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电急救方法-宝宝触电怎么办
Posted 急救
篇首语:勤奋就是成功之母。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触电急救方法-宝宝触电怎么办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触电急救方法-宝宝触电怎么办
电灯或其它家用电器的电线如受潮或破损,要及时检修或更换;为了保险,应将电源插头用绝缘胶布等固定。
触电急救方法-宝宝触电怎么办
触电急救方法
随着家中电器的频繁使用,触电事故时有发生。如果我们遇到触电事故时,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呢?
首先,应该使人体和带电体分离。具体的做法有:
1、关掉总电源,拉开闸刀开关或拔掉融断器。
2、如果是家用电器引起的触电,可拔掉插头。
3、使用有绝缘柄的电工钳,将电线切断。
4、用绝缘物从带电体上拉开触电者。
当现场救护当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如果神志清醒,使其安静休息;如果严重灼伤,应送医院诊治。如果触电者神志昏迷,但还有心跳呼吸,应该将触电者仰卧,解开衣服,以利呼吸;周围的空气要流通,要严密观察,并迅速请医生前来诊治或送医院检查治疗。如果触电者呼吸停止,心脏暂时停止跳动,但尚未真正死亡,要迅速对其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如下:
将触电者仰卧在木板或硬地上,解开领口、裤带,使其头部尽量后仰,鼻孔朝天,使舌根不致阻塞气道。再用手搿开其嘴,取出口腔里的假牙、呕吐物、粘液等,畅通气道。然后,一只手托起他的下颌,另一只手捏紧其鼻子,人工呼吸约2s,使被救者胸部扩张;接着放松口、鼻,使其胸部自然缩回,呼气约3s。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吹气约12次。如果无法把触电者的口张开,则改用口对鼻人工呼吸法。此时,吹气压力应稍大,时间也稍长,以利空气进入肺内。如果触电者是儿童,则只可小口吹气,以免使其肺部受损。
宝宝触电怎么办
宝宝活泼好动,对周围的事物都很是好奇,喜欢玩电线、插头、开关等可能引发触电的东西,若是不小心引发了触电,妈妈们应该怎么急救?
首先要立即切断电源,切断电源的方法是指关闭电源开关、拉闸、拔去插销。然后用不导电物体,如干燥的木棒、竹竿、扁担、塑料棒、皮带、扫帚把、椅背或绳子等尽快使宝宝脱离电源,急救者一定要注意救护的方式方法,防止自身触电。然后让宝宝就地平躺,仔细检查身体,暂时不要让宝宝起身走动,防止继发休克或心衰。
如果宝宝呼吸停止、心跳存在,应将患儿就地放平,解松衣扣,做人工呼吸。也可以掐人中、十宣(即十个手指尖)、涌泉等穴。如果宝宝心跳停止,呼吸存在,应立即做胸外心脏按压。
如果宝宝呼吸心跳均停止,则应在人工呼吸的同时施行胸外心脏按压,施行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以1∶5的比例进行,也就是人工呼吸做1次,心脏按压5次。抢救一定要坚持到底。在急救的过程中,不宜移动患儿,如果确实需要移动,除了让患儿平躺在平板担架上以外,还应该继续抢救,中断时间不能超过30秒,直至到医院。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也应该密切关注宝宝的病情变化。
如何预防宝宝触电
电常常被比喻成“电老虎”,在孩子眼中,老虎是很厉害很可怕的角色。但是由于宝宝缺乏安全意识,所以孩子触电事件仍是宝宝意外伤害中的常客。
随着家用电器类产品日益增多,父母应格外关注用电安全,教育宝宝懂得电对人体的危害,不要用手去接触插头、灯头,不要把充电器等与电有关的物品当作玩具。在教育的同时,更要考虑到儿童自保意识和能力仍然很低的特点,从硬件设施上着手,消除用电安全隐患。
1、选购电源插座、接线板时,要尽量选择带有多重开关并带保险装置的,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了带有防止儿童误触的相关产品。
2、将铁丝、刀剪等可以导电的物品放到儿童不易够取的地方;不要把毛巾、衣物等搭在电线上。
3、儿童房内的电器不宜多,尤其是年龄较小儿童的房内,电器更不宜多;应避免使用落地电器,防止儿童绊倒后发生触电事故。
4、电灯或其它家用电器的电线如受潮或破损,要及时检修或更换;为了保险,应将电源插头用绝缘胶布等固定。
5、无论何种设计的电源插头、插座、充电器等均要置于儿童摸不到、够不着的地方。
6、调试、维修电器时不要让儿童在现场,避免其模仿。
宝宝可以用热水袋吗
宝宝可以用热水袋吗
电热水袋只需要插电,不需要很久就会暖起来,所以很多人喜欢使用方便的电热水袋。那么,宝宝能用电热水袋吗?
