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民歌是哪儿的民俗吗?五河民歌介绍

Posted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五河民歌是哪儿的民俗吗?五河民歌介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五河民歌是哪儿的民俗吗?五河民歌介绍

五河民歌是安徽蚌埠五河县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河民歌是流传于安徽省五河县及周边地区的一种传统民歌形式。有劳动号子、秧歌(田歌)和小调三大类,其中以小调类的民歌最多,也最具有特色。五河民歌的表现以演唱和白口为主,兼有独唱、对唱、说唱、小演唱等表演方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淮河流域传统民间音乐文化典型代表之一。对于丰富和完善中国民歌宝库和中国音乐史的研究都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河民歌的历史记载最早见于1458年(明天顺二年)所修县志。《五河县志·风俗》记载:“除夕前二三日小儿打腰鼓唱山歌来往各村谓之迎年……”;“民间插柳于门断荤腥茹素小儿作泥龙舁之作商羊舞而歌于村市……”;“三月建辰……清明民间祭祀扫墓官祭历坛请城隍出巡百戏竞作举国若狂歌舞灯采三日而毕”五河民歌不仅志有所述,在治域美景中也打上了民歌的烙印。《五河县志·古迹》记载了历史上精典的五河八景:“……南浦渔歌北原牧唱……东沟鱼唱西坝农歌”。因此,五河民歌在明代从题材、体裁、内容和形式上都已经具有了丰富的内涵,专门的祭祀歌已经存在,民间的儿歌、山歌遍及村市。

“五河民歌”的命名和提法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20世纪50年代初,以《摘石榴》参加华东地区会演获奖的影响而得名。[2]

分布区域

五河民歌集中分布在安徽省五河、凤阳,蚌埠及周边地区。

五河民歌发源于五河县小溪镇,小溪镇原属凤阳县,故凤阳县也盛行五河民歌,由于五河自古水路通畅,南北文化交流的频繁,流行区域也在不断地扩展和延伸,五河民歌在淮河中、下游两省十几个县、市广泛流传,远及山东省部分县、市。[2]

基本内容

表现形式

五河民歌种类多,曲目丰富。据21世纪初的初步普查统计有70余首,类型有劳动号子、秧歌(田歌)和小调三大类,其中以小调类的民歌最多,也最具有特色。五河民歌的表现以演唱和白口为主,兼有独唱、对唱、说唱、小演唱等表演方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2]

调式特点

五河地处淮北、淮南、苏北交界之处,其语言、文化等方面,既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也受到吴文化和楚文化的影响。传统民歌同样也是在这样特定的环境下产生发展起来的。在五河民歌中,很多反应男女爱情的小调,其节奏平稳,小波浪式的旋律线条,短短的拖腔,形成了抒情性很强的曲调。但因其地处淮北边缘,旋律中又包含着淮北那种侉腔侉调的原素。七度音程的大跳、在《送郎》、《长谈》、《十二月0》等很多小调中,不时的出现,因而形成了五河民歌在旋律上柔中有刚,刚柔兼济的独特风格。

在调式上,五河民歌多为徵调式。如:《摘石榴》、《四季探妹》、《五更疼郎》等。但其中不少小调的调式,在旋律进行中相互交替。如:《四季颂淮北》开始是宫调式,后来转入徵调式,但最后一句结束在羽音上,给人一种突如其来的新鲜感。使人觉得意犹未尽、意味深长。这种丰富的调式色彩,在五河民歌中也形成了其独特风格。

五河民歌中,很多音乐主题,从节奏上、旋律线条上看都有着共同特点,如:《摘石榴》、《四季颂淮北》、《打菜苔》等。但由于用不同的手法表现和产生出来的旋律,使各自又独具特色,分别有着不同的风味。这些歌曲应该视为地地道道的五河当地民歌。也有一些民歌是从外地流传而来,如《八段景》、《虞美人》等。这些歌曲经过长期在五河地区流传、演唱,已经改变了原来的面目,注入了当地的一些音平特色,被异化为具有五河特色的民歌。[2]

伴奏形式

五河民歌演唱原以清唱为主,以后逐渐发展成为有伴奏的演唱,其相关器具可分为拉弹、吹奏、打击3类。

1、拉弹类,主要是二胡,二胡多用蛇皮、黑鱼皮自制而成,俗称二蒙子(土语),个别也有使用自制的柳琴为伴奏工具

2、吹奏类,主要是唢呐、笛子、笙。

3、打击类,主要以自制的梆子,简单的就以木棒、碟子代替。[2]

基本特征

五河民歌在不断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归纳其基本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五河民歌在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吴、楚文化的交流中产生和发展,它的形成具有文化的多源性;

2、在民歌的类型和内容上,五河民歌既有当地的也有外来的,并存发展、不断融合,最终形成五河民歌特有的艺术形式,带有明显共存性的特征;

3、五河民歌在生产劳动和民俗活动中不断发展完善,它的形成源于生活,显示了与生产生活依存发展的依存性的特征;

