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渔鼓道情是哪儿的民俗吗?吉安渔鼓道情介绍
Posted
篇首语:身不饥寒,天未曾负我;学无所获,我何以对天。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吉安渔鼓道情是哪儿的民俗吗?吉安渔鼓道情介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吉安渔鼓道情是哪儿的民俗吗?吉安渔鼓道情介绍
吉安渔鼓道情是江西吉安吉安县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吉安道情,又称“吉安渔鼓道情”。乡村民间俗称为“打嘣嘣”。于明朝万历47年前在庐陵县(吉安县)养济院(圣恩堂)形成,并向吉水、永丰、峡江等地流传开去,是一种起源于吉安本土、至今还在传唱的历史最为悠久、地方特色最为鲜明、普及程度最高、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关系最为紧密的古老曲种。
长期以来,吉安渔鼓道情均由盲艺人表演。演唱形式大致分为渔鼓曲和胡琴曲两种。采用师徒口传心授方式传承。曲目题材广泛,篇幅长短不一。长篇传统曲目堪称鸿篇巨著,最长的《天宝图》等,要唱15天之久。短篇曲目一般在几分钟至数十分钟。唱词以七言句为主,间有长短句式。主要传世作品有长、中、短篇传统曲目《梁成辉打案》《开荒记》《孟姜女》《劝世文》等90余个。现代曲目《翻身记》《焦裕禄》《王杰探家》《江姐进山》等近百个。现代曲目中包括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区广为传唱的《送郎当红军》《苏区景》等。不少艺人往往还擅长即兴创作,自行编词、配曲演唱一些诙谐幽默、短小精干,并有励志、劝善意义的曲目。吉安道情曲目通俗易懂,其音乐地方特色十分鲜明,具有较高的文学、音乐和民俗学研究等价值。
目前,吉安县仅存少量吉安道情盲艺人,亟待政府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相关参考
渔鼓道情是安徽宿州萧县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渔鼓道情是安徽宿州萧县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尉氏渔鼓道情是河南开封尉氏县的民俗
尉氏渔鼓道情是河南开封尉氏县的民俗
山东渔鼓是山东的民俗
山东渔鼓是山东的民俗
零陵渔鼓是湖南永州零陵区的民俗
祁东渔鼓是湖南衡阳祁东县的民俗
镇巴渔鼓是陕西汉中镇巴县的民俗
镇安渔鼓是陕西商洛镇安县的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