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黄戏是哪儿的民俗吗?宜黄戏介绍
Posted
篇首语:粉丝对我来说都是浮云,所以我很喜欢多云的天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宜黄戏是哪儿的民俗吗?宜黄戏介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宜黄戏是哪儿的民俗吗?宜黄戏介绍
宜黄戏是江西抚州宜黄县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宜黄戏,江西古老剧种之一,发源于赣东地区的宜黄县。
大约在明万历年间,发脉于甘肃南部的西秦腔,由北而南,带来了以笛子伴奏的吹腔和以唢呐伴奏的二凡两种曲调。进入宜黄后,废除了唢呐和笛子,改由胡琴伴奏,构成了以二凡为主体的板腔体音乐,时称“胡琴腔”。清乾隆李调元《雨村剧话》曰:“胡琴腔起于江右(即今江西),今世盛传其音,专以胡琴为节奏……又名二簧(黄)腔”。不久,这种胡琴宜黄腔便迅速传遍安徽、江苏、湖北、陕西、河南、四川,并进入北京。戚震《北京百六竹枝词》中记:“宛转珠喉服靓装,弋腔秦调杂宜黄”。京都的宜黄、弋阳、秦腔三者并胜。
清末的江西宜黄戏,班社如林,流播广大,仅在抚州地区就有六顺、春和、合顺等十九个戏班。
宜黄戏的剧目极为丰富。今据清光绪七年(1881年)的一份剧目单所示,当时即有整本戏七十种,单折戏一百八十二种,大都以历史故事为主。其中从明代西秦腔继承下来的剧目有《清官册》《五雷阵》《四国齐》≈沙河》《肉龙头》《松蓬会》《万里侯》《下河东》《双救驾》《打金冠》《打登州》《雌雄鞭》《庆阳图》《孟津会》等。这些剧目,都是清朝乾隆年间花部乱弹的名剧。
宜黄戏的音乐包括二凡(二黄)、凡字(反调)、唢呐二凡、西皮、浙调、南北词等,并且还保留了西秦腔时代的吹腔,俗名“平板吹腔”。
二凡亦作“二犯”,是宜黄戏的主要曲调。二凡的反调,称“凡字”,又名“还魂腔”。唢呐二凡,以唢呐为主奏乐器,宜于高亢悲壮的情绪。
宜黄戏的乐队有胡琴(木杆木简,略大于京胡)、二胡、月琴、三弦,合称“十一根弦”。
宜黄戏的角色分工较细,生行有正生、老生、小生、末;旦行有正旦、小旦、老旦、二旦;净行有大花、二花、三花、四花。早年的行当和弋阳腔一样,都是“九角头”,后来增加了末、二旦和四花,变成“十二行”。各行的表演程式,都很规范而严谨,有些剧目仍保持了清代初期的剧本关目和排场,其《龙凤阁》一剧,较京剧多出《赵飞搬兵》《抱龙登基》等场次,在舞台表演上还吸收了民间艺术的营养成分,如《四国齐》的点马,扮演骑兵的六个演员,身扎马形,状于马灯,作出种种跑马动作。又如《万寿图》中“三星献寿”的面具化妆和《卖花女》的“跳判”动作,保存了民间灯彩和傩舞的演法。判官不带面具,蹒跚而舞,全身穿戴臃肿,肥臀突肚,红袍乌靴,象简尖纱,随着鼓点左跳右奔,有时口中还要喷出火焰,火星飞出数尺,丝丝有声,历来为乡村观众喜闻乐见。
宜黄戏剧团于1989年撤销解散。如今只有一些乡村业余演出队。
2006年被列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关参考
建宁宜黄戏是福建三明建宁县的民俗
建宁宜黄戏是福建三明建宁县的民俗
宜黄禾杠舞是江西抚州宜黄县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宜黄禾杠舞是江西抚州宜黄县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宜黄神岗傩舞是江西抚州宜黄县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宜黄神岗傩舞是江西抚州宜黄县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端公戏是陕西汉中的民俗
端公戏是陕西汉中的民俗
曲子戏是陕西汉中留坝县的民俗
文曲戏是湖北黄冈武穴市的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