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坎调顺网龙是哪儿的民俗吗?赤坎调顺网龙介绍
Posted
篇首语: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赤坎调顺网龙是哪儿的民俗吗?赤坎调顺网龙介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赤坎调顺网龙是哪儿的民俗吗?赤坎调顺网龙介绍
赤坎调顺网龙是广东湛江赤坎区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调顺网龙是湛江赤坎区调顺岛村世代相传的一种舞龙艺术,自明建文初起至今已有六百年历史,作为中华龙舞大家族中的一员,有其别具一格的演绎文化。
网龙的造型扎作与舞动技艺,独具与其它龙舞的相异之处。龙体采用众村民热心捐送的废旧渔网、绳缆与竹木,草叶编织扎作而成。意喻“集百舟田野之网草,呈百家村民之祈愿。”网龙的传统制作采用麻网、竹木、草叶、绳缆等原材料,经绘图、扎架、编织、连接、贴朴、合成等项工序,即先用竹篾为龙头、龙尾、龙角(现时多为鹿角)扎架,取经染色的稻草、厚纸贴朴龙腮、龙鼻、下颌,细麻做须,木球作龙眼,竹板雕作龙牙,绳缆拥扎龙脊骨架,渔网拼接相连作龙身,大块椰叶、莞草编扎龙尾,并在篾笼中间插竹杆作龙把,传统大网龙长25-30米,小网龙长15-20米,约9-15个把位。现时网龙扎作保留传统的基本特色,增加塑管,金属、尼龙、铁线、彩带、金泊、亮片、响铃等材料。长度改为20米,设9个把位。重量减至三十多斤,更轻巧,亮丽。
网龙于每年农历正月初十“年例”表演,以崇神祭祖,祈福纳祥,驱邪消灾,娱民喜庆为宗旨,主体内容为开光重合,套路技艺,表演类型和伴奏击乐几个方面。网龙的传统套路较为简单,以自编为主,如举龙三叩首,跳步0头,双龙出海、四龙争珠、戏水逐波、脱衣磨鳞、卧地双摆、行走游龙等。网龙的现代套路则吸取各种龙舞的套路技艺,参照国际规范的竞技要求,增加难度技巧。主要有:首尾穿换,卧龙跳跃,靠背扯旗,横移跳步,缠头起伏,曲线行进,伏地快摆,顺逆腾跃,站肩高塔,高爆莲花、盘龙环旋、八字游动、螺旋转换及龙门造型、龙舟造型、组字造型等。
村中的老人回忆,古时舞网龙还特制一条黑色的邪龙,意欲兴风作浪、危害人间,幸得众龙警觉,奋力围攻,终将黑龙驱逐。黑龙外形丑恶,遭人唾骂。于是,便有了:个个争相舞网龙,无人愿意“摆乌龙”的笑谈。网龙舞动不局限于宽阔的场地,可行村过巷,穿走田野,又可登船上筏,下水游滩。享有“水陆蛟龙”之誉。深受村民喜爱。调顺村亦值此名声传播,日后的婚嫁迎娶,外姓融入,渔农物产与村民生活日渐改善提高。
调顺网龙源于民间,传自民众,自明永乐三年(1405年)起,经宣德、万历、天启至清康熙(1663年),嘉庆、咸丰、光绪到民国初年(1912年),不断发扬光大,丰富提升。经朝代更迭,历战乱苍桑且百年兴盛,彰显其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与张扬力,是龙舞文化的艺术奇葩和珍贵厚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研究龙舞文化与民俗信仰的一份珍贵资料。调顺网龙始于明,兴于清,盛于当代。曾自解放初期尘封五十多年后,于2005年首届调顺村农民文化节上复出舞动,荣获市、省、全国、国际赛事与展演的多个奖项。
调顺网龙2012年被列入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关参考
调顺草龙舞是广东湛江赤坎区的民俗
调顺草龙舞是广东湛江赤坎区的民俗
大赤坎明火叉烧烧排骨是哪儿的民俗吗?大赤坎明火叉烧烧排骨介绍
大赤坎明火叉烧烧排骨是广东珠海斗门区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赤坎明火叉烧烧排骨是哪儿的民俗吗?大赤坎明火叉烧烧排骨介绍
大赤坎明火叉烧烧排骨是广东珠海斗门区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章湾村簕古龙是广东湛江赤坎区的民俗
文章湾村簕古龙是广东湛江赤坎区的民俗
花环龙是广东梅州大埔县的民俗
风羽龙是江苏无锡惠山区的民俗
花环龙是广东梅州大埔县的民俗
风羽龙是江苏无锡惠山区的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