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上杭)傀儡戏是哪儿的民俗吗?闽西(上杭)傀儡戏介绍

Posted

篇首语: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闽西(上杭)傀儡戏是哪儿的民俗吗?闽西(上杭)傀儡戏介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闽西(上杭)傀儡戏是哪儿的民俗吗?闽西(上杭)傀儡戏介绍

闽西(上杭)傀儡戏是福建龙岩上杭县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闽西(上杭)傀儡戏和闽西汉剧、闽西山歌戏并称闽西三大剧种,亦是福建省有地方特色的剧种之一。

上杭被称为“木偶之乡”,上杭白砂乡是中国闽西(上杭)木偶的发源地。根据相关资料记载,明朝初年,上杭白砂乡张坑农民赖法魁、白砂塘丰农民李法佐、李法佑、温发明等4人,到杭州学高腔木偶戏艺,艺满之后,回到上杭,带回一套傀儡18个(俗称十八罗汉)。白砂乡水竹洋村梁姓先祖由浙江杭州钱塘县迁徙而来,把傀儡戏带入上杭。“田公”是历代木偶戏艺人尊敬的祖师、戏神,“田公堂”是木偶艺人祭供祖师的场所,白砂乡水竹洋建有“田公堂”,历史上传承有“田公会”,有会田收入作活动经费。

木偶戏传入白砂后,逐渐在本县各乡流传和发展。至清光绪(1875—1908)年间,全县的木偶戏班已发展到120多个,木偶戏从业人员达数百人。据1983年召开的“木偶戏老艺人座谈会”上所追记的(可知班名或班主)戏班有90个(详见《上杭县木偶戏班社一浏览表》)。至建国初期,尚有56个戏班保持活动。

上杭木偶戏不但在本县流传,还逐渐流传至龙岩市各县(区)以及闽粤赣边区乃至浙江、湖南、台湾等省的一些地区。据有关资料记载:1865年,长汀涂坊人曹如文,至白砂投师学习木偶戏艺,艺成回乡组建木偶戏(高腔)班,自此,长汀始有木偶戏;1850年,永定坎市人张兆登,至上杭投师学习木偶戏艺,艺成回乡组建(明凤堂)戏班,自此,永定始有木偶戏;1898年,白砂塘丰艺人李如意,与连城县赖源乡徐象球结拜金兰,以次子李金玲过继给徐为子,改名徐传华,迁居赖源,由传华组建(老福星堂)戏班,自此,连城始有木偶戏;1918年,永定木偶戏艺人张隆彩之子张品荣,迁居新罗白沙,随将(老荣顺堂)戏班迁往新罗白沙传习。自此,新罗始有木偶戏;1883年,白砂艺人李佳富,率(佳庆堂)戏班往江西石城演出,后定居石城,木偶戏艺由此传入江西省石城县;清康熙五十年(1694),本县来苏里田背村人刘嵩生移居江西修水县,旋又徒湖南平江长寿街定居,与刘同行有一上杭张姓傀儡戏艺人随其外出逃荒,到长寿后,张以演傀儡戏为生,自此,湖南始有木偶戏;民国时期,本县黄潭(贵兰堂)戏班班主龚贵玉入赘广东大埔,将戏班改名为(新金兰)。

上杭木偶戏经过500多年的发展,开成了比较完整的艺术体系,也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表演艺术家。1954年8月,龙岩专区抽调上杭的丘必书、李贞传、刘锦丛、李象贤,加上连城徐传华、徐火焱,长汀曹如锋,永定张美金四人,计八人,组成“闽西木偶戏代表队”,以《大名府》一剧为主,随带《对玉环》参加“福建省第二届地方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两剧目均获一等奖。同年9月,应选赴沪参加“华东区地方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特种艺术表演奖。1995年正月,应选晋京参加“全国十三省木偶戏、皮影戏会演”,《大名府》一剧被选进怀仁堂为1、1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作专场演出。会演期间,中国木偶艺术剧团以及兄弟省市木偶艺术界同仁和苏联、捷克斯洛伐克木偶艺术家至“闽西代表队”参观、访问、学习。1986年,上杭木偶剧团创作、演出神话剧《借雨降妖记》(编剧丘亿初),应选参加在泉州举办的“国际木偶节”演出。期间,曾与英国、民主德国、奥地利、日本、菲律宾等国家和各省、市木偶艺术家进行艺术交流。10月,上杭县木偶剧团被“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吸收为团体会员。

