农周德祥在自家田埂上满脸愁容得对...

永发轮胎(泗洪县委书记杨云峰)

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今年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开晒啦全市各级党组织书记通过晒目标、晒举措、晒成效、晒感悟接受基层党员群众监督评议“百名书记晒项目”之全面推进“支部擂台赛项目”强村行动泗洪县委书记杨云峰为进...

干瓢段(我说陆河|戽鱼子)

戽鱼子,是许多客家人少年时代常做的一种趣事,成长在农村的客家人,小时候大多做过这事。戽(读hù)是一个动词,指的是用戽斗勺水。戽斗是旧时一种取水灌田的农具,形状像斗,两边有绳,由两人拉绳牵斗取水。客家人...

干瓢出口(乡村美食——爆米花( 张启荣))

闲来无事,逛于集市,忽听“嘭”的一声巨响,不由心中一震,急忙转身,循声望去,只见一团蘑菇云似的白色烟雾腾空而起,弥漫空中。须臾,“烟”消“云”散,一对年龄七十上下的老夫妇佝偻的身影,从“烟雾”中显现出...

干瓢商(手机“黑卡”禁而不绝 电信诈骗源头祸首难打)

手机卡和物联网卡管理仍存重大薄弱环节2019年9月,云南警方从一起婚恋诈骗案件顺藤摸瓜,在公安部指挥下以“生态打击”方式深挖深查,成功侦破“3·15”网络黑灰产业生态链专案,一举摧毁了一个售卖卡号、注册账号、实...

潍坊打井队(打出乡村致富“希望井”——记潍坊职院驻村“第一书记”群体)

...刘文强高兴地说。今年初,戴家埠村在潍坊职业学院选派驻村“第一书记”的带领下,依托生态峡山有机农产品基地的优势,大力发展“公司+合作社”经营模式,彻底解决了农民最担心的种植技术和销售难题,蹚出了一条致富...

潍坊打井队(打出乡村致富“希望井”——记潍坊职院驻村“第一书记”群体)

...刘文强高兴地说。今年初,戴家埠村在潍坊职业学院选派驻村“第一书记”的带领下,依托生态峡山有机农产品基地的优势,大力发展“公司+合作社”经营模式,彻底解决了农民最担心的种植技术和销售难题,蹚出了一条致富...

干瓢段生产(火瓢牛肉 选择的邱北干辣椒 做出来香味确实浓郁)

火瓢牛肉步骤1:炒火锅底料我们店的火瓢牛肉火锅是麻辣味的:1.加工辣椒选择的邱北干辣椒,取5千克干辣椒放入水中煮软,捞出控水,放入绞肉机内绞成蓉,即成糍粑辣椒。2.炒制底料锅内放入牛油10千克,小火烧至牛油融化...

潍坊干瓢(山东滨州 邹平县 博兴县 潍坊 安丘人方言土话,你还记得吗?)

唉吆佛---表示疼痛不龙锅---没时间棒槌子---玉米床子——-板凳不值当地---不值得不甚不离---差不多不计---不好苍洋---苍蝇柳---滑动草机---烦了粗拉---粗糙猜寐---猜谜语土蜇子(促织子)---蟋蟀长虫---蛇荡悠---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