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撵刘秀的传说是哪儿的民俗吗?王莽撵刘秀的传说介绍
Posted
篇首语:人间有三愿,一愿识尽世间好人,二愿读尽世间好书,三愿看尽世间好风光。人间最美四月天,祝你三愿皆有所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王莽撵刘秀的传说是哪儿的民俗吗?王莽撵刘秀的传说介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王莽撵刘秀的传说是哪儿的民俗吗?王莽撵刘秀的传说介绍
王莽撵刘秀的传说是河南三门峡灵宝市的民俗
在河南省灵宝市故县镇河西村的汉山里,流传着王莽撵刘秀的传说。
相传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后,横征暴敛,诛杀忠良,他的种种倒行逆施,遭到汉室后裔刘秀的坚决反对。王莽为了消除隐患,便诏见刘秀,准备加害于他。
刘秀闻讯后,骑着一匹白马,连夜出逃。王莽带兵紧随其后,穷追不舍。眼看追兵就要赶到,刘秀便勒转马头向南一拐,沿着枣香河逆流而上,躲进了郁郁葱葱的喊山之中。经过传奇般的围追堵截和拼死躲逃,终于躲过了这场劫难。刘秀登基后,建立了东汉王朝,为了感念喊山的救驾之功,亲自下令,诏封喊山为汉山,意寓汉室之山也。
刘秀的这场传奇遭遇,在茫茫的汉山之中,留下了无数的传说故事和历史印记,一直被后来的人们所津津乐道。
相传这条路就是当年刘秀逃难的路,后人叫刘秀路,这石糟就是当年刘秀饮马的槽。
这道沟岔叫马蹄岔,因这个硕大的马蹄印而得名。相传这是大白马在情急之中,凌空一跃,跨过沟壑而踩下的脚印,一直到现在,仍清晰可辨。
这眼泉水当地人称它为马刨泉。相传是当年刘秀饥渴难耐时,大白马一阵四蹄乱刨,刨出了这眼泉水。因为是神泉,所以,遇旱不枯,遇涝不盈,四季常流。
这条沟岔名叫老鸦岔,海拔2413.8米,是河南省境内的最高峰。它的名字也与刘秀息息相关。相传,当时刘秀被王莽围困在丛山峻岭之中,又值大雾弥漫。有一只乌鸦在刘秀头顶盘旋翱翔,为刘秀指引方向,使他很快突出了重围。因为当地人称乌鸦为老鸦,这道沟岔也自然而然地被称为了老鸦岔。
斗转星移,寒暑更迭。王莽撵刘秀的传说故事和历史印痕在岁月的长河中被人们不断演绎着,人们怀着对神灵的虔诚和对英雄的崇敬,在汉山沿途不足50平方公里的山岭沟壑中,修起了数十座寺庙道观,形成了“七寺八庵九道观,四十里竹林不见天”的人文景观。使这座名山成为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宗教圣地而声名雀起,闻名遐迩。
汉唐以来,汉山景区游人如织,而王莽撵刘秀的传说故事,也被五湖四海的香客们口碑相传而名播天下。
汉山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与刘秀避难有关的地名、沟名、山名、水名。因此,王莽撵刘秀的传说故事在秦、晋、豫广为流传。
由于历史久远,时代变迁,长久以来享有盛誉的“七寺八庵九道观,四十里竹林不见天”的景观,多巳损毁,能详说细讲汉山传说的人大都年岁已高,因而关于王莽撵刘秀的传说面临濒危的境地。
改革开放以来,勤劳智慧的河西人用心血和汗水彻底改变了家乡的面貌,使这个小山村成为闻名全国的小康村。近几年来,河西村两委多次组织村中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进行座谈,抢救性搜集整理王莽撵刘秀的传说故事,并请有关专家学者来指导工作,他们决心挖掘、整理王莽撵刘秀的传说这一民间传统文化,通过出版书籍、拍摄影视作品、编写乡土教材等多种形式,弘扬这一独特的地方传统文化,使王莽撵刘秀的传说故事世代相传,他们还将加快汉山的开发步伐,兴办以汉山为品牌的文化产业,为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建设三个文明,构造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相关参考
石家庄“王莽赶刘秀”的传说是哪儿的民俗吗?石家庄“王莽赶刘秀”的传说介绍
石家庄“王莽赶刘秀”的传说是河北石家庄长安区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石家庄“王莽赶刘秀”的传说是哪儿的民俗吗?石家庄“王莽赶刘秀”的传说介绍
石家庄“王莽赶刘秀”的传说是河北石家庄长安区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果你留心的话,每棵桑树的躯干部,都有一条裂缝,民间俗称“气破肚”。传说是汉光武刘秀皇帝气的。西汉末年王莽篡位,为了消除后患,派大兵追杀刘秀。刘秀跑出京城,逃呀逃,眼看就要被追
如果你留心的话,每棵桑树的躯干部,都有一条裂缝,民间俗称“气破肚”。传说是汉光武刘秀皇帝气的。西汉末年王莽篡位,为了消除后患,派大兵追杀刘秀。刘秀跑出京城,逃呀逃,眼看就要被追
刘秀的传说是河南洛阳孟津县的民俗
刘秀的传说是河南洛阳孟津县的民俗
西街撵花是河北邯郸临漳县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街撵花是河北邯郸临漳县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