经过历代艺人的传承发展,上杭傀儡戏已成为独具特色的艺术剧种,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征:

(1)木偶戏的演出活动,正如艺人们所说的:“是从儒、释、道三教中借饭吃”。与民间的祭祠墓、酬神灵、安龙打醮、驱邪除秽等民俗活动和传统节日庆典等紧密相关。新中国成立后,虽组建成专业化的木偶剧团,也经常被民间请去为节日、民俗活动演出。在现代文化娱乐项目多元化情况下,木偶戏基本上回到民间,使其形成对民间习俗的依存性特征;(2)木偶戏是集雕塑、音乐、表演操作、制作工艺为一体的综合艺术,从最初的“十八罗汉”十八个木偶发展成“二十四诸天”24个木偶。经艺人的代代相传,在提线技术上有一套“专四台角、打四台角、整冠、拍衣、撩袍、端带”等表演程式,其开台、结尾升堂、迎送客人等特定场面均有特定场面均有特定的音乐、锣鼓,具有表演程式化特征;(3)经过艺人们的发展创新。木偶形体原先高1尺8寸,渐渐增至2尺5寸,偶线也从五条增至十六条,一些特技木偶装线更多。创造了“揉鞭、揉棍、背人、脱衣、钉刀枪、打五彩、抢人头、弄蛇、舞狮、钻火圈、口中喷火”等特技,动作灵活多变细腻传神,十分逼真,具有表演操作技艺精湛的特征;(4)木偶戏班分高腔、乱弹两种。高腔无伴奏,只用一人主唱、锣鼓和帮腔衬托气氛,有“九调十三腔”等板式,继承了发展了戈阳声腔。而“乱弹”则采用闽西汉剧(外江戏)的皮黄声腔,加民族管弦乐器伴奏。无论高腔、乱弹均吸收了当地民间音乐、小调融入剧中形成自己的风格,具有艺术多元化特征;(5)高腔、乱弹各自组班,两种流派独立发展又互相依存,具有共存性特征;(6)木偶戏除演出正规的传统剧目外,还演“传本”“杂剧”,剧目可由东家点演。演“传本”时多由艺人按“提纲”即兴编词说唱。特别是高腔木偶戏的唱腔“向无曲谱,只沿土俗”,演唱中“句调长短、声音高下,可以随心入腔”,人有较强的说唱性特征;(7)上杭木偶戏历史悠久,积累了一千多个传统剧目。常演的就有《征东》、《征西》、《平南》、《扫北》、《隋唐》、《反唐》、《华光》、《夫人传》等“传本”(连续剧)以及《双贵图》、《九世居》、《万里侯》、《大名府》、《水漫金山》等优秀传统剧。往往一个“传本”演三五天,《隋唐传》可演五六十天,具有演出剧目丰富的特征;(8)木偶戏相传起源于汉朝的军师陈平,制作偶人“美女”智退匈奴冒顿的故事。加上民间祈福禳灾、请神过醮、节日喜庆必有木偶戏,其精湛的技艺令人倾倒,还有作法安神等民俗表演,成为人们心中的吉祥使者,使木偶戏具有神圣的传奇特征;(9)据“上杭木偶志”记载,最鼎盛时期,上杭境内就有近二百个班社,由于演出市场有限,各班社竞往闽、粤、赣、湘、浙各地演出,随着艺人的外迁,逐步将木偶戏流传到闽西各县及闽、赣、湘、浙、粤、台湾等省,使其具有了活动范围广、传播面大的特征;(10)经几百年发展,各不同行当说唱发间也不同。生、旦、净、丑四门十二个角色,分别用原嗓、假嗓、炸音等体现人物的年龄、性别、身份的不同,人偶、动物偶的雕刻、制作也很精细,有的木偶眼睛、嘴马、舌头、手指都能活动,龟、蛇、鸟、兽等动物栩栩如生,赋予木偶戏表演细腻传神,制作工橄精巧的特征。

