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拜香凳是哪儿的民俗吗?桐乡拜香凳介绍
Posted
篇首语:成功由大量的失误铸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桐乡拜香凳是哪儿的民俗吗?桐乡拜香凳介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桐乡拜香凳是哪儿的民俗吗?桐乡拜香凳介绍
桐乡拜香凳是浙江嘉兴桐乡市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拜香凳是流行于桐乡市崇福、-、洲泉等地农村庙会中的一种民间歌舞,其中桐乡市崇福镇芝村龙蚕庙水上庙会的拜香凳演出影响较大。
据民间传说,崇福芝村的龙蚕庙是蚕神马鸣王的娘家。每逢清明,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水上庙会,以求马鸣王保佑蚕业丰收。庙会期间,百商云集,万民拥挤,一派繁荣景象,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各村自行组织的节目表演。演出在京杭运河上进行,有高竿船、打拳船、龙灯船等表演,而备受观众青睐的就是拜香船上的拜香凳表演。
拜香凳主要是举行龙蚕庙会时在水上庙会和龙蚕庙内演出,在春节和其他庙会也有表演。拜香凳由八名男童表演,每人双手端一只装饰精巧的特制小方凳,上置七层宝塔或凉亭,走各种队形,走一段,行礼一次,随着江南丝竹的伴奏边唱边舞。
每逢清明庙会,村民就将两只大驳船并在一起,上铺木板。船内四周固定摆有一排长凳,凳上打眼,插着硬牌,上写一些祝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对联。船上用布搭篷,满船彩旗,五彩缤纷,船头放有两张半桌(即条桌),船中放两张八仙桌,每张桌上放着两只拜香凳。一声枪响,鼓乐骤起,八名男童从岸上缓缓走下,两人一对,站立于四张桌旁先行拜香,随后拔锚起航,沿途拜香歌舞不绝,锣鼓喧天。
拜香凳最为隆重的表演是在龙蚕庙内。八名男童进庙后要先向蚕神进香行礼,然后手捧拜香凳边歌边舞。
拜香凳的音乐当地叫“拜香调”,旋律优美,节奏平缓,情绪宁静而虔诚。当地有以唱这类曲调代替念经的习惯,因此,当拜香凳演出时,常会出现一唱众和的演员与观众互动的场景。
拜香凳的唱词均有手抄本,内容极为丰富,除颂五帝、观音、韦驮、弥勒等外,还有一些民间流传的济公、白蛇等故事。唱词一般六句为一段,有时不断轮换,有时也反复唱。唱词每段并无连续性,带有较浓的宗教色彩,每段唱词的第六句均以拜蚕神马鸣王结束。歌词和舞蹈并不互相配合,而是自由进行。
拜香调音调平稳朴实,舒展流畅。伴奏乐器有板胡、笛、箫、唢呐、二胡等。打击乐器有木鱼、碰铃等。伴奏时最少七人,多至十余人,曲谱自由反复。
据崇福镇新益村年龄最大的传人戴海林(1915年出生)叙述,拜香凳于1929年传入。当时芝村庙会盛行已久,迎会期间,各村的表演带有很大的竞争性。各村村民都各自为阵,请师学艺,在庙会上竞相献技,以博头彩。为此,新益村村民也自发组织,挑选八名十一至十二岁男童,聘请邻村一位名叫杜和生(已故)的俗家道士担任老师,编排了拜香凳,并于当年清明在庙会上演出,一时轰动四乡。此后,新益村的拜香凳逢会必出,长达二十余年,并流传开来,在桐乡市乌镇、灵安一带也出现了形式类似的拜香凳。拜香凳一度停止演出,但其曲调一直在民间流传。1990年,拜香凳被收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浙江卷》。
桐乡拜香凳被列入第三批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信息来源:文/嘉兴市图书馆图/董俊飞
相关参考
拜香舞是上海青浦区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拜香舞是上海青浦区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常熟“三月三拜香”习俗是哪儿的民俗吗?常熟“三月三拜香”习俗介绍
常熟“三月三拜香”习俗是江苏苏州常熟市的民俗
常熟“三月三拜香”习俗是哪儿的民俗吗?常熟“三月三拜香”习俗介绍
常熟“三月三拜香”习俗是江苏苏州常熟市的民俗
桐乡竹刻是浙江嘉兴桐乡市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桐乡竹刻是浙江嘉兴桐乡市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桐乡摇快船是浙江嘉兴桐乡市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桐乡摇快船是浙江嘉兴桐乡市的民俗,它属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桐乡皮影戏是浙江嘉兴桐乡市的民俗
桐乡皮影戏是浙江嘉兴桐乡市的民俗