宝宝最好不要使用电热水袋。电热水袋在使用中可能线路老化,容易触电,还可能出现爆炸等类似事故。如果真的要使用电热水袋,那要注意一下事项:
1、电热水袋在充电时,如果发现袋身明显涨起,说明袋内有剩余空气,应先切断电源,再拔下袋身插头,取下注水口处的排气囊,将袋内空气排净,直到注水口有水溢出,不然电热水袋在充电的时候很容易爆炸对人体造成伤害
2、要注意产品质量。目前市面上热水袋、暖宝宝花色品种繁多,市民选购时不能只图价廉、美观,一定要在正规场所购买。买充电热水袋时要看清楚说明书,注意是否有自动断电功能等。购买后保留发票以备万一。千万不要在小摊小贩处购买三无产品,其质量无保证,易爆裂致烫伤,且索赔无门。
3、不要把电热水袋整夜置于被窝内,而应在睡前将被窝焐热,睡时取出。若一定要整夜使用热水袋,也注意将其用毛巾等包裹后再使用,不要直接接触皮肤,与宝宝保持10厘米以上的距离,且不能因为翻身等缘故挤压热水袋。但是毕竟宝宝对热和痛的感觉迟钝,且不会表达,还是需要更加小心。
4、使用电热水袋时,注意检查热水袋是否完整不漏水,充电的时候不时晃动袋子一边加热均匀,不要使用年代较久远的电热水袋。
5、提前放入被窝:妈妈们可以选择先用热水袋暖好了被窝,再把宝宝放进去,而热水袋要用毛巾或者布包好放在一边,不要直接贴着宝宝,与宝宝皮肤直接接触,以免低温烫伤。
6、注意温度:宝宝的皮肤非常细致娇嫩,是很容易烫伤的。所以,妈妈在为宝宝准备热水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热水袋的温度,不能按照成年人的标准,这样很容易会烫伤宝宝。
宝宝冬天用热水袋的注意事项
1、如果要用,一定要使用质量过关,防爆、防烫的产品。
2、要经常观察宝宝的情况,以免宝宝烫伤了还不知道。如果皮肤一旦出现发红、发白、水肿、水疱、脱皮等现象,即意味着有可能发生了低温烫伤,这种情况下第一时间采用冷敷的办法是最有效的。如果出现大面积烫伤时,则要立即去医院进行诊治。
3、在给宝宝使用不插电的热水袋的时候,可以用毛巾或者衣物包裹住热水袋,避免宝宝的皮肤直接接触热水袋而意外烫伤。
宝宝用取暖物品的注意事项
宝宝的皮肤非常细嫩脆弱,在使用取暖器材的时候如果一有不慎就可能手上,让我们来看看宝宝用取暖物品的注意事项吧!