上杭傀儡戏的服饰、冠带、道具的形制,是经历了一个由粗渐精、由简至繁、由小渐大的发展阶段的。从原材料的质地、尺寸规格到制作工艺及穿戴习惯,都可以看出它的发展变化。

乱弹班兴起以来,木偶戏的服饰日趋统一。也就是说,各个班社都有一套基本的服装,这些服装的名称也比较统一。有以下一些主要的品类:

(1)服装:五色袍(红、黄、黑、白、青)、五色甲、寿子衣、八卦衣、公主衣、女红袍、门神甲、披风、肚挂衣(官星衣)、马挂、花旦衣、五色裙、老生衣、小生衣、旦衣、三花衣、老旦衣、红旦衣、兰旦衣、田公衣、号挂(兵夹子)背甲、丝托、女云圈、苦裙、观音衣(白衣)、袈裟、雪衣、道姑衣、桶子衣、英雄巾等等。

(2)冠带:文帝帽、武帝帽、二王盔、平天冠、扎巾盔、帅盔、荷叶盔、太子盔(紫金冠)、大过龙、小过龙、老旦厄、相雕、驸马雕、纱帽(尖、方、园)、文凤冠、武凤冠、狮子灰、太监帽、太师巾、中军帽、九篓帽、文仆、武仆、珠子厄、翡翠、翠雕、秀才巾、公子帽、奴才帽、抓子帽、瓦子巾、和尚帽、观音帽、佛帽、圈子帽、三花帽、飘巾、乡官帽(员外)老生帽、凤帽、道姑帽、帝王巾等。

(3)道具:圣旨牌、香炉、蜡烛台、文房四宝、蓝子、印、签筒、令旗、令箭、灯笼、马鞭、仙扫、小娃、小鱼、钓杆、网、铳、手铐、枷锁、普扇、白扇、小盆、男人图、女人图、白鹤、刀、枪、蛇、虎、龙、鸟、龟、兽、马、狮、五彩(耙、刀、大刀、铜锤)、鞭、剑、柴刀、板斧、菜刀、锄头、扫帚、鱼叉、锅头、烟筒、包袱、伞、书、珠、葫芦、经箱、褡裢、柴夹、火笼、斗笠、杖、桨、方天战、大关刀、矛、盾、锏、弓、箭、銮等。

在历代传承过程中,上杭木偶戏约定俗成了若干班规,主要有:(1)正、副台;(2)报锣;(3)“一请二催三赶”;(4)“跳加冠”与“打金榜”;(5)“因公舌”;(6)手语;(7)槌背学锣鼓。

木偶戏演出习俗,据老艺人刘金寿回忆有0,即:不劝酒,睡高铺;“药王点眼”;“桃园三结义”。

方寸木雕得形容酷肖装成生旦丑净莫笑他真真假假;

数条线扯来非常活泼演出悲欢离合看到底节节传神。

这副44字的长联生动而准确地道出了闽西(上杭)傀儡戏的特色。

相关参考

闽西汉剧是哪儿的民俗吗?闽西汉剧介绍

闽西汉剧是福建龙岩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闽西汉剧是哪儿的民俗吗?闽西汉剧介绍

闽西汉剧是福建龙岩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闽西客家十番音乐是哪儿的民俗吗?闽西客家十番音乐介绍

闽西客家十番音乐是福建龙岩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闽西客家十番音乐是哪儿的民俗吗?闽西客家十番音乐介绍

闽西客家十番音乐是福建龙岩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闽西客家春耕习俗是哪儿的民俗吗?闽西客家春耕习俗介绍

闽西客家春耕习俗是福建龙岩连城县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闽西客家元宵节庆是哪儿的民俗吗?闽西客家元宵节庆介绍

闽西客家元宵节庆是福建龙岩连城县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闽西客家春耕习俗是哪儿的民俗吗?闽西客家春耕习俗介绍

闽西客家春耕习俗是福建龙岩连城县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闽西客家元宵节庆是哪儿的民俗吗?闽西客家元宵节庆介绍

闽西客家元宵节庆是福建龙岩连城县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杭女子五枚拳是哪儿的民俗吗?上杭女子五枚拳介绍

上杭女子五枚拳是福建龙岩上杭县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杭女子五枚拳是哪儿的民俗吗?上杭女子五枚拳介绍

上杭女子五枚拳是福建龙岩上杭县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