4、在艺术表演上,五河民歌既有即兴随意的一面,也有随着生产劳动、民俗活动的不同阶段形成固定曲目的程序性的特征;

5、五河民歌的旋律和调式,融合南北风格形成了自己特色,旋律行进中柔中有刚、刚柔兼济,调式色彩上巧妙转承意味深长、意犹未尽,充分体现了艺术的兼容性;

6、五河民歌源于传统民间生活,在劳动生活中拉着胡琴、手敲瓷碟抒发着丰收的喜悦和情感。而后逐步发展成为节日、春会、红白喜事和其它礼俗活动不可缺少的活动方式,它真正的成为民众的生活寄托和精神支柱,是群众自娱自乐形式和群众性的歌唱活动。

7、五河民歌的技艺性、表演性和艺人逐步“职业化”的特点。使其成为民间音乐文化的典型代表。[2]

主要价值

五河民歌是五河及周边地区,乃至沿淮及淮北地区优秀的传统民间音乐文化的杰出代表,其主要价值为:

1、文化价值。五河民歌是淮河流域苏皖交错地区产生发展起来的较为典型的传统民间音乐文化,是沿淮人民天才创作性的典型代表之一,它既体现了五河地区的文化特色,也反映了文化交融的历史脉搏,作为口头传承的非物质民间音乐文化的遗产,所蕴储的文化空间、历史风韵、传统民俗文化构成对淮河流域文化的产生发展以及文化构成的研究无疑是难得的宝贵财富。

2、学术价值:五河民歌是当地汉民族较完整系统的、具有典型艺术形式的传统民歌,是用演唱方式表达复杂情绪和人物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之一。五河民歌作为淮河流域民间音乐文化典型代表之一,是浩瀚中国民歌大系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进一步保护、抢救和发掘五河民歌,对于丰富和完善中国民歌宝库和中国音乐史的研究都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3、实用价值。在县域经济建设中,树立区域形象、打造文化品牌,五河民歌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抢救、发掘五河民歌,对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沿淮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都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2]

遗产保护

为保护五河民歌文化遗产,截止2010年,五河县多次组织民歌手参加中国南北民歌擂台赛、中国原生民歌大赛、安徽省首届农民歌会以及周边省市的邀请演出。五河县民歌专家还做客央视接受专访《摘石榴》当场收录进《中国民歌博物馆》。五河民歌两次应邀走进央视,现场演唱《摘石榴》、《打菜苔》、《五只小船》、《八段锦》、《大米好吃要把秧栽》等曲目。此外,央视音乐频道《民歌·中国》栏目三次到五河县采风,制作的五个专题片二十多次播放,五河民歌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由于大多以口头传唱来完成,五河民歌的语言艺术、旋律结构均来自大自然和艺人的创作,每首歌因人而异,韵味风格也各有不同之处,对传承人的保护显得尤为突出。为完善传承体系,五河县拨出专门经费对五河民歌老艺人保护、传承人培养,实施五河民歌“一十百千工程”,即有一个全中国知名歌手,十个优秀民歌传承人,100个五河民歌业余演出队伍,1000个业余民歌手。民歌还走进小学生课堂,截止2010年,该县实验小学、五河三小成为民歌小歌手培育基地,2004年开始,连续多次参加安徽全省少儿文艺调演。每年一届的五河民歌歌会、五河春节联欢晚会、广场文化艺术节、清明传统庙会等,为县内的民歌艺人提供了展示的舞台。[1]

代表作品

小调:《摘石榴》、《打菜苔》、《四季颂淮北》、《五河五条河》、《五只小船》、《姐在塘崖洗白衣》、《花赞》、《虞美人》、《探妹妹》。

号子:《淮河大堤长又长》、《金山银山收到家》、《起秧号子》、《牛号子》。

秧歌:《大米好吃要把秧栽》、《丰收年唱丰收歌》、《如今农村新事多》。

相关参考

五河打铁舞是哪儿的民俗吗?五河打铁舞介绍

五河打铁舞是安徽蚌埠五河县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河旱船舞是哪儿的民俗吗?五河旱船舞介绍

五河旱船舞是安徽蚌埠五河县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河打铁舞是哪儿的民俗吗?五河打铁舞介绍

五河打铁舞是安徽蚌埠五河县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河旱船舞是哪儿的民俗吗?五河旱船舞介绍

五河旱船舞是安徽蚌埠五河县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商洛民歌是哪儿的民俗吗?商洛民歌介绍

商洛民歌是陕西商洛的民俗

天门民歌是哪儿的民俗吗?天门民歌介绍

天门民歌是湖北天门的民俗

商洛民歌是哪儿的民俗吗?商洛民歌介绍

商洛民歌是陕西商洛的民俗

天门民歌是哪儿的民俗吗?天门民歌介绍

天门民歌是湖北天门的民俗

环县民歌是哪儿的民俗吗?环县民歌介绍

环县民歌是甘肃庆阳环县的民俗

环县民歌是哪儿的民俗吗?环县民歌介绍

环县民歌是甘肃庆阳环县的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