1、宝宝皮肤细嫩,最好不要使用贴身类的取暖器,尤其是暖宝宝等,这些取暖物品容易形成低温烫伤,对于襁褓中的宝宝来说,他们的皮肤对低温不敏感,而且不会表达,父母很容易忽视险情。
2、最好不要使用充电取暖的设备。比如电热毯、充电热水袋。首先,这些充电设备可能线路老化,容易触电;还可能出现爆炸等类似事故。
3、热水袋是冬季里经常使用的保暖用具,尤其是体弱多病和刚出生的小宝宝,如果室温过低或宝宝体温迟迟不升,可考虑使用热水袋升温。在使用中应掌握两个要点,一是水温不宜太高,一般以50℃~70℃为宜,二是不能直接接触皮肤,应用毛巾、绒布等包好,使用前检查下是否漏水,使用中经常查看宝宝的皮肤是否发红,以防止烫伤的发生。
4、最有效的取暖方式就是物理保温,比如给宝宝穿棉质柔软的衣服,在冬季适当增加宝宝的运动量,让既增强了孩子的体魄,又通过运动中让宝宝感到温暖。如果太冷,还可以开空调,调整整个屋子的温度。总之,尽量少让宝宝直接接触发热体。
相关参考
下面介绍几款常见的意外损伤,来保护自己的孩子。 1、突然窒息:多因严重的触电、撞伤、摔伤、头部震伤、火场烟呛或溺水所致。无论何种原因,此时首先应抢救窒息。窒息就是呼吸停止,小儿昏迷,面色青紫或苍白
孩子出现感冒是一件非常常见的事情,有时候如果感冒的时候无法及时进行治疗的话,会非常容易导致喉咙出现痰液的情况,会导致孩子喉咙异物感严重,说话声音沙哑等情况的出现,因此需要我们的调节,到底要怎么办可以对
孩子出现感冒是一件非常常见的事情,有时候如果感冒的时候无法及时进行治疗的话,会非常容易导致喉咙出现痰液的情况,会导致孩子喉咙异物感严重,说话声音沙哑等情况的出现,因此需要我们的调节,到底要怎么办可以对
儿童噎食急救误区有哪些 当宝宝噎食时,很多妈妈第一反应是喂水、拍背,但这是错误做法!在宝宝噎食后的“黄金5分钟”内,妈妈必须避免以下4个误区。 一、猛拍宝宝后背 宝宝噎食后
如果让父母们投票宝宝身上最烦人的疾病,相信所有的家长都会选择湿疹,毕竟湿疹这个烦人精可以说是宝妈界的眼中钉肉中刺,看着宝宝痒痒的难受,父母们也很心疼,而且婴儿湿疹经常会出现在宝宝发病后的1-3个月,这
我们都知道抽筋是疼的,当然了这是对于成人来说的,可是对孩子来说抽筋更是比较痛苦难受的,并且是比较的危险的,很多时候孩子在发烧以后或者发烧到一定的程度,有的宝宝就会抽筋,这对我们来说是比较的担心的,因为
...的孩子有一部分发烧时还会抽动,那么宝宝发烧抽搐怎么急救呢?小儿一旦发生抽搐,家长不要惊慌,立即让小儿平卧在床上。如小儿发高烧,应解开衣服,用毛巾浸冷水敷在前额部,并用指
很多宝宝应该都出现过鼻子呛奶的情况,宝宝鼻子呛奶后一定要及时的处理,才能更好的为宝宝争取抢救时间,如果因为呛奶而造成宝宝严重窒息,完全不能呼吸,宝宝几乎没有入院急救的机会,家长只能争分夺秒立即抢救。那
儿童噎食急救误区有哪些 当宝宝噎食时,很多妈妈第一反应是喂水、拍背,但这是错误做法!在宝宝噎食后的“黄金5分钟”内,妈妈必须避免以下4个误区。 一、猛拍宝宝后背 宝宝噎食后,有的妈妈习惯性去拍打宝宝的...
宝宝吃饭的时候被噎住是很常见的事情,对这一点千万不能忽略,因为孩子的咀嚼和吞咽功能还不是很强大因此容易噎食,那导致噎食的原因是什么?孩子出现噎食该如何应对?想要了解这些常识,还是跟着小编的小编一起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